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主体结构介绍
建筑结构体系及特点
建筑结构体系及特点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的构造系统,用于支撑和传递载荷。
它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方面,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柱与梁组成的网格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
其主要特点如下:-稳定性强:框架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垂直重力和水平荷载,并通过简单的板材或墙体来稳定整个建筑。
-灵活性好:框架结构体系的柱和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提供了设计和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施工简便:框架结构体系的构建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建造,可以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2.钢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是由钢材构成的支撑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强度高:钢材的强度较高,能够承受大荷载和抗震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空间的建造。
-轻巧灵活:相比传统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可以实现更灵活的设计和布局。
-施工速度快:钢结构材料的制作和加工相对简单,可以在工厂预制,缩短施工时间。
3.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是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常用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其特点如下:-承载能力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大荷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耐久性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气候和化学腐蚀。
-施工便捷: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现场浇筑,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项目。
4.地基与基础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结构体系是建筑物的基础-承载能力强:地基与基础结构为整个建筑提供稳定的承载能力。
-抗沉降性好:合理设计的基础结构可以有效抵抗地基沉降带来的不平衡和破坏。
-刚性要求高:地基与基础结构需要具有一定的刚性,以确保建筑的稳定。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用途和地理环境来确定。
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优势,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以实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主体结构混凝土技术交底
主体结构混凝土技术交底主体结构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交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主体结构混凝土技术交底内容涵盖了混凝土的选择、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首先,技术交底应明确混凝土的选择。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种类和等级。
混凝土种类包括常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防护混凝土等,等级则根据抗压强度的要求进行确定。
根据使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种类和等级,确保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技术交底应确认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的比例。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特性。
在确认配合比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等因素,以及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第三,技术交底应明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搅拌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积水和结块等现象。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泌水、分层和凝结等现象,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浇筑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在养护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最后,技术交底应关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试件制备和试验、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检查等环节。
要对水、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要制备混凝土试件,并进行强度和抗渗等试验,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浇筑、养护和质量检查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主体结构混凝土技术交底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涵盖了混凝土的选择、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技术交底,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保证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的组成
二、建筑结构的构件特点
2
梁
梁一般指承受垂直于其纵轴方向荷载的线型构件。柱和墙都是
建筑结构中的承受轴向压力的承重构件,柱是承受平行于其纵轴
方向荷载的线型构件,截面尺寸小于高度,墙主要承受平行于墙
体方向荷载的竖向构件。
二、建筑结构的构件特点
3
墙、柱
柱和墙都是建筑结构中的承 受轴向压力的承重构件,柱是 承受平行于其纵轴方向荷载的 线型构件,截面尺寸小于高度, 墙主要承受平行于墙体方向荷 载的竖向构件,它们都属于受 压构件,并将荷载传到筑结构的组成
一、建筑结构组成
1
组成
建筑结构是由板、梁、 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 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 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 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
二、建筑结构的构件特点
1
板
板是建筑结构中直接承受荷载的平面型构件,具有较大平面尺 寸,但厚度却相对较小,属于受弯构件,通过板将荷载传递到梁 或墙上。
二、建筑结构的构件特点
4
基础
基础是地面以下部分的结构构件,将柱及墙等传来的上部结构荷载传 递给地基。
二、建筑结构的构件特点
5
楼梯
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 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 较大时的交通联系。楼梯由连续 梯级的梯段(又称梯跑)、平台 (休息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 楼梯的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间的 水平投影距离为梯长,梯级的总 高为梯高。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在建筑物中承担重力和荷载的各种构件和构造系统的组合。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1.砖木结构体系:砖木结构体系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建筑主体框架由木材搭建,墙体采用砖石建造。
