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素实验
细胞建议实验二细胞的凝集反应(参考)
细胞建议实验二细胞的凝集反应实验一、实验原理红细胞凝集包括由病毒、细胞凝集素和抗体而引起的三种类型的细胞凝集现象。
凝集素(lectin)是从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组织中提取的糖蛋白或结合糖蛋白,因为能凝集红细胞,故名凝集素。
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表面的糖基。
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相连,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的凝集。
一种凝集素只对某一种特异的糖基具有特异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A与吡喃糖基甘露糖结合,马铃薯凝集素专一结合的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二聚体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作用。
另外,凝集素还具有多价结合的能力,能与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胶体金结合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二、实验目的1、理解细胞凝集的原理。
2、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凝集反应。
三、实验用品1、器材和仪器仪器:电子天平,大烧杯,小烧杯,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玻璃棒,镊子。
耗材:10ml小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1.5ml离心管,擦镜纸,吸头(蓝、黄)。
2、试剂:PBS缓冲液,3.8%的柠檬酸钠,生理盐水,3、材料:鸡血,土豆。
四、实验前准备主要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1台/组,共25台/班);离心机(1台/班);电子天平(1台/组,共5台/班);移液器(1套/组,25套/班)。
辅助仪器:镊子(1把/组,25把/班);玻璃棒(1根/组,25根/班);100mL烧杯(1个/组,共25个/班);大烧杯(1个/组,共25个/班)。
耗材:10ml小试剂瓶(1个/组,25个/班),载玻片(3片/组,75片/班),盖玻片(若干),1.5ml离心管(1个/组,25个/班),吸头(蓝黄吸头各1盒/组,各25盒/班),擦镜纸(若干)。
试剂:PBS缓冲液(10ml/组,250ml/班),3.8%柠檬酸钠溶液(5ml/班),生理盐水(13~15ml/组,375ml/班)备注:PBS缓冲液:称取7.2g NaCl ,1.48g NaH2PO4 ,0.46g KH2PO4,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为7.2。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1.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
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
凝集素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免疫学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周次:交报告时间:201年月日学号: 成绩:题目: 凝集素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熟悉玻版凝集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的操作技术2.掌握凝集反应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判定【实验原理】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再有电解质的的情况下,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玻片凝集和试管凝集。
凝集实验是疾病诊断以及体内抗体水平测定的常用方法【实验分类】凝集实验可根据抗原的性质、反应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凝集实验(简称凝集实验)和间接凝集实验。
直接凝集实验分为试管法以及玻片法,间接凝集实验分为间接凝集实验和反向间接凝集实验。
【实验器材】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加样器、混合棒以及牙签。
【RBPT实验】实验原理:该试验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试验。
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 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
实验方法:在玻片上加0.03mL阳性和阴性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1-3分钟内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性;另一种用“+”表示凝集程度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强度:++++:出现大的凝聚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100%凝集+++: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液体均匀混浊【试管凝集实验】实验原理: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实验试剂:试管凝集抗原被检血清 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吸管试管试管架孵箱实验步骤:1.加入抗原:先以0.5%石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做适当稀释(一般是作1:40稀释,取1ml抗原加入39ml石碳酸生理盐水),2.5支小试管,待检样品(样品1-40ul,样品2-20ul,样品3-10ul),阳性样品20ul,阴性样品20ul。
凝集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
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土豆块茎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48g,KH2PO4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2%的红细胞四.实验步骤: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 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混匀。
红细胞凝集试验原理
红细胞凝集试验原理2篇红细胞凝集试验(RBC),也称为凝集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患者血浆中存在的抗体。
它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部分肿瘤。
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是基于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
当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时,它们会形成可见的凝集。
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抗原通常是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而抗体则是来自患者血浆或特定血清的抗体。
