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红树林真菌2526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摘要: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
经波谱解析,分别为:环(苯丙-甘)二肽(1)、环(丙-亮)二肽(2)、Fusaric acid (3)、3,6-di-sec-butyl-1,4-dihydroxypiperazine-2,5-dione(4)、环(脯-亮)二肽(5)、环(甘-亮)二肽(6)。
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6.5和11.2 μmol/L。
通过鉴定,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海洋微生物资源由于具有可持续开发性,其活性物质生产不受天然资源难再生的限制,能通过发酵进行胞外生产,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其生产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符合当今绿色化学发展的方向。
而多数报道均显示海洋真菌都与红树林有着紧密的联系[1,2],对红树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寻找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近十几年来,已有学者对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药理活性良好的海洋天然化合物[3-9]。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试剂美国Varian公司的INOV A-500NB超导核磁共振谱仪、INOV A-300NB核磁共振仪、VG ZAB-HS双聚焦质谱仪、Thermo DSQ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仪和Thermo MAT95XP高分辨质谱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的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
所用试剂均为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化学纯,溶剂经重蒸后使用;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200~300目硅胶,硅胶H,薄层硅胶GF254。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22
5个连在烯基上的H
11 27 26 10 3 5 6
12
28 29
7 OH 4 9 8 13 HN 1 21 27' 2 15 28' O 19 O 17 24 O O OH 25 23
22
( 2.29 ,20.6)
( 2.03 ,37.8)
(3.34,60.5)
11 27 26 10 3 5 6
分 别 提 取
以PDA为培养基经121℃(0.1mPa) 高温灭菌25min后接种。共接种 100L,室温静置培养30d。
分 离 纯 化
结 构 鉴 定
实验结果
OH HN O O O HO O OH O O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HO
3
OH
O
OH HO
OH
OH
OH O O
4
5
OH
OH
Cytochalasin C
11 27 26 10 3 5 6 12 7 OH 4 9 8 13 1 HN 21 27' 2 15 28' O 19 O 17 24 O O OH 25 23
11 27 26 10 3 5 6
12
28 29
7 OH 8 4 9 13 HN 1 21 27' 2 15 28' O 19 O 17 24 O O OH 25 23
22
13个CH
5个CH3 2个CH2
11 27 26 10 3 5 6
12
28 29
7 OH 4 9 8 13 HN 1 21 27' 2 15 28' O 19 O 17 24 O O OH 25 23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徐闻县,是中国南海地区最大的滩涂红树林保护区,也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区内的入侵植物问题日益突出,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该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现状以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入侵植物现状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入侵植物主要包括水葱、旋花、苦竹、飞蓬、滨藜、印度苋、小叶鸭跖草等多种物种。
这些入侵植物主要通过外来引种、人为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迅速扩散,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入侵植物会占据原有植被的生存空间,与红树林等本地植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入侵植物还可能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红树林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繁衍。
最重要的是,一些入侵植物还可能释放出有毒物质,经过生物链放大,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二、防治策略针对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下面就可能采取的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1.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采用天敌、病原体、寄生植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入侵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可以针对不同入侵植物种类,筛选出对其具有天敌作用或能够引起其疾病的生物因子,进行引种或释放,从而控制入侵植物的数量和扩散速度。
2. 化学控制物理控制是指借助人工或机械手段对入侵植物进行割除、拔除或破坏,达到控制其数量和扩散的目的。
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可以采取手工或机械设备对入侵植物进行清除,比如采用刀镐等工具进行拔除,或者采用割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割除,以减少入侵植物的数量。
