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①出芽的方式形成转运膜 泡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 体和细胞膜质;
②凭借水溶性磷脂交换蛋 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 PEP)在膜之间转 移 磷 脂 ( 每 种 PEP 只 识 别 一 种磷脂)
③供体膜与受体膜之间通 过膜嵌入蛋白介导直接接 触
(二)内质网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合成的基地
光面内质网(sER)
分支管状 无核糖体 合成脂类 区域较小,多作为出
芽的位点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
胞和肝细胞sER较发达
黄体细胞sER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rER vs. sER
1.结构不一
➢ rER有核糖体附着,多为扁平囊状,排列整齐 ➢ sER无核糖体附着,一般为分支管状
2.组成不一
证其滞留在ER中,并维持较高浓度 ➢ BiP可通过Ca2+与磷脂头部基团作用,结合到ER膜上
4. 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1)在内质网发生二硫键的形成
蛋白二硫键 异构酶(PDI) 附 着 在 ER 膜 腔面:①帮
助蛋白形成正 确的二硫键
新生肽链
蛋白二硫 键构酶
4. 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1)在内质网发生二硫键的形成
(三)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
细 胞 通 过 3条途径引发内质网 应激(ERS)反应,影响特定基 因表达。如果ER功能持续紊乱, 细胞将最终启动凋亡程序 1. 未折叠蛋白质应答反应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2.内质网超负荷反应
(ER overload response, EOR)
大量包括BiP在内的Ca2+结 合 蛋 白 , 使 得 ER 中Ca2+ 浓 度 高 达 3mmol/L , 同 时 阻 止 ER 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转 运膜泡→Ca2+对转运膜泡的 形成起调节作用

内质网

内质网

UPR:蛋白质在 ER 内的正确折叠需要许多 分子伴侣的协助,当 ER 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 的蛋白增多时,应激信号通过内质网膜传递 到细胞核,继而引起一系列特定的靶基因转 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下调,以使细胞继续存 活,这种反应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2)内质网超负荷反应(EOR)
ER 的钙稳态
ER是细胞内的钙储存库。 钙在内质网内以钙离子或钙结合蛋白的形式存 在。而钙结合蛋白与蛋白质折叠及修饰有关, ER的分子伴侣和折叠酶大多数是强力钙离子结 合蛋白。钙离子作为信号转录因子,发挥两种 作用:一是由内质网腔释放入胞质作为第二信 使;二是在内质网腔内调节钙依赖蛋白酶的活 性。所以内质网腔内钙离子的稳态对维持细胞 的功能至关重要。
EOR 是指正确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上过度积聚 时引起的内质网超负荷,从而导致一系列信 号物质的激活,EOR 也使机体自我保护性反
应之一。
(3)固醇调节级联反应
• • 内质网膜上含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
,其无活性的前体大分子与内质网膜和核膜相连,在 内质网应激时内质网膜上的固醇耗竭,导致 SREBP 与 内质网膜和核膜结合的裂解,从而激活引导固醇生物 合成的起动子,即固醇调节因子,引起脂肪酸和胆固 醇的合成增加。通过恢复蛋白质正确构象,减少蛋白 质在内质网腔中的堆积,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但 内质网应激反应时间过长或强烈可活化继而引起级联 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Thank you !
三、内质网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据研究表明:内质网是细胞凋亡调节中的重要环 节。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内质网应激:当细胞受到某些打击(如缺氧、药 物毒性等)后,内质网腔内氧化环境被破坏,钙代 谢失调,ER功能发生紊乱,突变蛋白质产生或者蛋 白质二硫键不能形成,引起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

第十一章内质网

第十一章内质网
二硫键异构酶
(四)膜脂的合成
大部分膜脂在糙面内质网膜组装。膜脂的合成与蛋 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胞内唯一合成膜 脂的细胞器,作为细胞膜成分的“源泉”。
脂类去向:
一、嵌入到内质网脂类双层中,补充自身膜损失。
二、输送到其它膜性细胞器,补充其他膜相损失。
①胞液面磷脂合成:
新合成的脂类分子最初只嵌入内质网脂双层的细胞质 基质面。
分类: ①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imic reticulum,rER) ②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imic reticulum,sER)
粗面内质网(rER) 滑面内质网(sER)
RER has ribosomes on the cytosolic side of continuous, flattened sacs(cisternae); SER is an interconnecting network of tubular membrane elements.
真核细胞膜结合区室的主要功能
细胞器
胞质溶胶 细胞核 内质网 高尔基 溶酶体 内体 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
主要功能
代谢的主要场所,蛋白质合成部位 基因组存在场所,DNA,RNA的合成地 脂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和集散地 蛋白质和脂的修饰,分选和包装 细胞内的降解作用 内吞物质的分选 毒性分子的氧化 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②一个位于内部的内信号肽疏水序列
(2)多次跨膜蛋白整合到ER膜的方式:
具有两个以上起始转移序列和停止转移序列,多 肽链前后来回重复的通过脂双层。
(二).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 要的是糖基化。 糖基化的作用: ①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 ②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 ③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能正确折叠。

