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保护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服务的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本之一,它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因此,保护和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可以过滤和储存水源,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许多湿地被填埋,森林被砍伐,导致水源的污染和枯竭。

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确保水源持续供应的关键。

其次,陆地生态系统对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不合理的农业实践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使得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对于保护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第三,陆地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调节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湿地的开垦导致了大量的碳释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最后,陆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植物和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然而,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总之,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但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生态服务的丧失。

为了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实践,促进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等。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19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经 济价值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 1、 经济价值: (1)提供建筑用材与木器加工原料。 (2)森林种植业:人参、细辛、五味子、
灵芝、淫羊藿、刺五加、天麻等。 (3)森林养殖业:雪蛤、林蛙、梅花鹿、
野猪、土鸡;灵芝、木耳等。
20
人参 木耳 天麻
13
图12-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4
3.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 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 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 000 mm。构成温带 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 梣、椴和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 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 叫做夏绿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 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 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
26
长白山瀑布
27
(2) 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北京森林站建于1990年1月,隶属于中国科 学院,由植物研究所管理,动物研究所和生态环 境研究中心联合主持。北京森林站位于北京西郊 门头沟区东灵山,海拔1100m。东灵山是太行山 的一个支脉。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区。站区覆盖面积为16600hm2,海拔从300m的斋 堂水库,一直到2303m的东灵山顶。森林包括一 些典型的暖温带地区次生落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 林。落叶阔叶林主要有辽东栎林,桦木林和落叶 阔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 林。灌丛主要以荆条、土庄绣线菊和山杏为优势 种。长期的研究方向是暖温带主要森林生态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灵芝
21
林蛙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光充足,但空气中C02稀少,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要慢得多。

与水域环境不同,这里无水的浮力,温度变化大,而且多数营养物质由土壤溶液进入生物体。

因此,植物选择了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分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1.纬度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为此北半球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

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3.海拔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oC左右,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

此外,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2.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相比,水域生态系统又因其以水作为系统的环境因素而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水的理化特性有关。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 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 温带地区,以落叶乔 木为主的森林。该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 绿叶,所以又称“夏 绿林”。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度,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度。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 栎,山毛榉,槭,梣,椴,桦 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 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 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 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书 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
22
分布
23
温带草原
24
热带草原
25
26

27
荒漠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 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 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 的综合体。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 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和砾质的荒漠 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
28
分布
•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 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 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 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
陆地生态系统
姓名:
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2
分类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3
森林生态系统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 • 它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就够最复杂、
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 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 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 条件中起着决定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 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 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 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 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 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 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 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 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 大陆和北美洲,包括针叶 林和阔叶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上)

陆地生态系统(上)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李艳秋六班30号俯瞰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定义:特定陆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如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针叶林生态系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草原生态系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沙漠、苔原)•湿地生态系统•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和北方针叶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简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平均温度25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18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36 ℃以下。

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 000mm ,有的竟达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 %以上。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等地区。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

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

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总体介绍
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森林覆盖率与人均占有量等不尽如意
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
清查次数 林业用地面积 (百万公顷) 森林面积 (百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 活立木总 蓄积量 (亿m3) 117.9 森林蓄积量 (亿m3 )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分布 纬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南北半球植被地带非对称性的“理想大陆”
北美大陆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
植被带结构示意图
我国几个主要的山地垂直带
3. 什么是垂直地带性,举例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 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如何认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热带雨林、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分布、气候、土壤、主要特征、资源利用)?
本章建议读物
1. 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 高
等教学出版社, 632. 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尚玉昌编. 1992. 普通生态学. 高 等教育出版社, 523. 李博主编. 1999. 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4.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 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 版社。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最强大
的生产力;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库;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 ;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生态学第12章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学第12章 陆地生态系统

大气环流
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
二、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
1. 纬度地带性
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 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2. 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不同,它是局 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
(二)垂直地带性分布 温度和降水量随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变化
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的垂直更替。
常绿阔叶林的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净生产力较 热带雨林低。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群落垂直结构常具有4个层次:….+苔藓地衣层。
温带森林的分布
阿拉斯加温带森林
四、温带针叶林
分布在温带地区,主要在西半球,从北美西部延 伸至美国的内华达山和洛基山脉及西南各州的高 原。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世界上的主要森林类型有5种,即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 林、北方针叶林 。
一、热带雨林及其特点
(一)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二)群落结构复杂 (三)乔木的特殊构造 (四)无明显季相交替
印尼婆罗洲热带雨林
全球热带雨林分布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区属于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 湿。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因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及下垫面的影响,地球 上的生态系统可以简单的分成陆地生态系统和水 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非生物环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多变性;土壤 与大气的直接接触。
趋同现象-1
仙人柱
彩云阁,别名三角霸王鞭
趋同现象-2
为何展示以下2张照片?
鲸鱼
趋同现象-3 红树林:革质叶 、胎生

