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4.05——2015.04)课题方案落实及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中期报告。负责人:李花新 边玲丽
(1)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和措施,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整理,对实验教师进行微课程制作的培训,借鉴现阶段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梳理出适合现有教学实际的有效作法,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深入做好准备。
(1)初步建立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减轻教师微课开发的负担,提高微课资源的开发效率。
(2)开发微课资源,基本实现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小学阶段知识点的微课全覆盖。
(3)根据不同的学情,探索几套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辅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在全区推广,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从最早出现的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到最近基础教育和高校微课大赛的启动,也掀起了微课程实践层面的热潮。如:昌乐一中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赢得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各地教育同行的肯定,开发区钢城街办的钢城中学也进行了试点教学。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研究的也是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必然继承着微课相同的概念和内涵,遵循着共同的设计、开发、制作和应用的一些通用原则。
但是微课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应该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日常应用频繁、范围广泛。本课题致力在以下三方面探索突破:
开题报告《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八、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确立、调研分析)
第二阶段(微课的设计、开发制作以及网络资源搜集) 第三阶段(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第四阶段(新的微课应用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
九、论文提纲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微课资源以及微课应用 模式的现状,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结合中国教育 现状,研究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制作开发和应用。 在国内外已有的微课应用模式基础上,扬长避短,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应用模式,创新微课应用模式,改革 中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四、研究内容
三、问题的提出 (一)微课的质量标准 (二)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 第一章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概述 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第四章 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 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与评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LOGO
1、如何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 微课的特点,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课,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得到最关键的知识。 2、如何在现有国外成功的微课应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 国的教育现状,创新微课应用模式。
六、研究方法
文献法 访谈法
问卷调 查法
行动研究法
七、创新之处
1、与其他同类研究相比,笔者网络搜索,发现国内还 没有太多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相关应用研究的 论文。 2、基于微课的多种教学模式(如:颠倒课堂模式,混 合学习模式)还没有实际的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只是有一些理论的指导。 3、通过已有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理论实践,学生的 本土化特点提出自己的微课应用模式,希望自己创新的 微课应用模式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课题开题报告(共5篇)
篇一:微课课题开题报告微课课题开题报告上传: 方肇飞更新时间:2013-9-3 17:26:04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别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名称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申请单位江西省新建二中填表日期2013年1月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
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
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 本课题旨在对高中数学“答疑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这项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微课堂,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实用的平台。
2.3. 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果以及积极参与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
最后将“答疑型”微课这种教学辅助模式进行推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微课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尤其是在当前疫情期间,微课在线教学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
因此,设计一门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的微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微课设计的主题是《英语口语自我介绍》,针对初学者的英语口语自我介绍能力进行提升。
英语口语的自我介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能够自如地进行英语口语自我介绍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英语口语自我介绍的能力。
二、课题分析2.1 课题的研究意义英语口语自我介绍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英语口语自我介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其次,英语口语自我介绍能力对于学生的求职和升学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展现出学生的自信和能力。
再者,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课题的研究现状目前,英语口语自我介绍的教学主要以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为主。
但是面对面教学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此外,微课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课程内容更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3 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一门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的微课《英语口语自我介绍》;二是通过调查研究判断学生在英语口语自我介绍方面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为微课设计提供参考;三是通过微课的形式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自我介绍能力进行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微课的效果。
三、课题内容与研究方法3.1 课题内容本微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英语口语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和格式;二是英语口语自我介绍的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三是英语口语自我介绍的练习和模拟,以及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专题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
信息技术专题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3.强化农远资源应用的策略性,注重多媒体课件实效性,防止目前多媒体教学注重外表,无视实质的问题,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并使学生在视频、音频资料、课件作用下,刺激多种感官参与,到达学与教效果最大化,并努力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鉴别使用能力及制作水平。
4.从信息技术的网络的利用上与现今的学科课堂教学进展有效整合,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应用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展评价。
本课题既是对我校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深化,目的仍是为解决我镇青年教师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又为广阔农村学校农远资源应用提供有效的经历借鉴。
因此本课题研究涉及本校16名青年教师。
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组通过校本研修,采取以教师自主研修为主结合中心教研组教师团队合作为辅的方式实现课题的目标。
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源,观看培训课程和课例,同时学校利用校本研修针对教师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确保教师教育理论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题研究树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课程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促进教师应用技术成为日常教学行为为目的”的理念。
以教师的自主研修为主、团队合作为辅,突出团队协作。
分析存在问题和了解教师需求,按照课题统一部署,自主、多元地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方法为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历总结法、教育叙事、班级试点研究。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
主要用于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内容,以此调整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微课程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因此,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研究目的:1. 分析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探索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3. 实践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评估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理论基础研究。
(2)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需求和要求。
(3)探索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践研究。
(4)通过实践评估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制作和应用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3)统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
(4)实践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和改进微课程,验证其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建立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理论框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提供一套基于科学思维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步骤,供教师参考和应用。
微课程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微课程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微课程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兴的在线教育所取代。
微课程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育者的喜爱。
