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介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介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介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何樟勇1 许彬2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1日晚宣布,把200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根源”。

这是继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因“发展和应用了理性预期的假设,因而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时隔近十年,宏观经济学家再次荣膺这一桂冠。

由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是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在经验应用方面,则更多运用的是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calibration)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

因此,要全面掌握该理论,需要有较高的数学水平作支撑,这对于一个非专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来说,去参透那些模型中的技术性知识却是大可不必。

为此,在本文中,我们想介绍一个经过简化处理了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主要是让大家明白其模型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并探讨该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及局限性。

一、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一般思路尽管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有很多,但这些理论一般都需要具备如下两个共同的特征:第一,都要探究引发经济波动背后的推动力。

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宏观经济总是要因某种外生的或内生的冲击与扰动才会导致出现非均衡状态,从而引发经济的波动。

第二,大多数经济周期理论都要能建立一个具有逻辑自恰性的放大初始冲击的内在传导机制。

除非初始的冲击与扰动已经足够大了,以至于通过他们自身就能解释经济的波动,否则,都需要建构一个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从而使我们能从理论上阐释清楚经济是在如何受到一个初始的、短期的、幅度小的短期冲击与扰动以后,经由这一内在传导机制的放大而成为一个幅度大的、时间相对持久的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学发展成果-4.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发展成果-4.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发展成果-4.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20世纪70年代支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卢卡斯等人提出的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

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的根源归因于来自需求一方的随机因素冲击: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的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但是,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经验证据并不支持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产出和就业变化的经验数据说明,产出和就业的变化具有惯性,并不是随机的。

麦卡勒姆(B.T.McCallum)甚至认为,经济波动的货币意外冲击的模型“已经被广泛认为不适用于目前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世纪80年代基得兰德和普雷斯科特[16]、朗(J.B.Long)和普劳索(C.1.Plosser)[17]等人提出了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被认为是均衡的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主要看作是由对经济的持续的实际(供给方)冲击引起的。

实际冲击包括大规模的随机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的波动,这种波动导致相对价格波动,而理性的经济当事人通过改变他们的劳动供给和消费来对相对价格波动作出最优反应,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波动。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出现在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这主要表现在:1.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来分别研究增长和波动的传统方法提出了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家所接受的传统方法是把产出波动解释为围绕着一个不断上升的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这种波动最初是由总需求冲击引起的,当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最终消失时,经济最终会回到它的趋势增长率上;而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是由资源数量、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

与传统的观点相反,纳尔逊(C.R.Nelson)和普劳索的研究成果说明,技术冲击会引起增长路径上移,经济不会恢复到以前的增长趋势上,每一次持久的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增长轨迹;观察到的GNP的波动实际上是增长趋势自身的波动,而不是短期产出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波动;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对生产率增长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不稳定的,所以伴随着随机行走的产出轨迹表现出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十经济周期(共36张PPT)

第十经济周期(共36张PPT)
芬恩·基德兰德1943年出生,挪威公民。现任卡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
他们两人共同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被认为是近20年来宏观经济学最引 人注目的理论进展之一。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鲁宾逊经济
在鲁宾逊经济中,经济的波动都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 与货币量或价格刚性等因素无关。
10.1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宏观经济活动的扩张与收缩的交替过程
和周期性波动。
Y
一般将一个完整的 经济周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线
t
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
衡量经济周期最重要的指标是实际GDP。美国官方曾认为实际GDP连 续下降6个月便属于经济衰退。此外,工业生产指数、就业率、物价水 平、销售量、存货变动、投资变动等也是反映和衡量经济周期的重要指 标。
5. √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中性,经济周期不是对经济均衡的偏离,而是经济均衡本身发生了暂时性波动。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都在同时发挥作用。 他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引起农业减产,农业的减产又影响到工业和其它经济部门,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萧条。 1、基钦周期 2 乘数-加速数模型 根据上述假定,可列成表10-1。 这是一种长周期,也称之为康德拉耶夫长波。 经济周期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可以缓和. 2 乘数-加速数模型 此外,工业生产指数、就业率、物价水平、销售量、存货变动、投资变动等也是反映和衡量经济周期的重要指标。 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指在不同时段、期限配置劳动供给量。 该种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投资过多。 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兰德 2 乘数-加速数模型
五、政策无效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中性,经济周期不是对经济 均衡的偏离,而是经济均衡本身发生了暂时性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 》课件

