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及对策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及对策电子信息产业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的基石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信息产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节能减排已成为了电子信息产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资源消耗严重。
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稀土元素、金属、塑料等原材料,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加剧资源的枯竭和资源的不均衡分布问题。
二、能源消耗巨大。
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子产品的能耗也在不断增加。
三、废弃处理问题突出。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大量的废旧电子产品产生。
这些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得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四、环境污染严重。
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毒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电子信息产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实现节能减排:一、加强技术创新。
采用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的节能降耗。
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加强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
通过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加强产品的再制造,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三、完善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实现有序回收和再利用。
四、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电子信息产业的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加强宣传教育。
鼓励消费者理性消费,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增强公众对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认识和意识。
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初探
电子信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初探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过程做不到清洁生产,废旧电子产品没有完备的回收渠道。
实证研究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鉴于此,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政府企业联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入RoHS标准,采用生态设计模式,将“绿色信息技术”贯穿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电子信息产业朝着绿色产业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效对策一、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
通过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科技化、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军事乃至政治竞争的焦点。
然而,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大量废旧电子产品对全球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1]。
因此,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升级,“绿色信息技术”将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我国处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低端,承担着大量电子产品的制造,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电子信息产业在创造高附加值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电子信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大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1.5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1.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8%。
[6]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众多数据也显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规模以上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3.19亿吨,达标量为3.12亿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4万吨;工业烟尘、粉尘排放量0.8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6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占4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1.引言1.1 概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不断壮大和壮丽。
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要点进行介绍,指引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整篇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正文部分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全球竞争力;结论部分包括总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最终结论。
同时,也可以在文章结构部分提醒读者在阅读正文部分时,重点关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和挑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文章目的部分内容如下: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行业发展方向,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1.4 总结总的来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从硬件制造到软件研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也要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仍面临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电子商务在绿色环保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建议
电子商务平台应加强与环保组织的合作,建立 统一的环保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消费者
对环保产品的信任度。
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环保的认 知和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促进绿色消费
的普及和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 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绿 色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
阿里巴巴与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
阿里巴巴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减少过度生产和资源浪费。
案例二:京东的绿色物流创新
1
京东通过优化仓储布局、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 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绿色物流。
2
京东推出“青流计划”,倡导循环包装和共享包 装,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作用
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扩 大绿色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绿色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绿色技术的创 新和应用。
02
电子商务在绿色环保产业中
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绿色采购中的应用
绿色采购
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采购渠道,通过在线 比价、竞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筛选出符合绿色环 保标准的产品,推动企业采购的绿色化。
企业应积极探索绿色生产和营销模式,加强绿色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竞争力。
感谢观看
THANKS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电子商务在绿色环保产业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为环保产品的 推广和销售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
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提供个性化 推荐、数据分析等服务,提高 了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知和
购买意愿。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绿色供 应链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绿 色生产和绿色物流的发展。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电子信息行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涉及电子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产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电子信息行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电子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等多个细分领域。
