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在工学交替中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民航职业院校工学交替中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10理论与争鸣Theory and contention中国航班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CHINA FLIGHTS民航职业院校工学交替中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白绘 吴函霜|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保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民航服务类专业学生在机场进行工学交替为例,探究工学交替的意义和推广价值,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对应解决策略。
对于学生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保障机场运行为先”的原则,始终以教育为目的,多方面掌握学生行为、生活、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与企业和学校沟通反馈,妥善解决相关事宜。
不断建立并完善管理学生的相关制度,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零事故发生,确保工学交替学习安全有序进行。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管理;教育;安全1 工学交替的意义与推广价值1.1 工学交替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工学交替的理念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使学生既能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在民航企业提前进行岗位历练掌握民航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参与工学交替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民航一线岗位技能。
1.2 工学交替符合订单式的人才培训模式根据民航岗位需求,开设与之相对应的专业。
培养民航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将民航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相适应,工学交替培养高度职业化的民航人才,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供新路径。
工学交替也是一个纽带,连接着学校和企业,并将两者进行融合。
1.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通过工学交替,把握民航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岗位需求对接、再加入文化素质课、能力拓展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让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培养现代优秀大学生。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现在在高职院校中实行的“工学交替”模式,存在着学生实习意愿不高、企业实习岗位匮乏和教师实习指导不足等问题。
学生缺乏实习意愿可能是因为实习安排不合理或实习内容不符合期望。
企业实习岗位匮乏可能是由于企业资源有限或实习需求与企业实际操作不匹配。
而教师实习指导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学生实习教育,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和认识;拓宽企业实习渠道,与更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实习机会;加强教师实习指导,提高教师对实习的重视和参与度。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实习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问题与对策,学生实习,企业合作,教师指导,实习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通过参与企业实习来获得实践经验。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成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施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接下来将从学生实习意愿不高、企业实习岗位匮乏和教师实习指导不足等方面展开讨论。
1.2 问题意识在高职院校中,工学交替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实习意愿不高,部分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实习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企业实习岗位匮乏,一些企业对接收实习生的意愿不强,导致学生实习机会有限。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工学交替” 式是指知识教育 和劳 权益忽略课堂教学。更甚者 , 模 为了减少管
进行 了教学改 革 ,工学交替 、 工半读 ” 动综 合技 能教育 交替进 行 的培养 模式 , “ 半 就是普遍采纳 的一种教学模式 。 面 , 下 笔
者就 “ 学交替 ” 存 在的 问题与对 策 . 工 中
的都是传统教 学模 式 .基本上都是两年 学交替 ”是完成 中职学校培养 目标 行之 女 . 是 生 活 在 农 村 的 孩 子 , 就 父母 也 不 舍 的课堂式理论 教学 , 加之少量 的实训 , 第 有 效的教学方法 。但 当前也存在很 多问
突 三年把学生推 向社 会实习 。实 习原本是 题 . 出表 现 在 以 下几 点 :
一
合 , 工半读” 半 。温总理 的讲话 给中等职 名词 ,而走 出校 门与企业 合作却被崇拜 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指 明了方 向。
线丁作 的实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 . 各类 中职学校教学都 紧紧围绕这一培养 目标
为好 的教学方式 ,甚 至不惜牺牲学生 的
理上 的麻 烦 , 压缩 学制 。 仅让 学生在校 简
济社会 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进一 步明
跟踪指导 , 也没有一线 师傅的帮带 , 导致
的事实 。实施 “ 工学交替 、 半工半读” 的教
确 中等职业学校 的培养 目标和 教学 的基 某些学生实习半 途而废 , 效果甚微 。温家 学 改革 也是 每个 中职学 校积极 倡导 的 。 本要求 . 要多培养 2 世 纪与我 国社会 主 宝总理指 出“ 1 有条件 的学校 . 生可 以一 少数 人矫枉过正 .认 为系统的知识体 系 学 义现代化建设相适 应的具有综合职业 能 面在校学 习 ,一 面到企业工作 ,工学结 课堂式 教学反而成 为教学模式落后 的代 力 , 够直接在生产服务 、 能 技术和管 理第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问题与对策陈志雄i(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4)摘要: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各种办学模式的最佳模式,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却碰到了各种问题,甚至某些省份的教育管理机构公开叫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问题出在哪里?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使工学交替更加完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与教学,对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工学交替对策一、引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工学交替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从培养效果上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而生动,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直接沟通并了解企业需求的机会。
工学交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抗压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
