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教材古诗文中地古代文化常识.doc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九)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九)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司马迁穷尽一生的心血创作的巨著,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的笔法。
2.《资治通鉴》,是官修史书,是北宋司马光领衔,,编撰的目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借鉴和参考,所以叙述的主要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是编年体通史。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4.《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7.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8.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言文中可能涉及的)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一、人的称谓 (1)二、古代职官 (3)三、天文历法 (5)四、古代地理 (8)五、科举制度 (9)六、风俗礼仪 (10)七、饮食器用 (13)八、音乐文娱 (13)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二)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二)马的世界:“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演化过程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
● 赤兔马: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 的卢马:刘备的坐骑。
●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千金买骨:燕昭王,郭隗。
孙膑赛马: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
齐国将军田忌。
老马识途: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
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人称伯乐。
指鹿为马: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赵高做了宰相高职。
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等。
建筑(桥、园林)(八上)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突出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已历时1400年。
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
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700年,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黄发垂髫(八上,P166)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指老人;垂髫tiáo: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
莲文化(关于莲的别称、成语、诗句)、白丁(平民)(八上)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
更定(晚上八点左右,古时的纪时法)(八上)更(gēng)定: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古诗词文化常识[精品]
古诗词文化常识01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四)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9月6日“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展。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尤为擅长楷书和行书,其行书代表作《洛神赋》正在此次特展之列,这幅作品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秀媚,笔画稍肥,却无臃肿疲软之态,尽显清利刚劲之姿。
据上述信息和书法常识判断,下面四幅作品中属于赵孟頫《洛神赋》的一项是()A. B.C. D.【答案】 B【解析】【分析】赵孟頫是楷书大家,四幅书法作品中,只有B项是楷书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
明确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 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C. 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 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 大学校长。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 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 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 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 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
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 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 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 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 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礼仪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
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 牺牲的总称。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
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 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 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 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 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 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 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
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
如:“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A.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三顾茅庐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杞人忧天C. 守株待兔闻鸡起舞豁然开朗D. 温故知新刻舟求剑毛遂自荐【答案】 A【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一、知识概述《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①基本定义:文化常识就是初中语文里那些关于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像古人的称谓、朝代、节日习俗,还有一些文学流派之类的内容。
②重要程度:这在初中语文里可挺重要的。
就好比是搭建一座文化大厦的砖头。
要是不懂这些文化常识,看文言文就像看天书,理解现代文中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内容也会有困难。
③前置知识:首先拼音、汉字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得掌握,不然字都认不全,怎么理解文化常识呢?对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也得有点了解才行。
④应用价值:在阅读古代的文献、诗歌,或者写作文的时候,能准确运用文化常识会让作文增色不少。
比如说作文里提到中秋佳节,如果知道中秋一些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像团圆、思念等,能让文章更有深度。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分散在初中语文课本各个角落的,像文言文单元里就到处都是文化常识的身影,古诗词部分也少不了。
现代文阅读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现代的文化现象。
②关联知识:和字词解释有关,毕竟好多文化常识的字词表意很特殊。
和文学鉴赏也分不开,去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得先搞懂里面的文化常识背景。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实话实说有点难,因为内容太杂了,古人的各种规矩又多又乱,像不同身份的人称呼五花八门,记忆起来很费脑筋。
- 关键点:要整理归纳,找到规律。
比如说按照朝代或者类别来区分文化常识就清楚些。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里经常考到文化常识相关的内容。
- 考查方式:选择题很常见,问某个字词在古文中表示什么身份之类的。
有时候填空也会有,像写出某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等。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比如说古人的称呼那一套,是因为古代封建等级社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社会关系里分得特别细,所以称呼特别多。
像“君”在古代一般是对男子的尊称,这就是当时等级社会和礼教下的产物。
- 像古代文学流派,像山水田园诗派,是因为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厌恶官场争斗等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下产生的。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八)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汇总(八)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各种意象
花草类诗歌意象
(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诗歌意象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诗歌意象
(2)东风:春天、美好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诗歌意象
(1)子规:悲惨、凄惨(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6)沙鸥:飘零、伤感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诗歌意象
(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
古诗文中古代文化知识教学方法探析
一
关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等方 面的状况及有关事件等 。
职 责 , 是 当今 语 文教 学 的 大 趋 势 。 也
一
的“ 成人仪式 ” 与古代 的“ 冠礼 ” 虽仪 式不 同。 年龄要 求不一致 , 强调责任 、 但 义务 的要求 是一脉相承 的。 通过这样 的追 根溯源活动 , 学生对 古代文化 的理解 便更 深刻 了。 二 、在 背 景 交代 、 者 介 绍 中让 学 生 了解 古 作
. 教 考1第期 J 参2年8■ _学 0 J 1 一
字号 、 籍贯身世 、 生经历 、 人 创作成就 、 思想倾 向等 ; 二是作 品写作 的时代 背景 , 一般包括与作 品内容有
象难度较大。 再加上年代久远 、 文化背景不一样 , 学
生对古代 文化知识 的把握就更 加 困难 。 为此 . 教师
遍 现象 。 尤其值 得担忧 的是 , 少年 一代 对西方 节 青
日十分狂 热 . 因此 , 加强 传统节 日文 化教 育迫在 眉
试教育的影 响 , 古式单一 , 的 八 中 方 教学模 式呆 板 , 教学效 果甚微 。 一言 而弊之 , 当前 中学古 诗文 教学 的最大弊端是 “ 有言无文 ”忽视文 化内涵的传授作 . 风和做 法在很 大程度 上扼 杀 了学 生学 习古诗 文 的 兴趣 。 其原 因 , 究 问题 出在人 们对古 诗 文教学 目的 认 识的偏差 。把古诗文 的教育 目的定 位于工具性 、
古代文化常识
一、天文(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二、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 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 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 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 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 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 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 家族而分,是可变的。
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姓只是具有一定 身份的人才有的,如果一个人本来有姓,后来沦落成 为卑贱的奴隶之流,姓也就失掉了。至于氏,得自世 功官邑,身份低的人自然也无从具有。
《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 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
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
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 的礼仪。
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最重要的内 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
1、吉礼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 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 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 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 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 嫔乞巧忙。”
【常识】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含必修+选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含必修及选修全套)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写作中的加分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分解知识点,分散记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初中历史:古代文明 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古代文明知识点整理
