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合集下载

(完整版)8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完整版)8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湘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第一节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散布.第二节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徙第四节地区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区家产活动第一节家产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区.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区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区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地区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必修三第一章地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地区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地区发展阶段第三节地区发展差别第四节地区经济联系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地区农业的可连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第六节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世界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大海和海岸带第二章大海开发第三章大海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大海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行和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第三节旅行资源的形成和散布第二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一节旅行景观赏识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赏识第三节外国名景赏识第三章旅行规划第一节旅行规划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评论第三节旅行规划第四章文明旅行第一节做合格的旅行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行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行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散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祸概括第一节自然灾祸的观点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种类与散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祸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祸第一节我国自然灾祸的特点与散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祸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祸损失的地区差别第二节我国自然灾祸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祸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括第二节环境问题概括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均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括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系统第三节中国环境法例系统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世界定位系统(GPS)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 GPS、 GIS) 技术综合应用览( 新课标 ) 人教版高中教材目录——地理必修 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第一节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气压带微风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常有天气系统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必修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一节人口的数目变化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不一样样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三节城市化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以栽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二节中国的可连续发展实践必修 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区为例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第二节丛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究中的应用热带林为例第二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第二节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省为例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西河流域为例第一节资源的跨地区分配──以我国西第四章地区经济发展气东输为例第一节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第二节家产转移──以东亚为例区为例选修 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二节探究宇宙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节恒星的一世和宇宙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初期演化和地质年月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二节板块结构学说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 2大海地理第一章大海概括第二节海底地形的散布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二节人类对大海的探究与认识第三章大海水体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三节大海能的开发利用第一节海-气互相作用及其影响第四节大海空间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六章人类与大海协调发展第五章大海开发第一节大海自然灾祸与防备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大海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二节大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保护大海权益增强国际合作选修 3 旅行地理第一章现代旅行及其作用第二节旅行景观赏识的方法第一节现代旅行第三节中外有名旅行景观赏识第二节现代旅行对地区发展的意义第四章旅行开发与保护第二章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规则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旅行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二节旅行资源开发条件的评论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旅客第三节我国的旅行资源第一节设计旅行活动第三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二节参加旅行环境保护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征选修 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村夫居环境第三节城乡特点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备与生活环境选修 5 自然灾祸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祸与人类活动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及其影响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祸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祸的影响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的监测与防守第一节中国自然灾祸的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求助与求助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祸第三节自然灾祸中的自救与互救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祸选修 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节我们四周的环境第二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二节今世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门路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民众参加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一节丛林及其保护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民众参加第三节湿地干枯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选修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四章精准定位的现代工具——全世界第一节席卷全世界的数字化浪潮定位系统( GPS)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节什么是 GPS第二章记录和传达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地图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系统( GIS)第二节不一样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一节什么是 GIS第三章人眼的延长——遥感( RS)第二节GIS 的基本功能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三节GIS 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得和办理第四节GIS 的发展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编制中的应用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
• 城市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
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 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 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 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 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展性等 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 性和多元性。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因素要 属政府行为、土地价格、社会结构及人文 类型等因素。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 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 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 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 择。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 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 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 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 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2013年中图地理选修4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2013年中图地理选修4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集中式
2.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的 区别 (1)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内的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的高度集聚,即某类活动占据的一定空间区域, 一个城市基本的功能区有住宅区、工业区和商 业区。 (2)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 分布与组合,所形成的不同空间结构模式,主 要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结构模式、多 核心模式及未来的“田园城市”等。
2.类型 建成区 (1)划分依据:城市________主体表面形状。 (2)集中团块状(最常见) ①形态:构成城市的物质要素集中成块状布置。 ②优点:有利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 交通便捷 用经济,____________。 ③缺点:城市规模过大,会造成城市中心地区的 交通拥堵 __________,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④代表城市:北京主城区。
引导城市向多方向发展, 放射 形成更大的______型形态 分散城市功能 适当________________
核心要点突破
如何全面理解城市的空间形态 1.城市形态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按照城 市用地的形态和道路骨架的形式,城市的空 间形态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
集中式 用 地 集中连片 形 态 便于各项基础设施的 集中布置,能紧凑用 优 地,方便居民生活, 点 提高各种社会经济活 动的效率 缺 近期和远期关系很难 点 协调
(3)带状 陆上交通干线 ①分布:沿着江河或海岸线、山谷、____________ 延伸。 轴线 ②形态:沿_______呈带状发展。 ③优点:空间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 轴线 ④缺点:________交通压力较重,交通组织较为困 难。 ⑤代表城市:兰州。 (4)星座状 ①形态:以一个较大的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 城镇、类似于行星周围围绕若干卫星的情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课件
第一节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讲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

