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来探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通过引进天敌生物或增加它们的数量,建立自然的生态平衡,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措施:1.引进天敌生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如昆虫寄生蜂、捕食性的蜘蛛等,让它们与病虫害进行互动,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2.增加种类多样性:通过合理的农田生态设计,增加种类多样的作物和植被,吸引更多的天敌生物栖息,形成复合种植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合理利用微生物:在农田中合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如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护作物的健康。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并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1.留意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农田排水系统,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避免农作物出现水渍,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病虫源,如稻田中的秧苗残余、遗留的虫卵等,减少害虫的繁殖。
3.设置障碍物:在农田周围建立障碍物,如水沟、电网等,以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的效果较为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如污染环境和农产品。
因此,在实施化学防治时,应慎重选择药剂并遵守使用规程,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以下是几点化学防治的要点:1.科学使用农药: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农药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使用合适的药剂。
2.合理喷洒农药:在喷洒农药前,务必阅读药剂的说明书,按照要求用适量的水稀释药剂,并采取适当的喷洒方式和时间。
3.注意药剂残留:严格遵守药剂的使用间隔和农产品的安全期,确保农产品不含有害残留物。
农作物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农作物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农作物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农作物虫害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而对于农作物虫害的防治措施,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下面我们将对农作物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个简单的浅析。
一、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原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农作物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是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农作物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农作物受虫害的程度。
气温升高会导致虫害的迅速繁殖,降雨不足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阻,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抵抗力。
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风灾等也会影响农作物,并且容易引发虫害。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很重要的原因。
农民们在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常常会引发虫害。
连作连种、施肥不当、使用化学农药不当等,都会给农作物带来虫害。
人为因素还包括农田周边环境的变化,如城市化、污染等,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导致虫害的发生。
二、农作物虫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为主预防虫害的发生是农作物防治的首要任务。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之前,应做好农田的准备工作,彻底整理杀净农田中的害虫并保持农地的透气性,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可以通过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以降低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天然的防治方法,通过引进天敌或者利用昆虫、细菌等生物来控制农作物害虫的生长。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方法。
农民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喷洒到农作物上,以杀灭农作物上的病虫害。
但是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人畜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务必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农作物的病虫害潜在危害与防治对策

降低品质
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生理 机能,导致品质下降,如 营养成分减少、口感变差 等。
增加生产成本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需 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从而增加了生产 成本。
病虫害对品质的损害
外观受损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外观 受损,如叶片枯黄、果实 畸形等。
营养成分减少
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营养 物质合成和积累,导致营 养成分减少。
口感和风味变差
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生理 代谢,导致口感和风味变 差。
病虫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
病虫害大量繁殖和传播,会破坏 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污染环境
病据病原物种类,可分为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和线虫病等; 根据害虫种类,可分为地下害虫、食 叶害虫、刺吸害虫和蛀食害虫等。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 2
3
减产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品质变差,如外观、营养成分等。
传播疾病
某些病虫害会传播人类和动物疾病,如稻瘟病等。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 作,共同推进病虫害防 治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
化。
03
建立病虫害防治技术评 价体系,对防治技术进 行科学评估和优化,提
高防治效果。
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01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 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02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防治效 果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安全用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知识科普:如何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仅会导致减产甚至歉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以下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和技术。
一、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在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综合防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预防为主: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发生的机会。
3. 细致管理:加强农田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4.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频次和使用技术,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1. 选择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农作物的整体抵抗力。
2. 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减少病虫害在连作地区的传播和积累。
3.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残茬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4. 种植间作物:合理种植间作物,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供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6. 智能喷施: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实施智能喷施,避免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技术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覆盖网等,阻止病虫害的入侵。
