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校债务问题-最新范文

合集下载

学校债务化解情况(3篇)

学校债务化解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

学校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学校债务,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本报告对某学校债务化解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学校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截至2023年,某学校债务总额为XX亿元,其中长期借款XX亿元,短期借款XX亿元,融资租赁XX亿元,其他应付款XX亿元。

2. 债务构成(1)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为改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教学条件,累计投入XX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量债务。

(2)教学设备购置:为满足教学需求,学校购置了大量教学设备,累计投入XX亿元,形成相应债务。

(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累计投入XX亿元,形成一定债务。

(4)其他债务:包括利息支出、融资费用等。

3. 债务风险(1)偿债压力:学校债务规模较大,偿债压力较大,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2)资金链风险:学校债务集中在短期内到期,存在一定的资金链风险。

(3)财务风险:学校财务状况受债务影响,财务风险增加。

三、债务化解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审批、使用、偿还等环节的职责和流程。

(2)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确保债务规模与学校承受能力相适应。

(3)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2.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将短期债务转换为长期债务,降低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种类,降低融资成本。

(3)加强债务重组,降低债务规模。

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高效。

(2)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

4. 拓宽融资渠道(1)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降低债务规模。

(2)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低息贷款。

(3)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学校地方债务化解(3篇)

学校地方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学校债务问题尤为突出。

学校作为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承担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

然而,过高的债务压力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学校地方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地方债务的成因、现状、化解策略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学校地方债务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校地方债务的成因1. 投资规模过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学校建设规模,导致投资规模过大,债务负担加重。

2. 融资渠道单一学校债务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一旦银行贷款政策收紧,学校将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

3. 财政支持不足学校债务化解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将债务化解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导致学校难以承受过重的债务负担。

4. 运营管理不善部分学校在债务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手段,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三、学校地方债务的现状1. 债务规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学校债务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学校债务主要集中在短期债务,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3. 债务风险较高部分学校债务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将严重影响学校正常运行和地方经济发展。

四、学校地方债务化解策略1. 深化分税制改革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划分,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学校债务化解。

2. 丰富融资渠道鼓励学校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债务风险。

3. 加强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学校债务化解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学校债务风险可控。

4.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学校应加强债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债务规模。

5. 推进债务重组对于债务风险较高的学校,可采取债务重组措施,降低债务负担。

五、学校地方债务化解实践1. 债务置换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将高利率债务置换为低利率债务,降低学校债务成本。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方法有(3篇)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方法有(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债务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增长速度较快,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化解高校债务,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化解高校债务资金的方法进行探讨。

二、高校债务资金困境分析1. 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导致高校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满足资金需求,许多高校纷纷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务占比过高,短期债务占比过低。

这种结构使得高校在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时,难以通过短期债务的偿还来缓解压力。

3. 债务偿还压力增大随着贷款到期,高校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

若高校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将导致债务违约,进一步加剧债务风险。

4.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资金浪费、项目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三、化解高校债务资金的方法1. 加强债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1)建立债务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规范债务审批流程,加强对债务的监控和管理。

(2)优化债务结构。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长期债务占比,提高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2. 多渠道筹措资金,拓宽资金来源(1)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支持高校发展,减轻高校债务负担。

(2)拓宽融资渠道。

高校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3)优化资金使用。

高校应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3.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完善预算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确保预算资金合理、合规使用。

(2)加强资产管理。

高校应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闲置率。

地方高校隐性债务化解(3篇)

地方高校隐性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部分地方高校通过举借隐性债务的方式筹集资金,导致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隐患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高校隐性债务的成因、特点,探讨化解隐性债务的路径和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地方高校隐性债务的成因与特点(一)成因1. 政策导向: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满足地方高校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部分地方高校选择举借隐性债务。

2. 竞争压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地方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升学校竞争力,部分地方高校不惜举借隐性债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等。

3. 监管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债务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地方高校在债务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二)特点1. 规模庞大:地方高校隐性债务规模较大,涉及多个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等。

2. 结构复杂:地方高校隐性债务涉及多个借款主体,包括学校、教职工、企业等,债务结构复杂。

3. 风险较高:部分地方高校隐性债务期限较长,利率较高,风险较大。

二、地方高校隐性债务化解路径(一)加强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行为1.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规范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

2.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地方高校应定期对债务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3. 优化债务结构:地方高校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长期债务比例,提高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债务风险。