《经济周期理论 》课件

特点总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强调 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和微观基础 的缺失,主张采用政府宏观干预
来稳定经济。
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市场机制的 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政府应 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纠 正市场失灵,以稳定经济增长。
代表人物
如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 里德斯等。
03
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
根据周期长度,经济周期可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按照波动幅度,可分 为扩张期和衰退期。根据主要特征,可分为繁荣期、危机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了解不同类型的经济周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走势。
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
总结词
为了衡量经济周期,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 胀率等。
企业还需要关注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 变化,以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产 品策略。
个人投资理财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个人投资者需要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组合和风险敞口,如在 经济扩张期增加股票和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配置,而在经济衰退期则应 注重防守型资产的配置。
个人投资者还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和宏观经济指标,以把握投资机会和风 险控制。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特点总结
代表人物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开始关注政府宏观 干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强调货币和 财政政策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
如美国经济学家W.C.米切尔和A.J.阿 克尔斯等。
主要观点
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货币和财政政策 的变动,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导致总供 给和总需求的失衡。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就业政策
通过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等措施,以缓解就业 压力和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05
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践应 用

第十讲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讲  经济周期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四个长波
第一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790一1825年) 中心国:英国 产业:纺织业 第二个长波的繁荣时期(1850一1873年) 中心国:英国 产业:钢铁和采煤 第三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890一1913年) 中心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产业:电力、化学 第四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945年一1973年) 中心国:美国、日本、“四小龙” 产业: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等新兴产业
Yt Yt 1 (Ct Ct 1 ) Gt
此处,可 以将β 理 解为加速 数
Yt 1 (Yt 1 Yt 2 ) Gt (1 )Yt 1 Yt 2 Gt
28
第三节
随机游走理论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总产出沿着一条平滑趋势 线上下波动,波动主要是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1982年Charles Nelson和Charles Plosser对传统 经济周期理论提出挑战。他们通过研究历史统计 资料发现,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并非一条平滑的直 线,而是经常受到外来冲击的持久影响。即,总 产出水平会因外来冲击的长期影响而永久性的偏 离原有趋势,而外来冲击是随机出现的,故总产 出也是随机游走的(random walk)。
22
加速原理
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与投资 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 大家还记得资本—产出比吗? 若以K代表资本存量,Y代表产量水平,a代 表资本—产出比,则有: K=aY 注意:因为K是存量而Y是流量,故一般情 况下,a>1。
23
加速原理
如果引入时间概念,则t时期的K和Y的关系 可表示为:
-0.6
-0.4

十经济周期理论

十经济周期理论
总之,不论是长周期旳经济波动,还是短周期旳经济波 动,其根源都在于“创新”活动旳周期性。
值得一提旳是,熊彼特旳技术创新周期论,在沉寂40数 年后,被普雷斯科特等人吸收、发展并模型化,形成了一种 新旳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旳基本问题
5、心理理论。心理理论以为经济周期波动旳原因在于 公众心理反应旳周期变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庇古(Arthur C. Pigou, 1877~1959)和凯恩斯(J. M. Keynes, 1883~1946)。他们以为,当某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 动,引起经济高涨时,资本家对将来旳乐观预期一般总会超 出理性经济思索下应有旳程度,造成过多旳投资,形成经济 繁华。当这种过分乐观旳情绪所造成旳错误觉察后,又会形 成过分悲观旳预期,进而造成投资大幅度降低,造成经济萧 条。因为人们心理上旳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旳交替出现,所 以经济旳繁华和萧条周而复始,形成经济周期性波动。在凯 恩斯和庇古看来,人们心理原因旳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旳根 源。
第一节、经济周期旳基本问题
❖ 四、经济周期旳成因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做了多种解释,形成了多种经 济周期理论,具有代表性旳主要有下列方面:
1、消费不足论。消费不足理论(Under-consumption theory)把萧条产生旳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这种理论早期 旳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J. Simonde de Sismondi, 1773~1847)。他们以为衰退旳原因 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旳部分过多,用于消费旳部分不足,以 致社会对消费品旳需求赶不上消费品供给旳增长。这种消费 不足旳根源主要在于收入分配不均所造成旳富人储蓄过渡, 所以,处理经济危机旳方法就是实现收入分配旳均等化。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思路

