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件(共34张PPT)
生物圈 水圈
软流层
上地幔
下地幔
地壳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地幔
外核 内核
地核
知识回顾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三圈+外三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构成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夏威夷 熔岩与海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化学元素
(1)“老石片儿”是怎么形成的?
“老石片儿”是由原有的岩石,受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 击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 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 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2)“老石片儿”的波纹是古生 物的遗体或遗迹吗?
不是,大理石是变质岩,只有沉积 岩才可能含有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③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
山西露天煤矿
P22 阅读: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不同矿物,理化性质多不相同,可从结晶形态、颜色、
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密度、磁性等性质去识别。
结晶形态
石英晶体 透明六棱柱, 两端呈六棱锥状
食盐晶体 透明正方体
方解石晶体 斜方六面体
大理石天然画面
P27 活动2: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贵州
西部山高谷深,山势陡峻,且岩石较多,居住在那里的布依族人民依
山就势,就地取石垒砌住房。住房除内部檀、椽、构架用木材外,屋
面、墙体及隔墙均由石块及石板构成,俗称“石板房”,村寨也俗称
“石头寨”。
(1)贵州布依族石头寨当地岩石
岩浆
高压
沿地壳薄弱地带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内部和外部物质在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既是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也是自然界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表风化和侵蚀,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地表化学和物理作用导致地表岩石分解、碎裂和溶解,形成了一定的土壤和岩屑。
这些物质会受到地表水流、风和冰雪等力量的作用,被运输到其他地方,最终沉积下来,进而形成新的岩石。
其次是岩石内部的物质变化。
当地壳深部的岩石遭受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它们就会发生物质的转化、扩散和交换,从而形成新的岩石和矿物。
此外,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包括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物质的交换。
地球内部的物质可以从地球深处向上升华,同时也可以从地表向下沉积,这两种流动与地球内热对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如大量的开采、工业污染、城市化和土地开垦等等。
这些活动都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产生明显的影响。
总之,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还涉及到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环境因素。
同时,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研究与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新版]岩石圈物质循环.ppt
演示课件
思考: 这是什么?
它们存在于 什么岩层中?
演示课件
一、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演示课件
教学目标: 1.利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结构; 2.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绘制简单示意
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演示课件
重点:
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难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地 地壳
幔
核
内核
演示课件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存在一个软流层)
演示课件
地
表
地壳
软流层
地 幔
地 核演示课件
地心
岩石圈
(二)岩石圈的结构
大陆地壳-厚 地壳
岩 石
大洋地壳-薄
圈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岩浆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 质 作 演示课件 用
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 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 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演示课件
(或上地幔的顶演示课部件 )
(三)岩石的成因分类1.岩浆岩源自岩浆高压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演示课件
花岗岩:我国的黄 山、华山、衡山等 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 北的五大连池
演示课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说课稿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表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图表,阐述了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转化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地壳物质组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地质灾害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岩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原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岩石的分类及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3)能够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解释常见的地质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图片和示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及转化条件。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分析实际地质问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精编版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精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并能根据不同层面进行描述。
2)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机制,理解岩石圈中物质运移、转化的基本规律。
3)认识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球环境维持、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责任感。
2)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认识。
2. 实验演示法。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岩石圈物质转化过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球环境维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岩石圈中各种物质在地球表面和地下不断地运转和转化的过程,是地球物质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圈物质循环包括物质的生产、分配、循环和消耗四个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球环境维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密切相关。
3.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机制(1)物质的生产:岩浆、熔岩、极深地壳的新生物质的产生。