因此,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操作,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有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很多院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而高职院校却要求教师必须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
职业院校在工学交替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额不对等 , 对企业 、 对学校产生怨气 , 对 自己 选择的
专业及前途也产生疑问。
2 . 实习生 的管 理制 度 问题
② 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企业 职业院
校选择经营较为稳定的、 客源较为充足的企业作为 实习基地 。实习生在繁忙的日常工作 中能够更好
经过多年摸索的实际经验 。 将学生全部放手交 给企业来管理是不可取的 , 企业将实习生与企业员
工完全统一管理也是行不通的。企业应该采取将实
习生与老员工“ 统一管理 、 区别对待” 的管理方法进 行管理 : 在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上实行统一管理 , 在生活上与老员工相比, 要采取优待政策。如伙食
和心理波动造成的影响 , 要求学生树立大
以让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 ( 3 ) 开拓校企合作市场、 打好工学交替基础 职业院校促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 就是 把顶岗实习的企业落实好。 工学交替就是适应社会 需要, 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的经 营管理方面来看 , 他们更加欢迎职业院校 的学生来
顶岗实习。 实习生不但素质高, 纪律性强 , 易于管理, 还能在工资津贴方面为企业省下一笔开支。同时也 极大地缓解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
1 . 学 生的 心理 问题
在 顶岗实习刚开始的阶段 , 学生的心理波动是
比较大的。一方面极度兴奋。 另一方面又极易产生 抵触情绪。f 门 第一次走出校门, 融入到社会 , 到一
策。对 学生 出现的心理 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 总结 , 肯定 了以市场 需求为办学宗 旨的必然选择 , 同时促进 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院校 的教 学管理 工作。
关键词 : 职业 院校 ; 酒店 管理 ; 工 学交替 ; 学生 ; 对策
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对策
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对策案例一:由于企业生产订单的需要,我们组织15级81名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委派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企业后出现学生纪律松散,迟到缺勤的人数较多,由于企业赶订单把工作时间延长,先后有3名学生提出调岗,5名学生提出退出本次工学交替活动,还有一名学生在岗位上与同班的师傅发生口角,在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升级为肢体冲突。
案例二:正在进行工学交替的小张同学因加班及工资待遇等问题,与家长诉说后,其家长找到校方,要求停止学生工学交替活动。
案例三:小李同学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对工作流程不熟悉,操作速度慢,导致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企业方提出辞退他。
案例四:小王同学因不满企业严格的制度管理,擅自脱岗回到学校,而校方本着教育的原则,用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小王,只做了当面批评没做任何处分处理,导致更多在企业工学交替的学生也返回学校,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给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
以上案例说明,若不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就无法保证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一、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环境变化带来的学生不适的问题。
做为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每天穿梭于教室、实训室、宿舍,与其相处的是老师与同学,而工学交替期间,学生的生活环境从校园移到了企业,与其相处的是工厂的师傅、领导,相对于学校相对宽松的管理制度而言,学生的工作时间将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束缚,再加上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从而引发迟到、旷工等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工作带来的压力及沟通障碍,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和心理冲突,也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比学校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断与同事、领导发生矛盾。
2.学生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很多学生仅以学生的身份来对待工学交替,对企业和学校安排的工作岗位有意见,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愿意加班,不愿到工作艰苦的岗位工作,有些学生把自已当作一名打工者,对工作报酬、劳动强度斤斤计较,导致出现家长与学生一起“维权”现象。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问题与对策[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203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上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工学交替”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有不同的形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十年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不少的困惑,因此笔者予以关注。
1工学交替内涵及意义1.1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工学交替是学校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入学后的前2年内,学校采用在校内与企业两个地点交替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其中,校内教学主要是在课堂、实验(训)室的以理论或理实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活动,企业教学主要是在企业车间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校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教师,而企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企业师傅。
1.2学生学习方式之一工学交替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学生采用“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其中,“工”就是指大学生具体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或岗位,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真正要做的项目或岗位、企业真正想做的项目或岗位和企业潜在的项目以及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或岗位。
不同的国家和学校,对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和偏重。
比如新加坡理工学院,更加看重于教师和学生真正开发的项目,认为这更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社会、学校和教师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学校不仅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提高,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是今后职校发展的大方向,工学交替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实施主体,其心态对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学交替阶段心理调试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教育部制订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透露了中职教育今后三年改革创新的方向——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职校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的只是技能,而在企业学的内容更广泛,更实用,具有更持久的效用。