在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中,考察追求最大化的主体、具 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随机的实际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 劳动供给行为将发生怎么的变化。
18
附录:时间去势法、一阶差分法和HP法

19

20

ˆ ) [( y ˆ tP ˆP ˆP ˆP 2 min (yt y 1 yt ) ( yt yt 1 )]

S III II I
S K2>K1 III
S2(K2) S1(K1)
II
I
O
Y
O
Y
14

(3) 探讨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交点及稳定性
A点稳定,C点稳定,B点不稳定 假设经济处于繁荣状态,第1个图的C点,国民收入高,投资高,资本存量高,投 资曲线下移,C点下移,B、C重合,B点不稳定,向A跳跃,经济衰退。
标准差 Y C I N Y/N W R A 1.81 1.35 5.30 1.79 1.02 0.68 0.30 0.98 相对标准差 1.00 0.74 2.93 0.99 0.56 0.38 0.16 0.54 一阶自相关 0.84 0.80 0.87 0.88 0.74 0.66 0.60 0.74 23 与同期产出的相关性 1.00 0.88 0.80 0.88 0.55 0.12 -0.35 0.78
各项构成占 各项构成的下降占GDP 宏观变量 实际GDP 就业 失业率 周平均工作时数 时均产出(非农企业) 通货膨胀率 时均实际补偿(非农企业) 三个月国债利率 实际货币存量率 衰退时期平均变化率 -4.1% -3.1% 1.8% -2.3% -1.7% -0.3% -0.5% -1.6% -0.5% 量值下跌的衰退期个数 11 11 0 11 10 5 7 10 9 GDP的比例(%) 下降幅度的比例(%) 耐用消费品 8.9 20.6 35.2 4.7 10.7 0.6 -1.0 20.2 14.6 9.7 10.9 10.5 21.0 44.8 -12.7 1.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脉相承,是以微观经济主体的偏好、技术、禀赋等假定为基础,通过完全竞争和市场出清实现一般均衡,因生产函数会受到随机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的影响,从而经济会呈现出周期与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背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

实际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看做主要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冲击引起,而不是技术预见的货币(需求方)冲击引起的。

这些实际冲击的中心涉及在技术进步速度方面庞大而任意的波动。

技术进步的速度导致了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的经济行为人通过改变他们的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波动作出最优的反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供给面而不是需求面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如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率冲击,能源价格上升的冲击。

宏观经济会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明显的两个例子是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

因此,该理论认为经济的波动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的冲击,而且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的动力之源,而总需求冲击如货币即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因此不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讲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参考教材: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Cha.17,P446);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Cha.4,P98)。

§8-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它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这种波动以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率、物价水平、总产量等普遍的扩张或收缩为基本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不等。

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图10-1是对经济周期的一般性描述。

经济周期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中的实际GDP对潜在GDP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的偏离。

我们以图中的粗线表示潜在GDP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GDP的变化轨迹。

A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

B点表明经济进入了复苏阶段,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发展,实际产出水平到达潜在产出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C点,表示此时的经济已进入经济繁荣的阶段。

然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此时产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

E点代表经济萧条,表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又重新开始了。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几个阶段,其中最的两个主要阶段是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阶段的特征为: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

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

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

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

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

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一个由经济学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重要理论,旨在分析社会经济状况并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该理论提出,经济周期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外部事件,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而产生潮流和逆流,以及特定时期的繁荣或衰退。

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活动受到政策、社会情绪、外部因素等影响,因此,经济可能呈现出四种状态,即增长、峰值、下降和低谷。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外部影响,这些影响会影响经济中的各种组成部分,从而影响经济周期。

这些外部因素可以分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四类,并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水平、家庭结构、社会观念、价值观等;政治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外交关系、贸易管制等。

