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素材-第3课《古诗三⾸》⼈教部编版3 古诗三⾸(1)寒⾷①[唐] 韩翃(hóng)春城②⽆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③斜。
⽇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五侯(hóu)⑥家。
注释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寒⾷节寒⾷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后⼀百零五⽇,清明节前⼀⼆⽇。
在不断发展的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卵等风俗。
节⽇起源:寒⾷节原发地是⼭西介休绵⼭,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发⽣早358年)。
春秋时,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重⽿复国后,隐居介休绵⼭。
重⽿烧⼭逼他出来,⼦推母⼦隐迹焚⾝。
晋⽂公为悼念他,下令在⼦推忌⽇(后为冬⾄后⼀百零五⽇)禁⽕寒⾷,形成寒⾷节。
(⼆)作者简介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唐代诗⼈。
是“⼤历⼗才⼦”之⼀。
天宝⼗三载(754)考中进⼠,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被提拔为中书舍⼈。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三)翻译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四)主题解说这⾸诗描绘了寒⾷节的景象,由⽩天写到了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对现实的不满。
(2)迢tiáo迢牵⽜星①迢迢牵⽜星,皎jiǎo皎河汉⼥②。
纤纤擢zhuó③素④⼿,札zhá札⑤弄机杼zhù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课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24/5/22
奇景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点之急。
2024/5/22
指宋神宗熙宁五 年(1072)六月 二十七日。
望湖楼上喝 醉时写下的 作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 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2024/5/22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 散了满天的乌云,从望湖楼向 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像天空 那样广阔。
2024/5/2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 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024/5/22
我会写
2024/5/22
课文主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盛夏西湖 的奇景,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2024/5/22
练一练: 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说丰年”“听蛙声” 会想到什么景象?
2024/5/22
推荐阅读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024/5/2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中,我们将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些古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同时也融合了艺术上的表达技巧,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通过含蓄而深刻的文字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结合在一起。
《静夜思》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勾勒出了明亮的月光,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通过外物的描绘表现了内在情感,使人们产生了共鸣。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登高楼观景,表达了追求进步、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和志向。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调和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作者的胸怀和远大理想。
《登鹳雀楼》的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界相结合,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进取心。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描述周围的山川和城市,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气势磅礴,诗人用简洁明快的文字勾勒出了广阔的天地和峻峭的山川,让读者感受到了登高远望所带来的豪情和振奋。
三、《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绝妙之作。
这首诗以春季的早晨为描写对象,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快乐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春晓》的开头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醒来时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和活力。
而接下来的几句则以描绘大自然的细节为主,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更加丰富了整首诗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比较阅读,交流写法,体悟情感。
写法
情感
《寒食》
写景叙事
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节日习俗彰显气象
《迢迢牵牛星》
构思精巧, 想象丰富, 情景交融
表现了分离的悲 苦,因感情受挫而忧伤的 心情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_h_ù_( 到处 )
_c_h_u_á_n_( 传递 )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 食节的景象。诗人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日暮
皇宫、五侯家
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写 ——花、柳 暗写 ——东风
折柳插门 (取新火)榆柳之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散”二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暮色中,烛光点点,光影流动,轻烟
袅袅,氤氲迷离,一派承平气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抒发了诗人 的忧思。
点明时间:中秋夜
十五夜望月
选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部编版)
野旷:原野空旷。 天低树:天低于树,天比树低
原野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 俯身观看映照的月亮离我那么近。
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 触动你的心?
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 新愁是什么呢?
