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4篇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4篇《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1《解方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的解方程一改以往的由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引入方法,运用更能让学生明白的天平平衡的原理来引入,《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题的基本原理从未改变——等式的基本性质,即: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除以或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两边仍相等。
这节课内容不是新内容,但方法却是新方法,我认为设计教学时应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放到例题1的后面引入,能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演示了天平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天平任然保持平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保持平衡原理,为学生迁移类推到方程中打基础。
然后出示例1,让学生列出方程x+3=9,用课件演示x+3个方块=9个方块,提问:“如果要称出x有多种,改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只要将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天平仍平衡,得到一个x相当于6个方块,从而得到x=6。
你能把称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大部分学生快速的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x+3-3=9-3,于是我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它数呢?学生沉默,终于有两双小手举起来了,“为了得到一个x 得多少”,我又强调了一遍,我们的目标是求一个x的多少,所以要把多余的3减去,为了不耽误更多的时间,我没有继续深入探究。
接下来教学例2,同样我利用天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说出要把天平两端平均分成3分,得到每份是6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了分的过程,让学生把演示过程写出来,从而解出方程,教学反思《《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除以或乘上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两边仍然相等。
当学生的解题方法得到了教师的肯定,让学生明白这种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解方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次解方程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1. 注重知识的铺垫。
在教学解方程之前,先复习了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为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方法,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方程的规律。
例如,在讲解这个方程时,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等式左边只剩下,从而引导他们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3. 强调检验的重要性。
解方程后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在教学中,我反复强调了检验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二、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虽然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解方程的原理理解不够透彻。
尤其是在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复杂方程的求解时,他们容易出现错误。
这说明在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节奏把握不够好。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讲解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3. 练习设计不够多样化。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这可能会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设计更加多样化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解方程的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解方程教学反思优质6篇
解方程教学反思优质6篇如果没有将教学反思写得具体,那我们的教学就无法得到明显提升,撰写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解方程教学反思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前展示了一架天平,从学生认识天平平衡的特性导入新课,在新事物面前,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提出疑问,顺利掌握了方程的定义。
上完这节课我的主要收获如下: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
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
通过天平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通过不断比较,总结特点,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在对比总结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在得到相关式子时,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别总结出各自的特征,最后我把方程的式子全部圈了出来,告诉学生,在数学上把这样的关系式叫做方程,让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概念,学生们很自然就归纳出这一类式子的特征,总结出了方程的概念,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起方程的数学模型。
3、数学要以学生的错误为资源,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认识在学生总结出方程的意义之后,自己列方程,并同桌互相检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偏差和用字母表示数含糊的知识都暴露了出来,通过指名学生发言,学生在争论中逐步明白了相关知识,以前没问题的学生也在讨论中深化了认识。
4、数学应联系生活,强化概念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我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等题型,体现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参与的很积极,也觉得很有趣。
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一方法虽然说让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质的东西,但是也让我感到了许多困惑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___等类型的题目。
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X前面是减号或除号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X在后面的方程,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
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
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
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
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
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
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出现等等。
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
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老方法:x + 4 = 20x = 20-4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x + 4 = 20x + 4-4=20-4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解方程作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我教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小学生解方程题时往往只注重找到答案,而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在教学两步解方程时,我会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联系到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例如:“小明有50元钱,他去商店买了一些水果,剩下的钱是原来的一半,他买了多少钱的水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设立未知数和列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理解方程的解释和解法。
其次,小学生在解方程时往往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最终的答案不正确。
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我加强了对基本运算的教学和训练,特别是对等式两边进行加减运算时经常出现的错误。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减少计算错误的几率。
其次,我还提醒学生要仔细审视题目中的条件,确定未知数的含义。
通过理清问题的条件和思考解题方法,学生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程的解法。
再次,小学生解方程时往往只注重代入计算,而缺乏对解答过程的思考和解释。
对于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在教学单项解方程时,我会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解方程3x+5=14,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每个步骤的意义吗?”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方程解法的理解,还能培养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小学生解方程只是一个初步的培养,对于后续的学习还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训练。
因此,我将解方程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安排了充足的时间和任务。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解方程教学反思优秀5篇
