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28:201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028:201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02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5: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代替:CNAS-GL41:2016。
本次为换版修订,相对于CNAS-GL41:2016,本次换版仅涉及文件编号改变。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2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验程序验证4.1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转: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CNAS-GL008:2018)

CNAS-GL008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Guidelines on Grading Non-Conformities in Laboratory Assessmen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目次 (1)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不符合项分级 (4)5 不符合项的提出 (5)6 CNAS对不符合项的处理措施 (5)7 不符合项示例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7)不符合项分级示例 (7)前言本指南依据ILAC G3《认可机构评审员培训课程指南》(08/2012)附录A《不符合项分级指南》,以及参考国际同行做法制订,旨在为认可评审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供实验室参考,便于其了解不同类型不符合项对认可决定的影响,从而加强自身质量和技术的管理工作。
本文件代替CNAS-GL09:2014《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
本次修订是按CNAS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内容没有变化。
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1 范围1.1 本指南规定了不符合项分级的原则,为评审组及CNAS秘书处评审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评估和管理认可评审结果提供指导,提高评审结论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2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认可评审活动,也可用于实验室对内审发现和不符合项的控制工作。
1.3 依据本指南中确定的原则,评审组负责识别不符合项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总体评审情况作出合理的推荐意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NAS发布的实验室认可要求文件,包括认可规则、认可准则类文件(包含认可基本准则及应用说明、专门要求)、认可说明和认可方案。
3 术语和定义3.1不符合项实验室的管理或技术活动不满足要求。
注1:“要求”指CNAS发布的认可要求文件,包括认可规则、认可准则、认可说明和认可方案中规定的相关要求,以及实验室自身管理体系和相应检测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注2:不符合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缺乏必要的资源,如设备、人力、设施等;∙未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测量溯源性不满足相关要求;∙人员能力不足以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操作程序,包括检测或校准的方法,缺乏技术有效性;∙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不满足CNAS认可要求;∙实验室运作不满足其自身文件要求;∙实验室未定期接受监督评审、未缴纳费用等。
《医学检验》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介绍》答案:"显微镜术可以研究()" "A""()是一种自动分析细胞的高技术,其原理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分散细胞一个个分别通过测量区,当每个细胞通过测量区时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代表荧光、光散射,光吸收或细胞的阻抗等" "A""流式细胞仪是集()单克隆抗体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科学技术设备。
以下哪项不正确()" "C""侧向散射光,又称()散射,其信号的强弱与细胞内颗粒的强弱与细胞内颗粒结构的质量成正比,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D""以下哪项不属于细胞荧光化学技术的组成部分()" "D""():用于筛检抗体(抗特定抗原成分的特异性抗体)。
此法是测定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A""()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A""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因子()" "B""()是一种微珠多用途检测分析技术,它由一系列的微珠组合来捕获并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EDTA血浆、血清样本中被检测物质的量" "C""():用于检测目的抗原的量。
其优点是避免了对特异性抗体的直接标记,但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测定时间" "D""设置()是为了检测荧光抗体是否有效,并不是每次分析时都必须设置" "A" "流式细胞术对高速流过检测区的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的一种技术" "A""实验中,常利用()这两种参数的组合,区分不同的细胞群体,去除碎片、死细胞和粘连细胞的干扰" "B""当细胞携带两种以上荧光素激发出不同波长荧光时,理论上可选择()使每种荧光仅被相应的通道检测到" "C""SSC方向与激光束和液流形成的平面相垂直,亦称(),其信号强度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度和精细结构的变化" "C""淋巴细胞一般可分为()三个亚群,即“TBNK淋巴细胞亚群”;其中T细胞还可分为CD4细胞和CD8细胞。
CNAS-GL038:2019《临床免疫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CNAS-GL038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f Verification of Qual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Immun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活动,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性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纯定性免疫检验、半定量(滴度)的免疫检验和以定量方式报定性结果的免疫检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WS/T 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WS/T 494-2017《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WS/T 514-2017《临床检验方法检出能力的确立和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标准,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CNAS-CL01-A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microbiological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1:2018中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对CNAS-CL09:2013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代替:CNAS-CL09:2013。
