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大约是多少厘米?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b.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c. 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参照。
b. 根据四舍五入法,将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c. 计算出积的近似值。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a.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估算。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求积的近似值》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求积的近似值》教案周次 12 课次 3 授课课题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基本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求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解法,比较法学法指导对比,交流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学习用品,他看中了下面几种文具,请你告诉他,这些物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看图分别说出这三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妈妈又在超市买了一些蔬菜,售货员阿姨算得价格为:3.234元,这个数应该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此题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复习“四舍五入法”如何取近似值。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大家研究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求积的近似值)二、探究新知1、取小数近似值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先让学生说出“精确到××位”的含义,再把第一行的各个数字让学生分别口答,集体订正,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完成第二行,并填写在书中,而后口答。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
6倍。
去年他家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并根据学生口答把得数补充完整,同时提醒学生写答句的正确表达方式:3.18×1.6≈5.09(元)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9元。
3、完成“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0.86×3.2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 3. 6 在集体评讲第二组习题时,教师重点让学生明白,虽然末尾的0不影响得数的大小,但会影响得数的精确度,所以这个“0”是不能省略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9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9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积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乘法运算,能够快速准确地估算出结果。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估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的近似值求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运算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乘法运算的近似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求近似值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实例,以便引入课题和进行讲解。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例如:“小明家有9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求近似值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例如,对于数值2345,要将其近似到最近的十位数,即2300。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什么是数的积的概念;2.掌握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3.通过具体的例子,掌握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4.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5.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6.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4.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
难点:1.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1. 概念解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数的积?通过让同学们举出一些例子,引入数的积的概念。
然后解释数的积的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数的积的近似值?解释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几个例子,讲解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例如:•8.9 × 6.3 ≈ 9 × 6 = 54;•77 × 42 ≈ 80 × 40 = 3200.3. 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发现数的大小和数的积的近似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如:• 6 × 7 < 8 × 5;•15 × 9 > 10 × 12.4. 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发现数的位数和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例如:•23 × 19 ≈ 20 × 20 = 400;•266 × 19 ≈ 300 × 20 = 6000.5. 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工程师需要完成一项大型数据计算任务,需要计算 15,000 个数的积,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数的积的近似值为 20,000,000,S此时计算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够观察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或估算,得出积的近似值;•学会使用精度、误差来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能够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得出更精确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使用误差和精度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精确计算;•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3.引入本节课的问题:如何求出两个数的积的近似值?深入讲解(30分钟)1.讲解积的基本性质;2.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使用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练习(4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例,利用计算器或手算,尝试计算积的近似值,并进行精度和误差分析;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结合练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具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和精度的应用;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考,引导他们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度的控制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的部分;2.搜集实际问题,计算问题中的积的近似值,并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3.根据具体实例,完成相应的小学数学题目。
扩展阅读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2.《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数学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并通过深入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精度和误差的描述方法。
在课后作业和扩展阅读中,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环节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法和结果。
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精度控制和计算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培养学生估算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 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3. 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基本运算、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估算积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 利用实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3.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积的近似值规律,总结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的相关内容。
3. 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和积的近似值。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并能够准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找到需要四舍五入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计算。
3. 积的近似值的判断方法: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并解释其原理。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估算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a. 概念:乘法估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求出乘积的近似值。
b. 方法: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去尾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乘法估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以下问题:a. 估算妈妈买了一件衣服花费的钱数。
