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战略
![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18e2b3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6.png)
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中,创新和突破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创新科技产业也进一步加快了步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制定适当的战略,已成为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挑战。
一: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除了一些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创新研究机构外,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基本上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研发。
因此,政府应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
鼓励政府、大企业和科研院所与中小型企业开展合作,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小微企业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同时,专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潜力的初创企业。
二:发展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经济已然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利用数字技术和高速互联网连接的便利性,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出来,不断创新和更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更多用户的需求。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比如,互联网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发展前景。
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升级,拓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石,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于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力度,打造有吸引力的科技创新环境。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创新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自身的努力和支持,也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b0ca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5.png)
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与政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和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来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进行探讨。
一、创新与科技的定义创新是指通过新的方式或方法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流程或市场等,并能够取得商业成功。
而科技是指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包含了创新的基础和手段。
因此,创新和科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二、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和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因素。
创新可以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技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而对于国家而言,创新和科技发展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程度。
因此,制定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
三、国家的创新和科技发展要实现创新和科技发展,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制定战略和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投入创新和科技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和人才。
因此,国家需要为创新和科技开发提供充足的投入,建立一些支持机制,比如基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
此外,国家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创新和科技发展。
2.制度创新和科技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产学研合作等。
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
此外,产学研合作也是创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需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持,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3.政策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具有长期性。
国家需要制定一些长期的、系统的政策,促进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此外,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足够的执行力,保证政策的落实。
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
![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a2d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6.png)
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因此,制定一份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进行详细论述,探讨其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方式。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科技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加,创新科技发展已成为国家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的制定,旨在帮助国家或企业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重要性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集中企业或国家的创新资源,加强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并引导创新活动朝着更有针对性、有规划的方向发展。
其次,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可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通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衔接,可以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再次,制定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可以提高国家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国家或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三、目标制定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需要明确明确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投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研发成果的转化。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再次,要提高国家或企业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通过明确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布局,不断提升国家或企业的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
四、实施方式为了确保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方案能够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624cbbe65ce050876321362.png)
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则会毫不犹豫地转 向 自主创新战略 。
i技与创新 I i i I
3 创 新 战 略 之 间 的 互 补 性 和 递 进 性 .
各种形式 的创 新战咯之 间还呈现 明显的互补性 和递进 性。模 仿创新是 创新 的初级形 式 , 自主创新是创新的高级形 式、 是企业追求的最高 目标。在企业发展初期 , 大多采取模仿 创新战略 , 并不断增加 自主创新 的比重 , 最终过渡 到以 自主 创新为主的阶段 。在此过程 中 , 合作创新 同自主创新不相矛
科技与创新
一
些企业之所以能 比其他企业获得更为显著的创新成果 ,是 因为它们勇
于创新 , 并制定 了切实可行的创新战略。 同类型的创新战略的选择对企业的 不 发展会产生不 同的影响 , 因此 , 中小 企业 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 依据自身特点 和优势 , 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创新战略。 辟新市场。 ≯ 磐 ;。 -
。
磐。 , 童
∥ 一-
模仿 比例不 管有多大 ,其中必然含有企业 的“ 自有成 分 。否 则 , 就不 能称 之为 。 创
新 ” 。