4. 农田环境调控:通过调整农田的湿度、温度和通风等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在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控技术的水平。
农作物传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作物传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的轮作、高温闷棚、深翻、秸秆粉碎还田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措施可以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其繁殖机会,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 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生长。
例如,可以通过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措施,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辐射、力、温湿度等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可以利用类似于直流电晕电场的空间电场来控制植物的气传病害、利用高温杀灭细菌性病害等。
4.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可以使用杀虫剂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生长,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
总的来说,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需要遵循科学用药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可以总结为“三环相互作用”。
首先是害虫或病原体作为发病源进入田间,其次是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后是农作物的生理状况。
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1. 发病源的传播发病源包括病原体和害虫,在农作物中可能是种子、土壤、空气中的孢子或昆虫卵等。
它们通过自然扩散或人为传播的方式进入农田。
自然扩散主要是通过风、雨、水流等因素传播,而人为传播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如使用感染病原体或害虫的种子、肥料或农药。
2. 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病原体和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例如,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真菌类病害的发生,而旱季则易发生虫害。
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也会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速度。
3. 农作物的生理状况农作物的生理状况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生长阶段、品种抗性、植株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例如,生长期间的农作物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抗性较强的品种在病原体入侵后能更好地抵御病害的侵害。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1. 预防措施预防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首要措施。
农民应该加强对有害生物的了解,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加强农田管理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等。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制剂或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分析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技术。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季节性发生规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季是病虫害大量繁殖和传播的时期,因为气温适宜,病虫害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
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高温潮湿的环境为病原菌和虫害提供了繁殖的有利条件。
秋季是病虫害传播的季节,因为天气干燥,病原菌和虫害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地区。
冬季是病虫害休眠期,但一些病虫害如蚜虫、螨虫等仍然存在。
2.区域性发生规律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也有所差异。
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水稻等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滋生病虫害。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合小麦等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受到蚜虫等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连作隔离规律连作是指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
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害的积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因此,农作物的连作隔离是防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轮作、间作等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分析1.物理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利用覆盖物、遮阳网等方式控制温度和湿度,阻止病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利用陷阱、粘虫板等物理工具来捕捉和杀灭病虫害。
2.生物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捕食害虫,或者利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生物防控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生物防控剂和施用方法。
3.化学防控技术化学防控技术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但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生长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季节规律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密切相关。
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例如,一些蚜虫和粉虱常在春季大量繁殖,而纹枯病和细菌性病害则多在潮湿的秋季滋生。
了解病虫害的季节规律,农民可以在适当的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病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会对病虫害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或者限制作用。
例如,高温干燥的环境对于一些真菌病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农民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合理进行农作物的管理,调整环境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农作物品种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对于病虫害的抵抗性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而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通过引入和增殖这些天敌或者利用它们的生物特性,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上的病虫害,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农艺措施农艺措施是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常见的农艺措施包括合理摆放作物、加强肥料管理、合理灌溉、合理疏果、修剪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杀死或抑制病虫害。
然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农田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并注意使用时的安全措施。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损失。
因此,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一、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季节性发生规律病虫害的发生受季节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的季节,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变化。
例如,夏季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而秋季则容易出现霉菌病、立枯病等。
