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选择题按顺序涂卡。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涂卡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共6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大神级作家要培养高雅“上帝”何勇海“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规则。
对此,评论家白烨日前指出,这个规则需要反思。
当你是个一般网络作者时,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
当你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起到一个大神应该起的作用,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示范其他作者,而不是只去一味博得众多读者喝彩,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白烨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
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确有“读者是上帝”的意识,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希望有读者购买文学网站的虚拟货币给写手“打赏”,甚至希望有大量铁杆粉丝日夜追随,将自己捧成“网络大神”。
这些想法固然没有多大错误—哪怕是传统文学,也需市场检验优劣与成败,更何况网络文学?如果某网络写手的作品无人点击,恐怕只有放弃写作这个“春秋大梦”了。
问题关健在于,视读者为“上帝”,切不可唯读者“马首是瞻”,因为读者形形色色、品位趣味各异。
有些网络写手,却盲目迎合、一味迁就读者的口味,在作品中大打情色、暴力、仇杀等擦边球,不断走向低俗。
难怪有人说,某些网络文学简直就是个别“上帝”握着作者的手写出来的“文学垃圾”、“精神糟粕”。
网络文学虽是商品,但又不是纯粹的商品,如此写作,短期内或能赢得少数读者,长期看却会丢失大部分读者。
而大神级作家,则应当承担起培养高雅读者的使命。
正如白烨所言,一般网络作者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但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
一方面,这是爱惜自身“羽毛”之需要。
从身处底层、疯狂码字的文艺青年成长为塔尖的“网络大神”,非常不易—有报道称,1O万位作者中才会产生一位大神,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得有自己独特之处,千万勿在粉丝迷恋中迷失。
辽宁省大石桥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石桥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儒家礼教与古代服饰着装历史上,儒家礼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着装为其表现形式之一,它成为了承载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的载体之一。
首先,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君子道德。
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像“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等,为君子传统服饰的基本准则。
以其中最典型的冠来说,其穿戴方式相当严格。
一般规定古代男子二十岁行隆重的冠礼,并且冠是士以上阶层的身份标志,一般情况下不能免冠。
另外,从服饰配件中的玉来说,古人之所以做到“古之君子必佩玉”以及“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首先是因为玉本身所折射出的君子品德,就连在佩戴玉的方式上也必须做到“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配,居则设佩,朝则结佩”。
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从服装到配件甚至到穿戴方式,都注重体现君子的品德。
而穿着“奇装异服”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受到严厉谴责和禁止。
其次,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妇女道德。
服饰自古以来就与妇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儒家礼教决定着妇女的穿着。
西汉,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提出了他的三纲之理:君、父、夫为阳、为上;臣、子、妇为阴、为下。
这一观点奠定了儒家“男尊女卑”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礼教成为真正束缚妇女的绳索。
妇女所着服饰体现着严格的“贞操”观念。
古代妇女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穿三重衣,并且还必须做到不露肌肤,不显轮廓,目的是为了掩饰形貌曲线,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境界,这在秦汉时期的深衣服饰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儒家礼教所主张的“男女不通衣裳”及“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等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尊卑之分。
另外,礼教文化用“女红”将妇女约束在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之内。
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女红”美德,才形成经久不衰的七月七日“乞巧”风俗。
郑州市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2016—2017学年度郑州市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曲解文意。
原文意思是,据瓷器专家考证,三只瓷器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之物。
认为画中的瓷器应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时候由中国传入西方的,是文章作者的推测。
)2.A(强加因果。
原文并没有提到“诸多流派流传时间短”是“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的时间无法确定”的原因。
)3.D(理解有误。
根据文意,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应是在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研究、吸纳其他文化艺术的精华,而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也是它的应有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A项村主任“像牛一样号啕起来”,其实是因为后怕、无奈等;B项“老鼠冷不防会弄下一大团灰尘”不是拟人;D项“突出了小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旨”理解有误。
)5.①关爱学生,心地仁慈。
看到孩子为刚到的他抬水而倍感温暖;阻止了孩子们轮流为他抬水;留下几个家离校较远的孩子与他一同分享玉米棒和山药蛋。
②讲授有方,善于激励。
运用“顺水行舟”法,引导学生用本人的眼睛和耳朵观察、倾听大自然;奇妙地鼓励学生表达出本人的观察所得;让学生经由过程画画学写汉字,让一向被以为很难的字写起来简单;率领学生观察天体、唱歌、升国旗,使缄默沉静已久的孩子们像春天夙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开来。
③聪明睿智,坚韧乐观。
经由过程观察老鼠搬家,预知校舍将要倒塌;校舍将要倒塌时,他告诉孩子们将幸运地见证奇迹,并相信会有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
④酷爱(献身)教育,矢志不移。
掉臂乡村小学条件简陋,想方设法改动那里教育落后的现状;当村里盖起了新校舍、学校分配来了新老师,他又选择去另外一所更偏僻的学校。
(5分;一点2分,其中概括、分析各1分;“概括部分”两个短语答出任何一个即可得1分,“分析部分”答出分号前后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概括与分析须一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6.①小说开头描写天下着小雨,照应题目“湿漉漉的雨”,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营造出下雨天湿寒阴郁的氛围,衬托出孩子们对新来的XXX老师的热情。