红细胞凝集试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这里将分别介绍两种常用的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直接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是将已知抗原与受试者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该方法通常用于血型鉴定,以确定受试者的血型类型。
在直接凝集试验中,试验者将抗原滴加到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样本上,如果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与抗原结合,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通过观察这些凝集现象,试验者可以确定受试者的血型。
间接凝集试验则是将受试者血浆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该方法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的自身抗体。
在间接凝集试验中,试验者将受试者的血浆与红细胞混合,如果受试者血浆中存在与红细胞的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通过观察这些凝集现象,试验者可以检测出受试者血浆中的抗体类型和浓度。
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结果通常用“+”、“-”表示凝集的程度。
一个“+”表示轻微的凝集,而多个“+”表示较强的凝集。
如果没有观察到凝集,则用“-”表示。
根据凝集的程度和相关的疾病信息,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红细胞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血型、检测抗体和评估免疫反应的情况。
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红细胞凝集试验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红细胞凝集试验只能识别已知抗原和抗体,对于未知的抗原或抗体无法进行检测。
abo凝集素检测方法
abo凝集素检测方法
ABO凝集素检测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血型的实验室方法。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常见的血型系统之一,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表面有抗原A、抗原B或两者都有,同时在血浆中存在相对应的抗体。
ABO凝集素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这对于进行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
在ABO凝集素检测中,通常使用ABO血型试剂来检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
这些试剂包含抗A抗体、抗B抗体和抗Rh抗体。
首先,将待测血浆与ABO血型试剂混合,观察反应是否发生凝集。
如果待测血浆中的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相结合,就会出现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可以根据凝集的大小和数量来判断。
另外,ABO凝集素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使用反凝血剂来判断特定血型。
反凝血剂可以阻止血浆中的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结合,从而阻止凝集的发生。
除了ABO凝集素检测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测血型的方法,如RBCT和PCR等。
RBCT是一种通过将被测血红细胞与已知血型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凝集情况来确定血型的方法。
而PCR则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个体的基因型,从而确定其血型。
总的来说,ABO凝集素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血型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个体的血型。
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为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凝血
图1. 凝集素介导的细胞与分子或细胞间相互作用模型(引自Chapman and Hall 1989)。
A. 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
B. 不同种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本实验中,土豆块茎凝集素介导的红细胞凝集属于A 类中由上至下数第二种类型,即凝集素可溶,可以同时与两个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寡糖链结合,在两个红细胞之间形成连接。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凝集素介导的红细胞凝集反应姜政 2012/10/6实验目的:观察凝血的过程和凝血后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理解细胞间凝集反应与细胞膜表面结构的关系,了解植物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的基本原理和凝集素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凝集素(Lectins )是一种能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寡糖链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多数含糖,广泛存在于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中,其中以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 )分离到的种类最多。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防卫机制[1],识别入侵微生物和愈合伤口,在豆类植物中,凝集素还与植物与特定固氮菌形成共生有关[2];在体外,凝集素最典型的效应是引起细胞凝集。
通常认为,凝集素介导细胞凝集的基本原理是:可溶性凝集素分子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寡糖链特异性结合,使不同细胞的糖蛋白通过凝集素分子彼此连结,进而引起细胞间凝集(图1)。
红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其中一些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比如人类A 型红细胞表面的α-N -乙酰-D-半乳糖胺和O 型红细胞表面的α-L-海藻糖就分别决定了人类的A 血型和O 血型[3]。
本实验就是利用植物凝集素与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红细胞凝集。
土豆块茎凝集素(potato tuber lectin )是一种能结合几丁质的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单体分子量约50, 000,包含至少三个不同的结构域,其中富含胱氨酸的区域与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 )等几丁质结合蛋白具有同源性[1, 4]。
凝集素的实验原理
凝集素的实验原理