了解病虫害的季节性发生规律,农民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2.气候因素的影响气候对病虫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病虫害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因素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例如,高温多湿的环境容易滋生霉菌病;而干燥炎热的环境则适宜螨虫的生长繁殖。
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农民可以采取调节温度、湿度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种植结构的影响种植结构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和繁殖,从而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中,要注意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作物的抵抗力,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合理调整土壤的养分结构,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引入天敌或构建生态平衡系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病毒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利用寄生菌阻断病菌的传播;利用病毒来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生物防治安全环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逐渐受到农民的青睐。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使用陷阱、网子等器具来捕捉害虫;利用光线、红外线、超声波等来驱赶害虫;利用高温、低温等极端温度来杀灭病菌。
物理防治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无毒害,但效果可能相对较弱。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将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措施:1.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温室种植时可以利用温室内的温度控制技术,调节温室的温度,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光照控制:利用光照条件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有些病虫害对光照敏感,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隔离防治:将受病虫害侵害的植株隔离开,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例如,在发现病虫害的植株时,及时将其移除或隔离,以免病虫害传播至其他植株。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1. 天敌引进:引进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天敌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病虫害的生物,如蜘蛛、寄生蜂等。
通过合理引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微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细菌等来感染和杀死病虫害,达到防治的效果。
3. 植物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防治技术措施:1. 农药喷洒: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
喷洒农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化学诱杀:利用化学物质来引诱病虫害,并在其接触到化学物质后死亡。
这种方法可用于病虫害密集的地区,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 药物处理:将种子或苗木浸泡在含有防治病虫害药物的溶液中,以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成因分析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因素:气候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高温、高湿度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病菌和虫害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增加了农作物受害的可能性。
2. 土壤因素:土壤的质地、酸碱度、养分含量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贫瘠的土壤容易导致农作物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病虫害侵袭。
3. 农作物品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所差异。
一些品种可能天生对某些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另一些品种则相对较弱。
4. 农作物栽培管理: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例如,频繁的灌溉和施肥可能导致土壤湿度和养分过高,从而诱发病虫害的发生。
二、防治策略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1. 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2. 种植健康种子:健康的种子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检验和处理,确保其没有病毒和病菌的污染。
3. 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
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农作物的需求,科学施肥和灌溉,避免过量使用肥料和水分。
4. 定期巡视和监测: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等监测手段,对农田进行全面的监测和预警。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等自然敌害,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
6. 合理使用农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使用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
但是,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治措施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的方法:1.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轮作和间作:轮作可以减少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的连续种植,从而减少病虫害的累积和传播。
间作可以增加作物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耕作和土壤管理:合理的耕作和土壤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深翻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存活和繁殖的条件。
4.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增强作物的抵抗力。
合理的灌溉可以减少作物的水分压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可以迅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化学防治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不同的农药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
用药过量会增加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用药不足则无法达到防治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和病虫害的情况,合理控制用药量。
3.轮换用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产生。
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的
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自然界的生物来控制
病虫害。
例如,引入益虫来捕食害虫,或使用有益的微生物来防害。
2. 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利用
隔离网、陷阱、捕虫板等来阻止虫害入侵。
对于病害,可以使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
这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4. 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轮作、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
害能力。
5.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
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通
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
严重损害。
