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一轮复习:语文通假字汇总

合集下载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 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用。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在课本中都用“同”或“通”表示。

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 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通假字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通假字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通假字|语文综合知识—语**绩好并不等于语**平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高考必备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ﻭ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ﻭ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ﻭ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ﻭ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ﻭ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ﻭ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ﻭ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ﻭ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ﻭ最后,希望整理的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高考再怎么改革,语文都是必考科目,而文言文通假字是必考中的必考。

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欢迎阅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盖:通“盍”,为什么。

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跟竖、直相对。

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共五则)

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共五则)

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共五则)第一篇: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高中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50个)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板:通“版”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4.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6.弊:通“敝”,困乏,疲惫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7.辩:通“辨”,区别例如:此大小之辩也。

(《逍遥游》)8.裁:通“才”例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9.采:通“彩”,色彩例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登泰山记》)10.飡:通“餐”例如: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逍遥游》)11.唱:通“倡”,倡导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13.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例如: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15.歠:通“啜”,给水喝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勾践灭吴》)16.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17.卒:通“猝”,突然例如:卒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18.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俗称“蘸火”。

这里指用药浸泡例如: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20.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21.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22.道:通“导”,引导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作者:————————————————————————————————日期: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实验版内容标题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编稿老师范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二. 教学步骤:(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

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考纲的具体表述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

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

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

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重点篇目-《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重点篇目-《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含答案)

《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兰亭集序》一、课文再读挖空落实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______________]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______________]禊事也。

群贤.[__________]毕至,少长..[____________]咸.[____________]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__________]竹,又有清流激湍..[__________],映带..[__________]左右,引.[__________]以为流觞.[__________]曲水,列坐..[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

虽.[__________]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__________]一咏.[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____________]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____________]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____________]视听之娱,信.[____________]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俯仰..[____________]一世。

或取诸.[____________]怀抱..[____________],悟言..[__________]一室之内;或因.[__________]寄所托,放浪..[__________]形骸..[________]之外。

虽趣.[__________]舍万殊..[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____________]于所遇,暂.[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于己,快然..[__________]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________________]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感慨系.[____________]之矣。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2015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巩固:教材过关1

板块一教材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接纳B.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

“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B.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D.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的使用。

当,读dānɡ,对等,比得上,不是通假字。

前文说“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这里比较的是刘邦与项羽军队的数量。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旦日飨.士卒飨:犒劳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除D.御六气之辩.辩:变化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除:授予官职。

注意D项“辩”通“变”,释义正确。

答案: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发现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具:详尽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发:打开。

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B.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赂:贿赂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D.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解析:赂:赠送礼物。

答案:B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过去,以前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好像D.举酒属.客属:音zhǔ,劝酒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34逍遥游陈情表阿房宫赋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34逍遥游陈情表阿房宫赋课件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之二虫又何知/彼且奚适 也/彼且恶乎待哉 ③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介词宾语前置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而刘夙婴疾病
固定句式,标志词:奚以……为,哪里用 得着……呢 被动句,婴:被缠绕
⑥今臣亡国贱俘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秦人不暇自哀
名词作动词,出现龙/出现虹/灭族/化成 焦土 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⑬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⑭燕赵之收藏 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 晚;“弦”,名词作动词,弄弦,弹琴 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珍宝等物 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哀/鉴,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5.特殊句式
今义:怜悯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①行比一乡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1)行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④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⑤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
释义项(或用法) 善行 遵行,推行 辈 将 行列,队伍
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②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2)除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③成立
古义:_成__人__自__立___ 零丁孤苦,至于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成立
(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④上报 ⑤告诉 ⑥辛苦 ⑦奔驰
古义:报__答____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欲苟顺私情,则告 古义:申__诉__(_苦__衷__)___
诉不许
授予官职 殿阶 清除,去掉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江西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江西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江西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寡人之过也。

通假字117例(高中)

通假字117例(高中)

通假字117例(高中)通假字117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有些是因为当时缺乏严格规范,有些就是古人所写的别字。

熟悉常见的通假字是阅读古籍必需的知识,通假字也常常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汉字的重要资料。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故振慑(同上)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1篇)

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1篇)

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1篇)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 1食:同“饲”;喂。

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

名词。

“然与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

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

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

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孰:同“熟”;仔细。

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说高兴,愉快。

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__.说:同“悦;高兴。

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同“悦”;愉快。

高兴。

形容词。

“而民说之,”说:同“悦”;愉快。

形容词。

“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

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涂:同“途”;道路。

名词。

道路。

名词。

土:同“仕”作官。

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托付,委托。

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同“玩”;开玩笑。

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无”;不。

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同“无”;没有。

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同“无”,没有。

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

名词。

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素材59个通假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素材59个通假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素材:教材中出现的59个通假字1.案:通“按”,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2.颁:通“斑”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3.倍:通“背”,违背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4.辟:通“避”,躲避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5、沈:通“沉”例如:暮霭沈沈楚天阔。

(《雨霖铃》)6、绌:通“黜”,贬黜例如: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7、卒:通“猝”,仓促例如: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8、错:通“措”,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9、不:通“否”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10父:通“甫”例如:长乐王回深父。

(《游褒禅山记》)11、盖:通“盍”,何不例如: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12、堕:通“隳”,毁坏例如: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殽之战》)13、距:通“拒”,把守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14、决:通“诀”,诀别例如: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

(《信陵君窃符救赵》)15、累:通“缧”,绳索,“累臣”,这里代俘虏例如:不以累臣衅鼓。

(《殽之战》)16、雷:通“擂”,击打例如: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赤壁之战》)17、离:通“罹”,遭受,遭遇例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8、列:通“裂”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梦游天姥吟留别》)19、摩:通“磨”例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20、缪:通“穆”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1、莫:通“暮”,夜晚例如:至莫夜月明。

(《石钟山记》)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23、奉:通“捧”,恭敬的拿着例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24、被:通“披”,披散例如:(屈原)被发行吟泽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一轮复习:语文通假字汇总
高考必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