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_______ ,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_______ ,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_______ ,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 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
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C. 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D。
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继“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________后,“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________新阶段。
(2)________本月14日,15天的上诉期限已到,台湾原住民________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诉讼案的原告与被告均未提出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参拜违宪”判决成为本案的终审判决。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出题人:董文颖审题人:尹玲惠4.刀。
第Ⅰ卷阅读题(1-16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
山东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下册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学段试卷注意:本试卷共12页,19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30分)一、语言基础运用。
(18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宋词吟出口,婉约的江南便款款而来了。
烟雨漂洗过的西湖,宛如(一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色(弥漫/弥散)的西湖,宛如一帘笼着轻纱的幽梦。
黛色乌篷客船轻轻摇曳着,寒山寺钟声寂寥地回响着,两岸的飞檐吊角、灰瓦白墙,①。
当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之时,江南春就来了:曲径通向的深深庭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朱雀桥边的乌表巷口,自在矫莺恰恰啼;绿杨阴里(清净/清静)的长堤上,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而中原的春天,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来谁敛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一千年前的四月,花的艳潮也许正在盍唐的桥边陌上、宫内坊间肆意涌动,整个洛阳城都在为牡丹疯狂,“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人们②。
诗人们酒气萦身,呼朋喝友,肥马轻裘,踏花归去,一路马蹄馨香,写下荡气回肠的诗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摇曳yì婉约B.曲qǔ径荡气回肠C.矫莺芳菲D.乌篷肥马轻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幅弥散清净B.一幅弥漫清静C.一副弥散清静D.一副弥漫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B.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C.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D.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高中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高中第一篇:《古诗文所学所得》本次语文试卷主要以古诗文为主要内容进行考查。
学生们在具体题目中涉及到了《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的理解和诗词对应的作者及背景等知识点。
从试卷总体来看,学生对于古诗文类题目的答题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中,有个别学生在对于古文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不够深入的情况,需要继续加强古文阅读的训练。
第二篇:《现代散文阅读与评论》本次考试内容涵盖了多篇现代散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
从试卷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内容有较好的把握,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但是在评论部分,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思考不够深入,评论的角度和思路比较单一。
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和思考,提升评论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篇:《文言文翻译与改错》文言文翻译和改错一直是语文考试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本次试卷中包含了一篇文言文的翻译和改错题目。
学生们在这部分的答题中普遍表现出对于文言文的熟练程度,翻译方面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改错部分也有较高的正确性。
然而,有些学生在翻译和改错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基础知识点的错误,需要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篇:《经典作品名句填空与解释》本次试卷中还涉及了经典作品名句填空与解释的题目。
学生们对于经典名句的填空和解释方面整体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准确填写并理解名句的含义。
然而,个别学生在解释部分存在解析不够清晰的情况,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于经典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篇:《作文题与写作指导》作文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环节,本次试卷中要求学生根据指导进行一篇议论文的写作。
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作文的结构和逻辑上表现得较为清晰,能够符合写作要求。
但有部分学生在表达和观点论证上不够完善,需要在写作训练中提升论述的深度和逻辑性。
第六篇:《名著阅读与主题分析》名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试卷中包含了名著阅读与主题分析的题目。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在高二的语文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做一些试卷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总体评价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天津市五区县联考统一试题,试题内容以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内容,现就试卷总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1.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和成语辨析,语病题,标点符号题,文学常识题,既保持了高考题型,也结合了这个学期的内容特点。
2.文言文阅读一篇《侍坐》出自课文,一篇课外文言阅读。
基本上是既复习了课内的内容,又关涉了能力的延伸。
3.诗歌鉴赏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贺新郎》,也是课内学过的。
难度不大,区分不出来能力。
