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职业化之路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服务领域,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与机遇。
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不仅关乎专业实践的有效性,更是文化自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社会背景,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我们将首先界定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具体的理论构建路径和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强调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社会工作能否真正融入本土社会,能否有效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完全适应。
通过本土化,可以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更加符合本土实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本土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外来社会工作理念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通过本土化,可以深入挖掘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往往与其能否有效融入本土社会、能否解决本土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通过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加贴近本土社会实际,更加符合本土社会需求,从而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路径分析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路径分析作者:杨莉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7期摘要:社会工作主要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保护性制度,其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伴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这一“安全阀”机制极为关键。
但在引入其方法与理论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中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性,努力探索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
基于此,本文拟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差异;具体路径作为源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如何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实现其脉络化与本土化,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与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工作探究的基本论题之一,既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
在2010年,我国发布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出300万名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这就使得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力促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内涵从宏观视域去分析,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思想主要源自于文化相对主义,即社会工作较为落后的发展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社会工作知识的引入过程的反思。
[1]从微观视域去理解,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思想则被视为动态化的概念,即外来知识和本土知识的互动过程,且在此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外来社会工作知识对我国本土因素的不断适应,而且表现出我国本土因素对诸多外来社会工作知识的反复汲取和修正,经过这一过程,以本土经验为基,融合国外先进知识与理念的社会工作体系最终得以建构。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必要性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本土化是不可或缺的任务与目标。
这是由于源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而当我们将发源于西方社会文化与历史中的社会工作移植到中国本土时,必然会面临文化差异的压力与挑战。
[2]其中,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初期,相关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将西方社会工作的方法、理论与思想等系统性的引入到中国,然而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之后,有关学者开始反思西方社会工作论述在我国的适用性。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本土化发展的探索
然而,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上海社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如专业能力 不足、跨文化沟通困难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本土化需求,社会工作机构需 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 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思考与展望
思考与展望
上海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为了更 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展望:
思考与展望
一是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提高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建立健 全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社会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以上海某社区为例,该社区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 服务。该机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根据需求设置了老年人关怀、 青少年教育、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 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贴心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分析
从服务对象来看,老年人关怀服务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广泛欢迎,但由于语 言和文化差异,该服务在少数民族居民中的推广存在一定困难。青少年教育服务 则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内容不符合青少年需求等问题。家庭关系辅导服 务相对较受欢迎,但仍有部分家庭对外来介入持有疑虑。
谢谢观看
思考与展望
四是强化社会工作的研究与评估。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上 海社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建立健全社会工 作的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项目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改进。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前言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与国外相比还比较短,在最初发展社会工作时,我国引入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但是随着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探索发现,我国的社会工作长期都处于瓶颈阶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繁荣,为了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理论本土化的研究。
一、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一)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所谓社会工作,是指为案主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广、种类比较多,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根据不同的社会问题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的特点,良好的解决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自有其所特有的先进性,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必然要实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本土化的理论将会更加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通过本土化理论的指导,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在具备基本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会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问题。
(二)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并在多所高校中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育出了很多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更多的借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严重的缺乏本土化,使得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的实现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但是,在我国提出发展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之后,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许多研究者投身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现实路径(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时,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要吸收进来,同时,还要将当前的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的整合。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路径汇报人:2023-12-12•引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状•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路径目录•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趋势与前景•总结与建议•参考文献01引言社会工作的历史社会工作起源于慈善和志愿者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组织等,涉及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不同群体。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的职业。
社会工作概述1 2 3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助于增强社会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社工行业。
增强社会认同感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提高全民福祉水平。