工学交替是我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尤其对旅游与酒店管理这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工学交替的过程对每个学生培养个人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理论层次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实习单位来说也是培养更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一个良机;而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的重要反馈方式。
在工学交替的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看工学交替的主体——学生,学生的心态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学生在工学交替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熟练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学会平衡心态。
所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的心态问题及相应调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安排,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其心理调试过程: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是指从学生知道工学交替安排到正式成为合作单位的实习员工这个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心理上面容易产生波动,处于极端心理得不在少数,表现为情绪高涨或者情绪低落。
浅谈工学交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工学交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效果显著。
但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种种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错位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实践经验的获取,影响了工学交替效果。
本文针对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心理问题;对策一、工学交替介绍工学交替,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进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学校教育和企业锻炼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实现了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效果显著。
但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种种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错位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实践经验的获取,影响工学交替效果。
因此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交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1.认识障碍。
对于工学交替这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有些学生甚至是家长并没有认识其重要性,认为其可有可无,只是迫于学校的安排不得不参加。
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到企业实习的,终归是学生身份,实习期有限,实习企业也未必是自己将来的就业单位,因而,他们将自己视作企业的临时工,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而随着工学交替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逐渐发现企业各岗位工作大多是一种反复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有些学生又会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2.企业适应障碍。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推向了企业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学生的身份由“学生”转变为“员工”,他们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与角色的转换。
相比较学校,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更加严格,除了按时上班下班,还需经常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10小时左右。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很少甚至从没有远离父母参加过繁重的劳动,而此时一下从轻松愉快的学校生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并且伴随着要接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和处理、应付种种无法预见的人与事,所有这些都是原本身处校园中的学生需要慢慢适应的。
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工学交替实习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校企合作企业生产运作,加深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来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多次担任学生工学交替实习的带队教师,亲自参与了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实习全过程的管理,对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自己的建议。
1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出现的问题1.1实习期间学生的心态…实习期间学生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实习任务能否完成。
很大部分同学参加工学交替实习时,角色转变不彻底就进入了企业,实习身份自我定位不准确,被安排工作时吃苦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加之在实习期间,因实习环境枯燥,实习工作劳动强度较大,每天实习时间长,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同时还要加班或延长加班时间等各种因素,部分学生又因身体原因,作息调整不及时,疲于应付,心态就开始逐渐变化,实习工作就不能持续下去,打退堂鼓,产生离职现象。
特别是实习的第一个月,离职人员占离职人数的90%以上。
…1.2实习期间学生的待遇 工学交替实习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由学校统一安排。
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就集中安排学生在校企结合的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
先由学校同用人企业统一协商实习的相关事宜,包括实习时间、学生实习岗位、实习待遇等,然后形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实习协议。
因为是实习,学生无企业所需岗位工作经历、经验和相应的技术技能,企业在学生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在岗位工作时管理方面的投入要大一些,甚至可能还要影响企业的正常动作,因此企业给实习学生的待遇就偏低,与企业熟练工人的待遇相差甚远。
部分学生就感觉实习期间是廉价劳动力,与自己的学历不对等,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实习中积极性不高。
