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__血液(1)
人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四章第1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ppt)

③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血 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三类。这些细胞与血浆共 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 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 ,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 动,因此称为“流动的组织”
新知讲解
二、血浆
占血液的55%
1.成分
水(约占91%~92%)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病菌后就会死亡, 死亡的白细胞体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新知讲解
4.血小板 (1)形态结构 最小的血细胞,没有 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新知讲解 (2)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过少时的危害 血点、淤斑、青紫, 鼻子、牙龈出血
新知讲解
5.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课堂总结
血液成分 血浆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 的物质、体内产生的废物以及激素等。
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与保护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板书设计
血浆
成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等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形态特点 两面凹的圆盘状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有无核 成熟的红细胞无核
有
无
数量
最多
主要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最少 防御和保护作用
较少 止血和加速凝血
异常表现
贫血
数量少会出现异常出血; 有炎症时数量会增多
数量过多,易形成血栓等
新知讲解 6.血液的功能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流动的组织---血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二)红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红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红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 够描述它的特点? 2.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血液为什么呈 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请先看屏幕,再回答 问题。 学生活动: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 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 输氧的功能,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课堂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 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三)白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白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白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 够描述它的特点? 2.观看课件《白细胞吞噬病菌》,请说出白细胞 的功能?
固的血块,血液凝固与血小板有什么关系,请先听听同
学给大家念的《血小板的自述》。
3..课堂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
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5.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
液的功能呢?
补充: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6.白血病及骨髓捐献课后阅读
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而每一环,每一步都
秘,对血液的成分以及功能知之甚少。所以根据学生具
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选
图片和视屏导入,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择与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多媒体导入) 展示课件(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 片,结合简短的说明。),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 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 物质的运输。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 里流动着的血液。引入课题。 学生:繁忙交通联想到血液这条繁忙的运输通道。 用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类比法应用导出节标题 (二)新课 1 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 题: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 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2 学生活动:谈论,归纳总结、思考、回答。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部分,白细 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利用动态的图片,让学生切身体验
2020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4.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典例3 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重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为B 型,甲为O型,乙为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C ) A.甲 B.甲、乙都可以 C.乙 D.甲、乙都不可以
6.在因抢救需要输血时,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D ) A.应尽快输血 B.若没有同型血,也可以输入少量O型血 C.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D.若没有同型血,也可以输入少量AB型血
(3)心脏内的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因此,心脏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心 房→心室→动脉。 (4)动脉瓣属于心脏的结构,不属于动脉血管的结构;静脉瓣属于静脉 血管的结构。
知识点二 血液循环 1.动脉血和静脉血 (1)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2)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2)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O、A、B、AB
3.成分输血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只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 分,而不需要输入全血。 4.倡导无偿献血我国实行 无偿献血 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提分点拨 一般来说,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如上下腔静脉和肾静脉 中流静脉血,主动脉中流动脉血),但是也有特例,如肺动脉中流静脉 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故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并不是血管名称, 而是血液的含氧量和颜色。
2.血液循环的路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成的。血液循环包 括 体循环 和 肺循环 两条途径。
(2)肺循环 ①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作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 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③血液成分变化: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 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基因 甲 ( ) 2 甲产生 的 中间产 物 l 给 乙, 乙能够 供 使
