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第二章_高分子材料自润滑减摩机理和耐磨机理-2
Ni-P-PTFE自润滑镀层的耐磨性能及其增强机理研究
W e r Re it nc nd Enha e e h ni m f S l- u r c to — PTFE a i a ss a e a nc d M c a s o e f l b i a i n Ni P— Co tng
应巧宁, 李
凝 , 徐 洪 , 陈卫增 , 包辉 煌 , 虞 宪 富
( l g fEn i e rn fZ ein r lUnv r i Col eo gn e i g o h j g No ma ie st e a y,Jn u 2 0 4,Ch n ) ih a3 1 0 ia
摘 要 : 采 用 化 学 复合 镀 技 术 将 纳 米 聚 四 氟 乙烯 ( TF 微 粒 沉 积 到 化 学 镀 Ni 镀 层 中 。 扫 描 电镜 ( E ) 明 : 层 内 P E) — P SM 表 镀
c e fce to h — — TF o t g wa r u d 0 0 n e 0 ,e h b tn e t r t io o ia e f r n e Th rc i n o fi in ft e Ni P P E c a i sa o n . 3 u d r 1 0 N n x i iig a b te rb l g c l r o ma c . p e f it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4 4 ( 0 2 0 — 0 60 1 0 — 7 2 2 1 ) 20 1 — 3
摩擦学原理(第2章润滑剂)
4.聚苯醚
聚苯醚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具有优异 的抗辐射能力和抗氧化性,但粘度特性较 差,常用于强辐照工况下(如宇宙飞行、 反应堆或以原子能为动力的装置)机械部 件的润滑。
5.全氟聚醚
全氟聚醚(PFPE)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 低挥发性和较好的边界润滑特性,其分子 量、极性基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获 得不同的粘度和表面迁移性能。全氟聚醚 被广泛用于硬盘表面的润滑,也用于高温、 高真空条件下的润滑。
润滑剂从形态上分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1)粘度
1)动力粘度---表征流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指标,Pa·s; 2)运动粘度---同温度下液体动力粘度与密度之比,m2/s; 粘度的大小表示了液体流动时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粘度愈大,内摩 擦阻力就愈大,液体的流动性就愈差。
(2) 润滑性(油性)
润滑油中极性分子吸附于金属表面形成边界油膜的性能。吸附力强,油膜 不易破裂,摩擦系数小,则说明油性好。
(2)皂基润滑脂
皂基润滑脂占润滑脂产量的 90 %左右,使 用最广泛。最常使用的有钙基,钠基,锂 基,钙一钠基,复合钙基等润滑脂。复合 铝基、复合锂基润滑脂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钙基润滑脂:不溶于水,滴点低,适用于温度较 低,环境潮湿的轴承部件中。
钠基润滑脂:耐高温,但易溶于水,适用于温度 较高,环境干燥的轴承部件中。
2.润滑脂的性能
润滑脂的主要性能包括:流动性(针入 度)、触变性、粘度、强度极限、低温流 动性、滴点、蒸发性、胶体安定性、氧化 安定性等。
润滑脂的最主要性能是流动性,以针入度 表示。针入度数值越大表示润滑脂越软。
3.润滑脂使用
(1)润滑脂的填充量
润滑脂的填充量,以填充轴承和轴承壳 体空间的1/3到1/2为宜。若加脂过多,由于 搅拌发热,会使脂变质恶化或软化。高速 时应仅填充至1/3或更少。当转速很低时, 为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轴承内,可以填满壳 体空间。
自润滑复合材料论文-自润滑材料及其摩擦特性(精)
自润滑复合材料论文-自润滑材料及其摩擦特性摘要:自润滑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其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摩擦学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开发与进展,讨论了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固体润滑摩擦磨损自润滑复合材料一、前言:液态润滑(润滑油、脂是传统的润滑方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润滑方式。
但液体润滑存在一下问题:1.高温作用下添加剂容易脱落;2。
随温度升高,其粘性下降,承载能力下降;3.高温环境下其性能衰减等问题;4。
液体润滑会增加成本,如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液;5.液体润滑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自润滑材料已成为润滑领域的一类新材料,成为目前摩擦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
二、自润滑材料的种类自润滑材料一般分为金属基自润滑材料、非金属基自润滑材料和陶瓷自润滑材料。
其制备方法通常为粉末冶金法,此外,等离子喷涂、表面技术和铸造法也被应用于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
1金属基自润滑材料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是以具有较高强度的合金作为基体,以固体润滑剂作为分散相,通过一定工艺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材料。
目前已开发的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如在铁基、镍基高温合金中添加适量的硫或硒及银基和铜基自润滑材料,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2非金属基自润滑材料非金属基自润滑材料主要是指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聚合物,如尼龙等.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医疗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高分子基自润滑材料的制备途径主要是通过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及添加纤维、晶须等来提高基体的机械强度;通过添加各类固体自润滑剂来提高摩擦性能。
3陶瓷自润滑材料陶瓷材料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使得陶瓷及陶瓷复合材料的自润滑研究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重视。
