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
华东理工化工原理第一章01

连续性假定 -- 流体是由无数质点组成的,彼此 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目的:用微积分描述流体的各种参数
1.1.2 考察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选定流体质点,跟踪质点描述 状态参数 欧拉法---选定空间位置,考察区域内不同质点 状态与时间关系 ① 轨线与流线的区别(录像) 轨线 - 同一流体质点在 不同时刻 所占空间位置 的连线 流线 - 同一瞬时不同流体质点 的速度方向连线
PA
—
PB
= ( ρi − ρ ) gR
上式表明:当压差计两端的流体相同时, R直接反映的是虚拟压强差。
PA - PB = ( ρi - ρ ) gR - ( z A - z B ) gR
拓展:
2.4.2 烟囱拔烟:
pA= p2 +ρ冷gh pB= p2 +ρ热gh 由于ρ冷>ρ热, 则pA>pB 所以拔风 烟囱拔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流水的有无是静力学问题 流水的多少是动力学问题 判据是看z大小,还是p大小? 同一水平高度比压强 p左=pA+ρgzA=PA p右=pB+ρgzB=PB
已知:ρA = ρB = ρ, ρi > ρ, 解:
= Hg ( ρi – ρ )
求: R 和 H 、pA 和pB间的关系;
PA – PB = Rg ( ρi – ρ )
ρHg = ?
2.3.2 基准 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基准 表压、真空度:以大气压为基准 表压 = 绝对压-大气压 真空度 =大气压-绝对压
表压 = 绝对压 - 大气压 真空度 = 大气压 - 绝对压
2.4 静力学方程的工程应用 2.4.1 测压: ① U型测压管 已知:R=180mm, h=500mm 求:pA=? (绝压),(表压)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上下册合集

化工原理(上册)小结第一章 流体流动管路计算 伯努利方程 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Vs=Vs 1+Vs 2 连续性方程 静力学方程 流量计 λ~Re压强p (绝对压强、表压、真空度)、流速u 雷诺数Re 、粘度μ、流动类型(滞流、湍流、过渡流)、摩擦系数λ、流动阻力(∑h f 、H f 、∆p f )、有效功We 、有效压头He 、有效功率Ne第二章 流体输送设备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气缚现象)基本方程式(H ∞~Q 、β、n 、D )性能参数(Q 、H 、η、N )和特性曲线(H~Q 、η~Q 、N~Q )离心泵 性能改变和换算(ρ、μ、n 、D )气蚀现象和允许吸上高度(允许吸上真空度、汽蚀余量)液体输送设备 工作点与调节(流量调节、并联组合、串联组合)类型和选择其他泵(往复泵、计量泵、旋转泵、旋涡泵)气体输送设备和压缩设备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沉降速度u t重力沉降降尘室(V s ≤blu t )沉降离心沉降速度、分离因素 临界直径f (D,Vs )离心沉降 原理 分离效果旋风分离器 性能 分离效率(总效率、粒级效率)型式 压降恒压过滤方程式及应用(K 、q e 、θe 、k 、s 、υ)过滤 过滤设备:板框过滤机、叶滤机、转筒真空过滤机(原理、操作、生产能力)滤饼洗涤(横穿法、置换法、θw 、w d dV ⎪⎭⎫⎝⎛θ、Ed dV ⎪⎭⎫ ⎝⎛θ)第四章 传热传热计算 ()()c c pc c h h ph h mr W t t c W Q r W T T c W Q t KS Q 1221−=−=∆=放吸i o si so m o i i o o o d d R R d bd d d K ++++=λαα11 1212ln t t t t t m ∆∆∆−∆=∆n e i i R d Pr 023.08.0λα=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夹套间壁 蛇管类型 混合 套管 固定管板蓄热 列管 U 型管换热器 新型换热器 浮头式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的强化途径第五章 蒸 发蒸发器:生产能力Q 、生产强度U (强化途径)、结构单效蒸发:Δ、W 、D 、D/W多效蒸发:操作流程(优点、缺点、应用场合)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多效:Δ大、D/W 小、Q 小、U 小)化工原理(下册)小结蒸馏:平衡蒸馏、简单蒸馏、间歇蒸馏、相对挥发度、理论板、恒摩尔流、回收率、回流比、进料热状况参数、全回流、最小回流比、板效率、理论板当量高度吸收:亨利系数、溶解度系数、相平衡常数、分子扩散、菲克定律、漂流因素、扩散系数、双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吸收速率方程式、吸收系数、气膜控制、液膜控制、回收率、液气比、脱吸因素、等板高度、传质单元高度、施伍德准数、施密特准数、伽利略准数蒸馏及吸收塔设备:板式塔1.塔板类型: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特点2.流体力学性能: 塔板压降、液泛、雾沫夹带、漏液、液面落差影响因素、负荷性能图3.浮阀塔设计:理解4.塔板效率的表示法及影响因素填料塔1.填料特性:比表面积、空隙率、填料因子(干填料因子,湿填料因子)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压强降(恒持液区、载液区、液泛区、载点、泛点)、液泛(影响因素:填料特性、流体的物理性质、液气比)、润湿性能3.填料塔的计算、附件、与板式塔的比较:了解干燥:干燥系统的热效率、等焓干燥、非等焓干燥、平衡水分、自由水分、结合水分、非结合水分、恒定干燥条件、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概念解释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1.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 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 如位移、速度等) 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 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 、压强p 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2.管路特性方程管路对能量的需求,管路所需压头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输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流体输送机械向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J/N) 。
离心泵主要构件叶轮和蜗壳。
