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娃空间——浅析扎哈·哈迪德的空间设计理念及其形式语言逻辑
浅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
浅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2019-09-26摘要:通过对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格形成的研究,探究她的成功之路,理解她设计创作的思维和⽅法,从⽽对影响设计风格的因素产⽣新的认识。
对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系统分析,不难发现,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解构主义的理念在其中。
扎哈反对极简主义,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的充分使⽤,作品风格柔中带有刚毅,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带有⼥性柔美的性格相关。
总的来说,她的作品风格夸张惊异,却⼜不失美感,块⾯和线条的使⽤,有⼒带有柔和。
从扎哈设计风格的形成,可以认识到,设计思维⽅法及个⼈性格可能是决定设计风格成功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解构主义线条和块⾯刚毅柔美设计风格个⼈性格扎哈·哈迪德,这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是⼀位英籍的中东⼈,1950年出⽣于伊拉克巴格达,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是第⼀位获得此奖项的⼥性设计师,也是最年轻的⼀位。
她在1972年进⼊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并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学位。
此后便加⼊了著名的⼤都会建筑事务所。
然⽽,她的成功道路并不⼀帆风顺,固然她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解构主义风格,但要想在建筑界取得如此⾼的成就,离不开她⾃⾝的努⼒,她个⼈的⽕爆和刚强的性格,让她对待⼯作持之以恒和坚韧,坚持⾛⾃⼰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的伟⼤成就。
关于扎哈的设计风格⼀直存在很多的争论,有赞赏的⼈,就有质疑的⼈,有⼈批判道:“扎哈的设计全是奇怪复杂的形状,没有规则的,杂乱的,⽽城市需要的是更加简洁有序的建筑格局。
”投资商对于她的设计,也⼀直在探讨,尤其是关于成本和可实现性⽅⾯。
但是扎哈遇到这些看法,还是坚持⾃⼰的想法,她觉得杂乱中也存在妙趣,她的夸张⽽令⼈惊异的设计风格已经对设计界产⽣了深远的影响,众多设计师在形成⾃⼰的风格时,或多或少都有扎哈的“影⼦”,尽管她的设计需要很多⼯程技术⽀撑,有⼀定的施⼯难度,但其独有的建筑风格,还是得到了很多⼈的⽀持。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她以其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她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词: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
首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是挑战传统的建筑概念和形式。
她认为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已经过时,需要通过创新和突破来提供更好的建筑解决方案。
她的设计作品常常突破常规,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其次,哈迪德的设计注重流线和流动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相融合,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运动。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动态的形态,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感觉。
再次,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强调变形和灵活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使用需求,而不是僵化地固定在一个形式和功能上。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可变形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变化。
最后,哈迪德的设计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运动和活力的感觉,仿佛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她的设计通过运用曲线、斜线和不规则形状等元素,创造出一种动态而富有节奏感的建筑形式。
总的来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以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为核心。
她的设计作品独特而大胆,用前卫的形式和创新的
思维方式重新定义了建筑的边界和可能性。
她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建筑界的发展,也对其他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大师致敬——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语言探析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 ; 至上主义; 构成主义; 语境; 语汇
在 大 家 的 心 目 当 中 , 扎 哈·哈 迪 德 是 建 筑 界 的 “ 女 魔 头”,是 2004 年代表建筑学领域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大 奖的得主,是在男人一统天下的建筑界里面的第一位女性建筑 师;在建筑评论家的眼里,她甚至被戏称为迪娃 (Diva),意即 建筑舞台上的强势女主角;在建筑师眼里,她是实践主义与未 来主义的探索者,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时尚界,她 也有很多的作品。她的作品有她独特的设计语言,表现出虚幻 飘渺、未来科技以及漂浮感。其作品充满着对于空间以及造型 的理解,对于构成主义哲学理念以及至上主义表现形式的认 知,作品极具表现力,也因此扎哈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一、扎哈·哈迪德
二、设计思想演变
(一) 扎哈本人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上最 耀眼的明星建筑师,其作品以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为 特征,也因此被冠以解构主义大师的称号。她是伊拉克裔 英国女建筑师,1950 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 学系,1972 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 AA 学习建筑学, 1977 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 (AA,Architectural Associa- tion) 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 哈斯 (Rem Koolhaas) 和埃利亚·增西利斯 (Elia Zenghelis) 一道执教于 AA 建筑学院,后来在 AA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 室,直到 1987 年。1994 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 下健三 (Kenzo Tange) 教席。2004 年获得全球建筑界最高 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同时也是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女性建 筑师,也是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得主之一。 (二) 扎哈的建筑作品 扎哈以激进的设计风格与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推动 着建筑界的发展,其作品极具表现力。其通过至上主义的 符号学与构成主义的思想融入自身对于基地与建筑空间本 身的理解,结合结构与城市文脉的表达,完美的阐述着扎 哈对于建筑的思考以及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 人们曾经说扎哈的作品“好像不是为地球上的人设计 的”,扎哈则认为,说我的作品不现实那是错误的,但如果 说我的建筑是属于未来的,那是对的。这是扎哈的“建筑 应面向未来”的基本观点。维特拉的消防站是扎哈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品,扎哈认为“整个建筑是处于不安 状态下的凝固”并且将该建筑称之为速度、密度、力量、 方向等动态特征的建筑存在新形势;斯特拉斯堡有轨电 终端站与停车场的设计应用了“一个线和场的叠加,它们交织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
