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PPT课件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影响
缺氧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反 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以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 排出。
心理影响
缺氧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反应,影响人的情绪和 行为。
高原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提高
高原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心肺功 能,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 肺活量增大。
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03
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
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高原训练方案,以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表现。
高原训练与其他训练方法的结合研究
探索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结合
01
将高原训练与间歇性低氧训练相结合,以提高运动员
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耐力水平。
研究高原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结合
01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通过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运
动员的缺氧耐受力和心肺功能,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促进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02
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运动员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减肥。
改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
03
高原训练还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增强抗疲
劳和抗压力的能力。
变化。
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进行高原训练前,运动员需要进行 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 病。
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 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和睡眠,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 适应低氧环境。
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注意 保暖和防晒,预防感冒和紫外线晒伤 等常见问题。
高原负重行军课件(一)
高原负重行军课件(一)高原负重行军课件1. 教学内容•了解高原负重行军的概念•掌握高原负重行军的重要性及挑战•熟悉高原负重行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2.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白板•讲义或教材•视频或图片资源(可选)•小道具(如模型器材,装备等)(可选)3. 教学目标•了解高原负重行军的概念和背景知识•能够分析高原负重行军的重要性和挑战•学会高原负重行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适应力4. 设计说明本课件以讲解+互动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部分:概念介绍,训练方法,团队合作。
通过幻灯片或白板,结合适当的互动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原负重行军的要点。
5. 教学过程5.1 概念介绍1.概念解释:高原负重行军是指在高海拔山地地区进行负重行军训练的活动。
2.活动背景:高原负重行军是军事训练和登山运动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体能、适应高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相关知识:讲解高原气候、低氧环境、高山病等概念,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5.2 训练方法1.重要性:介绍高原负重行军对身体的训练有哪些好处,如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爬山能力等。
2.训练建议:提供一些高原负重行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如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合理安排负重和步伐、注意呼吸和姿势等。
3.实践演示:示范具体的步伐和负重训练方法,可以使用模型器材或现场演示。
5.3 团队合作1.重要性:讲解高原负重行军的团队合作意义,如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等。
2.实践演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高原负重行军训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训练的挑战和乐趣。
6. 课后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原负重行军”的相关课件,通过讲解概念、训练方法和团队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原负重行军的要点。
5.1 概念介绍1.概念解释:高原负重行军是指在高海拔山地地区进行负重行军训练的活动。
高原训练的应用与研究ppt课件
在高原低氧环境所存在的生物(包括人类),由环境所决定的器官功能和结 构的变化,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短时的仅表现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和代偿,称之 为习服(acclimatization)。另一种通过长期基因突变, 使功能结构发生深刻改 造和重建, 而这些特性又通过生殖传给后代而巩固下来,称之为适应 (adaptation)。 “习服”是指平原人在高原经数周、 数月甚至多年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过程, 是 一种可逆的非遗传性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使之能生存于一个外异环境。习服使机体 产生对高原低氧的耐力,这正是人体具有深刻柔韧性的表现。 “适应”是在高原居 住并经许多代后发生的改变, 大致反映了对低氧环境真正的遗传选择性反应。 适 应是有遗传学基础可以遗传, 并发展为具有生化、 生理和解剖学特征, 使之能在 高原环境达到最佳境地。
现为脑功能降低、 肺通气量增加、 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血压升高、 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增多等。 若适应良好, 在高原一段时间后, 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 就会建立完整的代偿机制, 内外环境最终达到统一, 从而能较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 境, 如果适应不良或缺氧严重, 会因过度通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从而进一步加重 脑缺氧,此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机体的氧供应。
二、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主要影响
1.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积极效应
高原环境中大气压、 气温、 湿度、 太阳辐射、 气流都对人均有影响, 但 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氧分压。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 在高原(氧分压降低) 的特定环 境下进行训练, 运动员要承受环境缺氧和负荷缺氧的双重刺激, 这些刺激作用于运 动员, 将促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 从而导致一系列 有利于耐力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性生理应激, 使运动员下平原后在高原效应 期间竞技能力得到提高。 高原训练对人体机能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心肺系统功能改善、 血红蛋白的增加, 使机体携带、 运送氧气的能力增 加; 二是机体利用氧气的能力增加; 三是增加肌糖元含量, 加强组织细胞缺氧条件 下糖酵解能力, 使肌肉具有更高的耐酸能力和氧利用效率; 四是肌肉能量储备增加。 五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提高大脑对缺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六是还可以培 养运动员的心理韧性。
高原反应的防治ppt课件
9
精品课件
我能上高原吗?
