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资料
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 2023 指南
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2023 指南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并提供2023年的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运输效率与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增加,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载运装备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入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因此,对于交通从业人员、政府机构以及产业研究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交通载运装备发展现状、智能交通技术概述、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融合案例分析以及2023年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展望及建议。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的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现有的载运装备技术以及智能交通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读者提供参考,在2023年给出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展望,并提出推动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更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2. 交通载运装备发展现状:2.1 现有载运装备技术当前,交通载运装备包括各类车辆、船舶和飞机等。
在陆上交通方面,传统的载运装备主要是汽车、火车和货车。
这些装备采用内燃机或蓄电池作为能源,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同时,它们还采用了各种技术来提高安全性、减少碳排放以及降低能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载运装备领域。
其中包括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等。
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特性和低噪音优势成为未来替代传统燃油车辆的主要选择之一。
无人驾驶技术则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实现对车辆的自主控制,有效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除陆上交通外,水上交通也有着自己的载运装备。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1. 背景介绍•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是指国家科技部面向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的重点研发计划。
该计划旨在加强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 申报指南2.1 申报范围•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范围包括乘务服务、列车组装、车辆性能、车站安全等方面。
申请单位可以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
2.2 申报要求2.2.1 技术创新•项目应围绕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技术创新性和技术风险。
2.2.2 推广应用•项目研究的成果应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和价值,并能对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3 合作研究•鼓励项目联合申报,加强各方合作。
申请单位应当明确各方的具体责任和合作模式,确保项目研究能够有序推进。
2.3 申报流程2.3.1 登录科技部网站•申请单位需先进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的注册,并登录科技部网站。
2.3.2 填写申报表格•在科技部网站上填写《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度项目申报书》。
其中应包括项目名称、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2.3.3 提交申报材料•申请单位应将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提交至科技部,申请材料应包括申报书、申报依据、独立审核报告等。
2.4 评审过程2.4.1 专家评审•科技部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初审。
2.4.2 现场答辩•经过初审的项目将进入现场答辩环节,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组织实施能力和项目预期成果等进行认真审查和评估。
2.4.3 项目评估•经过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后,科技部将根据政策要求和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立项并给出相应的资助金额。
3.•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和提高运营水平的重要手段。
申请单位应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8.03•【文号】国科发资〔2018〕108号•【施行日期】2018.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7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诚信审核把关。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提出的任务,推动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和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根据本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解决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运行监管能力弱、多方式协同运行效率低、运输安全主动防控能力差、集成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突破综合交通运输基础科学难题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典型应用示范。
大幅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协同运行和智能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综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品质。
到2022年,形成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技术体系,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高效、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支撑。
本专项遵循“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原则,按照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载运工具智能协同、交通运行监管与协调、大型交通枢纽协同运行、多方式综合运输一体化、综合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等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15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交通基础设施服役能力保持与提升1.1 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仿真(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针对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长期保持与灾害主动防范要求,研究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材料、结构与功能衰变规律,揭示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研究特殊地区复杂环境条件对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的影响及道路基础设施灾变机理;建立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真实静动力响应状态智能仿真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期间灾变衍化智能仿真分析理论与方法。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摘要:一、项目清单申报背景与意义二、申报项目的要求与条件三、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四、项目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五、项目评审与实施管理六、项目申报相关政策与支持措施正文:交通运输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满足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每年都会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
本文将围绕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进行介绍。
一、项目清单申报背景与意义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管理的通告》要求,为做好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进行通知。
申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引导和整合行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二、申报项目的要求与条件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目标。