解方程教学反思优秀5篇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需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的,撰写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解方程教学反思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1今天对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进行了教学。
本课主要对教学例一和例二进行了教学。
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
既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同时又为最后的检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每一次的解方程我让孩子们看成是解谜,是寻宝,比一比看谁找的是宝石,谁找的是石头,用你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验证。
孩子们做的是津津有味,寻得异常开心。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
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很扎实。
二、在练习题的安排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当讲授完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后,马上进行了填空练习,这四个练习题的安排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第一个方程中的数是整数,与例题相符合,较容易。
第二个方程中的数变成小数,难度有所提高。
第三和第四个方程,又有所变化,但解方程的方法是没有变的。
从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看,学生对解方程掌握的还不错。
三、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行了解题练习。
通过抢夺小红花等游戏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四、通过本课的作业检测,有少量学生还是对本课的内容练习不是很到位。
需要教师在课下不断的指导。
五、学生对于方程的书写格式掌握的很好,这一点很让人欣喜。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点,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解方程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这个单元中,教材是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这个方法虽然说使得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轨,让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简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反思第【1】篇〗今天,上了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一课,我就本节课的得与失做一下反思。
一、课程分析方程是五年级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知识内容,在建立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课内容,方程是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程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种重要工具,日后初中、高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方程。
所以,我对本单元内容很重视,也给学生讲述其重要性,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优势。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节内容,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
因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能根据具体情境,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简单的方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解方程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
复习刚刚学过的等式的性质,学生举例说明。
2.交流解疑。
先对子交流、小组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整理出小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3.展示交流。
学生代表1展示问题1的解决方法,学生提问、补充。
这里使学生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方程的方法、检验的方法。
学生代表2展示问题2的解决方法,再次理解以上问题。
4.理解新概念。
观察两个解方程的式子,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让学生对比理解方程的解是结果,解方程是过程。
5.巩固训练、强调细节。
学生自主完成试一试两题,出错时让学生指正。
若未出错,强调注意写“解”、等号对齐等细节。
三、课后反思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出示。
上课之前只给学生说了我们本节课要利用等式基本性质来解方程,目标不具体。
我们应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生知道。
可以在给学生预习时,给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出示给学生。
一次本节课学习目标应为:(1)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2.旧知复习时间过长。
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15篇)
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15篇)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1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陌生。
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规范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
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
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
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2纵观整节课教学,我认为已经基本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讲解“方程的解”定义时,能从验算例子答案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特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的定义。
在讲授“解方程”定义概念时,我主要从教材思想出发,通过让学生说出采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的解,让学生明白“解方程的各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出解,但不同的方法有自身不同的求解过程”着重让学生理解“求解过程”。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一开始就有些担心学生不容易学好。
因为方程的思维方式和原来的解决问题思考方式完全不同,而学生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思考模式,恐怕很难接受新的方法,即使这种方法的思维含量更少,完全不用拐弯抹角地思考,不用逆向思维。
学生对于新的东西,总是因为不熟悉而否定它的简便好用,因为对他来说用起来不熟练就是不方便的。
其次是解方程、验算、用方程解决问题等都需要固定的格式,学生要花时间适应这种格式记住这种格式,并熟练地应用也是一大难点。
在五(2)班上时,我是按照书上的杯子和水的重量这个例子展开教学。
关键是抓住数量关系,按以前的方法,总重量-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
这里的水用x表示,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习惯把未知数放到得数的位置,其中有两种情况:x=250-100,250-100=x。
然后我说明,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把实际情况最直接地表示出来,比如天平左边是杯子和水,就写100+x,右边是砝码250克,左右平衡,用等号连接,列成的方程就是100+x=250。
接着教学怎么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我让学生自己来求x等于多少,学生都能解决。
书上介绍的方法是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但是学生的方法都是根据加法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来求的:x=250-100,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即使有些学生说不清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我也能看得出来是用这种方法。
我怀疑书上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合适,但是这种方法到底要不要学生掌握呢?我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再从天平的原理出发介绍了书上的方法,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肯定了自己的方法。
因此,我说,那我们就用自己用得好的方法来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同时,介绍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认识了概念后,要及时加以巩固。
我出了两道题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一是书上第57页的做一做:x=3是方程5x=15的解吗?x=2呢?本题意在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解的理解,必须是正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数。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数学解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它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五年级数学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解方程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经验。
在教学中,我意识到解方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解方程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和方程式。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解方程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我注重解方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我会教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运动等,并引导学生用方程式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解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激发他们对解方程的兴趣。