凝集素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研究生物体表面的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
以下是凝集素实验的基本原理:
1. 凝集素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凝集素,凝集素通常是一种蛋白质,可以专一地结合到其他生物体表面的特定配体上。
2. 样品处理:将待测的生物样品(比如细胞、细菌或血清)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去除杂质、固定等,以便凝集素能够充分接触到样品表面的配体。
3. 凝集素结合:将已选择的凝集素与样品接触,通过凝集素与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凝集素将会聚集成团。
4. 凝集观察:观察凝集素与样品的聚集状态,通常可以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聚集程度的增加说明凝集素与样品配体结合的程度增强,反之则表示结合程度减弱或无结合。
通过凝集素实验,可以实现以下目的:
1. 鉴定和定量样品中配体的存在:根据凝集素与配体结合引起的凝集现象,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配体,并且可以根据凝集的程度来定量配体的数量。
2. 研究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凝集素可以结合到配体上,从而可以研究配体与其它生物分子(如受体)的相互作用,包括结合亲和性、结合位点等。
3. 研究生物分子的表面结构:凝集素可以识别和结合到特定的配体上,从而可以研究配体的表面结构,包括配体的糖基化修饰、抗原决定簇等。
总之,凝集素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凝集现象来研究生物体表面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等领域中。
细胞反应凝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分析细胞凝集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反应是指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由于细胞膜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相互聚集的现象。
凝集反应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血型鉴定、病原体检测等。
本实验采用凝集素作为凝集剂,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细胞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红细胞悬液、PBS缓冲溶液、0.9%氯化钠溶液、不同浓度的凝集素溶液、蒸馏水。
2.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红细胞悬液:将一定量的红细胞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混匀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PBS缓冲溶液重悬细胞。
2. 设置实验组: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3. 加入凝集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中浓度凝集素溶液,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高浓度凝集素溶液。
4.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5. 加入蒸馏水:取3支新的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6. 加入凝集素与抑制剂: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凝集素溶液和适量的抑制剂,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双倍量的抑制剂,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溶液和三倍量的抑制剂。
7. 观察细胞凝集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凝集情况,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随着凝集素浓度的增加,红细胞凝集现象逐渐明显。
低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少,中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凝集较多,高浓度凝集素溶液中红细胞几乎全部凝集。
2. 抑制剂组:在加入抑制剂后,红细胞凝集现象明显减弱。
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1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2倍时,红细胞凝集现象进一步减弱;当抑制剂浓度为凝集素浓度的3倍时,红细胞几乎不发生凝集。
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
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1. 引言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详细讨论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的原理、应用以及优势,以帮助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原理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是一种通过结合标记有不同荧光染料的凝集素来识别和定量细胞表面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凝集素与特定糖分子的亲和性,通过与这些特定糖分子结合来标记细胞表面蛋白或组织中的分子。
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2.1 凝集素与糖的亲和性凝集素是一类能够与特定糖分子结合的蛋白质。
不同的凝集素对不同糖分子的亲和性各不相同。
这种亲和性可用来鉴定和分析细胞表面或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2.2 荧光染料的选择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需要使用具有不同荧光信号的染料来标记凝集素。
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与所使用的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的配置相匹配。
•染料的亲和性,即染料与凝集素的结合效率和稳定性。
•染料的亮度,即染料的荧光强度。
3. 应用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3.1 细胞表面标记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可用于标记和定量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水平。
通过使用不同亲和性的凝集素标记不同的细胞表面蛋白,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了解细胞表面分子的组成和变化。
3.2 组织切片染色利用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可以对组织切片进行荧光染色,用于观察和分析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荧光信号在组织中的分布模式,可以获得关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信息。