❖ 凡有明显心、肝、肺、肾等内 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Ⅲ期以 上者,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 年龄超过60岁、身体较胖者或 体弱者亦不宜去。
❖ 过度肥胖会加重高原缺氧反, 且易激发高原心脏病等。
❖ 若患有重感冒等,最好在平原 地区医治好再去。否则会使高 原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 等。
❖ 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
❖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 一次)。
❖ 烦躁不安时, 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 水。
❖ 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 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4
精品课件
高原脑水肿
❖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 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 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 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 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 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 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 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 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 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 膜出血。
❖ (2)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原反应的症状会在 12~14小时左右产生。所以,刚刚到高原的时候一定不要 剧烈运动,而要立刻休息。否则,一旦感觉到反应就需要 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
15
精品课件
二、到高原后生活训练的注意事项
❖ (3)人们常常用唾吸氧来 缓解除胸闷不适。当然,吸 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 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延 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假若 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的话, 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 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轻微的高原反应,会不治自 愈,不要动辄吸氧,以免形 成依赖性。
❖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 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高原训练一》课件
时刻关注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训练并寻求医疗帮助 。
高原训练后的恢复和总结
恢复性训练
在高原训练结束后,进行一段时间的恢 复性训练,帮助身体逐渐适应低海拔环
境。
心理辅导
对参与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 服高原缺氧带来的心理影响,增强自
信心。
总结评估
对高原训练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分 析训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 的训练提供参考。
边防部队
边防部队需要进行高原适 应性训练和实战化训练, 以提高部队的边防巡逻和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03
高原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高原训练前的准备
体能评估
对参与者的体能状况进 行评估,了解其心肺功 能、耐力和运动能力。
心理准备
对参与者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克服高原缺
氧的恐惧和焦虑。
装备准备
根据训练需求,准备必 要的装备,如高原帐篷 、氧气瓶、保暖衣物等
高原训练的起源和历史
总结词
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为了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成绩而设计的。
详细描述
高原训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一位法国医生首先提出。他发现生活在高原地 区的人们具有较好的耐力和体能,因此建议运动员进行类似的训练以提高成绩。 这种训练方法最初应用于长跑运动员,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运动项目。
。
高原适应训练
在高原训练开始前,进 行一段时间的低氧适应 训练,以减轻高原反应
。
高原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训练过程中的 安全措施得到落实。
根据参与者的体能状况和适应能力,合理 安排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
《高原训练一》课件
1
青少年摄影大赛
2
太阳和月亮,交替升起,山林和溪水,静
静倾听,这是几位高原小青年在摄影大赛
上拍摄到的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景。
3
男子单手攀登珠峰
经过密集高原训练,该男子在减轻装备的 情况下,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单手攀登 8848米高的珠峰峰顶。
高空蹦极安全
由于高海拔会使人体内气压降低,感受到 身体温度和压感的许多机构(如电子重力 计)会受到影响。通过高原训练,可以帮 助安全高海拔蹦极活动。
《高原训练一》PPT课件
高原训练是一种用于提高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适应性的训练。通过特定方法 使人体逐渐适应氧气稀薄、大气压降低的高原环境,达到在高海拔作业或活 动中发挥最佳状态的目的。
高原训练的目的
提高工作效率和竞技水平
经过高原训练,身体对缺氧的适应性逐渐增强,解决缺氧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人体 工作和运动时的表现。
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
• 高原训练前一定要非常充分的准备,如进行评估、体检等。 • 在高峰期的夏、秋时节,高原训练应该减小强度和密度。 • 高原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安全和饮食等问题。