4.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一篇散文,虽说是散文,但是选文更多的关注了生命,有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思考,若不是设置题目,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
5.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仿写和广告语拟写。
有利于学生对语用题的重视。
6.作文,半命题作文,不设置审题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树立。
二、试题分析和应对措施文言文翻译题,一个课内的翻译两个课外翻译,反而是课外翻译得分较高,分析原因,其一,这篇课文是第一学期讲的,学生基本都忘了。
可见学生当时就没掌握扎实,对语文不能持续学习。
多年的课文串讲使学生行程了审美疲劳,学过就忘。
诗歌鉴赏题简单,但是也有学生对豪放婉约词人不熟悉。
造成失分。
默写基本能答到四分,比较理想。
应对措施: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答题步骤。
3、默写重在准确、多强调动笔。
现代文阅读题:16题,答作用的题目时,不能分内容和结构作用作答,囫囵一片。
17,,18题好多同学答案答成一样,没有侧重,并且不能从课本给读者感受的角度答题,单纯对比那时候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答题思路偏了。
概括能力和意识不强。
应对措施:1.加强现代文技巧的模式训练,让学生明确作答方向;2.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和整合意识。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整体情况。
本次高二语文试卷(人教版),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合理,涵盖了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包括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板块,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各板块分析。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本内容:选取了一篇关于当代文化现象的论述文,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化对传统纸质阅读的冲击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题目分析。
第1题是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题。
<u>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网络文化”这一概念的准确把握,很多学生因为没有仔细阅读文本中概念的界定,出现误选。
</u>。
第2题是对文章论证结构和思路的分析题。
<u>这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
部分学生未能准确区分论点与论据,导致失分。
</u>。
第3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推断题。
<u>要求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有些学生过度解读或者脱离文本进行主观臆断,从而答错。
</u>。
2.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文本内容:选择了一篇短篇小说,内容围绕着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自我发现展开,情节富有层次感,人物心理描写细腻。
题目分析。
第4题是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
<u>学生需要从文本中找出描写人物的细节之处来概括人物形象。
一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够全面,只关注到了表面特征,忽略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u>。
第5题是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题。
<u>主要考查情节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不少学生在回答时,只是简单罗列情节,没有深入分析情节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u>。
第6题是关于小说主题探究的题目。
<u>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部分学生未能准确把握小说的核心主题,答题偏离方向。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语文考试作为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们学习和考试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高二语文考试结束后,做出科学的试卷分析,有助于师生们找出薄弱知识、进行反思,为下一步课堂教学与考试更好地提供有效的策略。
从本次考试本身考生难易程度来看,整体考试难度中等,说明学生对考点的掌握有所提高,考试框架的理解也有所提升,总体考试情况令人满意;然而,学校部分学生的考试答题情况并不理想,现在需要在教学和考试方面做一系列的改进。
以本次考试来看,试卷出题有见解,体现了试卷审核小组的缜密思维,在出题时巧妙结合课本内容及考点,增大试题考察覆盖范围,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
主观性试题中,本次考试涉及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言应用、文言文翻译以及作文等试题。
从较为基础的阅读理解试题来讲,考察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以及分析文本文字要点;完形填空考察学生文言文文字掌握能力,并能够通过文字暗示猜测下文情景;语言应用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技巧与把握文句细节的能力;文言文中也考察了学生对诗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结合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文意推断;而作文考察了学生立意、文章结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艺术表达的技巧。
从本次试卷分析来看,突出考察的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上来讲,考试难度以中等为主,但也有部分试题较为难度;考点突出,涉及文言文、现代文以及语言应用三大方面;试卷出题有见解,巧妙结合课本内容及考点,增大试题考察覆盖范围。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6至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吉林省双辽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双辽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
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
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
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
《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
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
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
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
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
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
《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这次得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得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得考查,就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结合高考题型得考试卷。
