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摘要】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接着说明了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指出其在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演变过程。
正文部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讨论了劳动价值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劳动价值论与价值创造的现实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强调了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应用,展望了劳动价值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全面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意义,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市场经济,价值创造,现实意义,当代启示,现实应用,未来发展1. 引言1.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斯多亚哲学,但在近代经济学中得到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这意味着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有经过劳动的加工和生产,商品才能获得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它决定了这种商品的价值。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这种商品的价值就会高于其实际价值;反之则会低于其实际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的创造性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为我们理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1.2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古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
浅论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浅论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创造价值劳动是指劳动者通过创新、发明或改进工艺、产品,提高劳动生产力和企业效益的劳动,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创造价值劳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越来越重要。
因此,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创造价值劳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不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
其次,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只有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创新服务和产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抢占市场优势。
再次,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对创造价值劳动的需求是日益增长的,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
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和发明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造价值劳动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在实践中,企业应当注重发挥创造价值劳动的潜在作用,将其融入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中,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和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时俱进,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Vo . No 1 15 .O Ot ,06 c . 20
与 时 俱 进 , 化 对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认 识 深 的
张 岑 晟
( 南 工 业 贸 易职 业 学 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0 1) 5 0 2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创 立的劳动价 值理论 ,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具 现代 社会科 学技术进 步和市场
、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 的时代特征 , 江泽 民同志进行 了 精辟 的概括 :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 家关 于资本主义社 会 “ 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 揭示 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 ” ( 为揭示 资本主 义生产 方式的本质特 征提供 了 一)
理 论 基 础
马 克思 提 出了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 的命题 , 但是 , 由 于当时科学技术 的发展水平还 比较低 , 在创造社会财富 中的贡献远没有 今天这样 大。 当时 的条件下 , 在 科学 技 术是作为潜在 的生产力 , 过物质生产领域生产工具的 通 改进和劳 动者 劳动技能 的提高 而转化 为现实 的生产 力 的。 因此 , 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创造 问题时 , 把创造价值的 抽象劳动划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指出复杂劳动在 同样 的劳动时 间内可 以创造 出倍加于简单劳动 的价值 。 这些论断正确地 揭示 了当时条件下科学技术 在价值 创 造中的作用。 二、 劳动价值理论在现时代面 临的新情况
关键词 : 深化 ; 劳动价值理论 ; 认识 中图分类号 : 2— D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2 2 0 )0— 0 6一 2 17 —6 3 (06 l 0 1 O
《 江泽 民文选》 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和 劳 动价值理论认识 的有关论述 , 对于我们 正确认识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特征 , 研究 劳 动价值理论在现时代面临 的新情况 、 问题 , 新 结合现 代 科技进 步和经济发展 的实际 ,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 和劳动价值理论 的认识,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特征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 典经济 学 劳动价值学说 的基础上创立的 , 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经济 学说的理论基石。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所说的劳动价值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系统学说。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代表人物——配第、斯密和李加图先后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成份的优秀成果。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和稳定的基本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原来建立在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能否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问题,面临着对现实经济是否具有解释力和适应性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的挑战,也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挑战。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和展开的。
(一)现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马克思的时代,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在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并围绕着物质产品生产过程而展开的,与物质产品生产没有直接的服务业部门基本上被排除在价值创造的考察范围之外。
比如,将货运与客运区分开来,把前者列入价值创造的链条,而把后者列为不创造价值的部门,就是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典型例子。
但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相比,现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全世界的平均数超过了60%,一些高收入国家超过了70%;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也大体上相当于这个水平。
