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输送机施工工艺标准
带式输送机安装标准

带式输送机安装标准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常用的物料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化工厂等领域。
正确的安装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带式输送机安装的标准和注意事项,以便操作人员正确安装和维护带式输送机。
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安装带式输送机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定安装位置和方向,保证输送机与其它设备的配合和连接顺畅。
检查设备的包装是否完好,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
准备好必要的安装工具和设备,确保安装过程顺利进行。
2. 安装过程。
按照设备图纸和安装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基础的测量和布置,确保输送机的安装位置和水平度符合要求。
安装输送机的支架和支撑,保证其稳固可靠。
安装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和托辊,注意传动装置的正确安装方向和扭矩要求。
安装输送带,注意调整带式输送机的张紧装置,保证输送带的张紧度和对中度符合要求。
安装输送机的保护罩和防护装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安装后的调试。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带式输送机的调试和检查:检查输送机的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调试传动装置和张紧装置,保证其工作正常。
检查输送带的对中度和张紧度,调整至合适的状态。
对输送机的各项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安装后的维护。
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带式输送机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输送带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定期检查传动装置和托辊的润滑情况,保证其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的有效性,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安装后的验收。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带式输送机的验收:进行设备的空载试运行,检查其运行情况和工作性能。
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安全评估,确保其符合安装标准和要求。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带式输送机的安装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确的安装和维护对于带式输送机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希望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安装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输送机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工作。
振动输送机安装使用手册doc

FZS系列振动输送机安装使用手册淄博金旺机械有限公司目录一、产品简介----------------------2二、外型尺寸-----------------------3三、性能参数表--------------------4四、工作环境-----------------------5五、安装条件-----------------------6六、设备调试-----------------------7七、使用维护-----------------------8八、易损件清单--------------------9-1-一、产品简介FZS系列振动输送机又名细粉料输送机、是用于水平运输料料的设备,此类设备具有质量稳定、可靠;密封性能好;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其被广泛用于碳素煅烧炉、料仓等物料的输送工序。
FZS系列振动输送机具有振幅大、频率低等优点,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维修率;FZS系列振动输送机是可在高温达300摄氏度下工作;可以多条组合使用;FZS-G系列振动输送机输送料槽已经加高,主要应用于碳素煅烧炉排料。
33米以下采用1套传动组;-2--3-三、性能参数表-4-四、工作环境1、工作电压:3相3线380V。
2、工作温度:室温低于40摄氏度。
3、地基要求:平台牢固无颤动。
-5-四、安装条件1、必须在上面没有施工、没有物体落下时方可安装,以免有物料落下伤人或设备。
2、必须先按设备图纸制作完成平台后方可安装设备。
-6-五、设备调试1、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设备调试。
2、试车时必须保证设备1米内无人及杂物。
5、如有异常,先停车后检查。
-7-六、设备维护1、各轴承位需加注锂基质后方可开车,每周加注一次。
2、螺旋弹簧要视物料量保证弹簧与压盖之间无间隙,也不可太紧,一般以刚压紧再将丝母旋紧为准。
3、各部位螺栓要每周检查一次(尤其是弹簧板)。
-8-七、易损件清单-9-。
YCT 85.2-1996 烟草机械 振动式输送机 第2部分 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草用振动式输送机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标志、 包装、 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烟草物料的振动式输送机( 以下简称输送机)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 8 9 4 -1 9 8 8 安全标志
GB / T 3 7 6 8 -1 9 8 3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
GB/ T 1 3 3 0 6 -1 9 9 1 标牌 YC/ T 1 0 . 1 0 -1 9 9 3 烟草机械 YC/ T 1 0 . 1 1 -1 9 9 3 烟草机械
3 . 7 . 2 输送机的外观涂漆色泽应与整线设备相协调。 4 试验方法 4 门 噪声
输送机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见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 4 . 2 机架摆动量 在运输机固定可靠 , 测量仪表 固定不受振动影响的条件下 , 机架摆动量 的测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 a ) 在输送机未启动前将百分表预触到图 1 、 图 2所示位置 , 然后将表盘对零 , 预压 2 mm-3 mm 后
0 . 1n
3 . 3 . 7 输送机噪声不应大于8 0 d B ( A ) ,
3 . 4 装配
3 . 4 . 1 装配应符合 Y C / T 1 0 . 1 5 和Y C / T 1 0 . 1 6中有关规定。 3 . 4 . 2 应在无负荷作用下安装板弹簧或摇杆, 使槽体两侧两两对应的板弹簧或摇杆处在同一平面内, 其夹角偏差为士1 0 , 3 . 43 传动部件应运转灵活、 无卡滞和碰撞; 主、 从动带轮端面应在同一平面内, 其平面度误差小于或 等于1 m m. 3 . 4 . 4 对设有气动门排料装置的输送机的要求:
振动输送机操作流程

振动输送机操作流程振动输送机是一种将物料通过振动力传递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颗粒状和粉状物料的输送和排料过程中。
它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输送效率高等特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振动输送机的操作流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运行该设备。
一、设备准备1. 确认工作区域的安全情况:检查周围环境,确保没有杂物、障碍物等可能影响操作的因素。
2. 检查振动输送机的完好性:确认设备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现象。
3. 调整输送机的位置和布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将输送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输送机与其他设备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二、开机操作1. 接通电源:将输送机的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 启动电机:按下启动电机按钮,启动输送机的电动机,并注意观察电机是否正常运转。
3. 调整振动力: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振动力调节按钮,调整振动输送机的振动力大小,以适应所输送物料的需求。
4. 检查输送速度:根据生产需要,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输送速度调节按钮,调整输送速度。
5. 检查物料供给:确保物料供给系统正常运行,并保持物料供给的稳定性。
