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好处: 富有文采, 含蓄深刻 。
关于“用典”
• 4、词人是如何做到熟练灵活地运用典故的,对我
们写作有何启示?
南朝宋:刘裕
战国:廉颇
汉:霍去病
南朝宋:刘义隆 北朝北魏:拓跋焘
三国:孙权
启示:熟读历史,旨: 抒发词人壮心不已的豪情,
报国无门的苦闷。
• 作业:背诵这首词,预习李清照词两首。
铁道。台雄 马寄斜,无 ,奴阳风觅 气曾草
——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辛亭 弃怀 疾古
思考:词中用了哪几个典故?
典故
典故一:孙权雄才大略 典故二:刘裕北伐完胜 典故三:刘义隆北伐惨败 典故四:拓跋焘修建行宫
典故五:廉颇思国
三、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安排:
结合导学案“合作探究”,1、2小 组探究第一题,3、4小组探究第二 题,5、6小组探究第三题,7、8、9 小组探究第四题。
年秋,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朝政,企图通过北伐 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起用闲居八年的抗 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任命他为绍兴知府,浙东安任使, 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韩侂胄的抗金主张符合辛弃疾复国 的一贯志愿。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靡淫乐,只不 过是想借“伐金”来作为政治赌博的筹码。因此对独揽 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 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 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下阕译文:
元嘉年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 好大喜功,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像汉 朝霍去病远征匈奴那样在狼居胥山筑 坛祭天欢庆成功,结果只落得自己回 顾追兵仓皇败逃的下场。我登上山亭, 向北遥望,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 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往事不堪 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拓跋焘 (佛狸)的庙前,竟有百姓在那里祭 祀,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 和社日的鼓声!还有谁会问,廉颇老 了,饭量还好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典故二:刘裕。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旳, 这个典故所体现旳作者旳感情与上一种是否一样?
❖ 1、刘裕有何体现?
❖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帝旳不同体现!
❖ 3、作者对刘裕旳感情怎样?
❖ 4、这体现了作者怎样旳观点
老仍不忘国)
词中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 典故一:孙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旳。
❖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 2、“舞榭歌台”指什么?
❖ 3、体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 明确:因为孙权以一种帝王旳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旳 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旳是东吴歌舞 生平旳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以为如 今已没有孙权这么能确保让国家太平旳国君了。体现了对孙 权旳赞叹,体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旳愿望。隐含他对当初 统治者偏安江南旳不满,
想当年,他大举北伐时,北伐队伍兵强 马壮,气势犹如猛虎一样,能吞下中原一带 万里江山。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 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 胥那样旳功业,成果只落得仓皇 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
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
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 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 作为一种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 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旳敌人一下子都赶回 北方去了。一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旳南宋皇帝呢? 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 体现了作者对刘裕旳赞叹和对统治者旳惋惜。体现 了他主张北伐旳观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决赛一等奖课件(21张ppt)
当时的政治博弈和权力制衡,再有志向再有能
力的文臣武将都未必能够实现其理想和抱负,
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剧。
课堂训练
联系文本,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为题写一段感悟,不少于300字。
• 结束语:
•
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
作者:常青
• 登亭远眺,残阳如血,晚风吹来,吹动了你 的衣衫,却吹不散你心头的忧伤——英雄难觅, 故土难收,知音难遇,让拥有一腔热血、一身武 功,满腹韬略的你黯然神伤,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又有谁来替你拭去。
“行走的荷尔蒙”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辛弃疾《念奴娇》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 义端和尚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友人陈亮
“ ?” 的英雄
无人会,登临意
—— 《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安阳市开发区高中:常青
政才能逐渐为当权者所知,尤其是在缉捕“寇盗
”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他最终成为朝廷方面的
大员。以他的出身能够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何
况他的治政风格令某些讲究宽忍的儒者深为不满
,他的仕途生涯屡遭波折也就并不奇怪了。在宋
朝那种重京官而轻外官的整体氛围下,辛弃疾无
缘进入权力的中枢系统,终究只是朝廷镇抚百姓
的一颗棋子、一个工具罢了。
• 备注三:主和派屡占上风
• 26岁的辛弃疾上书孝宗《美芹十论》, 客观分析形势,提出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 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 文上书《九议》,再述抗金方略,以此唤醒 南宋君臣的抗金热情。然而,事与愿违,他 的两书石沉大海。 由于主和派屡占上风, 主战派的辛弃疾有志难申,在《摸鱼儿》中 ,郁闷的心情有所体现,如“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这是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第1篇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
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
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
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过程】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 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 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 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 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完成《红对勾45分钟》上有关《辛弃疾词两 首》相关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复习与检测:
1、简要介绍辛弃疾 2、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朗读与欣赏:
1、全班齐读 2、听朗读录音 3、学生范读
“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 许。”
(范开《辛稼轩词序》)
“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 章,亦脍炙士林之口。”
(朱熹《答辛幼安》)
思考:找一找,这首词中哪些内容体 现了辛弃疾的“英雄气”?