相对于CNAS-CL09:2013,本文件除编辑性修订外,主要内容变化为:——5.5.2条将质量手册中应规定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改为实验室应规定的作用和职责;——6.6.2c)将关键培养基和自制培养基技术验收合并在一个条款中改为“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技术验收:”然后分条款描述;——7.3.1去掉了“取样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CNAS-CL09:2006;——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化妆品、环境样品、玩具、医药、纺织品、卫生用品、消毒产品等微生物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
微生物检测领域包括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
微生物专业中涉及的病毒检验、基因扩增检验等应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引

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Chemistr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化学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量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WS/T 408-2012《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WS/T 492-2016《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指南,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可报告范围 reportable range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性能特征已被验证的测量区间。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内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内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内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CNAS-GL037-2019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pdf

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Chemistr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化学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量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WS/T 408-2012《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WS/T 492-2016《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指南,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可报告范围 reportable range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性能特征已被验证的测量区间。
微生物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CNAS-GL41:4.3
验证要求
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内人员比对, 实验室如果开展手工染片和自动化染片,应该对两 种方法进行实验室内比对。
CNAS-GL41:4.3
比对方案
样品数量 1.每项检查至少5份样本 2.需覆盖全部样本类型 3.无菌样本类型应包含阳性和阴性结果 4.应优先选择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 样本,不可获 取时采用模拟样本
SFP11B39 SFP11C64 SFP11C57 SFP11B20 SFP11B24 SFP11B4B SFP11C7F SFNW05CR
18.96 20.64 19.2 18.0 10.8 20.4 24.96 25.4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FNW0C6D
23.28
新型隐球菌 阴性对照
SFNW0C6S SFP1FXGN
CNAS-GL41:4.3
比对方案
按照临床标本常用检验方式处理,由工作人员进行 操作
进行手工染片和自动化仪器染片时涂片需同时制备 两份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时,需由当日在岗人 员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报告
进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时,由本岗位人员负责制片, 染色,所有从事显微镜检查的人员 进行镜检,结 果报告,由专人进行结果统计。
肺炎链球菌CMCC 31533
白色念珠菌ATCC14053
混合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临
床
肺炎克雷伯菌
菌
株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CNAS-GL021:2018《医学领域定性检测能力验证实施指南》

CNAS-GL021医学领域定性检测能力验证实施指南Guida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Schemes in Medical Qualitative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1 目的和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内容 (3)前言本指南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医学定性检测领域特性而对CNAS-CL03:2010《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及具体解释,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指南与CNAS-CL03:2010《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本指南针对能力验证组织实施、人员、能力验证物品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及结果评价等质量管理和技术建议,介绍了医学领域开展能力验证可遵循的要求。
在结构编排上,本指南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3:2010中章、节条款号和名称,解释和说明内容在相应条款后给出,故章节号不是连续的。
医学领域定性检测能力验证实施指南1 目的和范围本指南是为了适应医学定性检测领域开展能力验证的需要和本领域认可需求而编制。