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万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是电子信息行业的主要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X%。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竞争电子信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竞争: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各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同质化产品,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来进行差异化竞争。
2. 价格竞争:电子信息行业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渠道竞争: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品渠道多样,包括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
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渠道模式,并与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拓展市场份额。
4. 品牌竞争:电子信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趋势1. 5G技术的普及: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电子信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将带来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推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电子信息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智能化产品的兴起: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化产品的兴起,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一个产业集群体系,它涵盖了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历史沿革电子信息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二战和冷战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1970年代,欧洲和日本进入电子信息领域,随后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等也开始逐步发展这一领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加强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和开放政策。
在这个时期,中国起初拥有少量的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电子元器件。
1980年代初,政府开始支持发展计算机、通讯和半导体等产业,这也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1990年代,中国进入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二阶段,加强了对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
2001年,中国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并大力发展制造业,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2008年,中国实现了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突破,制造能力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产业现状目前,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为4.07万亿元,是1993年的117倍,在中国的GDP中所占比重已经接近15%。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其中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
中国计算机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在电信、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中国也拥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成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9亿,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7.2万亿元,同比增长30.3%。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市场销售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良好,同时也 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 消费升级,昆山电子信息产业也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销售 收入逐年增长。
出口情况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业务非常发达,产品远销全球多个 国家和地区。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昆山电子信息产业 也在积极应对,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和竞争力。
主要企业和产品类型
主要企业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如富士康、纬创资通、仁宝电 脑等,这些企业在昆山投资设厂,成为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
产品类型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涵盖了计算机、手机、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智能家居、 物联网设备等多个领域,产品种类丰富,技术含量高。
市场销售和出口情况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 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方向发展。例如,新型显示产业的技术 创新不断推动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智能家居产业也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 得突破。
VS
人才培养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 持和培养。昆山市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 作和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支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 力的人才保障。同时,昆山电子信息产业 的企业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 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现状分析与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概述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结论和展望
昆山电子信息产业
01
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研究
第25卷㊀第4期2023年7月㊀科技管理学报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㊀Vol.25No.4Jul.,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7133(2023)04-0071-09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研究邓㊀燕1,㊀刘小红1,2,㊀张人龙1,2(1.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㊀贵阳㊀550025;2.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州㊀贵阳㊀550025)摘㊀要:绿色发展背景下如何对我国数字产业链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是进一步促进其平衡发展的前提㊂文章基于现有研究,并考虑现实需求,从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及环保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及基于熵权 TOPSIS 的测度模型㊂基于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其发展水平并进行了耦合协调分析㊂研究发现,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偏低,整体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高,整体逐年提升,存在区域不协调态势㊂因此,为促进我国产数字业链向好发展,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㊂关㊀键㊀词:数字产业链;绿色发展;测度评价;耦合度;熵权 TOPSIS DOI :10.16315/j.stm.2023.04.006中图分类号:F 124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3-04-07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1GZYB10㊁21GZYB09);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080㊁黔科合基础-ZK[2021]一般339);贵州大学文科研究一般项目资助(GDYB2021022㊁GDYB2021023)作者简介:邓㊀燕(1998 ),女,硕士研究生;刘小红(1980 ),女,副教授,博士;张人龙(1976 ),男,副教授,博士.