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展示课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阶段:学请诊断《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篇二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1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1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本课选取了《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学习。
这些章节涵盖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政治等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体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论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论语》十二章;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经典的能力;学会运用孔子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论语》十二章;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学会运用孔子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子的思想。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十二章的课件、教案、相关资料等。
2.学生准备:《论语》十二章的文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论语》十二章的文本,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
同时,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孔子的思想体系。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论语十二章》课本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作者生平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2.孔子资料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
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的旅游名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论语十二章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十二章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特点2. 论语十二章的作者和编撰过程3. 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4. 论语十二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与言论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了解什么是论语吗?你觉得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活动二:内容解读(30分钟)1. 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该章节的兴趣。
2.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读一章,并总结该章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研读的章节,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三:作者与编撰过程(20分钟)1. 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
2. 讲解论语的编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十二章的精选和整理过程。
教学活动四:典型人物与言论(40分钟)1. 向学生展示论语十二章中的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言论,如孔子、子路等。
2. 导读学生阅读相关的章节和段落,解释其中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 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言论背后的思想和道德价值,并展开自由讨论。
教学活动五:思辨与归纳(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十二章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共同的看法和结论。
3. 学生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活动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2.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
3.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思考论语对自己的影响,并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内容包括《论语》中的十二章经典语句。具体章节如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文教学的特点和挑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古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词句的翻译和理解上。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这一难关。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如何将古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论语》中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例如:“君子不器”中的“器”字,如何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正确把握句子含义。
(2)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道理,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平和心态,应对他人的误解。
12.《论语十二章》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寓教于乐大讲堂(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及名言警句。
2.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3.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2.教学难点: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孔子、《论语》。
(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文本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文本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秀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背诵导入二、合作探究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三、朗读体会四、整理归类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态度的第7、9章(2)谈学习方法的第1、2、4、5、12 章(3)谈修身做人的第1、2、6、8、11、12章(4)谈珍惜时间的第10章五、总结文言语法: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2 、文言虚词(1)连词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译)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提刀而立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例:默而识之(地)(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余知而无罪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5篇《〈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
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 《论语》十二章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三、课前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四、知识链接1.知识链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不惑(huò) 不逾矩(yú) 不思则罔( wǎng)笃志(dǔ) 箪食(dān) 不学则殆( dài) 好之者(hào) 曲肱而枕(gōng)2.重点词语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快乐)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是两个词。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7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
2、学生谈感受。
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
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生自由练读。
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
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
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阅读课文,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
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
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读文章并思考,六章内容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五、总结提高从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启示?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论语十二章篇二中学导学案第周第课时科目语文课题10.《论语》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14主备人:张亚亚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班级_________【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论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有关论语十二章原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课文注释、联想猜测等方法,使其能正确诵读文言文,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明白各章节意思。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时:二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成语联想等方式,自主或小组合作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明白句子的意思。
教具:PPT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读书指导法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1.让学生回想鲁迅刚到三味书屋的一个小仪式。
2.讲解课文题目中的“章"和《论语》的“篇”。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用字形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告诉学生“章"的本义是“乐曲终尽为一章”,让学生明白“章"其实是由“音”和“十"构成的。
汉字是一个象形的文字,能从字形发现汉字的奇妙。
同理解释“篇”本义是“皮绳把若干竹简连缀在一起",从字形让学生看出来“竹字头”和“册"形体与古书类似,从而了解汉字的意思。
本次课程导入由三味书屋的仪式将学生引入孔夫子与儒家学说,由汉字字形解释《论语》中何为“篇”何为“章"。