三、自润滑减摩材料的特点、性能1 粉末冶金法制造减摩材料的特点(1在混料时可掺入各种固体润滑剂(如石墨、硫、硫化物、铅、二硫化钼、氟化钙等,以改善该材料的减摩性能;(2利用烧结材料的多孔性,可浸渍各种润滑油,或填充固体润滑剂,或热敷和滚轧改性塑料带等,使材料更具自润滑性能,减摩性能特佳;(3优良的自润滑性,使它能在润滑剂难以到达之处和难以补充加油或者不希望加油(如医药、食品、纺织等工业的场合,能安全和无油污染的使用;(4较易制得无偏析的、两种以上金属的密度差大的铜铅合金-钢背、铝铅合金-钢等双金属材料;(5材料具有多孔的特性,能减振和降低噪声;(6材质成分选择灵活性大,诸如无机材料金属及合金、非金属、化合物和有机材料聚合物等,均可加入其中,并能获得较理想的减摩性能,例如高石墨含量的固体润滑减摩材料等;(7特殊用途的减摩材料,如空气轴承、液压轴承、耐腐蚀性轴承等,更发挥了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的特点。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摩擦及磨耗性能
磨擦系数低 磨损
縻擦及磨耗性能的重要性
特大车祸 刹车失灵 伊空难 飞机轮胎爆裂
胶鞋、输送带等产品需要有较大的摩擦系数 动密封件等需要较小的摩擦系数 橡胶的磨耗性能直接关系到制品的使用寿命、行车的安全
摩擦磨耗性能测试的目的
• 目的
• 对高分子材料的摩擦与磨耗性能进行测试,为设计 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结果表示
• 摩擦系数的计算
M
rN
M为摩擦力矩M; N为弹簧施加的载荷; r为下试样半径
以体积磨损来表示磨损量
V m1 m2
m1为试验前试样的质量; m2为试验后试样的质量;
ρ为试样在23℃时的密度
摩擦系数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接触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
力学分析
Fmax s N
FD D N
轮带
试样
测力装置
仪器原理示意图
(二)磨耗的测定
往复磨耗试验机
试样夹在一个可以加载并能 往复运动的夹具上,以摩擦 面与一个对摩平板接触
平板再通过细绳和测力计连 接到一固定装置上
平板放在滚动轴上,以减少 与基板的摩擦
试样在对摩平面上往复运动, 摩擦力就由测力计测定
• 各种机械的减摩耐磨零件的检验
一、概念
• 摩擦力 摩擦
•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位移或有相对位移趋势 时,互相间就产生阻碍位移的机械作用力,称为摩 擦力,这种现象就叫做摩擦
拉力
摩擦力
两物体间只有滑动趋势而保持相对静止时的摩擦称为 静滑动摩擦,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分类
• 静摩擦 • 动摩擦
Fmax s N
受到交变力的作用,链段在运动时要受到内摩擦力的作用,
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材料作者:林荻淳目录1.摩擦磨损形式及机理2.摩擦副材料设计要求3.高分子聚合物摩擦特征4.影响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性能因素5.改善高分子聚合物摩擦磨损性能的方法6.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材料选料标准及工程考虑因素7.小结1.摩擦磨损形式及机理:(1)粘着磨损(2)磨料磨损(3)疲劳磨损(4)腐蚀磨损2.摩擦副材料设计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耐磨性,还要求减摩性。
(1)足够的承载能力。
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抗压强度、抗塑性形变能力、抗疲劳性能,以及相应的高温性能高温抗拉强度、高温抗蠕变性、高温抗疲劳强度(2)良好的表面性能。
即要有一定的塑性形变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包括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
顺应性是指轴承材料靠表面的弹塑性变形补偿对中误差和顺应其他几何误差的能力。
嵌入性是指轴承材料能嵌藏污物、颗粒以减轻挂上或磨料磨损的能力。
磨合性是指轴承材料经短期轻载运转后能减少表面粗糙度使摩擦副表面相吻合的性质。
(3)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搞得导热性和热容量,热膨胀系数小、对边界润滑膜的吸附性强,抗腐蚀性好,以利于摩擦热导出防止咬合,以利于边界润滑膜的形成和保护理想的滑动摩擦副简单图示:2.2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对比:2.2.1高分子材料特点:1、密度小2、强度低,比强度搞3、低弹性模量,高弹性4、优良的减摩、耐磨、自润滑属性5、可加工性好6、导热性差2.2.2金属材料特点:1、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高2、导热性高3、表面硬度高4、高温综合性能好,高温下抗拉轻度、抗蠕变性好2.2.3摩擦中形变机理差异:金属材料与高聚物材料在形变行为方面最大的差异是前者表现出弹塑性形变,而后者粘性行为对形变影响极大。
与金属材料相比,聚合物导热性差,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容易在接触区域积累,导致摩擦界面温度上升、摩擦过程中接触区域的温度对聚合物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影响巨大。
3.高分子聚合物摩擦特征3.1高分子聚合物摩擦特征::3.2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机理:4.影响高分子聚合物摩擦系数、磨损的主要因素4.1高分子聚合物影响摩擦性能内部因素:4.1.1分子的化学结构(对称性,对称性增加摩擦系数降低。
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研究摘要:高分子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润滑性能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材料的使用寿命、摩擦磨损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机理、润滑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润滑性能,摩擦磨损1.引言高分子材料是指由大量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构成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工程领域中,高分子材料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纤维和复合材料等。
润滑性能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对于提高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润滑机理润滑是指在两个固体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现象。
在高分子材料中,润滑主要通过分子滑移和分子扩散来实现。