㊀㊀产业链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同时其高能耗㊁高排放也是影响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的主要来源㊂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在物联网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信息化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传统产业链得以快速 数字化 转型㊂‘ 十四五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表示,在 十四五 期间,将着力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 绿色 升级㊂因此,为切实实现 绿色高质量发展 及 双碳 目标,如何推动数字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如何对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则是进一步找到其发展短板并提出建议的关键问题㊂随着各地方相关政策出台,企业也开始将产业链的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变革产业链运行机制,升级产业链管理体系㊂因此,产业链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㊂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产业链展开研究,产业链概念被引申到诸多行业,逐渐衍生出价值链[1]㊁供应链[2-3]㊁生产链[4]㊁增值链[5]等诸多概念,丰富和完善了产业链的内涵及理论研究㊂综合以上对产业链内涵的研究演变过程,可以认为产业链本质上是产业节点之间相互关联的总和,其内涵根据其研究视角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是多个内涵子链的集合㊂而关于对产业链进行评估的研究,不少学者对产业链的安全水平[6-7]㊁现代化水平[8-9]㊁风险程度[10]㊁柔性[11]㊁韧性[12]㊁运行绩效[13]等进行测度和评估,基本上是对产业链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对产业链发展的整体性研究㊂因此,本文考虑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两大背景,就如何从宏观角度对产业链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的问题进行研究㊂基于熵权 TOPSIS 的评价模型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其一级指标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研究长江经济带地区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现状和差异,以探索其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㊂1㊀指标体系构建数字产业链是高新数字技术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产物㊂随着 双碳 目标的提出,放弃原有经济增长模式,探索低能耗㊁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新途径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背景㊂因此,在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时,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背景和把握行业的政策规划㊂陆岷峰等[14]指出数字技术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与低碳经济相互促进,现代产业链具有显著的科技特征㊂黄泰岩等[15]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概括为基础建设㊁自主和安全㊁企业为主体㊁数字化㊁绿色化㊁开放合作6个方面㊂鉴于此,结合发改委2022年发布的‘ 十四五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内容,考虑到产业基础能力是数字产业链发展的根本保障;数字科技水平是数字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动力;环保可持续性是数字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从 产业基础能力 ㊁ 数字智慧水平 及 环保可持续性 3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㊂表1 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Tab.1㊀Index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industrial ch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development 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方向㊀参考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交通及设施情况(X11)公路密度/(X111)/(km/万km2)+文献[16]铁路密度(X112)/(km/万km2)+文献[16]内河航道密度(X113)/(km/万km2)+文献[16]经济增长(X1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121)/亿元+文献[17]产业基础能力(X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X122)/亿元+文献[18]物流业务水平(X13)货物运输量(X131/万t+文献[17]货物周转量(X132)/亿t km+文献[17,19]邮政业务总量(X133)/亿元+文献[18,20]资源投入(X14)物流业从业人员占比(X141)/%+文献[16-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142)/亿元+文献[17]信息化基础(X21)移动互联网普及率(X211)/%+文献[16]光缆线路密度(X212)/(km/万km2)+文献[17]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X213)/个+文献[18]数字投入(X22)信息化从业人员占比(X221)/%+文献[17]数字智慧水平(X2)高技术产业投资(X222)/亿元+文献[21]数字产出(X23)电信业务总量(X231)/亿元+文献[18,20]高技术产业利润(X232)/亿元+文献[20]电子商务销售额(X233)/亿元+文献[18]数字创新(X24)高技术产业专利数量(X241)/件+文献[20]高技术产业R&D项目数(X242)/项+文献[20]环境污染(X31)单位产出的废水COD(X311)/(t/亿元)-文献[19,22,23]单位产出的废气SO2(X312)/(t/亿元)-文献[18,22,23]单位产出的废物(X313)/(t/万元)-文献[22,23]能源消耗(X32)单位GDP能耗(X321)/(t标准煤/万元)-文献[19,21]环保可持续性(X3)单位GDP电力消费量(X322)/(亿kwh/万元)-文献[18]环保能力(X33)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X331)/(万t/天)+文献[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332)/%+文献[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333)/%+文献[23]投入及创新(X34)环境投资占GDP比重(X341)/%+文献[21-22]水利㊁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人员占比(X342)/%+文献[22]㊀㊀其中,产业基础能力是评价产业链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指标,也是评价产业链最基本的指标,主要反映产业链的经济效益㊁交通水平及物流水平㊂数字智慧水平是随着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物联网等的广泛应用,衡量产业链发展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反映产业链的数字化基础㊁数字投入产出及创新水平㊂环保可持续性是当前发展要求的重要考量,主要反映产业链环境污染及能源消耗程度㊁环保能27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5卷㊀力及投入水平㊂2㊀研究模型构建本文借鉴Ma 等[24]的评估模型,采用熵权TOPSIS 模型对绿色发展背景下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此创新性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各一级指标间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程度进行探索㊂2.1㊀数据预处理考虑有M 个测度对象A ={a m |m =1,2, ,M },测度模型是三级指标结构,且有N 个三级评价指标B ={b n |n =1,2, ,N },从而构成原始样本数据矩阵S =s mn ㊂在进行权重的求解之前,当数据类型和方向不一致时,为使指标值之间具有可比性,需要对原始样本数据S =s mn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通过式(1)㊁式(2)得到矩阵Y =y mn ㊂当指标值越大越优时(即正向指标):y mn =s mn -min s nmax s n -min s n ,(1)当指标值越小越优时(即负向指标):y mn =max s n -s mnmax s n -min s n㊂(2)其中,max s n ㊁min s n 分别表示第n 个测度指标下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及最小值㊂2.2㊀熵权 TOPSIS 测度模型1)对预处理矩阵标准化,即计算第m 个测度对象在第n 个指标下的权重:P mn =Y mnðMm =1Y mn ㊂(3)2)计算各子维度中第n 个指标的熵值e n :e n =-1ln M ðMm =1p mnln p mn ㊂(4)3)计算各子维度中各指标的熵权ωn :ωn =1-e nN -ðNn =1e n ㊂(5)4)对标准化后的矩阵p mn 进行加权转换:Z =z mn =ωn ˑp mn (6)5)确定正㊁负理想解Z +㊁Z -:Z +=max z mn ,n ɪn +min z mn ,n ɪn -{n =1,2, ,N ;m =1,2, ,M(7)Z -=min z mn ,n ɪn +max z mn ,n ɪn-{n =1,2, ,N ;m =1,2, ,M(8)其中,n +表示正向指标,n -表示负向指标㊂6)计算测度对象的指标与正㊁负理想解的距离D +m ㊁D -m :D +m=ðNn =1(z mn -Z +)2,(9)D-m=ðNn =1(z mn -Z -)2㊂(10)7)U m :U m =D -mD +m +D -m㊂(11)其中,U m 表示绿色发展背景下第m 个数字产业链各维度的发展水平测度值㊂其值越大说明该测度对象的各指标与正理想值的距离越小㊂2.3㊀耦合协调模型1)计算耦合度C m :C m=ᵑKk =1u k 1K ðKk =1u k()K éëêêêùûúúú1K㊂(12)其中:K 表示一级指标的个数;u k 表示各一级指标维度的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值㊂C m 值越大,表明各维度间越耦合,其离散程度越小㊂2)计算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结果T :T m =αk U k m ㊂(k =1,2, ,K )(13)其中:αk 为第k 个一级指标的待定系数,其值可以表现各子维度对整体协同的贡献程度,因此本文选择使用一级指标的熵权值作为其待定系数值㊂3)计算维度间耦合协调度D m :D m =C m ˑT m ㊂(14)其中,耦合协调度D m 是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的综合体现㊂借鉴刘钒等[25]的耦合协调度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10个等级,如表2所示㊂当协调状态处于失调时,应进一步探索其制约因素,并着重提升其短板,以使得其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相互促进㊁综合水平提高的目的㊂37第4期邓㊀燕等: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研究表2㊀耦合协调类型划分Tab.2㊀Classific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types协调等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区间协调程度1[0.0,0.1)极度失调2耦合失调[0.1,0.2)严重失调3[0.2,0.3)中度失调4[0.3,0.4)轻度失调5耦合过渡[0.4,0.5)濒临失调6[0.5,0.6)勉强协调7[0.6,0.7)初级协调8耦合协调[0.7,0.8)中级协调9[0.8,0.9)良好协调10[0.9,1.0]优质协调3㊀实证分析3.1㊀数据来源长江经济带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区域,其覆盖区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并且其明显的河运优势㊁资源优势㊁产业优势㊁人力资源优势等奠定了其产业链的良好发展㊂为探究我国数字产业链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水平,本文根据表1构建的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以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㊂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㊁‘中国能源年鉴“以及各地区年鉴等,部分指标的数据通过年鉴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少量缺失数据通过插补法或时间序列预测法等补齐㊂3.2㊀熵权 