其目的是促进医学定性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的规范性。
如果适用,开展医学半定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时也可参考。
本指南尚未涉及医学领域校准(参考测量)能力验证计划的运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CNAS-CL03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3 术语和定义CNAS-CL03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文件。
4 内容4.2人员4.2.2 负责能力验证计划的关键岗位人员要求(a) 策划人员:具有项目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有两年以上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工作经历、了解相应的统计学知识并熟悉能力验证运作;(b) 结果评价人员:具有项目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该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具备必要的统计学知识;(c) 能力验证报告批准人员:熟悉本专业技术、熟悉能力验证各项政策程序和法律责任;(d) 能力验证物品均匀性、稳定性评价人员:具有相应的统计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工作。
CNAS GL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CNAS-GL038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f Verification of Qual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Immun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活动,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性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纯定性免疫检验、半定量(滴度)的免疫检验和以定量方式报定性结果的免疫检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WS/T 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WS/T 494-2017《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WS/T 514-2017《临床检验方法检出能力的确立和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标准,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CNAS-GL019-2018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

CNAS-GL019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Guidance on the Accreditation of ProficiencyTesting Provider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为指南性文件,旨在便于能力验证提供者(Proficiency Testing Provider,以下简称PTP)及其相关方了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的PTP认可制度,以及如何申请认可,并不是PTP认可的依据。
对PTP的认可要求请参见CNAS的PTP认可规则和认可准则。
本文件为第一次编制。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能力验证提供者(PTP)认可的机构。
CNAS PTP认可的评定和评审人员、CNAS工作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2.1 CNAS-J0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2.2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2.3 CNAS-R02 《公正性和保密规则》2.4 CNAS-R03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2.5 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2.6 CNAS-RL03 《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2.7 CNAS-RL04 《境外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受理规则》2.8 GB/T 27000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ISO/IEC 17000,IDT)2.9 GB/T 2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IDT)2.10 ISO/IEC 17011 《合格评定认可机构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27000(等同采用ISO/IEC 17000)和GB/T 27011(等同采用ISO/IEC 17011)及CNAS-RL01和RL06中界定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内得临床微生物得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得《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得方向。
虽然就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得指南文件,其她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内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与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得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得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与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得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与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如果没有可获得得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得实验室比对).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与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得实验室内部比对.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与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得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得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得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得主要目得就是评估系统使用得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得大部分病原菌。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Chemistr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化学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量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化学定量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WS/T 408-2012《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WS/T 492-2016《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指南,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可报告范围 reportable range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性能特征已被验证的测量区间。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