三、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观察振动输送机的运行状态:注意观察输送机运行时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异响、抖动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定期检查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对输送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注意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
3. 维护设备清洁:定期清理输送机的废料、灰尘和杂质,保持设备的清洁,并及时处理设备周围的杂物。
4. 定期润滑: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定期给输送机的各个润滑部位进行润滑,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 注意安全事项:操作人员在操作振动输送机时必须戴好相关的防护装备,确保安全操作并防止事故发生。
四、设备停机1. 停止供电:操作结束后,先将输送机的电动机停止运转,并向设备供电系统切断电源。
2. 清理设备:将输送机内残留的物料清理干净,清除设备表面的污垢。
振动机械安装调试作业规范

振动机械安装调试维护说明一、范围本作业规范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振动机械的安装、调试工作。
其内容包括振动机械设备安装的准备、安装及注意事项;调试准备,调试及注意事项;安装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振动机械安装调试作业包括公司生产的所有振动机械:GZG给料机系列、GZG系列港口码头专用给料机系列、GZT棒条(重型)给料机系列、FZC放矿机系列、SZC系列槽式输送机、VBA系列振动料斗、ZZS系列直线振动筛、TZS系列脱水筛、YSC系列圆振筛、YA系列圆振筛、YK系列圆振筛、TYS系列矿用平动椭圆筛、CZQ系列仓壁振动器、各类闸门。
二、振动机械的安装2、1振动机械安装的准备2.1.1根据设备总图和装箱清单清点设备供货是否齐全。
如有欠缺及时补齐。
2.1.2检查供电电压和频率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供电电源接口是否到位,气动控制设备的气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接口是否到位。
在供电电压和频率、供气气压符合图纸要求和电源接口、气源接口到位的情况下完成设备安装准备工作。
2.2振动机械的安装及注意事项2.2.1振动机械安装通用条款2.2.1.1安装后振动设备与周围物件应留有不小于50mm的游动空间,使振动设备完全处于自由状态。
2.2.1.2振动电机和激振器轴承最高温升不超过40︒C,最高温度不超过75︒C,设备运行噪音应小于80分贝。
2.2.2振动给料设备的安装:振动给料设备包含GZG给料机系列、GZG 系列港口码头专用给料机系列、GZT棒条(重型)给料机系列、SZC 系列槽式输送机,FZC放矿机系列。
给料设备的安装根据减振弹簧的安装方式分为吊式结构和座式结构。
2.2.2.1吊式给料设备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1)给料设备预埋吊点必须牢固可靠。
(2)给料设备安装的机械部分应严格按图纸尺寸进行安装,安装时给料设备沿物流方向前后吊挂应铅垂,宽度方向允许倾斜吊挂,倾角不大于10°,前吊挂、后吊挂对应的吊挂倾角应一致,调整减振弹簧,保证前后对应两侧减振弹簧受力基本一致,各减振弹簧的高差不大于3毫米,让给料设备横向对称部位保持水平,以免工作时物料向—侧倾料。
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施工工艺

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施工工艺
1、土料要求
灰土和素土回填采用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中砂、粗砂,不应采用砂质粉土、粉细砂,在回填前做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和干密度,确保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2、土料铺料
(1)作业面宜分成铺土、碾压、检验三段,以利流水作业,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专人取样检验,严禁出现界沟。
(2)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需均衡上升,若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要以1:0.5的斜坡连接。
(3)土料宜用进占法卸料,用推土机或人工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
(4)采用16-18T重型振动压路机铺土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尺寸为:虚铺厚度不大于35cm,土料土块最大直径15cm。
(5)通过保持填土面平整,算方上料,及时检测厚度等措施控制铺土厚度。
土厚度允许误差为+0、-5cm。
3、碾压
(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提前确定好,各个压路机平行行驶。
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碾压搭接宽度,平行行使方向不应小于0.5m,垂直行使方向不应小于3cm。
(2)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时,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
碾压搭接宽度
大于10cm。
(3)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用蛙式打夯机或木夯机夯实,夯实采用连接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4)铺土碾压、检验连续作业,松土不过夜。
(5)通过控制土料含水量,控制铺土厚度,控制碾压遍数来达到设计干容量。
对土料含水量偏小的适当洒水翻拌,含水量过大的在料场开好排水沟,在现场进行翻晒后碾压,防止出现弹簧土。
输送机安装及调试作业指导书

输送机安装及调试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控制要求:1 目的为了指导输送机机安装施工及试运行,使其满足有关规范及使用要求,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输送机机械安装及试运行,电气安装参照其它标准。
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3.1安装前应熟悉安装技术要求和输送机图纸要求,安装技术要求见《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并按基础图,检查基础尺寸、平面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3.2 对照装配图装箱单清点零部件数量,检查其质量,如有损伤或质量问题应进行修整或更换;3.3熟悉整机及各部件(配套件、外购件)的产品说明书,了解安装、调试方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及专用工具等。
4 各部件的安装调试4.1钢结构的质量对整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安装时要检测下列各项精度指标:5 空载试运转输送机各部件安装完毕后,首先确认电机转动方向,然后进行电机空载试运转。
运转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
最后空负荷试运,运转时间不少于6小时。
并对各部件进行观察、检验及调整,为负载试运转作好准备。
5.1空载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基础及各部件联接螺栓是否已坚固,工地焊接的焊缝有无漏焊等;2)确认电动机、减速器、轴承座等部位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光电信号、电气控制保护、绝缘是否符合电气说明书的要求;4)检查电机,确认电机转动方向是否反转;5.2 空载试运转中的观察内容及设备调整。
试运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设备各部分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观察各运转部件有无卡阻现象,特别是与输送带卡阻的要及时处理,防止损伤输送带;2)输送带有无跑偏,如果跑偏量超过带宽的5%,应进行调整(方法与负载试运转中调偏方法相同);3)检查设备各部分有无异常声音和异常振动;4) 制动器、各种限位开关、保护装置等动作是否灵敏可靠;5)基础及各部件联接螺栓有无松动;6 负载试运转设备通过空载试运转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后进行负载运转,目的在于检测有关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振动输送机操作说明

振动输送机操作说明一、前言振动输送机是一种常见的物料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颗粒状、粉状和粘稠状物料的输送。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操作安全,以下是振动输送机的操作说明。
二、设备组成及原理振动输送机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1. 输送槽:用于容纳和传输物料的装置。
2. 振动器:通过振动产生推动力,使物料在输送槽内进行传输。
3. 电机:提供能量给振动器,使其正常工作。
4. 控制器:用于控制输送机的运行和参数调节。
振动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振动器产生的振动力使物料向前推进,同时也可以控制物料在输送槽中的流速和流量。
三、操作步骤1. 设备检查:在操作振动输送机之前,需要确认以下几个方面的设备状态是否正常:- 输送槽:检查输送槽内是否有杂质或残留物,清理并确保输送槽干净。
- 振动器:检查振动器的固定情况,保证其连接牢固,不存在松动或损坏现象。
- 电机:检查电机的电源连接情况,确保正常供电。
- 控制器:检查控制器的电源和连线是否正常,保证设备可以正常控制和操作。
2. 启动设备:- 打开控制器电源,确认控制器显示屏正常显示。
