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总结

合集下载

2016年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实施方案

2016年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实施方案

2016年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生产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的丰产性、适应性等,为自治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供种单位根据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试验地面积提供足够的种子。

1、中熟组三、试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选择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

2、田间试验设计(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2个重复,1个重复100平方米,试验区周边设保护行4行以上。

四、栽培管理按当地大田栽培管理措施进行。

五、抗病性鉴定(TPCB-II-CX可视化病虫测报灯)抗病性鉴定早熟组由阿勒泰地区农技站承担,中熟组由石河子农垦科学院承试点,安排当地植保专家对参加生产试验及区试的品种分时期进行调查记载,并根据植保部门的分级标准上报田间病虫害的报告。

六、品质测试参加生产试验的每个品种各承试点随机取样1公斤,寄至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统一进行品质测定。

七、试验总结《年终报告》请于11月15日前报至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

要求上报总结的电子版本。

附件3:自治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年终报告组别:年份:单位:负责人:填表时以方案顺序填品种名称,任何调查项目不得空项。

1、试验点情况:试验地点:海拔:东经:北纬:2、试验设计情况小区面积:行长:每区:行行距:折每亩:万株3、试验期间气候情况(含自然灾害)4、田间管理情况前茬作物:肥力:播种时间:间定苗期:间苗次数: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基肥:公斤追肥:(肥料名称、次数、日期)灌排情况:(时间、次数)收获期: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5、观察记载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设仪器清单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的科学依据,它包含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示范等多个过程,建立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可通过统一规范的试验管理,有效降低试验失败率及误差,缩短优良品种的选育审定推广速度,从而有效解决优良品种供应不足问题,进而完善农作物新品种创新体系,切实为增产增收作出贡献,推动良种事业的发展。

2020年云南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2020年云南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2020年云南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发布时间:2022-03-17T03:43:27.81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0期作者:杨皕[导读] 为提供云南省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开展筛选抗病杨皕(云南昭通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昭通657000)摘要:为提供云南省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开展筛选抗病、高产、优质的特殊用途大豆新品种试验。

结果表明,11个参试新品种中除云黄23号,其他均比对照增产。

结果表明:云环资大豆7号经济性状优,单株粒重25.53g,单株实荚数46.5粒,单株实粒数103.5粒,百粒重24.4g,产量为260.11 kg·667 m-2,较中品661(CK)增产19.8%,适应在云南昭通大力推广种植。

关键词: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丰产性;适应性0引言20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为鉴定新育成大豆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供试品种共11个,分别是云黄19、云黄20、云黄21号、云黄22号、云黄23号、云环资大豆7号、云环资大豆9号、云环资大豆10号、云环资大豆11号,滇大豆9号、滇大豆14号。

对照品种:中品661。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安排在昭阳区永丰镇小闸村,海拔1923m,东经:103o61′99〞,北纬: 27°25′98〞,试验田地质平坦,肥力中等、均匀,排灌条件好,前茬种植玉米,冬闲。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36个小区,小区面积13.2㎡,每小区6行,行距 0.5m,株距0.4m,密度 1.09 万苗/667m2,试验田面积 0.12hm2。

1.4栽培管理精细整地:3月 15日深翻土地,机耕机耙。

1.5试验观察记载特征特性:大豆成熟后调查叶形、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株型、裂荚性、落叶性、抗倒性、幼苗习性,成熟时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等。

大豆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崔建国

大豆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崔建国

大豆品种展示试验总结崔建国摘要:经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的11个展示品种当中,亩产理论上最高的是垦豆58,公顷产量3522.8kg,其次是合丰55垦丰22,公顷产量3494.4kg,第三是垦农33,公顷产量3446.2kg,除了垦豆65、垦丰14的产量最低分别为2657.8kg、2240.9kg外,其余品种的产量均超过了3000kg。

关键词:大豆;品种展示;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前言:为了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加快优良品种的应用速度,增加农户收入,今年选取了11个已经推广种植的大豆品种进行展示种植,以更直观的展示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为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及方法1.1试验地简介试验地设在农场旱田试验区,土质为白浆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秋翻,秋耙地,秋起垄,春施肥。

土壤PH值为5.44,有机质5.6%,碱解氮275.6mg/kg,有效磷21.1mg/kg,有效钾165.1mg/kg,前茬玉米。

1.2 供试品种共计11个,分别为:高油品种垦豆65、垦豆39;高蛋白品种垦丰20、垦丰22、东农豆253,;高产品种垦农33、垦丰16、垦丰17、垦丰14、垦豆66、垦豆58。