“稼轩词非不运典,然运典虽多,而 其气不掩,非放翁所及。”
(陈廷焯《词坛丛话》)
思考:结合学过的辛弃疾词,你认 为辛弃疾在表达情感时最主要的手 法是什么?
知识梳理:
用典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 2、委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
3、减少语言之繁累
4、内容充实,美化词句
课堂练习:分析以下这首词用典的好处
水龙吟·西湖怀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在赏读中,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运用典故的含义;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用典所表达的情感;2、本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达辛弃疾爱国热情的词。
学生齐读黑板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语文基础知识检测1、给重要字形注音英雄无觅()寻常巷陌()()金戈()铁马封狼居胥()仓皇()北顾烽()火佛()狸祠廉()颇()2、重要的标注于课本3、齐读二遍巩固识记。
三、文学文化常识1、题解(结合课文注释)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是登临的胜地。
怀古:思念古代的人和事。
意在“怀古伤今”。
2、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立下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21岁时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后率众投奔耿京的起义军。
后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活捉叛徒并号召上万士兵一起投归南宋。
辛弃疾的词作数量居两宋词人之冠,留存至今仍有600多首。
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集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五、文本解读和赏析思考两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一)、词人追怀了哪些古人古事?(二)、辛弃疾借用这些古人古事,想表达自己什么感情的?1、请学生自由快速朗读,思考问题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本词。
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2、体味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郭沫若对辛弃疾的评价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说的是辛弃疾词风豪放。
“铁板铜琶”一词,本是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
下联则主要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抱负。
(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
可能存在的错误:(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用典很多)(三)、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韩侂胄掌握了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
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
初到镇江,他积极做各方的准备。
可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用。
他被调离镇江。
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时离他渡江南已经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
(四)、题解1、永遇乐:词牌名。
2、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2、怀古:所写内容为怀古,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五)、分析诗歌内容1、把握本词内容:上阕: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进行总结
巩固练习
当堂背诵
布置作业
一激情导入
二、检查预习(课前布置学案):
(一)鉴赏古诗词时除了内容和表达技巧外,还有哪些切入点?
(二)知世:请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论人:我们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词人辛弃疾。
三、研读课文
(一)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断句,体会词人的情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三)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简略分析典故一到典故三,分别弄清各典故的史实,体悟作者感情、揣摩作者用典的意图。
4、合作探究:有人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尝试背诵,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那份沉郁、悲壮!
