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346 体育综合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体育综合大纲
十二、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组织形式及实施
十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特点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十四、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1.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组织形式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一、考试要求
体育综合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运动训练学》,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目的、任务、原理和原则,训练的基本内容、方法,训练过程结构、组织,控制和计划的安排,以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求和运动队的组织与管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熟练运用科学的训练原理解决运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考生实际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训练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各种类型训练计划的制定。
4.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实施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六、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基本要求、基本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3.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4.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及过程
七、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4.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八、体育教学设计
1.体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2.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
3.体育教学计划各层级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及设计要求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346 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体育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的体育学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对于本科属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体育综合考试范围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体育学科和相关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对于本科属于非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体育综合考试范围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户外运动》,或选择“本科属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的体育综合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体育学科和相关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适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考生1.学校体育学:100分2.运动训练学:100分3.运动解剖:50分4.运动生理学:50分(二)适用于非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考生1.学校体育学:60分2.户外运动:130分3.运动训练学:50分4.运动解剖:30分5.运动生理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第1-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多项选择题:第61-7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是非题:第71-8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名词解释:第86-91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第92-98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论述题:第99-10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IV.考查内容一、《学校体育学》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古代社会的体育第二节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第四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三节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四章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第一节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第四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二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八章体育教学设计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第三节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第九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第一节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第二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第十章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第十一章体育课教学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第二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第三节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第十二章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三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四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十五章体育教师第一节体育教师的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六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二、《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第一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第二节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第一节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第二节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第三节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第四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第五节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第六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第一节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四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第一节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控制方法第三节操作性训练方法第四节运动训练基本手段第六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第一节运动训练负荷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第三节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第四节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第五节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第七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第二节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第三节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第八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第一节教练员的知第二节教练员的执教第三节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第四节教练员的领导行为三、《运动生理学》参考书目:王瑞元、苏全生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一)运动生理学基础1.运动生理学概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与调节(二)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基础1.骨骼肌机能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保障系统:内环境、稳态、血液和氧供应原则(三)运动中的物质与能量供应1.物质代谢的基本特点、原理2.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测定方法3.运动中的血氧供应原则及代谢物的消除(四)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1.赛前状态2.进入工作及稳定状态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五)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六)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能力、各项身体素质的概念、特点、测定及发展方法(七)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素(八)特殊环境条件下运动的生理学问题高原、冷热、水、大气环境及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九)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1.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反应2.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运动性免疫模式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生理意义、调理四、《运动解剖学》参考书目:徐国栋、袁琼嘉主编.运动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一)运动系统1.骨骼:骨的概述、结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功能等2.关节:关节的结构、分类、运动幅度及影响因素等3.骨骼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起止点、配布规律及功能等(二)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关节的运动形式,肌肉的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完成技术动作所起的作用及与外力的作用关系;运动解剖学知识分析常见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及肌肉工作情况(三)内脏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运动对相关系统的影响1.消化系统2.呼吸系统3.泌尿系统4.生殖系统(四)脉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2.淋巴系统(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反射弧的概念(六)内分泌系统五、《户外运动》参考书目: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编.户外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一章户外运动概述第一节户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户外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第三节山地户外运动第二章山地户外运动的主要项目第一节攀岩与下降第二节舟渡和泅渡第三节山地自行车第四节漂流第五节溯溪第六节探洞第七节沙漠穿越第八节登山健身第三章山地户外运动的基本技术与装备第一节山地户外运动的服装与装备第二节攀登技术与装备第三节绳结技术第四节下降技术与装备第五节保护技术与装备第六节保护点设置技术与装备第七节行走穿越技术与装备第八节特殊地形行走与通过第九节地形图常识及判读第十节天气观测的基本常识第十一节户外求救联络技术与装备第十二节野外活动技能与装备第四章户外领队的职责与管理策略第一节户外领队的职责、动机与态度第二节户外运动的计划与准备第三节户外领队的角色与风格第四节户外领队的有效沟通第五节户外领队的判断与决策第六节户外领队的关心与鼓励第七节团队建设与管理第八节冲突管理第五章山地户外运动竞第一节探险越野赛的常用装备第二节探险越野赛的裁判员职责第三节探险越野赛的赛前工作第四节探险越野赛的组织与实施第五节探险越野赛的安全管理第六章户外运动的健康管理第一节户外运动的怵能训练第二节户外运动的营养支持第三节户外运动的心理训练第四节户外运动急救第五节户外常见伤病防治1.心肺复苏术2.中暑的处理3.失温的处理4.如何预防动植物伤害5.止血法6.病人搬运方法第七章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第一节中国大陆山难史概述第二节户外运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第三节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工具及其应用第四节户外领队的风险管理职责与策略第五节户外运动紧急情况处理与救援第八章关于户外运动发展相关文件和政策。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综合》科目大纲学校体育学一、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目标;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能、实施、评价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考核评价目标1.