- 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开始运行。
- 根据物料的输送要求,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振动器的频率和振幅,以达到最佳的输送效果。
3. 物料投放:- 将待输送的物料均匀地投放到输送槽内。
- 注意避免过量投放物料,以免造成设备堵塞或过载。
4. 监控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
- 检查输送槽内物料的流动情况,确保物料顺利进行输送。
- 注意观察设备的振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机检修。
5. 停止设备:- 当物料输送完毕或需要停机时,按下停止按钮,设备停止工作。
- 断开控制器电源,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振动输送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安全事项:1. 禁止将手或其他身体部位伸入运行中的设备内部,以免造成伤害。
2. 确保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输送机头安装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某工厂输送机头安装工程,输送机头型号为XX型号,主要用于物料的输送。
本次施工内容包括输送机头的拆除、运输、安装、调试等。
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熟悉输送机头的结构、性能、安装要求及施工图纸;(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3)准备必要的施工工具、设备、材料。
2. 组织准备(1)成立施工领导小组,明确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员等;(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及时间节点;(3)做好施工人员、设备的调配。
3. 材料准备(1)输送机头及零部件;(2)安装工具、设备;(3)润滑剂、密封剂等辅助材料。
4. 施工现场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2)搭建施工平台,确保施工人员安全;(3)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意外伤害。
三、施工工艺1. 拆除旧输送机头(1)根据拆除方案,切断电源、气源;(2)拆除输送机头上的连接件、紧固件;(3)将旧输送机头整体拆除,注意保护现场。
2. 运输新输送机头(1)使用吊装设备将新输送机头运输至施工现场;(2)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碰撞、损坏。
3. 安装新输送机头(1)根据安装图纸,将新输送机头放置在预定位置;(2)按照顺序连接输送机头上的连接件、紧固件;(3)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确保安全。
4. 调试与试运行(1)检查输送机头各部件是否正常,润滑系统是否畅通;(2)调整输送机头与输送带的相对位置,确保物料输送顺畅;(3)进行试运行,观察输送机头的运行状态,确保无异常。
四、质量要求1. 输送机头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2. 输送机头与输送带相对位置合适,物料输送顺畅;3. 润滑系统正常,无漏油、漏气现象;4. 输送机头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噪音。
五、安全措施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安全;2. 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意外伤害;3. 使用吊装设备时,确保设备安全,防止吊装事故;4. 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震动泵的施工工艺

震动泵的施工工艺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包括振动泵、混凝土、模板、支撑材料、间隔器等。
2. 安装振动泵:将振动泵放置于混凝土表面,并将其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
确保振动泵的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倒入:按照施工计划,将预先准备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适当的厚度。
同时,避免混凝土过量,以免影响振动效果。
4. 打开振动泵:启动振动泵,并逐渐将其下沉至混凝土中。
振动泵的振动力将从底部传递到整个混凝土,实现紧密和密实的浇筑。
5. 移动振动泵:根据需要,逐渐将振动泵移动到新的浇筑区域,确保整个施工区域都得到充分的振动处理。
在移动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振动深度和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6. 补充混凝土:在振动过程中,可能需要补充混凝土以保持适当的高度和均匀性。
在补充混凝土时,要注意与已浇筑部分的连接和平滑度。
7. 控制振动时间:振动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厚度和周围环境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振动时间应保持在数秒至数十秒之间,并逐渐减小以避免过度振动。
8. 完成振动:当整个施工区域的混凝土表面均匀振动并达到所需的浇筑质量后,可以停止振动泵的运行。
输送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某工厂的输送设备安装工程,主要包括输送皮带机、输送链板机、输送螺旋机等输送设备的安装。
工程地点位于工厂内,施工现场环境良好,施工条件具备。
二、编制依据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2.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3.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5133-1999;4.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规范、标准,熟悉设计图纸,明确施工工艺要求。
2. 材料准备:根据工程需求,提前采购输送设备、零部件、紧固件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 施工机具准备:准备必要的施工机具,如扳手、螺丝刀、电焊机、切割机等。
4.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分工,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四、施工方案1. 施工顺序:设备进场、设备验收、基础处理、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试运行。
2. 施工步骤:(1)设备进场:将输送设备、零部件、紧固件等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并进行验收。
(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设备安装。
(3)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清理、整平,确保基础表面平整,符合设计要求。
(4)设备安装:- 皮带输送机:将输送皮带安装到机架上,调整皮带张紧度,确保输送平稳。
- 输送链板机:将链板安装到机架上,调整链板间距,确保输送平稳。
- 输送螺旋机:将螺旋叶片安装到机架上,调整螺旋叶片角度,确保输送平稳。
(5)设备调试: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6)试运行:进行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 设备调试: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 试运行:进行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P GB 50270-××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2007-××-×× 发布 2007-××-××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目次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带式输送机 (5)4 板式输送设备 (8)4.1 板式输送机 (8)4.2 轻型板式给料机 (8)4.3 中型板式给料机 (9)4.4 重型板式给料机 (10)4.5 试运转 (10)5 垂直斗式提升机 (11)6 螺旋输送机 (15)7 辊子输送机 (16)8 悬挂输送机 (17)8.1 一般规定 (17)8.2 轨道 (17)8.3 回转装置 (18)8.4 道岔 (18)8.5 拉紧装置 (18)8.6 升降段 (19)8.7 悬具的导向装置,捕捉器,停止器,止退器………………………………………198.8 试运转 (19)9 水平振动输送机 (20)10 埋刮板输送机 (21)11 气力输送设备 (23)12 矿井提升机和绞车 (24)12.1 一般规定 (24)12.2 缠绕式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 (24)12.3 多绳提升机 (27)12.4 其他绞车 (29)12.5 试运转 (29)13 工程验收 (33)附录A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连接方法 (34)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37)1 总则1.0.1 