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北师大)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第15章动物的运动一、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_______,_________。
水中:_______,漂浮、倒退。
陆地:_____,_____,_____,_____。
爬行: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______的身体推向前进。
(例如:____,马陆,蛇等)行走:用四肢将身体____起来,并通过四肢交替前伸和后蹬将身体向前运动。
例如:___,狗,牛羊等)奔跑:在某一瞬间四肢都离开地面,出现身体_____现象。
(例如:鸵鸟)跳跃:靠____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
(如:_____,蛙,鼠等)二、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
起着____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四、骨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三部分;五、红骨髓终生具有______功能,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_____,与骨的____和_______有关;骨骺端_____的细胞与骨的_____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_____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____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五、骨的成分和特性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儿童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六、关节1.关节的结构:______关节面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_______。
______关节囊:由_____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______.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______,关节腔内的____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_____,还有_____加固。
4.每块骨骼肌包括____和_____两部分。
骨肌腱:由______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骼肌肌腹:属于______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类型和形态特征-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细胞的基本功能-元气上生长与繁殖-新陈代谢-感受与适应环境-组织分化与特殊功能二、细胞的代谢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方程式-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性2.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呼吸作用的酶催化作用-呼吸作用与能量释放三、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形态分类法和进化分类法的区别-属、种的定义2.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不同界、门、纲、目、科的特点和代表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和重要性3.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特点和代表物种四、遗传与进化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形成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和表现型的关系3.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突变和基因重组对进化的影响-进化和生物适应环境的关系五、植物的营养和运输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需求-植物的自养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和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关系2.植物的运输系统-植物的植物体结构(根、茎和叶)和功能-识别和阐述植物的组织系统及其功能-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分配六、生物与环境的互作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基本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和关系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变异的机制-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上提纲列举了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课程的重点内容,涵盖了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生物分类、遗传与进化、植物营养和运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互作。
希望这个提纲能为你的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复习提纲I.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 细胞的类型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 细胞的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质3. 细胞核C. 细胞的功能1. 新陈代谢2. 能量转换3. 生物遗传II. 遗传的基本规律A. 染色体和基因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B. 遗传的基本单位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C. 遗传的基本过程1. 有世代相传的遗传2. 个体内的遗传变异III. 遗传的应用A. 杂交育种1.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2. 杂交育种的意义和方法B. 基因工程1. 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方法2.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IV.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A.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 生物群落2. 生物种群3. 生物个体B. 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生态位和生态平衡C. 生态系统的变化因素1. 自然因素2. 人为因素V. 生物多样性保护A.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1. 物种多样性2. 生态系统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威胁1. 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 国际保护行动2. 国内保护措施VI.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 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B. 空气污染1. 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2.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C. 水污染1.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2.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5章动物的运动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生动物——主要是游泳;陆生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
2..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存活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3.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4.骨的结构:(结合P10图15-11记忆)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血管的作用是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骨髓黄: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替代,造血功能丧失。
注:一块骨在结构层次上就是一个器官。
5.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6.骨骼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是按一定比例组成的,这使得骨骼坚硬坚韧。
(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比较坚硬。
(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7.不同时期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的变化:时期童年和青春期女子成年期老年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高弹性,低硬度,易断裂变形。
既坚硬又有弹性弹性小,容易断裂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8.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活动骨连接:也叫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9.关节的结构:(结合P11图15-12记忆)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0.关节的特性: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b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B.关节囊包绕关节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11.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
12.人体有206块骨头。
全身的骨骼由骨骼连接起来形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汇总

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生物学复习提纲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1、人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卵管-输送卵细胞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精囊腺-分泌粘液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前列腺-分泌粘液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精和排尿★2、受精及胚胎发育卵巢排出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胚胎→胚胎→胎儿→新生儿精液(内含精子)〔注: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2、怀孕是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算起,时间为280天左右。
〕3、营养获得: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脐带——输送物质。
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4、人体发育的分期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5、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6、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
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1、人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 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最主要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精囊腺-分泌粘液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前列腺-分泌粘液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精和排尿★2、受精及胚胎发育卵巢排出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胚胎→胚胎→胎儿→新生儿精液(内含精子)〔注: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2、怀孕时间为280天左右。
〕3、营养获得: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脐带——输送物质。
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4、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6、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这叫做蜕皮。
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第15章动物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方式1、动物运动:对动物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现象。
3、水中动物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作用。
(鱼鳍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摆动)水中:动物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陆地:主要靠附肢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运动方式(能行走也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
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
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运动方式。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第2节动物运动形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调节与其他系统配合)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3、骨形态有:长骨(股骨)、短骨(跟骨)、扁骨(顶骨)和不规则骨(蝶骨)。
4、骨结构:包括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其内层成骨细胞与骨长粗和骨折修复有关)、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
骨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骺端软骨层细胞与骨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
无机盐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有机物决定了骨柔软性和弹性。
无机物决定了骨硬度和脆性。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抗压能力;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15章 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 和 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运动的方式有:(1)水中: 为主(2)陆地: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3)空中: 为主, 是省力的运动方式, 飞行是基本方式。
3.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作用:支持、保护和运动4.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5.骨的结构:包括 、 和 三部分6.骨膜有 、 等功能;7.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内。
8.骨的生长:长长( )和长粗(骺端 )。
9.骨质由水、 和 三部分组成。
10.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 ,使骨 ;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 ,使骨有 。
11. 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13.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⑥③ :由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滑液。
② :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14.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 ,关节腔内的 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5.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 ,还有 加固。
16.人体有 块骨(器官),通过 构成骨骼。
17.人体有 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都是一个 ,包括 和 两部分。
18.躯体运动是以 为杠杆、 支点、 为动力形成的。
19.屈肘时 收缩,伸肘 收缩。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1.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 和 。
⑥ 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①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 、 、 、 、 、 、 等。
3.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区别是:行为双方是否 。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和 。
5.动物行为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为主)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法,“现代 学之父”)6.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 。
联系:实验法是以 为基础,离不开 。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1.动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核心)、 多样性(提供栖息环境)2.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 、 和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
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关节软骨 软骨层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骨膜 血管长骨的结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
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图注:①关节软骨,②关节腔,③关节囊,④关节头,⑤关节窝,⑥关节面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① ②③关节的结构 ④ ⑤ ⑥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15、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
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能判断或举例)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第2节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懂得分辨)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
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主要)。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
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
〔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
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
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3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
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曲霉——制作酱和酱油青霉——制青霉素放线菌——制抗生素4、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2、不寄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1、人的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 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最主要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精囊腺-分泌粘液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前列腺-分泌粘液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精和排尿★2、受精及胚胎发育卵巢排出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胚胎→胚胎→胎儿→新生儿精液(内含精子)〔注: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2、怀孕是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算起,时间为280天左右。
〕3、营养获得: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
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脐带——输送物质。
羊水——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
4、人体发育的分期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5、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6、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的目的。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蝗虫、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
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②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
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体【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有尾“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只适用于昆虫的发育,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①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③在蝌蚪发育成幼蛙期间,呼吸器官的变化为外鳃→内鳃→肺。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卵壳保护作用卵壳膜气室有利于胚胎发育时气体的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鸟卵黄膜保护作用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卵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卵白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系带固定卵黄★(2)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