离心泵理论压头的影响因素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大小有关。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华东理工大学优选稿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华东理工大学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填空(1)定态是指全部过程参数。
流体的连续性假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在于。
直管阻力损失体现在。
(3)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气体的黏度随温度降低而。
常温下水的黏度 Pas,空气的黏度 Pas。
(4)水在管道中的常用经济流速范围是 ______ m/s,压强较高的气体在管道中的常用经济流速范围是____ m/s。
(5)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片是因为,为防止,离心泵在启动时必须先灌泵。
比孔(6)当管径相同、喉径与孔径相同时,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V,文丘里流量计的能量损失比孔板流量计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O的。
(大、小)=45mm,液体在大管内流速为(7)如图所示系统,其大管内径为 d10.5m/s,小管内径为d=19mm,从1-1到2-2截面的阻力损失为 152J/kg,则2-2截面处的流速为______ m/s,此值是根据方程而得。
(8)操作中的离心泵,若将泵的出口阀关小,则泵的扬程,轴功率,泵入口处的真空度。
(变大,不变,变小)(9)离心泵的特性曲线通常包括曲线,____ 曲线和曲线。
这些曲线表示在一定下,输送某种特定的液体时泵的性能。
选用离心泵时,先根据确定泵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管路对泵提出的和________要求确定泵的型号。
(10)旋桨式搅拌器的特点是;涡轮式搅拌器的特点是。
(11)从混合机理看,大尺度的混合均匀主要来源于,而小尺度的混合均匀主要来源于。
强化液流湍动的措施有___________ 、和。
(12)边界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 的区域。
边界层分离的后果是。
(13)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不再为一常数而与有关。
根据表现出的不同力学特性,非牛顿流体可以分为 _____流体、流体和_____ ___流体。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简述题及答案

蚀 轮 蚀 的 安
是 中 的 实 装
指 因 现 际 高
液 压 象 汽 度
体在泵的最低压强处(叶轮入口)气化形成气泡, 强 升 高 而 溃 灭 ,造 成 液 体 对 泵 设 备 的 冲 击 ,引 起 振 蚀 余 量 必 须 大 于 允 许 汽 蚀 余 量 ;通 过 计 算 ,确 定 泵 低于允许安装高度
垢 在 宜 壳 宜 较
的 管 在 程 走 大
液体宜在管程 程 管内 壳程 ,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给热系数
大的流体一般以壳程为宜
流 对 运 并 提 空 流
量 流 动 降 高 气 量
的 量 状 低 管 室 调
不 均 态 泵 路
均 匀 , 的 流
匀 性 不 吸 量
时 要 但 入 均
往 求 增 能 运
膜 状 冷 凝 和 滴 状 冷 凝 , 后 者 给 热 系 数 比 前 者 大 5~ 10 倍
实际物体与同温度黑体的辐射能力的比值
��
E Eb
( ( ( ( ( ( 大 (
1) 不 洁 净 和 易 结 2) 腐 蚀 性 流 体 宜 3) 压 强 高 的 流 体 4) 饱 和 蒸 汽 宜 走 5) 被 冷 却 的 流 体 6) 若 两 流 体 温 差 的流体通入壳程 7) 流 量 小 而 粘 度
叶轮和蜗壳
泵的类型 均匀性 流量 恒定性 范围 压头大小 效率
离心泵 均匀 随管路特性而变 广,易达大流量 不易达到高压头 稍 低 ,愈 偏 离 额 定 值 愈 小 流量和压头适用范围 广 ,尤 其 适 用 于 较 低 压 头 ,大 流 量 。除 高 粘 度 物 料 不 太 适 用 外 ,可 输 送各种物料 适 的 务 要
�� �
可 知 ,流 化 床 的 压 降 等 于 单 位 界 面 床 内 固 体 的 表 观 重 量( 即 重 量 浮 力) ,它与气速无关而始终保持定值。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讲稿和ppt

1.固动,流静 2.固静,流动 3.固动,流动
阻力—曳力是一对力 流体受到固体给的力—阻力 固体受到流体给的力—曳力
静止流体中:
曳力=形体曳力+表面曳力
2.3 曳力和曳力系数
d p uρ
对于球体,爬流时( Re p =
µ
<2)
Stokes 理论解: 表面曳力=2πµdpu 形体曳力=πµdpu 表面曳力为主 斯托克斯定律 Fd=3πµdpu
非爬流时如何? 按牛顿定律:F与单位 时间产生的动量有关
单位时间排开流体的量 m=Apuρ Ap指向下的最大投影面积 设排开速度u2与下落速度u成正比, 则FD∝mu∝Apρu2 2 定义曳力系数ζ ρu FD = ζAp ζ~ Rep
2
实验测定
用三段曲线来表示ζ~关系 24 ζ = Re<2 Re
6 4 2 4d p g ( ρ p − ρ ) ut = 为一般计算式 3 ρζ 6
p p p p
Re<2时, 斯托克斯区 π d 3 ( ρ − ρ ) g = 3πd µu p p p t 得
2 dp (ρ p − ρ )g ut = 18 µ
6
影响因素
ut是颗粒与流体的综合特性。 ut采用了极限处理方法
②强放热反应
③沙子炉石油热裂解
5 气力输送 1.优点:①密闭 ②不受地形的限制 ③连续化 ④结合其它操作 稀相输送:固气比小 密相输送:固气比大
2.输送装置 ①真空吸引式
②压送式
③吸-压回转式
改进判据: d p ut ρ 4d p ( ρ p − ρ ) g 由 Re = 和ζ = µ 3 ρut2 恰当组合,消去待求变量 组成新判据 2 ζRe 可消去ut ζ/Re2可消去dp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式中:A——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截面积 已知速度分布 ur 的表达式,求平均流速:
∫ u dA u=
A r
A
(3)质量流速G
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称为 质量流速G,其单位为 Kg/(m 2 ⋅ s)。
qm G= = uρ A
(4)质量守恒方程
取截面1-1至2-2之间 的管段作为控制体 (欧拉法,截面固定)
1.3.2 机械能守恒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固体质点运动,无摩擦(理想条件) 机械能=位能+动能=常数 流体流动,无摩擦(理想流体,无粘性μ=0、F=0、 τ=0) 机械能=位能+动能+压强能=常数
u2 = 常数 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gz + + ρ 2 p
1.3.2 机械能守恒
