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建筑结构地震灾害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
尤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地震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和损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行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预案,以便在地震发生之后进行建筑结构的评估与修复,保障人们的安全。
一、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灾害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动力荷载,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主要的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结构破坏:地震会对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产生巨大的力和位移,导致结构的破坏,例如柱子的折断、墙体的倒塌等。
1.2 地基失稳:地震可能导致土壤的液化、下滑、沉降等现象,进而使建筑物的地基不稳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
1.3 损坏累积:地震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结构破坏,还可能引发二次灾害,如火灾、泥石流等,进一步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二、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重要性地震灾害后,对建筑结构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评估与修复的重要性:2.1 保障人员安全:通过评估和修复,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问题,避免人员在建筑物内发生意外和灾害。
2.2 保护财产安全:及时评估和修复建筑结构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
2.3 恢复社会秩序:评估与修复可以缩短灾后恢复的时间,重新建立秩序和正常生活。
三、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步骤3.1 灾后调查:在地震灾害之后,需要进行灾后调查,了解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包括结构整体情况、损坏程度等。
3.2 结构评估:根据灾后调查的数据,进行建筑结构的评估,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损坏情况等。
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和工程师的意见进行评估。
3.3 修复方案制定:基于结构评估的结果,制定修复方案,包括结构补强、部分重建等措施。
3.4 修复实施:根据修复方案进行实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四、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技术手段4.1 静力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指南
建筑行业安全预案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指南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破坏。
为了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建筑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预案,并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评估和修复建筑结构。
本文旨在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份地震灾害后建筑结构评估与修复的指南。
一、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地震发生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企业应积极开展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结构评估工作,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具体评估步骤如下:1. 安全检查: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对建筑进行安全检查。
重点关注建筑的基础、主体结构、地基和附属设备等。
如发现明显的裂缝、位移或破坏,应立即采取安全疏散措施。
2. 专业机构评估: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建筑结构的详细评估。
专业机构能够通过现场勘查、测量技术和结构分析等手段,准确评估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报告撰写:评估结束后,专业机构应向建筑企业提供详细的评估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建筑结构的现状、损坏程度、安全隐患以及修复建议等内容。
二、建筑结构修复指南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建筑企业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修复指南:1. 损坏部位加固:根据评估报告确定的损坏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例如,对裂缝进行填充处理,加固梁柱节点等。
2. 重建支撑体系:对建筑的支撑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例如,加装剪力墙、增大柱截面等。
3. 提升抗震等级:根据评估报告中的建议,对建筑结构进行提升抗震等级的设计和施工。
4. 使用新型材料:引入新型材料,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抗震支撑器等。
5. 定期检测维护:在修复完成后,建筑企业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测和维护,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三、安全预案的建立与优化地震发生前的安全预案是减少地震损失的重要措施。
建筑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预案,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地震影响越大 , 烈度就越高 ; 反之就越低。 诱发地震 : 由于人工爆破 、 矿山开采及 工程 活动 ( 兴建小水 距近 , 如
. 库) 引发 的地震 。火 山地震 : 等 由于火 山爆发 , 岩浆猛烈 冲出地面 16 基 本烈 度和 烈度 区的 区划 图
。地震烈度 区划 图是指 在地图上按地震基本 烈度 构造地震 : 由于地壳 的构造运动使得 地壳 岩层在其 薄弱部位突然 的地震烈度值 ) 发生 断裂 、 错动而引起 的地 震。
的差 异 划 分 出不 同 区域 的 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构造地 震 的原 因 .
1 7 抗 震 设 防烈 度 .
筑物可能有一 定 的损 坏 , 经一 般修 理 或不 经修 理仍 能继续 使 但
用, 即中震可修 。第 三水准 : 当遭受 高于本地 区设 防烈 度的罕遇 烈度影 响时 , 筑不 致倒塌 或发 生危及 生命 的严 重破 坏 , 建 即大震
不倒。
极震 区: 在震 中附近 , 振动最剧烈 、 破坏最严重 的地区 。汶川
・
8 ・ 2
第3 6卷 第 5期 2010年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 ARCHn、 ECTURI
Vl . 6No 5 0 3 1 .