该结构体系具有木材轻巧、易加工、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及砖石稳定、隔热、隔音的特性。
这种结构体系主要适用于小型建筑和住宅,如古代的宫殿、寺庙、民居等。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是现代建筑领域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主体,形成框架结构,通过构件之间的连接来承担建筑物的重力和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刚性强、抗震性好、施工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高层住宅、桥梁等。
3.钢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是以钢材为主要构件、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组成的结构体系。
其特点是具有抗震性能好、重量轻、安装方便等优势。
钢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如体育馆、展览馆、机场等。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是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力量于混凝土构件上,使其在荷载作用下保持压应力状态,能够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性能的结构体系。
其特点是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减小构件的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如桥梁、大型厂房等。
5.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抗剪力结构体系,通过将钢筋混凝土墙设置在建筑的纵、横向以承受荷载的剪力作用。
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纵向和横向刚度,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物。
6.钢桁架结构体系:钢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以钢桁架为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通过构件之间的铰接连接来承担建筑物的重力和荷载。
其特点是质量轻、刚度好、可添加附件等,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展览馆等。
7.悬索结构体系:悬索结构体系是一种以悬挂索为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通过索的张力来支持自身重力和荷载。
主体结构混凝土成型及细部节点
主体结构混凝土成型及细部节点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主体结构的成型包括混凝土配料、搅拌、浇注和养护等步骤。
而混凝土的细部节点则包括梁柱节点、板壁节点和基础节点等。
首先,混凝土的配料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常用的混凝土配料包括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水和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水是混凝土的溶剂,掺合料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其次,混凝土的搅拌是将配好的材料进行充分混合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搅拌方式是机械搅拌,如混凝土搅拌车、搅拌站等设备。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接下来,混凝土的浇注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并震动、密实,使其充分填满模板。
在浇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产生太大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最后,混凝土的养护是指浇注后的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使其逐渐硬化和增强。
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具体养护方法包括覆盖湿布、喷水养护、蒸汽养护等。
另外,混凝土的细部节点设计也是主体结构成型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梁柱节点、板壁节点和基础节点等。
梁柱节点是指梁与柱之间的连接部位。
常用的梁柱连接方式有焊接、锚固等。
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梁柱节点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板壁节点是指楼板与墙体之间的连接部位。
在板壁节点的设计中,要考虑楼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节点的抗震性能等因素,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
基础节点是指主体结构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部位。
在基础节点的设计中,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等因素,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基础板、沉桩等。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混凝土成型及细部节点是建筑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配料、搅拌、浇注和养护等步骤,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而细部节点的设计则需要综合考虑连接方式、刚度和强度等因素,以确保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混凝土浇筑这事儿,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对吧,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混合在一起,浇到你想要的地方,最后变成坚固的结构。
这可是我们建筑工地上的一项重要工艺,真的是一门艺术,没错,不是开玩笑!想象一下,工人们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像极了我们在夏天街头吃冰淇淋的样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融化掉了。
说到浇筑,首先得准备好“战斗装备”。
什么?你以为是铠甲和武器?不不不,得有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棒、模板,还有各种安全工具。
这些就像咱们打游戏前得准备的道具,没这些,怎么能顺利进行呢?这个准备过程可得认真对待,尤其是安全措施,万一出点意外,那可是得不偿失啊。
接下来就要开始搅拌了,看到那些机器转动的样子,就像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水泥和石子在里面“打成一团”,最终形成那浓稠的混凝土。
这时候可是得掌握好比例哦,不然浇出来的东西要么太稀,要么太干,结果就像我们煮饭没加水,干巴巴的,谁也不想碰吧?浇筑的时候,工人们可得全神贯注,眼睛盯着那个流动的混凝土,感觉就像是看着一场精彩的比赛,手忙脚乱,但又不失风度。
接下来就是浇筑啦,听着简单,实则讲究。
首先把混凝土倒进事先准备好的模板里,这时候可别心急,得慢慢来,浇得太快可能就像急着吃热锅上的蚂蚁,结果溅得到处都是。
要是这时候有个“老司机”在旁边指导,那可真是如虎添翼,指挥得当,绝对能事半功倍。
浇筑的过程中,得用振动棒来振动混凝土,让它更好地填充到每一个角落。
你可以想象成在给混凝土做“按摩”,把气泡都赶走,让它变得更加结实。
别小看这个步骤,振动得当,才能避免后续出现空鼓的情况,那可是得不偿失。
谁都不想等到房子竣工后,发现墙角“咕咕叫”,那就尴尬了。