(1)沿轨线(拉格朗日考察法,是某一流体质点的轨迹)的机械能守 恒 1 ∂p 立方体微元所受各力平衡(静止): X − =0 ρ ∂x 在运动流体中,立方体微元表面不受剪应力,微元受力与静止流 体相同,但受力不平衡造成加速度,即: 1 ∂p dux X− = ρ ∂x dt 设流体微元在dt时间力位移dl,它在x轴上的分量位dx,将dx乘 上式各项得: 1 ∂p du dx 1 2 X− dx = x dx = dux = ux dux = dux ρ ∂x dt dt 2
对于其他表面,也可以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②体积力
设单位质量流体上的体积力在x方向的分量为x (N/Kg),则微元所受的体积力在x方向的分量 为 xρδxδyδz ,该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外力之和必 等于零、对x方向,有:
∂p δ x ∂p δ x (p− )δ yδ z − ( p + )δ yδ z + x ρδ xδ yδ z = 0 ∂x 2 ∂x 2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及习题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 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
2、 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3、 在U 形压差计上装设“平衡阀”有何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它是开着的,又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关闭的?答:用来改变流经阀门的流动阻力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其作用对象是系统的阻力,平衡阀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分配,各支路同时按比例增减,仍然满足当前气候需要下的部份负荷的流量需求,起到平衡的作用。
平衡阀在投运时是打开的,正常运行时是关闭的。
4、 U 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 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
5、 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答: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因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 你在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 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
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
U 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
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实验 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 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先灌水排气?本实验装置中的离心泵在安装上有何特点? 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
2、 启动泵前为什么要先关闭出口阀,待启动后,再逐渐开大?而停泵时,也要先关闭出口阀?答:防止电机过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与学的互动: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答疑留言板
13
2.4 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实践大赛和实验创新活动)是课内教学 活动的重要补充,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并激发其潜能。课内教学活动侧重于知识的条理性,课外实 践活动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1) 化工创新实践大赛(原名:化工原理大奖赛) 化工原理实验中心-----化工原理大奖赛 专业实验中心---------化工实验大赛 化工设计组-----------化工设计大赛 2) 参加校际化工设计大赛部分工作(三井杯)
14
3) 学生课余实验研究创新活动 USRP
USRP创新计划活动(University Students Research Program )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在2~3个月内进 行一个课题的实验研究。 自2001年起,化工原理实验室对参加USRP的学生开放,每年一批。 研究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余地。 USRP内容和要求: 教师设立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参加的学生为二、三年级、成绩 优良的在校本科生。 学生对感兴趣的课题投标。指导教师确认,中标学生获得大学生创 新实践经费,进入课题。 时间:一般安排于3月中旬开始,周期为6~7个月。 检查:教务处组织专家中期检查。论文检查。 结题:每个课题需提交论文(每篇作者不超过3人)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兄弟院校广泛采用 年发行近3万册
教材特色:
体系科学、内容新颖 特色鲜明、国内领先
应用广泛
3
4
1.2 编写出版了《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作者:齐鸣斋,张辉,赵培
陈晓祥,丛梅,叶启亮
19
4.教学管理
教师统一挂牌、学生自主选课
统一教材、教考分离、统一命题、流水阅卷 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上册2:2:6,下册3:7 教师定期沟通教务工作 教学管理制度齐全,无教学事故 开设重修班
20
5.网络教学建设
网址:
网络教学《化工原理》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关注本学科的新技术发展
借鉴国外同类课程的先进教材 翻译Geankoplis的教材:
《传递过程分离过程原理
(包括单元操作) 》
10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开设96学时,80学时,48学时等层次 双语教学: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班 不断丰富多媒体素材(录像、图片),丰富教学资源 结合Excel软件,解决教学难点 全面采用多媒体课件
22
感谢各位,敬请指教!