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设计思想及理念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她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当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流线型的动态空间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通常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动态感,它们的外观线条流畅,形成了一种连续的空间流动。
这与传统建筑的刚性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借鉴了现代流体力学的原理,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
这种动态的设计理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有机的融合,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感官体验。
二、结构的表达和创新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中,结构成为了建筑的重要表达元素之一。
她注重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传达其设计意图,使其成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
同时,她也对传统结构进行了创新,挑战了传统建筑的限制。
她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建筑具有了更高的抗震性和可持续性。
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中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对立的存在。
她的建筑作品通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曲线形的结构,这种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山水相似,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同时,她还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使人们能够与自然保持联系。
四、充满未来感的创新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她善于运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她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几何形式和线条,传达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期许。
她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建筑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及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建筑界。
通过流线型的动态空间、结构的表达和创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充满未来感的创新,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美学,为当代建筑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
迪娃空间——浅析扎哈·哈迪德的空间设计理念及其形式语言逻辑
图3 Nordpark悬索铁路站(Nordpark Cable Station) 图片来源:W'VWN.presse.tir01.at
图4 Nordpark悬索铁路站(Nordpark Cable Station) 图片来源:www.presse.tir01.at
2 不是玩世不恭
过去,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下意识地批 判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或怀疑其理念 存在的逻辑性和必要性,或草率地将其作品 定性为肤浅的形式主义,或粗鲁地批判其设 计手法是无视场地客观条件,蔑视历史文脉 不负责任的产物,却仅仅是因为其作品的形 态看起来似乎过于洒脱不羁而显得没有道 理,她的设计态度似乎过于的玩世不恭而不 是那么一本正经。但殊不知这种看似碰运 气,类似“随便玩玩”的设计方法并不是虚幻 的或者拙劣的设计方法,相反却是一种相当 聪明的设计策略,它实际上是以~种相对轻 松的心态对设计创新过程中所遵循的现行 法则的探讨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其他 可替换的可能性。其实这种类似“游戏”的概 念在当代哲学中一直有着普遍地应用,它代 表着西方传统逻辑思维中的另一面,比如非 逻辑的秩序,随意的性质以及令人愉悦等特 点。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yon Schiller)1在他的学说中清晰 地勾勒出“游戏”概念,他认为“游戏”或者 “玩”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属性之一,强调人类 精神自由和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 是给人类社会带来无尽的活力。它是反固定 化的,也是反中心的,允许运动的存在,允许
设计的智能厨房系统(DuPontCorianZ.Is— land)(如图5,6所示)的设计中我们同样可 以看到扎哈·哈迪德对于这种第二自然性的 不懈追求,整个设计系统以“岛屿”的概念为 依托,功能单元亦借助于“水”与“火”等自然 术语而产生,整体形态源于通过对诸如冰雪 融化或冰JII,冰碛等自然现象的形态研究所 激发而来,从始至终都致力于对“流动性”和 “无缝性”等自然性质的阐析与表达。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扎哈·哈迪德1.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
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作。
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广州歌剧院3.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1).信仰新的结构方式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
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
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图文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图文及其作品浅析目录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2.主要作品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1)空间的透明性(2)空间的流动性2.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3.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1.广州歌剧院2.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3.银河SOHO四、个人启发一、扎哈哈迪德:1.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A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Zengheli)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扎哈·哈迪德(Zaha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am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1999),(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8)广州歌剧院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1)伦敦的Bitar(1985),札幌的Moonoon餐馆(1990)(2)由SawayaandMoroni制造的Z-游戏(2002)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3)Ale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1995),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Medici)安装网(intallationMehwork,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2000),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LopezdeHerediaVinaTondonia亭阁(2001)。