合成 x, 保证 自身生长产 生菌 落 ( 他合 理答案 也可 ) 其
( ) 透性 。 3通
・
4 - 4
生物学 教学 21年( 5 第 1期 00 第3 卷) 2
・
4 - 3
“ 流动的组织
摘 要
血液’ 第一课时) ’ ( 的教学设计
陈燕飞 ( 州 贵 市 一 中 5 0 ) 贵 省 阳 第 实验 学 52 02
借助人体血液 常规化验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 识血液 的组成 。 并运用所 学的知识解读
这种细菌 的野 生型能在基 本培 养基 ( 满足 野生 型 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 ) 上生长 , 由该种细菌野 生型 而 得到的两种突变型 ( 乙 ) 不能在基本 培养 基上生 甲、 都 长; 在基本培养基 上 若添 加 中间 产物 2 则 甲、 , 乙都 能 生长 ; 若添加 中间产 物 1 则 乙能生 长而 甲不 能 生 长。 ,
其原 因是— — 。
底物』
中间产物 l 韭
中间 产物2 x I
() 3 在发酵过程 中 , 菌体 中 x含 量过高 时 , 合成 其
速度下降 。若要保 持其 合成 速率 , 可采 取 的措 施 是改 变菌体细胞膜 的— — , x排 出菌体外 。 使 解析 由题干 中 “ 甲不能 生 长 ” : 而 知 乙中 的酶 a 功能丧失 , 甲中的酶 b功 能丧失 。产生 甲、 乙两种 突变 的原 因是野生型 的不 同菌 体 的不 同基 因发 生 了突变 。 因为“ 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 量的 x, 甲能积 累中间产 物 I , 以要想产生 中间产物 I 就应当选用 甲。由题 ”所 , 干中“ 若添加 中间产物 1乙能 生长 ” 而 “ , 甲能 积 累中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

PLT
血小 板计 数
流动的组织——血液
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1、血液的成分: 组成 水(90%)、葡萄糖、氨基酸、无机 血 血浆 盐、尿素等 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血浆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血液功能:
运输;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
二、血细胞
项目
形态特点
名称
有无 数量 细胞 核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鲜红色(斜面) 暗红色(底部)
[结果分析]
此现象说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 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
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
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
仍呈暗红色。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容易 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分离。因而,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探索血液的组成
我们是小小科学家!
大家知道:血液在自然状态下会凝固 成血块,现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 檬酸钠溶液(抗凝剂)取家兔血液10ml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 间后,就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 层现象。
血液分层实验
( 抗 凝 剂 )
柠 檬 酸 钠
静置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血 液
送检人
医师 化验费
年
月 日
Hb PLT 报告
(血小板)
收费章
日期
月
日
验血各项指标正常值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4~10)×109个/L
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液体,也是一种流动的组织。
它起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
血液组织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它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所占的液体部分,它约占血液体积的一半。
血浆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
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负责抵抗感染和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血小板参与了止血和凝血过程。
血液的功能非常多样化。
首先,它是人体的主要营养和氧气的输送者。
通过血管系统,血液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细胞,供给其正常的代谢需求。
同时,血液也输送着食物,包括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到身体各个细胞中,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功能。
除了营养和氧气的输送,血液还负责代谢产物的转运,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组织和细胞中带走,促进排泄和清除废物。
其次,血液在体温调节和水分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血液流量和血管张力,血液可以调节体温,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状态。
当体温过高时,血液会通过皮肤的血管扩张,增加散热,以降低体温。
当体温过低时,血液会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
此外,血液也通过尿液排泄多余的水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血液还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白细胞可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小板会迅速集聚在伤口上,形成血栓,停止出血。
这一过程称为止血和凝血。
此外,血液中还含有抗体和其他免疫分子,参与免疫反应,帮助身体应对各种疾病。
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负责运输和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保持体内的稳定环境,调节体温和水分平衡,并参与免疫和防御反应。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血液病变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人教版七下生物【推荐】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习题1带答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选择题1.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D.血小板是最小的无核血细胞2.如右图所示观察血液分层实验时,向刚抽出的血液中加入少量抗凝素的目的是()A.稀释血液B.保护红细胞C.防止血液凝固D.破坏红细胞3.将哺乳动物的部分新鲜血液注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物质是()A.血凝块和血浆B.血凝块和血清C.血细胞和血清D.血细胞和血浆4.血液中含有各种成分,血液的成分含量最多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5.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它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二氧化碳和氧B.止血和加速凝血C.产生淋巴细胞D.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6.红细胞是我们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运输队”。
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是由红骨髓产生的B.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C.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D.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7.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A.二氧化碳浓度B.氧的浓度C.血红蛋白含量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8.汗液的主要成分有水分和无机盐等,因此人体在大量出汗时血液中丢失的主要成分有()A.血浆B.水和血红蛋白C.水分和部分无机盐D.血细胞9.血液中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化学物质。