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分子链柔性,因此,在两个高分子材料表面之间形成的润滑膜可以通过分子链的滑移来起到润滑作用。
另外,由于高分子材料分子链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分子之间也可通过扩散来实现润滑作用。
3.润滑性能评价方法3.1 摩擦系数测量摩擦系数是评价材料摩擦性能的重要指标。
测量摩擦系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采用摩擦试验机,通过施加一定的载荷和速度,测量摩擦力和载荷之间的比值来计算摩擦系数。
另外,还可通过摩擦曲线来观察材料的摩擦行为。
3.2 磨损试验磨损试验是评价材料磨损性能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磨损试验方法包括滑动磨损试验、滚动磨损试验和悬挂磨损试验等。
通过测量材料的质量损失和磨损体积,计算磨损率来评价材料的磨损性能。
4.影响因素4.1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对其润滑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分子量越大,高分子材料的润滑性能越好。
这是因为分子量大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链之间的交联密度较低,能够形成较厚的润滑膜,从而减小摩擦和磨损。
4.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也对其润滑性能有一定影响。
热喷涂技术制备减摩耐磨膜层及其摩擦磨损机理
用于表面有磨损的转动零部 件,如阀门、柱塞、轴颈、 导轨、叶片等。可以是高温 磨损,也可以是低温磨损。
21
自润滑减磨涂层 常用于具有低摩擦系数 的可动密封零部件,涂 层的自润滑性能好,并 有较好的结合强度和间 隙控制能力。
抗腐蚀涂层 常用于海上船舶、卫星 塔架、桥梁、化工石油 机械、铁路车辆等。涂 层在喷涂后大多需要封 孔之后使用。
26
涂层在承受交变的接触应力 时,其次表面发生的塑性变 形更容易诱发微观裂纹在微 缺陷、未熔颗粒和层状结构 界面处萌生并随机扩展,当 裂纹扩展连接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则会产生主裂纹(Main crack),主裂纹处极易发生断 裂失稳产生剥落,这可能是 浅层剥落失效的主导机制。
即将剥落位置的截面微观形貌
体表面而形成连续的涂层。在
电弧喷涂原理示意图 1-电源;2-金属丝;3-送丝滚轮;4-导电块;5-导电嘴; 6-空气喷嘴;7-电弧;8-喷涂射流;9-工件;10-涂层
电弧喷涂过程中,雾化的颗粒 速度最高达180m/s - 335m/s, 电弧最高温度可达5000℃。
16
涂层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涂层性能
9
二、如何“穿上战衣”
2.1热喷涂流程
1
2
3
4
表面预处理
预热
喷涂
涂层的后处理
10
表面预处理
净化处理的 目的
粗化处理的 目的 增加涂层和基材表面 之间的接触面,提高 涂层的结合强度,还 可以改变涂层中残余 应力的分布。常用的 粗化处理方法有:喷 砂、机械加工法、喷 涂自粘结材料作结合 底层等。
11
电 弧 喷 涂 特 点
电弧喷涂的效率高
电弧喷涂的节能效果突出,能源利用率高
电弧喷涂费用低,十分经济
简述边界润滑膜的减摩机理
简述边界润滑膜的减摩机理
边界润滑膜是一种在滑动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极薄膜,它能够减少两个滑动表面之间的接触和摩擦,从而减少能量损失和磨损。
边界润滑膜的形成可以通过三种机理进行描述:
1. 分子吸附机制:当润滑油中的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上时,它们会形成一个极薄的膜。
这个膜可以填充表面间的微观不平整,并且使得两个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
由于分子的吸附能力,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
2. 化学反应机制:润滑油中的分子在与金属表面接触时,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保护性的沉积物或化学膜。
这个化学膜是不溶于润滑油的,但它能够填充表面间的微观不平整,并且减少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擦。
3. 高分子膜机制: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如高温和高压下,润滑油中的高分子物质能够形成一个类似于塑料的薄膜。
这个薄膜能够在表面上形成一个保护层,并且能够承受高压下的摩擦力,减少摩擦和磨损。
以上三种机理可以单独或者同时起作用,形成有效的边界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边界润滑膜的形成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材料表面耐磨与减摩处理
③电镀和气相沉积方法形成固体 润滑膜
• 电镀包括槽镀和刷镀; • 气相沉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 积。
自润滑复合材料
• • • • 包括: ①金属基复合材料 ②塑料基复合材料 ③碳基复合材料
• ①金属基复合材料:
• 将固体润滑剂粉末与金属粉相混合,经压 制、烧结而成。
• ②塑料基复合材料:
流体润滑和边界润滑
• 如果从微凸体群中抽出单个微凸体, 同时 将对摩材料表面微凸体简化为平面。 • 则根据材料磨损体系的特征和式 F A b b F A N b b 对可能发生粘着磨损的典型情况作如下分 析:
(1) 硬金属和软金属摩擦副
• 硬金属表面的微凸体将压人软金属表面, 剪切断裂发生在软金属一侧。 • 虽然焊合点的平均抗剪强度较低,但由于 压入后接触面积较大,摩擦力亦较大,如 图所示。
粘着磨损、润滑和固体润滑
• 粘着磨损的发生与发展十分迅速,容易使 零件或机器发生突然事故,造成巨大的损 失。 • 磨损失效的各类零件中起因于粘着磨损的 大约占15%。 • 生产过程中刀具、模具、量具、齿轮、蜗 轮、凸轮、各种轴承、铁轨等材料磨损都 与粘着磨损有关。
摩擦面的名义接触面积与实际接触 面积
(2) 边界润滑摩擦
• 两接触表面被一层很薄的油膜隔开(厚度可 从一个分子层到0.1微米)。 • 该边界层或边界膜可使摩擦力降低2~10倍, 并使表面磨损显著减少。 • 几乎所有的润滑油都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小 于0.1微米厚、与表面有一定结合强度的准 晶态边界膜,但吸附膜的强度决定于其中 是否存在活性分子及其数量和特性。
固体润滑
• 是利用剪切力低的固体材料来减少接触表 面之间摩擦与磨损的一种润滑方式。 • 据报道,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研究过程 中,参加超高真空0.67X10-9~0.67X10-12 kPa条件下固体粘着、摩擦和润滑的应用基 础研究单位就有22个之多。 • 现在,固体润滑技术已进入民用工业领域, 甚至可应用于有油润滑的场合,即形成流 体与固体的混合润滑。
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的探究..