相应地,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从全世界范围看已下降到较低水平。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8-7-25 16:56 彭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从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威廉.配弟在其《赋税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出来,人类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认识已有340年的历史。同时,有关价值问题的争论不休。尤其是在2000年12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溶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以来,社会各界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必须注意以个七个问题。
关于科学劳动与价值创造问题。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而科学劳动作为实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它既可转移旧价值,还可创造新价值。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科学劳动是高级或超级的复杂劳动。因而科学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比一般劳动创造的价值不知要多多少倍。
科学劳动是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掌握现代技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劳动。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在生产和社会实际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的创造,这是对科学的认识过程,既包括学习、积累和继承的过程,也包括科学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并培养提高劳动者使其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技术知识,能掌握和运用它们来进行生产活动,这是一个由科学到技术、再由技术到生产的应用过程,既是应用也是继续学习、研究的实践过程,是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深化过程⑦。
关于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问题。首先,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且往往是复杂程度很高的活劳动的结晶,其本身有价值;其次,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本身又不创造价值,不能成为价值的源泉,因为科学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它的运用无论千万劳动生产率多大程度的得高,但它终究仍是生产资料。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界没有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⑥。物化的知识凝结有价值,但它本身不是价值;最后,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是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前提,而且也是创造出更氏我价值的必要条件。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按劳 分配 与按 生产 要素 分配 相结合 。 而 在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 这种 分 配 方 式 必然 要 通 过 市 场机 制 来 实现 。 因而 要 承 认 市 场 分 配 的 作 用 。 在 这种 新 的 经 济条 件 下 , 怎 样 认 识 和 把 握马 克思 主 义关 于 劳 动 和 劳动 价 值理论 , 出 现 了不 同的见 解 和 争 论。 有 的学 者 提 出 , 按 劳分 配是 以 马 克思 的劳动 价值 论为 理论基 础 的 。 现在 既 然 实行多 种 分配 方式并存的 制 度 , 鼓励 生 产要 素参 与 收 人 分配 , 这 就 表 明 , 认为 只 有 劳动 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与现 实 不 相 符了。 它不能说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根 据。 实行按 要 素分 配 , 就 得 承 认 各种 生 产 要 素都 参 与价值 的创造 。 有的学 者根 据劳 动概念 的 范 围 , 认 为物化 劳动 也创造 价值 , 或社 会劳 动 创造 价值 。 至 于非 物质 生产部 门如 服务行 业 的劳 动是 否创造 价值的讨论 , 已经 经 历 了很 长 时间 了。
( 责任 编 辑 : 夏 添 )
否 也创造 价值 在个人 收人 分配 中要不 要 向 有 较 大 贡 献 的科 技工 作 者 和 企业 经 营管 理 人 员 倾斜 事 实上 也 存 在 不 同 的看 法 。 “ 十五 ” 计划建 议 , 特别 以此 问题 为重点 , 从生 产 和 分 配 两个角 度提 出指导性 意见 : “ 随着 生产 力的 发 展 , 科 学技术 工 作 和 经 营管 理作为 劳 动 的 重要形式 , 在 社会 生 产 中起 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下 , 要 深化 对 劳 动和 劳动价值 理论 的认识 。 建 立健全 收人 分配 的 激励 机制 和 约束机制 。 对 企业领 导人 和 科技 骨 干实行年 薪制 和 股 权 、 期 权试 点 。 ” 这 个 问 题能 否在理 论 上 和实 践 中解 决 得 好 , 关 系 到 我 国能否用 好 人 才 、 留住 人 才 以及 我 国 的改 革 和发展 大业能 否顺 利和有效 推 进 。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概念上理解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概念上理解劳动是创
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颜银根
【期刊名称】《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4
【摘要】劳动价值论自创立以来,一直广受争议.国内关于劳动价值论经过多次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劳动创造价值,关于这一结论没有疑议,问题就在劳动是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要注意三点:首先是价值的概念;其次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最后是劳动到底是不是唯一源泉.
【总页数】4页(P61-63,96)
【作者】颜银根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驳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奇谈怪论 [J], 吴易风
2.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应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认识的深化 [J], 赵鲁平
3.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及其发展 [J], 肖万春; 吴焕新; 彭万力
4.“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笔谈——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J], 李强
5.“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人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J], 罗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二)对当今社会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的深化认识
7、 一般性劳动
8、 常规劳动
科技性劳动
创新劳动
7、 一般性劳动:熟练工人的劳动、管理的劳动
科技性劳动:技术工人劳动、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
科技性劳动与一般性劳动的区别:
a:从科技含量上看:二者的区别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 高低不同,一般性劳动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科技性 劳动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劳动或很高的劳动。
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在当今社会,从事科技性劳动的技术 工人、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凭借付出的科 技性劳动,就可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分享利 润
启示之二: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者要分给与 其劳动科技含量、劳动贡献相应的剩余价值
启示之三:劳动者是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到企业 工作的,与物力资本的所有者地位平等,同样是企 业的主人,应该同样参与企业管理。
(一)、深化认识的提出
(二)、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 的 意义
1、用深化了的认识指导实现分配的科学化 2、用深化了的认识,弄清楚为什么不能简 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 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3、用深化了的认识,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实现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深化认识的必要性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3、不是股东的企业职工是不是企业主人? 4、究竟什么是剥削? 5、究竟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什么
是社会主义剩余价值? 6、为什么说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资产,有多少资产当作判
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 识的提出、目的意义、必要性