二、 中小 企业 创新 战略 的选择 与互动
创新战略应有利于经营战略的实施 , 并根据经营战略和竞争环境来安排 创新工作的数量和创新方式。缺乏创 新会导致企业的失 败, 但是 , 在错误的时 间进行创新 , 或创新战略选择不当 , 会招致致命的打击 。 将 因此 , 必须制定一个
盾, 企业 不能因为合作 而忘掉 了自主创新 , 企业只有 提高研
一
;j l _| 罂 l
l
~凄
- -
学0 l≯ 毒
_ 在fl l
0参 职 ; 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41d72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1.png)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路径,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驱动。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战略选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创新能力,注重研发投入和创新机制的建设。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培育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为了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同时,还应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
培育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的重要一环。
三、加强国际合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共享和共同发展创新成果,加速技术进步。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市场开拓和产品出口,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在战略选择中,加强国际合作必不可少。
四、优化政策环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资金投入和企业发展。
此外,还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程序,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只有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五、加强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风险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战略选择中需要加强风险投资的力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同时,还要加强风险投资的引导和监管,确保投资的有效运作。
六、注重产业协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协同。
政府应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战略及措施
![技术创新战略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1af0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2.png)
技术创新战略及措施.txt
技术创新战略及措施
概述
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技术创新战略及相关措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采取的针对技术领域的战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创新战略:
1. 不断迭代改进:通过持续的小规模改进来优化现有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 科研与开发合作:与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在共享资源和知识的基础上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
3. 平台技术发展:构建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为不同产品和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
4. 外部创新采购:通过收购或合作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填补自身技术短板。
5. 开放式创新: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式创新,共同开发新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和推动技术创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创新措施:
1. 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研发预算,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技术创新活动。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和引进技术专家,建立强大的技术团队。
3. 知识管理和保护: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保护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4. 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和接受失败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5. 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对技术创新作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
结论
技术创新战略和措施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和推动技术创新。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6cdc7f1c8d376eeafaa3101.png)
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时间:2007-12-01 来源:印刷英才网作者:向问天1、率先翻新策略与摹拟翻新策略手艺翻新可以从分歧角度加以分类,从翻新的时序上看,可分为率先翻新和摹拟翻新,响应的,有率先翻新策略与摹拟翻新策略。
率先翻新策略就是在世界规模内寻求手艺当先、产物当先、市场当先,确立并连结竞争上风的手艺翻新策略。
摹拟翻新策略就是干方百计获得(采办、破译等)率先翻新者的焦点手艺,加以研究、改良,生产出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物与率先翻新者竞争,获得经济效益的翻新策略。
率先翻新策略的好处是,在手艺上遥遥当先,在一段时刻内可获得垄断利润。
但实行率先翻新策略,需存在一系列条件。
1.科技投入强度大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的重大手艺翻新重要来自觉家国家的跨国公司。
今朝,美、日等发家国家的科技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而这些国家的跨国至公司的科技投入个别超出本国科技投入的60%以上。
科技投入强度大,是这些至公司率先翻新的根底。
如IBM,60年月初,向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较机进军,一共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首批三颗原子弹的科研经费。
投资之大,史无前例,甚至“研究斥地一旦失败,IBM将不复存在”。
IBM以血的价格斥地翻新,奠基了在计较机行业中的当先地位。
2.科技实力雄厚率先翻新是-种前无前人的工作,从假想、研究、斥地、生产、发卖到售后处事,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一批精良人才,组成完整的翻新链。
对率先翻新来讲,研究斥地更存在决定意义。
是以,各至公司都成立了复杂的科研机构。
美国贝尔研究所有2万名员工,博士占科研职员的20%以上。
自建所以来,获得两万多项专利,50多项重大创造,七人四次获诺贝尔奖。
这些至公司聚积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存在了率先翻新的科技实力。
3.手艺堆集丰富,科研、尝试、生产条件优越率先翻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假想、研究、设计、制作到发卖和售后处事名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实践证实,手艺堆集的程度决定手艺翻新的水安然安祥成败。
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战略选择
![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20514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2.png)
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战略选择企业的发展无法离开关键因素的考量和战略选择。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快速,企业需要准确把握关键因素,并选择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本文将探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分析战略选择的要点。
一、市场导向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市场导向的意识,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
市场导向意味着企业要紧密关注用户需求,加强市场调研,不断创新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应积极引进和吸收最新的技术,推动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升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优秀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提升竞争力。
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四、战略选择战略选择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及优势,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
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应考虑市场环境、内外资源、竞争对手等因素,并选取合适的战略路径。
常见的战略选择包括市场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等。