CNAS-GL038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Guidance of Verification of Qual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Immun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 CNAS-CL02-A004: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对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活动,也可供评审员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使用的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其他专业领域使用的定性检验程序/方法可参考使用。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纯定性免疫检验、半定量(滴度)的免疫检验和以定量方式报定性结果的免疫检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采用的经确认的检验程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部分)适用于本指南。
WS/T 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WS/T 494-2017《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505-2017《定性测定性能评价指南》WS/T 514-2017《临床检验方法检出能力的确立和验证》3 术语和定义对于本标准,GB/T 29791.1-2013(ISO 18113-1:2009,IDT)中的定义适用。
CNAS—GL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验证评价指南

CNAS—GL02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试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试用1.目的与范围1.1本指南对CNAS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根据统计处理结果对实验室进行能力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指南..1.2本指南适用于CNAS的能力验证活动以及将结果应用于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活动.. 2.引用文件ISO/IEC指南43-1: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IDTAPLACPT001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APLACPT002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NATA能力验证指南ISO5725:19941-6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3.统计处理3.1统计设计3.1.1能力验证的结果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并构成各种统计分布..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应与数据类型及其统计分布特性相适应..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对参加者的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确定指定值;b计算能力统计量;c评价能力;d在某些情况下需预先确定被测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3.1.2在统计设计中应考虑下列事项及其相互影响:a) 所涉及测试的精密性和正确性;b) 在要求的置信水平下检出参加者之间的最小差异;c) 参加者的数量;d) 待检样品的数目和对每一被测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测量的次数..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应考虑比对的周期;e) 估算指定值所使用的程序;及识别离群值所使用的程序;f) 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参考实验室必须能够给出优于参加者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尽量选择拥有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3.1.3在缺乏4.1.2 a的可靠信息时;可能有必要组织一次先导性实验室间比对协同试验;以获得该信息..3.2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3.2.1确定指定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是最常用的几种..按不确定度增加的顺序多数情况下如此排列如下:a已知值——其结果由特定样品配制如制备、稀释时确定..b有证参考值——由定义法确定用于定量检测..c参考值——与一个可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的参考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标准进行分析、测量或比对检测物品所确定的值..d由各专家实验室获得的公议值..专家实验室在对被测量的测定方面应具有可证实的能力;其使用的方法已经过确认;并且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通常使用的方法具有可比性..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实验室可以是参考实验室..e从参加实验室获得的公议值——利用4.2.3中的统计量;并考虑到极端结果的影响..3.2.2为公正地评价参加实验室;以及促进实验室之间和方法之间的协调一致;应有确定的指定值..这一点通过参加共同的比对;并使用共同的指定值就可以实现..3.2.3下述统计量适合于使用公议方法来确定指定值:定性值——预先确定的多数百分率的公议值;定量值——适当比对组的平均值;如:a可以是加权或变换如修剪平均或几何均值的平均值;b中位值、众数或其它稳健度量..3.2.4应根据所开展项目的特定技术要求;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由BIPM、IEC、IFCC、ISO、IUPAC和OIML等联合制定中规定的程序确定指定值的不确定度..3.2.5极端结果a)在使用参加实验室的数据确定指定值时;所用的统计方法应当使极端结果的影响降至最小;这可以通过使用稳健统计方法或在计算之前剔除离群值来实现详见ISO5725-2.. b)如果参加者的结果作为离群值被剔除;那么该剔除应仅为了计算总计统计量;而在能力验证报告中仍需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估;并且给出适当的能力评价..3.2.6其它需考虑的事项a)按理想情况;如果用参考值或参加者的公议值来确定指定值;协调人应有一个程序来确定指定值的正确度以及检查数据的分布;b)协调人必须有根据其不确定度判断指定值是否可接受的准则..3.3能力统计量的计算3.3.1单个检测项目的能力3.3.1.1能力验证结果常需转换成一个能力统计量以便于说明和衡量与指定值的偏差..33.3.1.3变动性度量常用于计算能力统计量和能力验证计划的总结报告中..