浇筑完后,可别急着欢呼,后续的养护也是重中之重。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确保它能慢慢硬化,不然就像我们吃了冰淇淋后没喝水,结果肚子不舒服。
这时候,工人们会用水喷洒、覆盖塑料布,甚至是用湿麻袋,真的是心细如发。
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
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布局和设计理念等因素,所采用的不同结构类型和形式。
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影响着建筑物的美学效果和使用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
1.钢结构:钢结构是使用钢材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建筑结构形式。
由于钢材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特点,钢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大跨度建筑等。
钢结构具有构件制作精度要求高、施工周期短、可拆装性好等优点。
2.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利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建筑结构形式。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
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杆件结构等。
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简便、防火性能好等特点。
3.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是利用砖和木材作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建筑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常见于传统建筑,如中国的古代建筑和日本的和式建筑。
由于砖和木材的工艺性能好,砖木结构具有自然环保、耐久性好等特点。
4.预制结构:预制结构是通过在工厂中将构件进行预制,最后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建筑结构形式。
预制结构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影响。
5.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一些部分悬在主体结构之外的结构形式。
悬挑结构可以用来实现建筑物的独特造型和功能需求,常见于室外走廊、观景台等场所。
6.空间网架结构:空间网架结构是一种由多个夹板杆件组成的空间框架系统。
空间网架结构通常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和场馆,如体育馆、会议中心等。
它可以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7.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是指将薄壳体作为整个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形式。
壳体结构通常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等场所,它可以提供较大的内部空间,同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建筑结构形式丰富多样,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需求和设计理念,可以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以实现建筑物的稳定性、美学效果和使用功能。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类型、用途、高度、结构材料等因素,并遵循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以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为例,介绍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一、基础施工方法和措施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的荷载特点,选取合适的基坑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或二者的组合,确保基坑的尺寸和平整度。
2.基础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站和运输方式。
在浇筑前要检查模板的搭设情况,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强度。
同时,要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比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基础防水:在基础施工完工前,采取防水措施,如涂刷防水涂料或铺设防水卷材,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基础结构,保证基础的稳定和耐久性。
二、结构施工方法和措施1.结构支撑: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采取合适的支撑方法,如钢支撑或木支撑,以支撑和固定构件,防止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变形或倒塌。
2.梁、柱、板的施工:在梁、柱、板的施工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安全措施。
搭设合适的脚手架和安全网,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等因素,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3.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在预应力构件的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张拉计划,选择合适的张拉方法和施工设备。
严格控制张拉力的大小和施工顺序,避免预应力构件的超张和失张。
4.砌体施工:在砌体结构的施工中,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线条的整齐度。
采用合适的砌筑工艺和配合比,严格控制砌体的保质期和养护期,以确保砌体的质量和强度。
5.钢结构施工:在钢结构的施工中,要注意钢构件的加工和连接。
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设备,确保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同时,在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中,要保证连接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整个钢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组成
混凝土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用于提供建筑物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它的主要构件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剪力墙本体:剪力墙是由混凝土墙体构成的主要承载构件。
墙体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纵向或横向外墙位置,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地震或风荷载带来的剪切力、弯矩和压力。
2.剪力墙柱:剪力墙柱位于剪力墙周边或内部,用于增加剪力墙的稳定性和刚度。
它们通常由混凝土构成,连接墙体上部和下部的水平构件。
3.地梁和顶梁:地梁和顶梁是横跨在剪力墙上部和下部的水平构件。
地梁位于剪力墙底部,用于支撑和连接剪力墙柱,形成一个整体的刚性结构。
顶梁位于剪力墙顶部,用于连接剪力墙柱,承受屋顶或上部楼层的载荷。
4.基础:剪力墙结构的基础用于承受剪力墙及其传递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或地下水平构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通常由加固混凝土构成,其形式和尺寸需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而定。