耐磨耐蚀材料题目: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探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指导老师:路阳杨效田学生姓名:***学号: ************2104年5月1日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探究摘要:综述了耐磨及减摩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简单阐述了常见的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等和目前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新进展及方向。
最后,论述了耐磨及减摩材料在表面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形式,及耐磨涂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耐磨材料;减摩材料;耐磨涂层0前言众所周知,摩擦磨损特性的探究对国民经济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1-3/1的能源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
而摩擦导致的磨损是机械设备零件失效的三大原因之一,大约有80%的损坏零件是由于各种磨损形式引起的[1]。
为了节约能源和材料,解决因磨损带来的损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其解决措施也变得各种各样,而本文主要从最基础的材料的选择上入手,来综述耐磨及减摩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的探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 耐磨材料材料的耐磨性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摩擦副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
材料的耐磨性不是材料固有的本性,而是材料性质在一定的摩擦规范、表面状态、环境介质、工件结构、材料配对等某种条件下的体现。
因此材料的耐磨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耐磨材料的一般性要求有以下几点[2]:1.机械性能方面要有高的抗拉、抗压、抗拉、抗剪切强度;有高的硬度和韧性;有较高的相对延伸率;在摩擦的高温、高压下,机械性能应该稳定。
2.物理、化学性能方面要有良好的导热性,低的热膨胀系数,且各相的线膨胀系数差别要小;合金元素在其内的溶解度要高,分布要均匀;各相间微观电势要小,抗腐蚀性好;各相成分要在较宽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3.金相结构方面金属晶体的滑移系要少;固溶体与强化相要恰当配合;强化相要有高的弥散性,分布要均匀;各相的位向要互相接近。
4.工艺性能方面要有良好的淬透性和机加工性,以及其他必要工艺性能,如铸件的铸造性。
16432汽车维修工程第2章-PPT文档资料
(4)变形 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如曲轴的弯曲、扭 曲,基础件(气缸体、变速器壳体、驱动桥壳)变形等。 (5)老化 包括龟裂、变硬、如橡胶轮胎、塑料器件的老 化等。
二、汽车零件磨损
1.汽车零件的摩擦 (1)概念:两物体相对运动使其接触表面间产生运动阻力的 现象称为摩擦,该阻力称为摩擦力。 (2)种类:按零件表面润滑状态的不同,摩擦可分: 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四类。
三、汽车失效的主要原因
1.汽车零件的耗损 2.使用条件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1)道路条件的影响。道路状况和断面形状等决定了汽车及 总成的工况(载荷和速度域、传递的扭矩、曲轴转速、换档次数, 以及道路不平所引起的动载荷)从而决定汽车零部件和机构的磨 损况,影响汽车的工作能力。 (2)运行条件的影响。主要指交通流量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影 响,如载货汽车在城市街道上速度较郊区要降低50%以上,发动 机曲轴转速反而升高35%左右;换档次数增加2~2.5倍。显然, 这种工况必然加速汽车技术状况的恶化进程。 (3)运输条件的影响。城市公共汽车经常处于频繁起步、加 速、减速、制动和停车为主的典型的非稳 定工况下工作、如曲 轴转速和润滑系油压不能与载荷协调一致地变化,恶化了配合副 的润滑条件使零件的磨损较稳定工况大大加剧。
1)干摩擦: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介质隔开时的摩擦称为 干摩擦。
2)液体摩擦:两摩擦表面被润滑油完全隔开时的摩擦称为 液体摩擦。
擦
3)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润滑油膜隔开时的摩 称为边界摩擦。
4)混合摩擦:两摩擦表面间干摩擦、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 混合存在时的摩擦称为混合摩擦。 2.汽车零件的磨损 (1)概念: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 失的现象称为零件的磨损。磨损的发生将造成零件形状尺寸及表 面性质的变化,使零件的工作性能逐渐降低,但磨损有时也是有 益的,如:磨合
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其中包括耐磨性能。
耐磨性能对于很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制造行业和运输领域。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分析其特点及测试方法,并讨论如何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
一、高分子材料的耐磨特点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高分子链的柔软性,使其能够在应力下发生弯曲和变形,从而减小了磨损的程度。
其次,高分子材料分子链中存在大量的非晶态区域和分子链间的絮团结构,提高了其抗磨损能力。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可以通过改变表层结构进行钝化处理,从而提高耐磨性。
二、高分子材料耐磨性能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耐磨性能测试方法:1. 滑动磨损实验:用一个加载块在高分子材料表面上施加一定的力和滑动速度,测量材料表面的磨损程度。
2. 磨粒磨损实验:将磨料颗粒添加到高分子材料表面,在一定的载荷下进行旋转或往复摩擦,通过测量磨料颗粒和材料表面的变化来评估磨损程度。
3. 弯曲磨损实验:用一个滚动轮或加载块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弯曲并施加载荷,通过测量材料的失重量或长度的变化来评估磨损程度。
4. 冲击磨损实验:施加冲击载荷到高分子材料上,检测材料表面的磨损程度,适用于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磨损情况。
三、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添加增强剂: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一些增强剂,如纳米材料、纤维素等,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刚度,提高耐磨性能。