(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地方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如财政补贴、债券发行等,降低融资成本。

2. 探索市场化融资:地方高校可以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如资产证券化、PPP模式等,拓宽融资渠道。

3. 加强银校合作:地方高校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高校化解债务中的难点(3篇)

高校化解债务中的难点(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高校债务化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高校债务的成因、现状、化解难点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校债务的成因1.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紧张,经费需求增加。

2. 办学条件改善:为满足扩招后改善办学条件的需求,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新校区建设、教学设施购置等,导致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得不通过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4. 高校融资渠道单一:高校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导致高校债务风险加大。

5. 高校内部管理问题: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二、高校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近年来,我国高校债务规模逐年攀升,部分高校债务已超过其净资产。

2. 债务风险加大: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高校债务风险不断上升,部分高校已陷入债务危机。

3. 债务偿还压力增大:随着贷款期限的临近,高校偿还债务的压力不断增大,部分高校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高校化解债务中的难点1. 融资渠道单一:高校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导致高校债务风险加大。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对高校贷款的审批门槛提高,高校融资难度加大。

2. 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在化解债务过程中,如何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一大难点。

3.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决策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推进。

4. 高校债务风险意识不足:部分高校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积聚。

学校债务化解报告(3篇)

学校债务化解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校债务问题的凸显。

为有效化解学校债务风险,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债务化解报告。

二、学校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截至2023年,我校累计债务总额为XX亿元,其中银行贷款XX亿元,其他融资XX亿元。

2. 债务构成(1)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等,贷款期限较长,利率相对较低。

(2)其他融资:包括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利率较高。

3. 债务风险(1)流动性风险:部分债务即将到期,若不能及时偿还,将影响学校正常运营。

(2)财务风险:高利率融资占比较大,导致学校财务负担较重。

(3)信用风险:若债务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将影响学校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

三、债务化解措施1. 强化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审批、使用、偿还等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2)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定期对债务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 优化债务结构(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等方式,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合理调整贷款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3)拓宽融资渠道,尝试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3. 增强收入能力(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招生数量,增加学费收入。

(2)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办产业,增加经营收入。

(3)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加非税收入。

4. 优化债务偿还(1)制定债务偿还计划,明确偿还期限和金额。

(2)加大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债务偿还资金。

(3)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争取延期偿还或降低利率。

四、债务化解工作进展1. 制定债务化解方案我校已制定《学校债务化解方案》,明确了债务化解的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

全力支持高校化解债务(3篇)

全力支持高校化解债务(3篇)

第1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债务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提出全力支持高校化解债务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校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校债务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债务规模也随之扩大。

高校债务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还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全力支持高校化解债务,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债务的现状及成因1. 高校债务的现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债务总额已超过1.5万亿元,其中地方高校债务占比较大。

高校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债务: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高校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学科建设债务:高校为提升学科竞争力,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债务压力随之增加。

(3)人才培养债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加大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导致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2. 高校债务的成因(1)高等教育扩张政策: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推动了高校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高校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2)投资渠道单一:高校债务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3)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问题加剧。

(4)债务偿还压力: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偿还债务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高校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三、高校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1. 优化债务结构(1)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高校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2)优化债务期限:合理调整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风险。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学校_化解债务(3篇)

学校_化解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债务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化解债务的路径和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学校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学校债务的成因1. 政策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学校在争取项目资金、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导致债务累积。

2. 管理因素:部分学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如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使用不规范、债务监管不力等,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3. 市场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育成本增加,进而引发债务问题。

4. 融资渠道单一:部分学校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二、学校债务的影响1. 影响学校正常运营: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学校资金链紧张,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制约学校发展:债务问题限制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引发社会问题:学校债务问题可能导致教师工资拖欠、学生学费无法退还等社会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

三、学校化解债务的路径1.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债务监管,降低债务风险。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降低教育成本。

3.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4. 加强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债务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债务安全。

5.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缓解债务压力。

四、实践案例1. 案例一:某高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某高校在面临债务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压缩非教学支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3篇)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资金,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形成原因、化解策略、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债务形成原因分析1. 扩招政策推动下的高校规模扩张: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教育资源需求急剧上升。

为满足扩招后的办学需求,许多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资金来源单一,依赖贷款:我国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而在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高校往往选择贷款作为资金补充渠道。