此外,在剪力墙结构中,还包括相关的连接构件(如剪力墙与柱、墙与梁的连接件)、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这些构件共同工作,形成一个稳定和抗震的整体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同时,合理的维护和检测也是保证剪力墙结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详细设计和计划安排。
混凝土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施工流程和方法、模板安装和拆除方法、施工设备选择和使用、施工工序和时间计划等。
混凝土施工方案的主体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化学掺合剂等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还应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块强度试验等内容,确保施工所用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安装和拆除方法:包括模板的选材、制作和安装方法,以及模板的拆除和维修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模板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模板的安全和稳定。
3.施工流程和方法: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流程的安排和操作方法。
施工流程应与施工工序和时间计划相结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
4.施工设备选择和使用:包括搅拌机、输送泵、混凝土浇筑机等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施工工序和时间计划: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现场的情况,安排施工工序和时间计划。
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和准确。
在编写混凝土施工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现场情况、材料供应和质量要求等。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到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应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审,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
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编写应遵循科学、严谨、经济、合理、安全的原则,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并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经验,为以后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施工方案的实施应与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达到预期目标。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1.模板工程1)常见模板及其特性(1)胶合板模板:所用胶合板为高耐气候、耐水性的I类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
优点是自重轻、板幅大、板面平整、施工安装方便简单等。
(2)组合钢模板:主要由钢模板、连接体和支撑体三部分组成,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它是以热轧异形钢为钢框架,以覆面胶合板作板面,并加焊若干钢肋承托面板的一种组合式模板。
与组合钢模板比,其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等。
(4)大模板:它由板面结构、支撑系统、操作平台和附件等组成,是现浇墙、壁结构施工的一种工具式模板。
其特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为大模板尺寸,由于面板为钢板组成,其优点是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缝等;缺点是模板重量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
(5)组合铝合金模板:由铝合金带肋面板、端板、主次肋焊接而成,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种组合模板。
其重量轻、拼缝好、周转快、成型误差小、利于早拆体系应用。
但成本较高、强度比钢模板小,目前应用日趋广泛。
(6)早拆模板体系: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顶端,采用柱头的特殊构造装置来保证国家现行标准所规定的拆模原则前提下,达到尽早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
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7)其他还有滑升模板、爬升模板、飞模、模壳模板、胎模及永久性压型钢板模板和各种配筋的混凝土薄板模板等。
2)模板工程设计(1)模板设计三原则是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2)设计与构造要求①应对模板支撑脚手架的工程结构和脚手架所附着的工程结构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当验算不能满足安全承载要求时,应根据验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模板支撑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且一般工况下不应低于2.5kN/m2,有水平泵管设置时不应低于4.0kN/m2。
03J501-2 钢筋混凝土雨棚建筑构造
03J501-2 钢筋混凝土雨棚建筑构造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雨棚建筑构造,包括雨棚主体构造和屋面覆盖构造。
一、雨棚主体构造雨棚主体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其主要包括柱、梁以及墙体。
柱的位置一般根据实际需要和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其截面形状多为矩形或圆形。
在一侧墙体上开设钢筋混凝土柱,另一侧通过墙体预留孔洞与自然界相通;也有直接在地面上设置柱。
柱的承载能力与雨棚的大小和跨度有关。
由于雨棚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高,柱子的承载力大可不必过高,一般可参照设计规范、轻载标准来确定。
用于雨棚梁的截面形状多样,常用的有矩形、圆形、桥式、T形及箱形截面等。
因为雨棚的跨度一般不大,所以梁的受力特点主要是弯曲受力和剪切受力。
梁的方案设计应遵循正常的制作程序。
雨棚的墙体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来设计和施工。
在实际过程中,墙体常常最先被建造起来。
墙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分割雨棚的使用区域和外部区域,同时起着支撑整个雨棚结构的作用。
墙体采用砌体或空心砖砌成,厚度与建筑设计要求相符合即可。
墙面的表面可按照不同需求涂刷或粉刷。
二、屋面覆盖构造雨棚的屋面覆盖构造多采用铝合金、塑料、钢板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其选择应与使用环境和建筑结构风格相协调。
其中,铝合金材质的屋面具有良好的防雨、防风、抗氧化等性能,轻量化,安装方便等特点。
屋面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防水性能。
在屋面结构设计之前,一定要确认好设计变量和要求,确定屋顶的坡度。
通常,当屋角贯穿孔洞时,独立下水管道或排水槽采用跨越式布置,而斜坡上的排水管道也通过卡口或其他连接器固定于下水管道或排水槽内,并且使用特殊的防水胶带来确保不漏水。
为了达到防水性能的效果,屋面应该作出结构上的调整,比如尽可能的减少破面开洞、减少翻修等。
钢结构基本上被设计为平面结构,因而需要有下料准确度的要求。
在下料切割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洞口的尺寸与角度,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雨棚建筑构造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柱、梁和墙体等组成了主体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介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中。
