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按功效分类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分类表格

常用中药分类表格
苦、甘、寒
肺、胃、肾
6-12
脾虚便溏不宜用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浓、热淋涩痛
甘、寒
肺、胃
15-30
脾胃虚寒忌服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甘、微苦、微寒
肺、胃
10-15
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孕妇禁用。
竹叶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苦寒,有毒
肺、胃
3-6
有毒,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辛、平

1.5-6
包煎、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用
青果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肿毒
甘、酸、平
肺、胃
4.5-9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经闭痛经、风湿痹痛
苦、平
大肠、肝
9-15
孕妇慎服
败酱草
清热解毒排痈消脓,祛瘀止痛
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辛、苦、微寒
胃大肠肝
6-15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射干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苦、寒

3-9
脾虚便溏不宜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风寒感冒、水肿脚气、阴暑证
辛、微温
肺、脾胃
3-9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宜浓煎

中药饮片70味

中药饮片70味
性状特征:茯苓 块呈块状,色白, 细腻。
名称:海螵蛸
功效: 固精止带 收敛止血 制酸止痛 收涩敛疮
性状特征:色白 体轻,质松易折。
名称:石膏
生用: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性状特征:呈长块 状或不规则块状, 体重质软。
名称: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性状特征:新根断 面黄色,中间红棕 色,受潮后则变为 黄绿色;老根中间 呈棕黑色或黑色。
70味中药功效分类
十四.平肝息风药: 1.息风止痉药:钩藤 天麻 十五.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灵芝 酸枣仁 十六.补虚药: 1.补气药:太子参 黄芪 甘草 2.补阳药:杜仲 3.补血药:当归 熟地黄 白芍 4.补阴药:百合 麦冬 十七.收涩药: 1.敛肺涩肠药:五味子 乌梅 2.固精缩尿止带药:覆盆子 金樱子 海螵蛸
名称: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性状特征:呈棒状, 上粗下细,表面黄 白色或绿白色,贮 久者色渐深,密被 短柔毛。
名称:黄柏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骨蒸
性状特征:外表皮 黄棕色或褐色,皮 孔横生,内表皮深 黄色或浅棕色。
名称:杜仲
功效: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性状特征:外表面 浅棕色或灰棕色, 有明显的裂纹或纵 裂槽纹,内表面暗 紫色,光滑,折断 有细密银白色富弹 性的橡胶丝相连。
性状特征:断 面有1棕色环, 皮部灰白色
名称:当归
功效:补血强筋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
性状特征:具放 射状纹理,习称 “菊花心”,中 间有一浅棕色环 纹。
名称: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温肺化饮
性状特征:具粉 性和颗粒性,内 皮层环纹明显, 气香特异。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第一章药物分类1.1 中药分类1.1.1 按性味归类1.1.2 按功效归类1.1.3 按制剂形式归类1.2 西药分类1.2.1 按药理作用分类1.2.2 按治疗领域分类1.2.3 按药物来源分类第二章药物性质与剂型选择2.1 药物性质2.1.1 化学性质2.1.2 药物稳定性2.1.3 药物溶解性2.2 剂型选择2.2.1 口服剂型2.2.2 外用剂型2.2.3 注射剂型2.2.4 鼻腔给药剂型2.2.5 肠道给药剂型第三章药物的代谢与排泄3.1 药物代谢途径3.1.1 肝脏代谢3.1.2 肾脏代谢3.1.3 肠道代谢3.2 药物排泄途径3.2.1 尿液排泄3.2.2 粪便排泄3.2.3 呼气排泄第四章药物相互作用4.1 药物相互作用的种类4.1.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4.1.2 药物-饮食相互作用4.1.3 药物-饮酒相互作用4.2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4.2.1 药物酶的诱导与抑制4.2.2 药物的蛋白质结合竞争4.2.3 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第五章药物治疗安全管理5.1 药物剂量计算与给药方式5.1.1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5.1.2 老年患者药物剂量计算5.1.3 特殊体质患者药物剂量计算5.2 药物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5.2.1 过敏反应的系列反应5.2.2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与应对5.3 药物管理措施5.3.1 药物存储管理5.3.2 药物配制管理5.3.3 药物给药管理附件:1:药物相关法律法规文件2:药物研究报告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包括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2: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质量管理规范,包括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等。