为确保输送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设备,垂直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辊子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水平振动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气力输送设备,矿井提升机和绞车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0.3 输送设备必须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可交付生产使用.1.0.4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基本规定2.0.1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计和随机技术文件应齐全;2 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3 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包装应良好,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现象;4 钢结构构件应有规定的焊缝检查记录和预装检查记录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2.0.2 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基础,支承建筑结构的实测资料,确定输送主要设备的纵,横向中心线和基准标高点,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2.0.3 轨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轨敷设前,应按其制造标准检查直线度,扭曲和端面质量,合格后方可敷设;2 固定钢轨用的压板,螺栓等紧固件,其安装位置应正确,并应与轨道密切贴合,切实锁紧;3 轨道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4 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行走部分前,后两行走轮间的距离;5 轨道的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接头处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左右偏移不应大于1mm;6 轨距的允许偏差为±2mm;7 轨道直线度每米不应大于2mm,在25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全长不应大于15mm;8 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轨顶的相对标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0.3的规定;且轨道弯曲部分的偏差方向应向曲率中心一侧降低.表2.0.3 轨顶的相对标高允许偏差(mm)2.0.4 组装驱动链轮和拉紧链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2 两链轮轴线应平行,且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3 链轮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0.5/1000.2.0.5 组装履带式驱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两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1mm;2 链轮轴线至轨道面间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mm;3 链轮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4 链轮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0.3/1OOO;5 两履带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为±2mm;6 履带轨道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7 两履带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mm;8 两履带轨道中心线与两链轮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1mm.2.0.6 托辊,滚轮和辊子装配后,其转动均应灵活.2.0.7 输送设备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各润滑点和减速器内所加润滑剂的牌号和数量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2 输送设备的输送沿线及通道,应无影响试运转的障碍物;3 所有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4 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装置,操作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均应经模拟或操作检查,其工作性能应灵敏,正确,可靠;5 盘动各运动机构,使传动系统的输入,输出轴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输送机运转方向应相符合.2.0.8 输送设备试运转应由部件至组件,由组件至单机,由单机至全输送线;且应先手动后机动,从低速至高速,由空负荷逐渐增加负荷至额定负荷按步骤进行.2.0.9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驱动装置运行应平稳;2 链条传动的链轮与链条应啮合良好,运行平稳,无卡阻现象;3 所有滚轮和行走轮在轨道上应接触良好,运行平稳;4 运动部分与壳体不应有摩擦和撞击现象;5 减速器油温和轴承温升均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和密封应良好;6 空负荷试运转的时间不应少于1h,且不应少于2个循环;可变速的输送设备,其最高速空负荷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全部试运转时间的60%.2.0.10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行负荷试运转;2 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应按物料输送反方向顺序启动设备;3 负荷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逐渐增加,直到额定负荷为止;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h,且不应少于一个工作循环;4 各运动部分的运行应平稳,无晃动和异常现象;5 润滑油温和轴承温度均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6 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和操作及控制系统应灵敏,正确和可靠;7 输送量应符合设计规定;8 停车前应先停止加料,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方可停车;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其停车顺序与启动顺序方向相反.3 带式输送机3.0.1 本章适用于输送各种块状,粒状等松散物料及成件物品的带式输送机的安装.3.0.2 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20mm.3.0.3 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及其支腿等机架(图3.0.3)应符合下列规定:l一中间架;2一中间架支腿; L1,L2一机架横截面对角线长度(mm);L一中间架宽度 (mm)图3.0.3 机架组装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2 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在任意25m长度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在全长上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 机架中心线在全长上的直线度3 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3‰;4 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5 中间架的宽度允许偏差为±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6 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移偏差和高低差均不应大于1mm.3.0.4 组装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3mm;2 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2‰;3 滚筒轴线的水平度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1‰;4 对于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5 滚筒装配时,轴承和轴承座油腔中应充以锂基润滑脂,轴承充油量为轴承空隙的2/3,轴承座的油腔中应充满.3.0.5 组装托辊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托辊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2 对于非用于调心或过渡的托辊辊子,其上表面母线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且相邻三组托辊辊子上表面母线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2mm.