1.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采用中区试验,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195m2(35m行长、12行区、大垄3行种植模式),机械施肥播种,亩施底肥和种肥共计23kg左右(其中磷酸二铵15kg、尿素3kg、钾肥5kg),亩保苗20000株,苗前封闭和苗后除草相结合,生育期间机械中耕二次,喷施叶面肥和杀虫剂2次。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气象因素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2018年的年积温为2752.5℃,较去年年积温2757.4℃低了5℃左右,相差不大,较历年平均2685.8℃高出66.7℃。

今年总体上光照足,气温高,但生育期降水量极不均匀,前期大旱,尤其是播种后,5月10日-6月5日几乎无降雨,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出苗情况,导致出现后期缺苗断垄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大豆的产量。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和果树两个方面。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展各种试验工作。

在农作物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试验。

首先,我们对不同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包括耐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评估。

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表现最佳的品种。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新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关键环节。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筛选出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在果树方面,我们主要将重点放在了葡萄和苹果两个作物上。

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耐病性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面积试种。

通过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收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数据,我们评估了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并选择出了表现突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产量稳定、果实口感好等特点,对果农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与农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意见。

根据他们的反馈,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筛选出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同时,我们与农民保持密切合作,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试验工作的效果。

我们相信,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效益。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2024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真开展了各项试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和经验,以下是我们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们在品种筛选和试验的选择上,坚持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等因素,选择了适合农村地区的优质大米、高产小麦和耐旱玉米等重要作物的新品种进行试验。

云南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云南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云南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云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大豆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在云南进行了一次大豆生产情况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农民的交流,我了解到云南省目前的大豆生产面积相对较小,仅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一小部分。

主要原因是云南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和丘陵较多,耕地资源不足,同时气候变化较大,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都对大豆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云南省在大豆品种的种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云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降雨量适中,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云南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大豆种植提供了必要的灌溉条件。

在大豆品种的选择上,云南农民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云豆七号、云豆三号等,以确保大豆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云南的大豆种植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农民们开始重视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些农民还尝试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温室大棚种植等,以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然而,云南省的大豆生产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农田面积相对有限,大豆种植面积无法大幅度扩展,限制了大豆产量的提高。

其次,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多变,耐受性和适应性较差的大豆品种生长困难,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

第三,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云南省应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支持力度。

首先,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耐受性和生长质量。

其次,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最后,完善农业保险和补贴政策,提供贷款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发展大豆种植,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云南省的大豆生产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改进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以及提供政策扶持,云南省的大豆生产将有望取得更好的发展。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书范文(3篇)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书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大豆育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大豆育种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大豆育种研究的主要成果1. 育种技术不断创新(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快速筛选优异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例如,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大豆SSR标记,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精准改良,提高大豆产量、抗逆性和品质。

如关跃峰等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了根瘤数量不同程度改变的各种大豆突变体,实现了碳氮平衡的高效固氮,提高了大豆产量和蛋白含量。

(3)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大豆品种的精准育种。

如苏二虎等研究团队针对内蒙古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分子育种研究,发掘优异基因,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2. 优异品种选育取得显著成效(1)高产大豆品种:我国育成了多个高产大豆品种,如“中黄13”、“辽豆25”等,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20%以上。

(2)高蛋白大豆品种:我国育成了多个高蛋白大豆品种,如“中黄16”、“中豆22”等,蛋白质含量比传统品种提高10%以上。

(3)抗逆性大豆品种:我国育成了多个抗逆性大豆品种,如“中黄18”、“黑农61”等,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3. 育种体系不断完善(1)品种资源保护:我国建立了大豆品种资源库,收集保存了丰富的大豆品种资源,为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