b. 估算全家出去旅游所需费用。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乘法估算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乘法估算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运用乘法估算的实例,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了解求积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掌握求积的基本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求解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1.拟定合理求积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合理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1. 求积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定义:积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相乘得到的结果。
•因子:参与积的数叫做因子。
•乘积: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乘积。
•积的性质:积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a\\times b=b\\times a$。
2. 求解近似值的方法•粗略估算法•精确求解法•估算与调整法(逐步逼近法)•迭代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1.应用粗略估算法,求解以下问题。
–34$\times$82约等于多少?–46$\times$85约等于多少?–2471$\div$17约等于多少?–1384$\div$25约等于多少?2.应用估算与调整法,求解以下问题。
– 6.8$\times$29.6约等于多少(要求精确到个位数)。
–$\\sqrt{225}\\times \\sqrt{625}$约等于多少?3.应用迭代法,求解以下问题。
–47$\times$82约等于多少。
–68$\times$39约等于多少。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1.讲解积、因子、乘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不同的求积方法(可在黑板上列举出来),让学生完成探究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任务。
2.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不同的求积方法。
2.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预测、估算不同积的值。
3.督促学生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寻找准确无误的求积方法,说明其原理。
3. 课后作业1.在家中完成以下练习。
–63.5$\times$24约等于多少?–52.2$\times$37.9约等于多少(要求精确到个位数)?2.提交课后作业,让老师检查。
五、板书设计概念相关术语积因子、乘积求解近似值的方法粗略估算法、精确求解法、估算与调整法、迭代法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题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理论讲解、讨论、实践演练等。
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拼凑图形、列式分段积等方法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能够用拼凑图形、列式分段积等方法求出积的近似值;3.能够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2.拼凑图形和列式分段积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积的近似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的概念和意义;2.拼凑图形;3.列式分段积。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示范演示;3.课堂练习;4.课内小组讨论。
1.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模型图(已提前准备);3.黑板、彩笔。
2. 活动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老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你们知道什么是积吗?”;3.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学生的讨论成果,并引出积的概念和意义。
3. 活动2:教授拼凑图形(15分钟)1.老师以乘法算式为例,通过PPT课件介绍拼凑图形法计算积的近似值;2.老师示范一次拼凑图形的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练习;3.学生以这种方法计算出一系列带小数的乘积并在黑板上报告结果;4.老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
4. 活动3:教授列式分段积(20分钟)1.老师以列式分段积为例,通过PPT课件介绍列式分段积法计算积的近似值;2.老师示范一次列式分段积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练习;3.学生以这种方法计算出一系列带小数的乘积并在黑板上报告结果;4.老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
5. 活动4: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20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带领学生讨论如何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活动5:总结本课学习内容(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成果。
1.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2.活动1中, 学生的表现比较出色,且思维活跃;3.活动2和活动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需要采取些新的教学方法;4.活动4中,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更好的收效;5.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下次教学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值•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学会利用小数求积的近似值二、教学内容1. 了解近似数•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发现小数是包含有限位数的近似数2. 求积的近似值•以生活中用到的不精确量的例子引入求积的近似值•介绍四舍五入的规则•举例说明小数之间做乘法的方法3. 拓展练习•课堂练习:根据题目,学生完成求积的近似值运算•课后拓展: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是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方法•熟练运用四舍五入的规则2.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求积的思维方式•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掌握其实际应用四、教学方法•解释法•示范法•实践活动法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确认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的知识2.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什么是近似数”这个问题•请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举一些近似数的例子3. 讲解新知•讲解“求积的近似值”概念•介绍四舍五入的原则•示范小数之间的乘法运算4. 练习与巩固•课堂练习:老师提供练习题,学生个自完成•检查练习题的答案,纠正错误,答疑解惑5. 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的难点、重点知识点做小结•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做一次总结六、教学反思这次课程中,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小组活动,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
在求积的近似值方面,学生也有了切实的巩固练习,并且根据个人错误纠正意见也渐渐明白了运算的规则。
最后,我向学生们强调了此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进行类似练习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精确到指定的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精确到指定的位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练习题。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 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老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 老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原理和步骤。
-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计算器,加深对求积的近似值方法的理解。
-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 家长签字确认,老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方法,以及如何精确到指定的位数,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讲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一. 知识点及考点知识点•数的积的概念•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及计算考点•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计算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中掌握计算积的近似值的步骤二. 教学步骤1.导入(1)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您去市场进行商品购买,很可能需要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估算,以便在购买时更好的做决策。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数学计算时,也常常会遇到需要估算积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2)出示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1)引出直接计算法与近似计算法。
(2)引入近似计算法的概念,即在计算积时,先将每一个因数改写为一个比较接近它的因数,然后将这些近似因数相乘,得到近似积。
(3)介绍近似计算法的基本步骤:1.找到可以近似的数。
2.将数进行近似。
3.对近似后的数计算积。
4.对计算结果进行近似。
(4)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小明要将自己家中的一张长方形餐桌移到客厅,为了方便搬运,他测量了桌子的长、宽、高,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桌子的体积(长×宽×高=2.4×1.2×0.8=2.304 立方米)。
但是,当他准备和父亲租车搬运桌子时,车担当只告诉他这个体积大概是 2 立方米,因此小明在决定租车天数时,就需要将这个积的近似值作为参考。
3.演示(1)介绍如何进行积的近似值计算:1.找到可以近似的数:在本例中,积的三个因数都可以进行近似。
2.将数进行近似:根据车担当所说的体积估算,对积的三个因数分别进行近似。