注:①平面指水平面或倾斜面;②输送机凸弧段或凹弧段上的托辊辊子母线具有弧线型.3.0.6 块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不应接触制动轮工作面;在额定制动力矩下,闸瓦与制动轮工作面的贴合面积,压制成型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50%,普通石棉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70%.盘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宜为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工作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0%.3.0.7 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按拉紧装置的形式,输送带带芯材料,带长和起,制动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垂直框架式或水平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行程的20%~40%;其中,尼龙芯带,帆布芯带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m的,以及电动机直接起动和有制动要求者,松动行程应取小值;2 绞车或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OOmm.3.0.8 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和拉紧装置等的轮子应与轨道面接触,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轮子与轨道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拉紧装置的轮子与轨道间隙不应大于2mm.3.0.9 绞车式拉紧装置装配后,其拉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的中心线及卷筒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均应小于6°.3.0.10 清扫器的刮板或刷子,在滚筒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带宽的85%.3.0.11 带式逆止器(图3.0.11 a))的工作包角不应小于70°;滚柱逆止器(图3.0.11 b))的逆转角不应大于30°,安装后减速器应运转灵活.a)带式逆止器b)滚柱逆止器1一逆止带;2一胶带;3一滚筒;4一星轮;5一固定圈;6一滚子;7一弹簧柱销; n一皮带运转方向;图3.0.11 逆止器3.0.12 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张紧装置导轨的装配,应符合本规范2.0.3的规定.3.0.13 输送带的连接方法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在测量10m长度上其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3.0.14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输送带接头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2 拉紧装置调整应灵活,当输送机启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3 输送带运行时,其边缘与托辊辊子外侧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0mm.3.0.15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整机运行应平稳,应无不转动的辊子;2 清扫器清扫效果应良好,刮板式清扫器的刮板与输送带接触应均匀,应无异常振动;3 卸料装置不应产生颤抖和撒料现象.4 板式输送设备4.1 板式输送机4.1.1 组装机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2mm;2 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3 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平均长度的1/1000,并不应大于1Omm;4 支架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4.1.2 组装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轨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1mm;2 轨距的允许偏差为±2mm;3 导轨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4 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5 导向面应平滑,且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0/1000mm.4.1.3 组装铸造小车输送机的拉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移动轨道与固定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1mm,高低差不应大于0.3mm;2 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3 拉紧装置的滑块与滑道应配合良好,局部间隙不应大于1mm.4.2 轻型板式给料机4.2.1 机架主梁的纵向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且机架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0.5/1000,最大不应大于12mm.4.2.2 机架上与驱动轴和拉紧轴的轴承座的两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对应平面的高度差,两轴承座对应孔的间距偏差,对角线长度差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 两轴承座对应面高度差,对应孔间距和对角线长度差的允许偏差4.2.3 辊轮导轨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 辊轮导轨的允许偏差(mm)4.2.4 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实际轴距的0.4‰.4.2.5 链条中心线对链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4.2.6 轴承座加注的润滑油脂不应少于其容积的2/3.4.2.7 输送槽之间的间隙应均匀协调,相互接触处无卡碰现象.4.3 中型板式给料机4.3.1 机架主梁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5/1000,全长内不应大于10mm;机架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1/1000,最大不应大于10mm.4.3.2 机架上与驱动轴和拉紧轴的轴承座的两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高度差及基面间孔距,对角线的偏差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3.2 两轴承座对应平面高度差及对应孔间距,对角线长度差的允许偏差(mm) 4.3.3 辊轮导轨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 辊轮导轨的允许偏差(mm)4.3.4 驱动链轮轴中心线对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驱动轴轴承间距的1‰.4.3.5 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实际轴距的0.5‰.4.3.6 链条中心线对链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2mm.4.3.7 驱动链轮装置,尾部拉紧装置和辊轮(或辊子)等部件,对轴承加注润滑脂应不少于其油腔容积的2/3.4.3.8 输送槽交迭部位的间隙应均匀协调,应无卡碰现象.4.4 重型板式给料机4.4.1 驱动链轮轴中心线对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驱动轴轴承间距的1‰,水平度不应大于0.15/1000.4.4.2 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轴承跨距的1‰,水平度不应大于0.5/1000.4.4.3 各托辊上母线横向水平度和纵向水平度均不应大于1/1000.4.5 试运转4.5.1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空负荷试运转不应少于1h;2 运行中应平稳,无异常的振动和冲击现象;3 链条与链轮应啮合正确,无跑偏现象,应运行平稳;辊轮转动自如,螺栓联接无松动现象.4 各润滑部位和密封应无渗漏现象.4.5.2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负荷试运转不应少于3h;2 输送物料的块度,料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3 输送过程物料应无漏料,撒料,结拱和堵塞现象;4 轴承温升应不高于35℃;中型板式给料机最高温度应不超过65℃,重型板式给料机最高温度应不超过60℃.5 垂直斗式提升机5.0.1 提升机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0.3/1000;2 单链和胶带提升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5.0.1-1)应符合表5.0.1-1的规定;(a)单链提升机(b)胶带提升机l一上轴;2一下轴;n一测量铅垂线;B一机壳内最大可测距离(mm);H—上,下轴的距离图5.0.1-1 提升机上,下轴安装表5.0.1-1 单链和胶带提升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3 双链提升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图5.0.1-2)应符合表5.0.1-2的规定; 1一上链轮轴;2一下链轮轴;n一测量铅垂线;H—上,下轴的距离图5.0.1-2 双链提升机上,下轴安装表5.0.1-2 双链提升机上,下轴安装的允许偏差4 上,下链轮或滚筒组装后,转动应轻便灵活;5 双链提升机两牵引链条应选配,其长度应一致;6 机壳铅垂度 (图5.0.1-3)应符合表5.0.1-3的规定;1一机壳;n一测量铅垂线;H—上,下轴的距离图5.0.1-3 机壳组装表5.0.1-3 机壳铅垂度允许偏差7 机壳上部区段,中部区段,下部区段和检视门均应密封良好.5.0.2 料斗中心线与牵引胶带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5mm;料斗与牵引胶带的连接螺栓应切实锁紧.5.0.3 牵引胶带接头可采用搭接或硫化法连接.