表4-2 中药别名功效分类查询手册

表4-2 中药别名功效分类查询手册

高烧,胸满肋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肝炎, 脱肛,疟疾,头痛
浮萍 桑叶 栀子 菊花 野菊花 麻黄 淡豆豉
肺 肺肝 心肝肺胃 肺肝 肝 肺,膀胱 肺胃
发汗,祛风,行水,清热 解毒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清热泻心,凉血;炒炭止 血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排 脓止痛 发汗,定喘,利水 解表,除烦,解毒 升阳解肌,除烦止渴,透 疹止泻 发表通阳,解毒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 祛风寒,祛湿,退翳,通 鼻窍 散风热,清利头目 散风热,宣肺,解痉
清热燥湿,解毒消炎 痢疾,感冒,结膜炎,乙肝,麻疹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血淋,阑尾炎,百日咳,钩虫病,糖尿病,带下 解毒祛瘀,止血,破血,杀虫 咽喉炎,肝炎,小儿惊风,血淋,疟疾,乳腺炎 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生津 肺热咳嗽,糖尿病,葡萄胎,乳腺炎 消炎止痛,祛风邪 解毒,利湿,止血 清心火,化痰,镇惊 祛风,消肿,祛瘀 牙痛,鼻炎,头痛,乳腺癌 血崩,金疮出血,肠胃炎 高烧,小儿惊风,口舌生疮,抽搐,丹毒 白喉,乳腺炎,毒蛇咬伤,血淋,乙肝,咽喉炎
甘苦寒,小毒 辛,微苦,凉

利尿强心,止血 解表,消肿解毒
心衰,吐血,蛇咬伤,咽炎,烫伤 感冒发烧,麻疹,湿疹,痔疮,高血压,肠炎
苦寒பைடு நூலகம்
心肺,大肠
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咽喉炎,宫颈炎,乳腺癌,牙齿肿痛,鼻咽癌
甘,微辛,寒
肝脾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各种癌肿,狂犬病,淋巴结核,咽喉炎
苦寒 苦寒 酸涩,凉
利湿,解毒,泻火,养阴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杀虫 利湿消肿,收敛止痒 肺肝 心肝胆,大肠 大肠,肝脾 肝肺 肺胃 肝 心肝 解毒凉血,清热利湿
淋病,腮腮炎,牙痛,糖尿病,咽炎 各种急性炎症,丹毒,败血症,扁桃体炎,黄疸肝 炎,鼻炎 湿疹,乳腺炎,痢疾,疟疾,肠炎 吐血,黄疸,腮腺炎,淋浊,哮喘,胃溃疡,结膜炎

中药的功效大全-资料类

中药的功效大全-资料类

中药的功效大全-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中药名称2、主要功效3、适用病症4、用法用量5、注意事项1、引言本协议旨在对各类中药的功效进行全面且详细的阐述,为使用者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11 目的明确介绍中药功效的目的在于促进对中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

12 范围涵盖常见的各类中药,包括但不限于根茎类、花果类、动物类等。

2、中药分类及功效21 根茎类中药211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病症。

用法多为煎汤内服,常用量为 3 9 克。

注意事项: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212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煎服,常用量为 9 30 克。

注意: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22 花果类中药221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

煎服,常用量为 6 15 克。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222 菊花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煎服,常用量为 5 9 克。

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忌用。

23 动物类中药231 鹿茸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

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

研末冲服,常用量为1 2 克。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232 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中药功效大全表格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药功效大全表格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药功效大全表格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 中药功效大全(表格版)中药名称主要功效适应症人参补气养血,益气生津脾虚乏力,气短心悸,体虚乏力,乏力咳嗽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经痛,产后血虚,虚寒血瘀黄芪补气养血,提升免疫具有久服不倦,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药性冬虫夏草补肾壮阳,滋阴补肺肾虚阳痿,肺虚咳嗽,肾虚腰痛灵芝养心安神,抗氧化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当升益气生津,健脾益肾脾胃虚弱,体虚乏力,乏力咳嗽丹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冠心病,中风后遗症,痛经白术健脾益胃,止泻食欲不振,腹泻,脾虚泄泻熟地黄补肾益气,滋阴血肾虚阳痿,体虚乏力,血虚头晕五味子补肾益精,涩肺定喘肾虚遗精,肺虚久咳,喘息以上是中药功效的大全表格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药的基本功效和适应症。

这些中药是经过世代的实践积累和验证,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请注意: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个体差异和禁忌症等相关因素。

正确认识中药的作用与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示例2:中药功效大全(表格版)中药草药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份中药功效的大全表格,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中草药及其功效。