Fb e. 21 00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0 .0 20 10 —8 5 2 1 )50 8 —4
文献标识码 : A
2O 0 8年 5 1 月 2日, 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 的地 震造成 了巨大 的地震 , 为强烈 地震 或大地 震 ; >8的地震 , 为特大 地震 。 在 称 M 称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使得人 民对 日常居住 的房屋 , 也 以及整 四川汶川大地震为 8级 , 山大地震为 7 8级。 唐 .
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研究
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研究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在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结构是否足够强固,成为了决定生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存在的各种构件及其组合方式,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波的作用而导致的。
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其中横波对建筑物的破坏更为明显。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研究中,人们首先要研究地震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地震波的特性与地震源的能量大小、震源距离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震波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推导出地震波的速度、频率、振幅等参数,进而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在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研究中,对于地震波与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震力的作用,而地震力又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两种类型。
静力是指地震波的惯性力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总和,动力是指地震波的振动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通过对地震波与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计算,可以进一步了解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除了地震波的研究外,还有一项与建筑结构与地震灾害研究相关的重要内容是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布置、材料的选择、构件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抗震性,确保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不会倒塌或产生严重损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地震的反应和抗震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较于木结构来说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
此外,设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特点、地质条件、建筑物用途等因素,以确定最优的建筑结构。
地震灾害后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
地震灾害后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与修复地震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伤。
对于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物,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往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对建筑物的损伤进行评估和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损伤评估和修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结构损伤评估建筑物的结构是指承载建筑物重量的各种构件和配件,包括墙体、柱子、梁、基础等。
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结构往往会因为震动而发生损伤,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建筑物的损伤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损伤程度划分在进行建筑物损伤评估时,一般会将建筑物的损伤程度划分为轻微、中度和严重三个等级。
轻微损伤指建筑物受到较小的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可以继续使用。
中度损伤指建筑物受到较大的损坏,建筑物的部分结构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和加固。
严重损伤指建筑物受到重大的损坏,建筑物的大部分结构失去了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全面的重建。
2.损伤类型划分建筑物的损伤类型主要包括裂缝、震裂、变形、位移等。
其中,裂缝是建筑物结构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损伤形式,主要分为竖向裂缝、水平裂缝等。
3.损伤原因分析进行建筑物损伤评估时,还需要进行损伤原因分析。
主要分为地震因素和结构设计因素。
地震因素通常是指地震震级、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伤,而结构设计因素则是指建筑物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材料选用不当等因素造成的损伤。
二、建筑结构修复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对于严重损伤的建筑物来说,需要进行全面的重建。
而对于轻微和中度损伤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和加固。
1.修复方式建筑物的修复方式主要包括粘贴钢板法、纤维增强塑料法、耦合剪力墙法、斜向加劲法、拼桥加固法等。
其中,粘贴钢板法和纤维增强塑料法是比较常用的修复方式。
2.加固方法建筑物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固梁柱节点、扩大柱子断面、加装钢板、增设钢支撑等。
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分析
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分析一、地震灾害的概述地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
地震灾害是由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而引起的破坏,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特别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因为建筑结构受到地震影响而造成的损失更加明显。
因此,需要对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
二、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有重力、惯性和地震波荷载。
其中,惯性荷载是由于建筑物的加速度产生的,具有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地震波荷载是指地震波发生后,施加在建筑物结构上的波动力。
