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校园环保初探

新课标地理学,主要阐述人们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充分和谐与协同进化;如何达到利已与利他、当代与后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在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要应着眼于人地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把握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校园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一、现状分析

现状之一:校园环境保护意识滞后。地球面临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水污染、资源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白色污染、人为破坏环境加剧等环境问题,未引起少数民族中小学师生的警惕,绝大多数人对以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

现状之二:环境保护的知识匮乏。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酸雨、“温室效应”等常见的环境污染不明白,几大多数教师都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且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糟禚。

现状之四:环境保护缺乏教育方法。中小学环保教育,主要以植树节植树、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日常大扫除等为载

体进行环保教育外,基本上无法开展其它环保教育活动,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多实践的少。

总之,目前少数名族中小学校环保教育方面,环境教育意识淡薄;教学计划涉及的少;教学活动安排少;教学资料匮乏;教学效果较差。这些状况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健康。

二、策略探究

(一)、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学生环保意识教育

1.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钻研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科学知识以及环境保护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因地制宜观、人与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有效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势和不足,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发展和谐经济。如我校所在的土桥镇人多地少、沟壑纵深、资源贫乏,砖雕、纺织厂、铁厂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普遍,应因势利导向商品化、市场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否则,不仅无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续发展,还有可能因资源利用方式不当,而破坏生态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健康。

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环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环境对人类制造的废弃物的容纳和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地球

是人类之家,它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人类要保护环境,使它永远同人类和谐发展,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再者如果人口过度增长,生产和消费无节制的增张,定将导致资源短缺和枯竭、环境污染和退化,破坏人类未来生存的地球。土桥镇计划生育政策虽然落实较好,获计划生育国优县,人口过快增长已得到遏制,但一些农村“多子多福”的封建观念依旧存在,人口快速增长趋势可能依然存在,通过教育,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宣传、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以“人一自然(资源与环境)一发展”为主线,了解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酸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环境专业术语名词,弄清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忽视保护环境行为而造成的;认识到高能耗追求经济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而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为此,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媒,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保知识,增强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类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关

注提高中小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2.联系实际,在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公害事件不断发生、淡水资源日渐匮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矿产资源日益减少、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举一些例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夏河水日渐减少,河滩挖沙,山间地洞,春天的沙尘暴满街的污水,山体滑坡,大地不毛,过多的老鼠,白杨树的消失,口蹄疫、炭疽病等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他们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紧迫性,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堂教学要渗透丰富环境教育的知识。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一要围绕渗透重点。在《自然》教材中要讲授空气污染和一些防护措施,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水域污染和一些保护措施,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在《社会》教材中要重点讲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以及环境保护的常识。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与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大气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水资源和水体污染与防治;物理性污

染(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各种能源和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环境与健康等等。此外,语文等学科也应注重渗透环境教育知识。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将组成学校人文环境的花草树木、假山、喷泉、雕塑、亭台榭阁、长廊绿架等自然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将学校挂放的名人画像、板报画廊的设计、公告标语的书写等文化环境一并纳入环境教育的范畴。

同时注重各科配合,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学生有了正确的环境意识后,要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除了地理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互相渗透配合外,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有机结合成一个教育整体,进行持之以恒的协调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从自身出发,爱护家庭环境做起,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美化家庭,培养学生美化环境的审美观念。其次,要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社会公共环境。让学生明白,家庭是小家,学校、社会是大家,爱护学校社会环境要象爱护家庭环境一样。第三,要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环境。为让更多的学生、社会各部门都参与环境教育,扩大环境保护意识,全校发出如下倡议,并写进学校计划,要求实施: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2.节约用纸,在校内外不乱仍纸张;

3.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制筷;

4.爱护花木,关爱绿地,不攀折花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