申报单位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信誉,并具备实施项目的必要条件。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重点支持: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便捷交通、高效交通。
具体包括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绿色航运、交通安全应急、旅客联程联运、物流信息化等领域。
四、项目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项目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x月x日。
申报单位需将申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提交至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将推荐项目报送至交通运输部。
五、项目评审与实施管理交通运输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的领域之一。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协调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我国政府层面推出了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为您带来有价值的文章。
1. 什么是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1.1 主题概述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是政府主导的资金支持项目,旨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一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1.2 2021年申报指南根据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项目的申报范围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智能交通建设等方面。
具体支持的项目涵盖城市道路、铁路、机场、港口、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
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费用、设备采购费用、技术改造费用等。
2. 申报指南解读2.1 申报主题和内容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中,明确了申报项目的主题和内容。
申报项目的主题应与国家交通发展战略和地方规划相契合,符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
项目内容应包括详细的建设方案、实施计划、资金预算和效益评估等。
2.2 申报材料和流程申报指南中指出了申报材料和流程的具体要求。
申报材料应包括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预算书、项目建议书等。
而申报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资金拨付、合同签订和验收等环节。
3. 我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资金支持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对城市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服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有助于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瓶颈问题,改善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文章标题: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引言: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即将发布,这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申报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申报指南解读1. 项目申报要求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要求包括项目类别、申报主体、科技创新性与实际应用价值等。
申报者应严格按照要求提交项目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2. 项目评审流程申报项目将经历初审、专家评审和立项等环节。
初审主要针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符合性进行审核,专家评审则从科技创新性、实施可行性、应用价值等维度对项目进行评估。
3. 申报指南的意义申报指南体现了政府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并为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通过评审和立项,将激发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二部分:探索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1. 提升交通运输效益科技创新是提升交通运输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物流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申报指南为科技项目提供了平台,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发展。
2.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及污染排放重要来源,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申报指南,鼓励申报与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的项目,加快绿色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申报指南鼓励申报与智能交通相关的科技项目,推动交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将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与效率性。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与思考1. 注重创新驱动,加大资金支持在申报指南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重视。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部2021年度数字孪生体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最近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邀请行业专家对三个领域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内容提出意见。
数字孪生体联盟发现,其中有两个领域明确提出了数字孪生体的要求。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9月27日至2020年10月11日。
有兴趣的联盟成员可以联系秘书处了解具体情况。
按照数字孪生体联盟科研计划,在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基础上,拟共同申报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请联盟成员积极参与。
跟数字孪生体相关项目内容如下:(一)“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2.载运工具智能协同2.1 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系统构型及适用性;研究基于5G 技术的港口运行车-路-船-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港区及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网联数据架构和信息流,研发高可靠的云控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港口动态环境的数字孪生系统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研发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和疏运自动编队驾驶系统、港区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构建融合5G 技术的港区作业车辆、港区作业船舶、疏运集装箱运输车辆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研究港口智能绿色运行状态监控与安全预警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我国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与绿色能源交互的技术模式及架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孪生系统满足港口交通系统运行需求和动态环境重构要求,具备目标定位与管理功能;集装箱运输车辆港区作业自动驾驶、疏运编队(不少于5 辆)自动驾驶系统支持车距不高于5m,车速不低于40km/h 的密集行驶,在港区道路、疏运道路等复杂场景中得到应用验证,运输效率提升10%以上;实现港区前沿500 米范围内拖轮靠离泊作业智能感知和安全辅助驾驶,对障碍物有效跟踪率≥98%,速度、航向、迹向等状态识别误差<10%,延时≤200 毫秒,提供运动预测、预警与决策辅助,靠离泊作业时间减少10%以上;形成大型集装箱港口交通系统智能运行、数字化基础设施等行业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 项;在大型集装箱港口进行综合示范验证。
6.“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6.“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附件6 “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8—2022年。
2018年拟部署33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8.5亿元。
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018—2022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
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申报指南