长期依赖贷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还本付息压力日益加重。

3. 高校内部管理不善: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外部环境变化: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市场风险增加,高校融资渠道受限,债务偿还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化解高校债务资金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高校应合理调整债务期限和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金融机构等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2. 加强财务管理: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严格控制非必要开支,降低运营成本。

3. 盘活存量资产:高校可通过转让、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收入来源,缓解债务压力。

4. 推进内涵式发展:高校应聚焦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升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加强风险防范:高校应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三、化解高校债务资金实施路径1.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学校化解债务措施(3篇)

学校化解债务措施(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备更新、人员工资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导致部分学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债务压力,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债务,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分析、化解债务措施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校债务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融资渠道限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给学校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学校债务中,长期债务占比过高,短期债务占比偏低,导致债务风险较大。

3.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学校在债务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闲置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4. 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受学校收入来源单一、非税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三、学校化解债务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长期债务占比:通过发行短期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降低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2)增加非税收入:积极拓展非税收入来源,如资产盘活、校办产业等,增加学校收入,降低债务压力。

2.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程序等,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2)优化债务资金投向:优先保障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

3. 增强债务偿还能力(1)提高学校收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校办产业等方式,提高学校收入水平。

(2)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债务安全。

4. 加强债务信息公开(1)完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定期披露学校债务规模、结构、使用情况等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

(2)加强与社会沟通:主动与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四、学校化解债务实施方案1. 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化解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审计、教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债务化解工作。

高校债务风险化解(3篇)

高校债务风险化解(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从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为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化解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债务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高校债务风险化解问题,对于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债务风险形成原因1. 高校扩招导致资金需求激增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需求也随之增长。

然而,财政拨款增速难以满足高校资金需求,导致高校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而增加了高校债务风险。

2. 高校投资决策失误部分高校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盲目上马建设项目,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形成巨额债务。

3. 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加剧了债务风险。

4. 政策环境不完善当前,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针对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专项政策,导致高校债务风险化解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三、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必要性1. 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债务风险过高,将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通过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

2. 维护社会稳定高校债务风险过高,可能导致高校拖欠教师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四、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策略1. 优化高校债务结构(1)调整贷款结构,降低长期贷款比例,缩短贷款期限。

(2)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高校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

高校债务化解措施(3篇)

高校债务化解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保障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债务的成因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债务化解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

一、高校债务的成因1. 高校扩招政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

为满足扩招后的需求,高校需要进行大规模建设,资金需求急剧增加。

2.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高校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

部分高校为满足办学需求,不得不依赖银行贷款。

3. 高校负债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对负债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进行负债,导致负债规模过大,难以承受。

4. 高校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部分高校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债务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二、当前高校债务化解的困境1. 债务规模庞大:我国高校债务规模庞大,短时间内难以全部偿还,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贷款比例过高,导致债务偿还压力加大。

3. 债务风险积聚:部分高校债务风险积聚,一旦债务违约,将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 化解资金来源有限:高校债务化解需要大量资金,但当前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满足化解需求。

三、高校债务化解措施1. 加强高校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加强对债务风险的评估和监控。

(2)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长期贷款比例,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3)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拓宽资金来源:(1)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2)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发行教育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

(3)加强高校内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1)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竞争力,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3篇)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债务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债务的成因、化解策略、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债务的成因1. 高校扩招: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为满足扩招需求,高校纷纷进行新校区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导致资金需求激增。

2. 教育资源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

为改善办学条件,高校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增加债务负担。

3. 内涵式发展需求: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为提升办学水平,高校不得不增加债务规模。

4. 风险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在负债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扩大债务规模,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5. 政策因素:教育部教学评估等政策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债务负担加大,如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要求、科研经费投入等。

二、高校债务的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高校应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期限。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债券融资比例、调整贷款期限等。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支出、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金配置等。

3. 加强内部管理:高校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等。

4. 发展产业:高校可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具体措施包括:创办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转让知识产权等。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可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减轻债务负担。

6.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为高校化解债务提供政策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高校债务化解基金、提供贷款贴息等。

三、政策建议1. 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保障。

高校企业债务化解(3篇)

高校企业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企业作为高校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载体,在推动高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高校企业也面临着债务风险,如何有效化解高校企业债务危机,成为当前高校和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企业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高校企业债务化解的策略与实践,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企业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1. 投资决策失误部分高校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对市场前景判断失误,导致投资失误,进而产生债务风险。