第12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12章 陆地生态系统

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辽阔 无林,在原始状态下常有各种善于奔跑或 营洞穴生活的草食动物栖居其上。 草地分为: 草地分为: 草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 草甸: 草甸: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出现 在河漫滩湿地和林间空地。
a).温带草原Steppe, a).温带草原Steppe, Prairie, Pampa : 温带草原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一明显的干 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 不超多1米,以耐寒的旱生禾草为主。 b)、热带草原 b)、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3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 米)下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又称为稀疏草原或萨 王纳。终年温暖,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在高温多 王纳。终年温暖,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在高温多 雨下,土壤淋溶强烈,比较贫瘠。一年中存在一到 两个干旱期,野火频繁,限制森林的发育。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 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两极依次 出现热带雨林( 出现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亚热带常绿阔叶 forest)、亚热带常 林(Subtropical 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温带落叶阔叶林 forest)、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forest)、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Taiga, coniferous forest)、苔原(Tundra)。即纬度 forest)、苔原(Tundra)。即纬度 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有规律 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有规律 分布)。 我国纬度地带性 我国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纬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纬 度,由于纬度的差异,从南向北形成各种热量带: 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与此相应,在湿润 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 叶林区。

陆地生态系统(下)

陆地生态系统(下)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 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 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 态系统的第二位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 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 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 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 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 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 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农田的植物
农田的动物
•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 落与其生态环境间在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 用上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 的一个主要亚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由农田内的生 物群落和光、二氧化碳、水、土壤、无机养分等 非生物要素所构成,这样的具有力学结构和功能 的系统,称为农田生态系统。与陆地自然生态系 统的主要区别是: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 优势群落往往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 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及少量其他小 动物;大部分经济产品随收获而移出系统,留给 残渣食物链的较少;养分循环主要靠系统外投入 而保持平衡。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赖于一系列 耕作栽培措施的人工养地,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 土地生产力远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荒漠动物
• 荒漠中动物区系比较贫乏,但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均有。 如中亚卡拉库姆、列别切克保 护区内,脊椎动物有200种, 其中哺乳类29种,爬行类23 种,鸟类超过140种,无脊椎动 物超过1000种。
荒漠特征
• ①地中海荒漠生物气候类型:夏季干旱高温,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植物有夏季休眠现象;冬季不太寒冷而有降水,有利于生物活动, 大量发育着短生植物。分布在中亚、西南亚、北撒哈拉、南澳、 北美大盆地、索诺拉。土壤为红色荒漠土。由于气温高,夏季干 旱而高温,土壤中有碳酸钙、石膏和盐的积聚。冬季多降水,温 度不太低,土壤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锰有所积聚, 甚至会在地面下40~180 厘米处形成胶结层。②亚洲中部温带 40 180 夏雨荒漠生物气候类型:冬季严寒少降水,春季干旱,夏季高 温有降水,植物生长发育在夏季后期才开始,延长到秋季,冬 季休眠。分布在亚洲中部、南撒哈拉、北澳、南美东部、北美 奇瓦瓦。土壤有荒漠灰钙土、灰棕荒漠土和棕色荒漠土,还有 高山荒漠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3~1%。除黄土状母质下有砾 石层的土壤外,各类土壤均有盐化现象,通体有碳酸钙积聚, 而且在不同的深度可有石膏积聚。在冷温气候下土壤有碱化现 象。而棕色荒漠土呈棕红色,地表有黑色砾幕,石膏积聚量高 达1~30%,底土甚至会有盐盘。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orTropical))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
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

年降水200~300mm。

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互动关系

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互动关系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 境
第三章
气候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 降水: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以及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 光照: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风: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繁殖,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土壤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功能:支撑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调节水分、维持生物多样性 土壤的退化和保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
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通过分解动植 物残体和排泄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 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
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非生物环境
气候:温度、湿度、 降水等
土壤:质地、肥力、 酸碱度等
地形:海拔、坡度 、坡向等
地貌:河流、湖泊 、山脉等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干扰强度,超过这个阈值,生态系统可能会失去 稳定性
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
第六章
提供资源
食物: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如农作物、畜牧产品 等。
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水资源,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木材: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如森林、树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竞争关系:资源、空间和生存竞争 中的竞争者
环境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适应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添加标题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对土壤的改良,动物对环境的破坏等;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 响,如气候对生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的影响等。
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
①生产者:地衣、草本、芦苇、矮小木本
植物,特点有:多年生、矮小或匍匐生长, 种类贫乏、结构简单。
②消费者:驯鹿、麝香牛、北极狐、兔,
迁移鸟类、双翅目昆虫。
③生产力:低下

食物链短,任一营养级在数量上改变对其 它营养级位有强烈的影响,温度低,细菌 分解过程弱,土壤中以植物残体的炭化、

(三)海拔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左右,
或每升高180m,气温下降l℃上下。而降水 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一定界线后, 降水量又开始降低。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 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 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H.Walter的理想大陆图
③西鄂尔多斯、黄土高原西部暖温荒漠草原
生态区。