1. 概念:古代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进步的早期阶段,形成的具有文字和文化传承的文明体系。
2. 异地文明:古代人类在世界各地相继发展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
3. 特征:古代文明的特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科技的进步、艺术和文化的繁荣等。
4. 重要古代文明:
-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盛行于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32年,最著名的建筑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 中国文明: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 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盛行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和吠舍。
- 希腊文明:以地中海地区为中心,盛行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46年,对政治、艺术和哲学有很大的影响。
5. 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之间通过贸易、征战、婚姻等方式进行交流,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6. 文明的遗产:古代文明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产,如建筑物、艺术品、文学作品等,丰富了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古代文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古诗词阅读以课内为主,适当拓展。
强调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评价,对重点字、词的记诵、揣摩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赏析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古诗词鉴赏备考知识点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初中语文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考必背的初中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就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些被明确规定要背诵、在中考语文试卷里可能考到的关于古诗文的知识,像文言字词的意思、诗句含义、作者写作意图这些东西。
②重要程度:这在初中语文学科里超级重要啊。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古诗文在语文考试中占的分值挺大的,要是掌握好了这些必背知识点,语文成绩就很容易往上提。
而且也能让咱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把文言文那些基本的字词解释、句式啥的有点基础,像“之”字有时候可以解释为“的”,有时候是做动词用这种。
还得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知道点,比如古人的称谓之类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
考试的时候能直接做题还不算啥,在生活里如果懂这些古诗文知识,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引用几句,那文章立马就高大上了。
像参加学校的文化活动啥的,也能显摆一下咱的文化底蕴。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中语文学科里,这就像是语文这棵大树上的重要枝干。
古诗文和语文的字词、现代文阅读、作文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关联知识:和文言文语法知识关系密切啊,因为你得理解字词才能明白古诗文的意思。
另外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也有关联,像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古诗文创作有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吧,我觉得对于文言字词的准确理解是个难点,很多字词跟现代的意思不一样。
关键点就是要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那得结合背景和整篇文章来看。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既会出选择题考察字词的解释,也会有赏析题让分析诗中的名句啥的。
分值占比还不少,像在古诗词鉴赏这一块,一般能有好几分。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就拿李白的《静夜思》来说,当时李白身处异乡,对家乡十分思念。
唐朝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一旦出门就很难回家,这种思乡之情是当时很多游子共有的。
这种背景对理解诗中的思乡主题就很重要。
②内容赏析: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景的诗句都很绝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原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泛指多次。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
观沧海原文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原文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木兰诗原文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原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原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原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原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原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原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
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孙权劝学原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约客(赵师秀)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论诗(赵翼)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指李白、杜甫。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指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爱莲说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核舟记原文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大苏:指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原文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壬戌:天干地支纪年。
甫:通“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大道之行也《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原文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归:女子出嫁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
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原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三峡《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原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答谢中书书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六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年号纪年。
观潮原文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原文虽席地不容间也。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年号纪年。
原文是日更定矣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原文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使至塞上原文属国过居延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份。
原文长河落日圆长河:黄河。
原文都护在燕然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五柳先生传原文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送东阳马生序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
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有赠序。
本文即是一篇赠序。
原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原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逆旅:旅店。
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代战争。
原文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水调歌头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丙辰:天干地支纪年。
原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月亮。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年号纪年。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原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醉翁亭记原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弈:下棋。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满井游记原文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廿二日:二十二日。
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庐:简陋的房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原文胡天八月即飞雪胡:我国古代以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原文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
原文中军置酒饮归客中军:主帅的营帐。
原文纷纷暮雪下辕门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赠从弟从弟:堂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
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项羽灭秦以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中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建安,为汉献帝的年号。
无题(李商隐)原文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蓬山:蓬莱山的简称。
传说海上有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青鸟:传说中国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陈涉世家原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古代二十五家一,者居住左,富者居住右,左就用来指代苦人民。
原文扶以数故,上使外将兵。
:古代下上提意或建。
上:臣下皇帝的敬称,里指秦始皇。
原文藉第令毋,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原文三老、豪杰皆曰:“将身被,伐无道,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王。
”社稷:国家。
社,土地神。
稷,谷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国家的代称。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唐雎曰:“大王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原文秦王色,跪而之曰:“⋯⋯”跪:古人席地而坐,坐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跪上身挺直,表示庄重。
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先帝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指刘。
崩:古指皇帝死亡。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持云中,何日遣唐?:符。
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
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观刈麦原文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仲谋:孙权的字。
公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
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原文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子: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臣: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原文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原文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
原文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原文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鱼我所欲也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曹刿论战《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原文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