3.3 肿瘤标记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可用于肿瘤标记和研究。
通过选择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糖分子结合的凝集素,可以标记和定量肿瘤细胞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这对于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响应监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优势凝集素多色免疫荧光具有以下优势,使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2)实验药品: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3)实验材料:兔血、土豆去皮块茎3.实验原理:(1)细胞质膜是由蛋白质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中所形成的动态流动结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又与寡糖链结合为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伸至细胞表面的分枝状寡糖链在质膜表面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细胞间的分子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均与细胞外被(分枝状寡糖链)有关。
(2)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含糖蛋白质(少数例外),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使细胞发生凝集。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分子可以抑制细胞间的凝集反应。
(3)细胞凝集素还有促细胞分裂的作用。
4.实验步骤:(1)取去皮土豆块茎2支,加入到10mL PBS缓冲液中。
浸泡2小时后,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即含土豆凝集素。
(2)在兔的耳缘静脉处抽取兔血2mL(加抗凝剂),再加入生理盐水3mL,放入离心机中。
(3)离心①把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以1000r/s离心5分钟。
②重复上述操作一次(4)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5)在双凹载玻片的左孔加入土豆凝集素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在右孔内加入PBS缓冲液和2%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
用手摇晃载玻片,观察现象。
5.实验结果:(1)刚开始摇晃时,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呈沙粒状,而细胞没有凝集。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沙粒状的凝集现象(2)继续摇晃,双凹载玻片左侧细胞凝集现象更加明显,红细胞聚成小颗粒;右侧细胞仍没有发生凝集现象。
①双凹载玻片上两种细胞的对比②显微镜下左侧细胞出现颗粒状的凝集现象6.分析与讨论(1)结果分析:双凹片右侧细胞其对照作用,它没有发生凝集,说明血浆中的物质不能使细胞发生凝集;而双凹片左侧的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使细胞发生凝集的是土豆凝集素。
1.凝集实验报告
姓名:邹雨星学号:2015222816 班级:15检验3班第四组
实验题目:凝集实验
一、实验内容:直接凝集实验(玻片法)——血型鉴定
1.实验原理:
(一)血清学反应: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由于机体绝大部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又叫血清学反应。
特点:(1)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3)Ag、Ab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二)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的电解质条件下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Ag——凝集原;相应Ab——凝集素。
2.主要材料及实验步骤:
(1)材料:已知Ab:标准血清:抗A和抗B血清
待测Ag:RBC血型抗原
(2)步骤:(1)取血(无名指尖或耳垂)——NS试管——2-5%RBC悬液;
(2)准备一张载波片;
(3)加血清各1滴;
(4)加RBC悬液各1滴;
(5)牙签搅和并摇晃混匀;
(6)结果判断(10-15min后)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本人为A型血
5.实验讨论:
二:实验内容:间接凝集实验——类风湿因子检测
1.实验原理:
2.主要材料及实验步骤:
(1)材料:已知Ag:致敏乳胶(乳胶颗粒上有变性IgG)、待测Ab:待检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2)步骤:A、取一乳胶凝集实验反应板
B、加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待测血清各一滴;
C、各加一滴致敏乳胶;
D、牙签搅拌;
E、5分钟后观察结果;乳胶凝集如细沙状。
以黑背景观察为佳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5.实验讨论。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实验一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
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一)试管凝集试验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管架上。
如被检血清有多份,对照只需做1份。
2. 被检血清稀释:第1管加入2.3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第2、3、4管加入0.5 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然后用加样器或刻度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 ml,加入第1管中,反复吹吸5次混匀,吸取1.5 ml弃之,再吸取0.5 ml加入第2管中,混匀后吸取0.5 ml加入第3管,依此类推至第4管,混匀后吸弃0.5 ml(见表1-1)。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
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如RF因子检测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
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
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
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4.结果分析: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
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六、思考和讨论:
未溶血 溶血
植物材料马铃薯和韭菜的凝集效率差异:可用凝集细胞占总 细胞的比率、细胞产生凝集反应所需要时间作为比较依据。
下一次实验内容
“实验4 细胞骨架(微丝)的观察”
根据附录10和量得的溶液体积(韭菜研磨过滤后的溶液): (1)能否计算出达到60%硫酸铵饱和度时硫酸铵的质量(g)? (2)硫酸铵有60%饱和度提高到80%饱和度时又当如何计算?
