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中学高2011级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讲义第二单元唯物论
温江中学高2011级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唯物论-文档资料
8.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 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9.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 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
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原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2、3。 【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否认社会的客观性, 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 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P40)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的主 观主义观点。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 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观)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 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行动的依据,工作的根本出 发点)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 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题型总结: • 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实 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 2,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 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 (1)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意识的目的性, 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2)能动地改造世界,发挥意识对改造世界 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 用……
第四课,第五课:探索世界(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论 物质
物质观
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
物质是 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 有规律的
辩证关系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观
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唯物论意识观)
• • • • • 自主复习要把握: 1.了解意识的起源。 2.知道意识的生理基础。 3.理解意识的内容? 4.从意识产生的角度正确把握意 识的本质。 • 5.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 6.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办)?
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 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更正: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更正: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更正: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更正:意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11、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更正:客观实际是出发点) 1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 定性因素 (更正: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
第二讲唯物论
复备
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3)运用: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本讲重点】(1)物质的概念(2)规律的理解(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讲难点】(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础知识巩固】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的。
它概括了宇宙间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高三第一轮复习 哲学第二单元
(2)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 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人具有主观 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问题严重威胁人类 的生存就是证明。③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 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参考答案】(答题规范:“原理+方法论+结材料”三步走) (1)①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从自然是神,到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再到自然是人的朋 友,人类逐渐认识到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体现了人的认识 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每一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 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关于哲学第二单元: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
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之一(高频考点),涉及高考各 种题型。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世界的物质 性、规律的客观性、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等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 题目编制上,名人名言、诗词、漫画、新科学和新技术的 发明应用以及对人类的启示或发展、关于人类发展前途和 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等都成为命题的素材。有的题直接以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命题角度,体现出鲜明的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课本中出现过的哲学家(历史人物)及其观点
6、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7、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8、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讲义
•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发, 实事求是;当地政府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的 实际,发展经济。
质特征;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 观点。 •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4、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5、人们在劳动中创造戒指,实现人生价值
6.真理的含义及其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复习策略:
• 一、考点内容解读 • 1、搭建框架,宏观把握 • 2、注重细节,赢在细微
二、易错易混警示
易错易混警示:
•一、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 赖于人的意识,不再具有客观性。
错误。人类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事物, 表明意识的重要性。
但是人类的活动需要在客观事物存在的基础上 进行。所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易错易混警示:
• 二、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注意:和规律搭配的动词)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类不可以改变、创造规律, 但是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造福人类。
易错易混警示: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 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 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 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可见( )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
规律的 客观性 和普遍 性及其 方法论 要求:
原理 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创造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方法 论要 求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 事求是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和消 灭规律。
含义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人对客观事 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 特点
客观性
内容/检验标准 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 坚持真理/平等
条件性 有条件范围 具体性 对特定过程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 行,发展真理,正待 错误
(9)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反复性
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多变的。 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上升性
来源
追
动力
求
唯一标准 真
目的
理
辩
证
唯
在实践中 物
认识和发 主
现真理, 义
检验和发 认
展真理
识
论
第
六
课
(7)、实践 概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和 直接现实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过程及结果) 特点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 创造新的) 社会历史性(处在社会关系中/历史的发展的)
注意:正确与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意识的能动作用
特点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现象、本质规律, 现在 过去 未来)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二单元
3.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上的两个错误倾向
(1)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性的唯心主义 (2)夸大规律客观性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无所作为思想
典例训练 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 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 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 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 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参考答案 请运用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 率的合理性。 规律办事。为控制信贷规模,管理通胀预期,央行下调存 贷款基准利率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2.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在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造福人类。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管理通胀预期, 也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具体体现。
知识归纳
辩证唯物论的两大原理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
2.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 (2)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够认识和利用规 律,造福人类。
提升能力 2013年8月,国务院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到2015 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秒(Mbps)和4Mbps。方案指出,宽带网络是新时期中国经 国务院针对中国宽带网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实施“宽带 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 中国”战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施 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中国宽带网络仍然存在 “宽带中国”战略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是一种正确的战略 公共基础设施定位不明确、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应 选择,实施这一战略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 用服务不够丰富、技术原创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完善 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3)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体现了我国政府把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正确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推 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
高三《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2.意识的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意识的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①目的性、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②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严重提示】 严重提示】 (1) 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 实践来实现 世界, 不是直接进行的 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 正确与否的问题 (2)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 :从认识世 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 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 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 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 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 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所反映 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 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 根本属性是运动 3.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 3.所谓“物质的” 客观的” 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 所谓 摸得着” 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 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4.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①自然是物质的。 自然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都是客观的。 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产物。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唯物论 (共42张PPT)
唯物论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静 止 统一于 物 质
承担者
统性 存在方式
运 动
规 律
生理基础
意
本 质
识
作 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内
容
客观存在在 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5、意识的能动性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若结合材料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可得分)
2、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 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 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 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经过 三年多的奋斗,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 指导 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后来的实践 证明,这一战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调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 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从实际出发, 尊重规律 • 结合材料,说明该地的发展是如何发 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 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重视精神的力量,自 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十八大报告:“要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 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指导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 调控 自觉选择性 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
[2014· 广东]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 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 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 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 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 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 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 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 留。 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 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 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 要求。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人教版
小到个人制定学习计划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概括了一切 运动的共性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包括空间和 时间的变化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内容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 ---
方法论
反面观点
正反举例
【议一议】下列观点正确吗?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芝诺:“飞矢不动。”
错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 正确。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
√
【提示】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 多变的,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规律是事物相 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造,不能违背,也不能被 消灭。 (“五不”)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唯物论是高考的命题重点。
一要注意引言式选择题,准确分析古今中外 著名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二是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关系。如:加强宏观调控,应对全球 性金融危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 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全书基本框架】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全书基本框架图】【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在以前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频繁考查的知识有: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等。
前瞻2010年高考,考生需要注意:1、对于古今中外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能够准确辨别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2、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 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 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 (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 击)
错题笔记
易错点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
识,不再具有客观性。 【例】(2008·四川)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复 习
《生活与哲学》基 本 框 架
一、哲学生活的智慧 哲学的一般知识、马哲
(1、2、3)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4、5)
(辨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6 )
三、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唯物) 辨证法
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课件 人教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树
联系观
立
创 新
发展观
辩
唯
意
证
物
识
矛盾观
法
史 观
实践决定认识
在 实
践
真理三性
中 追
求
认识三性
真 理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群众史观
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 的导向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如何实现 人生价值
实践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充分发
挥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
1.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我们任何人都能发 现真理。
5.(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3.一个杯子里装着半杯水,悲观主义者失望地说:“只剩下 半杯水了。”而乐观主义者则认为:“还有半杯水呢。”这说 明( )
A.真理和谬误有时是难以判定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人的人生观的影响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4.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4.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 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 涵的哲理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 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 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 “心动幡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如刻舟求剑)。
整
个 世 界
决 定
反 作 用
基条 础件
主观世界
意识
运动
主观能 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 律办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部分主干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 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否定自然界的客观 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 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 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 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
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
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⑶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
⑷物质决定意识:①意识的起源②意识的生 理基础③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⑸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②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⑹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尊重客观 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论知识线索
静止
客观世界 物质 运动 规律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 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 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 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 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 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 主义。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 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 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 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 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 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 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9.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原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1、2、3。 【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否认社会的客观性, 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观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 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P40)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的主 观主义观点。
温江中学高2011级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一、考点考向概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5个)
⑴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
四、探
类社会的物质性
究世界的
⑵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
本质(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6个)
五、把 握思维的
奥妙( 7个)
探索世 界与 追求真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