b:从是否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来看:一般性劳动没能参 与剩余价值分配;科技性劳动能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03计本3班陈伟郴 2B03241511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一论述具有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工会干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因为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组织。
劳动者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对象。
必须看到,传统理论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当今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重日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已被公认为是生产劳动,而且能够创造价值。
同时,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单位产品所含的活劳动已大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手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将会强化。
既然如此,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当今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才能清楚工会组织的基本成员和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劳动政策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源头维护和具体维护的重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价值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作用之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劳动者的积极性。
其二,因为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工会既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又是代表劳动者一方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
工会要更好地履行起自己的这一职责,就必须认识和研究这些与劳动关系有关的问题。
当工会在参与政府有关劳动立法或政策制订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性劳动或体力型劳动的使命感,而忽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这类劳动形态的重要作用,甚至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诸要素和所有者,仍存在传统的“劳动对资本”的异议。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所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目标。
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用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精)
1.价值创造不直接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价值创造 只是研究生产领域中的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 他生产要素都不足以创造价值。但是,这并不是 说,由劳动创造的价值只是由劳动者完全占有,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由创造价值者 完全占有价值。这是因为 ,价值的分配并不是以 性质决定的,它是随着经济关系性质的变化而进 行调整的。这种分配原则的变化和调整与价值创 造没有直接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一 个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就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创造 的价值具有占有权,以实现自己对生产要素具有 的所有权。所以,按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要素 所有权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据的不是劳动价值 理论,而是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解答 !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 基本的经济活动,是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的主 要环节。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 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分配研 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以后,在各个要素所有者之 间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因此,价值创 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他们混 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价值分配的依 据,也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完全等同于价值创造 问题。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 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 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价值分配原则的变化,并不能否定价值创 造的理论。按要素分配,意味着作为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权从创造的价值中分 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利益。但是,并不 能由此推论出,因为各个要素所有者都有 权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认为这部分价 值就是由各个要素自己创造的。总之,劳 动价值理论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为依 据的,同样,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来否定 劳动价值理论。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成 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劳动生产 率与商 品的使用价值量成 正 比,这就是商品价值量变化 的基 本规律 。其次 ,要充 分肯定科 学技术 、知识文化等生产要素 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促 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增加社会财 富 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掌握商品 、劳动产品与社会财 富的区 别 ,是理解科技 知识 在商 品生产中发挥作用 的关键 。商 品是 用来交换 的劳动 产品 ; 劳动产品指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加 工 劳动对象生产 的物质 产品 ; 而社会财富是指所有能够满足人 类某一 需要 的使 用价值 ,它既包括 商 品,又包 括劳动 产品 , 还包括 自然 界中原本就存在各种 自然物 。无论是商 品 、劳 动 产 品还是社会财 富 ,都具有使用价值这一属性 ,所 以说使用 价值是构成社会 财富的物质 内容 ; 在商 品经济条件下 ,社会 财 富的主要 载体 是商品。 当代社会 ,科学技术 、知识文化 等 要素 ,在商 品生 产过程中起着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 注 ,它们 与劳动者 、劳动 资料 、劳动对 象的结合 ,能够提高劳动者 的 素 质 、增强 劳动资料 的品质和性 能 、拓展 劳动对象 的范 围, 它们直接影 响或改变 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 了社会 生产力 的发 展 ,提升 了人类 创造财富 的能力 ,也就是说 ,科学技术 、知 识文化 等生产要素极大地提升 了人们生产使用价 值的效率与 能力 。但我们不 能因此认为科技知识等生产要素创造 了商品 的价值 。我们 知道 ,价值是商品特有 的属性 ,具有这一属性 是 为了在商品交换时 比较生产者各 自 付 出的劳动量 , 遵循 价 值规律 ,实现等价交换 ,而形成价值 的唯一实体是人类 一般 劳 动 ,即人 的活劳动 ,科学技术 、知识文化等要 素仅仅是 前 人 劳动积累的成果 ,是一种物化 的劳动 ,是把 活劳动凝结在 商 品中形成价值所借助 的物质条件或物质手 段 ,这种物化劳 动是不 能创 造价值的 ,这些生产要素参 与商 品生 产 ,提高了 人类 生产商 品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出更 多的商品量 ,即更 多 的使用 价值 量 ,创造 出更丰富 的社会财 富 ,但是 ,单 位商品 的价值 量并 不会因此增加 ,相反 ,正是 因为 劳动生产 率的提 高 ,生产单 位商品需要的社会必要 劳动 时间更 短 ,其价值量
马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物质:是标志客观是在的范畴,这种客观是在是人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腹泻摄影和反应.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实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真理:从是更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