(六)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文后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重点分析典故四和典故五。
典故四:佛狸祠
1、扬州路是镇江的一条路吗?“烽火扬州路”的意思是什么?(理解倒装句)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3、除了用典之外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典故五: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学会关键典故的含义和及其作用。
3、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加之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学会各个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2、难点: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本文作者就是这样,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凭一己之力,挽救家国山河。
让我们感受民族气节,体味赤诚之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关键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再读文章,理顺诗词的大概内容和结构层次。
明确:上片惋惜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赞美率军京口北伐的刘裕;下片讽刺了刘义隆冒进误国并表明自己要向廉颇学习的态度。
(三)深入研读问题1:辛弃疾登北固亭,极目远眺,想到孙权和刘裕,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1:孙权曾在京口守国御敌,成就霸业。
现如今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而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北伐,曾经“气吞万里如虎”。
作者借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问题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2:教师渗透时代背景——统治者抗金准备不足,想要仓促北伐,急功近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词的诵读方法;2、通过分析典故领会词作的艺术特色;3、通过品味词句感受词人的炽热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本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
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授新1.指导预习,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3.补充注释: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4.思考问题:(1 )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厌声韵。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讨论分析句中含义,教师适当点拨。
(3)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老师示例,学生探究。
示例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赏析点拨:江山如画,亘古如新,却无法寻觅英雄的峥嵘足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而今安在哉?”恐怕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永远地带走,身为今人,情何以堪!无觅,意味着苦苦寻觅,词人为何要苦苦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豪杰呢?难道是词人思慕他们的才华,钦敬他们的人生,艳羡他们的功业吗?尽管他们早已作古,但是其功绩其神采足以光照日月,流传千古!抚古思今,自己人生暮年,却功业无成,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示例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赏析点拨:夕阳西下,草木离披,在寻常的民巷之中,普通的百姓还在传颂着寄奴曾经居于此的辉煌往事,对于其当年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的丰功伟业而津津乐道!人道、想当年,表现出词人对寄奴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5.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艰涩难懂,好处在哪里?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导入【赏对联猜人名】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林)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杜甫)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请同学说出判断的理由,为后文介绍辛弃疾做准备)2、播放幻灯片;回顾辛弃疾的文学常识。
二、【诵读诗歌】1、板书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辛词,领略稼轩卓绝高超的诗歌艺术魅力。
2、自由诵读(放声)3、出示幻灯片(提醒注意重点词语的词音、字形)4、齐读诗歌三、【诗歌研读】1、解读诗题:“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
“京口”即今天的江苏镇江,它是南朝宋和三国时的军事重镇,京口地处长江下游,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为兵家所重。
“北固亭”就是倚江而建。
“怀古”说明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诗作。
2、登高怀远、临水赋诗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或隐或现的情思,这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共有的选择,辛弃疾登临北固亭,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胸中定然有不得不吐之块垒,纵目远眺也一定会有诸多的人与事一并涌上了心头,请同学们想想在这首词中作者都想到了哪些人与事呢?上片:孙权,刘裕;下片:刘义隆,佛狸祠,廉颇;3、他们的故事,你都知道吗?孙权:长沙太守孙坚之次子,幼年随其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后来即位为东吴之主。
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盟于赤壁击败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名扬天下。
后孙权称帝,史称‚东吴‛或者‚孙吴‛。
刘裕:出身贫寒,生于京口,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于京口起兵北伐,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
又先后灭后燕、后秦,光复洛阳、长安,废晋武帝,恢复中原建立刘宋政权,煊赫一时。
板书:风流功绩金戈铁马刘义隆: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一、引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豪迈之作。
这首词以北固亭为背景,通过怀古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展现了其抱负壮志和豪情壮志。
在教案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文学魅力,并运用这些理解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
二、课时安排第一课:导入,了解作者背景第二课:解析词意,理解词的意境第三课:感悟词情,写情感体验第四课:学以致用,设计创作三、教学流程第一课:导入,了解作者背景1.1活动一: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活动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指定一名学生代表小组介绍讨论结果第二课:解析词意,理解词的意境2.1活动一:解析词意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互动等形式,深入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意2.2活动二:文学欣赏播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第三课:感悟词情,写情感体验3.1活动一: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感悟,就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展开交流3.2活动二:写情感体验学生围绕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感悟第四课:学以致用,设计创作4.1活动一:创作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构思,设计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题的创作作业4.2活动二:展示分享学生进行创作作业的展示和分享,学生相互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四、教学手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朗诵、文学欣赏、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真正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魅力。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展示分享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义隆的典故提醒朝廷北伐 准备不足,应该从长计议。
拓拔焘的典故又说北伐时不 我待。
这是否自相矛盾?
