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精品
(语文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a613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6.png)
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超群的技艺也不能傲慢自满,由于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奇特品德。
一起看看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欢送查阅!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超群的技艺也不能傲慢自满,由于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奇特品德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生疏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精致的石头雕刻的艺术品,给大家观赏。
让同学用四字词语来描述。
(如:晶莹潮湿色感雅丽品类繁多精致绝伦)师: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归功于谁呢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珍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靠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贵重的艺术珍宝,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一)同学自由读文,要求有三点:1、读准字音,画诞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
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屏幕出示: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B、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过渡: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
(二)同学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
可分角色朗读。
多媒体出示:“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日我俩见个上下,输了我拜他为师。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6f876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3.png)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概括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提问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练习、反馈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主旨和要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课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用词特点。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查阅字典了解词义。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概括文章主旨和要点。
学生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提问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指导和建议。
4.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和要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965c9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e.png)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
(师板题)(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①简介作者。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
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b9c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f.png)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相关课件,单词卡片,教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3. 单词学习:教师通过单词卡片等形式,教授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让学生掌握词汇。
4. 语法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知识,例如句型结构、时态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语言表达中。
5. 阅读理解:教师设计相关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语言表达:教师设计相关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
识。
8.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edbd2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0.png)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中华少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⒈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⒈ 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翱翔莽莽昆仑水浒女娲大禹萦绕蹒跚敖包铭记纤夫焊接璀璨芦笙唢呐竞相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 哈达(hā hǎ)(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我最好的老师》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003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3.png)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展阅读。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教学准备:1.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和铺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逐段讲解课文,并注重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并进行互动讨论。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
2. 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和讲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进行扩展阅读,阅读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其他资料或文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bc5f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点难点:在读悟中,抓住以小树为线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人物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身残志坚,又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呢学生交流资料师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残疾朋友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学生作答,教师总结)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解答疑问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出容易读错的字:拎lī 拎水怔zhèg 怔住绰chuò 绰号)2.课件出示再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还是母亲。
并说明理由。
3.交流预设(1)本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她那有腿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
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
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2)标题语意双关,一棵树不仅仅指树,还指那个残疾了的孩子。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一棵“本来已经失去了资格的〞“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惊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就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成了一位的作家。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f331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a.png)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
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
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
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2abd69aaea998fcd220e44.png)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习作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
教学重难点
明确习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
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
谁愿意把这种感觉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呢?
2.创设情境。
当然成长也会伴随着一些烦恼,也许你正为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与朋友间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二、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
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
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
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
每个方面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昼说具体。
2.师生评议。
要点: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
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话,明确习作要求。
2.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021年湘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1年湘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31a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f.png)
2021年湘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天时不如地利》【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相互联系。
3.懂得“人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自觉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
【课文题解】1.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奉为“亚圣”。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串讲课文】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新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7771a25fbfc77da269b1fa.png)
