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课堂PPT)

合集下载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2、乐于参与社会生活 、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1、掌握参与社会交往的正确方法 、
2、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
【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了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懂得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 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为 追求个人存在感,满足日渐强烈的心理需求,寻求现实生活或虚拟世界的刺激,表现为组建校园小团体、 欺凌同伴、热衷网络游戏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充分发挥直观教 学的手段,通过 表格对比的形 式,让学生清楚 的看到这三者的 区别,从而突破 这一教学重难 点。
学习成长、同学朋友给我陪伴这样的层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感受 社会 生活
教活动
学生活动
本课出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 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个部分 着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感受与收获,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朋社会生活的延展,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为整个教材内容的开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展示 1、暑 假 期 间 你 跟 谁 一 起 参 加 了 社 会 实 践 活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 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 界的任意一个人。
理论推演: 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 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 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 (根据2014年的数据,世界人口为72亿)
新课讲解
运用你的经验
1 在社会课堂中成 长
金山区万名学生参加“金 山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
大桥中学学生暑期走进无锡“爱 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体验 活动。
暑期生活中,你是 否有类似的经历,与同 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 收获。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学生开展国货产品社会实践 活动。
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生社会实践岗位招聘会顺利举 办
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 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
人的演变过程
探究与分享
服装的生产过程
采摘棉花
棉花被送到纺织厂 进行纺纱织布,为服装 生产等提供布匹。
对布匹进行 再加工,生产服 装。
播种
收获
结合上图,说明学 习用品、食物、衣服等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食品加工
二、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一、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的抚育
知识技能不断丰富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我们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的关爱……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
社会化
关键点拨
什么是社会化?包括哪些途径?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 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系列(部编版)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系列(部编版)

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单元素养目标
【2022新课标】
道德修养: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初步具备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
1.知道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2.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
4.培养全面、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我与社会》课件(共33张PPT)精选全文

《我与社会》课件(共33张PPT)精选全文

小敏的经历:
我和爸妈赶紧跑出房间,并沿途呼喊让其它房间里的游客出来。
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 揭秘腾讯科技、创新工场,感知信息时代的脉搏……
7月7日-13日,我和同学们在学
校的组织下来到北京,开展了为期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8日晚上9点多,我突然感到酒店的房子在摇晃,几秒钟后停电了,妈妈说可能是地震。
——马克思
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 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 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 和精神生活产品。
把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 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同学 父母
老乡
朋友 同事
结成网
老乡
朋友 家人
我是学生!
我是朋友!
我是孙女!
大家好,我是小丸子!
我是女儿!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 同学之间分组、分角色扮演不同的身份分别作自我介绍,感受一下不同身份的不同社会关系!
在天安门广场敬礼 博物馆,探究科技与生命的奥秘; 晚上8:10,李铭和爸爸一起看电视。
2017年8月初,我和父母去九寨沟旅游。
揭秘腾讯科技、创新工场,感知信
息时代的脉搏……
从暑假生活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呢?
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
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
2、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深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 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 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 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我与社会 (2)》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教案

《我与社会 (2)》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

2.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培养关心社会的行为。

3.知道社会关系是复杂的,在不同的社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积极融入社会。

二、自主预习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确定。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的身份。

三、合作探究在社会舞台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

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将来,我们会做爸爸或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工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身份。

1.请在下表中填写自己现在所处的四种社会关系,并说出这些关系中自己的身份是什么?2.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四、随堂演练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A.很热闹,场面震撼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这启示我们需要()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5.联系实际,实话实说: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在我们的周围。

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了解一下最近五年来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五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所在城市或村庄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的周围还发生了这些变化?思考:看到这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答案】二、自主预习1.社会交往2.社会3.社会关系不同三、合作探究1.所处社会关系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同窗关系邻里关系对应身份女儿学生同学邻居2.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1.1 我与社会 课件(23张PPT)

1.1 我与社会 课件(23张PPT)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 入社会。 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 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 任的公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
吸毒人数近39.7万人,其中青少年占有一定比例,吸毒人群低龄化成为
A 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为营造全民拒毒禁毒的浓厚氛围,开展创建“无
毒社区”活动,青少年的正确做法是( )
①洁身自好,远离毒品
②替吸食毒品的好朋友保守秘密
1.了解社会的方式和感受有哪些?(P3)
①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看新闻节目,与他人交流, 参观博物馆,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到农村去体验 生活等等。
②感受: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国家更加富 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 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 通的能力。感受到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等等。
B 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中
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我们在世界中并非孑然一身,而是 与无数的人共享同一个世界。
人这种生物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群 居生活,因此与他人的交往对我们 来说至关重要。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 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 节点,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像一张网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17张PPT)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17张PPT)
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 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3)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三维集训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又贯穿着一般的东西,即共同的、普遍的属性,也就是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 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马克思 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D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而发展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利于我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告诉我们( ) B A.①②③
B.②③④
二、教学方法
B.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每个私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
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与社会》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曾经在与社会接触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对社会有哪些感受?你觉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与分析(20分钟)3.引导思考(25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个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适应社会?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

