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绒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力度变化深情的演唱歌曲,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情。

2、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1、观看《音乐之声》片断,感受《雪绒花》两次唱起的不同寓意,了解乐曲的背景。

2、了解奥地利国花——雪绒花,并用优美抒情的歌声赞美“雪花”。

3、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气息演奏乐曲。

教学难点:

1、巧妙的运用力度变化,深情的演唱歌曲。

2、运用已学的知识自学吹奏雪绒花。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VCD、电视机、照片、竖笛。

华山实验小学

万楠

如何培养音乐课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其审美观。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源远流长,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首先要感受到音乐的美,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说出自我的感受,即让学生有感于怀,将心里的“感”用音乐形式表现抒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创造”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代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既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造教学(创作教学)是指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参与创造、体验创造。作为音乐教学的“创造”领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探索音响与音乐(音响探索);即兴创造(综合性创造活动);创作实践(音乐创作)。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中可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模仿中学会创造

1、“模仿”的阐释

“模仿”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仿照一定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

2、从模仿中学会创造

我们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1.完全模仿,2.小部分变化(限定变化)3.大部分变化(无限定变化)。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吹奏DO RE MI时,是这样设计的:

(1).在竖笛教学中教会“DO”音的正确指法后,老师不断地在“DO”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如:(师)1 1 1 0|,那么学生进行模仿吹奏(生)1 1 1 0|;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 110|,(生)模仿吹奏11 11 0|;老师再变化节奏,吹出一小节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1 11 1-|,学生也模仿吹奏(生)1 11 1-|等。

(2).学习了“re”和“mi”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变化的练习。如:(师)吹奏3 2 3 0|:学生先模仿,接着即兴变化一小节,如:(生)3 2 30|332 3-|,也有的吹奏:(生)3 2 30|33 22 3 2|。

(3).学习了“do re mi”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旋律问答句练习。如:(师)1 3 2 3 |3 23 1 0|,(生):1 1 3 3 | 2 32 1 0| 或(生)……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后拥有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及吹奏能力创编简单的旋律就比较轻松。从最容易、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先易后难,且学了就用,这是器乐教学的一条原则。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小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比较贫乏,经过多次实践我觉得模仿是小学生创造的前提,比如音乐课的创编舞蹈,孩子们舞蹈方面的知识是有限个别孩子外面学习舞蹈,通过孩子、老师之间的模仿对舞蹈的风格及特点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可以当小老师,孩子们再去合作创编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

1、即兴创造意义的阐述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

准备孕育,在酝酿创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性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

2、即兴创造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创作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的创作来源于没有准备的激发。即临场发挥。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因此,创造的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综合课(动物说话),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完歌曲后,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创各种各样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这种配合歌词的即兴表演,在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可普遍使用而且学生兴趣特别浓。

随着学生音乐学习经验的积累,音乐能力的提高,在较高年级可以在继续保留一定的即兴性创作活动之外,可逐步进入非即兴性的创作练习(如按要求编写、创作曲谱)。例如在一堂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主题与变奏》时,教师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是一节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学习“什么是变奏”和“常见的变奏方法”。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开始是导入环节,使用学生们熟悉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感受、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然后进入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最后进入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粉刷匠》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

这堂课在教学上采用集体、分组和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分小组进行创作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尤其值得提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两点:1.任何即兴创造都不是随意创造,更不是任意地粗制滥造。2.任何即兴创造都是在符合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三、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