内质网的结构域功能

内质网的结构域功能

第三节ER的化学组成
1.与氧化反应电子传递相关的酶系 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Ctyb5、细胞色素P-450 2.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反应相关的酶类 脂肪酸CoA连接酶 3.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反应相关的酶类 葡萄糖-6-磷酸酶 4.参与蛋白质加工转运的多种酶类
核糖体结合糖蛋白(ribophorin)只分布在RER,P450酶系只分布在SER。
4、环孔板(annulate lamellae)
一、AL 的形态结构及分布特征

AL 在形态上与内质网十分相似,其 基本结构单位类似内质网的潴泡,是 由双层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结构。 • 但 AL 与内质网也存在明显区别,即 双层膜上具有规律性分布的、与核孔 十分相似的膜孔结构。膜孔上常有弥 散的非膜性无定形物质分布。 •因此在形态结构上 AL 兼有内质网和 核膜的特征。
微粒体仍具 有内质网的 基本特征; 粗面微粒体 仍保留RER 所具备的功 能
常用大鼠肝细胞 ER 的微粒体 来分析其化学组成。
φ100nm
第二节内质网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3、微粒体
A B
A: 粗面微粒体(来自RER)
B: 滑面微粒体(多来自SER,部分来 自细胞膜和高尔基体或其他膜性碎片
第二节内质网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酶蛋白含量多是内质网膜区别于高尔基体膜囊和 质膜的主要标志
第四节ER的功能
一、RER的功能
1.进行蛋白质合成
2.合成蛋白的修饰与加工
3.膜的生成
4.物质运输
第四节ER的功能
一、RER的功能
(一)进行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两个特定区域
1、游离核糖体(合成结构蛋白)
2、RER表面的核糖体(非膜蛋白、镶嵌蛋白)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1. 结构:Endoplasmic reticulum(内质网)是由一系列的膜蛋白组成的有机结构,可以形成交错的平台,连接到细胞核和胞浆中的其他机制。

可能包括多孔充气体系统、纤维结构和膜循环链,以及纤维微管等结构。

2. 功能:内质网有多种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内代谢的调节。

它也参与建立和维护细胞形态,同时会参与膜组分的分泌和转运。

此外,内质网还可以参与脂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激素信号转导、参与核酸合成和代谢,以及细胞凋亡过程中重要蛋白质的注射和递送过程等。

细胞质内主要的细胞器及功能

细胞质内主要的细胞器及功能

细胞质内主要的细胞器及功能1.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内质网是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有许多附着的核糖体,负责合成蛋白质并将其包装成囊泡。

平滑内质网则参与脂质代谢、糖代谢和钙离子的贮存等。

内质网在细胞内运输、折叠和修复蛋白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核糖体(ribosome):核糖体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工厂,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核糖体通过翻译mRNA上的遗传密码来合成蛋白质。

核糖体可以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上。

3.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由一系列扁平的膜囊泡组成,主要负责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拣。

高尔基体接收从内质网运输过来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等,然后分拣并运输到细胞的不同位置或分泌出细胞外。

4. 溶酶体(lysosome):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囊泡,主要负责细胞内外废物的降解和消化。

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有机物质,同时也可以降解细胞外的细菌和病毒等。

5. 线粒体(mitochondria):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合成器,主要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线粒体内有许多内膜,形成了许多被称为氧化磷酸化系统的结构,通过这些结构,线粒体可以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

6. 中心体(centrosome):中心体是一对圆柱形的微管结构,位于细胞质中,起着细胞分裂和形成纺锤体的重要作用。

中心体内含有许多微管,可以形成纺锤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7. 高尔基体体(peroxisome):高尔基体体是一种具有氧化功能的细胞器,主要参与脂肪酸的代谢和氧化反应。