企业还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五、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通过有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增强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六、持续创新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实现持续创新。
创新可以包括产品、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企业应积极推动组织创新,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选择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ec09e03763231126edb111c.png)
第 2卷
第 1期
河北 理工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 版)
v1 N 0. 2 n1 Fb20 e.0 2
20 02年 2月
Ja lf eeI  ̄u f"ho (o Si c Ein oma0 Hbim 'e lwn ̄ sc c ne d o) to t . e t i
一
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的功 能
国家创薪 体 系的总体 目标 为区域技 术创新 发 展 战略 提供 了指 导思 想 , 区域技 术创 薪 发展 战略应 根据 国家 目标 , 从地 方经 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和 问题出发 , 定本地 区发展 目标 制 和重 点任务 , 化 配置 区域 内创 新资 源 , 优 建立起 良好 的运行机 制 , 营造创 新环 境 , 增强 创新
展 战 略 目标顺 利实现 。
2 创新 资源有效 配置 功能
即通过构 建具 有 区域 特色 的技术 创新 体 系 , 提高本 区域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以企业 、 大学、 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科研成果 的传播应用体 系; 以 国家和地方政策、 管理制度为主要手段的调控体系; 以信息网络、 数据库咨询中介服务等 机 构 为主体 的创新支 撑体 系。通 过市场 和政府调控 , 大 限度地 发挥 各 相关机构 的作 用 , 最
收稿 日期:0 1 6l 20 — 一1 0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 目2 9 2 —7的部 分研究成果 。 9 0 50 作者简介 : 杜丽娟 (94一)女 , 16 , 天津人 , 河北理工学院管理 系副教 授, 士。 硬
维普资讯
因为 我国疆域广 太 , 区域 间 经济 发 展存 在 不平 衡 性 , 经 济实 力 、 技 实 力 、 息 资 在 科 信 源、 自然 资源的 占有 、 市场 发达 程度和产 业档 次 等方 面存 在 很 大差 异 。 因此 , 区域 技 术创 新战 略选择 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 义。如果 区域技 术创新 发 展 战略 完 全 照搬 、 单分 解 国家 简 创新 体 系的基本结 构和运行 模式 , 能因地制 宜 , 强针 对 性 , 不 加 就很 难 保证 该 区域 技术 创 新 体 系的运作 效率 , 国家创 新体 系 的战略 目标也 就难 以实 现。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333bcf227916888586d7c4.png)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新的趋势预示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一是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近的起点上。
后发国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
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
核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以及正在兴起的纳米技术都是源于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
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全球化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
但是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国家间竞争的本质只是改变了竞争形式也就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
(二)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
一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
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
二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
如果说过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用暴力掠夺殖民地资源那么今天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国际资源及其流向。
目前对空间、海洋和生物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三是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的控制在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以此影响他国重大决策。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8535f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9.png)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创新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在创新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着如何选择和应用技术,以及如何平衡管理成本和创新收益等问题。
本文从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如何选择技术创新策略等方面分析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企业如何正确应对。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技术创新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产品差异化,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和市场占有率。
例如,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沿与竞争优势更强,品牌价值也相应提高。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效率。
通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可以实现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例如,智能化制造、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整体效益。
另外,技术创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提升也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智能化的发展,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和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使得员工具备和适应最新的技术和系统。
同时,企业也会借此机会提升用人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选择技术创新策略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会有长期的支出和回报,因此企业如何准确把握技术创新,如何选择技术创新策略,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战略来合理制定。
首先,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之前先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确定自身的经营策略、面向的市场和目标客户,并根据这些要素来制定技术创新的战略和规划。
一方面,企业需要规划自己的技术路径,在技术变化快速的现在,选择与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相关联的技术创新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另一方面,也要慎重考虑技术创新过程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技术过于新颖、适用范围过窄等问题。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f7e27a4dd3383c4bb4cd222.png)
收稿日期53作者简介宿桂红(),女,汉族,吉林省梨树县人,助教,从事市场营销、国际金融、贸易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宿桂红,陈素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系,吉林 吉林132101)摘 要:21世纪人类社会即将步入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
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相应成为影响竞争的关键因素。
谁成为技术的领先者,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性、优先权和竞争的决胜权。