此外,我也注重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解方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我会给学生每堂课都提供一些练习题,并适时提供答案和解析。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解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解方程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
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给予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并与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解方程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代数知识。
然而,有些学生对代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对较低。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通过加强代数基础知识的教学,并结合解方程的例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升代数能力。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解方程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我可以了解到我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解方程是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注重解方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我相信学生的解方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合集6篇)
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合集6篇)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反思(1)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举个例子:旧教材:x+48=127x=127-48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x+48=127x+48-48=127-48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行。
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
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 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
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
然而,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
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
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程。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 b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 a或bx=a的方程。
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
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 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通用15篇)五年级方程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1。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解方程。
x-2.5=10 0. 4x=12 3.2+x=40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导入: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三、探究新知: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
(板书课题)4.探究求解过程。
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 等于多少。
3)最后求出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解方程一教学反思
解方程一教学反思解方程一教学反思1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
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
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
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
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1、把思考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
问题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主要在做题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
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积极正确的引导,点拨。
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
由于学生总结的语言有限,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步骤,如何检验等都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
还有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学生做了强调。
3、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正。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我就在教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做个别辅导。
虽然在课堂上做了很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一,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
第二,给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多。
鼓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的教学反思三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的教学反思三篇7: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的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教学,我认为已经基本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讲解“方程的解”定义时,能从验算例子答案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特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的定义。
在讲授“解方程”定义概念时,我主要从教材思想出发,通过让学生说出采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的解,让学生明白“解方程的各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出解,但不同的方法有自身不同的求解过程”着重让学生理解“求解过程”。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发现两个概念定义之间的区别。
在讲授“解方程:X+7=13”例题时,我安排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上来解答(因为是新课,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正确规范的书写格式,学生的求解方法和过程步骤,能代表整个班级的情况。
况且学生的求解过程能起到反例的作用,为下面比较教学——从对比中认识正确的求解过程做好铺垫)板书正确书写格式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该如何正确规范地求解方程的解。
整节课教学存在几点不足:1、学生课堂练习量少。
这与定义的教学花费太多时间有关。
2、对学生新课之前的求解方程的解的方法缺少关注。
解方程是可以有很多方法的,需要鼓励学生的多向发散思维。
3、教师课堂上虽然提到“对于一个X的值,它究竟是不是方程的解呢?为什么?”,但还是缺乏相关练习,因为这一内容对理解“方程的解”有极强的意义。
篇8: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
1.本课主要对解方程进行了解题练习。
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
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在本章教学中我注意分散教学难点,比如说,在学习增长率问题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一个车间二月份生产零件500个,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10%,三月份生产-----------个零件,如果四月份想再增产10%,四月份生产零件-----------个。
如果增产的百分率是x,那三月份和四月份各能生产零件多少个?通过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比如说,在做习题7.12第2题时,有的同学想象不出图形,就应引导他们画出示意图;在比如学习最后一个例题时,面对那么多的量,并且是运动中的量,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把量在图形中先标示出来,在慢慢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分析问题时,要强调当设完未知数,那它就是已知数,参与量的标示。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方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中的内容,适用对象是高二年级理科的学生。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二次函数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抛物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抛物线所形成的几何本质。
在研究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研究曲的基本方法,并为他们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前后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现场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抛物线由感性认识开始,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根据定义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解方程1教学反思7篇
解方程1教学反思7篇解方程1教学反思篇1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把握加、减、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嬉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旧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提醒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比拟偏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总觉得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比拟麻烦。