TOPSIS 测度分析3.2.1㊀求指标权重根据式(1)㊁式(2)对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再根据式(3)~(5)求得各级指标的熵权,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㊂表3㊀各指标权重Tab.3㊀Weight of each indicator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产业基础能力(X 1)0.396X 110.304X 1110.086X 1120.162X 1130.056X 120.175X 1210.087X 1220.088X 130.165X 1310.063X 1320.050X 1430.052X 140.356X 1410.128X 1420.228数字智慧水平(X 2)0.499X 210.211X 2110.034X 2120.152X 2130.024X 220.207X 2210.106X 2220.101X 230.346X 2310.133X 2320.120X 2430.093X 240.237X 2410.128X 2420.109环保可持续性(X 3)0.105X 310.188X 3110.132X 3120.021X 3130.036X 320.071X 3210.030X 3220.041X 330.441X 3310.251X 3320.031X 3330.158X 340.300X 3410.203X 3420.09747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5卷㊀3.2.2㊀熵权 TOPSIS 测度及分析根据式(6)~(11)计算得到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及环保可持续性的得分,并通过式(13)求得其综合水平得分㊂结果如图1(a)~(d)所示㊂图1㊀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得分Fig.1㊀Scores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1to 2020㊀㊀由图1可知,在2011 2020年期间,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字产业链在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㊁环保可持续性3个维度以及其综合水平得分上均呈现出缓慢提升的趋势,且整体上水平较为稳定㊂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市是江苏,上海和浙江次之,发展水平最低的省市是贵州和云南㊂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上海的十年均分显著高于其它省市,江苏㊁浙江次之㊂其中,上海除在2020年以外,其余年份的产业基础能力均为当年11个省市中的最高水平㊂但从动态上看,上海的增速较为缓慢,而江苏和浙江相对较快,尤其是浙江,其在2011年的水平为三者中的最差,但在十年间飞速增长,并在2020年赶超了上海和江苏㊂原因在于,上海拥有较好的交通环境和设施,以及充足的物流就业人员,以致于上海成为货物周转的聚集地,而江苏工业发达,在经济增长上表现突出,拥有良好的地势环境和交通设施,其货物运输体量极大,浙江自成为全国首个物流建设试点省份以来,其物流业务水平快速增长㊂而贵州及云南在11个省市中表现最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地势条件差阻碍经济发展㊂在数字智慧水平方面,所有省市整体上逐年提升,江苏㊁上海及浙江与其它省市拉开较明显的差距㊂其主要原因是,其一,综合经济实力驱动数字化发展,其数字化基础设施环境优渥,也因此具有信息通信产业的集群优势,从而提升数字智慧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增长,其二,人才集聚驱动数字化发展,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及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使其拥有充足的数字化人才储备㊂因此,经济实力较为落57第4期邓㊀燕等: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研究后的贵州和云南在数字智慧层面表现依然落后,其数字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依托于政策环境驱动,如贵州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等㊂在环保可持续性方面,所有省市水平差距不大,但整体上波动较大㊂观其详尽指标,可以发现所有省市的单位产出的 三污 排放量㊁单位GDP 能耗以及单位GDP 电力消费量整体上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各省市平衡 低碳环保 与 经济发展 的能力上升了㊂其中,重庆㊁湖北和云南在环保可持续性方面相对于其余方面排名有所上升,其原因在于,2010年8月10日明确将重庆㊁湖北和云南确定为低碳试点省市行列,要求培育壮大节能环保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㊂从东㊁中㊁西部3个不同的地理区域来看,不难发现,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㊂在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㊁环保可持续性及综合水平均呈现出东部发展领先㊁西部发展滞后的态势㊂究其原因,相较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渥,沿海且平原多,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发达,因此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经济发展强劲,且是具有雄厚教育资源的人才聚集地,亦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发展区域,在经济实力强㊁数字经济政策㊁低碳政策㊁信息化人才㊁绿色化人才等多重推动下,加速了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的发展㊂3.3㊀耦合协调度分析为研究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各一级指标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根据耦合协调模型,由式(12)~(14)计算得到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如图2所示㊂图2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变化Fig.2㊀Vari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㊀㊀由图2可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的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与环保可持续性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㊂2011 2020年各省市的平均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依次是江苏㊁上海及浙江,均为东部地区,且均在2020年达到了中级协调水平,而平均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多为西部地区㊂所有省市的协调程度在十年内的增长跨度均为3个以上,其中跨度最大的浙江跨度为5,从2011年的轻度失调到2020年的中级协调,表明浙江是耦合协调度增长最快的省市,是其各一级指标发展均衡㊁相互促进的结果㊂江苏和上海在2011 2017年间的耦合协调度不相上下,从2018年开始,江苏与浙江之间逐渐拉开差距㊂通过观察两者十年内各一级指标发展水平的测度值发现,两者在十年内的综合水平差距不大,但上海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领先,而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排名出现 拖后腿 的现象,表明上海的环保可持续性的发展不能很好的跟进其产业基础能力水平,是其耦合协调度被江苏逐渐反超的重要原因㊂2016年来,耦合协调度最低的贵州和云南较前几年增速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智慧水平提升,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㊂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在0.5以上的省市较少,长江经济带省市的总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㊂67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5卷㊀4㊀结论及建议本文以2011 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熵权 TOPSIS 的测度模型,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各一级指标维度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㊂结果分析表明: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整体上缓慢提高,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领先,西部滞缓分布格局;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与环保可持续性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且呈现缓慢增长态势㊂为推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的现状评价,提出以下发展建议:第一,加强绿色与数字发展融合㊂根据研究结果,绿色发展与数字发展存在区位影响,东部地区普遍产业基础实力强,环保可持续性相对滞后, 经济 与 环保 往往站在发展的对立面,各地区应紧跟国家产业链经济发展规划,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链 绿色 升级㊂对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数字化水平较低的省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强数字技术发展,并增强与产业链的融合力度,拓宽数字产业链发展市场㊂第二,促进面面发展平衡㊁区域发展平衡㊂各地区应根据测度结果找准发展优劣势,补齐短板,其余地区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发展水平为参考,有的放矢制定相关个性化战略和政策,充分发掘其发展潜能,统筹运输基础设施㊁数字服务水平㊁环保建设能力的区域布局,加强地区间发展经验交流与相互学习,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推动加强产业基础能力㊁数字智慧水平与环保可持续性三方面相互促进㊁协调发展,切实实现 三发展 平衡㊂第三,加强人才供给与储备㊂东部地区因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及人才引进政策,留下和储备了诸多数字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发展人才㊂中西部地区产业链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应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人才交流,并通过高等院校及相应激励政策,加强人才分类培养和管理水平,引导前沿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实践型人才共同发力,促使数字创新与绿色创新为我国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㊂参考文献:[1]㊀綦良群,燕奇,王金石.