总结和结论
1 高原训练的目的
让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适应性逐渐增强,达到在高海拔作业或活动中发挥最佳状态的目 的。
2 高原训练的好处
高原训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竞技水平、提高抗缺氧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改善生活, 提升运动成绩,消除疲劳。
3 注意事项
高原训练前应进行充分评估,要注意安全和饮食等问题。
提高抗缺氧能力
经过高原训练,人体内心血、呼吸系统和体内代谢产物的调整逐渐增强,使机体得以应对高 海拔下缺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各种生理反应和症状。
提高心理素质
技能训练的“高原现象”(一).ppt
(二)快速提高阶段
随着对乐曲熟悉和理解的逐步加深,大多 学习者会在第二个练习阶段显现出一个快速进 步的过程。通常我们可以从琴声中明显感到, 他们在音乐旋律的节奏、速度、音色、力度、 技法运用、“句逗”划分乃至有关风格的各种 音乐表现手段的处理上与正确表达音乐内涵的 需要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概括地讲就是 :音 乐内涵的解释日臻成熟
第一章 古风雅韵 神鸟起舞
(二)循环吐音练习曲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综合技能训练:《山村迎亲人》讲解与训练 能力拓展训练: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讲解与训练
— *—
4 一、理论识讲授
“高原现象” 亦称为“高原状态” , 通常是指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一段进步停顿 甚至退步的情况。当然,这一现象的成立 是以勤奋不懈为前提的,同时其反映出的 问题亦因人而异,或者说差异体现于面对 的问题层次不同。由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和处理不当会在学习者心理上造成严重的 负面影响,因此“高原状态”是一个心理 学概念,其源于心理学中技能学习阶段性 曲线揭示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学习过程, 即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快速提高阶段、 高原状态阶段、克服高原状态阶段。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竹笛课程
2
项目二十三 快速循环吐奏技能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
第二
单项技能训练
第三
综合技能训练
第四
能力拓展训练
— *—
3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授:技能训练的“高原现象”(一)
单项技能训练:(一)快速循环吐音训练
高原现象课件ppt
源和信息,如在线课程、学习
网站、论坛等。
04
参加辅导班或找家教
05
可以考虑参加辅导班或请家教
,通过专业的指导和辅导来提
高学习效果。
06
04
克服高原现象的Leabharlann 功案例案例一:某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结词
坚持不懈,突破自我
详细描述
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高原现象,成绩长时间没有明显提高。但他没有放弃,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增加学习 时间和强度,最终成功克服了高原现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断变化的世界。
勇于挑战自我
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更高层 次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和水平。
反思与自省
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找出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
策略和方向。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04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肯定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及时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心。
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05
06
设置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通过实现目标来提高学习动力。
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
请教老师或同学
01
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或
同学请教,寻求他们的帮助和
建议。
02
利用网络资源
03
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学习资
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如交替使用 不同的学习技巧,以提高学习效
果。
保持积极心态
遇到学习瓶颈时,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寻求外部支持
与同学、老师或专家交流,寻求他 们的建议和指导,帮助自己突破困 境。
培养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终身学习
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 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40页PPT
40、人类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血液循环系统
1.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
2、间歇性低氧暴露法(INHN)
间歇性低氧暴露法是利用低氧仪在平原条件下模拟 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低氧环境,利用吸入低于正常氧分 压的气体,对运动员进行间歇性(脉冲式)的低氧刺激, 以提高运动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抗缺氧能力的一种 新方法。
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尔·渤·斯特列尔科夫博士 首创间歇性低氧暴露,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医学对呼 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继而用于运动训练的实验研 究及应用。INHE通常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与正常训 练交替进行。
◆亚高原训练