中药名称功效人参补气、提神、增强免疫系统、调节血压、预防疲劳丹参活血化瘀、降血脂、抗菌、抗氧化、舒张血管黄芪补气养血、增强体质、抗疲劳、改善免疫力、抗菌甘草祛湿解毒、舒缓咳嗽、保护胃黏膜、调节血糖、调节激素平衡西洋参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疲劳、调节血糖人丹活血化瘀、降血脂、抗凝血、健脑、增强记忆力当归补血养血、调节月经、舒缓痛经、促进循环川芎活血化瘀、舒缓痛经、抗凝血、舒张血管、预防血栓形成麦冬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滋润肺燥、润喉止咳枸杞子补肾益精、明目、滋养肝肾、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当归补血养血、调节月经、舒缓痛经、促进循环枸杞子补肾益精、明目、滋养肝肾、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熟地黄补血、滋阴、益肾、调节血糖、调节血脂茯苓利水、祛湿、滋养脾肾、降血压白术补脾养胃、健脾益气、利湿止泻、降血糖白芍补血养血、舒缓痛经、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木瓜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清热解毒、消积食大枣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养血安神、抗氧化山楂消食化积、降脂、降压、祛湿荆芥散寒止痛、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当归补血养血、调节月经、舒缓痛经、促进循环甘草祛湿解毒、舒缓咳嗽、保护胃黏膜、调节血糖、调节激素平衡川芎活血化瘀、舒缓痛经、抗凝血、舒张血管、预防血栓形成黄芪补气养血、增强体质、抗疲劳、改善免疫力、抗菌柴胡疏肝解郁、解毒、退黄、止呕、治疗肝胆疾病延胡索活血消肿、调节心血管、改善循环、降压薄荷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理气止痛、舒缓头痛请注意,这只是中药功效的简单介绍。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笔记一、中药的定义及分类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制备的药品。

中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制剂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

2.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药品来源、制剂形式以及功能作用等进行分类。

- 根据药品来源,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根据制剂形式,中药可分为汤剂、丸剂、片剂、散剂等。

- 根据功能作用,中药可分为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

二、中药的基本理论1. 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理论、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这些理论基础贯穿于中药学的各个方面,是中药学习和应用的基石。

2. 中药配伍原则中医药理论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药配伍原则是指中药组方时,要根据中医药理论的要求,遵循药物相辅相成、药物协调作用、药物相间制约等原则对药材进行合理配伍,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3. 中药药性中药的药性是指药物具有的性味特点,包括寒热温凉、苦甘酸辛咸等。

药物的药性决定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是中药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中药的药材与功效1. 中药药材中药药材是中药的主要原料,主要分为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

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成分和药效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和加工制备,可以制成各种中药制剂。

2. 中药功效中药药材经过合理的加工和配伍后,可以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

不同的药材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和配伍方法,可以发挥出不同的药效,对各种疾病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四、中药在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方法中医药理论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其中中药治疗作为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

39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39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中药学清热药性能特点功效分类概述凡以清解里热(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其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毒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出的各种里热证候。

一、性能特点:清热药药性寒凉,以苦味为主,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

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二、功效及分类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

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证,有泄火泄热的作用。

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

偏于苦燥,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凉血药:主治血分实热证。

主要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疮疡等证。

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及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发热。

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证。

(一)清热泻火药(热:外感六淫邪气之一;火:脏腑之火)清热泻火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适用于急性热病具有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证候的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以发热心烦、汗出、口渴,甚至神昏谵语、发狂等热盛的证候为特征。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两者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其次,应根据各药作用部位的不同(如清肺热、心热),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清热泻火药包括】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zhi)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

中药新药分类

中药新药分类

中药新药分类中药是一种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配伍、炮制、淬火、炒制、罗制等工艺施加作用而制得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民族文化,民间传承。

近年来,随着中药学研究的发展,中药不断地出现新药,同时,药物分类也随着药物的新发现而增添。

一、中药新药的分类按原料分类:中药新药可按其原料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其中植物药最为常见,约占中药总数的85%-90%,动物药占6%-12%,矿物药占3%-4%。

按作用分类:中药新药可按其作用分为清热解毒药物、活血祛瘀药物、温补调养药物、祛风湿药物、泻下逐气药物、止血药物等。

按部位分类:中药新药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胃药、心脏药、肝脏药、脾肾药、肺药、肠胃药、肝药、血液药等。

按形态分类:中药新药可按其形态分为散剂、丸剂、片剂、颗粒剂、糖浆、悬浮剂、膏剂等。

二、中药新药的特点中药新药具有其它药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点:1、功效全面:中药新药具有温补调养、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

2、安全可靠:中药新药药性温和,配伍调和,毒性极低,安全可靠。

3、实效较好:中药新药治疗效果好,有比较显著的治疗疾病的能力。

4、操作简单:相比其他药物的复杂的操作步骤,中药新药要求操作简单,易于采用。

三、中药新药的开发与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追求更高质量的治疗。

因此,对中药新药的开发与研究尤为重要。

1、开发新技术:为了更好的挖掘中药的价值,研究者需要开发出新技术,以便更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

