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

合集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合理规划景区边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地勘察,确定景区的自然边界,合理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植物、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体管理等,以恢复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生态平衡。

1.3 引导游客环保旅游:设置环保宣传牌、设施和导游解说,引导游客遵守旅游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交通便利化: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路线,方便游客到达景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2.3 住宿和餐饮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酒店、民宿和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和用餐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修复和保护古建造:对于景区内的古建造,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2 文物展示和解说:建设文物展示馆和解说中心,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4.1 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景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2 就业机会创造:景区规划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4.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在景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平衡旅游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名胜区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意的开发和过度的商业化已经对许多风景名胜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规划和保护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避免破坏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在建设公共设施时,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

此外,规划者还应该合理划定游览区域和保护区域的范围,确保游客的游览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其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该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

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对于古建筑物和文物,应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其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此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还应注重游客体验的提升。

作为旅游目的地,风景名胜区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魅力。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魅力。

例如,可以设置游览线路和景点介绍,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风景名胜区的特色。

除了规划,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风景名胜区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风景名胜区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支持,确保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其次,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遵守规章制度,不擅自进行开发和商业化活动,以免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破坏。

最后,公众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遵守游览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和文化遗产。

总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是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套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1. 保护与利用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规划范围和区划: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和区划,并划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用途。

3. 自然景观保护:保护自然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物等,合理利用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价值。

5.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

6. 规划管理机构: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划,监督管理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工作。

7. 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适宜的游客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餐饮场所、住宿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

8. 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 规划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体来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旨在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的
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优质的游览和服务条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许多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一、背景与意义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为主要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关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保护风景名胜区,可以保持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为游客提供美丽的旅游资源;同时,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制定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原则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确保其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情况发生。

其次,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保护风景名胜区不仅要保持其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还要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潜力,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三、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引导他们遵守相关规定,爱护自然环境。

2.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风景名胜区。

3. 控制开发规模。

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同时,要控制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服务,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如何认识与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如何认识与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如何认识和理解风景区景观规划姓名:2012 年11 月29 日摘要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汇集了我国众多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自古以来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我国,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设计误区。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所需要遵循的生态原,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规划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关概念释析1.风景风景是指一定的条件下,以山水景物以及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狭义的讲,风景即大自然的风光景色、风土景物、景观等”。

它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载体,既有物质形式的感性色彩,又有理性的精神意义,陶冶着欣赏者和创造者的情趣。

风景往往留下了人为的印迹,已经不在是纯粹的自然风景了。

刘禹锡的诗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更说明了不包含情感的风景在我国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正是将风景区命名为风景名胜区的原因。

2.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的称谓,我国一度曾比较混乱,叫法很多。

许多时候风景名胜区常常与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混淆。

我国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里也对风景区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具有欣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范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由此看出,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相比,重在“名胜”二字,由于我国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及其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使得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

面对自然赐予的群山、百川,我国人民形象地将其理解为物化的人文,并喜欢加以修饰、提炼以使其得以升华,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洗涤,留给我们的风景区绝大多数都蕴涵着人文的气息,见证着历史的足迹。

3.风景名胜区的分类(1)按等级特征分类主要是按风景名胜区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及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分,可分为三类:①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而闻名的地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规划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包括游览路线的设置、景点的布局和便利设施的建设等。

3.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合理规划景区内的建设活动,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人文关怀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利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同时保留和弘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特色。

3.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

4.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 安全管理原则:规划应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规划中应考虑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安全的游览环境。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1. 规划范围确定: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包括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通设施等,以及周边的保护区和开发区。

2. 地形地貌分析:对风景名胜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3. 资源评估: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植被、动物、文化遗产等,为规划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4. 规划目标确定: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如生态保护、游客体验、经济发展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风景资源评价3.3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分区、结构与布局3.5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保护培育规划4.2风景游赏规划4.3典型景观规划4.4游览设施规划4.5基础工程规划4.6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 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2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 简介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独特特点吸引游客的地区。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制定一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必要的。