对一组比对的数据常用例子是:-标准偏差SD;-变异系数CV或相对标准偏差RSD;-百分数与中位值的绝对偏差或其它稳健度量..3.3.1.4定性结果通常不需要经过计算..定量结果常用的统计量如下:a偏差XxD-=;这里x是参加者的结果值;X为指定值b偏差百分比率%100⨯XDc百分数或秩d Z比分数这里S是指变动性的适当的估计量/度量值..这种模式既适用于X和S由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亦适用于X和S不是由全部参加者结果推导出的情形例如;对指定值和变动性可作出明确规定时..利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结果时;()IQRXxZ7413.0-=..式中IQR为四分位间距..enE值该统计量通常用于测量比对计划和测量审核活动..式中x LAB是实验室的测量结果;x REF是被测物品的参考值BU为参加者结果的不确定度;U是指定值的不确定度..REF3.3.1.5注意事项a)参加者结果和指定值之间的简单差值可能足以确定能力;且易被参加者所理解..数值()Xx-在ISO5725-4中称为“实验室偏移的估计值”..b)百分率差适用于浓度的变化;参加者较易理解..c)百分数或秩用于高度离散或偏态分布的结果和次序响应;或不同的响应值有限时的情形..不要轻易使用该方法..d)根据检测数据的性质须对结果实行变换..有时这种变换是必要的;比如;稀释的结果以几何尺度变化;因而可以进行对数变换..e)如果使用统计量作为评价标准如Z比分数;变动性的估计必须可靠;即基于足够的观察以减少极端值的影响和降低不确定度..3.4综合能力评估3.4.1在单独一次能力验证轮回中;可以根据一个以上的结果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估..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特定测试物或一组相关的测试物有一个以上测试项目时;将能提供更为全面的测试能力的评估方法..某些图表;例如尤登Youden图或曼德尔Mandel h-值图;都是表示测试能力的有效手段..综合评估的例子如下:a相同被测量的综合值-满意结果的数目-z比分数的平均值-绝对偏差的平均值以单位或百分比表示-绝对偏差或平方偏差之和b不同被测量的综合值-满意结果的数目或百分比-绝对Z比分数的平均值-与评价极限相关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3.4.2注意事项a)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使它们都服从相同的假设分布如Z比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偏差的平方服从x2分布..b)对严重影响综合能力评价的极端值应进行检查..3.5能力评价3.5.1在建立能力的评价标准前;应考虑能力的度量值是否具有下列特点:a)专家公议:在这种情况下;顾问组或其它资深专家直接确定报告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专家公议是评价定性检测结果的主要途径..b)与目标的符合性:例如;应考虑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参加者被认可的操作水平等..c)数值的统计判定:这里的评价准则适用于各种结果值..一般将Z比分数分为:∣Z∣≤2满意结果2<∣Z∣<3有问题∣Z∣≥3不满意或离群的结果E值分为将n∣E∣≤1满意结果n∣E∣>1不满意结果nd参加者的公议:由一定百分比的参加者或由某个参考标准组提供的比分数值或结果的范围..如:-中心百分比80%;90%或95%满意;或-单侧百分比最低90%满意..3.5.2分割样品方案的设计;目的是识别不合适的校准或结果中严重的随机误差..对此;应依据足够数量的数据和较宽的浓度范围进行评估..为识别和描述这些问题;可采用作图法;特别是采用平均值所作的图表明实验室间差异..结果用适当的参数或非参数技术与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进行比较..3.5.3只要可能;应使用图示法表示能力如直方图、误差柱状图和Z比分数次序图这些图示法可用来表示:-参加者结果的分布;-多个检测项目数据间的关系;-不同方法的分布比较..有时;某些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在能力验证计划中为离群结果;但可能仍在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之内;鉴于此;利用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来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判定时;通常不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而是使用“满意/不满意”或“离群”的概念..3.5.4当利用测量审核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判定时;可利用E n值或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包括统计技术方面的标准进行判定;附件C给出了相应的统计方法信息..附件A:检测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处理方法A.1引言本指南概括了CNAL用于处理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程序..但仅适用于检测能力验证计划;而不适用于校准能力验证测量比对计划;校准能力验证计划的统计将在附录B中阐述..在检测验证计划中;结果的评价是建立在与给定值的比较之上;给定值通常是从所有参加者的结果中获得;即公议值..本文件中所描述的统计程序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只要可行;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分析应尽量采用这些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采用其它更适合的统计技术..对于所有的能力验证计划;统计分析只是评价其结果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个结果被认为是离群值;这意味着;从统计上看它明显地不同于本组的其他结果..然而;从所涉及的具体学科如化学看;结果可能没有“错”..这就是为什么规定结果的评价应由统计分析和技术专家共同参加的原因..本附录的A.4、A.5和A.6列出了实际使用的统计分析包括某些实例──即能力验证计划最终报告中出现的统计、表格和图表..在A.2中将说明一些在能力验证计划筹划过程中需考虑的理论背景;在A.3中将描述开始统计分析前需进行的结果的收集、输入和检查..A.2统计设计提供给实验室的检测物品之间的所有差别已降至最小;因此结果的变异性主要有两个来源:实验室间的变异包括测量方法间的变动和实验室内部的变异..我们将通过在这两种类型的变异上来评价实验室的结果和提供反馈..为了评定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这两种变异性;实验室必须进行多于一次如两次的相同检测..因此;只要可能;验证计划应设计成能够获得成对的相关结果..这可以用样品对来实现;如不可能;也可以通过对一个样品检测两次的结果来获得..如果使用成对的样品;它们可以是等同的即“均一对”或者存在轻微的差别分割水平对..由样品对获得的结果分成两类:均一对;其结果预期是相同的即两个样品完全相同或同一样品检测两次;分割水平对;其结果稍有差异..均一对和分割水平对这两种类型结果的统计分析是相同的;但在解释上稍有不同见A.5..有些验证计划不可能获得结果对;即只能获得单一样品的单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在能力验证计划设计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统计考虑是;假设分析的结果服从正态分布..这是统计分布中最常见的类型见下图..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个连续的、对称的“钟形”曲线;并被定义为大约有68%的值位于平均值的一倍标准偏差内;95%的值位于两倍标准偏差内;99%的值位于三倍标准偏差内..因此;计划组织者特别是技术专家必须注意;所有获得的结果应近似于正态分布..另外;对于具有连续数字的结果;技术专家必须仔细考虑给出所需的单位和小数位数或有效数字;否则数据可能出现大量的重复值..