亚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 组织到介于平原和高原之间海拔高度的地方,进行定期 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500~1500m之间的地域应称为 亚高原。
ST对运动训练的有利影响:(1)在亚高原地区,缺 氧程度较轻,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较小,肌肉萎 缩不明显。高原的低温易引起伤病。(2)但在亚高原 地区,却无明显的低温情况。(3)高原空气流动大, 形成的风力也较大,而亚高原却没有明显的大风力。 (4)在亚高原,由于空气、湿度等的变化不大,对运 动员的技术动作的影响较小。(5)不需要在低氧舱进 行,省掉来回奔波之苦。(6)我国很多地方都属于亚 高原训练基地,比如贵州等地,因此容易实施。
韩添翼 体育学院09研 运动人体科学
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的 高原训练的 高原训练的 高原训练的
概述
生理学适应 营养补充 方案设计
一、高原训练的概述
(一)高原训练的发展史
高原训练发展了近40年的历史,大 体上可以将高原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高原 训练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初步提出了高 原训练的理论依据,尝试高原训练的方法,探 索高原训练的效果及高原环境与人体生理机能 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并由被动适应在高原 地区进行比赛,转化到主动将高原训练作为提 高运动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形成了高 原训练的第一个“高潮”,为高原训练的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模拟高原训练法
芬兰学者拉斯考(Rusko,1995)提出 “Hi-Lo”方案的“高原屋”,即让运动员在模拟海拔 2500米高原状态的高原屋中,然后在1300米的高度训 练。目前这一高原训练计划已经在芬兰、瑞典和中国 等国家实施。
还有日本生产使用的是可移动的帐篷,帐 篷内是仿高原环境。美国也发出一种可调氧分压式 睡仓(低压睡仓),它可以提供一名运动员休息。这 些仿高原环境训练法,既不需要高原训练基地,又免 去往返迁移,同时使运动员机能潜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以期达到高住低练的效果。
第三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高原 训练的迅速发展阶段。高原训练在此阶段的实践经验和 理论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训练方法也不 断改进,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一些新的 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加, 在此阶段,高原训练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重视。表现为:
(1)高原训练基地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 提高。
(一)呼吸系统
平原运动员到高原后,最初反应是呼吸频率加
快、肺通气量加大。运动时肺通气量可较在平原左同样负荷 时增加23%或者更多。
VO2max是反映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的德重要生理指标。 研究表明,平原运动员到高原虽然肺通气量增加,但是随着 高度的增加VO2max却下降,认为这是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心输出 量减少所致。有氧能力在海拔1500米以上高度才发生明显改 变。每升高1000米,VO2max则以10%的比例下降。因此,4000 米高度的有氧能力相当于平原的70%左右,在6248米时,大约 是50%。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VO2max下降率相似。高原训练对 VO2max的影响仍有争议。有报道称,高原训练使VO2max增加了 5%。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受试者的训练水平及高原训练前的机 能状态有关。
(2)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不断增多。
(3)建立新的训练方法及模拟训练手段。
(4)有关高原训练的研究和交流得到加强。
(5)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加大。
(二)高原训练的方法
1、高住低练法
(Living high-training low,Hi-Lo)就是让 运动员在较高的高度上(2500米)居住,而在较低的高度上 (1300米)训练。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机体适应高原缺氧环 境,挖掘本身的机能潜力,又可达到相当大的训练量和强度。 此种训练方法已经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以运用与高原训练 实践中。此外,还有低住高练法,即让运动员居住在较低的 高度(1300米),在海拔较高的高度(2500米)进行训练; 低住低练法则是让运动员居住和训练都在较低的高度(1300 米);而高住高练法事让运动员居住和训练都在较高的高度 (2500米)。在以上的几种训练方法中,高住低练法的效果 最好,高住高练法次之。因为,高住低练除了可获得高住高 练相同的效果之外,其副作用比高住高练要少,运动员易适 应。但是目前除了西班牙的内华达训练基地外,还没有很好 的高住低练的基地。
二、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 下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对人体有两种负荷, 一种是运动本身所引起的缺氧负荷,即运动性 缺氧负荷;另一种是高原性缺氧负荷。两种负 荷相加,造成比平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 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表现在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 骼肌、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适应。
第二阶段:70年代——80年代中 期,这一阶段是高原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高原训练方法得 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和运用,在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提出新的训练方法,并对高原训练的 海拔高度、持续时间、训练负荷的安排以及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营养及恢复等问题, 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 科学数据,初步发现了高原训练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和某些规律。同时由于在此阶段,高 原训练的实践失败多于成功,所以,也是对 高原训练产生争议最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