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设计方案
初中科技创新政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创新的概念、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科技创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技创新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1. 科技创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讲解科技创新的定义,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
- 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如航天、高铁、5G通信等领域的突破。
2. 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科技创新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
- 科技创新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以“科技创新在我校”为主题,探讨科技创新在校园生活中的体现。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例,讲解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分析科技创新对各个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2. 科技创新与青少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以“科技小达人”为主题,模拟科技创新项目策划与实施过程。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19课科教兴国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潘文婷教材分析^p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p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明白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知道怎样把握好奇心2、能力: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1.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科技创新的意义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一、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讨论法3、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2. 观看视频,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实现交回对接的过程。
看完以后谈你的感受?教师述:我国从神州一号到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实现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短短17年的时间,飞船代代出新,我国航天事业的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我国又向强国航天梦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什么?生答:创新。
师述:今天咱们共同学习第15课走创新之路第一课时创新与科技发展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发展与创新探究活动一:思考:(1)感悟科技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1、简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火的发现、文字的创造、蒸汽机的发明、电力机、计算机的诞生)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源动力、是基础。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2、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例,进一步印证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
多媒体展示图表以及图片。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学生总结:科技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过渡: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世界各国都争先恐后的发展科技创新,我国也不甘落后。
我国近年来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呢?探究活动二: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问:这些科技成果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呢?活动目的: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兴趣和崇高使命感。
初中政治创新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创新精神教案课程名称:初中政治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3. 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内容:1. 创新精神的定义和特点;2.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3.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4. 创新精神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创新产品和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什么是创新?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创新精神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给出创新精神的定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2. 讲解创新精神的特点:开放性、批判性、灵活性、冒险性、实践性等。
三、探讨创新精神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创新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四、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如提问、假设、联想、想象、转换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五、创新精神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实践经验和计划。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创新产品和案例的图片或视频;2. 创新思维方法的资料;3.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2. 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新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初中政治教案
创新精神初中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含义,认识到创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创新精神的含义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如高铁、5G、航天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在这些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创新精神的含义。
2.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创新精神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创新精神的含义,包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等方面。
2. 分析创新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竞争力等。
3. 阐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如注重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创新型人才的案例,如马云、马化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人物为什么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他们具备哪些创新精神?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互动环节(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创新点子,如改进学校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等。
2. 各组汇报头脑风暴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创新精神的含义和培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践行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的积极性。
3. 学生能否将创新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第19课科教兴国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潘文婷教材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体会科技创新的教案
体会科技创新的教案教案标题:体验科技创新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科技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将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科技创新。
3. 学生将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实施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
教学重点:1. 科技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案例。
3.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互联网接入设备。
2. 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展示工具。
3. 学生用于记录想法和设计的纸张和笔。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科技创新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2. 展示一些重要的科技创新案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科技的体验和看法。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展示工具,向学生介绍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案例,如医疗、交通、环境等。
2. 解释每个案例的创新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组,并要求他们选择一个领域,设计一个科技创新项目。
2. 学生可以使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并设计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学生需要详细描述他们的项目,包括项目的目标、实施计划和预期结果。
4.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研究和信息收集,以支持他们的项目设计。
展示和评估: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并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2. 教师和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项目。
3. 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描述和展示,评估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科技创新的可能性,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创新企业或科技展览,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改进。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优质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有关科技创新的知识点,在的基础上,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互助探究,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我国近一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激发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我国的科技现状是本课的重点2、了解热点,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时重点.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嫦娥四号软着陆展示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发展,进而导入热点创新驱动发展.创设了一个科技大国的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导学探究活动一:通过嫦娥四号软着陆的观看,引导学生谈感受,谈启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交流,举例.活动二:知识回顾,夯实基础.展示思维导图,紧扣教材知识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4、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我国的科技现状(优/劣)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8、给予创新精神以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是对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鼓励(设计意图:在教材找到落脚点,做到热点与教材的结合.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活动三:解决问题,中考练兵单项选择题:1.(2018 齐齐哈尔)2017年中国己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中国是唯一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
申请专利是维护公民的()A.人身权利B. 政治权利C. 受教育权D. 知识产权2.(2018 湖南)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因缺“芯”(芯片)受制于人。
我们要改变科技落后的状况,必须要()A.立足于引进外国技术,消化吸收B.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C.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D.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3、(2018 浙江)厉害了,我的国!神舟上天、高铁奔跑。
初中道德与法治_感受现代科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受现代科技》【学习目标】1、通过平衡车导入和赛前小热身,吸引学生对科技的关注与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科技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在不断创造科技。
2、通过观察所在的录播教室,全体学生能够能初步感受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徜徉在科技的海洋里。
3、通过第一场科技小竞赛:谈科技,说变化,多于三分之二的学生的科技意识被唤醒,增强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同时,约90%的学生能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作用,全体学生能够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从宏观上概括出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4、通过畅想未来生活环节,约五分之四的学生能够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着无数的奇思妙想,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阔。
5、通过第二场科技竞赛:科技名词知多少,班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理解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全体学生基本能够感受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6、通过展示屠呦呦细节,全体学生能够明白科技不是凭空来的,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精神和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明白求真务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尊重科学、崇尚科学。
通过景海鹏太空养蚕和种植生菜,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无人机的展示,学生既能知道我们的也有在世界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排名第一的民族企业,我国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又能自觉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在生活中不断地学科学、用科学。
7、通过展望未来,描绘科技发展前景的活动,全体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未来科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增强科技意识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活动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科技的新名词和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初中政治科技发展理念教案
初中政治科技发展理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3.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科技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科技发展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二、讲解科技创新的意义(15分钟)1. 介绍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科技创新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三、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15分钟)1. 介绍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情况。