然而,微课程的实践研究仍然相对薄弱,本文将从微课程的定义、特点、实践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微课程的定义与特点微课程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教育内容的短小精悍的课程形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短小精悍:微课程一般时长为3-10分钟,通过紧凑的内容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将知识点精炼呈现,提高学习效率。
2. 个性化学习: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定制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多媒体融合:微课程通过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能力。
二、微课程实践研究的意义微课程实践研究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研究,可以探索和验证微课程在知识传授、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效果提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2. 推动教育创新:微课程实践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微课程实践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三、微课程实践研究的方法微课程实践研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学生在微课程学习后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验证微课程的实际效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微课程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情况,为改进微课程提供参考。
3. 案例研究法:选择一些成功应用微课程的案例,深入研究其实施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信息技术教学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1 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工具,对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选题意义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通过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机会均等化水平。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1.探索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其教学能力;4.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效果。
2.2 研究内容本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和改进,探索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2.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3.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其教学能力;4.学科融合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科交叉融合的效果。
微课题 开题报告
微课题开题报告微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学习者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然而,目前微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微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微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提高微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有的微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了解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为微课程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微课程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学习场景的微课程设计原则。
2. 探索一种有效的微课程评估方法,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验证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3. 设计和开发一门针对特定学习场景的微课程,并对其进行实验,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评估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4. 调查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和总结现有的微课程设计和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实验法:设计和开发一门针对特定学习场景的微课程,并通过实验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
五、预期结果1. 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学习场景的微课程设计原则,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
2. 探索一种有效的微课程评估方法,通过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验证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3. 通过实验和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为微课程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开题模板: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微视频的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的实践研究
教学目标微视频目标知识与技能微视频目标操作辅助型自主探究型知识普及型课前导入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微视频目标对比发现型总结拓展型过程与方法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微视频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重点例题、易错题、某些学习任务等。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有三点:1.理清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目标、微视频的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
2.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尝试自主设计和开发微视频资源。
3.通过微视频课堂实践研究,反复授课,改进微视频应用效果,优化教学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1.微视频的理论研究(1)微视频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而微视频的目标设计是为课堂的整体教学目标服务的。
在设计和制作微视频之前,首先要考虑为何要制作或使用该微视频?该微视频的运用会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中哪一方面目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接受水平等。
与一般传统媒体相比,微视频有其自身特点“精、准、短”,而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在运用微视频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微视频的内容选择微视频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现成的优秀微视频,如来自于网络、媒体;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与开发的微视频。
现成的微视频种类繁多,样式不易,所传达的信息质量也需要甄别。
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视频的应用时,应提前做好备课计划,将教材内容与微视频有机融合。
经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析和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课前导入型;(2)知识普及型;(3)操作演示型;(4)自主探究型;(5)对比发现型;(6)总结拓展型。
(3)微视频的目标设计与内容选择之间的关系在三维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分析并确立分教学目标,再在其中选择适合以微视频形式进行教学的目标,然后进行微视频的教学内容选择,最后进行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课堂教学目标、微视频目标设计和微视频内容选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信息技术教学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开题报告信息技术教学开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挑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安全和伦理意识。
创新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1. 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和教学软件等。
学生应该能够自由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实践和探索。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提供案例和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整合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和阅读,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 提供实践机会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或者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培训、资源不足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1. 教师培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因此,教师培训是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源。
2. 资源不足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软件支持,但是很多学校的资源有限。
学校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投入,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
3. 信息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防范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林东一中信息技术校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林东一中信息技术校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既要注重学生的掌握基础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为此,本校拟开展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的校本课程研究,调研具体地区学生的现状及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发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化水平。
二、研究目的1.了解当地学生信息化水平的状况和需求,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2.设计符合学生需求、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的校本信息技术课程。
3.提高教师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水平,加强团队合作,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查看相关文献及网络资源,了解当地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2.调查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及课程体验感受等情况。
3.实验法:运用教育教学的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内容及形式等进行实验。
四、研究内容1.了解和分析当地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调研当地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看法和期望。
2.设计校本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3.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校本信息技术课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五、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制定调研计划。
2.第二阶段:开展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及教学评价情况。
3.第三阶段:制定校本信息技术课程大纲及课程设计,开展课程实验。
4.第四阶段:评估和总结研究成果,完善校本信息技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
六、预期成果1.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
2.开发基于学生需求的校本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化水平。
3.推广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的校本信息技术课程,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
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1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热门技术。
我们将研究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企业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影响。