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申报指南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改善,交通载运装备和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将为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申报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项目背景和意义: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从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分析当前交通运输装备和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迫切需求。
2.技术需求和创新点:项目的技术需求和创新点是项目论证的核心内容。
需要明确项目的技术难点和突破口,以及项目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
可以从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3.研究内容和方法:在项目申报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可以从交通载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交通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方面进行界定。
同时,还需要明确项目的研究方法和实现路径,包括试验研究、仿真模拟、数据统计等研究手段。
4.研究计划和进度:在申报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进度。
可以按照时间节点划分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进度表。
同时,还需要明确项目的团队配备和实验设备、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支持。
5.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项目申报中,需要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
可以从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项目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6.预期贡献和推广计划:在项目申报中,可以阐述项目的预期贡献和推广计划。
可以从学术领域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以及项目成果和技术应用的推广计划和途径。
综上所述,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申报指南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和意义、技术需求和创新点、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计划和进度、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预期贡献和推广计划等方面。
只有在明确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完善项目的研究计划和进度,才能更好地推进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交通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研发一批新产品,转化一批新成果。
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高新技术领域1.未来产业(I)人工智能。
类脑智能、脑机交互与混合智能、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机器视觉检测、量子计算、区块链系统平台、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VR/AR创新应用等关键技术。
(2)未来网络。
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北斗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多模态智慧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内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智慧治理、新一代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
(3)前沿新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尼龙新材料、陶瓷材料、高端超硬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石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煤化工材料、新型耐高温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
(4)氢能与储能。
高效低成本制氢、高密度可逆储氢、长距离大规模运氢、快速安全加氢装备和稳态长寿命动态高功率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燃料电池储能、大规模锂(钠)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
(5)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
人车路云协同感知、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系统智能化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
2.战略性新兴产业(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光网络关键器件、微纳光学器件、高性能激光器、微型连接器、光电探测器、高可靠功率器件、新型射频和基带芯片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2)新型电子材料。
电器装备、电子及通信设备、激光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
(3)智能制造。
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行业软件、柔性制造机器人、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精准可控3D/4D仿生打印、数字李生与智能工厂等关键技术。
(4)高端装备。
仪器仪表、空分设备、运输设备、锚具、预应力等关键技术。
(5)核心基础件。
高端装备用高性能轴承、齿轮及减速器、液压气动元件、高性能传感器、超高速永磁电机、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一、创新研发项目(一)重点项目。
方向1:交通基础设施维养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指标体系、标准及相关装备研究;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智能感知、自动检测监测评估、服役性能提升与延寿等理论、技术装备研究;研发快速维养新材料、新装备及绿色智慧维养系统等成套技术,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维养水平;开展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快速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
方向2: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改造升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的道路运输行为感知、数字信息传输与组网、专用数字地图生成与智能云控技术体系,推进天地一体交通控制网体系关键技术前期研究;开展BIM+GIS道路设计,在役公路数字化,互联网+道路施工、检测、运营、养护、管理过程深度融合研究;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指标参数可溯源、可监控技术及装备研究;促进全自动港口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发,以及港站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智能安防预警和港区自动驾驶等综合技术研究应用;开展农村公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究,支撑农村公路绩效管理、“以奖代补”工作;开展公路服务区一体化服务系统研究。
方向3: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邮政寄递网络智慧扩容升级、多模式物流系统智能协同与快递转运、物流枢纽协同优化与集成控制、智慧物流网络安全等技术研究;研发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关键技术;开展仓储库存数字化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预警、车辆货物自动匹配、园区装备智能调度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智能载运单元,突破智能仓储、智能分拣、智能安检、无人配送、无人化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展地下智慧物流运输配送系统前期研究。
方向4: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的关键行业应用技术和装备;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及运输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完善北斗行业应用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北斗系统在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能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道路运输与城市客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北斗交通产业链;研发基于单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应用技术和装备。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摘要:一、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概述二、申报要求及条件三、申报重点领域与方向四、申报程序与时间安排五、项目评审与监督六、支持与优惠政策正文: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旨在围绕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任务部署和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引导全行业优势科技资源聚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以下为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的详细内容:一、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概述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管理的通知》(交办科技﹝2018﹞15号),制定本申报指南。