7.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耐受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治的压力。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综合选择和调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种类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朋友们。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丰收、增产和农民朋友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本文将阐述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二、水稻白叶枯病1、发生原因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类病原体,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湿度过高,以及土地水分过多、营养过盛等长期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2、防治措施a、采用执行良好的水田管理措施,如水分适当、施肥平衡、间作、轮作等,以避免土壤肥力过高,造成水稻的营养过盛。
b、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进行适当的喷药等防治措施,以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
c、早期确诊,及时采取预防性、化学药剂防治等方法可以控制病情的加剧。
三、甜瓜腐霉病1、发生原因甜瓜腐霉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过大、氧气不足等造成细菌类病原体滋生,发生病害的情况。
2、防治措施a、种植甜瓜时应保持风干,避免水分过多聚集和缺氧现象的出现。
b、定期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的传播,避免病害蔓延。
c、适时采收、除草,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避免病害的积累和传播。
2、防治措施a、选择可抗白粉病的品种,提高抗病性。
b、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适度通风,以控制病害的传播。
c、采用化学防治措施,选用有效的化学喷雾剂进行预防性、疫病较重时的药剂防治措施。
六、结语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
针对不同的病害,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和丰收。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从而实现植物生长质量和产量的高效提高。
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帮助农民有效地管理病虫害问题。
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时,农民应该选择对某些特定病虫害有抵抗能力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基因,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该定期清除杂草和残留物,保持田间的清洁和干燥。
清理田间的杂草和残留物可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地和病菌的孳生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此外,及时修剪农作物的受损部分,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蔓延。
3. 合理施肥与用药合理施肥和用药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应该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养分供给和生长发育。
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农民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
合理的施肥和用药可以提高作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生物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病虫害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天然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等方式,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利用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健康。
5. 定期巡视和监测定期巡视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关键环节。
农民应该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农民还应该搭建监测系统,对农田的气象条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损失。
总结起来,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农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案,内容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等。
一、病虫害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综合治理,包括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2.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措施、良种选用和种植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综合防治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
4. 绿色防治原则:鼓励使用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法,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1. 田间监测: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病情况、种群密度、生长状况等。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病虫害的形态特征,或者采用黄板、黄水桶等方式进行监测。
2. 实验室检测:对病虫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以及虫类的分类鉴定。
可以借助PCR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3. 经验判断: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经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三、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1. 农艺措施(1)良种选用: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品种,或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病虫害的新品种。
(2)合理间作和轮作:通过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连作和同作。
(4)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 物理措施(1)清除病毒源:及时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2)清洁田间:清除作物残体、采集病虫害标本、清除病虫害危害物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防风网和温室:利用防风网和建设温室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必须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相应的防治策略。
本文将从规律性和策略性两个方面探讨病虫害的防治。
一、病虫害发生的规律1. 病虫害的季节性:病虫害的发生在不同季节具有明显的规律。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而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病虫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繁殖和扩散。
2. 病虫害的生活史特点:不同的病虫害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发生规律。
一些病虫害在冬季逗留在寄主植物的残余部分,并在春季重新感染新的植物;而一些病虫害则通过卵、幼虫或孢子在土壤中繁殖,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被植物感染。
3.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也会影响其发生规律。
对于一些传播速度较快的病虫害,例如空气传播的病菌和飞行的虫类,其发生规律会与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关;而对于一些直接通过接触传播的病虫害,其发生规律则更多受到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 多种方式综合防治: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策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不同病虫害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手段,例如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水、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治手段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2. 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植物多样性、引入或保护天敌等调节生态系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适当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也能够提升农作物的健康水平,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 强化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及早发现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捕捉诱虫灯的虫类数量、田间巡查等方法,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为了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非常重要。