5、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7、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8、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9、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二,问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其一,意志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嘛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现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啦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啦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好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3、为什么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答: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带于深化和发展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吧他们分开。
4、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劳动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把握不同劳动形式的特征和本质,对于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探索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关系、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以及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本质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首先,劳动是产生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
劳动者通过投入劳动来改变客观世界,创造出有用价值的商品。
商品的价值由其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决定。
劳动价值论主要从劳动时间的角度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价值大小的基本尺度,在商品交换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指出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分离的价值形态,而交换价值则是用价值表示的劳动价值。
其次,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观点在古代经济思想中就有所涉及。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古代中国经济学家王安石的“劳动唐贱论”,都反映了劳动价值论的一定内涵。
然而,这些早期劳动价值理论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对于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劳动的本质并没有给予深入的分析。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构成。
马克思通过劳动的概念、劳动价值的内涵以及价值构成要素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根本原理,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本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也是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本条件。
而劳动价值则是劳动的特殊形式,是劳动创造的商品的内在属性。
劳动价值不仅是商品的属性,也是劳动者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满足。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2.质,度3.剩余价值率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试述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3.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4.试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1.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
2.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从哲学上讲违背了“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五、资料分析题(共1题,每题16分,共16分)1.“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结合马克思的上述论述,请回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49[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正确答案】D2.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正确答案】BCD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6.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二、单选题7.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每一个改革者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
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A.统筹兼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承认矛盾,在分析解决矛盾中促进事物的发展C.抓住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D.把握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答案:B,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正确答案:B,9.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正确答案:B,10.《物不迁论》中,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
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的社会生产活动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情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认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二是历史地和发展地认识劳动价值论;三是正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深化对物化劳动的认识。
关键词:劳动价值;广义生产劳动;科技贡献;物化劳动2001年7月1日,在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经济科学革命上的意义和地位,又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指出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要意义。
这是我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指针。
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中,国内有的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已不能解释现代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多元化的客观事实,不能为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提倡以资源(要素)价值论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应该否定。
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离开了政治经济学就无法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
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这与我们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初衷相违背。
再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是就要以要素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因为实现按要素分配,并不能证明各种要素都创造价值。
论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劳 动 价 值 论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的 基 础 , 马 是 克 思 剩 余 价 值 学 说 的基 石 。 它 是 为研 究 和 阐 明 资 本 主义 经 济 关 系 及 其 运 动 规 律 , 为 基 础 性 的理 论 而 作 提 出 来 的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 适 用 于 资 本 主 既 义 商 品 生 产 , 适 用 于 社 会 主 义初 级 阶 段 的 商 品 生 也 产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重 温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 入 研 究 劳 动 价 值 论 对 于 正 确 认 识 我 国 的 现 实 深 社 会 生 活 , 别 是 对 现 阶 段 的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的 改 革 特 极具指导意义 。 深 化 对 管 理 劳 动 和 科 技 劳 动 作 为 劳 动 重 要
首先 , 克思认 为创 造价 值 的劳动 不仅 仅是指 马