4.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内的入侵植物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比如对有经济价值的入侵植物进行收割加工,生产生态友好型农产品或工艺品,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轻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南红树林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细胞毒活性评价

海南红树林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细胞毒活性评价陈华;洪葵;庄令;钟秋平【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从海南清澜港18种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的土壤、根、叶和果中分离微生物,利用目测法对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黄槿(Hibicus tilisaceus)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中分离筛选得到的总菌数和活性菌株高于其他被研究的红树品种.在所采集的土壤、根、叶和果的样品中,红树林土壤中含有最多的强细胞毒活性菌株,其次是根,叶和果中的数量最低.不同样品类型以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不同微生物类型与细胞毒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从土壤样品类型和放线菌微生物类型获得最高比例的活性菌.【总页数】5页(P59-63)【作者】陈华;洪葵;庄令;钟秋平【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口,570110;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工学院,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文昌,571339;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口,57011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口,570110;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工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相关文献】1.红树林细胞毒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J], 朱九滨;洪葵;庄令;张鹏2.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红树林真菌的鉴定分析 [J], 付美红;王耀耀;朱研研;郝惠云;王亚莉;3.红树林植物瓶花木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Ⅱ) [J], 曾艳波;梅文莉;刘寿柏;杨涛;李小娜;戴好富4.红树林植物瓶花木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 [J], 曾艳波;梅文莉;庄令;洪葵;戴好富5.29株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红树林真菌的鉴定 [J], 张志华;洪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三种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南海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洋资源之一,其中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资源。
本研究将选取三种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研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为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研究思路:首先,将从南海海洋红树林内采集到的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和鉴定,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真菌进行研究。
其次,采用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分离并获得该三种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然后,对所得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生物活性测试与分析,寻找具有活性、生物功能组合的代谢物。
最后,深入研究代谢物的应用前景和开发利用方法。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可深入了解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的代谢途径及产物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南海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鉴定;生物活性。
海南红树林真菌WC1018的鉴定及免疫活性研究

之一 , 分布着数量极其庞大 、 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 J 21 年 1 月 , 00 0 我们从海南省文 昌市清澜港 红树林 土壤样 品中分离到一株真菌 WC O8 现将 其鉴定 I1 ,
情况 及免 疫活性 测定 结果 报告 如下 。
1 材料 与 方法
12 1 形态学观察 ..
①菌落形态特征 : 采用固体平
c l te t d wi CI 1 e me t t n l u r w s sg i c n l ie h to h e a ie c n r 1 e l r ae t W h O 8 f r n ai q o a in f a t h g rt a ft e n g t o t .Co cu i n T e sr i o i i y v o n l so h t n a
WC 0 8cpbl f m mag v o f i a abr nH ia a priu es oo p ses gi u i cit s 1 1 aa i o n oesio Qn nh o annw s eg l vrcl ossi er r l l r i s a ls i r n mm nt at ie. y vi
