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汇总

合集下载

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方案

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方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方案一: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方案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5.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里。

实验现象:1.罩上玻璃杯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杯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氧气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1.观察氧气的颜色。

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帮助燃烧的气体。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实验器材: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的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汇总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将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薄木板、毛巾实验步骤:1、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拿薄木板,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薄木板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当薄木板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名称: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饮料瓶、水、砖、锤子实验步骤: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圆形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镊子、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镊子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5 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等实验过程: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等。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

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均匀受冷,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2.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3.手背、手指关节划伤后的正确应急处理实验材料:棉棒、生理盐水、碘伏、剪刀、纱布创口贴实验步骤:1.手背不小心被划伤后: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

2.手指关节划伤后: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将中心的药棉对准创口。

4.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实验材料: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实验步骤:1.将3个带孔的纸板和纸屏按顺序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用手电筒从第一个小孔照射,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光穿过第二个和第三个小孔,在纸屏上出现一个光点。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5.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平面镜、三棱镜、水槽、纸板、喷水壶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倾斜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用纸板寻找阳光照射到镜面反射出的光线,并观察。

2.学生拿本水壶到室外面向阳光把水雾喷到空中,并观察现象。

3.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纸板上,调整三棱镜,并观察现象。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1、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水槽、蜡烛、饮料瓶、火柴、玻璃、小刀。

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饮料瓶的底部割掉。

(2)、把蜡烛固定在玻璃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3)、再用无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迅速拧紧。

(4)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饮料瓶里的水位上升。

燃烧时耗去一部分氧气,瓶内空气总量减少,水位上升。

实验结论:水位上升填充氧气所占的空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氧气4瓶、火柴、酒精灯、木炭、小木条、燃烧匙、石灰水。

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氧气(2)、用鼻子闻一闻氧气。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器材: 小苏打、白酷、蜡烛、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等。

实验步骤:(1)、取一只玻璃杯,放入3匙小苏打。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白醋。

(3)、待泡沫开始下降时盖上玻璃片。

实验结论:完成二氧化碳制取。

4、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器材: 玻璃杯、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1)、取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

(3)、盖上玻璃片摇晃集气瓶。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验器材: 砖块、木条、酒精灯、夹子。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指导汇总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指导汇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指导2课、我们的呼吸:实验名称:我们的呼吸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

实验过程:1、先收集呼出的气体。

2、将点燃的火柴放入集气瓶里,火柴熄灭。

3、向装有澄清的石灰水里用玻璃管吹气。

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

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

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

5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过程:按课本15页最上面图所示,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8课、制作简易潜望镜。

(第21页图4.5)实验名称: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潜望镜卡纸、两片镜子、胶水。

实验过程:使用科学配套实验材料,按潜望镜卡纸图示,剪下粘贴好。

剪下两个视窗,再剪两个斜口。

镜子发亮的两面相对插入斜口,就制成了一个潜望镜。

注意事项:注意不要让镜片割破手。

12课、花的构造实验名称:花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花的构造实验器材:花构造标本(实验室有)实验过程:1、观察花的结构,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18课、斜面实验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经典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经典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测一测反应速度(第2课)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②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内无风。

③测试者要让尺子竖直自由落下,受测者的肘关节要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臂上抬或下移去夹尺子,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④受测者夹住尺子后,读取手指上侧对应的数值。

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小,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大。

实验结论: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的大量增加而逐渐加快。

空气是单一的气体吗(第6课)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人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人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人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实验目的: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人-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及答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及答案 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及答案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实验1个,学生制作实验5个,学生分组实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1(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2、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下1-3单元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下1-3单元实验报告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放入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

2、在中间挖一个小洞,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口。

3、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冲出薄的土豆泥外溢。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使岩浆沿裂缝上升,遇到薄弱地壳,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模拟地震成因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感觉,观察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筷子断裂,手感到麻木。

实验结论: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住力时突然断裂—地震。

模拟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实验过程:1、点燃酒精灯,夹紧岩石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后马上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碎裂现象。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计时器实验过程:1、做好一个摆2、用计时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三次。

