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四川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引进法国波坦技术的塔机。

60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
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很难看到塔式
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如
今,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
在偏远的山区,都能看到塔机在施
工现场作业的英姿,塔机早已成为
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施工设备之一。

中国塔机行业经过60年的风雨历
程,不但国产塔机在国内市场占有
绝对优势,而且近年来出口数量大
幅增长,早已发展成为世界塔机生
产和销售大国,产品技术也取得了
飞速的发展。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建
国初期,去探寻中国塔机行业的发
展足迹。

1 行业形成阶段
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
国的塔机行业经历了从建国时没
有,到50年代的仿制,再到自主研
发、设计,产品形成批量生产的几
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塔机行业的
形成阶段。

1.1 产品开发
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由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

1954年,由当时的
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
一台T 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
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
生产。

1958年,为满足电站建设的
需要,参照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的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上)
样机,设计制造了15t、25t塔机。

这3种塔机都是上回转塔帽式结构,主要由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和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

但真正属于自己研发、形成批量生产并大规模使用的是红旗Ⅱ-16型塔机。

这是一种整体托运、自身架设、不能带载变幅的动臂式塔机。

1958年,当时的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先生带领课题组开始研制,经过2次改进后在1964年定型,曾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鉴定后投入专业工厂批量生产。

前期由富拉尔机重型机械厂生产,后来转由徐州重型机器厂、沈阳金属结构厂(后改名为沈阳建筑机械厂,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批量生产。

该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多年产120台,经重大改进后于1980年获得塔机产品银质奖。

红旗梅 琨 孔庆璐
Ⅱ-16型塔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的下回转式塔机。

1966年,由原一机部建筑机械研究所设计、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成功研制了T Q6型(60t m)塔机,同期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设计了向阳Ⅱ号塔机,上海建工仿照捷克样机,设计了T D25型(25t m)塔机,改型设计了T D40型(40t m)塔机。

这几种产品皆为下回转动臂
式、整体拖行的结构形式。

在此之间,北京建工部门按
TQZ-6改制的TQ60/80型塔机曾经
风靡一时,这一型号产品除了起重
能力得到提高外,还可以整体起扳
塔身,安装较快。

我们可以看出,从建国初期到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塔机主要处
于仿制阶段,产品基本以下回转式
为主。

在此阶段,塔机的主要生产
厂有抚顺重型机械厂、哈尔滨工程
机械厂、太原重型机械厂、北京市
建筑工程机械厂(以下简称“北建
工”)、四川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川建)、沈阳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沈建工”)、徐州重型机械厂等10多家企业。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叱咤塔机行业的3个主要企业川建、北建工、沈建工就已经开始涉足塔机领域。

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65年,中国塔机的年产量达到300多台。

1972年,原长沙建机所与某些单位联合开发设计了我国第一台Q T160塔机,该机为水平臂、小车变幅,后改型为Q T200,以满足新北京饭店等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

1974年,由原长沙所设计、湖北建筑机械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内爬式水平臂塔机Q T45型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塔机行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975年,原长沙建机所设计、常德建机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塔身伸缩式快装塔机Q T16问世,1979年又研制成功Q T25快装式塔机,并批量生产。

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塔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模仿国外的
产品,而是全面进入自主设计、生
产时代,产品形式包括快速安装、
内爬式,特别是Q T200塔机的诞
生,标志着国产塔机的研发已经达
到了一定的水平。

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具有
20多家专业生产塔机的企业,塔机
年产量已接近1000台。

1.2 塔机行业第一个标准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还发生了对于
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塔机行业的
第一个标准的出台。

70年代末,有关管理部门已经
认识到塔机生产、使用数量增多,
应该制定相关标准。

国家建委决定
由廊坊建筑机械化所和原长沙建机
研究所主持,由有关企业技术人员
组成了《塔式起重机型式和基本参
数系列》标准编制小组,组长为
廊坊建筑机械化所的梁匡时。


组成员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
深入到用户、建筑设计院、生产
企业、大专院校进行调查,历时1
年,撰写了十几万字调查报告。

后经反复修改,并在全国塔
机20世纪80年代,沈阳建筑机械厂生产的
QTK25快速安装塔机。

20世纪80年代,江麓机械厂生产的Q T80A/
B/C型塔机。

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的QTZ60塔机。

行业组织的第一次大会上讨论通
过,至此,我国塔机行业第一个
标准报批稿终于在1978年完成,
1979年发布执行。

由于时逢改革开改放初期,这
个标准还是按计划经济体制编写
的,因而与以后发展极不适应。

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个塔机行业的
标准,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
意义。

1.3 塔机行业组织的产生
1977年,在广西建机厂召开的
产品鉴定会上,北京市建工机械厂
陆道提议,国家建委机械局决
定筹备成立了中国塔机行业组织。

1979年在北京正式召开了成立大
会,参加代表有数百人,盛况空
前。

塔机行业组织自成立后,做了
大量工作,如质量评比、交流经
验、标准讨论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
入,行业组织性质发生转变,新的
组织则由建设机械协会建筑起重机械专业委员会取代,由长沙建机院担任秘书长单位。