2.结构响应地震荷载会引起建筑结构的振动,而建筑结构的振动又会引起其本身的响应。
结构响应主要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三种形式。
位移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移动距离,速度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速度变化,加速度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
3.结构破坏当地震荷载和结构响应超过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导致结构破坏。
结构破坏表现为裂缝、变形、破坏等多种形式。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取决于地震荷载的大小、建筑结构的强度和抗震性能等因素。
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抗震设计要与建筑的整体结构相协调,保证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地震荷载和结构响应的影响,特别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
3. 建筑结构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以抵御地震荷载产生的变形和破坏。
同时,要注意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使用性。
4. 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建筑结构抗震技术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构造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采取抗震构造设计,例如采用耗能支撑结构、防震型墙体结构、抗震支撑等结构构造,来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完整版)解读GB50981
解读GB50981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2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3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损坏,危及生命。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本规范以下条文中,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表叙字样,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1.0.6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解: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
建筑结构抗震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 ,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多遇烈度)
.55度
(设防烈度)
度左右
(罕遇烈度)
第一章 绪论
设计地震分组
6度近震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6度远震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板块说:
大陆漂移假说:它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 (1880~1930年)在讲课中提出来的。
这一假说在约10年时间内没有受到地质界的重视。在 1922年2月16日有一篇评述魏格纳的书的一无人署名的短文, 发表于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说“该书直接应用了物 理学原理,但遭到许多地质学家的强烈反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震级是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现国际上的通用震级表示为
里氏震级。(Richter)
查尔斯·里 克特(1900~
用标准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19处85年记) 录 最大水平位移A(以µm=10-6 m计)。
震级M=logA
建筑结构抗震
2、地幔:中间一层,很厚,平均厚度约为2900km。 主要由具有粘弹性性质的质地比较坚硬的橄榄岩组成。 其上部存在一个约几百公里厚的软流层。 地幔内部 的物质在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运动,可能 是造成地壳运动的根源。
• 科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门学科——地 震工程学。它包含工程地震和结构抗震两方面 内容。
• 工程地震主要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 划、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规律、地震动工程参 数的选择及估计等。
• 结构抗震主要研究:建筑场地动力性能与抗震 设计关系、构件与结构动力特性、结构动力破 坏机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与抗震设计方 法等。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 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 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 宁夏、天山南北麓;
目前的地震形势
地震的发生有间歇性。一段时间内发生 较频繁,一段时间内较平静。
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震源: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 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 极震中震距区::地面在某震点中至震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 严中的重距的离地称为区震,中叫距。极震区。
■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 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情况下,当横波或面波达到时,振
地震灾害防护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地震灾害防护建筑结构设计原则第一章介绍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地震灾害防护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设计基准地震灾害防护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是指在考虑到特定地震活动和设计目标的情况下,对建筑结构所规定的最小安全要求。
其中包括地震烈度、地震频率等参数。
设计基准的准确确定对于结构设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第三章结构抗震设计地震防护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是结构抗震设计。
它包括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用和梁柱墙体的布置。
首先,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是关键。
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等。
其次,在选材时应优先选择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最后,在梁柱墙体的布置上,应采取合理的布置方式,以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