二、申报要求及条件1.申报单位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2.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技术创新性强,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3.申报单位应具备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基础,鼓励联合申报。
三、申报重点领域与方向1.智能交通技术与装备2.绿色交通技术与装备3.平安交通技术与装备4.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与装备5.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技术与装备6.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技术与装备四、申报程序与时间安排1.申报单位根据申报要求,组织编写项目申报书,经审核后报送至所在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审核,于2023年5月31日前报送至交通运输部。
3.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制定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
五、项目评审与监督1.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交通运输部对入选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度和目标完成。
六、支持与优惠政策1.交通运输部对入选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调整支持力度。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重要性 (4)二、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5)2.1 交通流量监测与调控 (7)2.1.1 实时交通流量监测 (8)2.1.2 交通流量预测与调控策略 (10)2.2 交通信号控制与优化 (12)2.2.1 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 (14)2.2.2 多时段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15)2.3 公共交通优先系统 (16)2.3.1 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17)2.3.2 公共交通实时信息服务 (19)2.4 事故检测与应急响应 (20)2.4.1 交通事故自动检测 (21)2.4.2 应急调度与指挥 (22)三、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2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难度 (25)3.2 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性问题 (26)3.3 技术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27)3.4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问题 (28)3.5 投资成本与政策支持不足 (29)四、案例分析 (31)4.1 新加坡智能交通系统 (32)4.2 上海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应用 (33)4.3 伦敦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分析 (35)五、未来展望 (37)5.1 技术发展趋势 (38)5.2 政策建议与发展路径 (39)5.3 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合作 (41)六、结论 (42)6.1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3)6.2 面临挑战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45)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详细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智能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与调度、公共交通优化、智能停车管理等方面。
分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难题、数据集成与共享问题、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兼容性与标准化问题等。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简介二、项目设置1.工程技术类2.管理科学类三、申报要求四、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五、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 2023 年度创建建议和后续创建意向六、2022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正文一、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简介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是为了引导全行业优势科技资源聚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而制定的。
该指南旨在鼓励和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开展产、学、研、用、服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
二、项目设置1.工程技术类工程技术类项目主要针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工具及设备制造、交通运输系统优化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
2.管理科学类管理科学类项目主要针对交通运输领域政策研究、规划与设计、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申报要求项目应符合《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申报单位需按照规定格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将聚焦交通运输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沿技术,旨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五、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 2023 年度创建建议和后续创建意向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是为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而设立的,2023 年度创建建议和后续创建意向将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科技项目进行布局。
六、2022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2022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共有 356 个项目入选,引导 11.23 亿元社会资金投入交通运输科技研发。
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城市多模式交通供需平衡机
理与仿真系统
东南大学
刘攀
10
2018YFB 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协同控 1601000 制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 刘东波学研究所Biblioteka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11
2018YFB 1601100
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
算平台及应用示范
划设计研究中心有
限公司
张晓春
超大型空港综合交通高效运 12 2018YFB 行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示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1601200 范应用
罗晓
2018YFB 京津冀城市群多模式客运枢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13 1601300 纽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
学研究所
李斌
14
2018YFB 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 1601400 键技术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 黄海军
限公司
15
2018YFB 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 1601500 行与控制关键技术
3
2018YFB 道路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 1600300 预警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凌建明
学研究所
4
2018YFB 内河航道设施智能化监测预 1600400 警与信息服务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 张华庆 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5
2018YFB 车路协同系统要素耦合机理 1600500 与协同优化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鲁光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负责人
1
2018YFB 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 1600100 仿真理论和方法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