注:硫酸铵应当一边 溶解,一边搅拌,直 至完全溶解,杜绝把 硫酸铵全部一下子都 加入溶液中。
四、实验操作 3. 细胞膜的渗透性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的渗透性
( 1 )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是一种半透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 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 着重要作用。
( 2 ) 将红细胞放入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 ,可以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 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成为溶血 (hemolysis)。 ( 3 )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 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 的指标。
实验(三)植物凝集素对红细胞的 凝集反应与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 (2)了解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4)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
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植物凝集素 1. 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籽萃取物中发 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淋巴细胞、纤维细 胞等作用。 2.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 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能识别 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 胞膜表面的糖基。 3. 一种凝集素具有只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通 过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使多个细 胞聚集成团块状,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发生凝集。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表面的结构及其与糖分子的关系。
2. 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和机制。
3. 熟悉细胞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并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主要由双层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膜的外层,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
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糖分子,从而促使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反应的原理如下:1. 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被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2. 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糖分子,形成凝集素-糖分子复合物。
3. 凝集素-糖分子复合物在细胞间形成“桥”状结构,使细胞相互粘连,导致细胞凝集。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PBS缓冲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不同浓度的凝集素、红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2. 仪器:天平、载玻片、滴管、加样器、恒温水浴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红细胞悬液用PBS缓冲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取两块载玻片,分别标记为A、B。
3. 在A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红细胞悬液,用加样器吸取少量不同浓度的凝集素,滴加到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
4. 将A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5. 在B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红细胞悬液,用加样器吸取等量的PBS缓冲溶液,滴加到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
6. 将B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凝集现象。
7. 比较A、B两块载玻片上的细胞凝集现象,分析凝集素对细胞凝集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A载玻片上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现象,细胞相互粘连,形成较大的细胞团块。
2. 在B载玻片上观察到红细胞分散,没有明显的凝集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凝集素能够促使细胞凝集,而PBS缓冲溶液对细胞凝集没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特异性,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被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2. 凝集素能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糖分子,促使细胞凝集。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试剂对凝集反应的影响,了解其机理;3.为其他相关实验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凝集反应是在液相中两种相互斥的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后聚集在一起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是不溶于水的,通常用细胞、凝集素、血清球蛋白等代表。
凝集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对化学反应速度较慢的胶体颗粒偶联,如奶与醋的反应;另一种是相对生物体速度较快的免疫凝集反应,如抗原与抗体的反应。
三、实验过程:1.准备6个试管,分别标注为A、B、C、D、E、F;2.取相同量的胶体悬液分别加入到试管A、B、C;3.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盐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4.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碱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5.向试管C中加入适量的酸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6.在试管D中加入胶体悬液和盐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7.在试管E中加入胶体悬液和碱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8.在试管F中加入胶体悬液和酸溶液,轻轻摇匀并观察结果;9.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四、实验结果:1.试管A中加入盐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凝结成块;2.试管B中加入碱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保持原样,并无明显变化;3.试管C中加入酸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4.试管D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盐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凝结,但形成的块状较小;5.试管E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碱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6.试管F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酸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