扎哈建筑理念
扎哈建筑理念
【实用版】
目录
1.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理念
2.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
3.扎哈·哈迪德的代表作品
4.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理念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正文
扎哈·哈迪德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著称。
她的建筑理念源于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构想,她的设计风格以曲线和流线型为主,充满了现代感和未来感。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理念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她认为建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能够随着人们的活动而变化。
她的设计风格以曲线和流线型为主,这种风格的建筑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同时也使得建筑空间更加丰富和有趣。
扎哈·哈迪德的代表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 SOHO、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等。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她的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被人们称为“未来建筑”。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理念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设计风格引领了现代建筑的潮流,许多现代建筑都采用了她的设计风格。
同时,她的建筑理念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建筑的空间流动性和连续性。
总的来说,扎哈·哈迪德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她的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扎哈建筑理念
扎哈建筑理念【实用版】目录1.扎哈的建筑理念概述2.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3.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4.扎哈的建筑成就及影响正文1.扎哈的建筑理念概述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大师,她的建筑理念前卫而富有创意。
扎哈的建筑理念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和形态的探索,以及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胆的曲线、流动的形态以及充满未来感的造型,这些都成为了扎哈独特的建筑标志。
2.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扎哈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胆的曲线:扎哈善于运用曲线来塑造空间,她的设计中常常出现流畅、自然的曲线,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直线和方正的格局。
(2)流动的形态:扎哈的建筑形态具有强烈的动感,仿佛是流动的雕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空间创新:扎哈注重空间的创新和利用,她善于挖掘空间的潜力,将空间与功能完美结合,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空间体验。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扎哈的建筑理念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力求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3.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扎哈的建筑设计哲学可以概括为“形式追随功能”,她认为建筑形态应当紧密结合功能需求,为功能服务。
在扎哈的设计中,形态与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此外,扎哈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建筑应当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共生共存。
4.扎哈的建筑成就及影响扎哈的建筑成就举世瞩目,她的作品遍布全球,涵盖了建筑、景观、室内等多个领域。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阿塞拜疆巴库希尔万酒店等。
扎哈的建筑作品不仅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激发了人们对建筑的无限想象。
总之,扎哈的建筑理念以创新为核心,她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扎哈建筑理念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著名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她的建筑理念强调形式的流动性和空间的变化性,将建筑视为一种能够与周围环境和使用者相互作用的有机生命体。
以下是扎哈建筑理念的一些关键特点:
1. 形式的流动性:扎哈的建筑设计通常采用曲线和流动的形式,创造出动态和有机的外观。
她相信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而不是与之对抗。
2. 空间的变化性:扎哈的建筑设计强调空间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她经常使用不同的高度、角度和透明度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3. 材料的创新:扎哈经常使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来实现她的设计理念。
她喜欢使用透明材料和反光材料来创造出轻盈和现代感的建筑。
4. 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扎哈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与功能相结合,而不是仅仅为了形式而形式。
她的建筑设计通常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
5. 对未来的展望:扎哈的建筑设计充满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想象。
她相信建筑可以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力量。
总的来说,扎哈的建筑理念强调形式、空间、材料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建筑作品。
扎哈作品分析
其他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装置艺术作品
游艇设计
鞋
这双高跟鞋采用了注射成型和真空铸造的技术
香水瓶和沙发设计
3.案例分析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 建筑概况
• 基地位置: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功能:博物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西入口
VIP入口 主入口
折叠的内部肌理则成为文化中心室内景观的一种装饰元素。
扎哈的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塑性流劢的建筑空间如同自然景观戒者生物机体般的特征无硬角的连续界面交通空间与功能空间的融合空间创作手法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斱式越来越不稳定和非标准化建筑中的事件和空间也更为灵活和不典型工作学习休闲和交流等相互混杂彼此之间的界限也趋亍模糊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女魔头· 迪娃
室内情调:纯粹、干净、极简主义
室内风格与流派
室内风格: 传统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
派别:高技派 光亮派 白色派 新洛可可派 风格派
4.扎哈的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
• • • 形式唤醒功能 塑性流动的建筑空间——如同自然景观或者生物机体般的特征(无硬角的连 续界面) 交通空间与功能空间的融合
目录
1. 2. 3.