执 教: 先锋小学 张 炜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24课《古诗两首》之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执 教: 先锋小学 张 炜
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渭城( 朝 雨 )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读一读 山色空蒙雨亦奇。 品一品 欲把西湖比西子, 悟一悟
宿建德宿江
江 清 月
野 旷 天
日移 暮舟 客泊
建 德 江
近 低 愁烟
人 树 新渚
理解诗意
整首诗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 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建德江:在浙江省境内, 也就是钱塘江的上游。 泊:把船停靠在岸边。
渚:露出水面的小岛。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客:旅客,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野旷:原野广大空旷。
3.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三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三课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三课,包括了《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和《清明》三首诗歌。
1. 《元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的是新年元日的情景。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诗中通过描绘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的热闹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写的是中秋节晚上在天竺寺赏桂花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桂花香气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清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祭祖的情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传达了人们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谢谢
形容湖面像天空 一般开阔平镜。
自主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 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并作相应批注。 小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贴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士
汇报交流
比喻
暴雨之 大,雨 点之急
突出速 度之快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雨风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明诗意
形容云很黑 雨点,形 容雨点大, 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 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亮亮的 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 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遮盖,遮挡
明诗意
狂风席地卷来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 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 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 镜。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 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 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 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 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 倾倒而下。
初读课文
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
寂寞 孤独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欢快
主题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 景: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 蛙声一片 。全词从 视觉 、 听觉 和嗅觉 三方面抒写 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的标题。
本文将对这3首古诗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诗意。
首先,我们将从《登鹳雀楼》开始。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于壮丽景色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和壮观,通过描写泰山峻岭和奔腾的黄河,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将他们与泰山的伟大相提并论。
接下来是《静夜思》这首李白的名作。
这首诗刻画了寂静夜晚中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寂静的床前和秋天的浓雾,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深沉的思考和愁绪。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字字句句皆抑扬顿挫,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纷扰。
最后一首是《春晓》,这是柳宗元创作的名篇。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通过鲜花盛开、鸟儿鸣叫和农民起床耕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古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古诗追求简洁高效,用短短几句话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后,古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中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意与读者心灵相通。
这三首古诗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我们了解和感悟古人智慧的窗口。
读者在欣赏这些古诗时,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体验古人诗意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 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 却不能说话。
再读诗歌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 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 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知识积累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 叠被称为双叠。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 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 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 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 却正忙着传蜡烛。
不满
轻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诗歌小结
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指 春天的京城。
寒食
【韩翃】
御柳: 皇帝御花园
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的柳树。
寒食东风御柳斜。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 宫来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 传蜡烛:寒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食节禁火,但朝 廷传赐蜡烛给公
五侯:这里指天
侯之家,受赐的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 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 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 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 了哪些景物?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 景色。
想象联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共22张PPT)
3、赏析“野旷天低树” 一句。
意思是: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第三 句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 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4、赏析“江清月近人” 一句。
意思是: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第四 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 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一个“近”字,写出了江水 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了。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 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 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 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移
词语解释:
移舟:划动小船。
舟
泊:停船靠岸。
泊
烟渚:指江中雾气
笼罩的小沙洲。
烟
渚,水中小块陆地。
渚 ,
诗的大意: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 的沙洲边。
4、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 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 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 时而生。
5、你还读过孟浩然的其它古诗吗。
《春晓》
过故人庄
春眠不觉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处处闻啼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 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 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 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离乡的 羁旅之思。
宿 触景生情 移舟泊烟渚
建
日暮客愁新
德
野旷天低树
江 托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淡而有味 耐人咀嚼
1、赏析“移舟泊烟渚” 一句。
1、这一首诗所描写的时间是﹙3﹚黄昏 ﹙1﹚早晨﹙2﹚中午﹙3﹚黄昏﹙4﹚深夜。 2、这一首诗押韵的字是 ﹙2﹚新、人 ﹙1﹚渚、新、人﹙2﹚新、人﹙3﹚渚、树 ﹙4﹚新、树、人。 3、这一首诗的哪两句对仗?﹙3﹚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2﹚移舟 泊烟渚,野旷天低树﹙3﹚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4﹚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
整体感知
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读《宿建 德江》,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
愁
整体感知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诗句解读
停船靠岸。 黄昏时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诗人自己。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 暮色。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诗句解读
日暮客愁新
省)的一段。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走进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 唐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等。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 越,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吴越 时。
诗句解读
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置身这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空旷
江水清清显得和人很近。
孤寂忧愁、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句解读