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意义02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状02专业化程度高03职业体系完善01实践经验丰富02职业地位较高03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发展时间较短职业体系初步形成实践经验有限职业地位有待提高01020304专业化程度不够职业体系不完善职业地位不高实践经验不足问题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提高专业化程度挑战完善职业体系提高职业地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问题与挑战0103020405加强实践经验积累03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路径建立职业标准制定社会工作的职业标准,包括从业资格、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
规范职业培训建立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进修等,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明确社会工作职业定位明确界定社会工作的职业范围和职责,确立其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地位。
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
社会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文 静◆摘要: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开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起其他领域却丝毫不逊色,因为社会工作需要结合文化背景以及国家实际状况,因而在融入国内工作实际的过程中,逐渐在价值理念以及相关的知识架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是社会工作在不同地区或者国家具有不同特色的原因,而随着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在成果以及专业性上都有所提升。
对于当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了社会工作展开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方法与路径当前我国在社会工作方面的经验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同时经过近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逐渐开始摸索适合于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全新模式。
对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正规渠道,但是从制度化方向来讲,社会工作仍旧存在很多不足,具体在社会情境中套用社会工作的标准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区,那么如何在这种实际状况下展开社会工作流程就成为了主要问题。
一、社会工作领域当前国内发展状况分析对大多数基层群众而言,社会工作的概念仍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工作,但实际上这一涉及社会领域多个层面的工作类型早已经转化为了具有综合性以及实际社会意义的工作种类,并不再单独作为社区工种而存在。
通过对西方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当前我国所践行的社会工作理论同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
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实践方法,为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而选择正确的社会工作路径,将社会生活规范化,保证人民生活在一个制度健全,同时福利体系足够完整的社会中。
而当前这一目标存在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本身缺乏明确的职业界定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对国内社会工作的开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毕竟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相关资质证明,包括社会工作者资格证在内的多种证件,同时也在具体工作岗位环节上进行了规定,以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及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知。
社会工作本土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类似价值观念
作为一种专业的本质属性,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区别于西方国家,但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受任何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共享部分。这部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因此,在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寻求其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契合。我们看到,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直接系统地孕育出社会工作的价值思想,但是以上各种相关价值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充足的诊释和归宿,如我国的先哲们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点,提出“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正是博爱观最直接的体现。“不教而杀之谓虐”(《论语·尧曰》),则直接反映了我们现在口头上说的以人为本;还有“民者,君子本也”(《春秋毅梁传·桓公十四年》)等,这些思想集中充分地反映了古代以人为本,崇尚人道思想的价值观念。我国古代并没有系统性的关于社会福利的记载,但是很多观点表明了当时已经开始有了对弱势群体给予救济,实施惠民政策的思想。例如:“凡天下疲瘾残疾,悍独鳄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告者也”(《正蒙·乾称篇》);“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西铭》)等。
所谓注重生活文化是说,社会工作说到底是对具体个人的帮助,是通过外部援助使有困难的人摆脱其困境的过程。助人方法要使受助者能够和乐于接受,助人效果要由受助者来评判。于是了解受助者以往的生活境况及面临困难的特征,了解他对受助的看法,了解他以往对待受助行为的态度,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对于选择助人方法和推进这一过程都十分有益和必要。实际上,在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传统影响下人们对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帮助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人这种以助人者身份(与受助者关系) 来决定接受帮助与否及方式的文化特征,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不能不给予充分注意。
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社会化
1 、( 美)戴维 ・ 波普诺著,《 社会学》第十版, 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2 、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仃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3 曾家达等, ( 社会工作在中国急剧转变时期 的定位》 ,( ( 社会学研究 》2 0 0 1 年第2 期。
二、 我国社会工作在专业化、 职业化和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工 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工作面对社会现 实和社会变革的挑战,结 合中国文化社会现 实,迎来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大好时期,将占 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全面审视我国目 前的社会工作,我们将会发现我国社会工作在 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 足与问题 。 1 、专业化方面的不足与问题 社会工作从早期的慈善事业发展到现在, 其专业性越来越强,世界各国都在高等院校设 立专门学科 ,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使他 们接受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并 受到规范的实践培训,从而保证社会工作科学 而有效地进行。可以说社会工作在我国作为独 立的专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真正用科学态度进
业学 科 。
行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还刚刚开始。 一、我国社会工作的对象、 2、职业化方面的不足与问题 范围及作用 中国社会工作这一行业正逐步为社会熟悉并 接受,但由于不足和问题不断出现,影响着它 的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 ( 1)职业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 2 )职业地位尚不确定, 社会地位不高。 ( 3 )职业教育缺乏职业性。 3 . 社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社会学的引导,来理 解社会变迁与自己、与周围人、与本地区、与全 社会的关系, 从而理解自己的地位和前程。但是 我们在社会学知识社会化、社会工作社会化方面 做得很不够。 ( 1 )社会学知识不能大众化,社会工作不能 社会化。 ( 2 )技术手段落后,方式方法老套,工作效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社会工作是指利用各种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能,运用个人及社会资源,以全面、综合、整体性的观念和方法,为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和社会提供各种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和策略也越来越重要。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使社会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更加成熟、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体系,同时也让受服务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因此,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极其重要。
1. 教育路径教育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根本路径。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完善,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过程中不断磨砺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因此,社会工作教育应向专业发展趋势聚焦,改善课程设置,建立更为规范化的师资力量,注重实践教学的教育体系。
2. 职业发展路径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定和完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晋升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研究,以逐步形成职业化的表现和态度。
同时,通过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更好地导向未来。
3. 专业标准路径为了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上的规范性,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础,它建立了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标准和基线。
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标准制定,规范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行为和职业道德。