大师生平简介
大师室内设计手法
1.大师生平
• • • • • • •
致建筑师终将逝去的青春……
1950年出生,伊拉克 ,官二代+富二代 11岁萌生成为建筑师的想法 18-21岁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数学 22-27岁在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后加盟AA建筑事务所 37岁创立工作室——纸上建筑师 43岁第一个建成建筑——维特拉消防站 54岁年获普利茨克奖,首位女性获得者
意大利卡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 :流动的自然景观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摘要: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
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解构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
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解构主义一、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和思想(一)“解构主义”的概述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可以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扎哈·哈迪德是世界上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
她的作品都有解构理念蕴藏在其中,她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有刚毅,作品风格夸张,却又不失美感,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和丰富的世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的性格相关。
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二)“解构主义”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1、“解构主义”的起源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当时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欧洲有些相近,被欧洲的一些现代艺术所吸引,新的观点在苏联迅速的传播,容纳到它的苏联的艺术中去,一些艺术家将艺术直接引向抽象之路,扎哈·哈迪德的“解构主义”设计思想由此逐渐产生。
扎哈·哈迪德的“解構主义”设计理念与她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童年时期的扎哈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的观察地毯的图案。
扎哈的父亲送给他一面不对称的镜子,她慢慢地喜欢上了不对称。
因此,在她后期的设计中,会大量的运用不对称的手法,是这些作品富有艺术的灵魂。
对于扎哈哈迪德抽象空间的解读
对于扎哈·哈迪德抽象空间的解读一直以来建筑学界对扎哈·哈迪德的质疑从未平息过。
就如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介绍一样,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是鲜明的,她的建筑造型中充满了如同爆炸一般的建筑碎片,以锐利的弧线、强烈的动感在宇宙空间中飞舞。
“太抽象了”、“太随意了”是我对她作品的第一反应。
开始,我也认同很多人说的那样,扎哈采用这种非常人所能接受的怪异形体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肤浅的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同时又觉得她非主流的设计理念和变化多样的设计风格显得缺乏理性,太过于随心所欲,流于肤浅简单的形式主义。
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了解,综合建筑学界对扎哈的多方位评价,我开始认识到她看似简单的抽象而非常态的建筑并不是只停留在纯关注形式主义的层面。
扎哈的作品是抽象的,她自己也说,“我一直在探索抽象的东西”。
她的设计,往往是由一些抽象画一般的设计图纸开始,直到建成具体的作品。
尽管这些作品呈现出与图纸完全不同的三维形象,但我们仍然从视觉效果上看出建筑中所散发出来的强烈的抽象意味。
这让人不难联想到现代抽象艺术。
但与狭义的抽象艺术(即不与自然物象保持联系的纯粹追求创作的艺术)不同,扎哈的表现图是与现实有联系的,即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
例如,她想表现动感,这是因为人的视野是运动的,于是她的绘画里有各种动感的场景:视点上的超级深度变形、高空俯冲式的场景等。
又比如,她一直以一种激进的设计态度向人们传达“Atificial Landscape”(人造地景)的概念。
她的抽象表现实际上是对自然地景中一般拓扑形态的一种提炼,并通过抽象、类比、拼贴和杂混等手法将它们转换概念并引入建筑语汇范围。
所以,扎哈的表现图虽然是对未建成的建筑的描绘,但仍然没有脱离现实本体。
她的表现图具有普通建筑表现图的描述性质并且能够很清楚的表达设计者的创造意图。
简言之,她的绘画和她的建筑表现是一致的。
扎哈建筑理念
扎哈建筑理念引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她是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扎哈的建筑理念独特而前卫,她的作品充满了动态的曲线、抽象的形式和独特的空间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扎哈的建筑理念,包括其设计风格、创作灵感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扎哈的设计风格动态的曲线扎哈的建筑作品以动态的曲线为特点,她运用了先进的数学和几何学原理,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形态。
曲线的运用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刚性结构,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流动性和灵动性。
抽象的形式扎哈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抽象的形式,她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追求独特和个性化。
她的建筑作品往往不拘一格,以非凡的造型和独特的外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独特的空间感扎哈的建筑作品注重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她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空间体验。
她善于利用光线、材料和比例等元素,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空间。
创作灵感自然界自然界是扎哈的创作灵感之一,她常常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自然的形态和结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她认为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曲线和形态,她能够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建筑作品。
