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出血检查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ppt课件
血栓与止血的相互作用
血栓和止血过程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止血对血栓的影响
止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止血过程中,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 有助于形成血栓,防止持续出血。
止血与血栓预防
在某些情况下,止血过程可以通过调 节血液流动和血小板活性来预防血栓 形成。
血栓与止血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机制
01
病理性止血机制
止血机制的调节
机体的止血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作用等。
指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机体的止血机 制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止血过程
血管收缩
损伤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使局部 血流减少,有利于止血。
血小板反应
血小板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 作用,包括形成血小板血栓、释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可导 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 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的影响
阻塞血管
血栓形成后可阻塞血管, 导致相应器官缺血、缺氧, 引发功能障碍。
引发栓塞
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循环 流动,导致远端血管栓塞, 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性坏 死。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肌 梗死、脑梗死等。
通过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为未来的药 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根据血栓与止血的研究结果,医 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 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相关疾
病。
对于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生 可以根据研究结果选择更加合适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血栓形成机制,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子激活等。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和治疗策略。
血栓和止血过程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止血对血栓的影响
止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止血过程中,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集 有助于形成血栓,防止持续出血。
止血与血栓预防
在某些情况下,止血过程可以通过调 节血液流动和血小板活性来预防血栓 形成。
血栓与止血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机制
01
病理性止血机制
止血机制的调节
机体的止血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作用等。
指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机体的止血机 制出现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止血过程
血管收缩
损伤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使局部 血流减少,有利于止血。
血小板反应
血小板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 作用,包括形成血小板血栓、释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可导 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 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的影响
阻塞血管
血栓形成后可阻塞血管, 导致相应器官缺血、缺氧, 引发功能障碍。
引发栓塞
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循环 流动,导致远端血管栓塞, 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性坏 死。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肌 梗死、脑梗死等。
通过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为未来的药 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根据血栓与止血的研究结果,医 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 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相关疾
病。
对于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生 可以根据研究结果选择更加合适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血栓形成机制,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 凝血因子激活等。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和治疗策略。
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课件
活化血小板
Blood clotting course 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 态的过程,也简称为凝血。
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凝血因子有限 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 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由 于血液接触异物表面或负电荷物质如心血管 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置于玻璃管内,只靠血 液本身的各种凝血因子就可完成的血液凝固 过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ited partial thrombplastin time,APTT
适应证
–内源凝血途径因子异常的筛查 –异常抗凝物增多的筛查 –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监测 –vWF 异常的筛查
参考范围
–一般为30~45s,>对照血浆10s有意义
APTT 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活动性静脉血栓
肺栓塞
2.0-4.0
3.0
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
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心脏换瓣术后
3.0-4.5
3.5
肝素治疗监测
APTT, 普通肝素 5000-10000u/24hr, 不测 1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1.7倍 10000u-30000u/24hr, APTT延长至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
如何监测口服抗凝药
PT 为首选指标 维持PT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
应用INR值(国际标准化比率) 作为监测指标:INR 2.0~3.0
不同情况抗凝治疗适宜的INR范围
INR范围 INR靶值
术前2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 1.5-3.0 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 2.0-3.0
出血与抗栓治疗PPT课件
2023/12/1
19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欧洲和亚洲29个卒中单元参与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已知或新发现房颤的患者(n=1029) 主要复合终点:急性卒中90天内卒中 次要:TIA、全身栓塞、症状性脑出血和颅外出血
2023/12/1
20
RAF研究:心源性卒中最佳抗凝时机:4-14天
All outcome events Ischemic outcome
66岁,男性,意识障碍,左肢乏力 8月22日 凌晨1点左右发病 既往HBP、T2DM,风心病 房颤(具体用药不详)
8月22日 03:48
2023/12/1
15
静脉源性:主要看出血量 动脉源性:除了出血量,发病时间很重要!
66岁,男性,意识障碍,左肢乏力 8月22日 凌晨1点左右发病 既往HBP、T2DM,风心病 房颤(具体用药不详)
J Am Coll Cardiol. 2014;63(3):233-239.