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详细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提醒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
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供应小组沟通的时机。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旧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展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局部的学生都能敏捷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从而,我惊喜地发觉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当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发觉学生对这种方法把握的很好,而且很愿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我感到了一些困惑:1、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 56÷x=8等类型的题目。
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
在实际教学中,假如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拟麻烦。
很明显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
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承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
主要讨论x+a=b,ax=b的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天平、小球、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最简单的方程——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学生齐读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教学例1 师:请看挂图,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
(盒子里有x个小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小球。
)师:能不能用我们新学的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同学们根据加法的意义的到方程X+3=9,(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异口同声说6)- 1X+3=9 解: X+3-3=9-3 X=6 提问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书写格式,①、先写方程X+3=9。
②、接下来写“解:”。
③、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
④方程的左边只剩下未知数X。
方程的右边9-3是6。
得到方程的解是X=6。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推荐2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第【1】篇〗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比较偏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总觉得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比较麻烦。
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
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第【2】篇〗解方程是是数学知识里面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实际中,拥有方程的解法之后,很多人不会算式解题,但是能用方程解题,足以见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无法超越的能力。
而如今五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解方程,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让学生吃透这方程,突破这重难点。
在教这单元之前,我一直困惑解方程要采用初中的“移项”解题,还是运用书本的“等式性质”解题,面对困惑,向老教师请教,原来还有第三种老教材的“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题,方法多了,学生该吸收那种方法呢?困惑,学生该如何下手,运用“移项”解题,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或许不会系统清晰,但是“等式性质”解题时,在碰到a-x=b和a÷x=b此类的方程,学生能如何下手,“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老教材的方式改变,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吗?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精推2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精推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第【1】篇〗解方程的内容主要是在五年级就学过的,但六年级上期仍然出现了解方程的内容,说明了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具体的解方程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反馈,总的说来,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出了12个题,全对的占少数,一般要错四个左右。
下来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发现了几个主要错误:1 马虎。
体现在抄题抄错,全班64人有6个抄错了题。
2 较复杂点的解方程,思路混乱,不知道把哪一部分看作“整体”。
3 过于依赖计算器,对于除不尽的笔算出错。
4错得最多的是减数和除数中含有未知数的情况。
针对以上几个错误,我认真做了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个:1 课前过于高估学生,没有系统的复习相关内容。
2 现在这个班是上个五年级两个班重新分的班,下来我问了前面教过的.数学老师,两个老师教的方法不一样。
3 作业量不够。
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1 系统复习了相关知识。
2 多作例题讲解,由易入难。
3 有针对性的出题,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大量的练习。
4 搞了一个“我是一个小老师”的活动,全对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当老师,一个对一个的教。
5 要求每个同学都独立的出一个解方程的题,然后请一个同学完成并作评价。
经过锻炼,现在对解方程这个这知识点,同学们兴趣和完成率大有提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反思第【2】篇〗这次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原来教学由于我个人比较偏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等式”与由等式引申出来的规律,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解方程的时候,还是运用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计算,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懂得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新教材对简易方程的解法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旧教材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改为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原理来学习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举个例子:
旧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同旧教材的方法相比,现行教材中的这种解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不必再去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关系式了,只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想办法让方程左边只剩下X 就行。
学生很快就将这种解法运用自如,毫不费力。
可是,当学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出现了状况。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时,有一个相应的调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 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
因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
然而,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上两种类型的方程。
如:“一本书有65页,王红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7页。
王红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这样的方程。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细读教参,发现编者的思路是,当需要列出形如a-x=b 或a÷x=b的方程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
这样的处理方法倒是可以继续回避上述的两种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利用顺向思维,降低思考的难度。
这是方程方法的优越性。
然而,在刻意回避a-x=b或a÷x=b 这样的方程时,往往会出现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现象。
如“6枝钢笔比4枝铅笔贵12元。
钢笔每枝3元,铅笔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应是“设铅笔每枝X 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6×3-4X
=12”。
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学生无法解这样的方程,只能转列成“4X+12=6×3”。
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组,每组8人,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时才发现利用天平的原理没法继续,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来,学生怎么能充分体会方程顺向思维的优越性?
如果说用旧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旧教材两种方法进行互补,告诉学生,遇到这类方程时,一种解决的办法是按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另一种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质,把方程的左右边都加或乘一个x,然后把方程的左右两边交换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