(2)物质的分配:物质从源区向周围扩散,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床。
(3)物质的循环:地震、火山和构造活动等地壳内部作用造成的岩石运动、转化和循环。
(4)物质的消耗:地球表面的大气、水体、生物对岩石圈物质的侵蚀和消耗。
1. 物质的运移岩石圈中的物质具有跨越不同构造体系的迁移能力。
物质的运移方式包括深部流体逆流、岩浆运移和岩石圈中的热带逆流等方式。
岩石圈中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发生转化。
其中,物理变化主要包括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化学变化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和水解反应等;生物变化主要包括有机质的分解和微生物作用等。
三、地球资源开发与保护1. 地球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地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
2022地理自然地理第2单元第1讲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
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2。
描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会判断不同类型的岩石。
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地球海陆分布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
2.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结合当地地貌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是什么?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A横波较慢固体B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2)两个不连续界面是什么?波速有何变化特点?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三大圈层各包括哪几部分?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图中代码C层以上部分C、D两层之间的部分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层和F层(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哪些?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地球三大外部圈层的特点是什么?(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图回答)1.岩石主要有哪三种类型?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什么?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易误点拨](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
(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为岩浆岩,含有气孔构造的是________。
a属于________,b属于________。
(2)如果d原来是________岩,现在有可能成为大理岩,位于d处的岩石属于________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概念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和岩石组成的圈层之间的物质流动和转化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以及岩石圈与大气、水、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主要指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和地球温度场的变化。
这些过程包括岩浆流动、地壳构造运动、温度场变化等。
2、岩石圈与大气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岩石和气体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大气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3、岩石圈与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水和岩石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水体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这些交换和循环过程包括水的地壳内循环、水的地壳外循环等。
4、岩石圈与生物体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主要指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影响和岩石圈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地质作用、岩石圈对生物体的气候作用等。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的生命支持、环境调节和资源提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了解地球运行规律、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壳层,由岩石构成,是地球重要的地质构
造之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物质的地质作用、矿
物的形成、生物的作用等多个方面,下面就来分步骤阐述一下岩石圈
的物质循环过程。
第一步,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部不断释放热量,产生一系列地质
作用,如地震、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等,这些作用对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使大量的岩石矿物被释放出来,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岩浆活动可以产生新的岩石和矿物,从而
推动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步,矿物的形成。
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一些元素和化合物
可以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这些矿物有些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等,有些是工业上必须使用的矿物,如铁、铝、石灰石等。
矿物的
形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步,生物的作用。
生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些生物常常在岩石上繁殖生息,它们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可
以形成肥料,为植物提供养分。
有些生物通过钻孔、啃咬等方式,为
岩石圈提供了物质交换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的三个方面,地质作用、矿物的
形成和生物的作用。
这些过程互相影响,通过地球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形成了岩石圈中的岩石和矿物,这些物质的循环推动了生物和人类的
发展和繁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人们的不断
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物质循环机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二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是:地球上丰富矿产资源的形成;改变了地形,创造了各种景观;实现区域与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改变了地表环境。
2、岩石圈,一个地质学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3、厚度约60-120公里,是一个高地震波速度带。
4、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5、其下是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达100公里的软流圈。
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形,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 第2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地质作用⎩⎪⎨⎪⎧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
( )(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 )(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提示】(1)×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3)×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5)×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