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转移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基本掌握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科研、评价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第三节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3、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5、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2、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1、体育课程的取向2、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3、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1、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2、提高人们的参与与积极性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特点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1、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3、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1、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2、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3、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4、体育课教案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1、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1、学习的含义2、体育学习的含义3、体育学习的特征4、体育学习的过程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1、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2、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1、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2、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场地射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体育教师2、学生3、其它人力资源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全体性活动和年纪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俱乐部活动4、小团体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1、运动队的组建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制定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实施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1、性格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的内容与其过程2、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于研究1、体育教师的工作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1、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1、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目标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机构4、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模式5、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考试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运动生理学一、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的能力。
考研346体育综合名词解释
一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与社会的媒介。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6.教练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比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7.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二1.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类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好人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346体育综合
体育综合课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综合包括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并能运用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00分运动训练学100分小学体育学10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单项挑选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5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70分(3)小学体育学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70分(一)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概述了解竞技体育内涵和外延及形成与发展概况,控制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控制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了解项群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解项群理论的各项内容,控制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理解并控制项群理论的应用及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
1.了解项群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解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控制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理解并控制项群理论的应用。
3.理解并控制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内涵及意义,控制运动成绩决定因素及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控制运动员训练的起始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1.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释义;控制运动成绩决定因素。
2.控制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由《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各占150分,卷面总分300分。
两部分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部分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与《运动生理学》部分合计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三、主要参考书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四、考查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核内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考核要求: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考核内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考核要求: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考核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功能和目标考核要求: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四章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三、体育课程的实施及评价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考核要求: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及体育课程的编制,理解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第五章体育教学考核内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1.体育教学的概念 2.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三、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的层次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四、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要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体育教学过程的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七、体育教学实施考核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和构成要素,掌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实施。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考生正确认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生理学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体育训练观和体育专业思想。
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学校体育中教学、训练、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动态,能够不断的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4.运动训练释义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6.运动训练学释义7.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3.竞技能力释义4.竞技能力的构成及构成因素间关系5.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6.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的基本分类形式2.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不同项群在技战术应用上的基本特征四、运动训练原则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3.有效控制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4.周期安排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5.适宜负荷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6.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5.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6.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4.力量素质释义5.最大力量的训练6.快速力量的训练7.相对力量的训练8.力量耐力的训练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0.速度素质释义11.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2.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3.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5.耐力素质释义16.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17.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3.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4.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5.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八、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4.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6.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7.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战术创新的内涵与战术创新的方法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4.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5.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6.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十、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5.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7.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8.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10.赛前中短期集训的基本实施11.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分类12.不同周训练计划类型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13.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14.训练课的种类15.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16.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17.训练课的结构18.训练课的负荷量度19.结合运动项目制订课训练计划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三)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了解体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五、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3.体育课程如何实施六、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的内容4.体育教学的方法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6.体育教学设计7.体育学习评价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3.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与指导策略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2.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1.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理想体育教师的标准和原则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与见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3.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其它学科的关系二、骨骼肌的机能1.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AP )产生的机制3. 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4. 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三、循环1. 运动训练时,循环机能的主要变化。