另一个应该避免的问题是当特性量是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测试时;结果往往是不对称的即偏向零..A.3数据准备在开始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应采取措施确保所采集的数据是正确、合理的..必须确保正确地输入所有提交的结果..一旦收到了所有结果或已超过上报结果的最后期限;必须仔细复查输入的数据..通过这个检查过程;一般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粗大误差和潜在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结果需经过转换;例如:微生物计数的统计分析通常按结果的对数计算;而不是按原始的数据计算..当所有结果已被输入并经过检查必要时经过转换;然后制作显示结果分布的数据直方图;以检验正态性假设..检查直方图可以看出结果是否连续和对称..如果不是;统计分析可能无效..还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即在直方图上出现两组有差异的结果即双峰分布;这通常是由于使用了产生不同结果的两种检测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两种方法的数据进行分离;然后对每一种方法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A.4总计统计量完成了数据准备;就可以用总计统计量来描述结果..至少应包含七种综合的统计量──结果数、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稳健的变异系数CV、最小值、最大值和极差..其中最重要的统计量是中位值和标准化IQR──它们是数据集中和分散的量度;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相似..使用中位值和标准化IQR是因为它们是稳健的统计量;即它们不受数据中离群值的影响..结果数是从一个特定检测中得到的结果总数;符号为N..中位值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即有一半的结果高于它;一半的结果低于它..如果N是奇数;那么中位值是一个单一的中心值;即()[]21+NX..如果N是偶数;那么中位值是两个中心值的平均;即是[]()[]()2122++N X N X ..例如;如果N 是9;中位值是第5个值;如果N 是10;那么中位值是第5和第6个值的平均值..标准化IQR 是一个结果变异性的量度..它等于四分位间距IQR 乘以因子0.7413;其与一个标准偏差相类似..四分位间距是低四分位数值和高四分位数值的差值..低四分位数值Q 1是低于结果的四分之一处的最近值;高四分位Q 3是高于结果四分之三处的最近值..在大多数情况下Q 1和Q 3通过数据值之间的内插法获得..Q Q IQR 13-=;标准化7413.0⨯=IQR IQR .. 稳健CV 是变异系数;稳健%100IQR ⨯=中位值标准化CV .. 最小值是最低值即[]1X ;最大值是最高值即[]N X ;极差是它们之间的差值即[][]1X N X -.. 计算了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总计统计量后;为了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实验室;可把中位值;标准化IQR 以及实验室的结果列成表格;作为中期报告发至参加实验室..中期报告发布之后;组织者不应对数据再做改动和添加如迟到的结果..A.8中给出了一个最终报告中的总计统计量的例子..例中使用了一个样品对;样品A 和样品B 是一对分割水平样品..注:因子0.7413是从“标准”正态分布中导出..A.5稳健Z 比分数和离群值为了统计评价参加实验室的结果;可使用基于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 比分数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如果是样品对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计算两个Z 比分数;即实验室间Z 比分数ZB 和实验室内Z 比分数ZW ..它们分别基于结果对的和与差值..假设结果对是从A 和B 两个样品中获得的..把样品A 所有结果的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分别写为中位值A 和标准化()A IQR ;样品B 也类似..仅对一个样品A 的结果而言;简单的稳健Z 比分数用Z 表示为:当根据样品对的结果A 和B 计算ZB 和ZW 时;首先计算结果对的标准化和用S 表示和标准化差值Z ;即:S A B =+()/2和2/)(B A D -=保留D 的+或-号通过计算每个实验室的标准化和及标准化差值;可以得出所有的S 和D 的中位值和标准化IQR ;即中位值Z ;标准化()D IQR 等这些总计统计量通常在报告表中列出;便于参加者自己计算Z 比分数..随后计算实验室间Z比分数ZB和实验室内Z比分数ZW;即ZBS SIQR S=-中位值()标准()和ZWD DIQR D=-中位值()标准()在报告中列表给出计算的Z比分数见A.8;并依据这些Z比分数来评定实验室的结果..把离群值定义为Z包括ZB和ZW绝对值大于等于3的结果或结果对;在表中;离群值在其Z比分数边上以§标出..当实验室的Z比分数处在有问题的区间即2< Z <3时;应鼓励实验室认真地检查它们的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对认为是离群的结果进行说明时;必须考虑Z比分数的符号和能力验证计划的设计..对于均一对和分割水平对;一个正的实验室间离群值即ZB≥3表明该样品对的二个结果太高..而一个负的实验室间离群值即ZB≤-3表明其结果太低..对于样品对;实验室内离群值即 ZW ≥3表明其二个结果间的差值太大..对于一个样品X的验证计划;一个简单的稳健Z比分数是离群值时;Z比分数的符号可以表明结果太高正或太低负;但不能确定离群是由于实验室间变动还是实验室内变动;或者是由二者所造成..A.6图形显示能力验证计划的报告除了包括结果、Z比分数表和总计统计量之外;通常还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图表..两个最常使用的图形是Z比分数序列图和尤登图..这些图能帮助组织者解释结果;而对于参加者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那些带有离群值的参加者;他们能够看到他们提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差异..Z比分数序列图将A.8中所举的例子制作Z比分数序列图..图中按照大小的顺序显示出每个实验室的Z比分数ZB和ZW;并标有实验室的编号;使每个实验室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它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较..尤登图尤登图是为二个样品的结果对而设计的..尤登图能显着地表示出实验室的系统偏差..是每个实验室的结果对;用黑点 表示..图中的椭圆表示约为95%概率的置信区域;椭圆的中心为二个样品中位值的交点..铅精矿中Cu的分析尤登图处于椭圆外的所有的点都标有相应的实验室编号..但要注意;这些点并不意味着都是离群..这是因为离群的标准 Z ≥3的置信水平约为99%;而椭圆是约95%的置信水平.. 这意味着;如果数据中没有离群值;期望大约有5%的结果将在椭圆外..然而因为能力验证的数据通常包含一些离群值;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有超过5%的点在椭圆外..尤登图中椭圆外的点;大体相当于那些Z 比分数大于2或小于-2的值..因此;结果在椭圆之外但还不是离群值的实验室应当复查他们的结果..尤登图的优点在于它们是真实数据的图示..在椭圆外的实验室能够看到它们的结果是怎样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室..从尤登图可以说明:(1) 含有明显系统误差的实验室即实验室间变异将在椭圆的右上象限或者在左下象限;即两个样品的结果异常地高或低;(2) 随机误差即实验室内变异明显高于其他参加者的实验室将处于椭圆外的左上或右下象限;即一个样品的结果过高;而另一个则过低..然而应注意;尤登图只是用来说明数据;并不用来准确评定实验室的结果结果的评定仍由z 比分数确定.. A.7实验室综合表在最终报告中;对检测样品中每个检测特性都应有一份综合表..该表包含了参加者的所有结果;同时带有相关的统计量和Z 比分数见A.8例..