线 工 人 的 生 产 劳 动 , 应 是 总 体 劳 动 。 在 总 体 劳 而 动 中 , 仅 直 接 加 工 于 劳动 对 象 的 劳 动 是 生 产 劳 动 , 不 凡 与 生 产 产 品 直 接 间 接 有 关 的 劳 动 , 括 管 理 人 员 包
一
和 科 技 人 员 的 劳 动 , 是 “ 体 劳 动 ” 必 要 的构 成 都 总 中 部 分 , 属 于 生 产 劳 动 , 可 以创 造 社 会 价 值 。马 克 都 都 思 指 出 :随 着 劳 动 过 程 本 身 的 协 作 性 质 的 发 展 , “ 生 产 劳 动 和 它 的承 担 者 即 生 产 劳 动 者 的概 念 也 就 必 然 扩 大 。 为 了 从 事 生 产 劳 动 , 在 不 一 定 要 亲 自动 手 ; 现 只要 成 为 总 体 劳 动 者 的 一 个 器 官 , 成 他 所 属 的 某 完 种 职 能 就 够 了 。 ④又 说 : 许 多 劳 动 者 共 同 生 产 同 ” “ 种 商 品 ; …这 些 或 那 些 劳 动 者 的 劳 动 同 生 产 对 … 象 之 间 直 接 存 在 的关 系 , 自然 是 各 种 各 样 的 。 例 如 , 小 工 、 工 、 程 师 … …所 有 这些 劳 动 者 合 在 一 监 工 起 , 为 一 个 生 产 集 体 , 生 产 这 种 产 品 的 活 机 作 是 器 。 ④马 克思 还 更 为 明 确 地 说 明 : 总 体 劳 动 过 程 ” 在 中 ,有 的 人 多用 手 工 作 , 的 人 多 用 脑 工 作 , 的人 “ 有 有 当经 理 、 程 师 、 艺 师 等 等 , 的 人 当监 工 , 的人 工 工 有 有 当直接 的体力劳 动者或 者 做 十分 简单 的粗工 , 是 于 劳 动 能 力 的 越 来 越 多 的 职 能 被 列 在 了 生 产 劳 动 的直 接 概念 下 。 可 见 , 克 思 所 论 述 的 劳 动 指 的 是 总 ” 马 体 劳 动 , 不 仅 仅 是 指 一 线 工 人 的 生 产 劳 动 , 理 劳 并 管 动 和 科 技 劳 动 都 是 总 体 劳 动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而 从 都属于创造 社会价值 的生产劳动 。 其 次 , 克 思 在 论 述 资 本 家 在 生 产 中 的 作 用 这 马 个 问 题 时 , 调 了 资 本 家 管 理 工 作 的 两 重 性 。一 方 强 面 , 强 调 了 资 本 家 的 剥 削 性 质 , 另 一 方 面 也 指 他 但 出 :一 切 规 模 较 大 的 直 接 社 会 劳 动 或 共 同 劳 动 , “ 都 或 多或少地需 要指挥 , 以协 调 各 个 人 的活 动 , 执 行 并 生 产 总 体 的 劳 动 — — 不 同 于 这 一 总 体 的 独 立 器 官 的 劳 动— — 所 产 生 的各 种 一 般 职 能 。 一 个 单 独 的 提 琴 手 是 自己 指 挥 自 己 , 个 乐 队需 要 一 个 乐 队 指 挥 。 一 ” “ 是 一 种 生 产 劳 动 , 每 一 种 结 合 的 生 产 方 式 中 必 这 是 须 进 行 的 劳 动 。 马 克 思 认 为 , 本 家 这 种 像 乐 队 ” 资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马克思时代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然而,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应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本文将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研究和探讨。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从多个角度和全面的透视问题,以获取更准确的认识或解决方案。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剖析和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辩证思维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作用,并展望辩证思维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辩证思维与劳动价值论相结合的研究观点,并为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社会分配的合理性,为构建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有益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本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1.1 概述:首先对劳动价值论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指出它在社会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及劳动价值论与辩证思维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详细陈述文章的整体结构,说明每个部分和子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可以阐述辩证思维在扩展观点、解决矛盾、提出新观点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子部分,分别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和辩证思维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当代世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尤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造价值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当代世界,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尤其要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一、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1876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诞生即《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当时社会经济正值欧洲大陆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社会存在决定人们意识,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不能离开马克思那个时代的客观历史条件。
第一,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情况看,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集中在生产物质的部门或领域,非物质生产占总体劳动中比例较小,影响不大,马克思在谈到服务交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知识、科学、技术不是非常发达,脑力劳动比例偏小,马克思当时还不可能把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独立因素加以系统论述,因而,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指从简单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
第三,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由生产社会化、科学化程度不是很高,管理劳动在总体劳动中比例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当时管理还是资本家的职能,而资本家管理职能更多的是与剥削结合在一起,绝大部分的劳动者是处于被管理、被剥削的地位,尽管马克思非常重视管理的作用,但马克思还不可能把管理作为创造价值的独立的劳动形态。
第四,马克思整个经济学说所处的时代立论前提,资本家和全社会的统治、管理部门在整体上都是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劳动价值论就是要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揭露资本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推翻剥削阶级、实现劳动者的当家作主提供革命的理论依据。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现实的变化从马克思《资本论》出版至今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了,在这140年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电子信息、生物基因、纳米技术等层出不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财富,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
第二,产业革命带来了产业结构巨大变化。
马克思时代的工业和农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主产业,第三产业微乎其微,纵观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逐年攀升。
第三产业不仅涉及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电信、商贸,而且覆盖旅游、教育、医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美国,农业产值仅占3-5%,工业产值只占20%不到,服务产业占75%到76%。
美国的财富3/4是来自第三产业。
香港没有第一产业,它的制造业占15%,第三产业占到85%。
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的比重都在67%以上,从产业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已进人了“服务经济时代”。
第三,经济管理日显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出效益”不是一句空话,而当今社会,没有宏观管理,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微观管理,就没有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
第四,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间的经济日加密切,“世界工厂”遍布全球,经济生活中的“神经末梢”四处可见,前一段我国银行存贷款加息的信息一经公布,即刻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和反响便是一例,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五,今天我国从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生前未曾预料的,也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实践。