2. 表面改性: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如进行表层硬化处理或涂覆保护层,可以提高其耐磨性。
3. 优化配方:合理选择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和比例,使其具备较好的抗磨损性能。
4. 改进制造工艺:优化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如改变成型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
5.固体润滑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
• 开发新型固体润滑剂和高性能高分子树脂基体是 高分子固体润滑耐磨涂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 途径。
• 已有报道稀土类固体润滑剂TaS2、NbS2比MoS2减 摩耐磨性能和氧化稳定性好,这类润滑剂将是开发 的重点 • 多元固体润滑剂如硅氧烷-石墨-MoS2 ,MoS2-硅油 -石蜡油等复合新配方研究也将成为热点
1.2固体润滑涂层技术的种类
固体润滑涂层
高分子涂层
金属涂层
陶瓷涂层
有机粘结型
涂料型
•目前固体润滑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集中 在聚苯硫醚(PPS)、环氧树脂、聚酰亚胺 (PI)、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醚酮(PEEK) 等。
聚酰亚胺(PI)分子式
2.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的作用机理
• 高分子涂层可以隔离摩擦副表面间直接接 触,而涂层摩擦阻尼较小。 • 高分子涂层在对磨金属表面形成转移膜,隔 离摩擦表面间直接接触,降低摩擦阻尼。 • 高分子涂层表面微观多孔状或桔皮状结构 可储藏润滑油,与固体润滑剂产生减摩协同 效应。
供应玻纤增强聚苯硫醚粒料 聚苯硫醚管
3.2环氧树脂
• 环氧树脂的分子链中含有很多活性基团,固化后会 交联成为网状体形结构 • 具有优异的粘着、分散和力学性能,在耐腐蚀、耐 水等方面性能也较优
高耐热低吸湿的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地板
3.3聚酰亚胺(PI)
•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的高性能材 料 • 耐高低温性能优异、耐腐蚀、化学性质稳定、一 般溶剂很难溶解、耐辐照性能良好、摩擦性能优 良
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
目录
• • • • • 固体润滑涂层技术的概念及种类 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的作用机理 常见固体润滑高分子涂层材料的特性 固体润滑涂层材料的应用 固体润滑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表面摩擦行为
导录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柔性、轻量化、易加工和低生产成本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生活各领域中。
大至航空航天材料、军事装备,小到纳米芯片和集成电路,高分子材料在其中扮演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情况下,高分子材料不可避免的与空气、填充物等存在界面和表面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系列界面现象,例如摩擦、润滑、粘附、粘合、扩散和浸润等。
这些界面行为与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决定了材料的最终应用。
高分子材料表面摩擦行为(1)玻璃态高分子的界面摩擦行为由于高分子体系存在更强的相互作用以及独特的黏弹性响应,其表面摩擦相较于小分子更为复杂,且呈现出温度依赖性。
研究表明,当高分子体系处于橡胶态,表面体现出类液态性质,具有极低的临界速度(如聚丁二烯PBD等),很难发生界面滑-移运动。
即使在超低的速度下也很难看到粘滑行为的产生。
但玻璃态高分子体系体现出类似于小分子体系的表面摩擦行为。
由于高分子体系的复杂性,玻璃态高分子的表面摩擦行为可能涉及了多个机制的共同作用。
玻璃态高分子的滑动摩擦表现出比小分子更复杂的行为,无法用单一的相变模型描述。
利用SFA系统研究了PS和聚(乙烯基苄基氯)(PVBC)在室温(远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的摩擦行为。
图1.4为两种玻璃态高分子表面摩擦力-时间曲线。
相比于小分子,高分子链间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表面摩擦力具有更复杂的时间和速度依赖性。
当表面滑动速度较低时(图1.4a),首先出现较大的粘着尖峰Fst,随后再发生粘-滑运动,且粘-滑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静摩擦力Fs和动摩擦力Fk的差值AF,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图1.4b),粘-滑滑动的振幅(AF)变小,频率加快。
当滑动速度高于临界速度(V)时(图1.4c),只发生平滑运动。
作者发现,玻璃态高分子表面摩擦与表面分子运动状态有关。
当速度低于V时,高分子薄膜界面随时间发生剪切变稀,表观粘度减小,表面分子运动加快,导致粘滑运动的AF随时间逐渐减小(图1.4a和b)。
高分子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完美版PPT资料
化学磨损 T 、V、σ、▽
0
150
3000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纳米氧化锆改性PI复合材料1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部分
137
3076
Bending modulus/MPa
纳米氧化锆改性PI复合材料4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部分
105
3503
9
101
4228
表 1 不同含量的纳米氧化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摩擦学基本知识-摩擦
图 2 Ff与S的关系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摩擦学基本知识-摩擦
❖ 分类: 摩擦副的运动状态 相对运动的位移特征 表面润滑状态
❖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表面膜 材料副的性质
T 、V、σ、▽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摩擦学基本知识-磨损
❖ 定义 ❖ 磨损过程:
表面相互作用 表面层的变化 表面层的破坏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摩擦学基本知识-磨损
❖ 磨损特性曲线(浴盆曲线)
图 3 磨损特性曲线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摩擦学基本知识-磨损
❖ 磨损类型: 粘着磨损 磨料磨损 疲劳磨损 化学磨损