它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原则和应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
一、构造特点1. 材料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钢筋则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2.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采用柱、梁交叉排列的形式,梁和柱以节点连接形成空间刚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3. 抗震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良好韧性和节点连接的刚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保护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
4. 施工便利:相对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更为简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而且混凝土原材料相对便宜,在大部分地区都能够获得。
二、施工工艺1. 梁柱浇筑:梁柱的浇筑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模板支撑,将预埋的钢筋绑扎好,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梁柱结构。
2. 翼板浇筑:翼板是连接梁柱之间的水平构件,需要在梁柱浇筑后立即进行浇筑,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3. 立柱浇筑:立柱是整个框架结构的支撑主体,其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严格控制浇筑过程,避免出现空鼓和裂缝。
4. 结构连接:在梁柱节点处,需要采用专门的连接件,以确保梁柱之间的紧密连接,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三、设计原则1. 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首要考虑其承载能力,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荷载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结构能够安全承载自重和外部荷载。
2. 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性,避免因结构稳定性不足而导致倾斜、屈曲或坍塌。
主体结构介绍讲诉
主体结构的介绍一、钢筋工程1、框架柱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详03G101-1中34页框架有关规定,一层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连接构造见03G101-1中36~38页抗震等级有关规定,接头位置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当上柱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与下柱不同时详03G101-1中36页,采用绑扎搭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框架柱在在基础垫层上放线的位置插立,并用箍筋固定,底部和基础底筋筋焊牢,在点焊时注意不能伤害基础受力钢筋;柱侧面垫块采用定制成品塑钢垫块,间距为600mm。
定制成品塑钢垫块2、框架梁、次梁框架梁中纵向钢筋接头除详图中注明者外,全部采用闪光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除详图中注明者外,全部采用闪光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
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
梁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自然长度小于跨度时,接头位置在支座两侧1/4跨度范围内,不应在跨中范围内连接。
悬臂段不允许有接头。
框架梁、次梁下部受力钢筋在配筋时按照每跨单独配置并且在每跨两端支座单独进行锚固,锚固最小长度LaE必须满足03G101-1中抗震等级要求;当上部筋在某一跨两端支座配筋规格型号不统一时,原位标注的钢筋按照非通长筋配置然后与集中标注的通长筋搭接,搭接长度与搭接范围内箍筋的加密必须满足03G101-1中抗震等级要求。
梁下部与侧面垫块采用定制成品塑钢垫块,每间距600mm 垫一次。
定制成品塑钢(梁下部筋) 定制成品塑钢(梁侧面)3、现浇板、现浇楼梯板的底部钢筋短跨筋放下排,长钢筋放上排,并按照每跨独立配筋进行布置,即每跨在支座出断开单独进行锚固,板底筋伸入支座梁或墙边扣除保护层厚度;现浇板底筋与面筋在安装时第一根钢筋的起始位置为距梁边沿保护层厚,同样现浇板底筋与面筋最后一根钢筋的安装位置为距另一边梁保护层厚 ;在施工时首先按照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竖向筋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 ,当所算出的钢筋根数不为整数时必须按照大于该数的相邻整数进行配筋即钢筋间距必须小于或等于设计间距。
分部工程二:主体工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搅拌
1.混凝土搅拌机选择
混凝土搅拌机按其搅拌原理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类;前
者主要以重力搅拌机理设计,适于搅拌塑性混凝土;后者主要 根据剪切机理设计,适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
2.搅拌制度的确定 (1)混凝土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指从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筒开始搅拌 时起到开始卸料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与混凝土搅 拌质量密切相关,随搅拌机类型和混凝土的和易性的 不同而变化。
(5)正确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先浇 筑的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1.2MPa,要求先 凿掉已凝固的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并凿毛, 用水湿润并冲洗干净,并先铺抹10~15mm 厚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砂 浆一层。在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 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1)多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筑 浇筑框架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施 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而每一施工层的施工段 划分,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 等。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先浇捣柱子,在柱子浇捣 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再浇捣梁和板。 浇筑柱子时,一个施工段内的每 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梁和板一般 同时浇筑,从一端开始向前推进。