( colfToi l n aoaoyMein , annMei l nvrt, aku5 10 , . . hn ) Sho o r c dL brtr dc e H ia d a U i sy H i 7 1 1 P R C ia paa i c ei o
Abtat Obet e T etyanws a I 1 aa i o agoesio i a abrnH ia , n src: jc v oi n f e t i WC O 8cpbl f m m nrv o f n nhro a n ad i d i rn er l Q l i n
海南红树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初步研究

we et em an g e a r h i en r . Key wor ds:olf n i m a ro e ;un ic mmuni ; srbu inc r a trsis s i g ; ng v s f g o u t diti to ha ce itc y
红 树林 为世界 四大高 生 产力 的海洋 生 态 系
A src : jc v oepoe h ir ui hrce sc fug f m sio m n r ei Ha a . eh d oao b tatObet eT x l eds bt nCaatrt s nir l f ago i n M to s sltn i rt t i o i i of o o v n n I i
共 分 离 出 3 5株 真 菌 , l 属 , 中青 霉 属 9 2 共 4个 其 7株 f . %)木 霉 属 7 f2 6 、 28 、 94 3株 2 . %)曲霉 属 6 4 5株 ( . %)拟青霉菌属(. %)枝孢属(-1 。结论 海 南红树林土壤 中真菌资源丰富 , 20 、 00 66 、 4 4 %) 3 优势真菌种群为 青霉属 、 木霉属和 曲霉属 。
p yo e e i a a y i. s l 2 n u tan t ie o ma g o e s i s mp e r it b td i 4 g n r , o n i g h lg n t n l s Re u t 3 5 f g ssr isat n d f m n r v ol a lswee dsr ue 1 e e a c u t c s s u a r i n n Pe i i i m p.9 8 % , r h d r p. 24 % , p r i u p.0 0 % , a c lmy e p.. 6 , ld s o i m p 4 31 . n cl u s 2 .4 T i o e ma s 2 . 6 l c As e g U s s 2 . 0 P ei o c s s 6 4 % C a op r u s .. % Co cu i n T ef n i e o r e n o ea e a u d n i a . e ii i m p , r h d r a d As eg l s s n l so h g s u e si ma g v r b n a t n Han n P nc U u s . T i o e ma s n p r i u p. u r n r i c p. l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No.ZZF71代谢产物研究

本 文 首 次 报 道 对 南 海 红 树 林 内 源 真 菌 N . Z 7 代谢产 物 的研 究工作 。通过静 置发 酵培 oZ F 1 养, 从真菌 N 。Z 7 oZ F 1的菌 体 和发 酵培 养液 中提 取 分离得到 6个代谢 产物( 1 , 图 ) 分别鉴定其 结构为 : 环 ( 异亮 ) 肽 ( ) 8羟基.一 甲基.. 亮. 二 1 、一 1羟 3甲基一一 2 (一 3 甲基一一 2烯氧 )9 一 杂蒽 .一 ( ) 三 油 酸甘 油 一H 氧 9酮 2 、 酯 ( )麦角 甾醇( ) 甘露醇 ( )苯 乙酸( ) 3、 4、 5、 6。
文章 编号 :0 41 5 ( 0 8 0 -8 30 10 — 6 20 ) 70 9 -3 6
南 海 红 树 林 内生 真 菌 N . Z 7 代 谢 产 物 研 究 oZ F 1
杨 瑞云 , 忠 京 邵 长伦 , 永 成 , 世 宁 黄 一, 林 周
( .广西 师范 大学化 学化 工学院 , 1 广西 2 .中山大学化 学与化 学工程 学 院 , 广东 3 .广西 民族 大学化 学与 生态工 程学 院 , 广西 4 .中国海洋 大学 医药学 院 , 山东 桂林 广州 5 10 ; 4 0 4 50 7 ; 12 5
收 稿 日期 :07】 ・2 修 回 日期 :0 80 -0 20 -12 ; 2 0 -22
基金项目: 国家 83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 目( 0 3 A 20 0 ; 6 20 A 64 1 ) 广东省 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 目( 27 2 013)
联系人简介 : 林永成(9 5 )男 , 14 - , 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 的研究。E a : s c a . s.d .n m i c l @m i s u eu c ley 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 组分 I 白色粒状 固体 , P 16~ 4 .. m. .4 17℃ ;A M ( / )6 4 M+H] ( 一 2 , F B S m z :8 [ N ( 3 二羟基二 十 四碳酰基 ) 13 二羟 基 一 一 基 十八烷 ( ) 3 13 1 7 2 M +H] N ( 3 一 ,一 2氨 A) ,9 ,0 ;1 [ ( 一 2 , 二羟 基二 十 六碳 酰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4
20 0 4年 1 2月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Ch mit n n u t fF r s r d cs e sr a d I d sr o o e tP o u t y y
收 稿 日期 :0 3—0 20 8—2 5
基金项目: 国家 8 3资助项 目(0 1 A 200 ; 6 20 A 64 1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08 ; 202 5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 目( 307 )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 目(04 3 111 ) 4 0 06 4 ; 20 B 0 007 作者简介: 峰(9 1 , , 朱 17 一)男 江西上犹人 , , 讲师 博士, 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 i z zu n@sh.o 。 E ma : s hf g ou tm I u e
试剂 。
1 2 菌种培 养 .