2023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摘要:一、项目清单申报背景及重要性二、申报项目类别与要求三、重点支持方向四、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五、项目管理与成果转化正文:交通运输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交通运输部每年都会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以引导和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项目清单申报背景及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科技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
为此,交通运输部每年都会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旨在聚焦行业科技创新需求,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的开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二、申报项目类别与要求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明确了项目类别和要求。
项目分为工程技术类和管理科学类,应聚焦于交通运输发展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
申报项目应符合《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实施条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重点支持方向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明确了重点支持方向,包括:1.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自动驾驶、交通大数据等方向。
2.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方向。
3.综合交通运输:多式联运、枢纽建设、运输组织等方向。
4.安全与应急:交通安全、应急指挥、防灾减灾等方向。
5.标准化与信息化:标准制定、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服务等方向。
四、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2023 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申报指南对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申报单位需按照指南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经审核后报送至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项目清单。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一、前言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进行深度探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
二、申报范围和内容在新的一年,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资金将主要聚焦在城市交通、农村交通和智能交通三大领域。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路网建设、桥梁建设、公路服务区建设、交通枢纽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其中,城市交通方面将重点支持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化、停车设施等建设,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农村交通方面将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农村交通信息化等,提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智能交通方面将重点支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数据应用、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推动交通信息化发展。
三、申报要求和条件申报单位需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包括具备法人资格、有相关工程沟通设计、监理等相关资质,并且在建设项目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申报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项目申报材料和技术方案,确保申报的项目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申报流程和时间申报流程一般包括项目申报、资格审核、评审、公示等环节,申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申报流程。
另外,申报时间一般会在年初发布,申报单位需及时关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确保按时完成申报。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2021年的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中,更是凸显出了对城市、农村和智能交通的重视。
我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深度和广度兼具,既要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又要顾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更要充分利用智能科技推动交通发展。
六、总结本文对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申报指南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包括申报范围和内容、申报要求和条件、申报流程和时间,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对于此项重要的申报指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2018年度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集表
2018年度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集表
行业领域
课题名称(自拟)
技术阶段(选择)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试验发展;D.成果应用与推广
实施内容(500字)
主要阐述项目的主要研发任务及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项目创新点、先进性;预计所需资金,包括总量资金、申请资金、自筹资金等
预期目标(200字)
预期可考核的创新指标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
预计实施期限(100字)
建议理由与依据(500字)
省内及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院校及企业名单(200字以内)
建议单位(或建议人)(可填多个单位或多个人)
序号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提出的任务,推动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和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根据本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解决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的运行监管能力弱、多方式协同运行效率低、运输安全主动防控能力差、集成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突破综合交通运输基础科学难题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典型应用示范。
大幅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协同运行和智能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综合化、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品质。
到2022年,形成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技术体系,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高效、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支撑。
本专项遵循“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原则,按照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载运工具智能协同、交通运行监管与协调、大型交通枢纽协同运行、多方式综合运输一体化、综合运输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等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15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1.交通基础设施服役能力保持与提升1.1 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智能仿真(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针对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长期保持与灾害主动防范要求,研究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材料、结构与功能衰变规律,揭示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研究特殊地区复杂环境条件对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的影响及道路基础设施灾变机理;建立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真实静动力响应状态智能仿真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期间灾变衍化智能仿真分析理论与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与灾变衍化的表达与预测理论;构建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智能仿真平台,道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性能预估模型精度≥75%,复杂因素耦合灾变预判模型精度≥70%,结构维修周期延长20%以上;形成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草案,自主知识产权。