所谓的准备不足,主要是人才 准备不足,实际上是毛遂自荐。
历史上,辛弃疾主张要重用老 臣,实质上是要求重用自己。
典故五:廉颇
1、“凭谁问,---?”的“凭” 如 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共同点: 1、主战派 2、京口起家 3、建功立业 4、借古讽今
不同点: 1、从功业看:孙权仅仅是击退强敌,刘裕
挥师北伐,收复故土。辛弃疾志在收复故 土。 2、从出身看: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典型的 官二代;刘裕出身贫贱,卖过草鞋,在门 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难能可贵,这与辛 弃疾“归正人”的身份相近,备受鼓励。 3、从策略看:孙权重用人才,刘裕精于战 略,辛弃疾年老,最希望自己的战略意图 能被南宋统治者采纳 ,反衬我们的南宋皇 帝的昏庸与懦弱。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不同 的场面,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前者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战火纷飞,官民共同 抵抗金兵,也暗示词人年事已高。
后者是写现在沦陷已久,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 国耻,忘了收复中原,已被同化。
“望”将眼前之景与隔江之景连接起来,将历史 的回顾与现实的思索融合在一起。今昔对照,不堪 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自己也年事已 高,北伐不能一拖再拖,时不我待。
三、修改课文比典故
古人写词,今人对话,为什么要用 典故,请同学们谈谈典故的作用?
1、典雅厚重有文化 2、含蓄委婉有韵味 3、言简意赅有容量 4、借古讽今有余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赵子龙处。长 坂坡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隆中茅屋,人道孔明曾住。想当年 ,东风巧借,烧毁樯橹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历史的台阶拾级而上 穿越千年的风云,我走进你 唐诗中的绿水和青山依然美丽 刘备招亲的甘露寺里 可有你当年疲惫的身影。 胡骑绝尘,狼烟四起 少年豪杰毅然南回 秋风烈烈,沙场点兵 曾经的壮怀激烈 都化为郁孤台下的满江泪水 鬓发斑白,吴钩闲挂 万字的平戎策只换来了壮志成灰 西湖曼舞,醉人歌吹 孱弱的朝廷又岂会让你心愿遂 北固山上风光大美 召唤英雄来归 复兴的中华不会让你空老憔悴
(1)北固山遗迹众多,有鲁肃和太史兹等人的墓 地,还有传说中刘备招亲的甘露寺,词人为何独 选孙权和刘裕?
东吴大帝孙权
少年大志,十五而立。临危受命,稳固江东。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赤壁大战,三分天下。 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彝陵之战,力挽狂澜。
宋武帝刘裕
•
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东 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 祖逖、桓温都 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 兴师北上。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 历史评价是“东晋最成功的一次北伐。”
(3)词人写自 己四十 甲上马的事 情与词人有 何关联?
典故
用意
孙权北拒强曹 仰慕英雄,渴望仰慕北伐收 刘裕两度北伐 复中原。隐喻南宋苟安一隅。 刘义隆仓皇北顾 以古讽今,忧心当朝贪功冒
扬州烽火 廉颇有人问津
进,反对草率北伐。 与神鸦社鼓的现状对比,愤 斥偏安,力主早日北伐。 自比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 (2)怀古词大多有借古讽今之意,请结合写作背景 分析:“元嘉草草”一句,写刘义隆的北伐失败有 何用意?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 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 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 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 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 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 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 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 调离了镇江。
时光积淀,距离词人 写此词的1205年也已 经过去了近千年,而今 北固亭风光依旧,沧海 桑田,它以不变的姿态 迎接着一批批的来客。 如果你有幸登临,遥想 当年辛弃疾的满腔悲愤 和一腔热血,会不会引 发你的千古之思,你会 对英雄说些什么呢?
北 固 山 上 怀 稼 轩
徐 敏
• • • • • • • • • • • • • • • • • •
镇江北固山
北固亭
重点词语 • • • •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 率 落 得 不堪 哪堪
读词中情
讨论:你从词中的哪些句子里读出了 怎样的情感?
词中用到了哪些典故?
• 孙权北拒曹操 • 刘裕北伐中原 • 刘义隆北伐大败 当年扬州烽火 廉颇老当益壮
作业:
“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 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 雄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请 搜集岳飞、陆游和辛弃疾的词 作,感受英雄的报国之志和爱 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