12 1 菌种 . . 海洋真菌 2 2 15 5 6和 80 菌种 由香港城 市大学 Vi od和 Jn s rm e j o e 教授提供 。
12 2 培 养基 ..
葡萄糖 1 , 白胨 2 , 0g 蛋 酵母 膏 1 , g 粗海盐 35g 自来 水 1 , p g . , 调 H值 7 0 L .。
123 菌种培 养 将 10L培养基分装 于 50m .. 2 0 L三 角瓶 中 , 瓶装培 养基 20m , 压力 为 15ka 每 0 L 在 2 P
下灭 菌 1 i, 5 n 冷却后 于无菌条件下接 种 , 2 m 在 5℃静 置培养 3 4 。2 2 和 15 5~ 0 d 5 6菌 8 0 菌在液态介质 中 静置 培养时 , 表面产 生一层厚厚 的绿 色菌丝层 , 而背面产生棕红色 菌丝 层 。
Vo . 4 No 4 12 . De .2 o c 0 4
中国 南 海 红 树 林 真 菌 2 2 # 15 # 的 56 和 8 0 中 鞘 氨 醇 类 代 谢 产 物
朱 峰 林永成 , ,周世 宁 Vi odLLp , rm e 4 j
பைடு நூலகம்
( . 山科学技术学 院 化学 与化工系 , 1佛 广东 佛 山 5 8 0 ; . 20 0 2 中山大学 化学与 化学工程学 院, 东 广 州 5 07 ; . 广 12 5 3 中山大 学 生命科 学学院 , 广东
n ty t e n rp re . o e e e td b o K e r :mai efn u ; mea oi y wo ds rn u g s tb le;s hn o ied rv t e t p ig sn e ai i v
鞘 氨醇类化合物是 细胞 的重要组成 成分 , 不仅维持 着细胞的基本结 构 , 而且在细胞 基本活动 中也起 着各种各样 的作用 , 特别 是许多鞘 氨醇 类化合物还具有抗 菌 、 抗肿瘤 、 免疫等生理 活性 , 因而引起 了人们
乙酯一 甲醇梯度洗脱 。约 7 %石油醚 一 0 乙酸 乙酯洗脱 组分经 重结 晶纯 化 , 得到 组分 I( 2m ) 约 1% 1 g ; 0 乙酸 乙酯一 甲醇洗脱组 分经重结 晶纯 化 , 得到组分 l( 0m ) I 2 g 。 15 8 0 菌鞘氨醇类代谢产物 分离方法 与此相 同。
Ab ta t F u p igs ed r ai s A— sr c : o rshn oi e vt e ( D)w r oae o tomagoefn i 2 2 a d 15 r iae n i v eei ltdf m nrv g( 5 6 n 0 )o gntd s r w u 8 i f m te S uh S ai hn . h i s u trsw r eu iae sN一 2 , dh doy t c s1 - , -iyrx -- r h o t e n C ia T er t cue ee lcd tda ( 3 -iy r t r oy )1 3 dh do y2 o r x ea a iootd cn ( , ( 3 -iy r y eaoy )1 3dh doy2a n ・ca eae( , dh doyee m n -ca ea e A) N一 2 , dh do h xcs1 - , -iy rx一-miootd cn B) 2 一e y rxcr- boieD( rsd C)a dcrbo ieD( n ee rs D)rset eyb o rh niese t mer ehd . o p u d n a d ep ci l y mpe e s pcr tcm to s C m o n s a dB h d v c v o i A
关键词: 海洋真菌 ; 代谢产物 ; 鞘氨醇类化合物
中图 分类 号 :Q l0 2 .2 T 9 ;69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23— 47 20 )4— 0 l 0 0 5 2 1 (04 0 0 1 一 4
S PHI NG0S NE DE VAT VES I 0L ED R0M I RI I S AT F M0NGR0VE F UNGI 2 2 AND 5 F 56 1 0 ROM 8 THE S OUTH EA N S I CHI NA
属未定 ) 的代谢 产物 中, 分离得到 4个鞘氨 醇类化合物 , 完整的波谱数据 确定它们 的结构 。 通过
l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剂 .