至此,中国的塔机行业已经形成。

2 行业发展阶段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对塔机的需求量快速上升,促使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塔机产品的型谱还是塔机生产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1 塔机技术的引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逐步地打开,使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先进的产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于是,1984年,发生了对塔机行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塔机技术的引进,
这对塔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984年前,由建设部机械局主持了与利勃海尔、P e i n e r、波坦等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考察谈判。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后,与波坦达成协议,以350万元的价格引进了波坦GTMR360B、TOPKIT FO/23B、F O/23B、H3/36B等4种型号,包括资料(图纸、计算书、工艺、标准、试验)和技术培训。

并在北京设立联合引进办公室,由北京建工机械厂、沈建工、四川建机厂负责生产主机,并在各地调查、选择了电气、机械、液压等国产化配套厂家。

另有长沙建机院、北京建机综合所参加的国外培训若干人,其中最长的为设计培训,为期2个半月。

由于技术引进目标明确,引进对象选择合理,前期准备充分,因此塔机技术引进试制、国产化、消
化吸收、市场销售等各方面都很成
功,见效迅速。

1986年3家企业陆
续完成了样机试制,通过波坦公司
验收,开始批量生产,迅速进入国
内重点工程。

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
我国塔机技术落后面貌,其意义远
远不只在经济效益上。

塔机技术的
成功引进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进的必要性。

当时我国
塔机制造业落后于国外20多年,改
革开放初期大量进口意大利、法
国、德国塔机表明我们塔机行业满
足不了经济高速发展要求。

(2) 引进对象。

波坦主业为塔
机,技术领先,可提供资料全面。

除主机外,还提供配套的所有减速
器、电动机、液压元件、回转支
承、电缆卷筒、测力环、电气元件
的制造所用的技术资料;工装图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的QT80A塔机,该机荣获1988年建设部优质产品。

纸、工艺文件、有关标准;最重要的核心技术——Know why和Know how几乎都满足我们要求。

(3) 技术先进性。

引进的4个型号基本属于改进后的第三代产品,直到20世纪末仍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这10年间,我们可经消化吸收,学习波坦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立足于国内塔机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技术适用性。

与利勃海尔塔机相比,波坦塔机更适合基础工业还不强、工艺技术水平还不高的中国。

例如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节连接主要采用高强螺栓,这对连接件材料、热处理、加工、检验、安装工具等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否则就达不到设计要求。

波坦塔机的塔身则主要采用销轴连接,难度集中在塔身结构件拼配上,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主要为整体的。

除设计理念不同外,经济发达国家,其运输业也相当发达,运费与人工拆装费比较还是低的。

法国的经济在国际上远不如德国,因此它的塔身大多为片式可分的,用人工拆装费来降低运输
费用,这也是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举
措之一。

由此看出,整体还是可拆
片式塔身不是技术先进与否的标
准,而是它的适用性。

不管怎样
说,我国塔机行业在技术引进后,
几乎公认销轴连接的可拆片式塔身
节是先进的标志,这也证明引进波
坦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在这
方面,最近中联重科的喻乐康先
生指出,以长沙中联为代表的按
“复合技术”生产的塔机,也不
断向“波坦技术”渗透,两个流
派差别越来越小。

这足以说明当
年引进“波坦技术”是适应我们
塔机行业发展的。

(5) 引进技术的可持续性。


塔机技术引进的同期,中国还引进
了很多产品的技术,但有些引进技
术成为过眼烟云,而塔机技术引进
却是年年硕果累累,决不止于引进
的几种型号。

经过设计和工艺培训
的技术人员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
提高,引进技术后不断有新的型
号进入市场,它们不仅接近波坦
水平,而且有些设计符合我国国
情,填补了一系列空白,针对原
来的缺陷作了许多重大改进,而
不是简单模仿。

其中,有H25/14(60/15)、
50/15、K30/30(70/30)、
K40/26(70/27)、
K50/50(70/50)、
M80/75(M900)、FL25/30。

(6) 引进技术的扩展性。

前面
提到引进初始就重视国产化,而国
产化的重头戏是机电配套件。

经历
多方艰苦努力,主机厂和配套厂渡
过了试制关、质量关、价格关,不
仅满足了引进产品配套需要,而且
逐步扩展到其它塔机上,这对于提
高我国塔机行业整体水平起了相
当贡献。

例如:PC和R C S、LMD、
OMD、RCV、 RT、 DV等机构用的
电机、减速器,以及相应的电气
控制件;回转支承、液压件、不旋
转多层股钢丝绳、测力环、鱼尾
板……。

直到今天,引进技术的生命力
还在不断扩展,对我国塔机行业的
促进作用还在扩大。

(7) 引进技术产品的市场效
应。

由于成功的技术引进,致使20
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就不再大量
进口欧洲的塔机。

90年代初,中国
开始向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区和东南亚各国出口按引进技术生
产的塔机,21世纪初出口塔机的高
潮迭起,占大多数的还是按引进技
术生产的产品。

1984年的塔机技术引进,必将
在中国塔机行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
的篇章。

(未完待续)
[关键词] 塔机;中国;发展20世纪90年代四川锦城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塔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