如必要;还包含了对实验室的说明.. A.8举例CuA 样%CuB 样%铅精矿中Cu的测定结果和统计处理附录B :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处理方法B.1简介本文件用于对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测量比对计划结果的评定.. B.2统计设计对于校准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计划也称为测量比对计划结果的统计设计;采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n E 值来进行评价.. B.3n E 比率在测量比对计划中;使用n E 比率来评定某一实验室的每一个单独结果..n E 定义为: 其中:x LAB 是参加实验室的结果;x REF 是参考实验室的结果;LAB U 是参加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如是认可项目;即为认可的不确定度;REF U 是参考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 对于一个结果;可接受的一个n E 比率也称E n 值应在-1到+1之间;即 n E <1越接近零越好.. 在检测实验室间比对中;Z 比分数表明了实验室的测试接近给定值的程度..但在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中;n E 值表明实验室是否是在参考值给定值的特定测量不确定度中..n E 值并不表明哪个实验室的结果最接近参考值;它只表明其测量结果是否符合对实验室要求的不确定度..因此;报告了小的不确定度的实验室;可能和在非常低水平即较大的不确定度上工作的实验室具有一个相似的n E 值..在一系列相似的测量中;n E 值期望呈正态分布..所以当考虑 n E 明显大于1的结果的时;应评价这个实验室出具的所有结果;观察是否存在一个系统偏离例如E n 值始终是正值或负值..下面是1伏直流电压标准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实验室报出的不确定度和n E 比率列于表中..实验室4和6的结果被认为不满意..1伏DCB.4在E n 值中使用了由实验室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如果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大于其被认可的不确定度;它应该作出解释.. B.5图形显示在最终报告中应有结果的图示及其相关的不确定度..以下面的图例显示了在B.3表中的结果..每个参加实验室的值和参考值用黑色菱形◆表示..实验室值向上和向下延伸的线段代表实验室报告的不确定度..1VoltDC但需要注意;图形仅仅是一个数据的说明;可以宏观地比较所有实验室的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它们不代表对一个结果的最终评定结果的评定由E n 值来确定.. 附录C :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C.1引言测量审核是将充分表征和校准过的物品送至一个实验室;然后将实验室的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在校准领域;被测物品的参考值通常由国家计量院确定..E n 值进行判定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考虑到检测实验室当前不确定度评定水平;本附录补充另一个评定方法..这里介绍这二种评定方式..使用者应根据实验室、测量方法及测量物品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方式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 C.2测量审核结果的评定方式:1. n E 值22REFLAB REFLABn U U E xx+-=1式中;x LAB 是实验室的测量结果;x REF 是被测物品的参考值B U 是实验室获得认可的能力的扩展不确定度;REF U 是参考值的扩展不确定度B U 和REF U 的置信水平为95%..若n E ≤1;则表明实验室的结果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利用n E 值评定测量结果是测量审核结果评定的基本方式;但前提是必须正确评定该实验室对该项测量的不确定度..如果实验室不能正确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则无法使用该方法..2. 实验室结果与参考值之差的临界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S-GL02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Guidance on the Verification of Procedure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对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2-A005:201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所做的具体解释和指导,供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代替:CNAS-GL41:2016。
本次为换版修订,相对于CNAS-GL41:2016,本次换版仅涉及文件编号改变。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申请认可或已经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规范其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的技术活动,也可供认可评审员在评审过程中使用。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也称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本指南中统一称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以下简称“检验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等各项检验活动。
2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验程序验证4.1在常规应用前,应由实验室对未加修改而使用的已确认的检验程序进行独立验证。
实验室应从制造商或方法开发者获得相关信息,以确定检验程序的性能特征。
实验室进行的独立验证,应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应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的验证,应按优先顺序依次选择标准菌株、质控菌株或其它已知菌株对商业鉴定系统(包括自动、半自动、手工)每种板(条/卡/管)的鉴定/药敏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
注:已确认的检验程序是经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程序,或国际公认标准或指南中的,或国家、地区法规中规定的程序。
4.2实验室应根据分析类型和用途进行验证程序的设计、验证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新检验程序的可接受性能标准。
验证结果应证明该检验程序可用于检测或准确分析待测物的特点,通常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准应在验证开始前确定。
验证计划和可接受标准应与该分析物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权威出版物等保持一致。
定义可接受标准的方法之一是根据医学和临床要求确定总允许误差,但通常应用于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的可接受标准可以用一致性(符合率)表达。
检验程序验证所使用的标本应为合格的临床标本或从回顾性/前瞻性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
标本的采集应符合国家、地区法规要求。
已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性能的标准菌株或质控品(如国家或地方临床检验中心使用过的质控菌株)也适用。
在少数情况下,对大量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除了需要临床患者标本,还可能会用到存档和/或回顾性标本。