同时,它也有助于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的方向和职业特点。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策略1. 建立科学良好的职业体系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将社会工作职业化,建立一个有科学、规范、性质的职业体系十分必要。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体系,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稳定性、清晰明确的职业身份,提高社会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社会工作管理的本土化经验
社会工作管理的本土化经验社会工作管理是指对社会工作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
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管理需要不断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在本土化的经验方面,中国的社会工作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本土制度的建立是关键。
社会工作管理需要依据本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管,并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管理制度。
例如,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站,探索社工和其他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道路和培训机制,推动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其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也是促进本土化的一项关键措施。
社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各种社会问题能够提供专业性、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服务。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各种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另外,积极推广互助、公益性组织及志愿服务也是本土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些机构和志愿者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投入。
在实践中,各种公益项目可以启发民众主动参与社会工作,促进社会的互惠互利。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本土化的重要策略。
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社会工作的方式和思维模式,将人性关怀和数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和宣传,提高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同时,各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也可以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等工作,优化服务流程及监管体制,从而为社会工作工作者提供更可持续的资源和价值。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管理的本土化经验需要建立在政策制定、人才培训、公益性组织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
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并发挥作用,因此需要社会工作管理者和专业工作者、学者等群体联袂合作,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可行性和途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之探索
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之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点是社会工作往往是面向弱势人群,具有细致、耐心、温暖等特点。
然而,社会工作现状却并不乐观,社会工作从业者缺乏职业认同感、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不够严谨、社会工作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概述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将社会工作从业者的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服务。
职业化的社会工作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社会工作师范教育体系,并且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业水平和职业形象。
此外,社会工作职业化还需要完善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和机制,为满足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更符合他们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服务。
二、如何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之路1.建立规范的社会工作师范教育体系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第一步是建立规范的社会工作师范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社会工作师范教育课程,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全方位培训。
(2)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
(3)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理念社会工作职业化需要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理念,激励从业者尽职尽责,让受帮助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行业准则,社会工作从业者需要熟悉并且遵守。
(2)全面了解个案,以保护隐私和确保服务的准确性。
(3)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让社会工作成为一项庄严的职业,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完善服务体系和机制最后,社会工作职业化需要完善社会工作的完整服务体系和机制。
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在政府、社会机构、市场服务的有机结合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社会工作应以社区为本的社区社会工作理念为引导,综合应用社会工作各种方法,整合公益和慈善的资源,一起向着和谐社区,人人安居乐业的远景迈进。
此为道明而术优,最终完成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回应如今政府的政治诉求。
一、社会工作为什么要本土化首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中国社会现实情况的迫切需要。
翻开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工作是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个解决和舒缓社会问题的职业门类。
它这样的基因构成,就决定了在中国推广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回头看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当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提速是何其相似。
相应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无论是老生常谈的老龄化、环保、贫富差距,还是最近提出的流动人口和心理抑郁,这些问题都在呼唤着社会工作的介入。
虽然与国外相比,这些问题的表述都是相似的,但是,问题的起因却有中国的内在特点,如果忽视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特点,而盲目推广社会工作,势必会影响社会工作应有的成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其次,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必然需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举世认可的职业,这一点从如今社会工作发展的蓬勃程度中就可见一斑。
凡是能成为一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必然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用的,否则不但人民群众不会认可,市场不会认可,政府也同样不会认可。
而社会工作的推动作用则在于成效的凸显,在于人的改变,在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如果这些东西没法达到,社会工作迟早会因水土不服而退出中国。
因此,要想社会工作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职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那么本土化的改良就必不可少,社会工作只有从中国本土的情况出发,方能在中国职业分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二、社会工作能不能本土化如前文所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今的中国社会是否有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可能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趋势已经出现十六大决定建设一支宏大的社工人才队伍。
社工考研难点:专业化与本土化
专业化与本土化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在社会福利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本土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
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把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叫做专业社会工作。
把起源于自己国家本土的经验,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一致的社会工作,叫做本土社会工作,在我国主要是指由民政部主导的行政社会工作。
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专业化是指中国的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实务技巧要与国际接轨,即与国际上通用的、以西方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产生的社会服务方式对接;本土化则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
必要性: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制度的巨大差异,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差异。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专业和职业,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就必须打通国际通则与中国经验之间、西方话语与本土文化之间沟通屏障,必须将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国际通则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形成切合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实践、推动中国发展的社会工作制度,为此,必须进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怎么做:1.发展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制度建构起点是专业教育,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是在教育为先的专业化和实践为用的职业化基础上推进的,以专业化引领本土化。
培养中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价值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建构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
2.以职业化承载本土化,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工作。
包括:建构政策框架,完善制度环境;创建品牌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助解决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使命与任务。
3.实现嵌入式发展:即把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本土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即指专业社会工作必须进入行政性社会工作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空间发挥作用。