激发学生对文字兴趣的同时讲解课文题目)二、介绍孔子1.让学生说一说“子”的含义,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学生参考注释①,了解关于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老师同时在幻灯片中补充更多资料供学生了解、阅读。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解释“子"的含义,一方面在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补充学生课外知识。
让学生参考注释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注释的学习习惯。
三、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使用工具书、参考课本注释、联想猜测等方法,自主阅读文言文,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第一课时)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能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并背诵《论语》十二章。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难点(1)体会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论语》中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思想观点,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与孔子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文学常识介绍(1)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论语》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文意理解(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指多次。
(3)全班共同翻译课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文意。
5、内容分析(1)引导学生逐章分析《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概括每一章的主旨。
例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要经常复习;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每一章所表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阅读》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论语》中的十二章经典语句,分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为人处世的智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感悟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导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孔子的学习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挑战与魅力。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其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仅仅讲解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感悟古人的智慧。例如,在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我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复习、巩固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文言文。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课文所倡导的修身(个人修养)和为学之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装订线专家审查签字: 第 1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部书吗?学生答:“孔子”,《论语》。
老师板书课题,并特别强调“论语”的“论”字声调为阳平,论(lún)。
同学们回答很正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这位 “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积累1、同学们请打开书,找到课本50页注释(1)。
请圈画出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句。
请重点圈画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七经”之一,“四书”之一等文学常识。
装订线专家审查签字: 第 2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2、这里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课下去网上搜索并了解“七经”、“四书”等相关知识好不好(学生答“好”)。
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二)读书正音、识字、清除语言障碍1、指名读书,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标注他读错的字和自己不认识或者读不准音的字。
2、指名板书生字,写出刚才听同学读书时他读错的字和自己不认识或者读不准音的字。
共同注音识字,积累语汇。
论(lún) 说(yuè) 愠(yùn ) 省(xǐng ) 罔(w ǎng ) 殆(d ài ) 箪:(d ān ) 肱(g ōng ) 笃(dǔ)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同时注意重音和停连。
还要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及句子的意思。
2、老师明确读书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双手持书,以示庄重而神圣,突显对知识的敬畏。
二要腰杆挺直,不论站姿和坐姿,扩展开胸腔,放开喉咙,声音洪亮。
三要做到抑扬顿挫,投入感情,把握好重音和停连。
3、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力求读熟。
四、小组合作再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同时拿出自己的字典或者词典,细读课文,装 订 线专家审查签字: 第 3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先掌握句子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然后小组一起合作,掌握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每一章的内容。
老师举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学们看课文注释,可以找到注释(3)和注释(4)中“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等重点字词及意思。
而对于“亦”“乎”等词,如果不知道意思,可以在字词典上查到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也”“文言助词,吗”。
把这些合起来,同学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掌握了每一句话的意思,同学们也就理解了课文每一章的内容。
2、老师巡视,难点释疑,帮助学生掌握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每一章的内容。
难点语句: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 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饭疏食,饮水。
“饭,吃。
”“水,文言文中指冷水,热水为汤。
” 曲肱而枕之。
“肱,这里指胳膊。
”装订线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专家审查签字: 第 4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五、齐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与文本对话,合作交流。
1、同学们,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和“二”。
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课文中十二章的内容大致分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三个方面。
那么,我们把每一章都标上序号之后,能不能把它们归类到上述三个方面呢?学生小组合作,读书思考,交流分类,整理归纳。
然后老师明确归类并板书: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个人修养) (1、2、4、7、9)章 (5) 章 (1、2、3、6、8、9、11、12) 章2、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课文中还有一章,那就是第10章,同学们看一下,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读书、交流、思考、回答:这一章是讲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老师赞许并明确:同学们说的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在感叹“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
孔子的感慨,自然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的叹息。
而这些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
3、同学们正值年少,古人说的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装订线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课文中这些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以及专家审查签字: 第 5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惜时”等经典语句的呢?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并把它写下来好吗?学生小组合作,读书思考,交流探究并形诸文字后诵读展示,老师点赞评论。
六、问题探究《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1、学生读书体味。
小组交流探究后畅所欲言。
2、老师小结:《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
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用现代人的眼光独立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文化营养。
另外《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像课文中所谈的这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以及“惜时”等,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布置作业1、课后积累探究三题、四题、五题。
2、同步互动有关练习。
附 一、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论语》 孔子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修身)装订线(1、2、4、7、9)章 (5)章) (1、2、3、6、8、9、11、12)章专家审查签字: 第 6 页 校长审查签字:单位(盖章):教 案 纸执教人姓名: 李绍改 学段和任教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任教学科: 初一语文 课堂教学展示课章节(题目): 第三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附 二、课后反思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而且我们历来主张“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读此类经典,内心十分忐忑。
课文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求学生弄懂每一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鉴于此,教学中老师只能作为一个指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指导学生积累知识,积累文言语汇。
引导学生读书探究,合作交流。
老师作为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刻陪伴着学生在课堂上追求新知,虽累但快乐着。
装订线专家审查签字:第7页校长审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