下列各项中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淋巴细胞10.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患者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原因是其血液中缺少()A.红细胞B.白细胞C.血红蛋白D.血小板11.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B.水C.血红蛋白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12.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A.血细胞数量正常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13.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血浆的功能不正确的是()A.运载血细胞B.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C.运输氧D.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14.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
2.描述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难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三支等体积的试管并编号,分别向2、3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3~5 mL抗凝素,1号试管中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将等量的哺乳动物血液分别滴加到三支试管中,并将它们放到0~4 ℃的冷藏箱备用,课前将2号试管摇匀。
2.收集血液组成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资源、《【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视频资源、《【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演示动画资源、《【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
(上图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截图)你们抽过血吗?在什么部位取血?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据统计,一个成年人身高不足2米,其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加起来会有10万千米长,能足足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这些分布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同世界最长的“河流”,担负着繁忙的运输工作。
推动人体内这条不断流动的“河流”的动力,来自那伴随我们一生、似乎不停歇的心脏。
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当我们去体检或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
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讲授新课】(一)血液的组成1.血液的组成展示一张人体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看懂这张化验单提供的信息吗?通过这张化验单,你能初步判断这个人患了什么疾病吗?要想看懂这张化验单,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血液的组成。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血液成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关注生命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调节体温。
3. 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难点: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微观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血液成分实验材料。
3. 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血液的重要性。
2. 探究血液成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血液样本,分析血浆、血细胞的特点。
3. 了解血液功能:教师讲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学生总结血液的作用。
4. 探讨血液为什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分析血液在体内的运输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流动的组织”的含义。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强调关爱生命健康,提倡关爱他人的情感。
八、课后作业1. 绘制血液成分结构图,加深对血液组成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十、拓展活动1. 开展血液知识竞答,增加学生对血液的了解。
2. 组织参观血站,让学生亲身体验献血过程,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血液的重要性。
2. 探究血液成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血液样本,分析血浆、血细胞的特点。
3. 了解血液功能:教师讲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学生总结血液的作用。
《流动的组织-血液》PPT课件

血液的成分
这几层分别是什么颜色,占比多少?
黄色半透明液体
白色物质 红色物质
占比最大 占比最小
你认为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的成分
黄色半透明液体
血浆
白色 红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你了解血浆的成分吗?
血浆中有哪些成分? 90%是水,还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凝血物质和血红蛋白 血浆有什么功能?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 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
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 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可以重建人体造血系统和免 疫系统。造血干细胞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 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血浆 成分、功能
血小板
形状、结构、功能
课堂小结
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形状、结构、功 能
白细胞 形状、结构、 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课堂小结
血液是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的。
二、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1.成分:水、营养物质、含氮废物等。
2.功能:运载 产生的 废物
血细胞 。
,运输人体所需的 养料
和体内
名称 数量
并慢慢凝固,血液凝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血细胞是( C )
A.红细胞
B.白细胞
流动的组织——血液PPT课件44 人教版

内科诊断室
你的血液中白细胞 多,可能有炎症
关于白细胞你知道多少?
数量少 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有细胞核 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 护功能
多种多样的白细胞
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Flash演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你能绘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吗? 答案提示: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红细胞较小, 无细胞核,且红细胞的两面凹圆饼状的特点要体现出 来,即边缘厚(点密),中间薄(点疏)。
二、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 细 血胞 小 白细胞 板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 细胞核
血红蛋白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 易与氧结合,在氧含 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分离。
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知识链
红细胞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据《嘉兴日报》报道,前段时间我市有一批从 西藏当兵退伍回家的军人出现了疲倦、无力、胸闷、 头晕、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医学上把这种 症状称之为“醉氧”,你能解释吗?