“嵌入”的优势是专业社会工作可以得到政府的合法性认同、足够的生存空间和体制内资源的支持,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摘要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起源于西方,在几百年后流入到中国。
在我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适应本土的过程才能够在自己的国度生根发芽,所以社会工作也是如此,这便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社会工作本土化。
我国目前正走在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的道路上,一方面本土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模式也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另一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巨大,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要更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
因此,历经本土化之路是中国社会工作必须面临的方向。
关键词: 本土化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社会工作者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社会问题急速凸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当今政府将首要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服务的专业,可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要维护社会和谐、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民众的满意度,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工作,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对社会工作的建设予以重视。
但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文化决定了西方社会工作的方法、理论以及价值体系与我国社会工作的差异是巨大的。
因此,社会工作从西方引入我国时,怎样促使国际社会工作经验被中国社会创造性地应用借鉴,如何促使国际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工作经验以及特有的社会资源有效结合,是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所面临的难题,这事实上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产生于外国(或其他地区的)的社会工作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般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进入后发展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不仅是汲取西方社会工作的精华,切实结合我国实际创造出适应我国人民需求的社会工作,更是我们对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会工作才进入我国几十年,还处于起步化阶段,由于社会工作的知识理念尚未普遍,在我国的普及率低、认可度低,并没有一批既了解社工又深入研究学习的学者,于是专业教育的匮乏导致了专业人才的缺失。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挑战和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分析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为后续的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结构、政策环境等,以期全面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文将提出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与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结合本国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使之适应本国社会环境的过程。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工作在本土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而非简单的移植或复制。
理论本土化:即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本土解读和重构,使其与本土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相融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方法本土化:根据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加贴近本土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本土化:结合本土社会的特点,设计和提供符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心理、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教育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教育中,注重本土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本土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作者:郑萌来源:《大观》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社会工作本土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社会工作需要的专业性与传统助人体系之间的冲突,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性社会工作之间的概念模糊,国外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本国的社会支架间之间的问题等等,之后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发展的相当缓慢。
可以说,社会工作是西方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结果。
人们对于社会工作这个词语的理解,往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它的产生背景与中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宗教信仰背景的产生是完全不同的,在实现过程中必然无法将西方社会工作的套路照搬照抄到中国社会工作的运行中来。
那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逐渐本土化、实用化的过程。
因此,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必须把西方社会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从这一角度上看,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显得极为必要。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内涵社会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把利他主义为工作向导,运用社会个别案例、社会小型组织、社区服务、行政小组等科学的行动方法从事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服务具有制度性,它是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帮助群众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和增强人们社会生活能力的一种方法。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保障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生活品质以及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本土化反映出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其反映的是外来的文化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这一社会文化的要求,所强调的是适应变迁性[1]。
当然,社会工作本土化同样也强调主体性,换言之,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
社会工作本土化引进到国内后,逐渐发生本土区域化的特征,它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工作经验,进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逐渐发生变化的现象。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探索摘要: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再次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学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本土化。
探讨如何使外来的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以期有利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发展的相当缓慢。
作为一个舶来品人们对于社会工作这个词语的理解,往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多,然而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我们无法将西方社会工作的套路照搬照抄到中国社会来。
因此,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必须把西方社会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
社会工作本土化反映出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即外来的文化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这一社会文化的要求,所强调的是适应变迁性。
社会工作进入中国的本土化,就是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进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制度体系相适应,并逐渐产生巨大影响的渐变过程。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困境尽管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要求,社会工作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中国社会的前台。
但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原有模式的延续以及前沿理念的输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着社会理解和公众认同的差异和疏离,面临着服务理念和管理目标的碰撞与隔离等等一系列需要认真对待的挑战。
(一)制度主体的依赖性中国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
从目前情况看,社会工作发展中政府主导有余而社会参与相对不足,大量社会工作服务由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及其举办的事业单位提供,还没有建立起政府购买民间机构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化渠道,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对政府的依赖性还较大。
这种由政府组织主导、相对单一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模式,大大消解社会组织发育的动力和社会参与的活力。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职业化之路
生态系统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重视家庭的作用,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从儿童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 校、服务机构等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儿童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促进儿童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2014)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
你见过,听过,无奈?