病虫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控措施

病虫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病虫害是常见的农作物问题之一,其严重程度可以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需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控措施。
本文将会探讨病虫害的发生机理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病虫害的发生机理1. 病害的发生机理病害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繁殖引起的。
在生长发育期间,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较弱,病原体可以侵入作物内部,引起病害。
同时,一些病原体具有致病能力,并且可以引起作物的死亡或者萎缩。
2. 虫害的发生机理虫害的发生机理与病害相似,也是由于虫卵、幼虫、蛹和成虫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引起的。
同时,一些虫卵和幼虫可以直接侵入作物内部,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虫害的严重程度也会取决于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数量和品种。
二、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种植环境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
这些品种可以显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确保好生长环境作物的生长环境对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需要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土壤酸碱度、气温湿度、光照等等。
同时,农民需要定期检查土壤和作物状态,及时补给微量元素和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生长健康。
3.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农民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式进行使用。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农民应该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选择绿色有机农药和微生物制剂。
三、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安全、环保且有效的病虫害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是通过利用一些病毒、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的致病原理,攻击病虫害并有效地控制其扩散。
同时,生物制剂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生物制剂在病虫害的治疗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5种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5种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的五种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不仅需要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的五种常用防治方法,希望能给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土壤改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而恶劣的土壤状况容易滋生病虫害。
因此,对土壤进行改良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进行农田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其次,选择适合的农作物进行轮作,避免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此外,合理运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给,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捕食动物和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这些天敌和捕食动物能够食用害虫,寄生性微生物能够感染并杀死害虫,从而实现防治的目的。
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增加这些有益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减轻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利用遮阳网、纱布等材料覆盖作物,防止虫害的入侵;利用黄板、黄肥、粘虫球等粘陷装置吸引并捕捉害虫;利用光线照射、高温处理等方法杀灭害虫。
物理防治的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其效果有时受制于天气条件和人力投入。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化学农药可以直接杀灭害虫,或阻断其繁殖和传播。
然而,化学防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产生污染、害虫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遵循剂量和使用方式的规定,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五、遗传防治遗传防治是指通过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选择和育种,选取具有耐病虫害性状的父本和母本,杂交繁育出具有优良抗病虫害性状的后代,从而提高作物的整体抗病虫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控制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作物种类多,也是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多发、重发、频发、广发的国家,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频次高、区域广,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安全生长造成较大的威胁。
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2012年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9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分别为种植面积的2.9倍和3.6倍;实际损失和挽回粮食1560万吨和7770万吨,损失量接近总产量的17%。
病虫害危害除降低产量外,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严重影响,如谷物受病虫害危害后,形成虫蚀粒、病斑粒和生霉粒等,除影响外观、色泽和口味外,有些病菌还可产生毒性物质,致人畜中毒。
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对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记载,我国农作物害虫发生838种、病害724种,可危害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类、饲用和药类作物等。
(一)虫害虫害包括昆虫或螨类造成的危害。
按危害寄主植物范围的广、窄,农作物害虫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害虫。
单食性害虫即只取食危害1种植物,如三化螟、褐飞虱只为害水稻;寡食性害虫只取食1个科或其近缘科内的植物,如菜青虫和小菜蛾危害白菜、甘蓝、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害虫取食寄主植物范围广,涉及不同科的植物,如玉米螟、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和棉蚜等。
按害虫危害部位和取食方式,可分为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钻蛀性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害虫生活在土中或土表危害根茎部,造成植株萎蔫、根茎部被咬断或生长点受损出现丛生、矮化等症状,常见的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食叶性害虫是指咬食植株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严重者叶片被食尽植株呈光秆,此类害虫种类较多,如菜青虫、粘虫、蝗虫、稻纵卷叶螟、草地螟、甜菜夜蛾、叶甲类等;刺吸性害虫是指害虫刺(锉)吸植株叶片、茎秆和果穗,造成叶片失绿形成白色斑点、叶片皱褶、心叶扭曲,或果实(籽粒)被吸空形成瘪粒甚至空壳,常见的蚜虫、飞虱、蓟马、叶螨、叶蝉、小麦吸浆虫和蝽类都是此类害虫;钻蛀性害虫是指害虫在植株心叶、叶鞘、茎秆或穗轴内进入取食危害,水稻上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小麦上有麦茎蜂、麦秆蝇等,玉米上有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等,此类害虫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侵入,在叶鞘取食内壁组织,造成花叶、叶鞘变色、枯黄、枯死,叶片随之枯萎,随着虫龄增大,害虫蛀入茎秆危害,形成虫蛀孔、折茎、枯心、枯穗、果穗被蛀食等。
(二)病害病害是指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引起农作物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现象就是农作物发生了病害。
以上两种诱因可引起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前者是指由病原生物侵染农作物引起的病害,后者是指没有病原生物侵染,仅仅由于农作物所处的生态环境恶劣、不利农作物生长,例如有严重的空气或废水污染、使用了不适当的化肥或农药、突然的天气变化等,这些条件使农作物无法适应或忍耐而出现的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按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