搭接长度应跨3个料斗,其联接螺栓轴线与胶带端部的距离(图5.0.3)不应小于50mm;硫化法连接的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C一联接螺栓轴线与胶带端部间的距离图5.0.3 胶带接头螺栓连接5.0.4 拉紧装置的调整应灵活;牵引件安装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拉紧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5.0.5 提升机的上部,中部区段应设置牢固的支架,机壳不得偏斜,但不应限制机壳在铅垂方向的自由伸缩.5.0.6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牵引件运转应正常,无卡链,跳链,打滑和偏移现象;双列套筒滚子链提升机的两根链条应同时进入啮合;2 连续运转2h以后,其轴承温升不得超过60℃.5.0.7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输送量允许偏差为额定输送量的±10%.2 卸料应正常,并应无显著回料现象;3 满载运转时牵引件不应打滑,电动机不应超载;4 逆止器应可靠,当停止运转时,应无明显的反向运行.6 螺旋输送机6.0.1 本章适用于水平或倾斜角小于15°,且连续均匀输送松散物料的螺旋输送机.6.0.2 组装螺旋输送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机壳法兰面的连接应平整,其间隙不应大于0.5mm,机壳内表面接头处错位不应大于1.4mm;2 机壳法兰之间宜采用石棉垫调整机壳和螺旋体长度之间的积累误差;3 螺旋体外径与机壳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表6.0.2—1的规定;表6.0.2—1 螺旋体外径与机壳之间的间隙(mm)4 螺旋输送机各中间吊轴承应可靠的固定在机壳吊耳上,相邻螺旋体连接后,螺旋体转动应平稳,灵活,不得有卡住现象;螺旋体轴线的直线度宜在吊轴承底座与机壳吊耳之间加垫片调整,其直线度应符合表6.0.2-2的规定.表6.0.2-2 螺旋体轴线的直线度6.0.3 进出料口的联接法兰面应互相平行,并不应强行联接;连接后应紧密,不应有间隙.6.0.4 螺旋输送机空负荷连续试运转2h以后,其轴承温升不应超过20℃.负荷试运转时,卸料应正常,无明显的阻料现象.7 辊子输送机7.0.1 机架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2 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3 机架纵向水平度不应大于1/1000;4 机架支腿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7.0.2 组装辊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辊子上母线均应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相邻三个辊子上母线的高度差(图7.0.2)应符合表7.0.2的规定.(a)(b)(a)—三辊上母线上凸; (b)—三辊上母线下凹; △h—高度差图7.0.2 相邻三个辊子上母线高度差表7.0.2 相邻三个辊子上母线高度差2 辊子轴线对机架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辊子长度的1/500;3 直线段辊子的水平度不应大于1/1000,且在辊子全长内不应大于1.5mm;4 转弯部分的辊子应按径向正确排列,其水平度应在允许范围内,并应向内侧倾斜.7.0.3 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输送机上各辊子均应转动灵活;2 链条等传动件应无明显脉动,卡阻现象;张紧装置调整应灵活,无卡阻现象.3 驱动装置应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润滑良好,减速器应无渗油现象.4 整机运行应平稳可靠.8 悬挂输送机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通用悬挂输送机,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封闭轨悬挂输送机和拖式悬挂输送机的安装.8.1.2 组装金属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吊架或立柱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2 悬臂支架的水平度不应大于3/1000;3 平台的纵,横向水平度均不应大于3/1000;4 轨道支承处纵向中心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偏移不应大于3mm.8.2 轨道8.2.1 敷设通用悬挂输送机的轨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线段轨道的横向直线度,在6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3mm,在全长范围内不应大于7mm;2 直线段轨道的扭曲在6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1%;3 垂直弯道的扭曲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2%;4 水平弯道的扭曲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1.5%;5 轨道接口处(固定接头,活接头和伸缩接头),轨道踏面的高度差和横向错位均不应大于0.5mm.8.2.2 敷设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轨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根直轨道的纵向直线度,在任意1000mm的长度上不应大于1.5mm,在全长上不应大于5mm;2 牵引轨中心线与承载轨中心线的对称度偏差不应大于1mm;3 直线轨道,水平弯道和垂直弯道两端面的扭转均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1.3%;4 轨道接口处踏面的高度差和横向错位均不应大于0.5mm,接口间隙不应大于1mm.8.2.3 敷设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轨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道的直线度在任意1000mm的长度上不应大于2.5mm,在6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6mm;2 牵引轨中心线与承载轨中心线的对称度偏差不应大于1mm;3 弯曲轨道出口,入口的车轮踏面的高度应一致,其允许偏差为±3mm.8.2.4 敷设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的轨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道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0.8/1000,且不得大于30mm;2 轨道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1%;3 直线段轨道的扭曲在3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0.5%;4 弯曲轨道的扭曲不应大于轨道高度的1.5%;5 轨道接口的错位不应大于1mm,接口间隙不应大于2mm.8.2.5 敷设封闭轨悬挂输送机的轨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轨道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1000mm的长度上不应大于2mm,在6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5mm;2 直轨道的扭曲在任意1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1mm,在6000mm长度上不应大于3mm.8.3 回转装置8.3.1 水平弯轨底面的平面度,在1000mm内的允许偏差为±2mm.8.3.2 回转装置的链轮,光轮和滚子组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8.3.3 链轮的横向中心面与轨道底面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5mm~0mm.8.3.4 链轮轴线与轨道纵向中心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mm.8.3.5 滚子组回转装置的滚子外圆与轨道中心线之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mm.8.4 道岔8.4.1 道岔的直轨和弯轨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和第8.3节的有关规定.8.4.2 道岔舌应转动灵活,正确到位,且无卡阻现象.8.4.3 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道岔舌舌板工作面允许高出轨道踏面1mm;在额定负荷下道岔舌端部的最大下沉量不应大于1.5mm.8.4.4 