5.归纳总结(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和归纳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我与社会》的教学,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认识到了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设计】《我与社会》(人教)

【教学设计】《我与社会》(人教)

《我与社会》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教材内容设定旨在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错综知道我们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关系中确定身份。

复杂。

知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2.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社会生活的案例,针对学生的生活坏境收集跟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实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课件共25张PPT
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通过阅读上述事例,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
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感受社会生活
•1
•感受社会的关 爱
•感受农民伯伯的
不容易
•观看科技展
•感受祖国科技发展
• B.漏网之鱼
• • CC.、互越不来相干越的紧个密体 D、彼此不能分开
• D.一条线
•随 •堂 •练
• 3.在家里,我是孩子,要孝敬父母;在马路上,我 是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园里,我是游客,要爱护 花草树木……这些事例说明( ) • •A.随着场景的变化,我们不断变换角色 • B.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走向成熟的表现 • C.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负责任的表现 • D.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
• 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发不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 常动物似地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 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 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 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 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狼溺孩。”的事实,证明了
•本课小结
•感受社会生活 •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我与社 会
•这是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每一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确立
•随 •堂 •练
•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 第1课时《我与社会》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 第1课时《我与社会》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1单元第1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第1课《我与社会》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自我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社会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2.准备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社会现象,如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排队加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自己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社会互动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

1.1 我与社会 课件(24张PPT)

1.1 我与社会 课件(24张PPT)
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为什么要感受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P4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认识越来越深刻 (个人)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社会)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
02
B 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我和邻居李阿姨是业缘关系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课堂练习
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
C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说一说
场景 在家里 在村里(小区) 在学校 在社会 在国家
我是……(身份)
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村民、业主、邻居 学生、同学、舍友、同桌、班干部、广播员、…… 乘客、游客、消费者、志愿者…… 公民、建设者……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 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 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01
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特点:绚丽多彩
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看到工人 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 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 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 生活绚丽多彩。

《我与社会》教案(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教案(八年级上册)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
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
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
情境四:……
师: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我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四】名言赏析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课堂知识小结
暑假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社会生活的经验,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发现需要我们去完善的地方。从社会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而言,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之中确定的。因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活动一】说说你的暑假生活:
教师: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暑假生活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在暑假,你有哪些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经历。请选择其中的一两件和大家分享。
学生分享:略
教师总结:在暑假,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我与社会有了更深的交融。
讲解新课
1.1《我与社会》教案
年级:初一主备教师: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我与社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1框《我与社会》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1框《我与社会》精品课件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8.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
9.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下列对这句话的
C 互补想干的个体 D 一条线
*
B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谚语
() A 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 人总是不能脱离其生存
C 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 人是无法独
D 4、同学们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下观点正
A 宇航员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B 狼孩在狼群中完
C 个人的生命与社会的发展无关 D 个人不能离开社
*
我们还可以……
家便农粮来捷用业铁化到的电票机化高工器械厂的变, 我们看到工 人在有条不 紊地工作
走进农村,
我参们观看博到农物 民馆在,田丰间富辛 勤的劳展作品令
人震撼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 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一、
了解社会的方式: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走访调查、
感受社会生活 问卷调查、阅读报纸、看电视、 上网等
是什么?
人在生产生活和
交往过程中逐渐 形成了错综复杂 的社会关系,这 些社会关系构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
社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 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人与人 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 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 “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 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 点”。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上课课件PPT部编版1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上课课件PPT部编版1