3、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幅,重复步骤2的测量并记录。

4、与步骤2相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锤重量,重复测量并记录。

5、与步骤2相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线的长短,重复测量并记录。

6、比较几次读数。

实验现象:步骤3、4与2的数据相等,5的数据比2的小。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制作电磁铁实验目的:制作电磁铁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实验过程: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将包皮细电线的两头包皮用到刮掉,分别接电池两端。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实验一: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②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内无风。

③测试者要让尺子竖直自由落下,受测者的肘关节要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臂上抬或下移去夹尺子,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④受测者夹住尺子后,读取手指上侧对应的数值。

【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小,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大。

【实验结论】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的大量增加而逐渐加快。

实验二:头盔可以保护脑的模拟实验【我的猜想】头盔的外壳很硬,戴头盔可以保护脑。

【实验材料】头盔、西瓜、塑料袋【实验方法】(1)相同条件:将两个重量差不多的西瓜装入塑料袋内,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

(2)不同条件:一个西瓜放入头盔内(3)让两个西瓜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撞击地面之后西瓜的状态。

【实验现象】放人头盔中的西瓜完好无损,另一个西瓜被摔裂了。

【实验结论】戴头盔能保护脑。

实验三:同一个人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变化吗?【我的猜想】同一个人的脉搏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变化【实验材料】秒表【实验过程】(1)静止状态下,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2)轻微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

(3)剧烈运动后,教师计时,学生测自己脉搏跳动次数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率会明显加快。

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唾液能否消化淀粉实验目的:检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我的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二、实验名称:验证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方案一、实验目的:探究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否相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方案二、实验仪器:澄清的石灰水、烧杯、胶管、打气筒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三、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状态下脉搏的跳动情况。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我的材料:两个纸筒、玻璃胶、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一段不锈钢丝、
我的方法:1、在一个纸筒的一端装上凸透镜(凸透镜用不 锈钢线绕制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璃胶),作为单 筒望远镜的物镜。 2、将另一个纸筒插入这个纸筒内,要求恰好能自 由伸缩而又不容易脱落。 3、在与凸透镜相对的纸筒一端装上凹透镜,(凹 透镜同样用不锈钢丝绕制成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 璃胶)作为目镜,就做成了一个单筒望远镜。
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
持观察并作好记录。(记录表) 我的发现:几天后,有水的瓷盘内大豆发芽了,没水的瓷盘
内大豆没发芽。 我的结论:大豆发芽需要水。
(注意:1.水不宜过多。2.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 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3.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 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
(注意:从这个自制的单筒望远镜的目镜一端观看远处景物, 如不清楚,可调整目镜与物镜之间的距离。)
七、(10.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与水 的关系
我的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或小碟子)。 我的方法:1、准备两份数量相同健康的大豆,分别放入两
个小瓷盘内(一个有水,一个没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
我的材料:光聚座、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我的方案:1、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
上,(可以不用光聚座,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 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 清晰的蜡烛的像。
2、同样的方法,换凸度小的凸透镜,观察纸屏上的像。 我的发现:凸度大的凸透镜和凸度小的凸透镜都能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
八、( 10.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与 温度的关系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4:近视形成的原因模拟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2、再把凸度小的凸透镜放在点燃蜡烛和纸屏的中间,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时,凸透镜靠近物体出现清晰的像。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 2-3 滴碘酒,摇匀。观察颜色 目
人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人呼出的气体成分和吸进的不同。
变化。




集气瓶、玻璃管、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火柴、水槽、水、打气

1 号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2 号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器 筒。



.
资料.
.. .
-






类 分验
1

别组 类
1

探究实验

验 杠杆用力规律的实验



验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尺平衡时,杠杆尺用力的规律。



验 钩码、杠杆尺及支架。



杠杆尺平衡时,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
验 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实 1、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1、把纸盒的两端相对的两面分别开两个小洞,作为入光孔和出光孔。


2、对着入光孔和出光孔各固定一个与盒子成 45 度角的平面镜。并
验 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步 且镜面对着镜面。 骤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能看到不容易看到的现象。
方法一:

1、用排水法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住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仪器: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名称:检查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胶管、水实验步骤:1、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再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把胶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住集气瓶,从胶管另一端向集气瓶内吹气。

待瓶内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瓶口向上放在桌上。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且很快熄灭。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待瓶内氧气将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方案二、实验仪器:澄清的石灰水、烧杯、胶管、打气筒实验步骤: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仪器: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如果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的中心、镜面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相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2)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2)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一、实验计划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

2.实验内容:(1)实验一:探究水的溶解性步骤:① 准备一些盐、沙糖、小苏打等固体物质。

② 将每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三个杯子中,分别是未加热的水杯、加热的水杯和放在冰箱中的水杯。

③ 对比观察每个杯子中固体物质的溶解与否,记录结果。

(2)实验二: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步骤:① 准备一些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固体物质,如铜块、纸张、塑料片等。

② 使用电子秤分别测量每种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③ 分别将每种物质放入量满水的容器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得出相应的密度值。

3.实验时间:本次实验共计2课时。

4.实验器材:电子秤、固体物质、杯子、盐、沙糖、小苏打、容器等。

5.实验方法: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共有4-5名学生。

二、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探究,深入了解了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水对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加热的水和冰镇水对固体物质的溶解程度会发生变化,且不同物质对水的溶解性也有所差别。

(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所用到的物质的密度是有差异的,通常情况下,金属物质的密度都比较大,纸张、塑料等物质的密度相对较小。

2.实验教育意义:(1)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实验的意义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此次实验加强了学生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协作的力量。

(3)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的溶解性和固体物质的密度,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增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这一次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不但让学生们掌握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还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在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营造出了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一、实验计划1. 实验一:植物与水的关系目的:观察植物吸水的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步骤:(1)准备一只大白菜,将其根部清洗干净,切去外层叶子,将其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2)观察1~2天,记下白菜的变化。

(3)每隔几小时,观察一次白菜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测量小球从斜面上滑动的距离目的:观察斜面上小球滑动的过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放置一只小球,将它从斜面的顶端向下滑动,并用卷尺测量从顶端滑动到停止的距离。

(2)使用不同的小球和斜面,重复以上步骤。

(3)比较不同情况下滑动距离的差异,并记录下来。

3.实验三:鸡蛋的溶解目的:了解鸡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白醋,将鸡蛋放入杯中,观察鸡蛋的变化。

(2)将鸡蛋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将盐倒入容器中,观察鸡蛋的反应。

(3)将鸡蛋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糖水,观察鸡蛋的反应。

(4)比较鸡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二、实验总结1. 实验一:植物与水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植物需要水和养分才能生长,如同人类需要食物和水一样。

我们还了解到,植物通过根吸水,背离重力的方向,需要更大的努力来吸收养分。

2. 实验二:测量小球从斜面上滑动的距离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物理运动的基本规律,如万有引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我们观察到小球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与斜度、小球的质量等因素有关。