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道岔舌平面与承载轨道踏面必须在同一平面上,且只允许舌尖上翘0.5mm.8.4.5 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道岔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活动框架应运动灵活,平稳,不应有左右晃动和卡滞现象;2 接轨踏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mm,接轨的间隙不应大于2mm;3 活动框架推杆轴线应与活动框架平面平行,运行时应无抬高或压低活动框架现象和卡阻现象;4 舌型道岔岔舌应转动灵活,准确到位,无卡阻现象;5 道岔舌舌板工作面高出轨道踏面不应大于1mm;在额负荷下,道岔舌端部的最大下沉量不应大于1.5mm.8.4.6 弯轨处的链轮,光轮或滚子组装应符合本规范第8.3节的有关规定.8.5 拉紧装置8.5.1 拉紧装置的活动架在其行程范围内应移动灵活,无卡阻和歪斜现象.8.5.2 拉紧装置活动架的四个滚轮在固定架内移动时,允许有一个滚轮脱离接触,对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脱离间隙不应大于1.5mm;对封闭轨悬挂输送机和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脱离间隙不应大于2mm.8.5.3 拉紧装置调整好后,未被利用的拉紧行程不应小于全行程的50%.8.6 升降段8.6.1 立柱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3mm;双立柱的两柱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3mm.8.6.2 升降段活动轨与固定轨对接时,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mm,横向位移不应大于1mm,接头间隙不应大于1.5mm.8.6.3 活动轨在升降过程中的倾斜度不应大于1.5/1000,且不应大于5 mm.8.6.4 升降段顶端与屋架或桁架应牢固连接,活动轨升降时应无晃动,卡阻,滑移及松脱现象.8.6.5 升降装置的两导轨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导轨高度的1‰.8.7 悬具的导向装置,捕捉器,停止器,止退器8.7.1 悬具的导向板与轨道中心线或面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2mm;导向面应平整,圆弧处应均匀平滑.8.7.2 组装捕捉器,停止器及止退器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8.8 试运转8.8.1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盘车运行距离不应小于30m,牵引链条与驱动拔爪啮合应良好,牵引链条运行时应无卡阻及异常声响;2 应先点动数次,运行时间逐渐加长,无异常后再连续运转2h,运转应平稳.3 紧急停机制动,悬链安全捕捉器,升(降)段限位装置的动作,应灵敏,正确,可靠.8.8.2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负荷试运转时,载荷应逐渐增加,应分别在额定负荷的1/3,1/2,1和5/4下,各运转1h;2 运转应平稳,无卡阻及异常声响.3 结构应无明显变形,连接应无松动现象.9 水平振动输送机9.0.1 组装输送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输送槽直线度偏差在任意1000mm的长度上不应大于3mm,横向水平度不应大于1/1000;2 输送槽法兰连接应紧密牢固,且与物料接触处的错位不应大于0.5mm;3 进料口,排料口的连接部分不得产生限制振动的现象;4 支承弹簧装配后,其静变形量不应大于额定振幅的1/10;驱动装置的安装角度应与振动方向角保持一致,其相位角度的允许偏差为±1°;5 所有紧固螺栓均应装设防松装置.9.0.2 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动应平稳,迅速,振动应稳定,并应无左右摆动,跳动,冲击和不正常声响;2 振幅,振动方向角,振动频率的偏差均不应大于额定值的10%,长度大于15m的振动输送机,其前,中,后段的振幅偏差均不应大于额定振幅的10%;3 橡胶弹簧温升不得超过50℃,金属弹簧温升不得超过70℃;偏心连杆式振动输送机的轴承和电动机的温升均不得超过50℃;电磁铁线圈的温升不得超过65℃. 9.0.3 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振幅下降量不应大于额定振幅的10%;2 物料在输送槽中应运动流畅,无明显阻料,跑偏,打旋和严重跳料现象.10 埋刮板输送机10.0.1 本章适用于可连续输送散状物料的埋刮板输送机的安装.10.0.2 组装机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每段机槽上标出的连接顺序号依次组装;2 输送机头,尾和中间机槽两侧对称中心面对输送机纵向中心面的对称度应符合表10.0.2的规定;。
振动输送设备操作流程

振动输送设备操作流程振动输送设备是一种常见的物料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以下是振动输送设备的操作流程。
1. 设备准备在操作振动输送设备之前,首先要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传动系统、振动机、传输带等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排除异常现象。
同时,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确保输送通道畅通无阻。
2. 电源接通接通设备的电源,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
如果电源电压不稳定,可以考虑采取稳压措施,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3. 设备调试打开电源开关后,进行设备调试。
首先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振动输送设备的振动机运转正常。
然后,调整输送带的速度,使其适应物料输送的需求。
调试完成后,及时记录设备运行参数,以备后续使用和维护。
4. 物料装填将待输送的物料装填进振动输送设备的进料口。
根据物料的性质,合理控制物料的装填速度和量,尽量避免过载或物料溢出现象。
5. 运行监测在设备工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观察输送带的运行情况,确保物料的连续输送。
同时,定期检查振动机的振动情况,确保振动力的稳定输出。
6. 异常处理如果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物料堆积过多导致设备堵塞,可以采取清理措施,排除堵塞点。
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噪声,需要停机检查,并及时找到故障原因并处理。
7. 设备停机当物料输送完成或停止使用振动输送设备时,需要合理停机。
首先降低输送带的速度,然后关闭振动机,最后切断电源。
在停机过程中,注意设备的安全操作,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总结:振动输送设备的操作流程包括设备准备、电源接通、设备调试、物料装填、运行监测、异常处理和设备停机等步骤。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行。
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根据使用的振动输送设备的具体型号和规格要求,操作流程中的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前,请注意查阅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文档。
GB 50270-98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ontinuous Conveyer equipment inStallationengineeringGB 50270—98主编部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部施行日期:1 9 9 8年1 2月1日中国方案出版社1998 北京关于发布?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标准?等十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8]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和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标准?等十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以下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TJ231及?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66—84同时废止。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标准?GB50231—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0—98 -?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1—98?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2—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3—98?制冷设备、空气别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4——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5—98?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6—98?