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一、试卷特点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整份试题,从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四个方面得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
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成语、病句、语言表述、知识点覆盖率高。
考查内容与平时得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得认知水平。
2、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映成辉,考题涉及理解、分析、运用三个层级得考测,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
但在试卷得命题上排版上不合理未结合高考答题卡设计,不利于学生适应,也不利于教师阅卷。
二、学情分析这届高二学生从总体上来瞧还就是不错得,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
本届高二年级共有5个班两个重点班,三个普通班,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
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为80分,所以还就是有潜力可挖得。
她们得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得层面上。
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得思路,更多得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得能力。
比如说,这次考试得古诗词名篇名句就是需要理解诗歌才得以完成。
现代文阅读就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得“青嵩素之母”》,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
但二十五分得得现代文只得十三分左右,原因在于对于12题审题不准。
反而做小说得同学比做实用类文本阅读得得分率更高。
作文方面,写得比较好得就是《致学》、《老以律己》、《目标之花》、《座右铭伴人前行》、《百行“铭”为先》、《漆黑中得一点洁白》。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得问题有:1、对语文得重视不够。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3、不会答题。
4、学习方式不对。
新疆塔城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综述
绝密★启用前2016-2017塔城三中高二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白秋红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试卷分析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
1、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
2、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概括、鉴赏能力。
3、考点题型倾向于高考试卷,难度适中。
二、试卷分析:
1、共七道大题,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出题人。
2、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如下表:
三、考试成绩分析:
四、部分得分率较低题目答题分析:
1、第4题,语病辨析题学生正确率低,原因是学生对病句类型了解较少,不能
正确找出句子的主干。
2、第6题,文学常识辨析题,学生对有些文学常识了解不多,具有一种不自信
心理,其实,这一类型题,只要找出错误明显处,即可答题。
3、第13题,翻译,学生照着书本可以翻译,脱离书本及资料就不会翻译了。
4、第五题,默写名句,学生记得很多,就是写错字。
5、第20题,改错,有的学生把对的改错,有的学生把错的再改错,有的学生
已找出错误,把两个错误点当一个来改,不容易得分。
6、第23题,作文,得分低的原因有:
①对于材料加话题作文,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准确;
②主题不清晰,思路混乱;
③语言不简练,错别字满篇;
④字迹潦草,阅卷难度大;
⑤举例不典型,详略不得当,有堆砌例子的嫌疑;
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五、教学建议
1、多朗读、多背诵、多识记,巩固基础,培养语感。
2、明确“先知识再能力”教学思路,注重积累。
3、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技巧。
4、扩宽学生阅读面,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5、安排一部分学生练习钢笔字。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高二年级:李二朋
2014年5月6日。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承智班,含解析)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智班,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次数空前频繁。
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势特点时常说:“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侵伐盟会,无时无之”,诚为不刊之论。
可以说,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
春秋会盟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奴隶制遭破坏、大国争霸、礼乐废坏的社会现实。
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春秋史,就必须对春秋会盟进行探讨。
春秋会盟作为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会盟是实行霸主政治的手段。
西周时,天子有无限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册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镇一方,进行统治。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霸主政治。
霸主政治象方伯政治一样,也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春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
霸主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帜,提出“奖王室”的口号。
当王室发生内乱或遭侵凌时,就举行会盟,帮助王室平定混乱。
如王室的王子克、王子颓、王子带、王子朝等发动的叛乱,便都是霸主或大国诸侯帮助平定的。
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从而屏卫周王室。
霸主还帮助王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
救助王室的会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类会盟的主持者多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从而争取更多的与国、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成为历史的必然。
霸主不仅用会盟救助王室,还用会盟在列国中推行霸政。
《国语·晋语七》:“(悼公)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韦昭认为:“命谓朝聘之数,同好恶、救灾患之属。
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析
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析考试过后教师如何根据试卷内容和学生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析,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析一本次语文考试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客观题为36分,每题3分;主观题为114分。
考试的年级平均分为理科90.97分及格率为59.9%,文科为90.87分,及格率为56.77%。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基本达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目的。
现将本次考试总结如下。