真菌病害是农作物病害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害,每种农作物都有几种至几十种真菌病害,常见的有水稻上的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小麦上的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玉米上的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等。
病毒病害种类和危害性仅次于真菌病害,小麦上可发生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小麦红矮病等近十种病毒病害,水稻上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齿叶矮缩病和草矮病等,玉米上有粗缩病、矮花叶病、红叶病。
细菌病害在大田作物、果、菜上都有发生,禾本科、豆科和茄科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有些作物上可发生三四种以上的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在发生数量和危害严重性都不如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但也有不少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环腐病、茄科作物的青枯病和十字花科蔬菜的软腐病等。
线虫病害是由属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的线虫寄生在植物体内,其危害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害症状相似,因此称为线虫病害,常见的有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小麦粒线虫病、水稻根结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等。
病害多依外部表现症状或病征而定名,因此,从名称上即可看出其为害症状。
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影响因子(一)病(菌)虫源具备一定的病(菌)虫源是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当地和外来两种。
农作物上发生的病虫害多数来自当地,最为普遍的是田间植物残体,如小麦赤霉病的菌源存在于小麦、玉米秸秆或稻桩上,玉米叶片等病残体是玉米大斑病等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玉米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螟虫类存在于植株秸秆内,小菜蛾(蛹)在蔬菜寄主田残株落叶或杂草上;其次是土壤中,油菜菌核病、玉米褐斑病等病害以菌核或孢子囊等形态的休眠体存在于土壤中,棉铃虫、小麦吸浆虫、蝗虫等以蛹(或茧)、卵在土壤中滞育越冬或越夏;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也是许多病虫害的携带介体,小麦散黑穗病、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存在于种子胚内和薯块内,小麦全蚀病等以病残体混杂在种子中,小麦腥黑穗病等菌原体粘附在种子表面。
有些病虫害因寄主或气候的影响,病虫源只能来自异地,如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为追逐合适的寄主作物和躲避恶劣的气候条件,每年进行北迁南回的往复迁飞、多代次辗转危害。
专性寄生的小麦条锈病等气传性、专性寄生病害,冬季在纬度或海拔较低有小麦生长的区域越冬,夏季则选择在海拔较高有自生麦苗或晚春麦的地区越夏,年年循环往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靠白背飞虱作为虫媒进行迁飞、传播病毒,引起不同区域病害的流行。
(二)作物寄主条件在有一定数量病虫源的前提下,适宜生育期的寄主植物(作物)也是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必备条件。
除每种作物都有其常发和或重发的病虫害外,每种作物的各个生育期也有最易发生的病虫害,如小麦抽穗扬花期最易受赤霉病侵染危害,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分别是叶瘟、穗瘟发病时期,这些易受危害的时期称为作物敏感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时期。
同时,不同品种由于其形态、内部物质或代谢机理的不同,忍受或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也有差别,由此选择出生产上有用的耐或抗性品种,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三)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既适合作物生长又适合病虫害发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土壤小生境。
每种病虫害在其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发生,都有其最适合的温度范围,超过临界低温或高温,都不适宜发生与危害。
各种病虫害对温度的喜好有差异,棉铃虫、蚜虫等是相对喜旱的种类,玉米螟、粘虫、棉盲蝽是喜湿害虫,因此,“旱天”和“涝天”都有适宜的害虫发生。
病害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更易发生,如小麦条锈病叶片须有水滴或水膜或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病菌才能侵染;小麦白粉病在相对湿度为0~100%范围内病菌都能萌发和侵染,但以75%~99%为最适;小麦赤霉病病菌萌发空气相对湿度为80%~100%,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
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由于其对环境湿度要求严格,只有在作物敏感期遇阴雨天气,病害才流行,这类病害称为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光照对病虫害发生有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光对小麦白粉病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小麦种植群体大、郁闭田块白粉病发生重;小麦条锈菌在侵入末期和潜育期需要光照,赤霉病在自然散光和通气环境下才植物残体上病菌才产生子囊壳,即光对小麦条锈菌和赤霉病发生有利。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一)加强栽培管理1.耕灌灭茬。
棉铃虫、草地螟和蝗虫等害虫冬季以蛹(茧)、卵等虫态在土壤中越冬,可实行秋耕冬灌春耙和播前灭茬,破坏越冬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
2.清洁田园。
大棚等保护地栽培作物,应在移栽前清理定植棚室内外的残枝落叶和杂草;大田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病虫害栖息场所。
作物秸秆还田田块,应施用秸秆腐熟剂,可恶化害虫生活环境,有效减轻危害。
3.平衡肥水。
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壮株,增强植株抗病力,控制作物群体数量;合理灌水,防止田间长期浸水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的环境。
4.适期播种。
西北、黄淮等冬麦区推广小麦适期晚播,可缩短秋苗病虫害侵染危害时间,有效减少病虫源越冬基数,减轻翌年病虫防治压力。
粗缩病严重发生的黄淮地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应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减轻玉米粗缩病发病程度。
5.中耕除草。
粘虫、草地螟等害虫多产卵于田间杂草上,应在害虫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虫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还应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
6.合理轮作。
长期连年种植同一作物,病虫源逐年积累,危害必然加重,尤其是土壤习居菌的病害,可采用与非危害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等方式,减轻危害。
如在小麦全蚀病发病地块停种两年小麦、粟等寄主作物,改种大豆、高粱、麻类、油菜、棉花、蔬菜、甘薯等非寄主作物;或在小麦收获后,复种一季夏甘薯、伏花生、夏大豆、高粱、秋菜等非寄主作物。
小麦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实行稻、麦或稻、棉的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二)品种选用和处理1.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
在长期的农作物栽培实践中,品种间表现出不同的抗(耐)病虫品种,人们利用其差异选择出具稳定特性、适于生产应用的品种,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淘汰抗性差、易感病虫品种。
如在小麦赤霉病常年流行的江苏、安徽等江淮麦区,宁麦、扬麦系列品种遇气候适宜年份,田间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状。
在种植抗(耐)性品种的同时,还应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种子检疫。
做好产地检疫,禁止将未经检疫且带有病虫源的种子调入未发生区;对异地调运的种苗,特别是从发病区调运,务必进行抽样检测,防止带毒种苗传播病害。
3.种子处理。
对种子带菌、土传病害或苗期发生的病虫害,应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
如可用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等药剂拌种,除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外,还可兼治小麦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以及苗期的锈病和白粉病。
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重的地区,可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其他病虫。
(三)物理防治1.杀虫灯。
昆虫易感受可见光的短波部分,对人眼不能分辨的紫外光中的一部分特别敏感,利用害虫的这种感光性能,研制出各种能发出昆虫喜好光波的灯具,用于防治害虫成虫。
虫源区连片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的成虫,可有效减轻幼虫危害。
如棉铃虫、草地螟、玉米螟、二点委夜蛾和小地老虎等害虫,均可使用。
2.性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