2. 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战略。
四、探讨科技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5分钟)1. 分析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3. 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3. 分享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认识和态度。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科技创新对个人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科技创新的意义、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教学难点:我国在科技发展中的成就与不足。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感悟活动准备,教师展示录音机、随身听、MP3、MP4等实物,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科技创新,感受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浪漫和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教学情景,便于后面内容的展开,自然导入下一个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力。
活动过程,①学生发言。
②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度引导。
比如,MP4与MP3相比有什么优点,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存储量更大,有图像,有歌词等)③教师启发,还有哪些生活用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和方便?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发言。
④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家庭生活还会有哪些变化?教师联系活动-提问:“想一想:你们所想象的变化,怎样才能取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勤奋努力的学习等)教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改变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科技成就,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魁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活动过程:①课前准备,教师制作三组幻灯片:A.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人物。
B.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重要人物。
C.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人物,(三组幻灯的设计要有可比性)②通过多媒体把A、B、C三组幻灯分组播放。
③要求:学生说出人名、事迹;采取抢答方式;教师适当补充。
科技创新教案初中
科技创新教案初中课程名称:科技创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4.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引起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科技创新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二、讲解科技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给出科技创新的定义,即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2. 讲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等。
三、介绍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15分钟)1. 教师介绍当前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
2. 讲解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如跨界融合、智能化、可持续化等。
四、案例分析: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医疗、虚拟现实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科技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如开发一款智能玩具、设计一个环保装置等。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分享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三、总结和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兴趣,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科技创新。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二、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我校特开设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3.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4. 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5. 科技竞赛的参与与组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讲授:介绍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创新能力。
4.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对学生的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学生表达能力:在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初中生水平的科技创新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科技创新工具等。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科技创新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明白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知道怎样把握好奇心2、能力: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1.创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科技创新的意义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一、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讨论法3、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2. 观看视频,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实现交回对接的过程。
看完以后谈你的感受?教师述:我国从神州一号到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实现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短短17年的时间,飞船代代出新,我国航天事业的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我国又向强国航天梦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什么?生答:创新。
师述:今天咱们共同学习第15课走创新之路第一课时创新与科技发展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发展与创新探究活动一:思考:(1)感悟科技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1、简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火的发现、文字的创造、蒸汽机的发明、电力机、计算机的诞生)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源动力、是基础。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2、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例,进一步印证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
多媒体展示图表以及图片。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学生总结:科技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过渡: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世界各国都争先恐后的发展科技创新,我国也不甘落后。
我国近年来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呢?探究活动二: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问:这些科技成果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呢?活动目的: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兴趣和崇高使命感。
初中政治教案: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教案: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和培养初中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科技和生活2、创新思维和方法3、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三、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课堂讲解法3、小组讨论法4、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产品,从中发现问题,思考自己有哪些改进的创意。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意,增强彼此的创意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班级条件,组织学生学习Photoshop、PPT等软件,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设计、制作任务。
教师对软件的应用进行详解和实操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应用,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安排实际的动手实验,如调制、无线电制作、组装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使学生懂得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创新思维和方法教师通过讲述一些科技发展史上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提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挖掘问题背后的需求、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多重思路比较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习得创新思维和方法。
六、教学评估1、平时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讨论和实验表现进行评分。
2、小组作业组织小组讨论,完成小组作业,对小组作业进行评分,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科技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制作一些科技产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
2、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在全面了解科技前沿技术的同时,还能够陆续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思考。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设计
初中科技创新课程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初中科技创新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科技创新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创新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讲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
2. 教师通过举例或讲解一些科技创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和分享(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一个科技创新的主题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科技创新的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技创新方法进行实践。
2. 学生可以利用课内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制作等,解决问题并创造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第五环节: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技创新方法和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3. 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反思。
教学资源:1. 科技创新的图片或视频。
2. 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材料。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感受创新初中政治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社会热点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很重要?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创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师举例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如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社会热点案例,如我国高铁、5G技术等。
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创新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
3. 教师总结,强调创新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的作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中国古代科技知识大比拼”和“现代科技成果数来宝”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先进工作成果。
4、播放世博会主题馆相关视频,聚焦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切实感受科技正优化我们的生活。
5、观看视频“科技让未来生活更美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社会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PPT:进行图片பைடு நூலகம்文字材料、讨论问题的展示。
2、视频: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展示,便于学生形象、直观感受信息。
3、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前知识储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3、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朋友辨证的思维能力。
4、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1、利用多媒体展示玉树地震相关图片、材料及链接相关网页,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
2、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4、竞赛测验:通过学生知识竞赛检查通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提升。
0K38405 9605阅40807 9F67齧G39383 99D7駗30006 7536甶]29922 74E2瓢21607 5467呧37235 9173酳x
6、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科技成果的同时,明确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认清科技发展刻不容缓的形势,进而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7、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的艰辛,进而从小树立科学精神。
8、通过我的奇思妙想与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21年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科技创新早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学生也有所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今科技成就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从而明确自己须承担的责任,从小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因此,本课拟定8条探究活动问题,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课堂上则围绕这8个问题,辅以部分竞赛活动、视频观看、材料分析及实践活动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围绕本课进行学习,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指引,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
1、行为观察记录: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进行引导,以便帮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2、交谈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机地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纠正学生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形成正确的认识。
3、技能实演:借助实践活动,考察学生能否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真正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