高尔基体体内含有多种氧化酶,可以氧化有机物质,并产生氢过氧化物等物质。

8. 核仁(nucleolus):核仁是位于细胞核内的一个小体,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合成。

核仁内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物质,核仁可以合成和组装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件8_内膜系统-内质网

细胞生物学件8_内膜系统-内质网
• 真核细胞胞质核糖体80S,原核细胞的 70S,线粒体55S。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 主 要 成 分 蛋 白 质 和 RNA , 蛋 白 质 占 40~50%, RNA占50~60%。
• 组成核糖体的RNA特称为核糖体RNA(r RNA ) , 占 细 胞 中 RNA 总 量 的 80% 以 上 。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 内质网膜约占细胞总膜面积的一半,是真 核细胞中最多的膜。
• 内质网是内膜构成的封闭的网状管道系统。 具有高度的多型性。
• 可分为粗面型内质网(RER)和光面型内 质网(SER)两类。
• RER呈扁平囊状,排列整齐,有核糖体附着。 肌 肉 细 胞 中 的 肌 质 网 是 一 种 特 化 的 RER , 可 贮存Ca2+,引起肌肉收缩。
glycosylation):与Ser和Thr的OH连 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 如胶原、血型糖蛋白等 • 2.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 glycosylation):与天冬酰胺残基的 NH2连接,连接的糖为N-乙酰葡糖胺。
• 内质网上进行的为N-连接的糖基化。图 7-9
• 糖的供体为核苷糖(nucleotide sugar), 如CMP-唾液酸、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糖胺等。糖分子首先被糖基转 移酶转移到膜上的磷酸长醇(dolichol phosphate)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 再被寡糖转移酶转到新合成肽链特定序 列(Asn-X-Ser或Asn-X-Thr)的天 冬酰胺残基上。
然后进行扩增。
第三节 核糖体(Ribosome)
• 核糖体在各类细胞中普遍存在,是一种 无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具有很强的嗜 碱性。
• 功能:蛋白合成
一、核糖体 的基本结 构与类型

内质网

内质网
⑴折叠 内质网中含有丰富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分子伴侣系统,为蛋 白质的折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多肽链转运、折叠和组 装的结合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钙网 素、葡萄糖调节蛋白94(内质网素)都是分 子伴侣。
内质网素被作为内质网的标志性分
子伴侣。
SRP-核蛋白体 复合结构
分泌性 蛋白
1、分泌性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的过程:
2、跨膜驻留蛋白的插入与转移
单次跨膜蛋白插入内质网膜的2种机制: 新生肽链协同翻译插入机制 起始转移信号肽——引导肽链转移 停止转移肽——使移位子由活性状态转为钝化 状态而终止肽链的转移。 内信号肽介导的内开始转移肽插入转移机制 内信号肽——位于多肽链中的信号肽序列 多次跨膜蛋白质的转移插入 基本机制与单次跨膜蛋白质插入差不多,一般 认为以内信号肽作为开始转移信号的。
2.下列关于内质网蛋白的叙述,哪项错误( ) A插入内质网膜成为跨膜蛋白 B留在内质网 C运送到线粒体 D运送到溶酶体 3.下列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的叙述,下 列哪项不正确( ) A正确的折叠 B二硫键的修饰 C糖基化 D蛋白原的水解 E分泌 4.由信号肽介导进入内质网的蛋白有( ) A溶酶体酶 B核蛋白 C分泌性蛋白 D内质网膜蛋白 E过氧化物酶体酶
发现过程 组成与形态 基本类型 功能 病理变化
内质网的发现
一.1945年,Porter等人在培养的小鼠 成纤维细胞中初次观察到细胞质内部 有网状结构,将之名为内质网(ER)。
二.1954年,研究证实:内质网是一 类由大小、形态各异的膜性囊泡所构 成的细胞器。
在电镜下观察,内质网(ER)由一层单位 膜构成的形状大小不同的扁平囊、小囊及 小管组成,并连成一个连续网状管道系统。

细胞亚微结构与功能(细胞质)

细胞亚微结构与功能(细胞质)