艺术与文化艺术和文化也是扎哈的创作灵感之源。
她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使她能够将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独特性的建筑作品。
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科技与创新科技与创新是扎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善于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材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态和结构。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被视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和追求。
对建筑界的影响扎哈的建筑理念对于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对于传统建筑观念的颠覆和创新。
她的建筑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于建筑的想象和探索,开拓了建筑设计的边界。
形式与功能的平衡扎哈的建筑作品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平衡,她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扎哈-哈迪德简介及作品分析
外观分析
扎哈哈迪德将十个大小不同的体块组合 在一起,像在做一个拼图游戏
体块的组合形成协调的建筑立面 体块间的穿插形成丰富的内部空间
第十七页,共50页。
楼梯分析
楼梯位于大楼后部一条巨大的裂 缝中,之字形楼梯恰到好处的连 接了建筑内部错综复杂的空间, 是重要的交通通道。
第十八页,共50页。
第十二页,共50页。
广州歌剧院的建筑形态完全 颠覆了传统的结构形式。屋 盖、幕墙一体化结构;空间 不规则折面组台型体.设计 命名为。“三向斜交网格组 台折板式单层网壳”结构体 系,此结构与各层钢筋混凝 土结构水平楼盖完全脱离。
剖面图
第十三页,共50页。
广州歌剧院位于 珠江新城J4地块 。在规划设计中 ,广州歌剧院、 博物馆分别位于 新城轴线起点的 两侧,与中央广 场、滨江绿带共 同形成文化艺术 广场,成为一个 开放、自信的国 际都市展示自身 魅力的舞台。
第三十六页,共50页。
伯吉瑟尔滑雪台 Bergisel Ski Jump
第三十七页,共50页。
伯吉瑟尔滑雪台长达90米 、高近50米的滑雪台由一 塔一桥组成,依山而建, 直指长空。该雪台集专业 设备场地和公共空间于一 体,既是比赛的绝佳场所, 也是旅游的观光圣地,建 筑物本身包含了一个咖啡 馆和一个观景平台。两座 电梯可将游客带至距伯吉 瑟尔山顶峰40米高处的咖 啡厅。在此,游客们可以 俯瞰阿尔卑斯山脉壮观的 风景,同时欣赏运动员滑 破长空的奋力一跳。
辛 辛 那 提 当 代 艺 术 中 心
第十五页,共50页。
辛辛那提艺术中心 好似一张漂浮在都 市中的魔毯,以三 度空间的立体视觉 加上转折的立面与 不同经纬度的线条 打破街道与建筑的 绝对分离关系。借 由方格的立面设计 与灯光的辅助,外 观呈现透明感;内 部的设计则有哈蒂 一贯的流动线条漂 浮在大厅与展示空 间,形成内外对立 的和谐。
浅谈扎哈·哈迪德和她的建筑成名作
浅谈扎哈·哈迪德和她的建筑成名作浅谈扎哈哈迪德和她的建筑成名作许政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获得者,她在伦敦建筑学院求学期间深受苏联前卫艺术的影响,她的设计风格以流动的线条和标新立异的造型为特点,她的早期作品德国维特拉消防站的设计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特点。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普利兹克建筑奖前卫艺术维特拉消防站1走近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于1950年出生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她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她的父母对于她的期望比一般男孩子还要高,以至于扎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扎哈18岁的时候,她前往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并在享有“中东哈佛”的贝鲁特美国大学就读数学系。
然而毕业后的1972年,扎哈的父母为了她的学业全家移民到了英国伦敦,这样扎哈才得以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这标志着扎哈的人生转折点的到来。
2哈迪德获奖之路从扎哈开始涉入建筑行业后,她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获得许多大大小小的奖项,但由于她设计的作品大多标新立异,富于动感,与当时主流的建筑语言格格不入,再加上本身是女性,而且来自中东地区,以至于扎哈在建筑领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扎哈设计的建筑作品渐渐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正是扎哈所付出的努力,这些她所设计的建筑作品终于得到了建筑界和学术界广泛认可和好评。
直到2004年,作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建筑奖颁发给了扎哈哈迪德,她是自设奖以来第二十六位得主,也是当时所有获奖者中第一位女性获得者和最年轻的获得者。
其实说到扎哈的设计思想,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对扎哈日后的建筑设计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扎哈当时在那里求学时,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正处在巅峰时期,被称作是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当时她受到导师雷姆库哈斯的影响,扎哈开始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括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设计的影响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空间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带室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设计;解构;未来流动1.引言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
她以其激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与家具设计畴的美感。
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
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设计的关系:室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模型,建立起室模型。
进一步考虑室空间设计。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
