(完整版)2018综合自然地理学题

合集下载

2018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2018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自然地理学2018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地层整合
2、节理
3、克拉克值
4、温室效应
5、逆温层
6、焚风效应
7、风化作用
8、风化壳
9、土壤质地
10、土壤形态
11、生态系统
12、生态平衡
13、地理耗散结构
14、地域分异
二、简述题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2、河流径流的表征参数有哪些?
3、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的分类,并说明对其开发利用的影响?
4、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5、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6、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
7、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8、自然区划的原则?
三、论述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和战略。

2、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B.Fe++C.Ca++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B.土壤C.气候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

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 B.Fe+++ C.Ca++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

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练习(一)-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练习(一)-答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答案一、选择题1~5.ADBAA 6~10.BCDBA 11.D二、综合题12.(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1)有利条件: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量大,页岩气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页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与消费地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页岩气分布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短缺,制约开采。

(2)页岩气埋藏深,开采难度大;(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多断层,地质条件复杂;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开采活动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开采活动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技术较为落后,开发成本较高。

(3)大量取水和钻井会破坏地表环境,导致生态破坏;开采过程中,会污染地下水;随页岩气溢出的可能有含化学药剂的水,会污染地表环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第2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第3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第4题,注意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3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读地貌模式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答案 C解析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2.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答案 B解析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

区域的地形起伏、气候变化与河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完成3~4题。

3.根据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地可能是以下四地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 D解析①地剖面线经过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地势应该依次降低,与地形剖面图不符;③地剖面线四次经过河谷,与地形剖面图不符。

②地剖面线虽3次经过河流,但有两次海拔基本相等,与地形剖面图不符。

只有④与剖面图相符。

4.根据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且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B.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C.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D.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冰期时,气温下降,融冰减少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时,气温升高,融冰增多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上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下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剖面图,①②为同一条河流,且两处河段较为平直,在②段的河床中存在煤块堆积体。

读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处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B.B处处于背斜顶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C.A、B两处由于岩层断裂上升形成断块山D.年龄最轻的岩层属于砾岩答案 D解析由图中岩层倾斜方向可知,A处可能位于背斜顶部,也可能位于背斜的翼部上,B处位于背斜的翼部上;A处和B处形成山岭是它们之间的岩石被流水侵蚀变低造成的,并且图中也无断层线呈现;砾岩呈水平状况位于倾斜岩层的上部,说明其形成的年代最晚。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2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4-2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答案 C解析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根据图示海拔高度可以判断主要为丘陵地形。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排除①、④,故选D 项。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答案 C解析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丙处不是地垒,因为其右侧不是断层,而是大洋板块往大陆板块下面俯冲。

4.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A.崇明岛B.夏威夷岛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 C解析崇明岛是沉积岛,夏威夷岛是火山岛,喜马拉雅山脉是巨大的褶皱山脉,属于两个大陆板块水平挤压隆起形成的,只有台湾岛和图示成因是相同的。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 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答案 B解析从剖面图显示的岩层弯曲形态可以看出该河谷所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顶部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

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答案 C解析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为在岩层上形成的沉积物;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甲地位于平均洪水位之下,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2018年尔雅网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精彩试题问题详解

2018年尔雅网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精彩试题问题详解

温馨提醒:下载后用word查找速度更快--蜡笔小兴整理2018年尔雅网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以下哪种岩石的层理比较明显?1.0分窗体顶端A、方解石B、玄武岩C、沉积岩D、浮石窗体底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黄土的地貌可分为()。

1.0分窗体顶端A、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B、纹沟和细沟C、细沟和冲沟D、沟间地貌和切沟窗体底端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液态水占总水量的()1.0分窗体顶端A、0.9723B、0.99C、0.9785D、0.95窗体底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冰川气候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1.0分窗体顶端A、多边形地面B、刃脊C、泥流阶地D、石海窗体底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1.0分窗体顶端A、热力对流B、动力抬升C、大气波动D、蒸发窗体底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6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什么:1.0分窗体顶端A、资源B、知识的创新C、科技的进步D、窗体底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以下是土壤控制因素中,不是实在因素的是:1.0分窗体顶端A、母质B、生物C、时间D、气候窗体底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地球上人类生存的原因是:1.0分窗体顶端A、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B、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C、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D、窗体底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以下哪个地方地震比较少?1.0分窗体顶端A、日本B、智利C、南京D、汶川窗体底端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0在厄尔尼诺年,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如何变化:1.0分窗体顶端A、增快B、减慢C、无变化D、窗体底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区域的内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分窗体顶端A、建筑B、地貌C、岩石D、土壤窗体底端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2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能量主要有三方面,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0.0分窗体顶端A、太阳辐射能B、风能C、地热能D、窗体底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13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1-1-1a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1-1-1a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