经济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利率、货币流通规模等。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资本资源、劳动力及生产工具的技术进步等。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还指出,经济的发展需要纳入社会、政治和技术因素的考量,因为这些改变会影响市场行为。

例如,当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消费者支出时,市场将受到影响,企业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经济周期的改变。

此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还提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国际贸易形势、自然灾害等,它们会影响市场需求,因而给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其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框架来分析经济学问题。

该理论指出,经济周期是一种外部复杂系统,受到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并且可能出现四种状态,即增长、峰值、下降和低谷。

此外,它还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外部影响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因此,综合这些因素可以了解影响经济周期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理解经济发展,并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为研究经济和管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经济规划和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建议。

经济周期理论(共23张PPT)

经济周期理论(共23张PPT)

5
(6) 净投资
0
2
10
0
50
5
0
3
11
1
55
5
5
4
13
2
65
5
10
5
16
3
80
5
15
6
19
3
95
5
15
7
22
3
110
5
15
8
24
2
120
5
10
9
25
1
125
5
5
10
25
0
125
5
0
11
24
-1
120
5
-5
(7) 总投资
5 5 10 15 20 20 20 15 10 5 0
从上述变化过程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中周期或中波
法国经济学家莱芒特·朱格拉于1862年在其《论 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
提到:通过对物价、生产就业的统计资料分析可以 发现,经济活动呈波浪般地变动。朱格拉认为危机 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不断面 临三个连续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 机和清算。危机是由繁荣造成的不平衡状态的结果 。这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周期现象,平均每一周 期的长度为9—10年。这种周期后来被称为朱格拉 周期,或“中周期”、“中波”。朱格拉周期也是 以后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基本周期。
2.影响加速数。假定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数与资本
一产量比率的数值是相同的。所以,政府采取措施影响加速
数就是影响资本—产量比率。这就是说,政府应通过适 当的政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

第10章 经济周期理论总结

第10章 经济周期理论总结

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①乘数—加速数原理 ②货币主义周期理论 (货币信贷的收缩和扩张) ③政治周期理论 (政治家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操纵) ④卢卡斯的货币周期理论 (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 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数量过多或过少,导致产出和就业的 周期性波动) • ⑤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总供给冲击引发经济波动) • • • •
2019/1/20 15
乘数—加速数模型
•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 即利用政府的干预(比 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 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 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2019/1/20
16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 ,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 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 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 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 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 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 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2019/1/20 3
经济周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衰 退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则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 衰退、萧条、复苏。 衰退阶段的特征: 1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库 存出人意料地增加。 2 对劳动的需求下降。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 4 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2019/1/20 6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论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长期以来西 方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众 多的经济周期理论。
2019/1/20

《经济周期理论》课件

《经济周期理论》课件

利率水平
反映资金成本和货币政策,利率的变 化可以反映经济周期的阶段和货币政 策的方向。
0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总结词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关注市场 机制的自发作用和经济的自由发
展。
详细描述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 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表现,强 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认 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资本积累。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如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和法国 经济学家克洛德·西斯蒙第等,他 们认为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自 然现象,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的
运行。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总结词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强调政府宏观干预和货币因素对经济周 期的影响。
详细描述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货币因素和政 府宏观干预,主张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 济周期。
灾害预防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抗 震等级等。
05 经济周期的应对策略
财政政策
总结词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
增加政府支出
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转 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数字化、智能化 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
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调整,如自动 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岗位 的消失和新兴岗位的涌现。
自然灾害
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过程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因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修复、房屋重建等。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名词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名词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新古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主要是技术冲击或生产率冲击的结果,而货币供给冲击没有任何作用,由于市场调节迅速,经常保持均衡状态。

归纳起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采用代表性经济当事人的结构,代表性当事人的目的是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其效应或利润最大化。

(2)当事人具有理性预期,不会受到信息的不对称的影响。

(3)价格灵活性确保持续市场出清。

由于市场调节迅速,经常保持均衡状态。

(4)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是由可得到的生产技术的较大的随机变化引起的,而各种传播机制则使这种最初冲击的影响扩散开来。

(5)劳动者在工作与闲暇之间具有高度替代性,就业波动反映人们工作时间的自愿变化,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6)货币政策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货币是中性的。