如盲目扩大规模、追求短期效益等。

2. 经营管理不善高校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内部管理混乱、人才流失、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低下,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3. 资金链断裂部分高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现金流紧张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4. 政策环境变化国家政策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导致高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进而产生债务风险。

三、高校企业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投资决策(1)加强市场调研,准确判断市场前景,避免盲目投资。

(2)合理规划投资规模,确保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3)加强投资风险控制,建立健全投资风险评估体系。

2.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企业市场份额。

3. 保障资金链安全(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回收效率。

(2)优化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稳定。

(3)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4. 积极应对政策环境变化(1)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策支持。

(3)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四、高校企业债务化解实践1. 债务重组对于部分高校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具体措施包括:与债权人协商减免债务、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等。

化解学校债务(3篇)

化解学校债务(3篇)

第1篇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学校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

如何有效化解学校债务,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策略、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学校债务问题提供参考。

一、学校债务成因分析1. 投资规模过大: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部分学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导致资金投入过大,债务负担加重。

2. 资金管理不善: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累积。

3. 收入结构单一:部分学校依赖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缺乏多元化收入渠道,难以应对债务压力。

4. 政策调整:国家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如收费标准、招生政策等,可能对学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加剧债务问题。

5. 校企合作风险:部分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评估风险,导致合作失败,产生债务。

二、化解学校债务的策略1.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资金安全。

2. 优化收入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如开展校办产业、引进社会资金、开展社会服务等,增加学校收入。

3.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4. 加强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采取分期偿还、债务减免等方式,降低债务压力。

5.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减轻学校债务负担。

三、创新途径化解学校债务1. 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发行教育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2.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学校债务风险。

3. 发展校办产业:发挥学校优势,培育校办产业,增加学校收入,降低债务压力。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5.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舞弊和腐败,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3篇)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策略,为我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二、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 规模扩张带来的债务压力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为满足这些需求,部分高校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2. 体制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此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机制不透明,导致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同时,高校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管,投资风险较大,增加了债务风险。

4. 政策环境变化近年来,国家在高校贷款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整,对高校债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如高校贷款政策收紧,使得部分高校难以获得贷款资金;税收政策调整,增加了高校税收负担,导致资金紧张。

三、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高校可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

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非必要开支。

高校应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3. 优化投资结构,降低投资风险(1)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确保投资安全。

高校对外投资应遵循市场规律,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降低投资风险。

高校债务风险与化解对策(3篇)

高校债务风险与化解对策(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上升,已成为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探讨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对策,为我国高校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二、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资金需求增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校生人数持续增长,导致高校对资金的需求急剧增加。

为满足扩招后的办学需求,高校纷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进而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等,其中财政拨款占比较大。

然而,财政拨款受制于国家财政状况,难以满足高校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

同时,学费收入受制于收费标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增长空间有限。

3. 高校债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高校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不断上升。

如:盲目举债、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

4. 外部环境因素。

国家政策调整、金融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高校债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如:国家财政紧缩政策、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房地产市场调整等。

三、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对策1. 优化高校债务结构。

高校应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延长债务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来源,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2.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3. 提高高校自身造血功能。

高校应加大内涵式发展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非债务性资金来源。

高校债务化解途径研究(3篇)

高校债务化解途径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债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还对社会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研究高校债务化解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高校债务的成因入手,分析现有化解途径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债务成因分析1. 政策因素(1)高校扩招政策: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导致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对高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等教育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 学校自身因素(1)盲目扩张:一些高校为了追求规模扩张,过度投资新校区、新项目,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浪费。

(3)负债融资:一些高校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过度依赖负债融资,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三、高校债务化解途径分析1. 政策层面(1)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政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调整高校扩招政策: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需求,合理控制高校招生规模。

(3)完善高校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高校债务的监管,防止过度负债。

2. 学校层面(1)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

(3)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对负债融资的依赖。

3. 社会层面(1)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高校建设,减轻高校债务压力。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拓宽高校融资渠道。

(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对高校债务问题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高校债务化解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1)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调整高校扩招政策,合理控制高校招生规模。

(3)完善高校债务监管机制,防止过度负债。

高校化解债务的必要性(3篇)

高校化解债务的必要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校债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还可能导致高校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化解债务的必要性,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债务问题的现状1. 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校债务总额已超过2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

2. 高校债务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债务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占比超过70%。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债务结构复杂,风险较大。