23
2009年教研组年科研到款经费450万元 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 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05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6年“难题攻关” 2007和2010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17
2010.08.09 苏州
《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科组
1
报告内容
1. 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建设
3. 师资队伍建设
4. 教学的管理5. Fra bibliotek络教学建设6. 标志性成果
2
1.教材改革和建设
1.1 推广了《化工原理》(第三版)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课程设计采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作图,AutoCAD作图
因材施教:优秀学生交流读书报告,专题小论文 开设短学期专题讲座
11
2.3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网站:http://202.120.96.27
展示教研组简介、课程建设、师 资队伍情况、教材、教学大纲 习题、思考题、习题答案、参考 文献、授课教案、多媒体素材资 源(录像,动画)、授课录像 复习资料:每章学习目标、基本 概念、主要公式、选择题、课程 论坛(答疑留言板) 解题思路、教学辅导(每章的重 点、难点) 创新教育:化工实践大赛、大学 生课余研究 网站内容丰富,可使更多的学生 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已完成培训4批。
18
4.教学管理
开课对象:9个学院20个专业,学生人数每年1800人
开课层次: 1. 96学时:上册48学时,下册48学时(含双语班) 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生物工程、食品 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材料与工程) 2. 80学时:上册40学时,下册40学时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 3. 48学时(少学时) 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环境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 48学时(仅上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 工程、材料物理、
3.5 成为学院新教师的培训基地之一
从2006年9月起,每年学院招收的新教师都在化工原理 教研组、反应工程教研组接受培训。
全程跟班听课,参加教学讨论,并做习题。
配合讲1~2次习题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全程听实验课,对基本实验先做一遍,写报告。 在教研组讲解经典章节,
接受老教师的评点和指导。
7
1.4 参与改编双语教材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熊丹柳参加改编
8
1.5 教材建设配套齐全
9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建设
2.1 跟踪学科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结合教师科研体会
21
6.《化工原理》标志性成果
精品课程: 2009.10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化工原理》课程) 2004.12 《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2004.11 上海市成人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成人教育学院《化工原理》课程) 2003.11 《化工原理》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优秀教材: 2009.8 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 2007.1 第八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化工原理第三版) 2004.6 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化工原理教材) 2003.12 第一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电子出版物二等奖(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 2002.11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工原理第二版上下册) 优秀教学成果: 2009.5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与时俱进的《化工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2005.1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 2001.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CAI系列课件的研究开发)
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 已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用 课件特点:
直观、具体、形象 ppt格式便于修改
5
1.3 编写出版了《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
主编:陈敏恒,潘鹤林,齐鸣斋 获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6
化工原理(少学时)教材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学到手”的教学理念 结合典型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按认识论原理叙述教学内容 从设计和核算两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从应用中提炼工程观点 反映现代化工发展新技术
教学测评:优秀率>75% (≥90分)
16
3.师资队伍建设
3.2 青年教师的规范化培养
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参加一年教学辅导工作,由老教师传 帮带,定期进行试讲。 3.3 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 坚持定期进行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科研体会,对提高教师 业务水平起了一定作用。教学讨论是教师交流教学思想的主 要方式,也是新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3.4 教师参加科研实践
15
3.师资队伍建设
3.1 队伍结构
队伍特点: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科研能力
在编教师:30人 职称分布: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讲师4人
学历分布:博士13人,硕士18人,本科1人
年龄分布:≥50岁9人,40-49岁18人,30-39岁5人, 平均年龄45岁
学缘结构:有35%的教师接受过外校学历教育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