2.人工养护 通过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 混凝土凝结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电热养护、太阳 能养护等。蒸汽养护是将构件放在充有饱 和蒸汽或蒸汽空气混和物的养护室内,在 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进行的养 护,用以加快混凝土的硬化。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1.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的检查 (1)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 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做强度检验,以验证配合 比。 (2)组成材料的称量抽查,每工作班至少两次。 (3)拌制和浇筑地点坍落度的检查每一工作班至 少两次。 (4)在每一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 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5)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混凝土结构工程综合资料
混凝土结构工程综合资料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工程是指利用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来构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过程。
本文档将综合介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混凝土的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材料混合而成。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材料,粉煤灰可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
2.2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压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应力,抗拉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拉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2.3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受到外界因素和混凝土本身性能的影响。
3. 混凝土结构设计3.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是指根据结构的荷载和使用要求,以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要求为目标,确定结构的尺寸、形式和材料的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3.2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步骤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步骤通常包括设计任务确认、荷载计算、结构性能要求确定、结构方案设计、构件尺寸确定、设计计算和检查等环节。
3.3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常见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构件连接和预应力等。
4.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4.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4.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主体结构的7大部分工程
主体结构的7大部分工程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量,承受外部荷载并传递到地基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主体结构一般由7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柱子、梁、楼板、墙体、屋面和桁架。
1.基础:基础是主体结构的最底部,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常见的基础包括承台基础、扩展基础和深基础等。
基础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地质条件以及设计要求。
2.柱子:柱子是主体结构中纵向承载力的组成部分,起到支撑建筑物重量的作用。
柱子一般为立方体或圆柱形,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
柱子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上起到固定和连接其他部分的作用。
3.梁:梁是主体结构中横向承载力的组成部分,承受楼板和屋面等荷载,将其传递到柱子或墙体上。
梁可分为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等。
梁的选择和设计取决于建筑物的荷载和跨度要求。
4.楼板:楼板是主体结构中水平承载力的组成部分,用于分隔不同楼层和提供水平支承。
楼板分为实心楼板、空心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根据楼层的用途和荷载要求选择适当的楼板结构。
5.墙体:墙体是主体结构中负责承受垂直荷载和提供建筑物的纵向稳定性的组成部分。
墙体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用于承载楼层和屋顶的重量,非承重墙用于隔断和装饰。
墙体一般由砖、石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6.屋面:屋面是主体结构中保护建筑物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组成部分,包括屋面结构和防水层。
屋面结构包括梁、柱和屋顶板等,防水层用于防止雨水渗透。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屋面结构和防水材料。
7.桁架:桁架是主体结构中用于支撑大跨度空间和承受风荷载的组成部分。
桁架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高强度和刚性。
桁架结构在大型工业建筑、体育馆和桥梁等项目中广泛应用。
以上是主体结构的7大部分工程的简要介绍。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构成了建筑物的骨架,确保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荷载、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主体结构一、绪论1.主体结构1.主体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基础以上主要承受并传递荷载的结构。
2.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主要构件:柱、梁、板。
3.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有: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部分装配式、全现浇。
2.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形式:1.纯框架结构:由柱和与柱相连的横梁所组成的承重骨架;有现浇和装配两种施工方法。
2.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内墙和外墙作为承重骨架;大模板或滑模现浇;3.框支剪力墙结构:把剪力墙结构的部分纵横墙体在底部或数层不落到底,采用框架支撑上部剪力墙。
多用于高层商住楼和高层旅馆建筑。
5.筒体结构: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悬臂箱形梁,或由加密的柱和刚度较大的裙梁形成框架筒,是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二、识图与读图(平法:p7—11)1、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在平法施工图中,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出该平法施工图要表达的柱、墙或梁。
结构层楼面标高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①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②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2.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3。