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7—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78—98上述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负责,出版发行由建立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部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修订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机械工业部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设备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本施工工艺原则1 范畴本工艺原则合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旳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本。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重要机具: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一般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不小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不小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具有害物质旳干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实验拟定。
2.1.6 重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本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状况均通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旳模板已通过检查,符合设计规定,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旳标记。
较大型基本或阶梯型基本,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本中旳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通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实验室拟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节第一盘混凝土旳多种材料旳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同步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旳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旳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旳浇筑:3.4.1 混凝土旳下料口距离所浇筑旳混凝土旳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旳浇筑应分层持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旳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21007-2006
振动输送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21007-2006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水平振动输送机安装。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施工技术资料
设计资料、设备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技术规定等。
2.1.2 相关标准规范
GB50270《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29《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20201《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HG20237《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
2.1.3 施工方案
振动输送机安装施工方案
2.2 作业人员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 开箱检查
对业主供应的设备要有业主、供货厂家、监理、安装单位四方共同参加。
开箱检查按下列程序进行:
⑴检查包装物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做出记录。
⑵开箱并取出装箱清单。
⑶查验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⑷点验实物:按装箱清单对实物进行清点,检查数量是否齐全。
1
⑸参加开箱各方代表在开箱记录上签字。
⑹设备入库保管。
2.3.2 安装辅料准备
根据施工方案或预算准备安装辅料,一般应包括:焊条、氧气、乙炔、平垫铁、斜垫铁、油漆。
2.4 主要施工机具
2.4.1 主要机械设备
吊车、叉车、电焊机。
2.4.2 主要工具
倒链、千斤顶、手动运输车、卷扬机、气割工具、钳工工具、刀具及电工工具。
2.5 测量器具
连通管、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仪、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及钢板尺。
2.6 作业条件
2.6.1 图纸会审并完成设计技术交底;
2.6.2 施工方案审批;
2.6.3 土建基础验收并完成中间交接;
2.6.4 必要电源接至现场;
2.6.5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6.6 施工场地周边清理干净。
3 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3.2 工艺操作过程
3.2.1 测量放线
用经纬仪确定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偏差应不大于20mm。
同时放出输送槽轴线并引出母线。
3.2.2 机座(架)安装
机座(架)组装按前、后、中顺序进行。
由于土建预埋件的位置、标高误差,使之很难完全满足安装要求,同时考虑机座(架)制造误差,安装前应逐个埋件,逐个支腿进行测量,必要时对支腿进行修正,埋件进行延伸,保证支架安装达到下列要求:
3.2.2.1 机座(架)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
3.2.2.2 机座(架)中心线与直线度编差在任意25m内不应大于5mm。
3.2.2.3 在垂直于机座(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座(架)横截面对角线差不应大于平均长度的3/1000。
3.2.2.4 机座(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
2
3.2.2.5 中间机座(架)的间距误差不应大于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
3.2.2.6 机座(架)接头处的左右偏差和高低差均不大于1mm。
3.2.2.7 检查符合要求后补刷油漆,漆种、色泽应与原构件一致。
3.2.3 支撑弹簧安装
机架安装完毕,并固定牢固后,进行支撑弹簧安装,要求支撑弹簧装配静变形量不应大于额定振幅的1/10。
3.2.4 输送槽的安装
⑴输送槽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且10m长不超过5~8mm,纵向不水平度大于1/1000横向
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5/1000;
⑵输送槽法兰连接应紧密牢固,不加软垫,且与物料接触处的错位不应大于0.5mm;
⑶水平输送槽安装完毕后,其输送槽底的水平应满足出料端略低于进料端0~3mm;
⑷进料口、排料口的连接部分不得产生限制振动的现象。
3.2.5 驱动装置安装
振动电机的安装按生产厂家的装配说明进行;如果振动器与电机分离,则电机的轴线应比振动器的轴线低3~5mm。
驱动装置的安装角度应与振动方向角保持一致,其相位角度的允许偏差为±1度。
3.2.6 附件安装
输送机的附件包括电机保护装置,减振装置等,所有附件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检查确认。
3.2.7 所有螺栓必须加防松措施。
3.2.8 试车
3.2.8.1 空负荷试车
⑴空负荷试车的条件
a) 前述工作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
b) 相关的电气施工和自控施工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
c) 所有润滑点均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
d) 输送机周围及通道清理完毕;
e) 电气系统、安全连联锁装置、制动装置、操作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均应经模拟或操作检
查,其工作性能应灵敏、正确、可靠;
f) 盘动各运动机构,使传动系统的输入、输出轴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电动机的转
动方向于输送机运转方向应相符合。
⑵空负荷试车的合格标准
a) 输送机应启动平稳、迅速,振动应稳定,无左右摆动、跳动、冲击和不正常声响;
b) 输送机振幅、振动方向角均不应大于额定值的10%;长度大于15m的振动输送机,其前、
中、后段的振幅偏差均不应大于额定振幅的10%;
c) 橡胶弹簧温升不得超过50℃,金属弹簧的温升不得超过70℃,偏心连杆式振动输送机的
轴承和电机温升不得超过50℃;电磁铁线圈的温升不得超过65℃;
d) 空负荷试车时间不少于4小时。
3.2.8.3 负荷试车
⑴负荷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