(2)生物大分子的装配
高尔基体也参与某些物质的合成或生物大分 子的装配。它利用单糖和含硫单糖合成多糖和 含硫多糖,是许多多糖生物合成的地点。在合 成糖蛋白或糖脂类的碳水化合物侧链时,高尔 基体也起一定的作用,很可能糖蛋白中的蛋白 质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再在高尔基体中把 多糖侧链加上去。
(3)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图1-11 微管和微丝的分子结构模型 A.微管,示13条原纤丝,α、β为微管蛋白
B.微丝
2.微丝的功能
(1)参与胞质运动 关于胞质运动的机制已基本清楚。大体是 微丝中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在胞质内外界面上形成三维的网 络体系;肌动蛋白位于外质,肌球蛋白位于内质,肌球蛋白连 结着胞质颗粒,在有ATP能量的启动下,肌球蛋白—胞质颗粒 结合体沿着肌动蛋白微丝束滑动,从而带动整个细胞质的环流。 花粉管中原生质流动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也是花粉管生长的动力。 (2)参与物质运输和细胞感应 已发现微丝可与质膜联结,参与 和膜运动有关的一些重要生命活动,如植物生长细胞的胞饮作 用。此外,微丝还与胞质物质运输、细胞感应等有关,如中国 农业大学阎隆飞等从丝瓜卷须中分离出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并探明肌动球蛋白是卷须快速弯曲运动的物质基础。
(一)微管
1.微管的结构
微管(microtubule)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 白(tubulin)组装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微管粗细均 匀,可弯曲,不分支,直径20~27nm,长度变化 很大,有的可达数微米。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 由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 这些微管蛋白组成念珠状的原纤丝,由13条原纤 丝按行定向平行排列则组成微管(图1-11A)。管壁 上生有突起,通过这些突起(或桥)使微管相互联 系,或与质膜、核膜、内质网等相连。

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膜系统,它负责合成、折叠、修饰和运输蛋白质。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内质网有助于保持细胞的内外环境平衡,并发挥多个细胞生理学功能。

然而,内质网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例如病原体感染、药物毒性和代谢异常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内质网的应激反应,促使内质网产生一系列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和个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它们对细胞应激的响应机制及其在多个疾病中的作用。

一、内质网应激反应机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是一种由多个信号通路和蛋白质调节器所调控的生物学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内质网中的蛋白质会经过正确的折叠和修饰,并在内质网内被运输到它们要去的地方。

但是,当内质网处于应激状态时,细胞会启动多个应激反应通路,以增强或恢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

其中,IRO1(inhibitor of RNA polymerase I)和PERK(PKR-like ER kinase)通路是比较典型的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路。

内质网应激反应的信号传导机制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由IRE1、PERK或ATF6等膜蛋白感受内质网应激信号,②感受到应激信号的膜蛋白自我磷酸化,激活相应的内生性激酶活性,③磷酸化的IRE1和PERK可以分别调节XBP1和ATF4等转录因子,促使它们在核内启动基因表达,并促进细胞存活。

这些通路的成熟度和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是内质网应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了更好地适应压力环境,内质网在多个不同的性质下都会形成一些新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质大多是转录因子、分子伴侣、酶和调节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应激反应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 XBP1XBP1是内质网应激反应中最为著名的转录因子之一,它的发现和研究也为内质网应激反应的理解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XB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分为XBP1u 和s两种类型,在进行应激反应后,XBP1的切割酶IRE1会切割s和XBP1u两种转录因子中的一个,切割后的XBP1s能够转录大量抗应激蛋白,并在细胞内调节直接参与应激反应的一系列靶基因。

内质网

内质网

3、参与糖原代谢:在肝细胞中,糖原颗粒常 与光面内质网伴存。当糖原丰富时光面内质 网常被遮盖而不易分辨,当饥饿使糖原减少 时光面内质网就明显可见。对肝细胞光面微 粒体分析表明,其膜上有葡萄糖-6-磷酸酶, 这种酶与糖原代谢有关。
4、参与药物代谢和细胞解毒:一些脂溶性代 谢产物和药物,有一定毒性,不易直接被排 出,需在肝细胞中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 结合等生物转化过程,降低其毒性,且成为 易溶于水的物质利于排出体外。光面内质网 上有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如NADPH细胞色 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P450等。当给大鼠大 量注射脂溶性苯巴比妥时,可见肝细胞的光 面内质网显著增生,其内参与药物代谢的酶 活性也增强,表明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与药 物代谢有密切关系。
2、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包括糖基化、酰基化、 氨基酸羟基化以及肽链间的二硫键形成等。糖基化 是内质网中最主要的蛋白修饰。糖基化在糖基转移 酶作用下发生,包括:(1)N-连接的糖基化( Nlinked glycosylation)。即N-乙酰葡萄糖胺与天冬 酰胺残基的—NH2连接,在粗面内质网中进行。(2) O-连接的糖基化( O- linked glycosylation)。即半 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与丝氨酸、苏氨酸、羟脯氨 酸、羟赖氨酸残基—OH连接,主要在高尔基体内进 行。酰基化主要指软脂酸与半胱氨酸共价结合,发 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基质侧。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内质网的主要功能 内质网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内质网
1945年Porter首先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 时发现一种网状结构位于细胞质内,故名为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ER)。后来发现内质网 可存在于细胞质的任何部位,内质网广泛分布于各 种细胞中,它是一个由单位膜包围的封闭结构,这 些互相连续的封闭结构在形态上呈现为囊状、管状 和泡状,在细胞质内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内质 网膜所包围的空间称内质网腔,内质网腔与胞质溶 胶之间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质网膜进行。内质网与 高尔基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运输小泡进行的。