梁配筋图平面表示方法(平法:p22—32)(构件代号P3)(1)梁集中标注的内容包括:1)梁编号(名称),如楼层框架梁(KL)、屋面框架梁(WKL)等;2)梁跨数(标注于括号内);3)有无悬挑梁,当一端悬挑时注A,两端悬挑时注B;4)梁截面尺寸,即宽乘以高;5)梁箍筋,当间距不同时用斜线“/”分隔;6)梁上通长筋或架立筋;集中标注处上部通长筋和下部通长筋可用“;”号分开,上部通长筋在前,仅注一个数字时为上部通长筋。
7)梁侧腰筋,注有“G”者为构造筋(双侧),注有“N”者为抗扭筋。
(2)梁原位标注:1)上部钢筋应包括通长筋和所标支座的附加钢筋;2)钢筋为多排时用“/”分隔;3)附加箍筋和吊筋标注于相应位置,也可不标注而利用统一说明;当同排纵筋直径不同时可用“+”号分开;(3)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0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板配筋图平面表示方法1.板编号(名称),如楼面板(LB)、屋面(WB)延伸悬挑板(YXB)、纯悬挑板(XB)等;2.板厚:h=110;h=150/100;3.贯通纵筋: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4.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不注。
三构造会审1.柱的要求:1.尺寸要求:柱子断面尺寸b ³h(b为柱截面宽度,h为柱截面高度)一般不小于250 mm ³250mm。
柱截面尺寸还应符合模数要求,边长在800mm以上时,以100mm为模数;在800mm以下时,以50mm为模数。
2. 钢筋:纵向钢筋:(1)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通常在12~40mm范围内选用。
(2)纵向钢筋的根数至少应保证在每个阳角处设置一根。
(3)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且不应小于0.6 %,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
(4)柱中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不小于50mm。
纵向钢筋的中距不大于350mm。
(5)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25mm,但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直径。
(6)顶层中节点柱纵向钢筋和边节点柱内侧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当从梁底边计算的直线锚固长度不小于锚固长度la时可不必水平弯折,否则应向柱内或梁、板内水平弯折,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其锚固段弯折前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5la,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
3. 箍筋(1)柱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2)箍筋直径不小于d/4,且不小于6mm ;其中d 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3)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 ,且不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同时,不应大于15d 。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则箍筋的直径不小于8mm ,且应焊成封闭环式,其间距不大于10d (d 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且不大于200mm 。
4.钢筋接头平法:p36--39(1)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截面内)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 ,且不少于500mm )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
(2)楼面上500mm 范围内不留接头。
5.梁的要求(1)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根数:当梁宽b ≥100mm 时,不应少于二根;当梁宽b <100mm 时,可为一根。
柱中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不小于50mm 。
纵向钢筋的中距不大于350mm 。
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25mm ,但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直径。
(2) 弯起钢筋: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当梁高h ≤800mm 时45°,当梁高h >800mm 时为60°。
(3) 箍筋:当梁高h >300mm ,仍应按构造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梁高h=150~300mm 时,仅在梁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梁高h <150mm 时,可不设置箍筋。
(4)梁侧构造钢筋:当梁截面的高度h >700mm 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 设置一根直径≦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用拉筋固定。
拉筋的直径同箍筋直径,其间距为箍筋间距的倍数。
【重点】(5)主梁的支座位置节点构造:1) 在主梁的支座位置,板、次梁、主梁的负筋相互交叉通过,通常情况下,板的负筋放置在次梁负筋的上面,次梁的负筋放置在主梁负筋的上面。
2) 在次梁与主梁交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吊筋或附加箍筋),以承受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防止主梁局部破坏。
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图4所示长度为S 的范围内,并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6)框架节点构造: 框架节点内应设箍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与柱加密区相同。
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节点区截断,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
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固和搭接。
(7)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2.箍筋须做成封闭式,端部设135°弯钩。
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lOd(d 为箍筋直径)。
箍筋应与纵向钢筋紧贴。
当设置附加拉结钢筋时,拉结钢筋必须同时钩住箍筋和纵筋。
3.框架梁抗震构造要求: (1)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梁的纵向钢筋: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②梁的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一、二级框架不应少于2 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框架不应少于2 12。
③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筋直径,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
(3)梁的箍筋:梁端箍筋应加密。
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和构造要求应按表4采用。
当梁端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d(d为箍筋直径较大者),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d,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注意】A:抗震设计时的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要求(平法:p54—56)B:梁的附加横向钢筋布置(平法:p63)四.板的构造要求(1)板的配筋:板中一般配置有两种钢筋─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