发生出血后若盲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使CVD事件风险显著 增加10倍
系列 1, 停药 组, 21.90%
P=0.0 19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系列 1, 延续 用药组, 2.50%
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溃疡出血后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风 险。总计544例溃疡出血患者入组,72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接受>2个月的随访。 其中,40例患者在溃疡出血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32例患者和继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2023/12/1
26
抗凝治疗与 CH 复发
• 抗凝治疗出现 CH的风险约为 0.2%/ 年,而停用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 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约为 4%~18%/ 年。
• 是否重新启动抗凝治疗取决于随后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CH 复发风险及患者整体状况,须个体化。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04
实验诊断在血栓与止血中 作用和价值
实验诊断方法概述
血栓弹力图
通过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 弹性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凝血
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反映血 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确定凝血 障碍类型和程度。
抗凝物质检测
检测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 白C等,评估抗凝系统功能。
产后出血原因鉴别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等指标,鉴别产后出血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治疗监测
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止血效果,指导输血和抗凝治疗等。
产后出血预防
通过产前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预测产后出血风险,采 取相应预防措施。
05
新型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型检验技术原理和特点介绍
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形成浊度的原理,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推算出待测物 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发光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病理性失衡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栓与止血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易形成血栓。
02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介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试验
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于异 物表面的能力来评价血小 板功能,反映血小板黏附 功能的强弱。
血小板聚集试验
《深静脉血栓评估》课件
预防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预 防措施的效果。
对于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应定期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血管造影 等,以直观地了解血栓形成的情况和 预防效果。
可定期进行血液检测,检查凝血指标 和D-二聚体等指标,了解血栓形成的 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凝血指标 和D-二聚体含量。
影像学检查
进行超声检查或静脉造 影,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
症状
下肢肿胀、疼痛、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或凝血指标异常。
体征
下肢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浅静脉曲张 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或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04
深静脉血栓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 、感染等,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预防 。
05
深静脉血栓预防
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弹力 袜等机械装置,通过周期性的加 压和减压,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减少静脉淤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
药物预防
对于存在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 患者,如长期卧床、大型手术、 恶性肿瘤等,可考虑使用抗凝药 物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临床表现
总结词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和皮肤温度升高。
详细描述
患肢肿胀是DVT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肢的周径明显增加,皮肤紧绷,可伴有浅静脉曲张。疼痛是 DVT的另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或酸痛,行走时加重。皮肤温度升高也是DVT的表现之一,患肢皮肤 温度高于对侧肢体。此外,还可能出现局部压痛、皮下静脉扩张等症状。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病理性出血
由于止血机制受损或疾病导致出血不止。
PART 02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检测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由 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
能异常。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维生素K缺乏症等,由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坏血病等,由血管 壁损伤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出 血。
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 蛋白质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 进程。
个体化检测的展望
精准医疗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检测 方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性检测
推广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预防性检测,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 率。
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方法与途径
标准化操作规程
制定并实施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 一致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比对和校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家族史、用药 史、既往病史等信息,
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粘膜、内脏 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症状 ,以及测量血压、心率
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内窥镜等 ,有助于发现出血部位
和病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由于止血机制受损或疾病导致出血不止。
PART 02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检测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由 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
能异常。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维生素K缺乏症等,由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出血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坏血病等,由血管 壁损伤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出 血。
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 蛋白质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 进程。
个体化检测的展望
精准医疗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检测 方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预防性检测
推广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预防性检测,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 率。
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方法与途径
标准化操作规程
制定并实施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 一致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比对和校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家族史、用药 史、既往病史等信息,
有助于判断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粘膜、内脏 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症状 ,以及测量血压、心率
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内窥镜等 ,有助于发现出血部位
和病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下肢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 3.病情观察
•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 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 小时内死亡。病人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 及咳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作咳嗽及翻身 活动。报告医生,并给以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 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 配合治疗。
另外选择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
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保持大便通
畅,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LOGO
Page 35
LOGO
Page 36
LOGO
Page 37
(二)术后护理
• 1.按硬外麻或局麻术后护理常规。 • 2.体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膝
关节微屈,行足背伸屈运动。 • 3.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特征变化,观察切口
• (2)急性期间不得剧烈活动或按摩患肢,以 免造成血栓脱落,如果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 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
• (3)戒烟的必要性:吸烟患者应戒烟,因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患肢 血液循环。 (4)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 增加耗氧量,对患肢不利,而且栓塞后患肢 感觉受损,易造成皮肤的灼伤:冷敷可减少 组织代谢,同时会引起血管萎缩,不利于解 除痉挛和建立静脉的侧支循环。
谢谢!
• (2)肝素
• 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 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 应用不当容 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 及给药方法。
• (3)心理护理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 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 易 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 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实验诊断学课件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ppt课件
IgG型血小板抗体有两种形式:①已经与血小板膜 相结合者称为血小板膜结合IgG(PAIgG);②在血液 中呈游离状态者称为血小板待结合IgG(PBIgG)。通 常多用 ELISA法对PAIgG作定量检查。
.
17
血小板检查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的检查
【参考值】PAIgG 0~78.8ng/107血小板
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有少量纤维蛋白生成,并 覆盖在血管内膜上,保护血管内皮,与正常的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共同担负维持血管壁的完 整性的作用。同时生成的纤维蛋白又被纤维蛋 白溶酶所溶解,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保持机体不至出血,也无血栓形成,血液呈流 体状态而循环于周身。当这种平衡失调时,便 可招致出血不止或形成栓塞。
.