基于服务化的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演进过程仿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1-12[2023-04-07].QI L Q,YAN Q,WANG J S.Simulation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global value chain upgrading based on servitization[J].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Countermeasures:1-12[2023-04-07].[2]㊀李维安,李勇建,石丹.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概念㊁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1):4-15.LI W A,LI Y J,SHI D.Supply chain governance theory research: Concept,connotation and normative analysis framework[J].Nankai Management Review,2016,19(1):4-15.[3]㊀VERONIKA A,PETER R.Wood supply chain risks and 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A systematic review focusing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Biomass and Bioenergy:148[2023-04-07].[4]㊀陈凤兰,张鹏飞.国内生产链延伸发展与企业创新:效应及作用机制[J].国际贸易问题,2022(11):69-86.CHEN F L,ZHANG P F.Domestic production chain extension and firm innovation:Effects and mechanisms[J].International Trade Issues,2022(11):69-86.[5]㊀LAICHI C.The rise of the East Asian gaming industry:A value-added chain among the East Asian game companies during2000 2010[J].Global Media and China,2022,7(1).[6]㊀郭宏,伦蕊,孙唯露.中国产业链安全水平测度研究[J].亚太经济,2023(2):114-124.GUO H,LUN R,SUN W L.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China s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level[J].Asia Pacific Economics,2023(2):114-124.[7]㊀郭朝先,许婷婷.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3,37(3):82-93.GUO Z X,XU T T.Study on resilience and safety leve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J].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3,37(3):82-93.[8]㊀姚树俊,董哲铭.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动态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3):32-47.YAO S J,DONG Z M.The modernization level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dynamic evolu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chainand supply chain[J].China Circulation Economy,2023,37(3):32-47.[9]㊀张虎,张毅,韩爱华.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22,39(11):3-18.ZHANG H,ZHANG Y,HAN A H.Measurement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chain[J].Statistical Research, 202,39(11):3-18.[10]DENGYE X,XIN S,JINGXUAN G,et al.Mapping global fuel cellvehicle industry chain and assessing potential supply ris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1,46(29). [11]LI C,CHEN H,ZHU J,et 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flexibil-ity of the wind power industry chain[J].Renewable Energy,2015, 74:18-26.[12]王泽宇,唐云清,韩增林,等.中国沿海省份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2,42(7):117-125.WANG Z Y,TANG Y Q,HAN Z L,et al.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oughness of marine ship industry chain in China s coastal provinces[J].Economic Geography,2022,42(7): 117-125.77第4期邓㊀燕等: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研究[13]戴鸿绪,王宇奇.产业链整合视角下我国聚酯产业链运行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21,23(1):26-32.DAI H X,WANG Y Q.The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olyester industry Chai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J].Science and Manage-ment,2021,23(1):26-32.[14]陆岷峰,徐阳洋. 双碳 目标背景下供应链经济的新特点㊁新挑战与新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22(1):38-46.LU M F,XU Y Y.New characteristics,new challenges and new countermeasures of supply chain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arbon target[J].Xinjiang Social Sciences,2022(1): 38-46.[15]黄泰岩,片飞.习近平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理论的逻辑体系[J].经济学家,2022(5):5-13.HUANG T Y,PIAN F.Logical system of Xi Jinping s Theory on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J].Economist, 2022(5):5-13.[16]秦小辉,田会星.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综合评价[J].保鲜与加工,2019,19(5):170-177.QIN X H,TIAN H 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grey cluster analysis[J].Fresh-keeping and Processing,2019,19(5):170-177. [17]李波,韩飞燕,陈圣,等.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智慧供应链发展路径研究:以我国发达地区六个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2022,36(2):66-74.LI B,HAN F Y,CHEN S,et al.Research on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aking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developed areas as examples [J].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22,36(2):66-74.[18]陈晓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考察[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128-140.CHEN X F.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upgrading: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J].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38(3):128-140.[19]彭树霞,李波,甄紫嫣.智慧供应链发展指数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1):44-52.PENG S X,LI B,ZHEN Z Y.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index[J].Industrial Technical Economics,2021,40(11):44-52.[20]刘成坤,江越,张启慧,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变趋势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2):129-136.LIU C K,JIANG Y,ZHANG Q H,et al.Research on the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J].Industrial Technical Economics, 2022,41(2):129-136.[21]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42(1):115-126.XU H,SHI N,WU L L,et al.Measurement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Resources Science,2020,42(1):115-126. [22]张建清,张岚,王嵩,等.基于DPSIR-DEA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率测度及分析[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7,27(11):1-9.ZHANG J Q,ZHANG L,WANG S,et al.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based on DPSIR-DEA model[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27(11):1-9.