❖ 影响磨损的主要因: 力学因素 材料因素 环境因素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纳米氧化锆改性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 性能-纳米氧化锆简介
❖ 无机纳米填料特性: 表界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
❖ 它能效提高聚合物基体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表明,纳米 ZrO2 作为填料能提高聚合物基体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 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的复合改性中。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材料学院
纳米氧化锆改性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 性能-实验部分
摩擦学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摩擦学 第2章 表面和接触
25
作
• •
业
请绘出金属表面结构的示意图 请阐述AFM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工作原理
10.21 交
26
摩擦学材料研究方法 高分子材料摩擦学
第3章 摩擦的基本原理
2011-10-08
27
3.摩擦的基本原理
➠ 摩擦及其分类 ➠ 摩擦理论 ➠ 摩擦温度 ➠ 滚动摩擦
28
3.1摩擦基本原理-摩擦的定义
摩擦(Friction):阻抗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对运动的现象。
两相互接触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必然导致摩擦。
摩擦力(Friction
force):在外力作用下接触的两物体发生滑动和滚动
运动时,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这种运动的有方向性的力。
摩擦系数(Friction
荷)的比值。
coefficient):摩擦力与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负
➤严格意义上的干摩擦(dry friction)指的是完全洁净表面间的摩擦。 ➤在“表面”部分已经提到,存在于大气中的固体表面一般均覆盖有氧化物膜、吸 附膜、污染物膜等表面膜,无外加润滑剂条件下这种表面的摩擦也被称为干摩擦或 固体摩擦。
increasingly magnified view of the fine scale roughness
4
2.1 表面形貌
工程上所使用材料的表面一般都是经过机械加工而形成的,因而根据 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宏观到微观可以从下述的四个方面来表征表面特性: 轮廓形状(shape) 表面起伏(surface waviness)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晶格结构(lattice structure) 摩擦表面的微观几何形貌对其摩擦磨损特性有重要影响。很多摩擦 学机理与表面形貌有关,对表面形貌的很多统计学参数将直接进入摩擦 学计算过程中,并成为表面加工质量的重要控制参数。当表面起伏相同 时,在工程上必须考虑的表面几何学特性是表面粗糙度。
第二章_高分子材料自润滑减摩机理和耐磨机理-2
第二章高分子材料的磨损与耐磨机理一、高分子材料的磨损形式高分子材料的磨损十分复杂,关于磨损的分类并不统一,我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磨损形式: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和塑性变形磨损。
常常一种磨损发生后诱发其它形式的磨损,在实际磨损中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磨损同时存在。
1.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1)粘着磨损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关于高分子断裂及粘着的综述相继出版,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提出高分子脱离过程中的银纹(微裂纹)理论,从而使预测、关联相关试验结果成为可能,如在什么条件下高分子能够与一个坚硬的固体发生或强或弱的粘着。
这一理论可以用于高分子的磨损。
实际上,它可以同时用于解释磨损中的粘着及粘着中的磨损。
当紧密接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在粘着表面产生许多银纹,银纹的空洞由原纤连接,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转换为裂纹。
通常认为裂纹扩散所需的能量由原纤的拉伸所消耗。
当原纤被拉断并回缩,会释放出弹性能,形成真正的裂纹。
银纹的增厚过程有两种机理。
一种认为是一定质量的原纤被拉伸引起(C Kramer 认为这是一个蠕变机理)。
另一种是表面拉伸机理,认为高分子由高分子体中拉伸出来,构成原纤,使原纤的质量不断增加。
当银纹达到一定厚度时,增厚机理会由表面拉伸转化为一定质量下原纤的蠕变。
银纹的增厚机理由环境和高分子的组成及特性如分子量、分子链的缠结程度而改变。
(2)粘着磨损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在固体接触表面间的粘着是摩擦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它对滑动摩擦、磨损以及润滑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粘着磨损过程是在外力作用下,摩擦接触的表面其材料分子或原子间形成显微熔接和分离过程。
宏观光滑的表面,从微观尺寸看总是粗糙不平的。
当两个表面接触时,接触的将只是表面上的一些较高微突点。
它们承受着整个载荷,以致使许多微突点发生塑性变形,并更紧密地接触。
在这种条件下,这些紧密接触的微突点表面原子间将发生相互作用,使两个表面微突点粘着、焊合。
固体润滑涂层高分子材料
一、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是指用以分隔摩擦副对偶表面的一层低剪切阻力的固体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除了要求具有低剪切阻力外,与基底表面之间还应具备较强的键联力。
这也就是说,载荷由基底承受,而相对运动发生在固体润滑剂内。
使用固体润滑剂的优点在于:润滑油脂的使用温度范围一般为-60℃~+350℃,超过这一温度范围,润滑油脂将无能为力,而固体润滑剂却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润滑油脂的承载能力也远远不如固体润滑剂;在高真空、强辐射、活性或惰性气体环境中以及在水或海水等流体中,润滑油脂容易失效,也需借助于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在贮存,运输和使甩过程中,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也比润滑油脂少得多;固体润滑剂还特别适合于要求无毒、无臭、不影响制品色泽的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固体润滑剂的时效变化小,保管较为方便。
然而,固体润滑剂的缺点也很突出,例如润滑膜一旦失效就难以再生;一般地说,其摩擦因数比润滑油脂的大;摩擦界面上的热量不易被带走或逸散;容易产生碎屑、振动和噪声等。