原来大多数的人,从海拔较低的氧气充足的地方 到了空气稀薄的高原,由于缺氧,身体会出现明显 的不适。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肌体就要寻求自 我平衡,即大量增生红细胞,把更多的氧输入肌体 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一旦这样的人突然从高 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多余的红细胞不可能立即锐减, 还要继续工作,造成肌体内氧气供过于求,产生了 “醉氧”。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流动的组织-血液》PPT优质课件

4.59×1012/L 4.8×109/L
100g/L 140×109/L
报告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报告者___
RBC: 红细胞
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WBC: 白细胞
(4~10)×109个/L
Hb: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是一种 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也是红色。
学生展示 红细胞模型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的作用:
运输氧气
学生展示 白细胞模型
球形,数量少,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的作用:
PLT: 血小板
(100~300)×109个/L
做小医生:
人血常规化验单
13100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一)NO 0031220
姓名 张XX 性别 女 年龄 xx 临床诊断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____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送检物 送检目的 送检人 医师 化验费
年月日 收费章
RBC WBC Hb PLT
血浆
血浆蛋白 约7%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约3%
血浆90%是水,其余是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血浆蛋白。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Nhomakorabea红 细 胞
中央较亮,边缘较暗 (成熟后无细胞核)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白细胞
体积最大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1)

血红蛋白
红色含铁的 蛋白质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 与氧结合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 与氧分离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煤气中毒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是与氧气结合能力 的200倍.
红细胞正常值:(RBC)
男子:(4.0-5.5)×1012个/升 女子:(3.5-5.0)×1012个/升
血红蛋白正常值:(Hb)
血
管里,静置
10毫 升新 鲜鸡 血
一段时间。
视察
血液的分层现象
看一看,血液出 现了什么现象?血 液分成了几层?每 层的颜色是怎样的?
想一想,血液由 哪些物质组成?
淡黄色:血浆(55%)
白细胞 白色:
血小板 深红色:红细胞(45%)
实验现象:
加抗凝剂 用离心机离心
新鲜的血液
或静置
血液分层(?)
未加抗凝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学会辨认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
自学指点: 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2、血液分为哪几层?各层的颜色是怎样的? 3、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血浆有什么作用? 5、血细胞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态结构、功能和 正常值有哪些区分? 6、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7、你能解读一份血常规化验单吗?
一、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养料和废物。 2、防备、保护作用
思考: 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呢?
血液是结缔组织,并且在不停地流动,
又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的组成成分:
视察
未加抗凝剂
加入抗凝剂
抽取鸡或猪
(名师整理)最新生物中考一轮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考点梳理及强化训练(含答案)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梳理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血浆⎩⎪⎨⎪⎧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 盐和代谢废物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送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血小板:体积最小(2)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 运输 作用,而且还具有 防御和保护 作用。
2.血细胞(1)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与异常症种类形态特点 功能病症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数量过多可能患有炎症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体积最小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少,流血不止【记忆口诀】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要点点拨】①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②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因此贫血患者平时需要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③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
二、心脏和血管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内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它们的比较如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功能送血离心脏送血回心脏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分布多在较深部位较深或较浅全身各器官中管壁、弹性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壁较薄,弹性较小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大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快慢最慢血流方向心脏→全身各部分全身各部分→心脏最小动脉→最小静脉图示【要点点拨】①血管之最:动脉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静脉管腔最大;毛细血管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
②四肢静脉管腔中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③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的是静脉,且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这是为了减缓或阻止血液回流入心脏,使血管鼓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手臂上的“青筋”是分布较浅的静脉,也是病人进行输液或静脉注射的部位。
流动的组织-血液(1)(人教版生物)

C 6、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D 7、贫血是指(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 量过少。
结缔 8、血液属于
组织 。
9、某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头晕无力。 经血常规化验,他的红细胞计数为5.5×10 /L,血红蛋白含量为85g/L。那么,该患者可 能患有什么病?试说明判断理由。
答:贫血。
附:成年人体内血细胞的正常值 红细胞:4.0~5.5×1012个/升(男),
3.5~5.0×1012个/升(女)。 血红蛋白:120 ~160克/升(男),
2、血浆的成分有 水 、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等,血浆 的主要功能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3、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红细胞 ,它里面含有红色 的 血红蛋白 ,具有 运输氧气 的功能。
4、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
血小板
,它具
有 止血凝血 的功能。
5、在血细胞中,有些 白细胞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从而 保护人体的健康。
110 ~150克/升(女)。 白细胞:4~10 ×109个/升。 血小板(100 ~ 300) × 109个/升
血红蛋白含量太 少。
(多吃含无机盐 铁多的食物,如 红枣、木耳等。)