3. 高校债务偿还压力加大随着高校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偿还压力也随之增大。

一些高校面临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化解债务的必要性1. 保障高校正常办学秩序高校债务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正常办学秩序。

化解债务有助于保障高校的经费来源,确保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正常开展。

2. 提升高校办学质量高校债务问题可能导致高校过度依赖债务资金,忽视内涵式发展,影响办学质量。

化解债务有助于高校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3.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高校债务问题可能导致部分高校陷入困境,影响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

化解债务有助于缩小高校之间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4. 防范金融风险高校债务问题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

化解债务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5.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债务问题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化解债务有助于释放高校发展潜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四、高校化解债务的途径1. 调整债务结构高校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银行贷款占比,增加债券、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债务风险。

高校债务化解工作(3篇)

高校债务化解工作(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文从高校债务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债务化解的路径探索,并对实践中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高校债务产生的原因、现状、路径探索及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校债务产生的原因1. 扩招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高校在校生规模快速增长。

为满足扩招后的办学需求,高校普遍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2. 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大部分高校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资金筹措,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还本付息压力日益增大。

3. 内涵式发展需求: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为满足这些需求,高校往往通过举债来筹集资金。

4. 财政支持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但与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财政支持仍显不足。

三、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等,为高校债务化解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债务化解工作,通过财政补贴、债务重组等方式,减轻高校债务负担。

3. 高校自身努力:部分高校通过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四、高校债务化解路径探索1. 多元化融资渠道:高校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高校债务问题[摘要]1999年国内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债务融资因其便捷性成为各大高校增加教学设施和基础建设容纳新增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高校在引入资金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如何“化债”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我国高校债务问题的历史及现状为切入点,从宏观以及微观层面剖析了高校负债的成因,并从债务问题的涉及者———政府、高校以及银行三个角度为化解债务风险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债务;高校投融资本质;扩招政策1引言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自1998年开始,全国高校正式执行扩招政策。

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向国有商业银行借资扩张,高校的负债经营减缓了财政压力并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大规模举债也使高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需要客观看待高校的负债办学,目前亟须解决高校“化债”问题,谨防以后债务高增。

2我国高校债务问题的历史及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执行计划经济,高校管理权归属于国家,经费来自政府的“限额拨款”,未出现过对外负债;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赋予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经费来源形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对外举债、接受捐赠等多元化筹资模式;特别是1998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各大高校急需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设施以及人员配备等来容纳新增学生,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情况下,向国有银行举债融资成为高校首选。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进行债务融资,如国家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关于部属高校“银校合作”问题有关意见的通知》,为部属高校进行银行贷款提供了政策支持;2001年7月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利用银行贷款发展教育的政策。

由于高校财务、债务问题具有保密性,全国没有统一、标准的统计口径。

就可收集资料来看,我国高校债务在扩招后激增但在近几年又有下降趋势。

1998年部属高校贷款总额不足5亿元,2000年45所部属高校贷款35亿元,2002年74所部属高校贷款余额163亿元,扩招政策执行后,部属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大规模贷款。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写到,截至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约在1500亿元~2000亿元,其中72所部属高校负债高达260亿元。

2011年审计署在《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中对地方高校负债情况进行了公布,截至2010年年底,1164所地方普通高校具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

各省情况来看,2003年年底江苏近90%省属高校均不同程度使用过信贷资金,累计贷款余额82.9亿元,是当年全部收入的3.62倍;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2005年5月贷款余额为75.4亿元,是2004年总收入的1.57倍;吉林大学由于扩招、合并等历史原因于2007年达到最高负债近28个亿,截至2015年年末才全部还清。

整体情况来看,全国高校自扩招后均承担了巨额债务,各省所属地方高校也背负了不同程度债务,甚至作为“985院校”的吉林大学也处在债务危机的水深火热中。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财政部、教育部在中央高校实施减轻债务负担、化解债务风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1年年底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已先行启动化解地方高校债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为化解地方高校债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3年8月,河北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除高校新校区建设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再审批高校新增债务。

2015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截至目前,广东省属高校的债务总体约63亿元人民币,2010年广东高校债务曾达114亿元人民币,之后逐年下降。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约2010年前我国高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原因可能是扩招所借中期贷款已到还款期限,致使一些高校出现债务危机,2010年开始国家和省政府均出台过相应的政策规范借款、化解债务,高负债缓解初见成效。