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
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
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
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充满动感,很多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
扎哈 哈迪德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和作品分析摘要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
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
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空间关系,创造手法,建筑思想一.扎哈的成长环境及教育经历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
当时的伊拉克经济兴旺、社会繁荣,奉行自由主义和非教派主义。
扎哈在幼年时期就经常到欧洲区游历,这使得她从小就孕育了西方激进、开放的思想和性格。
1968 ~1971 年,扎哈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美国大学攻读数学。
这段学习经历让她在应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方面都精通,并且对数学和哲学、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存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认为数学能够提供非常严谨和周密的方法论,而且数学和艺术之间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1972~1977 年在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
20 世纪70 年代的AA 在阿尔文·博雅尔斯基的带领下,成为当时全世界前卫建筑的试验场。
新锐的理念在这里传播,一切看似不可能的幻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实验的机会。
扎哈在那里接受了自由开放式的建筑教育。
1979 年扎哈单独开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扎哈的建筑逐渐表现出“数字化”,那时候计算机刚在她的工作室投入使用来帮助设计,再加上更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的引入,这种“数字化”的表现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强烈。
后来扎哈的作品越来越趋向于液态化和复杂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工具的支持,那些浑然一体的类似于生物体的建筑形态是怎么被建造甚至设计出来的。
对于计算机设计媒介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摘要:扎哈·哈迪德于1979年创立了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并在1993年完成了处女之作——德国维特拉消防站。
2016年3月31日,扎哈不幸去世,但她创建的设计工作室仍然继承着她独特非凡的建筑理念和精髓。
通过标志性的精美设计、极具创意性的造型结构,扎哈·哈迪德带领的团队创建了具有开创性、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文化、企业和居住空间。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激进形式主义1.激进形式创新中的功能合理性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形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扎哈·哈迪德早起作品中呈现的激进的、打破陈规的形式创新。
哈迪德赋予我们这一学科哪些主要的发展推动力?我们可以识别并区分四种完全原创并允许使用的“发现”:爆发、笔法、扭曲、景观。
显示这些概念的设计活动是非常激进的,以至于他们最初看上去显得完全超越现实甚至有些荒唐。
它们是形式全部组成要素的扩展,最初可能被视为艺术活动,仿佛抽象的油画或素描作品,可是在哈迪德的手里,形式的构成要素也是解决问题的要素,可以解决空间组织形态的表达问题,从而服务于未来建筑的社会功能和技术功能,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和渴望。
在形式研究和参数化主义的全部构成要素的基础之上,以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更强的沟通能力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的符号学系统设计,并让其成为可能。
2.建成作品分析2.1伦敦水上中心该中心的建筑构思受到了流水呈现的几何形态的启发,与奥林匹克公园的河水景观交相辉映。
起伏波动的屋顶仿佛从地面掀起的巨浪,以流畅的造型奖碧水荡漾的泳池封闭其中。
在规划中,该中心坐落在与斯特拉特福德市桥垂直的正交轴上,三座泳池沿着轴心分布:训练泳池位于桥下,竞赛池和跳水池则设置在巨大的游泳大厅之内。
其总体构建策略是将泳池大厅的基座部分作为总指挥台,斌环绕在大桥之内,同时与大桥相连。
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双曲线的几何形状,为中心创造了抛物线状的外观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we cant deny that Zaha·Hadid iS one of the most starring architects on the stage of the world—wide architecturaI design nowadays.She exerts a profound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ar- chitectura}discipline with her personal concepts and design methodologies being gradually and widely accepted and approbated by increasingly number of people,however,the masses used to direct much more heed to her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neglecting the fact to some extent that her other works ranging frOm interior designs,through product designs,installations,even to the furniture and cutlery designs can also be viewed as an essential carrier of transmittina her idea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se relatively small-scale works that iS often- times overlooked by populace and tries to probe j13- to Zaha·Hadid‘s spacious concepts and the logic of her formal languages from a heterodox perspective.