目前,技术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既有认识上的,也有制度上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创新确实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面对激烈的竞争,进行技术创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关键词: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后,正在大踏步地跨进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主导经济将是知识经济。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已不是时代的主人,取而代之的是“知本家”、“智本家”,而技术创新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 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以对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以对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分配及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知识更新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及竞争成败不再主要取决于拥有多少自然资源、资本数量,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或依赖于知识资源的多少以及知识资源的利用程度,更多地依赖于国家范围内求知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依赖于国家经济参与者求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大小。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产业为先导的经济形态,而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又是知识产业发展的结果。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是连接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技术创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
![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07740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5.png)
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创新创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创业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而在这个领域,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除了具备必要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外,还需要有明确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
一、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全球化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也是创新创业的大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创业者可以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化交流平台、加速器和孵化器等全球化资源,以此拓展海外市场,分享全球创新资源和生态系统。
同时,全球化还重构了可利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因为人才、资本和市场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跨境交流必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趋势。
2、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也加速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更新。
例如,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普及,将极大地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
数字化的发展成为创新创业不可忽视的趋势。
3、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市场形态,它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
共享经济将共享资源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实现庞大的资源共享,构建出全新的生态系统。
共享经济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创新创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创新创业的战略规划1、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才能选择正确的产品、定位合适的目标客户、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
通过有效的市场研究,创新创业者能更加确切地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减少亏损风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2、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节,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新实践需要秉持着一种勇气和热情,面对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来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创新创业造势。
3、人才储备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创业者的长远战略之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3e18baa284ac850ad024234.png)
并非越 新 越 好 ,脱 离 市 场需 求 ,
致 失 败 , 国 铱 星 公 司 和 I O 公 美 C
文 / 曹 淑 芹
一
、
技 重 视技 术 创 新 的 战 漠 视 竞争 环 境 , 术 刨 新也 会 导
略规划
许 多 中 小 企 业 往 往 认 为 技 司 因 技 术 创 新 而 破 产 。 由 于 目前 术 创 新 只有 大 企业 才 需 要 , 技 我 国 大 多 数 中小 企 业技 术 水 平 在
发 朝 产品 的效 率 要 高 于大 企业 , 的 发 展 。
中 小 门领 域 的
品 的过 程 一 般 只 要 一 至二 年 时 技术 创 新 间 , 大企 业 则需 要 四 至 五年 时 而 中小 企业 难 以像 人才 集 中 间 。 0年代后 大约 7 %的创新 来 资 金 雄 厚 的公 司那 样 从 事 基 础 8 0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战略选择
小 企 业 来 说 , 了 在 激 烈 的 市 场 为
中 术 创 新是 创新 的重 要 内容 之 一 , 国 , 小 企 业 的 重 大 发 明 占 全 国
指 企业 应 用新 技 术 、新 工 艺 , 采 重 大 发 明 总 数 的 3 % , 德 国 占 1 在 用 新 的 生 产 方 式 和 经 营 管 理 模 5 %, 0 在英 国占 2 %。 8 对许 多中小
塑 —
—
中 外 企 业 2 0 0 2年 第 l期
维普资讯
E
s so n e n Li e
研 究 、 型 实 用 技 术 和 尖 端 技 术 大 的 开 发 。 由 于 技 术 创 新 往 往 需 要 较 长 的时 间 和较 大 的 资金 投 入 ,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dd396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c.png)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产品开发阶段和市场应用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战略来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基础研究阶段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其目标是对一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会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基础研究项目。
在选择战略时,企业应注重培养科研人员,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科研项目的稳定投入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
应用研究阶段是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科技成果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用的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技术转化路径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技术转化路径包括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并购等。
在选择战略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技术转化路径,并加强与产学研合作,提高应用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产品开发阶段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可销售的产品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工作,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
在选择战略时,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新和市场导向,加强产品研发团队的建设,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效率和品质。
市场应用阶段是将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商业化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开拓、品牌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工作,以确保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实现销售增长。
在选择战略时,企业应注重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策略,加强与客户和供应链伙伴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在技术创新的发展中,企业还需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企业应注重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加强与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6d2687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5.png)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商业价值。