目 开
2.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对比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

形态的成因、优缺点和代表城市。3.理解如何通过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自主学习区 新知梳理
第一节
本 讲
第一节
(7)大都市连绵区
a.含义: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地带。
本 b.布局特征:沿⑯ 交通线 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城
讲 栏
市。

开 关
c.优点:连绵区内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产业互补性和基
础设施的协调性;城市具有相对⑰ 独立性 和各自的特
色;城市之间有绿化隔离带和农业地带。
d.代表地区:⑱ 美国东海岸 。
C.星座型
D.散点型

讲 栏
(2)下列城市属于图中空间形态的是
目 开
A.重庆
B.武汉
关 C.上海
D.大庆
()
(3)图中形态的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几个以上明确的
发展方向
()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4)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答案 (1)集中团块状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
设施,且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
本 讲
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栏 目
(2)兰州 位于黄河河谷、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PPT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PPT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 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 以分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等形态.分散式 与集中式城市相对,一些城市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
制,城市用地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
的城市形态,主要是以组团型城市为代表,另外还包
括星座型和散点型.
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另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态也有影响.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用地 规模,以郊区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______ 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 次级 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___ 放 _____ ___ 射 型形态. 功能 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 (3)适当分散城市______, 一系列新开发区和______ 卫星 城镇.
交通干线 逐步向外作带 演变的,最初的居民点沿__________
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2)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 内向 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 稳定时,城市开始作_____ 更大的块状. 外向 (3)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____ _____ 伸展 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
城市建设的主体部分
绿地或农业用地 放射状的交通线容 嵌入各放射轴,能 易将过境交通引入 有___ 3 个以上明确的 大大改善_____ 城市环 _____ 市中心 ,增加道路 放射型 发展方向,这种形态的 境 条件.便捷的 _______,扩大 城市多位于交通便利 ___ 交通压力 交通有利于新老 平原 地区 的_____ 运输距离 ________ 城区间的联系
城市各种功能活 中心区 聚 动向________ 集,城市用地呈 集中 同心圆 向外延 ________ 团块型 展,是_____ 平原 地区 或规模不大的城 市较常见的形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23)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9)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30)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36)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4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49)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55)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57)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58)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61)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6)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7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7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74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79)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83)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89)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8)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03)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2)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8)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2)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5)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7)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5)第三节城市化 (31)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39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42)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47)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51)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55)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7)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58)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62)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65)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74)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77)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78)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82)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87)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9)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90)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99)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105)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7)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15)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7)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8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3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4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6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5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6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6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6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76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86)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7)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88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94)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101)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答案:1.B 2.A
重点二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景探究】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 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 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读“各类土地利 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 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 分布方法。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休憩 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 的,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小,呈点状 集聚成片 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
或条状
出现分化
经济活动
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 不断向市区外缘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
夜差别大; 移动,并趋向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
建筑物高 沿主要交通干线 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
大稠密;内
分布
区背向发展
部有明显
的分区
位置
中高级住宅
市中心、交 市区外