3 师法自然
近几年来,扎哈·哈迪德一直致力于以 一种激进的设计态度向人们传达“人造地 景”(Artificial Landscape)的概念——试图 通过对自然地景中一般拓扑形态的提炼, 并通过抽象,类比,拼贴和杂混等手法将 其转换概念引入建筑语汇范围,并试图通 过这种方法摒弃能使人们落入常规行为模 式的一切熟悉而寻常的形态,取而代之以 一个需要用新的方式认知才能使其富有意 义的抽象结合体,从而在建筑,使用者,与 环境之间搭建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无穷 无尽的自然形态无疑是扎哈·哈迪德在设 计中首选的转换概念:如森林,峡谷,;.-3流 冲积的三角洲,沙丘,冰川I,熔岩流以及地 理断层等自然地貌形态。“人造地景”遵循 着自己独特的法则:它反对理想化的精确 与规矩,通过极富变化的曲线而不是僵硬 的边缘来表现空间,从而能够创造出无限 的空间变化,而不是仅仅依靠重复某种孤 立的建构类型来塑造空间形象,但其也不 只是些随意的自由形态。扎哈·哈迪德新
设计的智能厨房系统(DuPontCorianZ.Is— land)(如图5,6所示)的设计中我们同样可 以看到扎哈·哈迪德对于这种第二自然性的 不懈追求,整个设计系统以“岛屿”的概念为 依托,功能单元亦借助于“水”与“火”等自然 术语而产生,整体形态源于通过对诸如冰雪 融化或冰JII,冰碛等自然现象的形态研究所 激发而来,从始至终都致力于对“流动性”和 “无缝性”等自然性质的阐析与表达。
万方数据
图1 2007科隆国际家具节Idea House装置(Ideal House) 图片来源:WVWN.imm—cologne.corn
图2 2007科隆国际家具节Idea House装置(Ideal House) 图片来源:WWVV imm—cologne.corn
作者简介:陈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 士研究生:魏春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王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 究生。
近完成的Nordpark悬索铁路站(Nordpark Cable Station)(如图3,4所示)由于地处 阿尔卑斯山区,她把对周遭阿尔卑斯山山 体自然形态的转化作为其设计概念的首雾
万方数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来源,将一组极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有机 新形态植入传统的阿尔卑斯山区腹地,以 一种自由洒脱的态度回应着当地的自然景 观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扎哈·哈迪德这 样阐述其设计策略:“我们通过对许多自 然现象的研究——尤其是冰川I运动以及冰 河中冰碛2的形成过程,不仅从建筑的形态 结构上回应各自不同环境下多变的因素以 及不同海拔高度上特殊的场地条件,同时亦 有意识地保持形式逻辑上的连贯性,在总体 的表现风格上亦保持一致的流体动感,希望 每个站点的设计都能表达类似自然界冰雪 形成时所呈现出的那种凝固的动感——让 它们看起来仿佛山问凝固的溪流。”由此可 以看出,“人造地景”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模糊 的、不确定的空间感觉,而正是这种不确定 性为人们能够主观地理解空间含义留有了 余地,在为人们带来令人感动的设计效果和 前所未有的空间体验的同时亦为其自身形 态的存在与其所处环境问的文脉关系提供 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同样,在为杜邦公司
Key words:diva;play;surealism;artificial land- scape:futu rism
中I冬1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2-0081—05
1 引子
扎哈·哈迪德无疑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 上最耀眼的明星建筑师,她以其激进的设计 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了 一席之地。扎哈·哈迪德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推 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并试图通 过其作品探寻广泛存在于城市景观中的空间 新概念,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具有前瞻性的且 能够涵盖并贯穿于从城市尺度到产品,室内 与家具领域等所有设计范畴的美感。近些年 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 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亦 已颇具影响,建筑评论家们甚至戏称其为“迪 娃”(Diva),意即建筑舞台上的强势女主角。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她在建筑领域 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室内 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或装置艺术作品 亦是其传播设计思想与理念的重要载体。本 文试将视点聚焦于扎哈·哈迪德在其他设计 领域中的这些不常被人们所重视的小尺度作 品,以小见大,从一个非主流的视角浅略地分 析扎哈·哈迪德同样游离于主流建筑思潮之 外的空间设计理念及其形式语言逻辑。