2、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在中药新药开发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新药质量的可靠性。

3、生物制药技术: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大提高了中药新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药物性质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新药的性质,更好地开发和应用,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药物性质研究。

综上所述,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四: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五: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六: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八: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十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十二: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充蔚子月季花泽兰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蝎刘寄奴破血消症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虻虫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姜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百前猫爪草法半夏京半夏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瓦楞子瓜蒌子瓜蒌皮海浮石胖大海猪牙皂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十四: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龙齿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茯神淮小麦十五: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天龙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十七:补虚药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灵芝炙甘草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阳起石葫芦巴韭菜子鹿角霜鹿角胶锁阳仙茅紫石英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鳖甲胶龟甲胶桑椹子十八:收涩药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石榴皮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莲心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明矾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磺白帆蛇床子蟾酥土荆皮蜂房大蒜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中药功效大全1、补气药黄芪:能够补气升阳,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中气下陷、脱肛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术:主要用于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导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

山药:主要用于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养肺固肾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益气补中,适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

党参:主要用于补气益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此外,它还具有养血生津的功效。

2、补血药当归:主要用于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

此外,它还能够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

熟地:主要用于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补精益髓。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血生精,适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通便解毒。

白芍:主要用于养血敛阴,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文章已经进行了改写和格式调整:中药功效大全之七龙眼肉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百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

《百合固金汤》清心安神:适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

《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益精明目:适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

808种中药功效总结,按用药部位分类

808种中药功效总结,按用药部位分类

808种中药功效总结,按用药部位分类按用药部位分类,以下是808种中药的功效总结:1. 头部及五官类:- 鼻腔:清热解毒、通窍止痛- 喉咙:润喉止咳、消炎利咽- 口腔:清热解毒、护齿健牙- 眼睛:明目、滋润眼球、防治眼疾- 耳朵:清热解毒、改善听力、止耳鸣2. 呼吸系统类:- 鼻炎:抗过敏、消炎、止痒、解毒- 咳嗽:化痰止咳、祛痰平喘、止咳定喘- 支气管炎:消炎止咳、宽胸下气、清热解毒- 哮喘:止咳平喘、温肺气、养阴降火3. 消化系统类:- 胃炎:消炎、护胃、止痛、消食- 肠炎:清热解毒、止泻、止痢、养肠- 便秘:润肠通便、滑肠保湿、润肠滑便- 肝炎:抗病毒、解毒、养肝、利胆4. 泌尿系统类:- 肾炎:消炎利尿、护肾健脏- 尿路感染:抗菌消炎、通淋利尿- 结石:溶石排石、清热利尿、化瘀止痛- 尿频尿急:安神利尿、调节尿频5. 心脑血管类:- 高血压:降压、舒张血管、稳定心律- 冠心病: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脏功能- 中风: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恢复神经功能- 心悸失眠:安神镇静、调节心跳、改善睡眠6. 骨骼关节类:- 关节炎:消炎止痛、温经通络、软化骨刺- 骨质疏松:滋阴养血、增强骨密度、强筋壮骨- 骨折骨裂:活血化瘀、生骨固骨、止痛消肿- 腰椎间盘突出:舒筋活血、祛风湿、止痛松塞7. 皮肤类:- 痤疮:清热解毒、祛湿毒、消炎抗菌- 银屑病:清热凉血、滋润养颜、调节免疫- 湿疹:清热解毒、祛湿燥、消炎止痒- 瘢痕疙瘩:消炎退疤、软化结节、排脓生肌8. 妇科类:- 月经不调:调经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阴- 子宫肌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抑制肌瘤生长- 乳腺增生:活血消瘤、软化结节、通乳导乳- 更年期综合症: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保护心脑这是其中一小部分中药的功效总结,每种中药具体的功效还需要根据药性和用法进行详细了解和应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 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中药药学分类与功效

中药药学分类与功效

中药药学分类与功效中药药学分类与功效导语: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学分类体系。

中药药学分类与功效是我国民众常关心的话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分类和对应功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中药的视角,同时也分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药药学分类1.中药按来源分类:中药可以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动物药和植物药两大类。

其中,动物药是指以动物器官、组织、分泌物或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如鳖甲、牛黄等;植物药则是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或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等。

2.中药按性味分类:中药还可以按照其性味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寒、凉、温、热、平五性。

