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类专业暑期专业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学院

2013-2014学年度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义湘

学号:110314112 _ 系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班级:11级统计1班

指导教师:鲍青 ___ 完成时间: 2014年 8 月 15 日

2014统计学类专业暑期专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市周边的农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是我利用暑期空闲时间在本乡镇进行的一次自主调研活动。意于调查学生所在地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因此,我于8月10日对周边农村展开调查。主要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调查的方式为,预先设计问题,通过谈话、拉家常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提问,并认真记录其回答的内容,整理后写出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质量;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农’问题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目录 (3)

1引言 (4)

2调查结果分析 (4)

3调查内容 (5)

3.1教育情况 (5)

3.2存在问题 (5)

3.3解决方法 (6)

4个人建议 (7)

5总结 (7)

参考文献 (9)

附调查问卷 (10)

引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并许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有了这样好的政策支持,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就有了希望。

调查后的感受:暑假期间,我冒着炎炎烈日,走访了西湖乡有关单位、领导、教师、学生和村民,对西湖乡的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这次调查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次调查使我深刻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我对社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我感到受益匪浅。

在此我向接受调查的有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2.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2、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

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

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3.调查内容

3.1、教育情况:

全镇共8个村,98个村民组,总户数:3853户,总人口:35350人,非农业人口:18474人,农业人口:16876人。全镇共分布着3所中学,7所完小,1所学前教育学校(属西湖中心学校),1所幼儿园,另有私人投资办学的幼儿园4所。截止2014年7月底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人数2779人,其中女孩1335人。全镇已入学儿童2759人,其中女孩1315人。全镇入学率99.28%,女童入学率98.50%。13—15周岁人数1493人,已入学1391人,入学率93.17%。15周岁人口418人,完成率97.24%。17周岁人口478人,已初中毕业418人,完成率87.45%。辍学生:1、小学辍学人数20人,辍学率0.72%(皆女生);2、初中辍学人数102人,辍学率6.83%。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18590人,丧失学习能力有31人,非文盲人口17979人,非文盲率96.87%。三年脱盲人数1224人,脱盲巩固人数1168人,巩固率95.42%。

师资情况:全镇有教职工(不含退休人员)155人,在校学生4150人,师生比例26.8:1,全镇中小学教师分配不够合理,如西湖中心小学教师严重超标,而偏僻的农村小学严重缺编,三所中学专任教师共89人,合格率为100%,有本科文凭26人,专科63人,小学专任教师66人,合格率为90.3%,有本科文凭8人,专科22人,中专36人,幼儿园教师3人,另外还有10名临时代课教师,在职进修的共有23人,中级职称的有49人,初级职称66人,其他40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该镇“两基”达标工作中,西湖乡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扫盲工作和农村成人教育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学大都配上了计算机;部分学校建立了图书室、实验室;教师进修比例明显增加,老师学历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学校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数量上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质量上也得到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政府相关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考虑到这些现象的发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和预防。

3.2、存在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及投入,但仍远远不足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根据对西湖乡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缺乏科学发展观,有限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二)政府该投入的却不到位,不少学校教育设施缺乏、落后

(三)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仍然存在

(四)农村落后思想、青少年的厌学思想是义务教育的一大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