[23]张波,温旭新.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省际测度及比较[J].经济问题,2018(5):68-74.ZHANG B,WEN X X.Provincial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f China s industrial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J].Econom-ic Problems,2018(5):68-74.[24]MA X F,ZHANG R,RUAN Y F.How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greendevelopment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TOPSIS:Evidenc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3,20(3):1707.[25]刘钒,余明月.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527-1537.LIU F,YU M Y.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analysis of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igit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21,30(7):1527-1537.[编辑:厉艳飞]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measurement and coupling ofdigital industrial ch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developmentDENG Yan1,㊀LIU Xiaohong1,2,㊀ZHANG Renlong1,2(1.School of Management,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Karst Development Strateg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development,how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digital in-dustry chain is the prerequisite to further promote its balanc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ory,and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needs,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basic industrial capaci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dustry chain,the level of dig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dustry chai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goal 87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5卷㊀。
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形势
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4.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额增速分别为19.7%、16.9%和17.4%,均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
2.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达到了8000亿元,同比增长1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大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3%、14.1%和14.6%,均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3. 面临形势仍然严峻
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方面,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加剧,技术创新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因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我国主要创汇行业的环境指标分析
我国主要创汇行业的环境指标分析我国的主要创汇行业包括制造业、电信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行业等。
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环境指标分析对于指导企业的环保措施和政府的环境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制造业是我国的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制造业的发展对环境有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较大,直接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环境指标分析中,应该关注制造业的废物排放量、能耗水平、用水量等指标,以了解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政策和环保措施。
其次,电信业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创汇行业。
虽然电信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电信业的设备在生产、运营和退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环境指标分析中,应该关注电信业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情况、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电信基站的能耗水平等指标,以推动电信业的绿色发展和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再次,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创汇行业。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对稀有金属和稀有土属的需求较大,导致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环境指标分析中,应该关注电子信息产业的废物排放量、能源消耗水平、用水量以及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利用率等指标,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能源行业是我国的另一个重要的创汇行业。
能源行业的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源行业的发展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能源行业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会对地质环境和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环境指标分析中,应该关注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水平、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指标,以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24至2030年中国电子信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融合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加速与 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升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动智 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提 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1
起步阶段 (1949-1978)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以生产收音机、电视 机等基础产品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苏联援助。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驱动作用
数据驱动决策
大数据分析为电子信息产业决策提供 了更准确、更全面的依据,帮助企业 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产品策略和精准 定位客户。
智能化产品与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电子信息产品,例 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汽 车,提升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
产业升级与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速了电子信息 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兴技术和商 业模式,推动产业链的优化与重构。
机型市场竞争激烈。
断拓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消费者需求及行为分析
个性化需求
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的需求日益增长,寻求更符 合自身需求的电子产品。例 如,定制化的手机壳、智能 家居系统等。
体验升级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体验要 求更高,重视产品性能、设 计、功能、售后服务等方面 的体验。例如,更便捷的操 作界面、更快速的网络连接 、更智能的语音助手等。
人才培养与引进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储备。
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制造,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议题
节能减排
电子信息产业应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降低 能耗,减少碳排放。
绿色制造
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数字环保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
行业协会
各地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自律、规 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标准制定
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电子信息产业 相关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行业交流