假如你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起 了从前,想起了故乡,想到了亲人和朋友, 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诗句解读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 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 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诗句解读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 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 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广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与树相连,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好像 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 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三⾸》包含《寒⾷》、《迢迢牵⽜星》和《⼗五夜望⽉》,这三⾸诗分别写了三个节⽓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课⽂原⽂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古诗⼗九⾸》。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指织⼥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 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 多⾳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这⾸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运⽤了什么描写⽅法? 这⾸诗运⽤了⽩描⼿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描绘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名家古诗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名家古诗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字词解释1. 名家: 指古代以及现代具有很高声誉的文学家、诗人、作家等。
2. 古诗: 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字词: 指诗歌中使用的字和词语,包括诗句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诗文翻译1. 《采莲曲·船过安仁塘》船只经过安仁塘,桂树阴郁照江光。
离愁渐远渔火晚,只剩江南画船长。
翻译:The boat passed by Anrentang, where the fragrant osmanthus trees cast shadows on the river.The distant sorrows fade away as the fishing lanterns glow in the evening, leaving only the picturesque boats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2.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二首其一》万里长江横渡船,黄鹤楼前日出天。
芳草几时伴美人,晓月不知庭树眠。
翻译:The boat crosses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for miles, with the rising sun shining in front of the Yellow Crane Tower.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Thousands of mountains devoid of birds, countless paths with no human traces.A lonely boat and an old man in a straw raincoat, 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涕
擢发难数 拔下
过蒙拔擢 擢素手
提拔 伸出
泣涕涟涟
感恩涕零 涕泗横流 涕泣零如雨
泪水
杼、纾 章
杼(zhù): 自出机杼 纾(shū): 毁家纾难
黑质而白章 终日不成章 下笔成章
花纹 花纹 文章、作品
品一品
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
织女星。
视点:站在地上,仰望天空 诗人想象:织女与牛郎隔着银河怅望。
这首《十五夜望月》是 其代表作。
栖
鸦
栖息
乌鸦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歇,休息 地上,像铺了一层 霜一样。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 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寒食节人们外出游玩,长安城内一定热闹 非凡,作者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人们身上,他的 视线停留在了景色绮丽的皇宫 (御柳 ) 上。
柳树因为纤柔飘逸,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 爱,写柳的诗句特别多,你能想到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嫩一 于树 黄春 金风 软千 于万 丝枝 。,
再读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效果:
1.在音韵上,使诗具有很 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读 起来朗朗上口。
2.内容上,更好地突出对 象的特点。
这首词取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神话传说?现在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什么?
《牛郎织女》,现在常用来比喻夫妻分离。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呢?
第三课时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牛郎织女传说
民间传云,织女为天帝孙女,王母娘娘外孙 女,于织纴之暇,常与诸仙女于银河澡浴。牛郎 则下方一贫苦孤儿,常受兄嫂虐待,分与一老牛 ,令其自立门户。其时天地相去未远,银河与凡 间相连。牛郎遵老牛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 织女不能去,遂为牛郎妻。经数年,产儿女各一 ,男耕女织,生活幸福。
不料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 逮织女。王母娘娘虑天神疏虞亦偕同去。织女被 捕上天,牛郎不得上,与儿女仰天号哭。时老牛 垂死,嘱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 郎如其言,果偕儿女上天。差已追及织女,王母 娘娘忽拔头上金簪,凭空划之,顿成波涛滚滚天河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由得渡,只有悲泣。后 终感动天帝,许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泣
章
泣涕
成章
盈
脉
盈盈
脉脉
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 法“23”、“221”、“212”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擢
叠音词的运用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 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 深长,哀婉动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诗意: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 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诗人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内早晚两种截然不同的
景象。在千景万象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种景 象呢?在诗句中找答案。
3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寒食
——韩翃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 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 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春秋时, 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 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 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形成寒 食节。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1. 通过充分诵读诗歌,找出韵脚,划分诗 歌节奏。
2.通过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内容, 领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3.掌握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诗人望月怀远, 由己及人的怀人思绪。
知人知诗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 20岁左右与张籍一同从师求 学魏州,开始创作乐府。与 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 府”。
第二课时 迢迢牵牛星
1.正确认读课文生字,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技巧四个 方面鉴赏古诗,理解诗歌主题。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及其蕴含的 真情。
背景简介
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是其中的第十 首。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和朋友间 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 情,形式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 挚,语言朴素,叙事抒情结合,对后世诗歌创 作有深远的影响。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 地正在织布。(动作描写)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 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
七至十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相距又该有多远 呢?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 互诉衷肠。
代表作品: 《寒食》
侯 王侯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都长安城。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 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诗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 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
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
一水相隔
咫尺天涯
(1)古今异义 终日不成章(古义:花纹,这里指整幅的布帛。今义 :歌曲诗文的段落。) 泣涕零如雨(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相去复几许(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意思 ) (2)词类活用 脉脉不得语(名词用作动词,“说话”的意思) 泣涕零如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的意思)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 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物。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韩翃 (生卒年不祥),唐代
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 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 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 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 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 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 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 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 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
“迢迢”、“皎皎”既是写牵牛星, 又是写河汉女。
: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 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
:简省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可不可以将“河汉女”换成“织女星”, 为什么?
答:不能。 一是避免了文章的重复; 二是此句承上启下,转入
下文对织女的描述,由 物转人
三至六句: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冷露无声湿桂花
清冷的露珠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 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家”是 语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 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 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 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 这样的艺术效果。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将诗歌的内容制成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