3. 实验三:鸡蛋的溶解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反应不同。

在醋中,鸡蛋外层的碳酸钙会与醋里的乙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加盐后,鸡蛋表皮变韧性,而在糖水中,外层变软,内部派生渗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发掘并挖掘其实际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10.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与 温度的关系
我的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或小碟子)。 我的方法:1、准备两份数量相同健康的大豆,分别放入两
个有相同适量水分的小瓷盘内,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
到冰箱冷藏室中。 3、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我的发现:放到室温环境中大豆发芽了,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 气,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 灰水没有多大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 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人体呼进与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呼进 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
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5.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
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我的发现:杠杆尺平衡。 我的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
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我的材料: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我的方案: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 聚座上,(可
以不用光聚座,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 线上,并使火焰、 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 的像,像是什么样子的? 3、研究像的大小变化规律。(记录表)
二、(2.我们的呼吸)检查人体呼进
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方法一: 我的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 我的方案:1、 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支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 水槽中,然后 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把胶管一端深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 管另一端向瓶 内呼气,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 口盖严,然后将 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距离在纸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我的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 凸度变大,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 小,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 直线上。)
的大豆没有发芽。 我的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1.水不宜过多。2.过程中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尽 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3.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生命力、 强的种子。)
九、(18.斜面)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我的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我的方法: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
我的材料:两个纸筒、玻璃胶、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一段不锈钢丝、
我的方法:1、在一个纸筒的一端装上凸透镜(凸透镜用不 锈钢线绕制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璃胶),作为单 筒望远镜的物镜。 2、将另一个纸筒插入这个纸筒内,要求恰好能自 由伸缩而又不容易脱落。 3、在与凸透镜相对的纸筒一端装上凹透镜,(凹 透镜同样用不锈钢丝绕制成的弹性圈固定,并涂上玻 璃胶)作为目镜,就做成了一个单筒望远镜。
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每天坚
持观察并作好记录。(记录表) 我的发现:几天后,有水的瓷盘内大豆发芽了,没水的瓷盘
内大豆没发芽。 我的结论:大豆发芽需要水。
(注意:1.水不宜过多。2.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 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3.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 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
(注意:从这个自制的单筒望远镜的目镜一端观看远处景物, 如不清楚,可调整目镜与物镜之间的距离。)
七、(10.种子发芽了)种子发芽与水 的关系
我的材料: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或小碟子)。 我的方法:1、准备两份数量相同健康的大豆,分别放入两
个小瓷盘内(一个有水,一个没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
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咬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 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我的发现: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 相咬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咬合的其它齿轮转动。 我的结论:齿轮有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 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测得数据小。 我的结论:斜面有省力作用。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就小;斜面坡度越
大,用的力就大。
十、(19.杠杆)杠杆作用的实验
我的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我的方法: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
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
十一、(20.滑轮)滑轮作用实验
我的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 测力计。
我的方法: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 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 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 力的大小。 5、把2、3、4 得到的数据与1对比。(记录表)
我的发现:1、2数据相同,3、4数据相同,1、3用力方向 相同,2、4用力方向相同,
我的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十二、(21.齿轮)齿轮作用实验
我的材料: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 我的方法: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
我的材料:光聚座、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我的方案:1、把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
上,(可以不用光聚座,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 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 清晰的蜡烛的像。
2、同样的方法,换凸度小的凸透镜,观察纸屏上的像。 我的发现:凸度大的凸透镜和凸度小的凸透镜都能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
五、(8.潜望镜的秘密)制作潜望镜
我的材料:硬纸板、两小块平面镜、双面 胶、剪刀、小刀。
我的方法:1、在硬纸板上画出潜望镜的制 作图,沿图纸的外轮廓剪下。 2、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下面的 瞭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3、沿图纸的虚线折叠,用双面胶粘牢。 4、插入平面镜。
六、(9.神奇的眼睛)制作望远镜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 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瓶内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我的结论:人体呼进与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呼进的气体能支持燃 烧,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方法二: 我的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我的方案: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 气,观察现象。
一、(1.食物Leabharlann 哪里去了))口腔中的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我的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我的方案:1、分别向两支试管里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
中一支试管 中加入一些唾液并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 约 40度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里滴入2-3滴稀释的碘 酒,观 察现象。 我的发现: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 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我的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能把淀粉分解 成麦芽糖。 ( 注意:有可能出现两支试管都变蓝的现象,但是加入唾液的 试管中的淀粉呈现浅蓝色,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深 蓝色,是有差别的,原因是时间不够,唾液没有完全把淀粉变 成麦芽糖。)
我的发现: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得到大小不等的 蜡烛的像。
我的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放大的像。
(注意: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 直线上。)
四、(7.保护眼睛)眼睛成像的模拟 实验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 车(测力计与长木板平行),使其匀 速运动,读出读数,并记录下 来。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的两、三、四块木块 搭斜面,在斜面上用 测力计拉小车(测力计与长木板平行),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 数,并分别记录下来。
4、分析数据。(记录表) 我的发现:各种方式测得的数据不同。竖直提起测得数据最大,用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