本总体规划旨在规划优化景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规划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优化旅游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3)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3. 分区规划(1)核心区域:包括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景点,加强保护和管理,开展专业科学研究。

(2)开发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游客接待和休息条件。

(3)保护区域: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4.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网络:改善交通道路的连通性,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和航空。

(2)游客接待中心:建立现代化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服务和信息咨询。

(3)住宿设施:合理规划酒店、民宿和露营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4)餐饮设施:规划多样化的餐饮场所,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和休闲空间。

(5)公共设施:建设洗手间、停车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供方便的服务。

5. 景区管理规划(1)人员配备: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招聘和培训具备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

(2)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和监测措施。

(3)环境保护:加强景区环境监测和保护,减少人为污染和破坏活动。

(4)文化保护: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加强对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的保护。

(5)宣传推广:将景区与周边地区相结合,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总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旨在合理规划景区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云邱山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云邱山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并为实现风景区的可持 续发展提 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风 景 区 ; 观 生 态 ; 持 续 发展 景 可 中图分类号 :T 8 文献标识码 :A U9 4 文章编号 :10 — 162 O )3 0 5— 3 0 0 8 3 (O83 — 18 0
1 引言
序号
表 2 云邱 山植物资源概况
云邱山 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 植被种类 丰富 , 态系统类型多 生 样, 并且是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 果油树 的主要分布 区。植被
分布情况见表 4 。 33 景 观 生 态 稳定 性 评 价 .
云邱山地区现有 的旅游资 源种类丰富 , 有地文景观 : 冰洞和

1 8 5 -
科 然保 护区景观生态评价 的 究 比较深 入。 研
1 景 观 生 态 规 划 . 3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 的合理规划和保护 生物 多样性两个方面。 云邱山景 区兼有 自然保护 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特点 , 区内生物 资源丰富 , 旅游景观类型多样 。 本文 以云邱山风景 区为例 , 在收集 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 对其 进行 了景观生态质量评价 , 以期为 云邱 山生态质量的改善以及风景区资源的有效 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并
命力 。其 中, 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1 景 观 生 态 评 价 . 2 景观生 态评价就是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评定 。目前 , 我国景 观生态评价 主要集 中在景观格局 、 生态系统稳定性 ( 脆弱性 ) 区 、 域生态 环境 、 生态 系统健 康 、 土地持续利 用 、 自然保护 区建设等
28 1() 0 ̄1 3 国 0  ̄3
序号 群 落名称 l 辽东栎林 2 栾树林
海拔 1 0 I左 右的山谷 0l 3 l 海拔 1 4 m左右 7 0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视,风景名胜区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破坏、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建设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应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植被,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其次,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严禁非法猎捕和买卖野生动物。

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古迹的保护。

修缮古建筑,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丰富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内涵。

三、合理规划和开发合理规划和开发是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关键。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资源,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规模。

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要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舒适的住宿和餐饮条件。

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推广。

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管理和监督是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监督和评估。

定期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和文化遗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为了保护和开发我国众多的自然风景资源,并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一个成功的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保护、文化遗产、旅游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的目标和内容,并探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重要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的集中展示和保护地。

它们不仅是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引擎。

在规划风景名胜区前,对其进行综合的、有目标的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是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需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确保自然景观的原汁原味被保留下来。

2.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通常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规划应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为游客提供了解和体验文化的机会。

3.提供优质旅游服务:风景名胜区是游客流量较大的地区,规划应注重提供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4.实现可持续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资源的保护之间达到平衡。

内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特征分析对风景名胜区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分布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特点。

文化遗产保护分析风景名胜区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确定哪些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旅游设施规划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和居住,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自然环境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确保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健康。