小明选择将长、宽分别近似为 2 米,高近似为 1 米。
因此,他得到的近似积即为:2×2×1=4。
3.对计算结果进行近似:小明得到的近似积为 4,而真实积为2.304。
因此,小明大概估算积时只需要将真实积除以近似积,即可得到一个关于真实积的近似值:2.304÷4≈0.6。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积的近似值 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第67、第68页练习十二的第8~18题。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投影仪,课件。
1.口算。
0.21×0.4=3×0.6= 2.5×4=0.17-0.08=0.2×0.3= 1.2×0.05=0.42×20=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8.008(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7.996(保留两位小数)1.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方便,在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18×1.6≈5.09(万元)3.18× 1.619083185.088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3.巩固算理。
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题目中的要求是保留两位小数,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简便)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时,小数乘法所得的积有时位数太多,实际却并不需要,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积的近似值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原理,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估算总价,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例如:计算28 × 47 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方法一:将两个因数分别四舍五入到整十、整百、整千等,然后相乘。
方法二:将两个因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等,然后相乘,最后乘以10、100、1000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注:本教案为示例,实际教学时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求积的近似值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求积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积”的符号。
2.学会使用零点定理和近似除法法求解近似值问题,理解误差的概念。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零点定理和近似除法法的求解方法,理解误差的概念。
2.运用所学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误差的概念。
2.运用所学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零点定理的概念2.零点定理的应用3.近似除法法的概念4.近似除法法的应用2.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课堂练习五、教学过程1. 零点定理1.数学符号:“积”的读法,符号的写法与读法;2.零点的概念:如果函数f(x)在某一点x=a处的函数值为0,那么点(x-a)就称为f(x)的零点。
3.零点定理:如果f(x)在[a,b]上连续并且f(a)与f(b)符号相反,则在区间内至少有一点x0,使得f(x0)=0。
4.零点定理的应用:应用零点定理求答案。
例如:估算1.2×2.7×0.5。
步骤计算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步骤一找出零点x=1步骤二构造出近似的计算式(x-1)×2.7×0.5步骤三计算近似值0.42. 近似除法法1.近似除法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先乘上一个离1很近的数,再把结果除以这个数。
2.近似除法法的应用:估算1.2345×2.6789的积。
步骤计算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步骤一先用近似数法将1.2345乘以1.3 1.604步骤二再用除法法将1.604的近似值除以1.3 1.234结果 1.234六、课后作业1.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计算题目:2.45×3.67。
2.查找资料,介绍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零点定理和近似除法法的求解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应用方法求解近似值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乘法算式,发现乘积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发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3)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教师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相评价。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关注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 定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丨苏教版一.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概念;2.学会估算积的近似值;3.运用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的定义;2.积的近似值的估算方法。
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使用近似值。
三.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计算器。
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本书,问学生如果购买这本书需要多少钱?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问题。
3.结合乘法原理,教师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积的近似值”。
步骤二:引出积的定义1.请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积”的定义。
2.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乘法和乘法的相关概念,引出积的定义。
步骤三: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估算积的近似值1.提供两个数字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并计算出准确答案。
2.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近似估算来得到一个相近的值。
3.引导学生根据相近数的原理找到相近值的表示方法。
步骤四:解决实际问题1.将近似值的概念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中。
2.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近似值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该近似值的使用可能带来的误差。
步骤五:总结本节课内容1.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积的定义和近似值的估算方法;2.教师提供具体的实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2.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确定一个积的近似值;3.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来进行的。
通过现实问题中的一道乘法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积的概念和乘法的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强化学生对计算思想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更多经典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究。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积的基本定义以及应用场景
•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理解如何利用近似值得到最终答案•掌握一定的估算技巧,并能够合理使用
教学内容:
1.积概念的引导
2.简单的乘法计算
3.近似值的应用
4.基本的估算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积的定义及其应用
2.学会利用近似值计算
3.掌握基本的估算技巧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近似值进行乘法计算
2.如何合理运用估算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和预备知识
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定义和应用;
2.给出例子,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近似值进行乘法计算;
第二步:核心内容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介绍乘法计算方法,如何运用近似值进行乘法计算,并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2.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式后,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估算技巧,并进行实践。
第三步:深化学习
1.让学生在不做具体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哪个结果是否合理;
2.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近似值进行乘法计算,并带领他们进行实践练习;
3.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总结和掌握估算技巧,并在课下进行独立复习与巩固。
教学评价:
1.合理利用近似值进行计算;
2.熟练掌握基本的估算技巧;
3.能够正确判断合理的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教学设计,我深刻认识到,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有理解积的定义和应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估算技巧,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并引导他们进行实践练习,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 / 6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范文最新推荐------------------------------------------------------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 / 6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范文最新推荐------------------------------------------------------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5 / 6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
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