低级住宅区
通干线两 缘、交通 城市外缘,环 内城、工业区附
侧、街角路 干线两 境优美,与高 近,环境相对较

侧 坡、文化区相 差,与低地、工
联系
业区相联系
2.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异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 D)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2013·广东高考)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
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
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
2008 年相比,2011 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总之,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 变化进行分析评价。
1.(2014·大纲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 (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D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
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

考点:(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 三个方面:
第一,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方 便职工上下班。
第二,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最好要布置绿化带进行保护 第三,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工业可布局在住宅区附近,污染较大的企业 如下布局:
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盛行单一风向—— 下风向 季风—— 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多种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
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典例剖析】 (2013·山东文综,7~8)下图示意东欧 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配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地理(必修3)(配人教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区域地理坏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 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 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 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人教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PPT

人教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PPT

从古到今,人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未 来城市当然也就存在种种设想。
课堂 探究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阿基格拉姆于1964
年设计了一种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
种市政设施的网状构架上插入类似插座的房屋,它们
的寿命一般为40年。
后来,又有建筑师提出空间城市的方案,即在大 地上构建一个柱间距为60米的空间结构网络,在这个 网格上安装活动式的各种房屋,创造各种生活与工作 环境。
市区 周围 建设 环形 道路
武 汉 大 连 秦 皇 岛
课堂 探究
(续上表)


空 间
形态 特点
成因

优点
缺点
主要 解决 措施
图示
举 例

城市比较
组 团 型
建成 区由 两个 以上 相对 独立 的单 元组 成
受地 形、 河流 等自 然条 件的 影响
接近大自 然,可相 对减少市 内的绿地 建设用地, 比较容易 处理城市 近期和远 期发展之
② 集中团块型 带型
③ 放射 型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组团型 ④ 星座 型 散点型
课堂 探究
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 空间 形态
形 态 特 点
成 因
优点
缺点
主要 解决 措施
图示
举 例
平 城市布 城市封闭,
原 局紧凑, 不利于改
呈 地 利于生 善居住环 控制
同 区 产部门 境,当城 城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课程目标锁定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及成
形成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 地形 。
右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
①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②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盛行风向为西北
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③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B.建筑物高大稠密 D.内部分区明显
解析:“空心城”反映了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的 特点,即白天到中心商务区购物与办事的人很多,人流与
车流量大;到了晚上,办公机构下班,商店关门,人流、
车流明显减少,整个街道变得安静,故为“空心城”。 答案:C
4.与“不夜城”相比,“空心城”没有发挥CBD的哪一
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解析: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而不是
分布在城市中心区,B项错误。收入差距是住宅区分化
特别提醒:城市中各种功能区之间并没有 明确的界线,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
可能还兼有其他功能。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2010年江苏卷
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 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C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在其他三个选项的条件下形成的住宅区是高级住宅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总目录(完整版)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 总目录(完整版)
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
第二节 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本书相关网站
◎本册书图例
◎本书相关网站
◎后记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问题研究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普通高中《地理》(3)必修
普通高中《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目录

高中地理人教版目录

高中 - 地理 - 必修 +选修 --- 人教版目录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23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9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30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36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4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49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55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57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58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61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6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7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7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4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79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83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89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8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103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2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8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2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5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7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5第三节城市化 ,,,,,,,,,,,31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39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42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47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51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55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7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58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62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65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74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77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78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82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87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9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90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99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105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7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15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7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8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3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4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6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5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6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6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6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76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86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7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88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94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101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 ,,,,,,,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 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 GPS)第一节什么是 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 GIS)第一节什么是 GIS第二节GIS 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 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 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 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 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集中团块型
带型
2、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模式
(城市外部形态分类)
划分依据:
放射型 组团型 星座型 散点型
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集中紧凑式 分散疏松式
Company Logo
A.城市的形态有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
B.团块状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例如兰州
C.集中式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 政建设和投资
D.条带式可以使ww城w.wo市ndersh的are.co各m 个部分接近郊区, 亲近自然
读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示意图
此城市的空间形态为 集中团块型 ,该城市道