(7)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增长和波动整合在一起,完全抛弃了经济波动与增长(趋势)分析中短期与长期的区分。

该理论认为,技术变化是同时决定增长和波动的主要因素。

我们所观察到的产出波动的轨迹不过是持续移动的充分就业均衡。

产量波动是自然率的变动而不是对均衡的偏离,是理性当事人对技术进步率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最优反应的结果。

实际周期理论

实际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将经济波动的根源归结为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实际因素,认为总供给冲击而不是总需求冲击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一种理论。

理论特点
第一,强调经济行为人的目的是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个人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个体的理性行为推导出集体总量的行为方程,因此这一理论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第二,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假设经济行为人掌握的信息是对称的,也是完全的,能够形成"理论预期",或者说,他们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说。

第三,价格可以灵活的调整,能够确保市场持续出清,因此,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在经济中通常站统治地位,经济波动是理性经济行为人面对外来冲击自我调节,从一个均衡状态到达另一个均衡状态的过程。

第四,把实际冲击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强调技术冲击而非货币冲击、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实际因素而非名义因素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总产量、就业的波动是由生产技术较大的随机变化引起的,是经济行为人面对技术冲击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五,假定工作和闲暇时间具有高度替代性,就业波动反映了人们自愿工作时间的变化。

第六,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变动对经济没有实际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所以,当我们不能确定数据的生成机制时,最好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经济中的周期阶段。
(3)H-P filter法(Hodrick-Prescott)
用表示对长期产出的估计值,可通过如下最优规划生成:
, (7)
其中N表示样本数量;则是一个待定的权数。在获得以后,我们需要的产出周期数据由下式给出:
一是供给冲击,即直接影响经济的生产方面的冲击,如技术进步、自然气候的变化、新的资源的开发等。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有太阳黑子理论和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太阳黑子假说把产出波动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农业的波动,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而熊彼特的周期理论是一种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他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来解释经济的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现象。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会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使银行信用扩大,从而引起经济繁荣。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厂商的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才再次繁荣。
, (8)
和的生成取决于权数的大小。
由于和分别表示在期和对产出长期部分估计的增长率,根据H-P法则,的值越大,表明产出中长期部分的变化对产出的周期数据的权重越大,由H-P法生成的产出长期数据的路径越平滑,而产出的周期数据的波动也就越剧烈。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出的周期数据和长期产出数据的二阶差分是两个独立的、方差分别为和的白噪声,那么当的时候,HP法就是一个最优的线性滤波器。
(2)一阶差分法:
如果产出服从带漂移的单位根过程:
, (5)
其中是常数,是一个白噪声。这时,可以把看成是产出的周期数据。对上式我们利用一阶差分可得到:
, (6)
所以,以一阶差分法获得的产出周期数据是以常数为中心上下波动的。具体地说:
当时,说明经济处于繁荣(上升扩张)阶段;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几个阶段,其中最的两个主要阶段是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的形式和持续时间是不规则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样的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这就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周期认识上的复杂性。
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在凯恩斯之前,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主要是贸易周期理论。
产出周期数据的生成实际上相当于一次信号提取过程。H-P法主要用于产出通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增长。如果产出的长期增长部分被假设为线性的,那么有:
和。
根据罗比塔法则,这个最优的线性滤波器退化为线性回归方法:
, (9)
根据上式获得的长期产出和周期产出数据就是最小二乘法估计。
一、经济周期的典型特征:
1、度量经济周期的方法
(1)时间趋势法:
如果一个经济的产出是平稳的,产出的增加往往是经济处于繁荣阶段的标志,而产出下降则是经济衰退的表现。平稳的产出意味着这个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为0。但现实中大多数国家的长期增长率并不为0。在长期增长率不为0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把产出的绝对变化作为判断经济周期的标准。如中国从1978-1997GDP从未出现过绝对水平的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周期。
以凯恩斯为基础的乘数-加速模型;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周期理论;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认识到经济周期的这种特殊性后,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开始转到对随机扰动的分析上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理论假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些理论假说对扰动因素的解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十讲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参考教材: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Cha.17,P446);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Cha.4,P98)。