346 体育综合 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体育专业硕士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一、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40% 论述题约40%二、考试内容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新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2.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学校体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3.学校体育的基本结构,目标体系及内在关系,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4.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学科基础,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5.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取向、策略及过程,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6.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管理、设计和体育学习评价。
7.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8.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利用与开发。
9.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特点、组织形式、价值,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和实施。
10.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组织形式和实施。
11.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意义、组织形式和实施。
12.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体育教师的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
13.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特点、内容和意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特征、意义和学习体系的构建。
参考书:《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二版第二部分运动训练学一、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40% 论述题约40%二、考试内容1.竞技体育的形成、发展历程、构成和基本特点,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的关系。
2.项群理论的建立、内容及其科学意义;项群的划分,各项群的训练特征。
3.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竞技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因素,运动员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运动员的能力结构模型。
4.运动训练的各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及应用。
346-体育综合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对体育学基本理论框架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测试考生对体育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300分。
三、考试内容范围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导言;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2、《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发展与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地位与目标、结构与功能;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学校课外体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师。
3、《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骨骼肌机能;肌肉收缩的原理和形式;血液的功能;循环机能;呼吸的原理和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和内分泌技能;感觉和神经机能;运动技能形成原理;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体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特殊环境和运动能力;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等。
四、参考书目(一)运动训练学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二)学校体育学1.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唐炎、刘昕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三)运动生理学1.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规划教材)2.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规划教材)。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 体育综合
一 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 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 要作用 三 运动员心理训 的类型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 的常用方法 一 意念训 法 诱导训 法 三 模拟训 法 三 几种心理 象及 克服方法 一 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 使用表象 松法和自 暗示 松法的 键 三 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 四 情 消极的克服方法 五 情 激动的克服方法 四 运动智能概述 一 运动智能释义及构 运动员智能训 的 要作用 三 运动智能训 的 本方法 第九章 运动训 划 一 运动训 划概述 一 运动训 划释义 制定运动训 划的意义 三 运动训 划分类 多 训 划 一 全程性多 训 划释义 制定多 训 划的必要性 三 全程性多 训 划的划分 同阶段的主要任 和负荷特点 四 全程性多 训 划的 龄特征 五 全程性多 训 划的负荷特征 六 础训 阶段的多 训 划 七 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 训 划 八 竞技保持阶段的多 训 划 三 度训 划 一 度训 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 划的 本构 模式 四 周训 划 一 本训 周的 划和 赛前训 周的 划 三 比赛周的 划 四 恢复周的 划 五 课 划 一 训 课的种类 同类型训 课的特点 三 同任 训 课的要求
346 体育综合
第
第一章 学校体育概论 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一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国学校体育的产生 、学校体育 代社会
篇
学校体育学
发展 发展
一 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三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三、学校体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学校体育 学生体质发展 学校体育 学生心理发展 三 学校体育 学生社会适应 四、学校体育的结构、 能 一 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校体育的 能 三 学校体育的目标 第 章 体育课程 目标
贵州大学346体育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命题单位(盖章):体育学院科目代码及名称:346/体育综合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体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体育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版)。
考试要求:总分300分
第 1 页共 1 页。
XX9年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
2019年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
题考试科目大纲
《体育学》
一、考试说明
《体育学综合基础》是体育部为招收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体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侧重考查考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分值:300(简答题50%;论述题50%)
(四)考试内容:
1. 教育学
2. 体育社会学
3. 体育概论
三、参考书目
1.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2.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3.《体育概论》(第二版),杨文轩、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5月。
午夜独处,在清新的茶香中细细品味生活的淡淡的苦涩和不绝的回甘。
优美文字摘抄。
品人生之匆匆,岁月之迷眸。
珍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会迸发自己最美丽的姿态,凝聚朝露,聚集阳光。
让自己努力生长!我会更懂得品味春雨的清新和缠绵。
夏阳的炽烈和奔放,秋风的萧瑟和醇厚,冬雪的冰凉和晶莹。
在不同的季节品味不同的心情!清茶的意韵带给我绵绵的温馨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我要让自己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中演绎自己的精彩!漫漫品味深刻蕴涵的人生!。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346体育综合考试是一种涵盖多种体育项目的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体育运动的综合了解和运动能力。
本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共分为四大类考试内容: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赛事和体育健康知识。
二、考试要求1.体育基础知识1)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
2)体育器材和场地的基本知识。
了解各种体育器材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常见的体育场地的规格和要求。
3)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
了解各种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学习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4)运动中的能量供应。
了解人体能量供应机制,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如何适应能量需求。
2.体育技能共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项目:1)足球:掌握基本足球技巧,包括传球、射门、抢断、带球等。
2)篮球:掌握基本篮球技巧,包括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3)排球:掌握基本排球技巧,包括发球、接发球、扣球、接应等。
4)乒乓球:掌握基本乒乓球技巧,包括正反手横拍、正反手直拍、发球、接发球等。
5)羽毛球:掌握基本羽毛球技巧,包括正反手搓球、正反手直拍、发球、接发球等。
6)田径:掌握至少一项田径运动的技能,如短跑、长跑、跳远、跳高、铅球等。
7)游泳: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包括自由泳、蝶泳、仰泳、蛙泳等。
3.体育赛事了解以下五个大类赛事以及相关知识:1)奥运会:了解奥运会历史、主办城市、项目设置及相关规则。
2)世界杯:了解世界杯足球赛历史、主办国、参赛国家及相关规则。
3)NBA:了解NBA篮球赛历史、球队及球员、比赛规则等。
4)中国体育:了解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突出成绩和优秀运动员、体育制度等。
5)电子竞技:了解电竞的概念、历史、游戏种类及相关规则。
4.体育健康知识了解以下内容:1)基本的体育锻炼原则和安全知识,如暖身、拉伸、适度运动等。
2)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健康饮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3)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患者及不同习惯群体的体育锻炼适宜性等。
三、考试形式1.理论知识考试堪比驾考科目一,考生需要学习并熟悉相关知识点,通过笔试来进行考核。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内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2、糖代谢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谢与运动4、蛋白质代谢与运动5、水的代谢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内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2、糖代谢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谢与运动4、蛋白质代谢与运动5、水的代谢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46/体育综合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体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体育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版)。
考试要求:总分3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