内质网与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内质网与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3.2.2内质网与核糖体真核细胞中的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与许多细胞器( organelle)相关联,它们或是直接连在起,或是通过形成小的囊泡(vesicle)而相关。

即内膜的一个片段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再形成某种细胞器。

虽然许多种细胞器是内膜系统的一部分,但这些膜却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各有不同。

而且膜的厚度分子组成和代谢功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膜存在的时间内这些都可能发生变化。

内膜系统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质膜等(图3.8)。

质膜虽然不应该算是细胞的内膜,但它与内质网和其他内膜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先讨论内质网和核糖体。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由膜组成的网,在许多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占全部膜的一半以上。

内质网由膜形成的小管与少囊状的潴泡(cisterma)组成,内质网膜把这些潴泡与细胞溶胶分隔开。

由于核被膜与内质网膜相连,所以两层核被膜之间的空隙与内质网潴泡之间的空隙是相连通的。

内质网有两个区域,它们互相连通,但结构上和功能上却不同。

一个是处面内质网Xsmooth ER,sER),个是糙面内质网X rough ER,rER)。

粒面内质网的细胞质的一面上有核糖体,故电镜照片显得粗糙,光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图3.9)是由rRNA(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每个核糖体均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

蛋白质合成速率高的细胞中,核糖体特别多。

份如,人的胰腺细胞中就有几百万个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也特别大(核仁和核糖体都是没有膜包被的细胞器)核糖体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悬浮于细胞溶胶中,另一种是连在内质网膜或核被膜上。

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就在细胞溶胶中起作用,例如催化糖酵解的蛋白质(见第4章)就是如此。

结合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一般要运到指定的地点起作用,例如在某种细胞器(如溶酶体,见下文)中起作用,或是用于向细胞外输出即分泌到细胞外。

内质网

内质网

内质网内质网的发现由KR. Porter、A. Claude 和EF. Fullam等人于1945年发现,他们在观察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时,发现细胞质内部具有网状结构,建议叫做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后来发现内质网不仅仅存在于细胞的“内质”部,通常还有质膜和核膜相连,并且与高尔基体关系密切,并且常伴有许多线粒体。

内质网(ER,Endoplasmic Reticulum),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

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膜囊和膜管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ER,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滑面内质网(SER,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两大部分。

内质网联系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膜这几大细胞结构,使之成为通过膜连接的整体。

内质网负责物质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细胞膜以及细胞外的转运过程。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

光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为细胞内外糖类和脂类的合成和转运场所。

内质网细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分支小管、小囊或扁平囊状结构连通而成的管道系统,其周缘常分离出一种小泡状结构。

电镜下观察,内质网膜厚度约为5~6微米,按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一是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平囊状结构,膜上含有两种核糖体亲合蛋白,因而在膜的细胞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一是滑面内质网,多呈网状分布的小管,膜的细胞质面上不附着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不仅在一定部位与粗面内质网相连通,而且有的与质膜或核外膜相联。

内质网扩大了细胞质内的膜面积,在内质网膜上附有的多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粗面内质网不仅是核糖体的支架,而且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的运输通道。

此外,能够对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行一定的改造,或用于自身的装配和生成。

内质网

内质网

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涉及的4种成分:
• 信号肽:被合成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氨基酸 序列,是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的一段序 列,又称开始转移序列。
• 信号识别颗粒(SRP):由6种结构不同的 多肽组成,SRP与信号肽结合,导致蛋白 质合成暂停。
• 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内质网上的膜 整合蛋白,可与SRP特异结合。
网,完成于高尔基体。
不一定完成于高尔基体
3.细胞内蛋白质质量监控的重要因子为