(三)高寒草原地带 ①那曲一玛多高寒草甸生态区 ②羌塘高原一长江源头高寒草原生态区 ③北羌塘高原、高寒荒漠草原生态区

4、草原生态系统特征:
①初级生产者:以旱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为主。 ②消费者:食草动物、家畜、啮齿类为主。
③生产力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低,有明显的 季节变化,湿热季节可以增加。现存量比森 林少,地下生物量比例高。


6、北方针叶:由松柏类组成—寒温带地带
性植被类型。
《中国植被》二个类型: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二、草地
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草原是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 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
草地,一般包括草原和草甸两大类。
2、草原的分布与类型: 我国草原区域十分辽阔,南北延伸17个纬度, 东西绵延44个经度,垂直方向从海拔100m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因受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气候及下垫 面的影响,地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 部分。
至1985年,森林面积下降到41.47亿公顷,占
陆地总面积的31.7%,仍为地球上最重要的 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 地球上面积最大,近17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 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对维持人类生存环 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 系统。 它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 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间。 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 好的一片。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 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 垂直交替。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垂直带谱:随着海 拔的升高而依次出 现的植被带的具体 顺序。
台湾玉山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天山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
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 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 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26℃以上,月平均温度多高于20℃
。年降水2 500~4 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
旱季。温度的日变幅2~9℃,多在中午降大雨,雨
后很快天晴。常年多云雾,日照率低。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
东南亚的一些岛屿
南美洲的亚马
逊盆地
非洲的刚果 盆地
•Between 10oN and 10oS
Congo Basin
Amazon Basin
South-east Asia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群系类型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
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热带雨林。其特点是以龙脑香科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灌木层明显,但稀疏 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常见,但不及热 带雨林繁茂。
地上生物量与净生产力均较热带雨林 为低。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 又称夏绿林,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它是在 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纬度、经度、海拔三个方向上植被类 型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自学) 荒漠生态系统(自学)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60 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45.8%。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的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 度降低0.5-0.7度。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经度地带性:植被因水分状况呈现按经度带 状依次更替。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 方向从高到低的有规律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植 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或植被水平分布)。
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④茎花
由短枝上的腋芽 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 ,且多一年四季开花
有些种类的树在 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 能开花结果,成为热 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 生花现象。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⑤多昆虫传粉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4) 无明显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 生长活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 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 凋落,零星添新叶。 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 明显的盛花期。
我国东西横跨经度 约62度。东临太平洋, 西连内陆,受海洋季风 影响的程度不同,从东 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 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 分布三大植被区域:湿 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和 干旱荒漠。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三)海拔 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 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 统有规律地更替。——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绝大部分是木本。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攀援植物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附生植物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生物种群大
多是K—对策。
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自学) 荒漠生态系统(自学)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各地的太 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 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1.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春 秋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16-18度。年降 雨1000-1500毫米,主要分布在4-9月,冬 季降水少,但无明显旱季。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2. 森林特点 结构较之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 低。乔木分两个亚层: 上层:20米左右,以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 第二亚层: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 等树种为主。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美洲雨林群系
以亚马逊河河流为中心 ,为300万平方公里以上。豆科植物
是优势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多,凤梨科、仙人掌科、天
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
Congo Basin
Amazon Basin
South-east Asia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我国的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 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 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二)经度 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 常沿经向变化。 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变化,即由沿海的
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以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最明显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 律的更替,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
苔原
即,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纬向地带性:植被类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现有规律 的分布现象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西欧
,前苏联欧
洲部分的东 部。东北和 华北地区。 日本北部、
朝鲜、北美
洲的东部和 南美洲的一
些地区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1.气候特点 年均温8-14度,年降水500-1000毫米,雨 量分布不均。 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树木仅 在暖季生长,入冬前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 土壤较为肥沃。
第三层:10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
幼树及灌木层, 稀疏的草本层,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Emergent Layer
Canopy Layer Middle Layer Shrub Layer and Understorey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
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木或藤本 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从藻、菌,苔藓 、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为优势,缺乏具有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和特别高大的棕榈科植物, 但具有高大的沙椤属以及著名的白藤属和兰科附生植物。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非洲雨林群系
分布在刚果盆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 非洲雨林的种类
虽然比较贫乏,但有大量的特有种。如棕榈、油椰子等,咖啡属
种类很多(全世界具有35种,非洲占20种)。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3)乔木具有特殊构造
①板状根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第一层乔木最发 达,第二层次之 。每一树干具1一 10条,一般3—5
条,高度可达地
面上9m。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②裸芽 ③乔木的叶子在大小, 形状上非常一致,全 绿,革质,中等大小 。幼叶多下垂,具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