通过举办展会、论坛等活动,促进行业内企 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应对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挖掘
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
中小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展现出强烈的创新 活力,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灵活应变
中小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 营策略,满足多样化需求。
协作发展
中小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市场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 场份额。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状况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 录
• 产业概述与发展历程 • 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 • 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 • 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表现 • 政策环境与社会影响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
01
产业概述与发展历程
电子信息产业定义及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定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信 息技术所从事的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 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 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 集合。
知名度和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
产业链构成及优化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链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 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等多个环节 ,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创新性强 等特点。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1.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产值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市场。
2019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总收入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国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投入的推动下,我国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
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结构正逐步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向软件和信息服务转变。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国信息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链整合加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国际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高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点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变得更加迅速、高效和便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数字经济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和交流。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进入全球市场,消费者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服务。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幅,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电子设备制造、通信网络、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其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外国企业,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和技术。
其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些领域过于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品质和创新。
再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尤其是电子垃圾的处理和电子产品的能源消耗等问题亟需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
其次,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通过转型升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农业、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子垃圾处理和电子产品能源消耗等环境问题的监管和管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支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发展等。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趋势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趋势一、电子信息产业现状电子信息产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集成电路、通信技术等手段,开发生产各种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战略性、先进性和引领性的产业之一。
随着数码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规模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9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
2. 技术创新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产品更加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
3. 产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呈现产业升级的趋势。
传统电子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同时,电子信息服务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为电子产品提供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服务。
4. 产业国际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跨国公司通过海外布局和并购等方式,加速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整合。
5. 人才需求增加电子信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开始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2. 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交互,构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及对策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及对策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节能减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电子信息产业能源消耗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信息产业所消耗的能源也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大型设备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撑,而这些设备的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消耗相对较大。
2. 电子信息产业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所生产的废弃物相对较多,并且其中包含了很多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尤其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3. 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能源的浪费现象。
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不够高效,能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都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4. 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二、对策1. 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电子信息产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在数据中心等大型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以优化设备的整体结构,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及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设备。
2. 推广绿色制造理念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加强绿色制造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加强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可以建立相关的回收体系,鼓励和引导人们将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回收,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对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进行资源化的利用,减少新能源的开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推广节能环保的智能产品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开发节能环保的智能产品,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的产品。