营销策略制定风景名胜区的营销策略,包括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区,是旅游者休闲、观光、体
验和学习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风景名胜区,制定详细规划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景区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规划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景区规划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
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充分调研和分析景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特点,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景区规划内容应当包括景区总体布局、交通规划、游客服务设施、环境
保护等方面。

景区总体布局要合理利用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打造独特的景观特色。

交通规划要保障游客便利的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到达各个景点。

游客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餐饮、住宿等,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环境保护是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合理规划游览线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景区规划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在规划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景区的安全风险,确保规划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标准是保障景区良好发展的基础。

只有科学
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景区规划工作,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和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和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项目规划前置审核工作,强化风景区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风景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以下简称《漓江总规》)赋予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权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漓管委)依法对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和规划活动等事项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审核事项受理第四条提交漓管委进行审核的事项范围:《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活动;涉及风景区的城镇规划、乡村规划、土地规划编制和修编等规划类活动。

第五条提交漓管委审核事项的内容需符合《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提交资料清单》(详见附件)所列明的各项材料,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漓管委业务部门一次性告知报审单位。

第六条(一)建设活动类事项由业主向辖区县、区政府申请转报漓管委审核。

灵川、阳朔、七星、雁山四县区的审核事项须由该县区漓管委兼职副主任签批转报;其余县区由该县区政府办或漓管办签批转报;中直、区直、市直单位的报审事项,在取得所在地相关部门签署的意见后直报漓管委。

(二)风景区内村民自建房报审事项,按本办法第十七条执行。

(三)规划编制类事项由规划编制组织单位直报漓管委。

(四)其他需报审的活动事项可由活动组织者经活动所在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直报漓管委。

第七条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县、区人民政府、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在依据自身职责做出行政许可时,应先行了解许可事项是否符合风景区的相关规划,可咨询漓管委业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漓管委业务部门收件后应迅速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如报审事项突破相关法规规定或缺少材料,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发告知书给报审单位,报审单位应根据告知书进行调整、补充再行报审或不再报审;再次报审后,按照《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类报审事项审核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予以受理办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关注不断增加,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文化遗产流失等问题。

因此,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必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它能够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风景名胜区规划还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冲突和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水、植被、动物等。

规划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域和游客数量等措施来实现。

2. 文化遗产保护: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可以通过修复和保护古迹、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等方式来实现。

3. 旅游设施建设: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

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旅游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还应该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风景名胜区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管理不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责任和权力,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2. 引导游客文明观光: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观光,遵守相关规定和禁令。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111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赵松摘要: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并在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本文以湖南隆回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区域内少数民族与原生态景观结合。

提出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调控的方法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风景名胜;生态景观;生态调控;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建筑景观与园林深受传统人地思想史上的重要主张影响,即自然与人之美互相完善和成就,纯自然不能尽人之美,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山水文化和壮美自然景观的代表,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大量信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其他国际的生态保护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类型。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其并非单一自然、文化属性的区域,而是自然和人文文化高度契合的地域,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留给我们的原生博物馆。

作为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中唯一一个首要目标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合保护进行保护的保护地类型,其传承了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也是对全球文明传承的重要贡献。

同时,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历史村落的样貌也逐渐被现代审美统一,效率和网红追求使得千村一面而村落原貌尽失。

导致少数民族历史村落文化与民族元素的削弱,整体景观特色的区分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景观生态为主的历史文化村落区域内,自然元素为生态本底,村落为评价保护因素,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需求和景观特色并对其保护,对于历史村落的特色生命意义的延续、景观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推动的稳步支持、对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意义重大。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采取合理的设
计和规划措施,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和观赏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下面是一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一般原则和内容:
1.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景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珍稀物种和自
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2.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并修复历史建筑、遗址和文化景观,传承和
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3. 设施与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服务设施
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同时,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方便游客游览。