南京虐童案养母出狱 生母孩子 下跪道歉
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工作
民政部网站2月份发布《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行业标准,指出城镇养老机构每200名老年人应配备一名 老年社会工作者,城市社区中每1000名老年人应配备一名以上老年社会工作者,农村养老机构、农村社区 可分别参考上述标准配备。 《指南》指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 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 关怀等。 《指南》指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基 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协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帮助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等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家庭申请政府与社会资助;协调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安排, 特别是居家照顾、社区日间照料和机构照顾之间的衔接;识别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为有需要的老年 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认知调节等。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协助做好2016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民办函〔2016〕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部直属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 182号)规定,2016年度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定于6月18日进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定于6月18日-19日进 行。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考试机构印发了《 关于做好2016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6〕11号),各地组织报名及资格审查 工作将陆续启动。请积极协助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事考试机构做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报名工作。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综上所述,要顺利地启动和发展中国本土性的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结合中国三维社会思维模式下独特的家文化,考虑工作对象的处境,所享有文化,生活经验,特别是受助的经验。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在观念上虽有矛盾,但两者并不是完全无法调协的①。
通过对中西社会结构之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必须结合其独特的家文化,衍生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推行和发展的社会工作本土理念和操作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3李迎生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5833(2008)0520077204作者简介: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北京 100872)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
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
格林伍德(E1G reenw ood)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五个:(1)一个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2 tion of the community);(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相关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
技能要求
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政策分析能力,综合社区服务能力。
六支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一、(机关)党政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社会工作人才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专业技术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 五、农村实用人才 六、社会工作人才 范围22个,包括社会建设领域:指社区、农村村委会以及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和 其他社会团体的人员。
民政部: 202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预计达到145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累积已 经产生206358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成一只50万人规模的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预计达到145万。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
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只有10%——30%学生选择了相应 的社会工作。 领域包括 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 主要原因:专业化走在职业化前面
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 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
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
儿童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with children
定义: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和科学的 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服务。
社区工作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 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 、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
谁是职业的? 谁不专业?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之路
一、培训:全面贯彻落实18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提高社会工 作者理论水平,增强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根据民政部《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对持证社工 进行培训。 二、本土社工的专业培训 三、持证上岗
社会工作者
•是一种新的职业资格。
活质量的目标。
受雇于:大部分受雇于福利机构 要求:1.具有社会工作执照;2.具有社会工作的教育背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4.社会工作 专业组织成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达到一定水,注重社区居民参与
生态系统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重视家庭的作用,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从儿童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 校、服务机构等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儿童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促进儿童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2014)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
你见过,听过,无奈?
南京虐童案养母出狱 生母孩子 下跪道歉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职业化之路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青马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魏霞博士
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本土化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
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
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工作
民政部网站2月份发布《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行业标准,指出城镇养老机构每200名老年人应配备一名 老年社会工作者,城市社区中每1000名老年人应配备一名以上老年社会工作者,农村养老机构、农村社区 可分别参考上述标准配备。 《指南》指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 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 关怀等。 《指南》指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基 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协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帮助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等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家庭申请政府与社会资助;协调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安排, 特别是居家照顾、社区日间照料和机构照顾之间的衔接;识别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问题,为有需要的老年 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认知调节等。
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 展。
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
作。
社会工作者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
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
受雇于志愿机构或政府部门 专业注册社会工作者 根据受雇机构的背景,要求介入社区,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开展工作。
特征
工作对象:社区和社区居民
任务:运用社会工作者的方法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并通过这一过程带动居民对社 区事务的关心,培养居民的参与精神,形成对社区的认同,从而达到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生
•根据人事部、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 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从2006年9月1日起,国家对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
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 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