第四章强度和刚度设计强度和刚度是影响地震防护建筑结构的重要参数。
强度是指结构对地震力的抵抗能力,包括抗压、抗剪、抗扭等参数。
刚度则是指结构的稳定性,包括刚度系数、位移限制等。
合理的强度和刚度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减少破坏和倒塌的风险。
第五章预制、预应力技术预制和预应力技术在地震防护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预制技术是指将建筑构件制造于施工现场之外,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技术。
预应力技术则利用预应力钢筋将建筑构件产生预压力,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
第六章震中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疏散系统地震防护建筑结构中,除了结构设计本身,还应考虑到震中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疏散系统的设计。
自动灭火装置可以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减少火灾导致的破坏。
自动疏散系统则可以指导人员疏散,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事故的伤亡。
第七章施工质量控制地震防护建筑结构设计的最后一章是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性能。
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在地震发生时,其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并引发建筑结构的震动。
这些震动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动力响应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会以一定频率和幅度对建筑结构施加外力,即动力响应。
这种外力会导致结构产生振动,而振动可能会使建筑结构发生损坏。
动力响应取决于地震波的特性、建筑结构的属性以及土壤条件。
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应合理考虑动力响应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二、强震波破坏强烈的地震波会给建筑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力。
建筑物在地震时会经历地震波的冲击、振动和摆动。
这些外力可能导致地震波位移、结构变形、应力集中、甚至结构破坏。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强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
三、土壤液化地震波在穿过土壤时,可能会引起土壤液化现象。
土壤液化是指土壤在地震波作用下失去支撑力并呈液态状态的现象。
液化土壤在地震时会导致基础沉降、结构沉降甚至变形,进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在地震区域,应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土壤液化问题,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四、破坏性共振当地震波与建筑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吻合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导致结构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共振会增加结构的振幅和应力,从而降低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破坏性共振,设计师应根据地震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并通过合理调整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来降低共振风险。
五、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参数、建筑物用途和结构形式等要素,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标准,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消防救援-建筑结构形式及防灾要点相关知识概览-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砌体结构
中国农村大部分为砌 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材 料的脆性性质,抗剪、抗 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抗震 能力较差。历次大地震后, 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大 概能达到70%~80%。大 量砌体结构发生整体倒塌, 甚至是粉碎性倒塌,造成 大量人员伤亡。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砌体结构
建筑结构形式及防灾 要点相关知识概览
地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目录
1.建构筑物结构类型 2.结构破坏特点及临时加固与支撑 3.典型案例分析 4.福建省建筑存在问题及防灾建议
目录
1.建构筑物结构类型 2.结构破坏特点及临时加固与支撑 3.典型案例分析 4.福建省建筑存在问题及防灾建议
概述
概述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砖木结构
1、砖柱砖墙木构 架。支撑柱和山 墙均由粘土砖砌 筑而成,屋盖重 量由纵砖柱和山 墙联合承担。内 部构造由实木组 成支撑系统。
2、砖柱砖墙木屋顶。屋顶由实木制造, 放置在由砖墙柱组成的承重单元上。
常见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土木结构
屋架屋盖重量以及荷载由生 土墙体承担,主要包括:
倒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 是结构形式不合理,如教学楼大多采用纵 墙承重、大开间、大开窗、外挑走廊;二 是抗震构造措施严重不足,如预制楼板无 拉结、无后浇叠合层,特别无构造柱,甚 至没有圈梁。
建筑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土木与砖木结构
此两类结构形式 在福建地区农村具有 相当规模,其结构形 式简单,采用材料相 对便宜,但结构整体 性差,抗震性能极差。
这两类结构房屋总体破坏严重,其大多 呈现:屋顶溜瓦;木屋架破损、坍塌;木梁塌 落;承重墙破坏甚至倒塌;房屋甚至完全倒塌 等现象。汶川地震在Ⅹ、Ⅺ地震烈度地区,此 类建筑物大多数被破坏,甚至完全坍塌。玉树 震中约有85%此类房屋坍塌。
建筑结构地震灾害
楼梯间的受力复杂,更应该设构造柱和圈 梁; 无构造柱,楼梯间整体性能差,倒塌;
按规范设置了圈梁-构造柱,则屹立不倒。
设置了构造柱-圈梁的砖混结构,主要破 坏均在构造柱和圈梁上,因此,虽然有 X状裂缝,但整体不会倒塌。
2、楼板屋盖的破坏和坠落
楼板屋盖坠落的原因是墙倒; 但预制板没有和墙体(圈梁)可靠的连接,坠落时四处飞落,是造成伤亡的 主要原因; 预制板的胡子筋、板端圆孔中的砂浆等等都没有起到作用,或者是没有。
三、底框砖房:
底层常用作商店,上层则为住宅、办公楼或作其他用途。 底层不设剪力墙而采用轻型框架,往往造成底层垮塌消失, 二层变一层,影响很大。 底部框架柱的破坏;底框砖房的倒塌。 1、底部框架柱的破坏
水平地震位移不是很大时,底柱往 复产生裂缝,终至破坏;
水平地震位移很大时,底柱柱头破 坏呈单向倾斜状态。
小结:
1、早期木屋盖的大跨房屋,承载能力低,安全性不足, 应尽早淘汰; 2、混凝土屋盖的大跨房屋,作为工业厂房的屋顶形式在 地震时容易垮塌; 3、钢结构屋盖体系的大跨房屋,性能良好。
六、高耸高层建筑
为数不多,破坏倒塌的很少。 可能是因为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均是按照新规范设计和施 工的,抗震能力较强。
特指城市和镇集中的多层砖混结构,90年代以前按老 规范设计、施工的砖混房屋。 砖砌墙体破坏和倾覆;楼板屋盖的破坏和坠落;预制 板的悬挂现象。
1、砖砌墙体破坏和倾覆
无构造柱的墙体倒塌后 圈梁下坠。
砖垛无构造柱折断;
墙角无构造柱,角度墙体倒塌。
窗间墙中混凝土梁下设了构造柱,震损很 小; 窗间墙中混凝土梁下没设构造柱,局部承 压开裂,即将压溃。