4. 游览线路规划:根据地区的特色和景点的分布,规划合理的游览
线路,使游客能够全面观赏景区的风景和人文景观。

5. 安全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括设置警示标志、安全设施、安全巡逻等。

6. 旅游设施规划:根据游客需求,规划合理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

7. 环境绿化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措施,美化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美感。

8. 宣传推广规划: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之,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遗产、基础设施、旅游需求等多个因素,以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

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篇规划提示一规划范围与时段本次规划主要以襄阳县鹿门风景名胜区管辖范围为主,包括东津镇、王河乡和张湾桥南办事处共计338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

规划时段划分为:近期:2001 —2005 年;中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 —2015年。

二规划主要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0,1997年修订稿);湖北省林业厅文件:《关于林业部批复九峰等四处森林公园更改名称的通知》(1992);襄樊市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队、襄阳县林业局、襄阳县鹿门寺林场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说明书》(1992年8月);武汉大学建筑学系、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所:《鹿门寺风景区总体规划》(1993年11月);鹿门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

三规划主要技术内容本次规划结合甲方要求和对实地的踏勘结果,规划分为规划总论、专题研究和规划系列图件三大部分,详细的内容分列如下:1.规划总论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鹿门风景区产业转换与聚落体系总体规划鹿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和促销方案2.专题规划鹿门寺风景总体规划王河现代农业示范及观光园区发展规划吕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老营民俗风景区旅游建设规划鹿门风景区绿色旅游通道建设规划3.规划系列图件1)鹿门风景区区位图2)鹿门风景区空间联系图3)鹿门风景区现状图4)鹿门风景区文物分布图5)鹿门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图6)鹿门风景区旅游功能结构图7)鹿门风景区道路规划图8)鹿门风景区游线组织图9)鹿门风景区城镇体系规划图10)鹿门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11)鹿门寺景区现状图12)鹿门寺景区总体规划图13)鹿门寺景区景点建设图14)鹿门风景区旅游通道建设图15)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一)16)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二)17)鹿门风景区道路景观建设图(三)四规划总体框架与技术框架1.规划总体框架2.规划技术框架第二篇规划总论第一章鹿门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1.总原则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使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知名度,以及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科研、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下面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标准。

首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

自然环境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因素,保持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人文景观规划应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提升游客体验和文化内涵。

交通道路规划应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应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生态保护规划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管理保障规划应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

其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周边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

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和意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

同时,规划应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综合竞争力。

生态环境方面,规划应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规划应立足长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管理和监督。

规划应明确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管理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
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规划原理,结合景区实际,以大连星海公园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大连星海公园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连星海公园景观生态学规划空间格局
abstract: using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planning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cenic spot to dalian xinghai park scenic spot for the study, using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dominance index, landscape evenness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dalian xinghai park index scenic landscape patterns of different periods.
keywords: dalian xinghai park planning spatial pattern of landscape ecology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第一节引言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三个方面。

第二节相关理论综述
2.1 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内涵与方法
景观生态规划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理解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 g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设计之父0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方面的规划。

1969年麦克哈格出版《设计遵从自然》一书,提出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千层饼”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出现的标志。

狭义的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不仅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过程、社会过程和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而且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来经营和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土地持续利用的目的。

【1】
1980年代以来。

在景观生态学全面发展的推动下,景观生态规划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成熟,目前已形成多种规划思想与方法体系,其中三种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体系是捷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的landep方法体系、德国景观生态学家haber等人提出的土地利用分异战略(dlu)以及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等人提出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

【2】
风景名胜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亲和的载体,其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有引进斑块又有残留斑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3】。

第三节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区概况
大连星海公园,位于大连市西南,由占地19万平方米的陆域园林、长达800多米的弓形海水浴场组成,是著名的风景区。