还有少部分学生,实习的目的就是挣大钱,待遇低了,瞧不起,不想干,走人。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摘要:“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
随着工学交替模式的推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分析学生心理现状,找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办法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发展阶段逐渐过度到内涵发展阶段,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说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沟通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材之间的桥梁,是一条实现校企双赢的捷径。
随着工学交替模式的推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以适应实习工作,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容易产生波动,甚至对实习工作的抵触情绪。
因为在实习初期,学生关注的是哪个岗位好,哪个实习岗位苦,顶岗实习期间津贴多少等等,企业分配岗位后与学生自己的期望有差异,从而产生情绪上、心理上的波动;其次,在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并逐渐适应实习岗位的这个阶段是整个实习期间最困难的时期,因为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适应过程面临很多问题,多数学生产生浮躁情绪。
学生逐渐发现企业各岗位服务工作大多是一种反复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随着工学交替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都受到影响;最后是在实习即将结束的这个阶段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对企业工作认识更深一步,对实习津贴和工作补贴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程度改变,许多学生会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不对等,产生怨气和对专业兴趣的减退。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主观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只是盲目的服从学校的实习安排,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实习的准备,更不会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工作;对实习工作的难度估计不到,对工作本身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出诸如消极、得过且过,甚至逃避实习的各种不积极状态。
新形势下职校学生关于开展工学交替的典型问题与解惑
新形势下职校学生关于开展工学交替的典型问题与解惑作者:张坚来源:《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13年第12期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实习的典型模式就是工学交替。
所谓工学交替,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互轮替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作业,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整个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工学交替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整个工学交替的成败。
作为班主任如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学交替;班主任;学生管理开展工学交替,迈出了镇江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第一步2011年9月,根据学校安排,学校08、09级共131名学生前往江苏常熟某公司开展工学交替,为期两个月。
本次工学交替于9月26日正式开始,第一天进行岗前及适应性培训,9月27日起正式进入车间开始顶岗实习,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一周工作六天,131名学生被分别安排在组立课、涂装课、成形课三个部门。
班主任应紧扣典型问题、抓住细节、逐个击破1.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1)明确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工作。
在外进行工学交替的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实习单位的员工。
而学生往往不能很快地适应角色的转换,鉴于此,作为班主任,笔者对学生提出了2方面的要求:首先学生应立即转换角色,以在厂正式员工的身份进行实习。
不能因为只是在工学交替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要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厂领导、领班交待的各项任务。
其次是还应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学生要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员工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制度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熟悉企业,增强适应能力。
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长辈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工作能力。
浅析工学交替中的中职学生管理
浅析工学交替中的中职学生管理摘要:工学交替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中职学校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的充分结合,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岗位适应度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分别在课堂与车间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
但部分中职学校在实施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教育缺失和管理问题,需要个学校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岗位适应度一、工学交替的要点及内涵(一)工学交替概念工学交替,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
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工学交替常见的误区工学交替是职业学校常见的教育模式,但是个别职业学校,在实施工学交替中也出现了一些管理误区:比如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比如学生入学之初就实施工学交替,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不契合;比如“重学习、轻管理”,只看中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管理;等等。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鉴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展工学交替活动尤其应慎之又慎,要特别重视工学交替中的素质培养。
二、中职学生工学交替的常见问题(一)学校教育体系与企业要求错位以中职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校教育与岗位要求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工学交替时,知识储备达不到工作单位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二是技能培养不充分,个别中职学校根本没有开设技能培养课,或是课程设计简单粗浅,实习课程与岗位要求有差距,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
高职学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思考