城市各部分接近 郊区,亲近自然
城市交通主要集 中于某一方向, 且运距很长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 宜昌
Company Logo
宜西洛昌宁阳
Company Logo
.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西宁市同属一类的是( ) A.成都 B.合肥 C.兰州 D.重庆
Company Logo
(3)组团型
思考2:促使两城特点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兰州沿山间河流(黄河)谷地延伸; 北京市则处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平坦。
教学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 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2 城市空间形态分类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 (1)划分依据: (2)分哪几类?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集中团块型
带型
组团型
平原地形、市中心吸 引力作用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呈同心圆 向外延展
布局紧凑,有利于集中 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 施,利用率高,便于管
理,节省投资 容易造成城 市环境污染
成都、合肥、华盛顿
沿交通线分布或 受地形限制
城市沿主要交通 干线或地形区延

城市各部分接近 郊区,亲近自然
路的布局形态为 放射状


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 带型 .
(2)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地形 。 (3)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
①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②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就近组织各自 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互不连属
布局紧凑,有利于集中 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 施,利用率高,便于管 理,节省投资
容易造成城市 环境污染
城市各部分接近 郊区,亲近自然
城市交通主要集 中于某一方向, 且运距很长
便于城市扩大 规模,有利于 城市环境保护
用地分散,各部 分 联系不方便, 市政建设投资大
重庆
Company Logo
城市主要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空间形态 影响因素 形态特征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集中团块型
带型
组团型
平原地形、市中心吸 引力作用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呈同心圆 向外延展
沿交通线分布或 受地形限制
城市沿主要交通 干线或地形区延

城市用地有限制或 河流阻隔以及规划 控制等
Company Logo
请判别下面各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
Company Logo
(1)集中团块型
成都
Company Logo
城市主要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空间形态 影响因素
形态特征
集中团块型
平原地形、市中心吸 引力作用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呈同心圆 向外延展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布局紧凑,有利于集中 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 施,利用率高,便于管 理,节省投资
容易造成城市 环境污染
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
组团型
Company Logo
华盛顿 合肥
Company Logo
(2)带型
Company Logo
兰州
Company Logo
城市主要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空间形态
集中团块型
带型
组团型
影响因素 形态特征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平原地形、市中心吸 引力作用
沿交通线分布或 受地形限制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 连成一片,呈同心圆 向外延展
布局紧凑,有利于集中 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 施,利用率高,便于管 理,节省投资
容易造成城市 环境污染
城市沿主要交通 干线或地形区延
③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罗定市城区属于哪一种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因素?
罗肇 定 庆
带型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 (1)划分依据: (2)分哪几类?
城市主要空间形态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空间形态 影响因素 形态特征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城市交通主要集 中于某一方向,
且运距很长 兰州、洛阳、
西宁、宜昌
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用地有限制或 河流阻隔以及规划
控制等
城市有几部分组 成,各部分就近 组织各自的生产 和生活设施,互
不连属 便于城市扩大 规模,有利于 城市环境保护
用地分散,各部 分 联系不方便, 市政建设投资大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 宜昌
重庆、浦东新区
Company Logo
浦东新区
Company Logo
读图完成1~3题:
1.该城市为( ) A宜宾 B宜昌 C重庆 D武汉
2.该城市地域结构为(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放射式 D星座式
3.以ww下w.won四dersh种are.co城m 市地域形态类型中,市政建设投资相对 最高的是( )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式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问题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导入
兰州
北京
思考1:兰州和北京的城市平面形状有何特点?
兰州市平面形状狭长(带状); 北京市平面形状呈块状。
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外部轮廓的 形状基本一致
B.城市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 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C.不同的城市,形态类型都不相同
D.发育在同一地形范围内的城市形态类型基 本一致

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