二、固体润滑机理固体润滑的主要目的是用镀、涂等方法将固体润滑剂粘着在摩擦表面上形成固体润滑膜,摩擦时在对偶材料表面形成转移膜,使摩擦发生在润滑剂内部,从而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润滑膜一方面可以防止对偶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接触薄层的剪切强度,从而显著减小摩擦系数。
固体润滑剂具有润滑作用的薄膜主要包括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化学反应膜、氧化膜、涂层润滑膜以及自润滑膜等。
某些固体润滑剂能够与摩擦表面形成牢固的物理吸附膜;润滑剂的极性分子能够同摩擦表面经由化学吸附形成化学吸附膜;某些润滑剂分子可以同摩擦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化学反应膜;摩擦表面或工件材料中的某些元素在高温作用下产生氧化形成氧化物润滑膜;利用涂层技术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涂层;通过对摩擦表面材料进行合理组合的组分设计可以使摩擦表面材料形成自润滑作用的自润滑膜。
在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润滑膜较容易保持并起到减摩作用;随着摩擦力增大,润滑膜不断磨损并脱落,摩擦副处于边界润滑或混合润滑状态;当摩擦力进一步加大并导致边界润滑膜发生破裂失效,则摩擦副将处于无润滑的干切削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第二章_高分子材料自润滑减摩机理和耐磨机理-2 第二章高分子材料的磨损与耐磨机理一、高分子材料的磨损形式高分子材料的磨损十分复杂,关于磨损的分类并不统一,我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磨损形式: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和塑性变形磨损。
常常一种磨损发生后诱发其它形式的磨损,在实际磨损中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磨损同时存在。
1(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1)粘着磨损理论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关于高分子断裂及粘着的综述相继出版,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提出高分子脱离过程中的银纹(微裂纹)理论,从而使预测、关联相关试验结果成为可能,如在什么条件下高分子能够与一个坚硬的固体发生或强或弱的粘着。
这一理论可以用于高分子的磨损。
实际上,它可以同时用于解释磨损中的粘着及粘着中的磨损。
当紧密接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在粘着表面产生许多银纹,银纹的空洞由原纤连接,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转换为裂纹。
通常认为裂纹扩散所需的能量由原纤的拉伸所消耗。
当原纤被拉断并回缩,会释放出弹性能,形成真正的裂纹。
银纹的增厚过程有两种机理。
一种认为是一定质量的原纤被拉伸引起(C Kramer认为这是一个蠕变机理)。
另一种是表面拉伸机理,认为高分子由高分子体中拉伸出来,构成原纤,使原纤的质量不断增加。
当银纹达到一定厚度时,增厚机理会由表面拉伸转化为一定质量下原纤的蠕变。
银纹的增厚机理由环境和高分子的组成及特性如分子量、分子链的缠结程度而改变。
(2)粘着磨损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在固体接触表面间的粘着是摩擦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它对滑动摩擦、磨损以及润滑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粘着磨损过程是在外力作用下,摩擦接触的表面其材料分子或原子间形成显微熔接和分离过程。
宏观光滑的表面,从微观尺寸看总是粗糙不平的。
当两个表面接触时,接触的将只是表面上的一些较高微突点。
它们承受着整个载荷,以致使许多微突点发生塑性变形,并更紧密地接触。
在这种条件下,这些紧密接触的微突点表面原子间将发生相互作用,使两个表面微突点粘着、焊合。
进一步的滑动使一些粘着点破坏,这样高分子就会转移到其对应面金属或高分子材料上。
从以上分析可知:紧密接触,塑性变形以及摩擦热的形成都会使两物质间产生粘着。
粘着磨损中,真实接触面积与表观接触面积相比是非常小的。
真实接触面积约为表观接触面积的千分之一。
而粘着磨损的磨损量与真实接触面积成正比。
对于高分子—高分子的摩擦副,粘着磨损是最重要的磨损机理。
如果表面粗糙度低于某一特定值,粘着也会发生在高分子—金属摩擦副之间。
对于一个光滑表面,很难区分粘着磨损与疲劳磨损。
粘着强烈地依赖于表面界面特性。
例如:表面形貌、表面能、界面剪切强度及表面吸附层等。
在这些特性中低表面能的一面转移到高表面能的一面。
应该指出,分子形貌决定转移层厚度及转移的程度。
光滑的分子将在对应面形成一层薄、高度取向的转移膜,因此表现为粘着磨损率较低。
另外,高度交联的材料不易在对应面形成转移膜,这说明交联高分子具有高的抗粘着磨损特性。
Sviridyonok和Bahad作了PTFE, PE, PP, PMMA, PVC和PET的对磨实验以观察其转移的方向,以上高分子的内聚能密度按上述顺序由小到大排列。
实验结果发现,材料转移也是按这个顺序从内聚能较小的万向内聚能较大的方向转移。
所以在高分子与金属粘时通常可以看到金属摩擦副上粘着高分子。
对偶面的表面粗糙度对转移膜附着强度有很大影响。
若对偶面太粗糙,一方面由于对偶面的刨削作用使高分子很难形成均匀的转移膜,另一方面转移到对偶面上的高分子是不连续的。
若对偶面十分光滑也不易形成牢固的转移膜。
粘着磨损与其他磨损形式的很大不同在于,其他磨损形式一般都需要一些时间来扩展或达到临界破坏值,而粘着磨损则发生的非常突然。
2(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磨粒磨损是由外界硬颗粒或者对摩表面上的硬突起物或粗糙峰,在摩擦过程中引起的摩擦表面破坏,能分离出磨屑或形成划伤的过程。
在形貌图上判断磨料磨损的主要依据是划痕,在这些划痕中往往还有微切削痕迹存在;一些脆性材料上还会出现崩碎、颗粒。
最简单的磨粒磨损理论假设了一个模型:刚性物体的突起物具有锋利的棱角或边缘,在与高分子材料接触并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刺入高分子材料中,把刺入处附近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拉伸,直到局部发生张力破坏,即通过微刨犁、微剪切、微切割作用把材料撕裂下来。
磨粒磨损的发生有三个步骤:A、与对摩面某一区域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发生变形,这是由高分子材料的硬度决定;B、对摩面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力;C、变形的材料发生断裂,这取决于高分子材料的断裂能,它可以用高分子材料应力—应变下的面积来度量,相当于断裂应力σ与断裂伸长率ε的乘积。
所以磨粒磨损体积Vd可以用下式计算:(1.1)式中:KW…磨损因素,……摩擦系数F……法向载荷H……高分子材料的硬度σ……断裂应力ε……断裂伸长率由此可见,高分子材料的磨粒磨损既取决于它的本体性质即韧度与强度,也与它的变形摩擦系数有关。
一般认为,刚性突出物产生的应力越大,在每一段滑动产生的摩擦功越大,则被切割或刨犁掉的材料就越多。