2.在家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外出旅游, 我们是游客;在商场,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 )
身份大揭秘 『到底是谁?』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外出旅游,我们是游客;
在家里 ②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③④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①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些身份吗?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我们会更关注社区治理,献计献策。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外出旅游,我们是游客; 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②我们会更关注社区治理,献计献策。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他人交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 思考:你从图中看出来什么?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 障碍物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2)当自己处在孤独无助的境 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7
8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9
10
11
一.感受社会生活
P2 探究与分享
早上6:30,李铭和 爷爷到公园晨练。
上午8:20,李铭和妈 妈到菜市场买菜。
18
暑假里,哪些事情 让你印象深刻?把 你的感受写下来, 与同学分享。
19
1名学生看了《我不是药神》后写了一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当年热议的“陆勇案”。与角色程勇不 同,原型人物陆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因为帮助病友购买药物, 被称为“药侠”。影片并不复杂。徐峥扮演的中年男人程勇正处于 人生的窘境中,他开着一家无人光顾的印度神油店,父亲重病,前 妻准备争儿子的抚养权。这时,年轻的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找 到了他,让他从印度代购一种仿制药“格列宁”,成本500元一盒 ,而正版瑞士“格列宁”一瓶售价近4万人民币,“我等着这药救 命。”在巨大的利润面前,程勇大胆地走私印度药回国。批发价 500元,转手价5000元,一出一入,就是10倍的利润。对于程勇来 说,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对慢性粒白血病人来说,他们拥有了活 下去的机会。讽刺的是,病友们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其为“药神 ”。“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的是钱。”程勇并不想当药神。 当生意引起药厂和警察的注意后,为避免刑罚,他抛弃他的病友伙 伴,“逃”了。而随着程勇与慢性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他意识 到他售卖的不仅是药品,更是这些患者活下去的希望。终于,当警 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断这些病患的命路时,程勇决定展开 一场救赎……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的道德困境……有人说,《我 不是药神》是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但是主演徐峥在接 受采访时表示,《我不是药神》其实更像《辛德勒的名单》,说的 是一个平凡,甚至自私自利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一名大众英雄。
看着这些新闻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与脆弱,也感受到爱心与温暖。
21
小敏的经历:
8月7日-13日,我和父母 朋友来到北京旅游。在这几 天中,我们走进故宫、颐和 园,从文物和古迹中“阅读 ”历史;驻足天安门、中华 世纪坛,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探访清华大学,在百年名 校畅想未来;流连于中国科 学技术馆、国家动物博物馆 ,探究科技与生命的奥秘; 揭秘腾讯科技、创新工场, 感知信息时代的脉搏……
1
2
3
4
八年级上册
走进社会 遵守社会
生活
规则
勇担社会 责任
维护国家 利益
丰富的社 会生活
网络生活 新空间
社会生活离 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 讲道德
做守法的 公民
责任与角 色同在
积极奉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
国家利益 至上
树立总体国 家安全观
建设美好 祖国
5
6
热身活动
两人一组,先是一人用毛巾把眼睛蒙上,由 同伴搀扶着走过各种障碍物;然后将同伴分开, 让一位同学独自摸索前行。
22
23
24
从暑假生活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呢?
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 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
25
26
思考:随着我们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 力的提高,我们与社会的联系和对社会的感受与之 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 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 关注社会,关心国家。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 品映入眼帘。
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
人震撼。
14
观看升旗仪式,感受身 为中国人的自豪。
通过报纸、 电视、网 络,了解 更多的社 会信息。
15
【总结】
通过观察李铭一天的生活,我们发现: 人类每天的生活物品都离不开农业、工业、 建筑业、纺织业等提供, 离不开与父母、老师、同学,各行各业的人 打交道......
27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 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 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 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8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一 下如果一个人从小与世隔绝, 没有人与他说话、交流,那会 发生怎样的情景?
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16
17
P3 探究与分享
暑假里,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 日记节选。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馆的 儿童乐园当志愿者。 一天下来,虽累得 精疲力竭,却很有 成就感!
8月3日
在报纸上看到我国 航天事业发展的报 道,我心澎湃,对 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感到由衷敬佩。
下午3:15,李铭和同 学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李铭的 一天
晚上8:10,李铭和 爸爸一起看电视。
12
2.在参与社会生 活的过程中,你 有哪些感受?
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 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 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13
感受社会生活
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 辛勤劳作。
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 条不紊地工作。
2018年13日1时44分,云南省玉溪 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随后,又发 生多次余震。据云南省地震局了解到, 该局已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目前,地震 已造成1人受伤。昆明市高层住户有震 感。昆明震感明显。
8月22日18时21分在云南普洱市思 茅区附近(北纬22.67度,东经101.16度 )发生3.1级左右地震。
29
山东野人 兄妹隐居深山几失语 妹妹双手退化如鸟爪 高清(480P).qlv
30
组内探讨
(1)20余年的隐居生活给 兄妹俩带来了什么变化? (2)兄妹俩的遭遇说明了 什么?
不过,电影打动人的不在于有哪些经典电影的影子,而是表达 了我们可能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生存之痛。它可以用一句 “谁家还没有个病人呢”,就如钝锤般在你胸腔沉重一击;它也会 用一段独白戏,“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给 生而为人的无力透一道光。
20
小杨的诉说:
2018年7月5日17时,两艘载有127 名中国游船在返回普吉岛途中遭遇特大 暴雨,其中失联人数多达40余人,获救 人数在80人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