后续仍然需债务主体积极参与,防止债务危机重现。

3高校债务问题的成因3.1扩招政策。

扩招政策直接导致高校背负巨额债务。

为普及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国家决定在1999年大规模扩招,普通高校的招生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159万人,涨幅高达47%,从1999—2010年,全国高校招生年均增长50万人次,2011年至今增长速度放缓。

扩招政策及后续的扩招行动使在校生人数激增,学校急需扩大规模容纳庞大的学生数量。

普通高校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1998年的3057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3567亿元,涨幅约为16%,远低于人数增长。

高校需求和国家财政供给不均衡的情况下,为解决资金缺口,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国有银行举债融资。

3.2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这一目标直到2012年才真正实现。

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平均教育经费支出水平为 5.1%,其中发达国家5.35%,发展中国家4.1%,最不发达国家 3.3%,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偏低。

1990—200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校经费来源的比重从93.5%下降到5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更是直线下降。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扩招需求,高校不得不举债融资。

3.3高校的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的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筹资渠道偏窄,受计划经济影响,高校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单一经费来源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求高校进行多元融资。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银校合作成为首选,但银行贷款利率高,且期限相对高校成本收回期短,易造成负债难以清偿等问题。

其次是教育经费利用率低,如后勤人员占比过高导致不合理的学校养社会现象,高校的教学实验室利用率低、经常性闲置等。

3.4银行乐衷于提供贷款。

银行乐衷于提供贷款也是高校负债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闲置资金增加,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将资金存放于银行,导致银行储蓄量庞大。

良好信誉叠加政府隐性担保,高校成为巨额储蓄的贷款对象,银行放贷热情高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亟须将大量资金投放到资本市场,此时执行扩招计划的高校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国家贷款政策鼓励下出现了高校向银行高额举债融资的现象。

外部环境、国家政策以及银校双方作用下引发高校大规模负债下的债务问题。

4高校债务问题的对策4.1政府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解决高校债务问题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目前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手化解高校债务危机。

2009年年初教育部首次明确表示把“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化解部分部属高校债务;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扩大了债务化解的试点范围。

此后,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化债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从“化债”意义与目标、落实措施、控制新增贷款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山东、湖南等全国各省市相继制定并实施2011—2012年完成“化债”目标及措施。

2017年广东省财务厅一次性拨款34亿元用于化解省属高校基建债务。

上述政策旨在化解我国现存的债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防止出现过重负债还需国家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努力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国家可以加大对教育以及公益事业捐赠的税收优惠力度,提高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拓宽高校融资渠道。

4.2学校立足于自身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虽然扩招是造成高校沉重债务负担的主要原因,增加招生数量、扩大办学规模并非不正确,扩招恰好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向好发展,但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促使高等级教育向内延式演变。

扩招中某些高校为跻身“985”“211”工程院校而不顾自身能力向综合型院校转变,通过大量银行借债造成了严重的债务负担,高校应该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建立校办企业、增加校友活动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债务融资。

学校要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省级重点课题,以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增加学校创收。

4.3银行完善债务监督机制,进行债务重组。

我国高校债务规模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高估了学校的偿债能力、无节制为其提供大规模贷款,因此银行需完善债务监督机制,做到事前依据高校资产情况、可支配收入、信誉度等情况严格审批贷款额度,依法放贷;事后监督所贷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防止高校乱用、滥用资金,督促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债务危机。

高校与银行债务重组是减缓历史债务问题防止新债风险的有效措施,高校扩招时所贷资金期限大多为短中期,相对于高校整个运营期及运营利润回收期短,利用债务重组把短中期债务转化为长期负债不仅能降低贷款利率,而且能缓和现时债务问题。

5结论1999年扩招后,高校背负了沉重债务负担。

国家逐渐意识到高负债的严重性并采取政策措施“化债”,2010年后债务缓解初见成效;同时国家也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4%,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我国正在努力追平。

高校应该意识到自己债务承担者的主体地位,立足于自身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银行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化债”,并完善债务监督机制防止高额负债,以防产生更多“坏账”。

参考文献:[1]田恒平.高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袁旭元.关于高校债务化解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4):58-59.[3]介新.普通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4]童燕军.高校债务化解途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4(17):35-37.[5]潘力.基于政府视角谈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J].会计之友,2013(28):111-112.[6]李露,袁薇.高校偿债责任主体划分及协同治理方式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6):7-11.作者:姜学磊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