高职学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思考【摘要】工学交替是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和有效途径,对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有一定的难点和阻力,本文从工学交替的意义和难点,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教学改革今年下半年学期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数控系安排11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高职的学生到南京奥特佳冷机厂工学交替,此次教学活动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校外实习,为此学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让这次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特地安排我和另外一个老师负责此次的工学交替,通过这段时间与企业交流,以及和同学谈话,我对工学交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开展工学交替积极性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开展工学交替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交替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企业,去了解企业。
一个职业学校办学的成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进行工学交替是让学校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工学交替能够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
如果当我们的学生在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完成生产任务,企业就会对职业教育赞赏有加。
当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时,当他们都说“职业教育好”时,职业教育教会迎来发展的真正春天。
3、工学交替能够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我们职业学校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企业的情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开展工学交替,使学校和老师了解了企业,认识了企业,也帮助学校和老师找到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学校教材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要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相关原理,要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才能更快地能到企业顶岗生产。
而这样的教材如果都是不了解企业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4、工学交替能够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们的许多教师从师范院校来到职业学校,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普教观念甚浓,动手能力不强,致使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学交替阶段管理方法研究——以苏州经贸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关于高职院校同砚工学交替阶段管理方法探究——以苏州经贸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息进步,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同砚的综合素养要求也日益提升。
在校期间,同砚需要不仅进修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工作阅历。
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工学交替模式崭露头角。
依据苏州经贸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本文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探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同砚工学交替阶段的管理方法。
二、背景与现状工学交替是指同砚在校期间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与企业接轨,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获得实践阅历。
在苏州经贸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工学交替是培育同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同砚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实践与理论的脱节问题。
由于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同砚屡屡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其次,同砚在实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
同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步方向了解不足,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从而影响实习的目标和效果。
此外,学校与企业在工学交替管理中的协调和沟通不畅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学校和企业在管理方式、目标衔接和资源协作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更好的合作与协调。
三、管理方法探究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学校应该加强对同砚的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将企业需求归入教学内容,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依据同砚的实习状况对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援助同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设立职业规划与进步指导服务学校应该在实践阶段为同砚提供职业规划与进步指导服务。
通过推行职业规划导师制度,为同砚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援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进步路径。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干系,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进行就业指导讲座或实践培训,使同砚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求。
如何帮助中职生克服非理性行为
探索争鸣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4期如何帮助中职生克服非理性行为文/开平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潘金娥 所谓非理性因素,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对人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由于非理性因素缺少理性的严谨、规范,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自发性,虽然不是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的非理性往往能够冲破理性的约束和禁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支配、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而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青春期的中职生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
这个阶段的中职生,身心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除此之外,中职生自制力较弱,人生阅历较少,少部分同学还会出现叛逆情绪,容易受非理性情绪的影响,在非理性状态下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克服非理性行为,预防错误的发生。
一、非理性行为的主要表现1.因愤怒而出现的非理性行为。
有些同学在发怒时会口不择言,在无意间伤害了别的同学,同时也会导致友谊破裂。