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采取了不同的战略选择来实现其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及相应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初创阶段,企业通常试图找到适合其业务模式的技术创新,并验证其商业可行性。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采取探索性创新策略,即通过大胆试错、不断尝试和学习来寻找创新机会。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技术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初创阶段之后,企业进入到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并开始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采取扩张性创新策略,即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技术投资来完善产品或服务,并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起创新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和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技术创新逐渐进入到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但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更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差异化创新策略,即通过不断推出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客户黏性并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研发能力和技术引领,不断跟上市场需求和技术潮流的变化。
在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战略来实现其发展目标。
初创阶段,企业需要采取探索性创新策略,以发现创新机会并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
成长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性创新策略,以完善产品或服务,并扩大市场份额。
成熟阶段,企业需要采取差异化创新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延续其市场地位。
此外,企业还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来选择适合的战略。
例如,技术密集型企业通常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引领,而服务型企业更加关注客户体验和差异化服务。
同时,企业还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和技术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战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49cd7fb7360b4c2f3f6419.png)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式
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投资
•韩国R&D占GDP的比重
•2025年R&D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4%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式
★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n 具备的优势
Ø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3200万人) Ø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二(105万人年) Ø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快速增长(16%和60%) Ø 重大科技成就
Ø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u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Ø 区域创新体系
u 各具特色和优势 u 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 u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
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式
★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n 具备的优势
Ø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3200万人) Ø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二(105万人年) Ø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快速增长(16%和60%) Ø 重大科技成就
u 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高 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
p 支持国家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使其成为: ü 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ü 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ü 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 ü 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2b1014c69eae009581beccc.png)
大中型企业 , 尤其是跨国型企业的剖新
利于企业掌握 市场竞争 的主动权 自主创新 新战略 , 优 势是中小型企 业所无法 比拟的。 它们是 自 进而推动全社会 的技术进步。 的企业能够构 筑起较强的技术壁垒 , 并依靠 主剖 新的主力 军 ,领导着技术进步 的潮流 ; 我们不 妨从两 个维度 即创新 的主体 和
益 共 享 , 险 分 摊 风
在尽快引进 、 模仿 、吸收国内外 已有的能在 近期发挥出效益 的技术上。同时 , 在技术剖 新的实现途径上可采用多种形式 , 特别是走
2 企 业技术 创 新的战 略选择
技术创 新 战略的运 用与 企业 实力 的积 联合协作开发 的道路 ,这样可 以步走 弯路 , 累和规模 的大小有着重要的关联 。企业应从 提 高成功率。
维普资讯
垒 羲 锄鳜蜘畿瞻遘舞 .
潘 成 华
( ,师 范学院 , 北 荆i t 1 湖
摘 要
荆州
44 0 ) 3 14
技 术创新战略 由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 作创新构 成, 合 每种类型的创新战略各 有特点。不周性质 的奎业以噩 技 术创 新战略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告作创新
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人力资源的同题相 当突
生 经 济是 合 作 创新 存 在 和发 展 的 客 观 基
础。第二 , 合作创新 的形式多种多样。第三 , 相对称 的原则。 12 企业 实施技 术它 新战略的动园 , j ( ) 仿剖 新的动因 模仿创新 的动因 1模
的整合 , 抑制劣势 , 发挥优势。广东科龙与江 苏小 天鹅 的战略联盟 ,就是 这种合作 的典 期的缩短和更 新换代 的加快 . 要求 企业缩短 研发时间,加快 商品化 的进程。联 合创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
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
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
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
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
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
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
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
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
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
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
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
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术、领导世界技术新潮流的全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甚至经常是亏本的。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靠自己的研发取得新技术,在最前沿的技术上和发达国家竞争,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顶多和发达国家一样。
但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筹措那幺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发展中国家依靠引进技术,最贵的方式是买专利,买专利当然要成本。
买的专利越新,成本就越高,过了专利期的,或是十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技术,基本上就可以免费引进。
根据一些研究,即使是买专利,成本一般只要这项专利技术研发成本的三分之一,而且引进的必然是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可以避免自主研发所可能遭遇的99%的失败。
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
虽然从技术发明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确实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发明的,但是,由于投入高、风险大,发达国家每年新发明的技术和现有的技术存量相比是有限的,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不快。