1.2 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理论与方法(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面向智能道路建设,研究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机理及感知数据解析方法;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道路基础设施服役性能大数据集成分析方法;研究与智能感知相融合的高性能道路材料设计方法、智能道路铺装结构系统集成技术及系统设计理论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与解析理论体系;构建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与性能分析系统,设施状态智能感知率≥30%,智能感知平均精度≥80%,设施材料性能自感知平均精度≥90%,自修复平均程度≥60%;建立智能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智能道路铺装功能持续性大于10年;形成道路设施服役性能智能感知与智能道路铺装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草案,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2.交通重大基础设施智能联网监测与预警2.1 道路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预警(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要求,研发道路基础设施运行状态评估分析技术,重大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巡检、在线状态监测与运行可靠性保障技术,分米级道路基础设施快速数字化和分发技术;研制道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支持系统;开发道路基础设施智能联网监测与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联网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选择典型示范区建成跨区域道路基础设施智能联网监测平台,道路基础设施在线监测覆盖率≥90%,道路基础设施状态异常预警准确率≥80%,基于地理信息的道路交通设施数字化精度≤30cm;形成道路设施智能联网监测技术标准/规范草案,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2.2 内河航道设施智能化监测预警与信息服务(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智能航道建设要求,研究内河航道设施服役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发内河航道设施服役状态在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典型内河航道设施功能恢复智能决策技术,面向船岸协同的内河航道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服务技术;研制内河航道设施服役状态信息便捷快速采集装备;开发内河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考核指标:建成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智能化在线监测与预警示范河段≥2处,且航道里程≥120km,示范河段典型航道设施(航标、航道整治建筑物、通航建筑物)预警覆盖率与准确率≥90%;形成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和航道数学模型的多维航道基础设施运行场景地图,并具备3种以上典型航道设施的在线监测、联动研判、动态预警功能;形成内河航道设施服役状态信息快速采集装备样机不少于3类;形成内河航道设施智能化监测预警与信息服务技术标准/规范草案,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3.协同环境下交通要素耦合特性与群体智能控制3.1 车路协同系统要素耦合机理与协同优化方法(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人认知机理与人机交互特性,车路系统耦合效应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网联与非网联车辆混行状态下车-车耦合机理,车-车/车-路互联环境下交通系统协同运行优化方法;研究驾驶行为与交通流一体化仿真理论与测试验证方法。
考核指标:建立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感知方法,超车、换道、转向等典型行为驾驶人意图识别准确率≥80%;建立网联与非网联车辆混行耦合运动关系模型,车辆运动轨迹重建误差≤8%;交通流瓶颈区域和混行区域交通状态仿真精度≥85%;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3.2 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群体智能控制理论与测试验证(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复杂交通环境下人车运动态势演化机理,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全景交通状态重构方法;研究多交通主体协同运行的多模式交通信息可信交互机制;研究车辆群体协同决策与优化理论,基于群体智能的混和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车路协同环境下异构交通主体的群体行为仿真与智能控制测试验证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多模式可信交通信息交互测试验证系统,支持不少于3种无线通信方式;建成异构交通主体群体协同行为仿真测试平台,支持人工驾驶-自主驾驶混合场景下的硬件在环仿真,实现大于100个节点的路网和1000个以上交通主体的车路及车辆群体协同仿真分析;建成车路协同环境下异构交通主体智能控制测试验证环境,支持大于3类的20个以上实体交通主体参与、不少于15种安全和效率类交通应用场景的测试验证;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4.车辆智能联网联控4.1 大规模网联车辆协同服务平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发网联车辆多源信息端-云间信息融合、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路侧信息融合、端-网-云架构下网联车辆信息安全、端-云间资源优化与协调等技术;研究基于云平台的驾驶行为动态辨识及危险预警、车辆工况监测和能耗实时优化管理、安全/生态驾驶一体化评价等方法;研发车辆联网感知、预警及服务一体化终端装置;开发社会化网联车辆/新能源网联车辆运行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研究大规模网联车辆端-云间信息交互、服务、安全等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联网车辆运行大数据分析与协同服务平台服务能力≥500万辆、单车数据采集周期≤60s,具备大规模车辆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态势感知与主动防御能力;开展联网商用车/乘用车等协同服务示范应用,车载终端应用规模≥10万套;在不少于20个地级城市进行示范应用,联网服务非营运社会车辆/新能源车辆接入规模≥100万辆,联网车辆与非联网车辆相比平均事故率降低35%,综合能耗降低10%;形成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草案,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5.协同式智能车路系统集成与示范5.1 封闭和半开放条件下智能车路系统测试评估与示范应用(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面向智能车路系统产品认证需求,研究智能车路系统测试评估标准场景及其在封闭环境、半开放环境下的布设及优化方法;研究复杂交通环境下智能车路系统测评体系与方法;研发智能路侧、车载信息交互设备与交通控制设施的测评技术;研制专用测评系统与装备;研发基于车辆运行安全性、系统适应性的封闭和半开放条件下智能车路系统集成测试与综合评估系统;研究系统测试与评估标准规范体系。
考核指标:基于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封闭、半开放条件下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国家级测试基地,形成涵盖典型应用和极限条件下的标准化通用测试项目不少于100个,支持不少于3种通信方式、5种路侧设施功能、8种车载功能和5种路侧交通控制功能的测试,支持不少于6组或10辆乘用车辆同时开展测试,支持不少于4组或8辆商用车辆同时开展测试;研制车路系统专用评测系统与装备不少于3种;完成封闭和半开放交通环境下均不少于100家企业(或产品)的测试评估;制定国家或行业测试标准草案,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6.多模式交通系统供需平衡与动态协同6.1 城市多模式交通供需平衡机理与仿真系统(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究城市多模式交通需求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基于大数据的多模式交通网络动态需求辨识与出行时空分析模型;建立复杂城市环境下可计算交通网络模型及动态承载能力分析理论体系;研究复杂交通环境下多模式交通流运行特性和分析方法,城市形态、交通调控措施与多模式交通需求的交互作用机制,公交主导型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耦合机制及仿真模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仿真分析软件与系统平台。
考核指标:建成涵盖30个以上百万人口城市的交通模型参数库,交通模型参数不少于100个,参数样本不少于100万个;完成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动态仿真环境建构和软件开发,具备城市土地利用、交通需求、交通调控等多要素融合仿真分析功能,交通供需平衡分析模型精度≥85%,动态承载力分析模型精度≥80%,分析网络节点数≥10000个,计算时间≤1分钟;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
7.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协同管控与服务7.1 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城市交通时空资源高效智能管控要求,研究基于路网容量的区域拥堵热点主动均衡动态调控、基于动静态交通场景多目标导向的交通组织与控制协同优化等技术方法;研发城市交通管控终端物联交互、多模式交通系统互联的数据共享与认证技术;研发数据驱动的交通实时响应控制、情报主导的精准执法管控、系统联控的公交优先通行、协同管控的系统集成测试等技术;开发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联网智能化协同管控平台。
考核指标:建成大区域联动的城市多模式交通协同管控平台,选择3个以上不同类型城市进行示范,每个城市示范联控信号路口不少于500个;多模式交通系统互联数据交换实时性≤1分钟,交通拥堵热点诊断预警准确度≥85%,重点警情联控响应时间≤3分钟;示范前后主要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5%,关键节点延误降低15%;制修订行业(或国家)技术标准草案,形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