1、祖国啊,我属于你教学内容或课题:祖国啊,我属于你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好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查找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如一只雄鸡挺立着。
她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发展迅猛。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他的诗篇。
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二、解题,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并补充课外资料(教学再设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把你认为难读的语句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介绍祖国的面积、山河、历史、发展前景等。
这首诗是一首新体诗。
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
旧体诗主要指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
2、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把诗句读准、读通,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小结:这首诗一共八节,首尾两节大体相同,中间部分作者尽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一种什么感情?1、朗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3、根据大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
浩瀚无涯、温馨、巍巍耸立、姹紫嫣红、绚丽、博大、永不疲倦五、自由朗读,体会情感扫除了词语障碍后,更好地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主要从体会比喻句方面谈。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品味语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尽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课件出示鱼儿在大海中畅游、小鸟在高山丛林中鸣叫的画面3、课件出示蜜蜂在花园中飞舞、彩云在天空中流动的画面。
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1、第1节、第8节:直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9dce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0.png)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基础,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词语学习: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3. 语法知识学习:通过教授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 口语表达训练: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引入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课文主题和基本知识点。
3. 课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4. 词语学习:通过教授生字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扩大词汇量。
5. 语法知识学习:通过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7. 口语表达训练: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3. 演绎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1e00c3aeaad1f346933fff.png)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祖国历史的悠久;由“飞船的呼啸”
(2)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
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
爱和赞美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至七节,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美、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雄壮、发展迅猛,使作者也忍不住要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
(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后思: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文档).doc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文档).doc](https://img.taocdn.com/s3/m/52678e1149649b6649d747a6.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时教案
2、第二至七节:作者尽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节;把祖国比做“大海”和“高山”,
比做“鱼儿”和“小鸟”;
第三节:把祖国比做“花园”和“天空”,
比做“蜜蜂”和“彩云”;
第四节:写“我”看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的迅猛;
第五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
第六节:把祖国比做“大树”和“长河”,
比做“绿叶”和“浪花”;
第七节:把“我”比做“春雨”和“火苗”。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
由“浩瀚无涯的大海”、“巍巍耸立的高山”可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由“姹紫嫣红的花园”“朝霞绚丽的天空”可体会到祖国的风景优美;由“历史的画卷”可体会到祖国历史的悠久;由“飞船的呼啸”可体会到祖国发展的迅猛。
(2)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至七节,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美、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雄壮、发展迅猛,使作者也忍不住要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
(配乐朗读)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
之情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87d5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d.png)
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才智的表达。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湘教版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藏戏1. 学习并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课文中美丽的语句。
2.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藏戏面具图片。
1 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洁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简单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行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日,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特色。
(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有哪些2 同学快速扫瞄课文,画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尝,了解藏戏的特点(一) 读第一局部,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 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发觉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骄傲感。
)2 练习朗读后,找同学朗读,要求分别读藏戏的特色。
藏戏剧种的稀有,中国拥有藏戏的骄傲。
(二) 读课文第三局部,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 默读第8自然段至最终,找与第一局部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第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9一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特点。
)2 自由读第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18237cfc789eb172dc8cb.png)
课型:始业课编写时间:2016年8月29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2.了解上学期的语文成绩,明确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3.了解本册语文书新增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照“语文课堂常规细则”,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四、指导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自读、互读、分角色读)
2指名读。
3师生评议,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词语方面去谈。
教学反思:
批注
批注
课题:2江山如此多娇第二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8月30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认读“峻工、估算、包括、豁然开朗、凝聚、审视、画稿、郭沫若”等词语,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乍暖还寒、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欲出、传世之作”等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
(1)幻灯出示要理解的词语“乍暖还寒”。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被出、传世之作)
(2)文中有哪些比喻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7节,在朗读中感情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3)出示其它要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设计: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课文的记叙重点?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7a3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1.png)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一你别哭嘛!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询问学生一些有关帮助他人的经历或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出本课题。
2. 导入课文: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词汇解释和重点短语讲解。
3. 听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录音,根据录音跟读课文。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朗读课文。
5. 同桌配对问答:学生两两配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
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型进行对话。
6. 讨论分享: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7. 小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并邀请学生发表对本课的感想。