仪器 : O A 5 0核 磁 共 振仪 , G Z B H I V -0 N V A — S质谱 仪 , rkrV c r 2傅 立 叶 变换 红 外光 谱 仪 , Bu e et o2 E E E A A I L元素分 析仪 , ai a 0 L M T RV RO E V r nC r 10紫外光 谱仪 , 京 X a y 北 4显微熔点仪 ( 温度计未 校正 ) 。 试剂 : 葡萄糖为化学 纯 , 白胨和酵母 膏 为生物纯 , 海盐 ( 生物 养殖用 ) 其它均 为 市售 分析 纯 蛋 粗 微 ,
基 ) 13 二羟基一 一 一 ,一 2 氨基 十八 烷 ( ) 3 13 1 ‘ MR 5 0M zD S — 6 7 3 ( ,. z 1 B) ,9 ,0 ; N ( 0 H , M O d ) :.0 d 9 0H ,H, H
N ,.7 d 5 0H ,H, ' H) 4 5 ( ,. z1 2 O ,. 5 t . z 1 1 O ,. 6 d H) 5 3 ( ,. z 1 3 O , .0 d 6 0H , H, ' H) 4 4 ( , 5H ,H,一 H) 4 1 ( , - - 5 6 0H ,H,- H) 3 9 ( 1 H 2 , .3 m, H, 3 ) 3 5 ( 1 H 1 , .2 m,H, 1 , . z1 3 0 ,.0 m,H, - ) 3 8 ( 1 H- ,. 7 m,H, 一 ) 3 5 ( 1 H一 ) 3 3 ( 2 H 3 H 2) 16 ( 1 H- , .5 m,H, 4 , .7 m,H, 4 ) 14 ( 1 . 6 m,H, - , - ,.0 m, H, 4 ) 1 5 ( 1 H- ) 1 4 ( 1 H- ,. 2 m,H, H 4 ,.6 m)0 8 ( ,. z6 2 H ) ” M ( 0 z D S - 6 6 13 2 s C 1) 7 . ( , - ) 12 ( ,.6 t 5H ,H,C 3 ; CN R 5 0MH , M O d ) :7 . ( , 一 ,4 3 d 6 C 3 , . ( , - C 3 ) 6 . ( , 一 )5 . ( , 一 )3 . ( , - ,17 t ,0 9 tC 4 ,9 0 - )7 9 d C 2 , 一 , 4 tC 1 ,12 d C 2 ,4 1 tC 4 ) 3 . ( )3 . (, - ) 2 . 0 0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2 . () 1. ( ,C 3 ; ( B ) 3 2 , t ,8 9 t ,8 7 t ,8 6 t ,8 3 t ,5 1 t , 2 t ,17 t ,3 5 q 2 H ) I K r 4 R :4 8
Z e g ,L N n - h n HOU S inn ,VRIMOED HU F n I Yo g c e g ,Z h- i g J LLP
( . eatetfC e ir C e i l n ie i , o a n e i ,o a 2 00 C i ; 1 Dp r n o hmsy& hm c gnen F s nU i rt F s n 8 0 , h a m t aE rg h v sy h 5 n 2 Sho o hm t . colfC e ir C e i l n i ei , hnsa n e i ,u n zo 12 5 C i ; s y& hm c gn r g Z ogh nU i rt G a ghu5 0 7 ,hn aE e n v sy a 3 Sho o L e c ne Z ogh n【 e , u nzo 12 5 C ia . colf i i c ,h nsa G agh u 0 7 , h ; fSe 5 n 4 Dp r etfBo g . eat n o i oy& C e i ̄,i nv syo og og H n kn ,hn ) m l hm t Ct U i rt fH n kn , og og C i s y e i a
1 3 提取与分 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