81
图3 Nordpark悬索铁路站(Nordpark Cable Station) 图片来源:W'VWN.presse.tir01.at
图4 Nordpark悬索铁路站(Nordpark Cable Station) 图片来源:www.presse.tir01.at
2 不是玩世不恭
过去,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下意识地批 判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或怀疑其理念 存在的逻辑性和必要性,或草率地将其作品 定性为肤浅的形式主义,或粗鲁地批判其设 计手法是无视场地客观条件,蔑视历史文脉 不负责任的产物,却仅仅是因为其作品的形 态看起来似乎过于洒脱不羁而显得没有道 理,她的设计态度似乎过于的玩世不恭而不 是那么一本正经。但殊不知这种看似碰运 气,类似“随便玩玩”的设计方法并不是虚幻 的或者拙劣的设计方法,相反却是一种相当 聪明的设计策略,它实际上是以~种相对轻 松的心态对设计创新过程中所遵循的现行 法则的探讨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其他 可替换的可能性。其实这种类似“游戏”的概 念在当代哲学中一直有着普遍地应用,它代 表着西方传统逻辑思维中的另一面,比如非 逻辑的秩序,随意的性质以及令人愉悦等特 点。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yon Schiller)1在他的学说中清晰 地勾勒出“游戏”概念,他认为“游戏”或者 “玩”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属性之一,强调人类 精神自由和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 是给人类社会带来无尽的活力。它是反固定 化的,也是反中心的,允许运动的存在,允许
迪娃空间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空间设计理念及其形式语言逻辑
Div。S Space
——AnaIyzing Zaha·Hadid。S Spacious Concepts and the Logic of
FormaI Languages
陈坚魏春雨王蔚CHEN Jian WEI Chunyu WANG We
摘要:扎哈·哈迪德无疑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上最 耀眼的明旱建筑师。近磐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 计思想和创作手法R益被人们所接受,其在当今的 建筑学界亦已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 注于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稃度上忽 略了其室内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或装置艺术 作品亦是其传播设计思想与理念的重要载体。本文 将视点对焦于这些被人们所忽视的小尺度作品,以 小见大,从一个非主流的角度浅略地分析扎哈·哈迪 德同样游离于主流建筑思潮之外的空间设计理念及 其形式语言逻辑。
步地将这种未来主义的设计观移植入日常 家居环境的设计中'阿9刚所提到的杜邦智能 厨房系统就是完美的验证。这个具有鲜明未 来主义倾向的智能厨房系统为使用者提供 了一个可根据人的不同感官需求适时做出 反应的“智能”环境,在充分利用杜邦公司新 产品Corian材料的可成型性和无缝性的同 时,为使用者营造了具有鲜明未来主义倾向 的餐厨环境。在此设计中,扎哈·哈迪德向人 们展示了新型材料与技术因素是如何被完 美地结合并提出了前瞻性的功能概念,其作 品以超前的空间观念和大胆且带有些许梦 幻色彩的空间形态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 幻像。“我想通过我们的设计作品能让人们 隐约感受到一个另外的世界,让他们接受并 喜欢这些新概念进而为之兴奋。”扎哈·哈迪 德这样说到。另外,这种预先体验的未来主 义倾向不仅体现在空间形态新奇和技术的 先进上,同时亦表现在所提概念的超前性 上。例如,目前正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的香 奈尔当代艺术容器(Chanel Contempo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