10、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 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 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 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 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 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2、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一会血就会自然止住, 这是怎么回事?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流动的组织血液1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七年级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设计三水中学附属初中杨伟玲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准备加入抗凝剂和未加入抗凝剂的血样、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收集几份血常规化验单二、教材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运送到组织细胞,废物和二氧化碳又如何运离组织细胞。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肉眼观察新鲜的血液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3、通过让学生分析血液化验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本节课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在百度搜索到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链接生活问题,将枯燥的课堂教学,变为学生兴趣浓厚、热情参与的课堂。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自主探究交流法、对比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学生观看视频:交通事故,伤者失血过多死亡,紧扣学生心弦/show/jv9jIZKCln2KGk2t.html。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使学生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血液涂片和实验操作,加深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微观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借助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特性。
五、教学准备:1. 血液涂片slides2. 显微镜microscopes3. 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染色剂等。
4. 教学课件PPT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回顾血液循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血液的组成:提问“血液由什么组成?”,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
介绍血液的组成,强调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重要性。
3. 学习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分别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液涂片,了解血细胞的形态。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血液涂片观察实验,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问“血液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血细胞功能的部分,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解释血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分:水(90%)、葡 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尿素等
功能:运输血细胞、生命 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 产生的废物
形状:两面凹的圆饼状
特点:没有细胞核(成熟)含有
血红蛋白(含铁)
作用:运输氧气,也运输
一部分代谢废物
形状:
电镜下的白细胞
特点: 有细胞核,体积比较大, 数来自少。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知道血液的组成部分。 2、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 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 的试管中
❖ 静置一段时间 ❖ 或用离心机离心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 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 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 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 一薄层白色物质。
作用:凝血和止血
人体正常的血常规值:
红细胞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数: (4--10)×10^9/L 血小板数:(100--300)×10^9/L
张× × 男
正常参考值 RBC 男:(4.0~5.5)×1012个/L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 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 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 分以及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 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 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里。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 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 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属于结缔组织
RBC是红细胞; PLT是血小板 WBC是白细胞; Hb是血红蛋白
血浆 血细胞
血液
静置一段时间后,下层的红细胞 会变成暗红色,血红蛋白与氧分离了。
4.一个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而大部分白 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白细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自己也会 死亡,所以白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3、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 意义?
❖ 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血 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 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
❖ 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食物来 预防贫血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圆饼 型,无细胞核。
比红细胞大, 有细胞核
个体最小,不规 则,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 部分代谢废物
有防御和保护 作用,能吞噬 病菌
有止血和加速 凝血的作用。
成分:P52
血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
组成
和废物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3.血液属于 结缔 组织 。
课堂练习
4.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 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 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 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 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 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 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 空气中氧含量低。在这种环境中训练,可增 加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血 液供氧能力,从而增强运动能力。
课后练习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 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 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通常 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 的这些成分。
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 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 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 丢失的这些成分。
作用:保护和防御作用,能吞噬侵入人
体的病菌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 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 病菌包围、吞噬。
1.白细胞接 近细菌
2.白细胞开始 吞噬细菌
3.白细胞已将 细菌吞噬
你的血液中 白细胞多, 可能有炎症。
形状:
特点: 最小,形状不规则,没 有细胞核
红细胞 白细胞
人血的永久涂片
讨论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 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不 用染色就能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红细胞大,数 量少,需要经然色才能观察清楚。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许多,且颜色
女:(3.5~5.0)×1012个/L WBC (4~10)×109个/L Hb 男:120~160克/升
女:110~150克/升 PLT (100~300)×109个/L
贫血怎样引起的?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 含量低时(低于正常值),血液运输 氧的能力降低,就会影响体内各器官 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出现精神不振、 头晕、面色苍白等现象。这就是通常 所说的贫血。
白细胞 血小板
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
课堂练习
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C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2.贫血是指(D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 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