一、基础知识部分字音、病句、句子衔接题正答率较高,而字形和成语题较差。
学生对“寥若晨星”不熟悉,对晨和辰两字的字形字义区分不开;而唉声叹气中的唉字也容易和哀混淆。
成语题中的“脱颖而出”学生熟悉但对于其使用范围不清晰,造成了误用。
二、阅读题部分1、小阅读本次小阅读选择了08年全国卷二的材料和试题,因而考点设置十分准确,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正答率很高。
但是第9小题推断题普遍选错。
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含义区别不开,“根本原因”错误,而应是“直接原因之一”。
推断题应该结合原文,合情合理地进行进行。
2、大阅读选择材料为季羡林的《雾》,考查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概括主要观点、句子内涵的理解和行文思路的分析。
考查难度比较大,侧重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学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仔细、答题角度失误和要点概括不全、答题不够规范,因而失分较多。
并且行文思路题型较为少见,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造成所答非所问。
3、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文言文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正答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耳”的含义不能结合具体语境,同时缺乏对古代器物的认知,从而把“钟耳”翻译成了“抓耳挠腮”,造成了答题失误。
翻译部分:句子一得分较高,句子二和句子三失分较多。
“诸父”“有素”“不才”等词语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内容,许多学生望文生义,字面直译,造成失分。
诗歌鉴赏题的内容概括答得较好;但是鉴赏手法分析题普遍不得分。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音乐以宫廷为中心发展。
这与唐玄宗有密切关系。
唐玄宗不但酷爱音乐,而且精通音乐,会作曲、表演,甚至还会教授乐工。
这种好乐之风到了盛唐后期又进一步波及权臣及一般朝臣。
唐玄宗与皇室成员对音乐的热衷,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从现存史料来看,盛唐前期朝臣好乐之例并不多见。
到了盛唐后期,朝廷会赏赐宫廷乐人给权臣以示恩宽朝廷还增设节日,赏赐钱物,以此激励朝臣参与宴乐。
盛唐后期,群臣留意声乐风气之盛,已经严重影响朝廷职能的正常运作,后人因此对之有过批判。
好乐之风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盛唐音乐在上流社会繁荣,长安是盛唐音乐的繁荣地。
关于上流社会音乐的繁荣,从盛唐乐人李龟年兄弟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
关于长安音乐的活跃,仅举中唐元稹诗《连昌宫词》就足以说明。
此诗描述了盛唐的繁荣。
此诗所言及的长安乐人音乐水平之高超、长安追随宫廷音乐步伐之紧凑,足见盛唐长安音乐的繁荣。
第二,盛唐文士与歌辞创作关系空前密切。
盛唐音乐以宫廷为中心发晨,导致了大量新乐曲的产生。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配合新乐曲演唱的歌辞需求自然会激增。
盛唐宫廷乐人对旧歌辞已失去了演唱的兴趣。
在唐代,歌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依乐填词,一是选诗入乐。
从相关史料来看,选诗入乐是初、盛唐歌辞产生的主要方式,因而精于诗篇创作的文士自然成了初、盛唐歌辞的创作主体。
初唐文人虽然也会参与歌辞创作,但由于宫廷音乐仍然相对沉寂,且封闭发展,因而歌辞的需求并不是很多。
这样一来,初唐文人参与其中的机会自然很少。
从相关史料看,参与歌辞创作的文人在身份上往往很特珠,不是朝廷要员就是依附权贵的高级文士。
到了盛唐,情况大不一样。
不但官僚中的下层文士会普遍地参与歌辞创作,连布衣文士也频频涉足于此。
在盛唐,歌辞创作已经融入文士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歌辞创作还成为他们实现入仕理想的捷径之一。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古代诗文阅读(28 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梅圣俞①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
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一、试题分析:本套试题完全依照2017语文考试大纲的修订设置题目,但题型和2017年高考题目略有出入,主要体现在第二卷表达题部分,19、20、21按照旧高考题目设置。
总体来说,本套试题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查,重视人文性,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命题难易搭配合理适度。
本次期末统考试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
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深入理解和体验领悟的能力,以及应用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考查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以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
试题知识覆盖面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三、答卷得失:(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中设置的选项干扰性较小,总体相对简单。
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B项“他们是传承耕读传家理念的主体”于文无据。
第2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C项强加因果。
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中国城市文化迅速发展,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国城市文化遭遇了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并无因果关系。
第3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城市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与当时城乡差异并不突出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奢侈之风与崇俭黜奢的消费观相冲突造成的。
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套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篇小说,题目《都市流行菜虫热》。
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第5小题问“画线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依然是常规题型,但学生答题思路混乱。
由此看出学生缺乏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第6小题问“都市为什么流行菜虫热”,学生能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但概括能力不足,只是照搬原文。
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套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李学勤集》自序。
2017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实用类文本的题目设置和赋分也相应出现变化。
本题按照新高考题型设置题目,第7小题单项选择,第8小题双项选择,第9小题主观题。
整体而言,本题题目设置相对简单。
第9 题从文章当中筛选整合相关内容即可,学生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关键是很多人没有全面阅读文章,答题时仅局限于一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人物传记,选自《汉书*列传五十五》。
第10题文言断句。
第11题的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积累,平时要多留意。
本题考查了“经书”“公车”“薨”“年号”“元年”。
第12题内容概括分析题,选错学生多;第13题为文言翻译。