五、实验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盐溶液能够引起胶体悬液凝结,而碱溶液则几乎不产生明显作用,酸溶液则能够使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2.在试管D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盐溶液后,观察到凝结的块状较小,可能是因为盐溶液的存在使凝结速度变慢,导致形成的凝结块较小;3.在试管E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碱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可能是因为碱溶液的存在使胶体颗粒电荷减少,从而增加了排斥力,使胶体悬液更加分散;4.在试管F中同时加入胶体悬液和酸溶液后,观察到胶体悬液分散更加均匀,可能是因为酸溶液的存在使胶体颗粒电荷增加,从而增加了排斥力,使胶体悬液更加分散。
白细胞凝集试验
# 白细胞凝集试验
概述
什么是白细胞凝集试验
白细胞凝集试验是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白细胞在凝集素作用下发生聚集的能力。
它用于评估某些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对某些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原理
白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和白细胞之间的作用,来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受到感染或其他炎症刺激时,人体产生一种凝集素,它会与白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导致白细胞凝集聚集。
试验过程
1.采集患者血清样本。
2.在实验室条件下,将凝集素和患者血清混合。
3.观察白细胞是否发生凝集聚集现象,根据聚集程度来评估炎症反应的
程度。
应用
临床意义
白细胞凝集试验可用于辅助诊断炎症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通过评估白细胞的凝集聚集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程度,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优势
•白细胞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它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工具,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局限性
•白细胞凝集试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需要专业实验室条件和技术支持,不适合在家中进行。
结论
白细胞凝集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炎症性疾病。
通过评估白细胞的凝集聚集情况,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但在应用时需注意其局限性,避免结果误判。
凝集试验实验报告总结
凝集试验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凝集试验的方法,检测特定病原体或其抗体的存在,从而对病原体进行鉴定或评估免疫状态。
实验原理: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病原体或其抗体与相应的凝集素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当待测样本中含有足够量的特定病原体或抗体时,会与加入的凝集素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凝集现象,从而实现对病原体或抗体的检测。
实验材料:1. 待测样本:患者血清或病原体悬液。
2. 凝集素: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凝集素。
3. 标准对照血清。
4. 微量滴管、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准备待测样本和对照血清,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2.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样本或对照血清。
3.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凝集素。
4. 充分混合试管内容物,静置一段时间以观察凝集现象。
5.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凝集情况。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对照血清在加入凝集素后,出现了明显的凝集现象,证实了凝集素的有效性。
- 部分待测样本在加入凝集素后,也出现了凝集现象,表明这些样本中存在目标病原体或抗体。
- 未出现凝集现象的样本,可能表示样本中不含目标病原体或抗体,或含量低于检测阈值。
实验讨论:凝集试验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在病原体鉴定和免疫状态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凝集试验,我们成功地检测了部分样本中目标病原体或抗体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凝集试验是一种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但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准确解读。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其他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建议:为了提高凝集试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建议:1.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操作的标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免疫学院(系):专业班级:姓名:
周次:交报告时间:201年月日学号: 成绩:
题目: 凝集素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熟悉玻版凝集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掌握凝集反应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判定
【实验原理】
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再有电解质的的情况下,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玻片凝集和试管凝集。
凝集实验是疾病诊断以及体内抗体水平测定的常用方法
【实验分类】
凝集实验可根据抗原的性质、反应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凝集实验(简称凝集实验)和间接凝集实验。
直接凝集实验分为试管法以及玻片法,间接凝集实验分为间接凝集实验和反向间接凝集实验。
【实验器材】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加样器、混合棒以及牙签。
【RBPT实验】
实验原理:该试验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试验。
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 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
实验方法:在玻片上加0.03mL阳性和阴性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1-3分钟内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性;
另一种用“+”表示凝集程度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强度:
++++:出现大的凝聚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
【试管凝集实验】
实验原理: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实验试剂:试管凝集抗原被检血清 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吸管试管试管架孵箱
实验步骤:1.加入抗原:先以0.5%石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做适当稀释(一般是作1:40稀释,取1ml抗原加入39ml石碳酸生理盐水),
2.5支小试管,待检样品(样品1-40ul,样品2-20ul,样品3-10ul),阳性样品20ul,阴性样品20ul。
每管加1:40抗原2ml。
3.然后将试验管和对照管充分混匀后,放于37℃温箱中20-22小时后取出,在室温下放置2个小时,以比浊管为标准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何为凝集试验?有哪些类型?
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有电解质的情况下,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运用凝集反应测定人体内的疾病感染情况称为凝集反应。
2.影响凝集试验的因素有哪些?
答:抗原的种类,电解质的选择,溶液的pH值,实验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