其中,寒性中药具有散寒、清热等功效,如连翘、石膏;凉性中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止血等方面,如黄连、蒲公英;温性中药则常用于驱寒、暖胃等,如肉桂、附子;热性中药则常用于祛寒、温阳等,如干姜、大黄;平性中药性温和,常用于调和其他药物。

3.中药按归经分类:中药还可以按照其归属经脉系统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十二经药。

具体包括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每个经络都与特定脏器相联系,中药通过对应经络的调理能够达到调节人体功能的目的。

二、中药功效解析1.中药的功能特点:中药具有综合调理的特点,不同中药对各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病菌、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防治传染病;另中药通过调理人体脏腑、平衡阴阳等方式来改善慢性病。

2.常见中药功效:(1)清热解毒类功效:中药中许多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黄连、连翘等,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热毒等。

(2)滋补养生类功效:中药中有许多药材被视为滋补养生的良药,如人参、黄精等,常用于调理脏腑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3)疏散风热类功效:中药中的连翘、薄荷等药材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等病症。

(4)活血化瘀类功效:中药中的桃仁、三七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

中药基础知识:认识中药的来源、分类和特点

中药基础知识:认识中药的来源、分类和特点

中药基础知识:认识中药的来源、分类和特点中药基础知识:认识中药的来源、分类和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并将其视为一种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有效手段。

中药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优秀传统医学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中药的来源、分类和特点。

中药的来源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其中,大部分中药都是植物,它们可以包括茶叶、枸杞、黄芪、人参、丹参、冬虫夏草等。

动物中药主要包括熊胆、麝香、雪蛤、鹿茸、牛黄等,这些药材都以其稀缺而闻名。

矿物中药则是一些天然矿物或者是矿产物,例如硫磺、雄黄、硫磺磺、麝香石等。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按照其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

化学药是指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成的中药成分,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等。

大部分现代药品都属于化学药品的范畴。

按照中药的功效分类,中药可以分为四类:药助体本,药主体助,止血解毒药和抗癌药。

- 药助体本:主要是辅助性药品,包括调和药、收敛药、气药、发汗药等。

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养。

- 药主体助:主要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药品,包括理气药、滋阴药、健脾药、清热药等。

能够对疾病起到直接效果。

- 止血解毒药:包括活血化瘀药、清毒散瘀药等。

用于治疗各种创伤、癌症、溃疡等疾病。

- 抗癌药:目前中药界对癌症研究的重点,包括玄参、青蒿、半夏、土茯苓等。

中药的特点中药具有天然、温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

与化学药有很大的区别。

1. 天然中药是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制成的,不含人工合成成分,不同于化学药品的合成过程和重金属的残留;同时中药有丰富的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纤维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极大的益处。

2. 温和中药与人体的适应性强,中药的剂量和应用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且温和,不会产生副作用。

3. 绿色无污染中草药在采集、制备、出售等方面存在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但相对于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中草药的环境污染明显减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中药材类目

中药材类目

中药材类目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治疗的各种草药、动物部位、矿物等天然物质。

它们是中医治疗的基础,通过不同的配伍和炮制方法,可以制成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功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疾病,如麻黄、桂枝、薄荷等。

2. 清热药:用于清热解毒,治疗热病,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

3. 泻下药:用于通便泻火,治疗便秘或热结,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4. 祛风湿药:用于治疗风湿病,如独活、羌活、防风等。

5. 补益药:用于调养身体,增强体力,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6. 安神药:用于镇静安神,治疗失眠、多梦等,如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等。

7. 活血化瘀药:用于活血化瘀,治疗血瘀证,如红花、川芎、桃仁等。

8. 止血药:用于止血,治疗出血症状,如三七、地榆、白茅根等。

9. 止咳化痰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如枇杷叶、百部、前胡等。

10. 平肝熄风药:用于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如羚羊角、石决明、天麻等。

以上只是中药材的一部分分类,实际上,中药材的种类非常多,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应症。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最新整理)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最新整理)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四: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五: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六: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八: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十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十二: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充蔚子月季花泽兰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蝎刘寄奴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虻虫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姜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百前猫爪草法半夏京半夏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瓦楞子瓜蒌子瓜蒌皮海浮石胖大海猪牙皂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矮地茶十四: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龙齿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茯神淮小麦十五: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天龙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十七:补虚药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灵芝炙甘草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阳起石葫芦巴韭菜子鹿角霜鹿角胶锁阳仙茅紫石英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鳖甲胶龟甲胶桑椹子十八:收涩药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石榴皮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莲心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明矾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磺白帆蛇床子蟾酥土荆皮蜂房大蒜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既能理气又能安胎的药物是车前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4.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5.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6.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
3.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结的药物是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