据此完成1~2题。

1.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坐标为( )A.(60°N,20°E) B.(60°N,160°W)C.(60°S,20°E) D.(60°S,160°W)答案 B解析考查经纬度判断和对称点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南北纬60°纬线圈是赤道的一半。

根据题意可知MN所在纬线为60°N,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N点经度为20°E。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同,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

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答案 D解析考查方向判断和区域面积计算等知识,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且单位经线上长度不变,因此乙区域面积约为甲区域的2倍;根据东西半球划分依据,甲区域位于东半球,乙区域位于西半球;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东北方向。

读图,完成第3题。

3.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答案 D解析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4~5题。

4.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A.500 m B.550 mC.600 m D.650 m答案 B解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米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米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米,注意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则B正确。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江苏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试题(江苏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1.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2.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琼B.新C.苏D.赣3.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AB.BC.CD.D(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4.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5.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6.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分)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8.00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2018全国一卷地理带答案B4适合打印考试

2018全国一卷地理带答案B4适合打印考试

2018年全国一卷地理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气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最新-2018届高考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试题汇编精品

最新-2018届高考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试题汇编精品

中国自然地理试题汇编综合题1.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5分)(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分)(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

(2分)(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1分),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

(答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既可得3分)(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分2. (13分)读我国南方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 由材料看出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2) 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气候优势有哪些?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4分)(3)近50年来洞庭湖与青海湖水面面积都在大幅度减小,分别说明其减小的人为原因。

(4分)【答案】 (1)地形: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1分),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1分);位置: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1分),冬季两地受海陆影响差异明显(1分)(或昆明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气候海洋性强).洋流:台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1分).(2)纬度低,光照充足(1分);降水丰富(1分).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干旱影响蔬菜生产(1分);冬季强寒潮天气带来的低温影响蔬菜生产(1分).(3)青海湖水面减小是因为湖区周围开荒,灌溉用水增加(1分)同时人口增加,生活用水也在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1分);洞庭湖水面减小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1分),其次是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泥沙淤积(1分).3.201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

(2021年整理)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

(2021年整理)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

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西南大学2018年自然人文地理真题(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18-自然地理真题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nm之间的颗粒,但是实际上土壤中直径〈1000 nm的粘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0 nm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

一般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侵蚀基准面:又称侵蚀基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其高低决定河流纵剖面的状态,其升降会引起长河段的冲淤和平面上的变化。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河流水位: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水面离河底的距离称水深,是反映水体水情最直观的因素,它的变化主要由于水体水量的增减变化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要论述当前地理学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

(20分)中国地理学近期重点研究领域——4大类型19个重点研究领域。

1、地理环境演变及其效应的研究:主要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 6个。

①全新世地理环境演变研究(12000~10000a以来);②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③极地、高山、冰冻圈的综合研究;④地理系统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⑤环境质量评价、预测与区划的综合研究;⑥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的地理研究。

2、区域发展的综合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应该包括:6个。

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②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机制的研究;③城市发展与城镇体系的研究;④区域综合开发与区域规划;⑤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的时空演变;⑥国土开发整治的宏观调控研究。

3、地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根据我国地理学发展状况,近期我国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5个方面: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与调控的研究;②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③元素化学地理及其效应的研究;④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⑤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论的研究。

4、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仍然是以下两个方面:①地理科学中的地图学研究;②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

二、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哪些内容?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分)1.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的第一规律。

是反映地理环境要素分布特征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的根据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外动力分布的地带性和地球运动产生的内动力的规律性。

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等内涵。

2.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存在的前提。

如果没有地域分异,或者地域分异没有规律性,就没有地理研究存在的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域分异的科学。

3.作为自然地理学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早已被证明了。

它属于自然规律范畴。

社会现象同样有地域分异。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现象的地域分异是自然现象地域分异的继续。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接受太阳能最少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最艰难的地区。

“人杰地灵”是地域分异综合性的简要概括。

一、地域分异理论的含义1、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概念地域分异理论:是关于地球表面组成成分或综合体空间分化和差异的理论。

与整体性相反。

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又称空间地理规律。

既是规律它就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地位: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作用的综合,是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分布与分异的规律,是地理学的第一规律。

2、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按涉及的内容分地理环境的分异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几种表现。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中各自然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的分化现象及表现形成。

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分异的背景,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分异有制约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研究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研究整个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理论基础。

经济分异: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社会分异:河流文明(古老、保守)与山区文明(边远、新兴);南北方差异;东西方差异。

文化分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地方方言差异,地方民居。

3、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按涉及的规律分①纬度地带性:太阳能在纬度间的分布的分异,导致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以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延伸和递变,引起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海陆相互作用引起从海岸向大陆中心的干湿度递变。