星海公园由游览区、休息区、儿童游乐园、海水浴场区四部分组成。

海水浴场区是沿国内800米长的半月形海滩而成为大连市四大海水浴场之一。

景区内鹅卵石铺就的条条甬道,把棋乐亭、望海亭、海岩亭、迎潮亭、瑾花亭连在一起。

园内建有望海亭、迎潮亭、望海楼等景观。

3.1.1自然概况
3.1.1.1地理位置
大连地处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

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的气候。

大连星海公园
3.1.1.2地形地貌与土壤
大连城市区分布在辽东半岛的南端,丘陵半岛地貌为主,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及其余脉,沿半岛走向,纵贯全区,构成中央高、东西两侧低,北高南低、尾端翘起的脊状地貌轮廓,滨临黄海,毗连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受地质构造、风化剥蚀及水流侵蚀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山顶海拔标高一般在100~200m,地形坡度随地面标高提升而变陡,山麓下部5~10°,中部10~20°,上部25~70°。

临海地势形成陡崖峭壁,高20~70m。

3.1.1.3气象
大连常年主导风向是: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8.4—10.5°c。

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

大连市年平均气温绝对变率为0.544,相对变率是5.08%。

(参考大连市1950—2001年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1.1.4植被
截至2005年初,大连市城市绿化面积为1亿142万㎡,覆盖率为42%,公共绿地面积为2369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

乔木:雪松、元宝枫、国槐、榆树、杜仲、白桦、紫叶李
灌木:碧桃、榆叶梅、大叶黄杨、连翘
3.1.1.5生物资源
哺乳动物:野狗、野猫、野兔、黄鼠狼、刺猜、田鼠等;
鸟类:麻雀、喜鹊、山雀、乌鸦、燕、等;
其他:野鸡、野鸭、龟、青蛙、蟾蛛等。

第四节大连星海公园景区景观格局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为基础,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景观的功能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畅通,并使景观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满足人们旅游、休憩、观赏等需求的活动。

4.1大连星海公园土地利用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过程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景观变化显著且日益加速,其中有的变化使人担心。

这就要求人们在希望享受高质量景观的同时,要在景观的发展变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这归根结底在于应该从整体生态着手,制定具有生态文明的景观规划体系【4】。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交错、重复出现、嵌套分布,就形成了一个景观镶嵌体。

大连星海公园作为城市风景区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明显地区别于其它景观镶嵌体,其景观类型相对单一。

大连星海公园的土地利用格局相对单一,其构成要素大致有三类:即:①人工景观单元,如道路、景区服务区建筑、售卖亭建筑及其它各种建筑物;②半自然、半人工景观单元,如公园绿地等;③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景观单元,如海洋等。

4.1.2大连星海公园斑块尺度与分布
大连星海公园的三大类板块的尺度与分布有以下特点,在尺度上:①同一类型斑块尺度相对较大,②公园绿地斑块的被园内道路分割、连接,既促进又阻碍,在分布上:①同一类型板块的分布集中,②公园绿地斑块在数量上、面积上都占优势。

破碎度反映了单位面积上斑块个数的多少,大连星海公园的斑块的绿地景观破碎度不大,说明绿地景观整体性较好;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性,斑块种类较为单一,总体多样性程度不高。

4.1.3大连星海公园水体斑块的聚集度与破碎度
大连星海公园的水体斑块包括:园内主轴线水体景观和海岸线滨水景观,水体斑块的聚集度较大,破碎度小,破碎度小对生存于其中的物种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就小,破碎度小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可能性减小。

第五节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一定尺度对景观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它强调景观的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特性,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
(2)针对性原则:针对研究区的特点,立足于挖掘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及自然地理特点、显现场所精神,采用相应的评价及规划方法;
(3)综合性原则:本研究力求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兼顾社会经济条件等问题,以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同时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当前不甚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进行景观结构调整;
(2)以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准则,在前述景观格局
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项,马克明,王仰麟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黎明主编.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唐东芹,傅德亮.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园林, 1999,15(3)40-43.
【4】杨冬辉.中国需要景观设计——从美国景观设计的实践看我们的风景园林[j].中国园林,2000,16(5):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