10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的检查 4.血小板膜糖蛋白(GP)检查 5. 血块收缩(退缩)试验(CRT)
.
11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100~300)X 109/L
.
12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计数的临 床意义]
小板减少。通常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
血小板数在50 X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109/L 以下,患
症);②消耗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
者即有出血症状。
少性紫癜);③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 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 综合征)、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 或大量血浆)。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侯治富
吉林大学 白求恩医学部 第三临床医学院 实验诊断教研室
.
17
血小板检查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的检查
【参考值】PAIgG 0~78.8ng/107血小板
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有少量纤维蛋白生成,并 覆盖在血管内膜上,保护血管内皮,与正常的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共同担负维持血管壁的完 整性的作用。同时生成的纤维蛋白又被纤维蛋 白溶酶所溶解,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保持机体不至出血,也无血栓形成,血液呈流 体状态而循环于周身。当这种平衡失调时,便 可招致出血不止或形成栓塞。
.
10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的检查 4.血小板膜糖蛋白(GP)检查 5. 血块收缩(退缩)试验(CRT)
.
11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100~300)X 109/L
.
12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计数的临 床意义]
小板减少。通常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
血小板数在50 X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109/L 以下,患
症);②消耗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
者即有出血症状。
少性紫癜);③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 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 综合征)、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 或大量血浆)。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侯治富
吉林大学 白求恩医学部 第三临床医学院 实验诊断教研室
血栓与止血检验理论ppt课件.ppt
血小板收缩功能的模式图
6.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 血管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空隙, 由PCL来填充
而且血小板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 修复过程
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管的脆 性和通透性
二、正常完整止血过程
血管期 血小板期 血液凝固期 血栓动力学变化期
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液凝固(coagulation)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血浆中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个,12个已编号(I-XIII),2个未编号(激
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除FⅣ为C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Ⅲ外, 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Ⅳ、Ⅲ外,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大血管收缩:
特点:① 神经调节完成 ②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 血流减少
2.激活血小板
3.促进血液凝固
4.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屏障作用 摄取和清除循环中一些促凝物质、血管活
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舒张血管:PGI2(prostacyclin)、NO 抑制血小板聚集:PGI2(前列环素) 灭活凝血因子:PC(蛋白C)系统、AT、TM 、 促进血块溶解:t-PA
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 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itK,VitK缺乏可导
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II、VII IX、X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病例讨论 深静脉血栓 ppt课件
23
• 抬高患肢15~30º,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使 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的 康复。给予心理护理、有计划安排护理活动。
• 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有关保健知识及疾病相关知识,使 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安
慰体贴病人,认真倾听其主诉,并及时给予其反馈。
• 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 多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心理状况,积极开导病人,鼓 励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 空气通畅。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25
(三)用药护理
•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 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 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制作均为干 燥结晶体,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 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 3、穿刺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 静脉血流后,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 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出血的观察?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用药后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对老年人及儿童既使凝血指标正常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四肢活动等情况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 e、外敷芒硝应有连续性,不能间断,因此应备足30 够的芒硝和布袋,以便交替使用。
(五)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 急性期过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需穿医用弹力袜或 使用弹力绷带,通过将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 增加血液流速和促进血液回流,及维持最低限度的 静脉压,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应注意,包扎弹 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应在每日晨起床前进行,若患者 已起床,则应嘱其重新卧床,抬高肢体10分钟, 使静脉血排空,然后再包扎。弹力袜大小必须适合 患者腿部周径。包扎弹力绷带应从肢体远端开始, 逐渐向上缠绕,注意松紧适度,平卧休息时解除。 应用期间应注意肢端皮肤色泽及患肢肿胀情况。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待测血浆0.1ml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抗凝治疗时机与药物选择
关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药物存在争议,不同指南和专家意见不一。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优劣比较
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优劣比较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 据支持。
•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 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等。
•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DVT的治疗原则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新型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领域应用前景
预防措施
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人 群,可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性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等。
02 诊断方法与技巧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01
02
03
04
疼痛
深静脉血栓常导致局部疼痛, 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肿胀
受累肢体或部位可出现肿胀, 程度因血栓大小和部位而异。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争议
诊断困难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01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02
虽然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准确
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03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医生和医疗机构之
间可能存在差异。
治疗策略选择争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DVT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 疗。
关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药物存在争议,不同指南和专家意见不一。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优劣比较
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优劣比较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 据支持。
•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 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等。
•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DVT的治疗原则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新型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领域应用前景
预防措施
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人 群,可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性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等。
02 诊断方法与技巧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01
02
03
04
疼痛
深静脉血栓常导致局部疼痛, 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肿胀
受累肢体或部位可出现肿胀, 程度因血栓大小和部位而异。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争议
诊断困难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01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02
虽然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准确
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03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医生和医疗机构之
间可能存在差异。
治疗策略选择争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DVT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