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
:第一讲《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讲解
向斜 岩层下弯 中新边老
地 质 作 用
一般成谷 抗蚀成山
变质作用
断层: 岩层断裂错位而成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主要形式:
①侵蚀 外力 流水作用 ②搬运 作用 常见类型 ③堆积
风力作用
成谷 移位 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岩浆活动
内力 作用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褶皱
岩层上拱 中老边新 背斜 一般成山 侵蚀成谷
【例题】(2011·上海高考)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 问题。(10分)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 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 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 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 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 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 展演化的窗口。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 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 内力作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向斜 岩层下弯 中新边老
地 质 作 用
外力 作用
一般成谷 抗蚀成山
变质作用
断层: 岩层断裂错位而成
①
地堑 ② B
地垒 A
③
断层示意图
背斜
向斜
天然气 石油 地下水
天然气 石油
褶皱示意图
①
地堑 ② B
地垒 A
③
断层示意图
岩浆活动
内力 作用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褶皱
岩层上拱 中老边新 背斜 一般成山 侵蚀成谷
已成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第1次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内外力作用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被海岭 、海沟 等 等 断裂构造带 分割成若干 单 元,称为板块。全球岩 石圈分为 六 大板块。
课堂练习7:在下图中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BHale Waihona Puke CA FD
E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 、 D 印度洋板块 、E 南极洲板块 、F 美洲版块 、
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矿产资源 ; ②改变地表的 形态 ,塑造千姿百态
的 地貌景观 ; ③实现 物质交换 和 能量传输 ,改变
地表的 环境 。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内 力 作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主要是地球内部 岩浆活动,
第二课时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授课班级:127班 授课人:张万聪 授课时间:10.23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 互转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也叫地壳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 上升冷却 凝固 形成 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 用下,形成 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以 及 高压 条件下,发生 变质 作用形成 变质岩 ; 各类岩石回到地壳深处发生 重熔 ,又形成新 的 岩浆 。
①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 ②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板块交界处 。
2、板块的边界类型
板块边界分为 生长边界 和 消亡边界 。 前者主要是板块张裂处,后者主要是板块碰 撞地带。
4.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上课用
知识透析
一、 板块学说
4、板块边界处的地貌: (1)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①海沟与褶皱山:如右图, 秘鲁-智利海沟与科迪勒拉 山系 ②海沟与岛弧:如右图, 日本海沟与东亚岛弧。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褶皱山:如右图,喜马拉雅 山
县二中 李邦杰
知识透析
(2)生长边界
一、 板块学说
4、板块边界处的地貌: ①海岭-大洋中脊,如右图, 大西洋海岭。
【知识拓展】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只能直接生成岩浆 岩,所以岩浆箭头指向的一定是岩浆岩。表示岩浆岩箭头为 “一进三出”。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 三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表示岩浆箭头是“一出三 进”。
县二中 李邦杰
【知识拓展】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种岩石均可经变 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沉积岩和变质岩箭头是“二进二出”。 4、三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县二中 李邦杰
掌握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各种变式图
县二中 李邦杰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县二中 李邦杰
【对点练习】
1、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岩石名称:
甲 变质岩 、 乙 岩浆岩 。
(2)循环环节名称:
a 冷却凝固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 、 、
d 重熔再生
县二中 李邦杰
。
【方法总结】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 (1)岩石类型判读。
①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②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 ③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2)地质作用判读。 ①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凝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岩石圈与地幔的物理化学过程与相互作用
岩石圈与地幔的物理化学过程与相互作用地球是一个被岩石壳包裹的行星,而地球的岩石圈和地幔是组成地球壳的主要部分。
岩石圈和地幔的物理化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岩石圈和地幔的构成及性质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部分,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陆壳厚度一般在20~70公里,海壳厚度一般在5~10公里。
岩石圈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岩石圈的密度一般为2.7~3.3克/立方厘米。
地幔是岩石圈下面的一层,从岩石圈下面开始,深度约为35公里,直到地球的中心处。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和氧等元素组成,密度一般为3.3~5.5克/立方厘米。
地幔的物质状态是部分熔融的半固态,由于地幔热量大、压力高,所以地幔的流动性很强。
二、岩石圈和地幔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和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包括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相互作用过程。
1. 岩石圈对地幔的约束作用岩石圈对地幔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地幔物质向上突破形成火山和熔岩。
这是由于岩石圈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不同于地幔,岩石圈比地幔更加稳定,而且岩石圈的厚度比较大,所以地幔物质不容易突破岩石圈向上运动。
2. 岩石圈和地幔的热交换岩石圈和地幔之间存在热力学上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热交换上。
岩石圈的上部通常受到太阳辐射,受到的辐射热会通过导热传递到岩石圈和海水中,使得岩石圈和海水的温度升高。