§8-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它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率、物价水平、总产量等普遍的扩张或收缩为基本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不等。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相对于潜在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图10-1是对经济周期的一般性描述。
当时,经济处于衰退(下降收缩)阶段。
但要注意的是,当产出变化服从单位根过程时,采用时间趋势(线性回归)可能产生错误的周期数据。比如在。那么根据一阶差分法,我们知道在期经济是处于繁荣或者上升扩张阶段的,但根据时间趋势法的线性回归,经济在期可能仍然被认为处于衰退(下降收缩)阶段。
注意:在使用H-P法时,由于无法直接得到的准确数据,目前的研究主要遵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and Prescott,1981;1993),预先设定。这是因为,如果产出的周期数据和长期产出数据的二阶差分是两个独立的、方差分别为和的白噪声,那么长期产出部分的增长率的标准差就是产出中周期部分标准差的1/40,这时的H-P就是一个最优的线性滤波器。
三、存货周期理论
凯恩斯强调投资的不稳定性,并把它作为解释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他认为由"动物精神"变化引起的投资波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化,从而影响总产出。凯恩斯观点的基础是名义工资刚性假设,因此总需求的波动表现为产出的波动,而不仅仅是价格水平的波动。
假设经济是由投资的自发性增加引起的,然而自发性增加本身并不足以产生经济周期。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阐述了投资增加引起产出增加的过程,但这个乘数过程是平滑的,并没有产生周期,一定有另外的传导机制能够对投资波动引起的周期性变化作出解释。哈佛大学梅茨勒(Lloyd Metzler)提出,存货投资的变化可以将固定投资的变化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存货的变化可能是产生周期的原因。
存货的作用:工商企业持有存货是作为生产和销售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求的一次未预期的增加由未预期的产出增加和存货未预期的减少来满足。相反,需求紧缩则造成生产下降和存货增加。因为企业一般要保持一定的存货-产量比率,在一次未预期的冲击下,对于存货意味的增加和减少,企业将调整生产。
考虑一个没有政府部门的简单模型,产量由消费者的销售、存货和非存货投资构成:
经济周期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中的实际GDP对潜在GDP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的偏离。我们以图中的粗线表示潜在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的变化轨迹。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点表明经济进入了复苏阶段,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发展,实际产出水平到达潜在产出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点,表示此时的经济已进入经济繁荣的阶段。然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此时产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点代表经济萧条,表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又重新开始了。
二是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是消费和投资行为变化对产出所形成的冲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投资冲击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投资冲击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凯恩斯,他认为投资决策取决于厂商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但企业的这种预期是极不稳定的。这种预期的波动性来源于企业家的"动物精神",即他们对于未来的经济前景是持乐观或是悲观的态度。因此,凯恩斯把投资需求的这种不稳定性作为解释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预期的不稳定引起的投资的波动,引起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产出的波动。消费不足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的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他们认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度量经济周期的一个方法,是假设产出的变化分为两个部分,产出的一部分是由长期因素(如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等)决定的,另一部分则是由短期因素决定的(如货币存量的变化)。根据这一假设,把产出简单地表示为:
, (1)
要度量经济周期,首先是把由长期因素决定的增长趋势从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分离出来,以获得平稳的周期数据。设产出的长期增长率为,规定产出的长期数据服从:
, (1)
向消费者销售的部分是根据当前销售量的预期确定的,我们假设这一时期的预期销售等于前一时期的销售。如果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固定为,那么前期销售。既然前期销售等于预期销售,而此预期销售又等于前期的实际销售,因此我们有:
(2)
企业要保持一定的存货。当未预期销售增加,存货就减少,因为企业的销售来自存货而不是当期产出;当销售突然下降,存货增加。在期,存货的突然变化等于实际销售减去预期销售,在当期,厂商生产足够的产品补充前一时期发生的存货未预期的下降。因此:
, (3)
用(2)、(3)式替换(1)式中的、,我们得到一个代数表达式,表明当期产出是前期产出的滞后函数和自发性投资的函数:
,(4)
非存货投资会产生链式反应,从而引起经济周期。
§8-2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
真实经济周期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在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中,考察追求最大化的主体、具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随机的实际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劳动供给行为将发生怎么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