(2)育种技术平台建设:我国建立了大豆育种技术平台,为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3)育种产业链条完善:我国大豆育种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三、大豆育种存在的问题1. 育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1)分子育种技术:尽管我国在分子育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注:初霜期:9 月 30 日 终霜期:4 月 28 日 活动积温: 2755.03℃
2.2 各处理对大豆生育时期的影响 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大豆品种对光照的反应是不同的, 各大豆品种在播种期和出苗期基本相同, 而在始花期和终 花期发生变化,差异性显著。 其中垦保 2 号和垦丰 22 最早 开花,黑河 43 最晚开花为 7 月 19 日。 到终花期时,各品种 间差异更大,其中垦保 2 号终花期最早为 7 月 27 日,垦丰 36 最晚,终花期为 8 月 22 日。 对于各品种的成熟期也不相 同,其中大豆品种垦保 2 号最早,成熟期为 9 月 14 日,黑河 43 成熟较晚,成熟期为 9 月 20 日,但所有品种都能安全成 熟。 2.3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通过收获期对大豆进行室内考种, 可以获得不同品种 大豆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 由表 4 和图 2,对大豆性状比 较分析可知,各品种株高介于 55.5-97.5cm,其中黑河 43 最 矮,为 55.5cm,垦丰 36 最高位 97.5cm。 单株粒数各品种间 也有较大差异, 其中最少的垦丰 33 仅为 30.8 粒, 黑河 43 最多,为 79.6 粒。 对于产量的表现,各品种差异显著,产量 介于 152.5-253.4kg∕亩 之 间 , 垦 保 2 号 最 低 , 产 量 为 152.5kg∕亩,黑河 43 最高,达到 253.4㎏∕亩。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品种大豆受光照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中各品种 在大豆的终花期表现出差异性最大, 其中垦保 2 号终花期 最早,日期为 7 月 27 日,垦丰 36 最晚,终花日期为 8 月 22 日。对于始花期和成熟期各品种也表现出不同,但出苗期各 品种没有较大差异。 3.2 大豆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因品种的不同也表现 出了极大差异,其中大豆品种黑河 43 最矮,为 55.5cm,垦 丰 36 最高位 97.5cm。 单株粒数各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其 中最少的垦丰 33 仅为 30.8 粒,黑河 43 最多,为 79.6 粒。对 于实际产量的表现, 各品种差异显著, 产量介于 152.5― 253.4㎏∕亩之间,垦保 2 号最低,产量为 152.5㎏∕亩,黑 河 43 最高,达到 253.4㎏∕亩。 3.3 大豆品种黑河 43,叶形尖形,紫色花色,灰色绒毛 色,株高 55.5cm,株粒数 79.6 粒,百粒重 22.2,实测亩产量 253.4Kg,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作者单位:156300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 农场第一管理区)

保山市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保山市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保山市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
杜新雄;杨家贵;杨和团;牛文武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文章通过云南省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育种单位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在保山市生态条件下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供生产应用.通过两年区域试验及各生态区域布点,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为19.95万株/hm2的云环资大豆2号综合性状最理想,产量达3 322.35 kg/hm2,可作为保山大豆主推品种运用,从而弥补了保山市一直以来大豆新品种的空白.同时,也为优质大豆新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杜新雄;杨家贵;杨和团;牛文武
【作者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隆阳区678000;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隆阳区678000;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隆阳区678000;保山市农业科学
研究所,云南隆阳区6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山市隆阳区啤饲大麦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2.保山市常规粳稻区域试验
3.保山市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4.保山市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分析
5.保山市青稞新品
种区域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云南省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和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鉴定2013-2014年云南省大豆区域试验里表现好的品种在大田生产中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我省大豆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组织2016年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

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及承试单位
1、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
2、承试单位及承试人
三、试验设计及要求
根据在2013-2014年云南省大豆区域试验里表现情况,共两个品种安排在2016年参加云南省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会当地主栽品种,每品种小区面积为300平米,不设重复,密度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定,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相当或略高。

成熟后及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
及时完成试验记载本。

四、试验执行情况
蒙自点由于选地原因,缺苗过半,拟作报废点处理,不参与汇总,其它各试点基本能按生产试验方案进行,播种、施肥、防虫等田间内管理措施根据当地栽培习惯组织实施。

1、试点概况及田间管理情况
五、气候情况
保山点:播种后水分充足,出苗整齐,整个生育期雨量调匀,大豆生长正常,
各参试品种株高、分枝、产量等性状都表现正常,生产试验能正常进行。

麒麟点: 雨水较均匀,对生长有利,无自然灾害。

昭通点:播种后水分充沛,大豆生长正常,没出现重大自然灾害。

六、试验结果分析
1、产量结果
单位:千克/亩
2、各品种各试点田间表现及性状
3、品种简评
滇菽2号:平均亩产公斤,比对照(167公斤)增产%, 4个点均增产、占试验点次的100%。

全生育期84-144天。

保山点白粉病。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结果为:籽粒含量:粗脂肪%、蛋白质%、水分%;折合籽粒(干基)含量:粗脂肪%、蛋白质%、水分%%。

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病害鉴定结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为抗
(R)。

区试年会意见:同意推荐初审。

云环资大豆2号:平均亩产公斤,比对照(167公斤)增产%, 5个点均增产、占试验点次的100%。

全生育期89-144天。

保山点白粉病。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结果为:籽粒含量:粗脂肪%、蛋白质%、水分%;折合籽粒(干基)含量:粗脂肪%、蛋白质%、水分%%。

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病害鉴定结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为高抗(HR)。

区试年会意见:同意推荐初审。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2016年11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