而地幔则由地球内部内部能量提供热量,使得地幔的温度逐渐升高。
3. 岩石圈和地幔的矿物循环岩石圈和地幔之间还存在化学上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岩石圈和地幔的矿物循环。
岩石圈和地幔中的矿物不仅在地球内部的循环过程中发生变化,而且在地表的冰雪运动、水循环、碳循环等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养分循环,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础。
4. 岩石圈和地幔的物理循环岩石圈和地幔之间的物理循环包括岩石圈和地幔的流动和变形。
由于地幔的高温和高压,地幔物质会发生局部熔融,形成岩浆,其会在岩石圈中形成火山和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沉积岩的风化与侵蚀实例
沉积岩的形成
沉积岩是由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取 决于其形成时的气候、地形和物质来源。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
沉积岩的风化和侵蚀
在气候变化、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沉积岩会发生风化和侵蚀作用。风化作 用使沉积岩分解成碎屑和土壤,侵蚀作用则将这些碎屑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形 成新的沉积岩。
循环过程与环节
01
02
03
04
风化过程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 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
逐渐破坏的过程。
侵蚀过程
已风化的岩石和土壤颗粒在风 、水、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
运和迁移的过程。
沉积过程
被搬运的岩石和土壤颗粒在适 宜的环境中沉积下来,形成新
的沉积岩的过程。
固结成岩过程
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重结 晶等作用,逐渐变成坚硬的岩
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应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资源开发密 切相关,通过对循环过程中物 质变化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 矿产资源和能源。
岩石圈物质循环揭示了资源的 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提高 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
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也可以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进 行合理处置和再利用,实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04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实例分析
岩浆岩的形成与转化实例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是由地下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热能、 化学成分和压力等因素有关。岩浆岩的种类繁多,包括花岗岩、橄榄岩、玄武 岩等。
岩浆岩的转化
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岩浆岩可以发生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在 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岩浆岩可以被破坏和分解,形成沉积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圈的物质交换”教案编写
课题名称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岩石圈与其他圈层物质交换的过程
2.能说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对岩石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尝试概括岩石圈的物质交换,体会归纳、总结、
概括、提炼及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地球各地理要素的理解,形成一种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求知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岩石圈物质交换的过程
难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对岩石圈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教学
课时安排半节课
主要环节教师(讲解、提问等)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一阶段学习的内
容。
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岩石圈。
(学生答问) xx同
学回答的很好。
岩石圈也就是地壳,是指分布在地球硬表面附近,
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组成的圈层,平均厚
度30-35千米。
回忆、思考
主要环节教师(讲解、提问等)活动学生活动
二、新课展示复习岩石圈的能量转化时间:3分钟
那么,有同学知道岩石圈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吗?P28
岩石圈表层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与大气和土壤的
热交换被消耗,也消耗于蒸发和冰川、积雪、冻土的
消融。
还有一部分进入有机生物化学过程而脱离循环。
但是,参与垂直交换的热量只占到达地表的辐射能量
的1%。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物质交
换与能量转化一样,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
的主要形式。
回忆、思考
岩石圈物质交换的过程时间:7分钟(板书)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我们知道,岩石圈存在着已知的所有元素。
其中
以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为主。
但
是岩石圈只有一部分---即由硅酸盐和硅铝酸盐为主
构成的沉积岩石圈参与地理环境的组成。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岩石圈与其他圈层物质交
换的过程。
(板书)一、岩石圈与其他圈层物质交换的过程
1.其他圈层的物质进入岩石圈
(1)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氮和水蒸气
思考、总结
都可以进入沉积岩石圈深处。
(2)水由水圈经过大气圈以降水的形式进入岩石圈,其中一部分向其内部渗入。
随着降水,还有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离子的降落。
2.岩石圈的物质进入其他圈层
(1)风力吹扬尘埃进入大气圈和世界大洋
(2)可溶性盐类和固体悬浮物质随径流进入世界大洋(3)营养元素被生物体吸收等等
3.物质交换产生的影响
(1)造成了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的相互渗透。
(2)正是由于岩石圈被水和大气圈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渗透,他才可能积极参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
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对岩石圈的作用时间:6分钟二、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对岩石圈的作用
1.风化作用:
暴露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
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破
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导致风化壳的形成,风化壳是成土的物
质基础,又是剥离和进一步形成新岩石的开端。
风化
思考、总结
物中的某些元素可进入有机体成为其灰分成分,也以盐类、胶体、悬浮微粒、尘埃等形式参与水圈与大气圈的组成。
2.剥蚀作用:
岩石遭受风化后,给风力、流水、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等外动力对岩石的破坏提供了物质条件。
大部分风化物最终将遭受到剥蚀,从而使岩石圈表面高度普遍下降并趋向平坦化。
3.沉积物的堆积作用:
松散沉积物的堆积与剥蚀作用紧密关联。
堆积作用的后果也造成地表平坦化。
4.成土作用:
成土作用主要是岩石圈风化壳同有机界相互作用的明显表现。
土壤是有机体在水和空气的参与下作用于风化物的产物。
三、结课
时间:2分钟
同学们,学完了岩石圈的物质交换,我们知道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正是各要素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使各要素形成一个整体。
那么,我们的有机界与其他地圈的物质交换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内容。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