发展中国家,如果靠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创新,由于成本低、风险小,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大量引进现成的技术,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取得新技术发明专利的数量虽然比发达国家少,但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却可以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二.引进技术并非永远落后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因而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否则就没有技术创新。
发达国家必须在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来生产,这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
因为在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资金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昂贵。
一个企业在这样的要素禀赋的结构下,必须进入到能够用资本来替代劳动的产业,采用能够用资本来替代劳动的技术,在市场当中才能够有竞争力。
所以,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密集为其经济结构的特征,这是一个“果”,它的“因”是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多、劳动相对短缺。
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在产业、技术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必须先在要素禀赋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提高整个经济当中每个劳动者所能使用、支配的资本的量。
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每个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本的量?资本来自于每一期生产当中的剩余的积累。
每一期生产当中扣除了各种成本以后,就企业而言是利润,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则是剩余。
剩余可以作为两种用途:增加当前的消费或是作为积累,以增加下期生产可使用的资本。
所以,在每一期生产中剩余越大、积累越多,每个劳动力可以使用的资本就会增加的越快。
一个经济如何才能在每一期生产当中创造最多的剩余,实现最高的积累?关键在于每一期生产都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也就是当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稀缺时,必须进入到能够更多的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少利用昂贵资本的产业,并采用能够用廉价的劳动力替代昂贵的资本的技术。
处于中国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就应该进入到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是进入到一些资本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中劳动力使用比较多的产业区段。
以信息产业为例,一般可以分成四个区段:研发、核心芯片生产、零部件和组装。
研发是资本和技术最密集的,像IMB 每年的投入达50多亿美元,这是资本投入最密集的区段;核心芯片的生产,一条8英寸芯片的生产线投资要13亿美元,等于100亿人民币,12亿英寸芯片的生产线,一条的投资要200亿人民币,这也是资本比较密集;零部件和组装则是劳动力相当密集的。
作为一个资金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进入到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像传统的纺织业、家电产业,或者是进入到新产业里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区段,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既然这些产业或区段合乎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中就有最大的竞争力,可以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最高的利润,获得最大的剩余。
而且,因为资本的投入小,资本的回报率会最高。
一方面剩余最大,另一方面资金的回报率最高,这样愿意在剩余当中用来作为积累的积极性会最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也会最快。
如果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想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在哪个产业、哪种技术上有优势,就直接动员力量来发展这样的产业和技术,是否能够更快的赶上发达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很强,有能力动员许多资资源来发展一些在全世界最尖端的产业、技术。
但是,这样的产业即使用国家的动员力量把它建立起来,因为我们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成本要高,最尖端的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的,其生产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资金的成本,因此,这样的产业在竞争的市场当中,要是没有国家的持续的保护和补贴是不能生存的。
问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有一两个冒尖的产业赶上就达到了,而是要整个国家总体的产业水平赶上才可,总体的产业水平赶上的前提是整个要素禀赋结构水平的赶上。
如果发展中国家靠政府动员来发展少数几个高精尖产业,首先,建设这些企业要非常多的资本投入,而且发达国家在这个产业的科技水平是不断在进步的,两年三年以后现在的技术水平就过时了,要想在技术上保持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同一水平,就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不断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
但是,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资每项动辄数十亿美元,这样的投入水平不是我们这种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所能承担的。
在1950年代,我们建了汽车产业、重机、重化产业,但是我们建立了以后就停留在那个技术水平,十年以后就变成了古董了。
为什幺?因为我们付不起和发达国家同样的研发成本。
另一方面,把这样的产业建立起来,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企业就不能获得利润、创造剩余,对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就不能做贡献。
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总量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本用在资本密集的产业的建设上,剩下的能够用在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上的资本就所剩无几。
这些符合比较优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的发展就受到抑制,也就难于创造剩余,对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做贡献。
以我国的实际经验来说明,劳动力多、素质高、价格便宜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在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是这样,但是在1978年以前,由于国家采用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得不到任何资本投入,没法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因此,劳动力多的优势不仅没有发展起来,而且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负担。
到了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调整了发展战略,投入到劳动力比较密集产业或是产业区段的资金增加,劳动力多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从79年开始到现在25年的时间,我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3%,是同期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国家。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绩效强烈对比,背后的道理就在于此。
最近,我的母校芝加哥大学请我回去做了一个演讲:从理论上来说,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靠引进技术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实现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收敛,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在1979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这个理论预期,其它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扩大了。
我利用1960年到2000年将近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发现那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没有实现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主要原因在于二次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了赶超的战略,想一下子就去发展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战略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叫斯大林模式,在印度叫重工业优先发展,在中南美洲叫进口替代战略,名称有异,本质相同,经济发展绩效都不好。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好的少数几个经济体,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或是高科技产业里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