三大主导产业简要分析(电子信息产业) (2)
三大主导产业简要分析电子信息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绿色软包装业是开发区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现就三大产业的综述类别、产业特征、全国分布情况、产业链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代表企业五大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电子信息业(一)、综述类别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
主要分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
(二)、产业特征技术和资金密集、研发投资高、对标准的高度依赖。
(三)、全国分布情况长三角产业链完整、外资投入密集;珠三角整体规模最大、比较偏重终端产品制造;京津冀软件业相对较强。
(四)、产业链布局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系统和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
电子元器件的上游是原材料加工企业(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加工企业),电子元器件的下游主要为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大类。
电子显示产品、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太阳能光伏产业、LED照明等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下游。
电子显示产品作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基础部件,从基础材料、显示面板、后端应用是其完整的产业链。
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平板显示、液晶显示、玻璃基板、贴膜、切割、清洗是其完整的产业链;以LED照明产业为例,又分为上游芯片制造、中游器件封装、下游液晶屏背光生产。
(五)、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代表企业1、京津冀北京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电子城科技园(该园区集聚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信息服务业。
)代表企业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一电子等。
该园区采用建好产业厂房对外租赁,打造创业服务中心和产学研示范基地形成完整产业链等方式招商。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经成为天津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天津中环电子信息产业园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园区,主要形成了从事LED外延片和芯片、LED封装、LED照明产品等的开发、生产、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完整产业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发展”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摘要自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社会技术进步的基础,目前,其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之一。
然而,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过程中,大量有毒物质的排放,产业发展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加深,如何展开电子信息产业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重点。
本文以“绿色发展”为创新方向,由各个方面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快速提高。
关键词绿色发展;电子信息;污染
前言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热点。
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各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更是离不开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与创新[1]。
然而,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中,拉动我国经济的同时,为我国生态带来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生产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本身环保意识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以及企业生产工艺粗糙等,使电子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酸水以及工业废气等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
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这些问题,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清洁生产的环境规章支付,各级政府监管下,信息产业的清洁生产有望落实。
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具体如图1所示。
自20世纪初期电子信息产业出现在我国以来,长期发展下,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我国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某些电子企业在世界上已经具备先进生产水平,如:华为、联想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领域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
然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对此,把握机遇,寻求突破口,以绿色发展为主体,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2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1 加強环境法令的颁布与实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清洁生产
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社会各界人士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字2016年国家出台《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之后,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使用中有了具体规范标准,提高了电子生产企业的规范化产品生产、销售等,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带来的危害,促进了电子产业的清洁生产[3]。
另外,国家应加强制度法规的落实,促进电子产业规范性生产经营,避免国家政策流于表面。
国家政府应加强培养电
子信息产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为产品生产的前提条件,推动企业清洁生产。
2.2 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绿色制造
我国是世界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的大国,确存在着过度依赖国外市场,核心技术弱于西方国家,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以及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造成我国大多电子制造业多是为国外企业制造零件,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富裕了西方国家经济。
对此,我国应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我国自主品牌,降低国外企业在我国的覆盖率。
相对于西方国家,本国的产业对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要更加珍惜。
另外,电子产业应加强利用环保材料生产制造电子产品,降低有毒物质的使用,实现产品的绿色制造。
最后,应加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绿色理念的培养,只有具备绿色理念才能更快向绿色制造进展。
2.3 加强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促进电子产品的无污染处理
当前,我国在电子回收产品的回收效率低下,回收产品处理方式粗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
对此,国家应重视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并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利益以此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效率,加强对用户的教育,避免电子产品用户随地乱丢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国家可在每一地区建立专门的电子废弃产品回收站,加强对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
在电子产品的处理上,应加强绿色处理的研发,并在未研发出有效处理防范前,加强对废旧电子产品处理产生的污染物控制,避免污染物直接排入空气、水中,提高电子产品的无污染处理,促进电子产品的绿色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电子信息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效率与处理不足等直接影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绿色发展。
对此,国家应加强环境法令的颁布与实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清洁生产,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绿色制造,并加强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提高电子产品的无污染处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松飞.“绿色发展”理念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3):33-37.
[2] 刘昭逸.“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通讯世界,2017,(01):124-124.
[3] 孙浩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1(2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