4.在多次跨膜蛋白肽链上,常常有 个或者 个
以上的疏水性起始转移肽和停止转移肽。
5.滑面内质网合成脂质通常在 侧
6论述内质网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不同。
见书P106页
3.下列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的叙述,下
列哪项不正确( )
A正确的折叠
B二硫键的修饰
C糖基化
D蛋白原的水解
E分泌
4.由信号肽介导进入内质网的蛋白有( )
A溶酶体酶
B核蛋白 C分泌性蛋白
D内质网膜蛋白
E过氧化物酶体酶
1.由内质网合成并运输到高尔基体、溶酶体、
细胞膜以外的蛋白质大多是糖蛋白
2.N-连接和O-连接的寡糖修饰都是起始于内质
滑面内质网的功能
参与脂质的合成和转运
ER合成的膜脂以出芽小泡的方式转运至高尔基体 ,溶酶体和质膜上,或以水溶性磷脂转换蛋白为载 体,与之结合成复合体进入细胞质,通过自由扩散 转至其他膜上。
参与糖原的代谢:糖元的分解
是否参与糖元的合成,目前还不确定。
细胞解毒的主要场所
基本机制:催化多种化合物的氧化或羟化
糖基化:单糖或者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 价键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催化以上过程的糖基转移酶,是存在于粗面 内质网网膜腔面的一种膜整合蛋白。

内质网

内质网

与内质网有关的疾病
相关疾病
• 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是慢性代谢疾病的 重要标志,也是连接免疫系统与代谢系统 的桥梁。代谢系统的细胞作为合成代谢活 跃的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内质网。内质 网被视为“代谢感受器”,与内分泌网络 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营养过剩状 态下,内质网发生应激,成为触发代谢疾 病的重要因素。下面主要从炎症和细胞凋 亡的角度阐述内质网应激的致病机制。
介绍: 内质网是具有重要生理功 能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蛋白质 合成、钙离子贮存以及脂质生成 的主要场所。内质网的功能状态 对蛋白质的折叠、成熟及转运至 关重要。细胞稳态改变可以干扰 内质网功能而引起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内质网应激
• 定义:内质网应激是内质网功能紊乱时, 蛋白质出现错误折叠并与未折叠蛋白在腔 内聚集,以及钙平衡紊乱的状态。 • 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主要包括三条信号 通路:(1)非折叠蛋白反应;(2)内质网超负 荷反应;(3)固醇级联反应。而非折叠蛋白 反应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信号通路,其最终 目的是通过减少蛋白质合成,促使蛋白质 降解和增加分子伴侣合成帮起细胞凋亡。
相关疾病
• 内质网应激与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介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即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通常 指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下降,是2型糖尿病 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激 活肌肉、肝脏、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 使其摄取葡萄糖并转化为糖原或脂肪进行储存, 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功能。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胰岛素的这一重要功能受损,外周组织(如肌肉、 肝脏、脂肪组织等) 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直 接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内质网的功能 有哪些作用

内质网的功能 有哪些作用

内质网的功能有哪些作用
内质网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的一系列重要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如甘油三酯) 和糖类合成的基地。

滑面内质网还具有解毒功能,如肝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中含有一些酶,用以清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

内质网的功能
1内质网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精细的膜系统。

分为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

作用分别是:
1、粗糙型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

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粗糙型内质网便发达。

在神经细胞中,粗糙型内质网的发达与记忆有关。

2、光滑型内质网的功能与糖类和脂类的合成、解毒、同化作用有关,并且还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2内质网的类型
1、粗面内质网
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核糖体而命名。

它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机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因此在分泌细胞(如胰腺腺泡细胞)和浆细胞(分泌抗体)中粗面内质网非常发达,而在一些未分化的细胞与肿瘤细胞中则较为稀少。

表面没有核糖体结合的内质网称光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常常由分支的管道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

2、光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是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细胞中几乎不含有纯的光面内质网,它们只是作为内质网这一连续结构的一部分。

光面内质网所占的区域通常较小,它往往作为出芽的位点,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或脂类转移到高尔基体内。

在某些细胞中,光面内质网非常发达并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及肝细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资料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济南三中邱晨(整理)1.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Porter等人在1945年发现的。