1.3 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是连接物体与互联网的技术,它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将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2. 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2.1 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就业形势的影响,分析其对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建议。
2.2 信息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新的风险。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分析其对个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3.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将研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改革建议。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十里牌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当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时,教育的“微”时代也即将来临。
而开启教育“微”时代的,正是“微课程”。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率先提出。
他将一堂原本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内容,做成“微课”。
这种形式在美国教育领域引起轰动,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快速变革,被誉为新时代的教育革命。
在此影响下,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 (或移动终端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十里牌小学在市、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开始关注微课和“翻转课堂”,并计划对微课制作的技术和课堂应用进行跟踪和学习,同时开始对教师进行理念与技术培训。
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有几个困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信息技术是站在技术的最前端,变化最快的一个学科,教材内容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很好的补充教材。
二是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一周一节课,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是上了下节忘了上节,而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忘了就看,想学就学的要求。
三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受地域、家庭条件的影响较大,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微课程可以让基础低的学生跟得上,基础高的学生能提高。
四是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是个大问题,十里牌小学学生多班额大,一节课下来,老师喊破了喉咙还是不能兼顾,微课能够减轻教师负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研究“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概念的界定微课:微课程是指围绕明确主题,集中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的小视频。
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
信息技术微课:是指以教师辅助教学或学生自学为目的的微视频,内容精炼,时间2分钟左右。
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将所有适合制作成微课的知识点微课化,建成学科微课资源库,通过微课平台共享,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或模式。
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与问题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何评估?教师在教育信息技术使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调研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评估指标和方法;•设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提供针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研究方法与步骤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本课题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步骤:1.文献调研:对相关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的现状和进展;2.实地调研:对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数据分析:对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4.提出评估指标和方法:基于问题分析和研究成果,提出适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5.设计培训方案:根据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实施与评估:在选取的学校范围内实施培训方案,并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四、预期的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应用领域、应用程度和应用方式等;2.分析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依据;3.提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有助于对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4.设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验证培训方案的有效性,并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信息化教学活动开题报告
信息化教学活动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项目旨在探索信息化教学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探索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三、项目计划1.项目时间安排:项目阶段计划时间立项阶段2023年1月系统设计2023年2月资源准备2023年3月实施阶段2023年4月项目总结评估2023年5月2.项目任务分配:项目成员分工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和协调教师团队负责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教学方案的设计IT技术人员负责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学生团队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实施和评估3.项目进度控制: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将进行相应的进度控制和项目风险管理。
每个阶段末尾将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四、项目实施方案1.信息化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团队将收集和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网上教材、在线习题和实验平台等。
2.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团队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学生参与与互动:学生将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研讨和互动交流,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教师指导与评估:教师团队将通过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五、项目成果评估为了评估本项目的效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学习效果评估: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等,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教师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师的教学反馈和学生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开题报告
发布微课、交流应用效果和改进意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确保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建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库。
开发涵盖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重要知识点的微课,及相应的微课应用学习单,形成微课资源库。
二、开题报告
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率先提出。他将一堂原本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内容,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内容,做成“微课”。这种形式在美国教育领域引起轰动,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快速变革,被誉为新时代的教育革命。在此影响下,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或移动终端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开发微课程视频,没有教材的年级根据年龄特点,梳理出课程内容,并制作成微课程,获取初步实验成果。
(写出课程实施建议。
但总体来说利用微课辅助教学除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应用上普遍较弱,没有比较成型的利于推广的微课教学模式。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微课程与具体的科目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的层次比较浅,缺乏引领。
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只有很少的教师在进行探索和研究,还有很多老师对微课这个概念还不太熟悉,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微课大多是成人自学用小视频,与小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非常少,而与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吻合的几乎是空白。
(1)建构主义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论。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以上两个理论是设计制作微课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
微课的制作开题报告
微课的制作开题报告微课的制作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数字化教育所取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短小精悍、便捷易用的特点,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课的制作过程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及互动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灵活的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5分钟之间,内容紧凑,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示范。
三、微课的制作过程1. 教学目标确定在制作微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预期结果。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制作微课的内容和结构,使其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内容策划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微课的内容。
内容策划包括选择教材、整理知识点、设计教学流程等。
教师需要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和归纳,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吸收。
3. 脚本编写脚本编写是微课制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脚本,包括文字、图像、音频等。
脚本要简洁明了,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控制,以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4. 视频录制视频录制是微课制作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录制设备或智能手机进行录制。
在录制过程中,要注意光线、声音和画面的质量,以及教师形象的表现,力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5. 视频剪辑视频剪辑是将录制好的素材进行编辑和处理,使其符合微课的要求。
教师可以使用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切、合并、特效等处理,以提高视频的质量和观赏性。
6. 互动设计互动设计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置问题、讨论、小测验等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
通过互动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1. 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