本题得分点分别是“灾异”“象”“高人”“使”“收”“敕”,难点就是“收”和“象”。
尤其是“收”字,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翻译,而这个字在必修5 《苏武传》这一课出现过,原句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侯问武,而收系张胜”。
由于文言功底差,学生对重点字词乃至句子大意理解有误,所以胡乱翻译;也不会根据语境疏通文意,以致句意不通;个别字不理解,翻译有误。
本次考试学生翻译得分非常低。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的古文基础不牢固,文言字词积累不够,文言句式理解不到位,无法在已有知识和考查材料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词义的能力。
其次是由于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通读全文,只是就题做题,断章取义,导致对文句理解有误。
2、古代诗歌鉴赏本道题选取白居易的《新秋夜雨》。
新高考中该题题目设置也出现变化,变化前设置2道主观题,变化后是一道双项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5分、6分。
第14题为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从答卷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15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题干当中提到的首联和尾联,即可看出诗人的情感。
这一题学生答的不错,对诗人的情感理解到位。
3、名篇名句默写此题选择的篇目是《琵琶行》、《锦瑟》、《离骚》,根据情境填空,考查句子不再是常规的名句,背诵篇目中的任何一句都有可能会考查,例如第一题考查的是《琵琶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本次考试默写不尽人意,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识记不准确或者说根本不会背相关篇目;写错别字;少字;前后错位,将第一题的写在第二题,或者第一空格的写到第二空格;完全答错,有些学生将其他篇目的句子填入空白处。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平时的默写训练较少,检查也以口头背诵为主,导致写错字或别字。
还有,诗文的默写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记忆能力,会背不理解或理解不清楚、不准确也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第17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第18题语病题,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B语意重复,C句式杂糅,D 语序不当。
第19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答此题,应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
本题正确率高,只有个别学生有误。
第20题补写语句题,设题稍微有难度。
学生做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前后语境正确填空。
第21题为图文转换题。
该题提供的是某班级露营活动的构思框架,要求学生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
较多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忽略了图中的一个条件“三天后”。
19、20、21三道题的题型不同于甘肃今年的高考试题。
(四)、作文方面:本次作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作文题。
可以从管理者的设计初衷入手,写管理者应该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出人性化的管理办法;也可以从家长的角度入手,写如何更好地参与家校互动;还可以从社会分工入手,写如何尽心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社会的有力贡献等。
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的核心事件,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确定观点立意,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对于这类新闻材料,我们可以就事说理,赞同或者反对,旗帜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本次作文材料内容简单,审题不应该有问题,学生应该容易发挥,难度不大。
但在批改过程中却发现问题较多:1、审题立意偏离材料,关键是由于读材料时不能抓住材料的核心事件。
例如,有同学写“信任传遍华夏”2、行文逻辑不严密,内容单薄。
3、不会拟文章标题,作文题目表意不明,含混不清,或者文不对题。
如以下这些毫无逻辑的标题:“老师?家长?“注重与理解”“对学习的态度”。
个别学生甚至没有作文题目。
4、部分学生语言表达干涩,句式一成不变。
5、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存在问题,书写潦草,字迹模糊。
四、今后对策1、注重教材,夯实基础。
进一步加强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内互相督。
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古文翻译、断句等题型的考查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材料虽出自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一定要回归课本,抓好课本,认真做好知识积累,记住课本中的典型例句,要系统地归纳知识点,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鉴赏诗歌时要提高审题意识,总结古代诗歌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答题顺序等等,并要规范答题,明白问题的针对性。
通过课本学习让学生掌握表达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一切从基础抓起,抓出规律,抓出特点,形成清晰的认知体系,是推进学习,取得成效的依赖。
2、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一般论述类文章一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二要具备两种心态,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一定要认真仔细。
最后明确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其次根据一般论述类文章的特点,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再坚持“六字步骤”做题:一“读”(题干选项,审清题意),二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三“找”(即“对读原文”,找出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四“比”(比较选项和原文信息有误漏、衍、换等“陷阱”——偷换概念、说法绝对、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因果混乱、混淆时间、答非所问等)。
五排,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
六选,选出正确选项。
文言文翻译时要牢记“留”“对”“换”“删”“补”“掉”的原则。
其次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再次做到“五注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注意准确停顿,注意译文通畅。
做题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也要掌握语言组织方法,例如: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3、掌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不仅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更是高考作文写作风气的转变——由注重抒情、文采,转而注重理性、思辨。
议论文的“讲道理”将成为写作考核的重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引、提、议、联、建、结”六字法可以搞定。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7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