如果遇到和自己脾气一样暴躁的同学,往往针锋相对、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向,造成局面紧张,不仅不利于以后的交往和合作,而且后果很严重,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
2.因恐惧而出现的非理性行为。
这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
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
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做事时缩手缩脚。
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
譬如曾有一个同学跟笔者提过,他有一次在下楼梯时,不小心与素未谋面的学长肢体碰撞了一下,学长不仅骂了他,还给了他一个巴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在工学交替中的非理性行为分析摘要:高职学生在工学交替中的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使工学交替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本文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探索成功开展工学交替的途径,从学校、企业和家庭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工学交替心理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26
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在工学交替中情绪不稳定,各种负性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压抑、焦虑、急躁、恐惧、失落等。
1 工学交替中的非理性行为
1.1 攻击反应
攻击反应指当个体受到挫折以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挫折的人或物采取直接的攻击,如怒目而视,反唇相讥。
如有的学生在工作中对主管的管理方式和要求不认同,当场与主管发生冲突,直接顶撞,或者在服务过程中,将愤怒的情绪转移到顾客身上,遭到投诉,以至负性情绪循环,工作压抑,有的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伤人或自伤行为。
1.2 消沉逃避
与攻击反应相反,当威胁或打击过于严重,所产生的压力和焦虑过于强大而难于承受时,或是当个体断定难于抵抗时,就会采取退却和逃避的反应。
如学生对工学交替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问题而产生不想参加工学交替,或自行选择单位的想法时,这种要求一般得不到学校的支持,而学生又不能正面表示反抗时,便会采取不去单位报到,利用生病或家庭原因等请假,以这种方式采取退却和逃避的反应。
1.3 固执
固执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行为,尽管情况已经变化,这种行为并无任何效果,但个体仍然继续进行这种刻板式的反应。
如有的学生对主管人员的指责感到不公平而故意采取对抗的方式,不听劝告,坚持自己想法。
2 产生原因
学生为什么在工学交替环节中会有如此表现,原因分析如下:
2.1 角色变换
2.1.1 从“被服务”到“服务他人”
90后构成现在在校学生的主体,特殊的社会现状造就了特别的“90 后”。
从在家的“人服务”到在企业的“服务人”,社会角色的反差度较大,心里极度不平衡。
很多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吃不了苦而中途退出,甚至对企业产生逆反心理。
2.1.2 从学生到员工
工学交替时,学生往往被安排在企业的最基层,每天从事最脏、最累、最苦的,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从心底对企业产生恐惧,期间不断转换角色。
一方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业任务,遵守学校顶岗实习的相关教学规范;另一方面,学生要完成的生产任务,遵守的各项生产规范和劳动纪律。
面对各方压力,学生倍感烦躁。
2.2 复杂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老师和同学这两类从小到大就一直围绕在身边,没有太多利益和不平等关系,各方面素质基本统一。
然而,初入职场的学生,还要游走于企业老员工及管理者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繁重的工作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极大地消磨了学生毅志力。
2.3 环境的迅速转变
企业生存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内在要求,注重学生的使用,忽略对学生的培养。
在对学生管理上,很少考虑工学交替的学生身份,与员工同等看待,以经济手段为杠杆,用员工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忽略对学生的关怀。
2.4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对于工学交替的认识只是抱着新鲜好玩的心态,思想上准备不充分。
到岗之后,发现给予安排的工作是简单
的枯燥的重复劳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于是在实习中心态浮躁,不知要学什么,不知要做什么,因而造成实习心理压抑,心态不稳。
3 建议措施
3.1 学校层面
3.1.1 重视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指导,全面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也应该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
从新生入学开始,相关的课程和指导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施。
3.1.2 加强工学交替期间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处理负性情绪
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排除一些不适合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并进行适当辅导。
学生在实习中,学校网络测试平台,心理咨询平台,随时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线测试、咨询。
3.1.3 精心挑选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个人定位等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工学交替的实训基地要选择那些业务全面、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水平高、信誉好以及知名度高的企业。
3.2 企业层面
企业追求效益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还是需要良好文化氛围、优秀员工群体的烘托。
通过加强校企间的活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学校的双重关怀,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自身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3 家庭层面
学生在学校期间,学生有些情绪或不满,家长一般都会认为学校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实习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满,家长往往认为,是对学生过于苛刻。
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做好信息互通工作,让家长了解工学交替的意义,并且要讲明工作过程是学业完成的重要部分。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家校共管合力,效果更好。
工学交替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但作为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学校及教育管理者而言,我们不仅要关注工学交替优点,更应注重其对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变化,科学引导学生走向职业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李灿佳.旅游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林坚.“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3]曾维林.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j].大
众科技,2011,(12).
作者简介:施霞吉(1980-),江苏常州人,心理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教育学等,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