他们利用电镜在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一些形态和大小略有不同的网状结构,并集中在内质中,因此将这些结构称为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一层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

内质网通常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一半左右,占细胞体积的10%以上。

根据内质网上是否附有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类。

粗面内质网多呈大的扁平膜泡,排列整齐。

它是核糖体和内质网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特别是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

在结构上,粗面内质网与细胞核的外层膜相连。

无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称为光面内质网,通常为小的管状和小的泡状,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中。

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内质网可通过出芽方式,将合成的蛋白质或脂质转运到高尔基体。

2.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高尔基体是意大利科学家高尔基(C.Golgi)在1898年发现的,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

在电镜下观察到,由一些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在一起,构成了高尔基体的立体结构。

扁平膜囊多呈弓形,也有的呈半球形,均由光滑的膜围绕而成。

在扁平膜囊外还包括一些小的膜泡。

整个高尔基体结构分为形成面和成熟面,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质从形成面逐渐向成熟面转运。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能够收集和排出内质网所合成的物质,它也是聚集某些酶原的场所,参与糖蛋白和黏多糖的合成。

高尔基体还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并参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

3.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膜构成的细胞器,呈小球状,外面由一层非渗透性单位膜包被。

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形态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作用,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三种途径:一是自体吞噬,吞噬的是细胞内原有物质;二是吞噬体吞噬的有害物质;三是内吞作用吞入的营养物质。

溶酶体除了具有吞噬消化作用外,还具有自溶作用,即某些即将老死的细胞靠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各种水解酶将自身消化。

此外,溶酶体的酶也可释放到细胞外,对细胞外基质进行消化。

根据溶酶体处于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是刚刚从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作用底物,而且酶处于非活性状态。

次级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4.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其直径为25 nm,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rRNA。

蛋白质含量约占40%,rRNA约占60%。

核糖体蛋白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 则位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成为附着核糖体。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侧也常有附着核糖体。

还有些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而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称为游离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核糖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细胞内有两种类型的核糖体:一种是70S的核糖体,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属于此类,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也近似于70S;另一种是80S的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不论70S或80S核糖体,均有大小不同的两个亚单位构成。

70S核糖体可解离为50S和30S两个大小亚单位,80S核糖体可解离为60S和40S两个大小亚单位。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惟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把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合成。

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核糖体每秒能将两个氨基酸残基加到多肽链上;而在细菌细胞中,每秒可将20个氨基酸加到多肽链上,因此合成一条完整的多肽链平均需要20s到几分钟时间。

5.液泡的结构和功能在每个植物细胞内,液泡的大小、形状和数目相差很大,甚至其中的颜色也不相同。

在幼龄细胞中,液泡的体积很小,用光学显微镜很难发现。

随着细胞的生长,这些小液泡增大和合并,在成熟的细胞中,往往只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它可达细胞体积的90%。

液泡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的细胞器,这层膜叫液泡膜,它使液泡的内含物与细胞质分隔开。

液泡膜虽然在形态上与细胞膜无区别,但它们的通透性和物理性质是有区别的。

液泡膜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所含的磷脂分子以磷脂酰胆碱为主。

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一些与物质运输相关的蛋白。

液泡膜有特殊的通透性,使得贮存在液泡内的糖类、盐类及其他物质的浓度往往很高,由此引起细胞质中的水分向液泡内流动,从而维持细胞的紧张度。

液泡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或细胞膜。

内质网顶端膨大或出芽形成囊泡,而成为最初的小液泡,小液泡可逐步形成大液泡。

高尔基体的囊泡也能出芽形成小液泡,这些小液泡可与细胞膜融合,也可形成大液泡。

此外,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也可参与大液泡的形成。

液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贮存作用。

液泡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但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液泡中还贮存有各种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

甘蔗茎和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贮存有大量的蔗糖,柿子果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丹宁。

有些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的某些细胞液泡中含有特殊的植物碱,如茶叶含有咖啡碱,罂粟果实中含有吗啡,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含有奎宁。