第二课:二请别抢球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中常见的足球用语;-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守时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足球有什么规则?”,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播放课文动画,帮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模仿录音,尽量做到语音准确流利。
4. 分组朗读: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课文,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5.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足球比赛的场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6. 小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复总结,并邀请学生发表对本课的感受与体会。
...(继续编写后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1.祖国啊,我属于你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掌握好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布置学生查找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如一只雄鸡挺立着。
他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发展迅猛。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他的诗篇。
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二、解题,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首诗是一首新体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旧体诗主要指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
2.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把诗句读准、读通,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小结:这首诗一共八节,首尾两节大体相同,中间部分作者尽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朗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3.根据大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
浩瀚无涯、温馨、巍巍耸立、姹紫嫣红、绚丽、博大、永不疲倦五、自由朗读,体会情感扫除了词语障碍后,更好地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1.第1节、第8节:直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2.第2—7节:第2节,把祖国比作“大海”和“高山”,把“我”比作“鱼儿”和“小鸟”第3节,把祖国比作“花园”和“天空”,把“我”比作“蜜蜂”和“彩云”第4节,写“我”看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迅猛的发展第5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第6节,把“祖国”比作“大树”和“长河”,把“我”比作“绿叶”和“浪花”第7节,把“我”比作“春雨”和“火苗”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2)文中有哪些比喻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学生朗读,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感悟这样表达的妙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情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板书设计:1.祖国啊,我属于你“我”赞美、热爱祖国鱼儿、小鸟大海、高山蜜蜂、彩云花园、天空绿叶、浪花大树、长河春雨、火苗2、江山如此多娇教学目标:1、认识十个生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引导l 、出示课,读题。
2、理解题意。
江山:指祖国的景色;如此:这样;娇:美丽。
3 、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我国哪两位画家之手吗?是谁在这幅巨画上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手书呢?4、启发谈话:《江山如此多娇》这篇文章并投有具体描绘祖国的美景,不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是一篇叙事的文章。
那么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二、自主预习,理解词语l 、自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连贯通顺。
2 、自学生字新词。
(I)请同学们自学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字彤。
(2)出示生字、生词和幻灯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投影出示)(3)认读“峻工、估算、包括、豁然开朗、凝聚、审视、画稿、郭沫若”等词语,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乍暖还寒、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欲出、传世之作”等词语。
3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
(1)幻灯出示要理解的词语“乍暖还寒”。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被出、传世之作)(3)出示其他要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l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设计: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课文的记叙重点?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 本文记叙了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是分三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讲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了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桥》的任务;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丁这幅国画的价值。
四、指导朗读1 、学生练习朗读。
(自读、互读、分角色读)2 、指名读。
3 、师生评议,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词语方面去谈。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本课生字字2 、请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豁然开朗、忐忑不安,呼之欲出、和盘托出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l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交流:为什么说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是一幅珍贵的传世之作?2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凝聚了哪些人的心血吗’?(再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陈毅、郭沫若,周总理、毛主席等)3、他们各为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两位画家:构思草图.执笔描绘;陈毅、郭沫若:启发构思,出谋划策;周总理:反复审视,提出建议;毛主席:亲笔题字。
4、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再设计:学生自己提问,教师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
)(1)两位画家创作巨型国画时,态度怎样?(严肃认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的?(2)周总理是怎样审视这幅巨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你从画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精益求精的审视态度中体会到了什么?从画家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的审视态度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欣赏图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
3 、交流自己从图画中看到的景物,体会祖国江山的壮美。
4 、启发学生从“多”、“娇”两方面交流自己欣赏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 、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记叙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表达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五、提升情感,拓展延伸你心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学习了《江山如此多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交流吧!板书设计:接受任务:异常兴奋、忐忑不安构思草图,一筹莫展创作国画:出谋划策,豁然开朗反复审视,精益求精圆满完成:凝聚心血、传世之作3*、中华巨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预习课文。
收集介绍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长城的有关图片,教师介绍有关长城的知识。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
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
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合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好吗?歌声是多么雄壮呀!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课,题目是《中华巨龙》。
很显然,这“中华巨龙”指的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长城。
(边说边板书:中华巨龙)二、检查预习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理解本课词语。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盘旋、绵延、屏障、咽喉要地、甘苦同尝、荣辱与共、英爽、斗志昂扬、矗立、艰难险阻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1、(再设计: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3)课文哪部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二、全班交流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长城的发展历史、长城的巨大作用、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因为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历史悠久、作用巨大。
千百年来,这条巨龙与中华民族甘苦同尝、荣辱与共。
它集民族之精华,凝九州之一国魂;挟昆仑之神威,扬黄河之浩气。
它虽历尽坎坷,饱受风霜,但雄姿英爽,斗志昂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学生交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
教师也可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如:课文第1自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自然段展现了长城的雄姿。
作者把“长城”比做“巨龙”,把“城垛”比做“巨龙身上的背鳍”,把“城砖”比做“巨龙的鳞片”,把“烽火台”比做“巨龙的利爪”。
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了作都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介绍了长城雄伟壮观的特点、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作用以及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交流课前收集的介绍长城的图片、资料板书设计:3* 中华巨龙外观特点“发展历史”巨大作用伟大民族的象征(赞叹、自豪)4*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具体的事件中体会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