高分子材料与金属对摩时,因为高分子材料柔软,有包容异物的能力,所以,外来的异物或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可以在各种力的综合作用下嵌入高分子材料表层,使高分子材料表面变成了粒子增强型或弥散增强型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有一定的提高。
一般认为磨料磨损有凿削式磨料磨损、磨料浸蚀、高应力碾碎式磨料磨碎、低应力擦伤式磨料磨损和冲击浸蚀等类型。
3(疲劳磨损(Fatigue Wear)疲劳磨损是摩擦副表面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使得摩擦副表面接触峰点处受周期性变化的接触应力,在相对运动中,刚性微凸使材料表面发生多次压缩、拉伸和剪切变形,当应力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时产生疲劳裂纹,进而扩展形成磨屑,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磨损成为疲劳磨损。
当与高分子材料做相对滑动的刚性物体的表面相对平滑时,高分子材料仅发生微小的变形,看不到明显的损伤。
但在较长的摩擦之后,在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下,高分子材料表面以下不远的区域成为主要的能量聚集与耗散处,使那里的高分子材料发生热老化、化学降解或其它降低材料强度的作用。
由此产生可见的材料损伤,即在高分子材料表面逐渐形成与滑动方向相垂直的裂纹,并有磨屑从缝隙处脱落下来。
高分子材料受到交变载荷作用时,外力所作的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应力作用,将造成高分子材料内部结构的某种的变化,例如分子链的滑动、断裂、重排与定向等;另一部分则是高分子材料发生内摩擦所消耗的能量,这种内摩擦使得高分子材料内部高温局部升高,显著的促使前一部分所发生的过程加速进行。
这些大分子激烈活动区域内的应力集中更为显著。
在交变载荷持续作用下,高分子材料内部不断产生微裂缝并继续扩展,使这些区域的强度不断下降以致断裂。
当高分子材料中有增强物或夹杂物时,这些物质与高分子材料交换的界面上,很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4(塑性变形磨损(Plastic Deformation Wear)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则产生的变形在外力去除后不能全部恢复,而残留一部分变形,材料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残留的变形是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事实上,热塑性高聚物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蠕变极限往往是用作摩擦件时的强度极限,正是由于这种粘弹性质,使高聚物在周期应力和瞬时高温下易于发生塑性流动,从而提供了较显著的润滑作用。
PEEK在干摩擦条件下进行摩擦,试样的磨损面四周环绕着薄膜状“飞边”,带有明显的熔融过的形态,并且磨屑表面也有熔融和塑性形变的痕迹,说明PEEK摩擦磨损过程带有典型的塑性变形磨损。
二、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机理1(聚合物结构耐磨机理:高分子材料的耐磨性能与其化学结构、聚集态机构和链段结构有关系。
热是影响聚合物材料耐磨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一方面,聚合物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产生摩擦热;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对摩擦热非常敏感,即绝大多数聚合物均为低耐热性材料,在热的条件下会变软、变粘弹,聚合物材料的这种特性就会成磨损过程的影响因素。
POM、PTFE和HDPE均具有光滑的分子轮廓,在滑动过程中能转移到对偶面上并形成薄的转移膜。
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聚合物的柔顺性对聚合物的摩擦因数有很大影响。
聚合物链的柔顺性越好,摩擦因数越低。
经比较可得:柔顺性PTFE,HDPE,POM。
实验结果也是如此:PTFE的摩擦因数为0.108,HDPE POM为0.151。
为0.121,聚合物被磨损和转移到金属材料上去,不仅是材料表面性质的反映,也是材料内聚能在材料表面的反映。
分析PTFE的分子结构,CF-CF,、HDPE分子结22 构,CH-CH,和POM分子,CFO,的主链不难发现: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内222聚能越高(POM),耐磨性越好,摩擦因数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内聚能低(PTFE),耐磨性能差,摩擦因数低。
聚合物的磨损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及疲劳磨损。
聚合物与金属对摩时, 金属表面越粗糙, 摩粒磨损在磨损中所占比例越大; 随着对摩时间的延长,粘着与疲劳磨损变得重要。
因为聚合物的内聚能低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所以聚合物对摩粒磨损非常敏感。
聚合物粘着磨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表层材料转移生成转移膜; 聚合物的结构不同, 其材料转移表现不同。
刚性的无定形聚合物在金属表面形成转移膜的能力较差; 线型的晶态聚合物能较易形成转移膜, 而使磨损率降低。
一般说来, 转移膜的形成并非都有益。
对于韧性聚合物来说, 形成转移膜后可使磨损率大幅度下降, 例如PA 下降1/ 2,1/ 3 , POM下降到1/ 10,1/ 15 ;对于脆性聚合物, 形成转移膜后, 则使磨损加剧。
聚合物的疲劳磨损除一般的机械疲劳外, 热疲劳磨损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重复高低温变化的摩擦过程中更是如此。
此外, 聚合物在弹性范围时, 疲劳磨损较轻; 相反, 在塑性范围内, 疲劳磨损加剧。
由于聚合物材料具有粘弹性, 其磨损不仅具有时间依赖性, 还具有温度依赖性; 所以说聚合物的磨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任何一种聚合物的摩擦过程。
都不会只有一种磨损机理起作用。
存在着塑料的相对分子量大,磨损率减小的倾向。
比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磨性比普通聚乙烯的高很多。
结晶度对耐磨性的影响,当前有着相互矛盾的论据。
一般认为,增加尼龙的结晶度和分子量以及降低分子中单体含量,能使耐磨性得到提高。
图1为结晶度及分子量对PTFE磨损量的影呐由图1可知,随着PTFE的结晶度和分子量的升高,其磨损量不断降低,耐磨性能提高。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对其摩擦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聚合物内部分子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不同,聚合物的耐摩擦磨损性能是不同的。
据研究PI、PTFE、PC、PSU、MCPA、POM、ABS、PPS、PAl010、PP、HDPE 和UHMWPE等12种未填充聚合物的微动摩擦,PPS的耐磨性能最差,PI的耐磨损性能最好,因为PPS的结构规整,分子间的作用力小,而PI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熔点高,摩擦热使温度不易上升到玻璃化温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