未成熟的水果中,由于液泡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故具有酸味。

花瓣、果实常显示出红色、黄色、蓝色和紫色,它们都是溶解于液泡中的色素所显示的颜色。

花青素的颜色可随液泡中的酸碱度不同而变化,液泡为碱性时显蓝色,中性时显紫色,酸性时显红色。

液泡还是贮藏蛋白质和脂肪的场所。

有证据表明,种子的贮藏蛋白多数位于液泡内,当种子萌发时,蛋白质被水解,以满足胚根和胚芽生长的需要。

越冬木本植物(如杨树),在进入冬季时,其枝条皮层细胞的液泡内积累大量的蛋白质。

在油类植物的种子中,脂肪也是贮藏在液泡中,形成圆球体,常常占据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液泡作为贮藏库,还起着保持生物合成原料稳定供应的作用。

在有些物质过剩时,则输入液泡贮存,当细胞质缺少这些物质时,又及时地给予供应。

由于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主要Ca2+库,它在调控细胞质基质Ca2+的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

(2)维持细胞膨压的作用。

液泡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糖类、盐类及其他物质,使得大量的水分进入液泡,充满水分的液泡维持着细胞的膨压,这是植物体保持挺立状态的根本因素,若液泡失水,植物体就发生萎蔫。

膨压还直接参与了气孔开放的调节。

当K+、Cl-或苹果酸盐在保卫细胞液泡内迅速增加积累时,液泡膨压增大,致使气孔开放,而当K+、Cl-或苹果酸盐输出液泡时,膨压变小,液泡体积随之缩小,则气孔关闭。

(3)与溶酶体类似的作用。

液泡中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它们能分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多糖等物质,类似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

细胞器碎片通过液泡膜的内陷吞噬进入液泡,最后在液泡中被分解。

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中起一定的作用。

植物中有些衰老的或不需要的细胞,可经过自溶作用被消化掉。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是逐渐消化的。

如果液泡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水解酶,将导致细胞成分的迅速降解。

(4)防御作用。

许多植物的液泡中含有几丁质酶,它能水解破坏真菌的细胞壁。

当植物体遭到真菌病原体的危害时,几丁质酶的生物合成增加,以增强对入侵病原体的杀伤作用。

液泡还具有吞噬病原体的作用,并通过其中的水解酶将病原体分解消灭,或将病原体围困在液泡内,使之不能增殖蔓延。

此外,液泡还具有吸收细胞质中某些有毒物质,将其贮存隔离起来,避免细胞中毒的作用。

6.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在所有动物细胞中,中心体是主要微管组织中心,它的主要结构是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加上周围呈透明状的基质。

每个中心粒为直径0.2 μm,长度0.4 μm的圆柱体。

在刚刚完成分裂的子细胞中只含有一对由母细胞而来的中心粒,它必须再复制一对才能在有丝分裂时形成完整的纺锤体。

中心粒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育周期,才能被复制并成熟。

细胞进入间期的G1晚期时,两个中心粒开始稍稍分离,并成为母中心粒。

在间期的S期和间期的G2期中,每个母中心粒上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应的中心粒,所以在一对新中心粒中包括一个母中心粒和一个子中心粒。

在新的中心粒形成的同时,作为基质的周围物质也不断聚集,并且两对中心粒沿着核膜移向两极,有丝分裂期M早期时,中心粒不仅复制完成,而且处在两极的位置。

中心粒的复制与移动,一方面保证了纺锤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决定了纺锤体的极,也就最终决定了细胞分裂的方向。

7.生物膜的发生与转运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或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

插入的方式是有选择性地插入到膜的某一侧,维持着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大多数磷脂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可通过两种途径运送到各种膜结构中。

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磷脂转运蛋白,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膜中的脂质就是靠这种方式运送的。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出芽和膜融合,例如,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分泌囊泡运送蛋白质时,膜脂也随之运送到高尔基体,并通过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泡,将膜质运送到细胞膜。

由于内质网与核膜相连,通过细胞分裂和核膜重建,内质网上合成的膜脂也就转移到核膜。

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使细胞膜和胞内的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8.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或者说它们无本质区别。

在真核细胞的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成分可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得。

通常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出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组分,先后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细胞结构,留存在上清液中的主要为细胞质基质成分。

细胞质基质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从细胞学的角度来认识除去各种细胞器以外的胞质成分,认为它们是细胞重要的结构成分,各种细胞器行使它们的功能时,必须依赖细胞质基质。

胞质溶胶主要是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认识相关成分,因为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大分子,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酶、各种反应底物和产物。

大量的生化反应在其中进行。

在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时,还是选择细胞质基质这个概念较为合适。

9.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中,随着电子显微镜和染色技术的应用,除了不断认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外,还发现在细胞质中有一个三维的网络结构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主要由三类蛋白纤维构成,即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