另外,类似的标本可通过使用添加基质的标本和标准菌株获得,不建议只使用标准菌株进行验证。
可在阴性标本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分析物以获得模拟阳性标本。
4.3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内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内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5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分离培养4.4.1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血培养性能验证常用留样验证和血培养系统平行比对两种方法。
血培养系统平行比对用于评估验证系统和参比系统检出细菌能力的一致性,但需要样本量大,临床采样有难度。
留样验证的优点则在于可评估其检测不常见病原菌的能力。
实验室可根据医院病人数量和地区、病种特征等具体情况和两种方法的特点选择其中一种适宜的验证方法,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
4.4.1.1留样验证4.4.1.1.1验证要求验证应覆盖临床常见微生物,需氧成人/儿童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菌、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阴性菌、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和真菌,厌氧血培养瓶验证菌株应包括兼性厌氧革兰阳性菌、兼性厌氧革兰阴性菌、专性厌氧菌,其他特殊用途血培养瓶参照厂家要求选择合适类型菌株进行验证。
每种类型至少1株,总体不少于15株。
应尽可能使用真实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性能验证用临床留样菌株宜经质谱或DNA序列分析确认)。
对于特殊、苛养菌可使用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
某些特殊菌株需要在培养瓶中加入无菌、未使用抗生素的厂家推荐血液标本,如不加可能不生长,如流感嗜血杆菌。
4.4.1.1.2验证方案模拟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含量,用留样菌株进行一系列稀释,接种细菌的最终浓度为5-30CFU/瓶。
若苛养菌需添加适量的新鲜无菌血液(成人瓶5-10ml,儿童瓶1-3ml)后置于血培养系统上进行培养、检测。
4.4.1.1.3可接受标准如果在厂家说明书规定时间内检测出所有菌株则该方法通过验证。
3天时间应足以检测出至少95%的临床相关细菌,须具备苛养菌、真菌、厌氧菌等的检出能力。
若未能检出应使用相同菌株进行重复试验来验证。
若仍不能检测,实验室和/或制造商应在临床使用该系统前采取纠正措施。
如果血培养仪升级,原系统和新系统的差别不大,培养瓶也没有改变,那么由供应商技术代表核查仪器性能即可,无需再次验证。
功能核查将对孵育系统和光学系统以及软件是否按照制造商规定运行进行评价。
4.4.1.2 血培养检测系统比对4.4.1.2.1验证要求因血培养检测系统比对要求较高,并非强制要求执行。
同一厂家由同一系统控制采集数据的多个血培养模块不需进行比对。
检测系统比对允许根据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来评价新系统的性能,通常比对所需临床标本数量应≥100例。
4.4.1.2.2验证方案同一病人按照同样的采血方法采集血液标本,接种验证血培养瓶和参考血培养瓶中,分别放入各自的培养系统上进行培养、检测。
4.4.1.2.3可接受标准与参考方法相比,新培养系统检测符合率至少为95%。
如果未能满足性能要求,则该实验不能通过验证或者制造商和/或使用者须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并再次进行验证。
4.4.2 一般培养(非血液标本)一般培养包括各类标本(痰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组织等)的细菌(含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支原体等的培养。
培养程序包括标本处理、接种、培养基选择和适宜培养条件(温度、气体等)。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标本微生物培养检验前应针对培养目的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可采用培养基验证方法对培养程序进行验证。
使用质控菌株或留样菌株模拟标本进行培养,验证该培养程序是否满足检出性能要求。
4.4.2.1验证要求每项检查每种样品类型至少1份标本。
培养基根据其用途主要分为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和非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包含能够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或化学试剂,非选择性培养基则不含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能够促进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无论商品化培养基还是自配培养基,都需要在使用前对培养基性能进行验证,验证菌株可选择质控菌株或临床菌株。
对于某些苛养细菌专用培养基,实验室必须确定该培养基能保证对应苛养细菌的生长。
如:厌氧菌、百日咳博德特菌、弯曲菌、螺杆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以及其他需要特殊生长条件的细菌。
而对于一些非选择性培养基,如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保证其能支持大部分细菌的生长。
4.4.2.2验证方案标准菌株、能力验证/室间质评活动使用的菌株、从临床病人标本分离的具有稳定表型的菌株均可用做验证菌株,实验室对其生化特征及鉴定结果应做好相关记录。
4.4.2.2.1直接接种法按照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SOP直接接种菌株至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如果使用直接接种,应谨慎操作。
接种菌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将掩盖培养基的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特性。
如果在使用直接接种法时出现验证不合格,则改用标准化菌悬液进行验证。
4.4.2.2.2标准化菌悬液法不同实验室之间可进行标准化菌悬液验证比对。
较高浓度的菌悬液能够较好测试选择性培养基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的能力。
较低浓度的菌悬液则能够验证非选择性培养基充分支持细菌生长的能力。
第一步:菌悬液的准备(1)直接菌落法:使用培养18到24个小时的菌落,在0.85%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菌悬液,使其浊度达0.5麦氏浊度。
(2)生长法:从24h培养物中接种3到5个菌落至无菌肉汤以此制备悬浮液。
孵育数小时使其浊度达0.5麦氏浊度。
第二步:接种(1)验证非选择性培养基用无菌肉汤或者生理盐水将0.5麦氏单位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每个测试平板接种10μl(0.01ml)悬浮液,均匀涂布。
如果菌落过密,则可将菌液稀释1000倍后再接种。
(2)验证选择性培养基用无菌肉汤或者生理盐水将0.5麦氏单位菌悬液进行1:10稀释,每个测试平板接种10μl(0.01ml)悬浮液。
如果菌落过密,则可将菌液稀释100倍后再接种。
(3)验证培养管用10μL(0.01mL)未稀释的0.5麦氏浊度悬浮液进行接种。
培养温度、气体条件和培养时间执行实验室SOP文件规定。
4.4.2.3可接受标准4.4.2.3.1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验证菌株长势良好、菌落大小与预期相符、菌落形态典型,并且能够抑制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可判定性能符合要求,验证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