③垂直地带性:山地的高度引起垂直带的分异。

④非地带性:大地构造、地貌、地面植物、地下水埋深等引起局部性分异。

4、地域分异规律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可分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

——一般理解,未界定狭义广义;或分成: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规律。

——狭义理解地带性;或: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广义理解地带性;或:水平地带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折中理解三、试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维度的视角,谈谈国家可持续发展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分)2.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21世纪议程》是全球尺度的纲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共同遵循的规范。

《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我国政府制订的实现国家层面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规划。

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

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关键环节,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需要通过在不同区域的推行来体现。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土地潜力与环境质量评价,农村发展机制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国土开发整治的宏观调控,区域综合开发与规划等。

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主线,又有区域研究的悠久历史,必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自然定义: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1、一般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方法和行为纲领。

2、部门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工业,可持续交通,可持续住宅,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3、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国家尺度,地区(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等。

既满足本地区人口需求,又不危害全球人口需求的发展。

4、全球可持续发展:满足全球需求的世界发展。

全球问题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灾害问题,海洋问题,全球粮食问题,全球能源问题……四、你认为地理新方法(定量、实验、遥感遥测、信息系统方法等)与地理传统方法(定性、经验、目测、描述)有何关系?如何结合?(20分)常规方法——5种。

○1定性描述法与定量分析法。

定性描述法是所有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成果也是定性描述的结果。

现代地理学的定性描述常常与定量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具体表现为描述法和比较法。

自然特征的描述内容: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定性描述语言、定量指标、绝对量、相对量等。

经济发展水平的描述内容:经济部门、发展水平(绝对水平、相对水平)、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相对宽泛和概括)与措施(相对具体)。

○2地理区划法。

区划就是区域划分,也叫地域系统划分。

○3地理类型法。

就是分类研究,这是群类归并分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已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分类等级单位系统。

○4典型地段调查。

典型地段法是为了简化和深化地理学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实现区域研究目的的起始点和基本方法。

○5总结群众经验法。

表现为:问卷法、交谈法、访谈法、座谈法、访问法等。

数学方法:数学与定量化、地理与数学、数学建模。

○1数学方法与定量化。

地理学研究的数学模拟,可分为:直接模拟、间接模拟。

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是从地理系统的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对地理学涉及的自然资源利用等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法一方面使地理学研究趋于定量化,另一方面也使优化及预测能够得以实现。

主要有数理统计法、线性规划法、动态预测法、层次分析法等。

GIS方法: 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也可以说是地理学家的工作平台。

GIS的优越性:①精确②迅速③容量大,空间分析功能强大。

小结:地理学研究研究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定性描述法、地理区划法、地理类型法、典型地段调查法、总结群众经验法、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法和GIS法等8种。

各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尤其是常规5法。

研究中到底适用哪些方法,需要考虑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法、GIS法等新方法的采用,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与主流。

五、举例分析地理环境发展的周期性。

(20分)地理环境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层次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

一、周期性——时间发展的节律性周期性又称节律性、节奏性,是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推移而有规律(周期性)的演替的现象。

例如:昼夜交替,月盈月亏,叶绿叶黄,花开花落,季节更换,潮汐涨退,候鸟迁徙,鱼类洄游,冰期盛衰,技术更新,都有周期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讲的是自然周期更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讲的是政治周期。

1、按所涉及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可分成5大类(1)固相循环周期性:也称地质循环,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岩化、构造上升等环节。

(2)液相循环周期性:包括水分蒸发、水分输送与降落、径流输送、洋流等环节(前4个环节最重要)。

(3)气相循环周期性:通过大气环流形成,如O、N循环。

(4)生物循环周期性:通过矿物元素吸收、化合,组成有机物,食物链转换,枝叶枯落,动植物遗体分解等环节形成。

以上四类循环的周期性互相交叉,在生物循环中受到其它循环的影响,总称自然界的循环和周期性。

(5)社会循环周期性:国家、地区、经济都有一定的循环与周期性。

社会循环周期性比自然界的循环与周期性复杂得多。

2、按照所涉及的周期变化特点可分为3类(1)周期性节律:以严格的时间间隔为循环振荡周期。

如:昼夜节律,年节律,季节节律等;(2)阶段性节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循环振荡周期。

如:生物(或人)的生长节律(婴儿-幼儿-少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生物进化节律 .(3)旋迴性节律:以一定的旋迴阶段为周期。

如:冰期节律(气候冷暖旋迴节律),地质旋迴节律(岩浆——花岗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地貌旋迴节律(山地——平原——山地——平原)等。

又如:社会发展的左右倾变化。

举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周期性的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时间已缩短到大约每隔 5 年左右爆发一次。

经济危机周期的4个阶段:经济危机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

危机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

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萧条: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