马克思讲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而我们现在讲的是中国特色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三、进一步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全面、系统深人地领会和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在继承和开拓上下功夫。
第一,深化对管理劳动的认识。
管理劳动是社会化劳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劳动分工协作的角度看,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越重要。
作为整体劳动不可或缺的管理劳动,它产生的效益直接表现为避免无政府状态下劳动无序造成的浪费和促进劳动效率提高产生的综合效益。
马克思深刻分析了管理劳动的作用,他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别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一个单独小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因此,“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随着劳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愈加细化,马克思时代资本家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的“合二而一”,已被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形所代替,管理劳动创造价值不再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剩余价值混在一起,凸现其创造价值的本色。
马克思还明确指出:“资本家在劳动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种加人产品价值的劳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要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赢利,必须有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并执行的经营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提高被管理者的劳动效率,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产品,经营管理作为整体劳动而存在,比一般劳动复杂得多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它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简单的劳动。
第二,深化对科学技术劳动的认识。
马克思在分析创造价值的劳动时认为,“商品价值体现是人类劳动的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肌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的耗费”。
“当然,人类劳动力本身必须已有一定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耗费”。
例如,人们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在缝衣、织布、开机器等具体形式中耗费劳动力。
因此,不需要经过学习和专门训练,一般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叫做简单劳动,它是“简单劳动力的耗费”。
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叫做复杂劳动。
其中,能够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生产要在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人们学习和培训主要是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以便能胜任复杂的劳动。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提高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标准,如过去看管仓库的劳动算是复杂劳动,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己成为简单劳动,在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看机器可能是简单和劳动,而在经济科学落后国家却是复杂的劳动。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具有非实体的渗透性,它“物化”在生产资料上,改善其素质,提高其功能;“物化”在劳动者身上,改革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的效能。
两种“物化”相互促进,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三次大革命就是一例。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以力学理论建立为标志,物理学、化学方面的新成果,钢铁的出现,创造了蒸汽机等机器,出现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力得以大发展;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电磁学理论建立为标志,使蒸汽机转变为内燃机、发电机、发动机,实现了工业电气化,生产力又得到发展;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遗传工程、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把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推进到自动化、现代化的水平,大大推进生产力的迅猛前进。
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科学技术;创造科学技术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为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劳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的方式和手段。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著名演说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马克思时代,科学技术虽然还不够发达,但马克思深刻地看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他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
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同价值转化为资本时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在进人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后,科技人才的多少和水平高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科技对生产的装备应用程度和在经济生活中的要素—科研成果—专利的多寡,体现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准,国家间的竞争表现为以科技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关键。
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既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原创含义,又反映了现代劳动的特点。
第三,深化对服务劳动的认识。
在当代社会,以服务劳动为主的第三产业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比重约占70%,并呈不断加大的客观趋势;从社会功能看,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与物质劳动、精神劳动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社会劳动。
如果没有第三产业服务劳动,人们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生产经营就无法正常进行,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就无法正常运转。
社会财富就无法增长。
有些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不仅重要而且还十分敏感。
如教育部门承担着培养人才的社会重任,这项工作不仅影响现在,更影响着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一些行业如金融、电信、保险、商贸等一旦出现波动,很快就会波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严重的还会使整个国家陷人无序,甚至瘫痪。
在现代社会里,第三产业就象一张连接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直接地或间接地成为社会整体劳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看待在社会生活中比重占70%的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已成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热难点问题。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原理,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用于交换的有用的劳动,它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二是用于交换即价值,大部分服务劳动具备上述两条件。
虽然这些服务劳动凝结非物质化,但不影响作为商品的性质和作用。
马克思认为:“商品所以有价值,一般说,物所以有价值,仅仅由于它们是人的劳动的表现—不是因为它的本身是物,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劳动的化身”,而不是要这种产品是不是实物,即不是看劳动是否凝结、固定在可以捉摸的物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