Hale Waihona Puke 五、大跨建筑民用大跨房屋常用作礼堂、体育馆等建筑,早期多采用木 屋盖支承在砖垛上,破坏较多,新建的大跨结构基本完好;工 业大跨建筑为工厂车间,早期多为重型屋盖结构体系,损坏较 多,近期建造的钢屋盖及轻钢结构屋盖体系,则未倒塌。
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防灾措施灾难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亡。
然而,地震是无法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合理的抗震设计和防灾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一、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将建筑物设计为具有抵御地震破坏及其余震影响能力的一项工作。
在抗震设计中,核心是地震荷载的确定。
地震荷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受到的外力,需要精确测定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便在设计阶段合理安排结构。
此外,抗震设计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提高结构的韧性和抗侧移能力等。
对于地震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带,其建筑物中都采取了高度的抗震设计,以确保地震时尽量减少损失。
在抗震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还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及地震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系统的抗震设计下,建筑物才能在地震中保持相对稳定。
二、防灾措施除了抗震设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来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固旧建筑。
大部分地震灾害中,旧建筑往往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
因此,对于那些历史悠久、建筑结构脆弱的建筑物,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固。
例如,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柱、横梁和剪力墙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需要加强地震灾害的减灾培训和教育。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紧急反应能力的提升,将极大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演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
此外,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加入抗震因素。
比如,在密集地区的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地震时因相互倒塌导致更大的损失。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道路和防护绿地,以便更好地进行救援和疏散工作。
总之,地震灾害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防灾措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所在。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全面有效的防灾措施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完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008.7.30发布2008.7.30实施1 总则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
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一旦倒塌或损坏,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地震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损害程度。
二、常见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1. 建筑结构刚度的设计建筑物的刚度是指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条件,确定合适的结构刚度。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结构的剪切固有周期和提高结构的刚度系数。
2. 结构的抗震位移设计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产生变形,即位移。
合理的抗震位移设计可以有效控制结构的变形,减少损坏发生的可能性。
常见的抗震位移设计方法包括采用隔震技术、加装抗震支撑等。
3.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对地震的响应和破坏程度有所差异。
在抗震设计中,应该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 地基土的处理地基土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
对于地基土质量较差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等。
5.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设计在抗震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设置剪力墙、增加支撑节点等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结论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震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等级评定方法
建(构)筑物地震灾害隐患等级评定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筑物地震灾害隐患等级评定方法地震是世界各地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措施
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措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地震灾害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措施。
一、做好预测与预防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
在此前提下,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了最为直接有效的抗震措施。
在建筑设计之初便需要进行抗震性的考虑,并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
在建筑的维护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对建筑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加固,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二、采用抗震建材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对地震的抗震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
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用一些抗震性能较强的建筑材料,如钢筋、钢板、钢丝等,以及部分有较好抗震性能的混凝土。
此外,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如钢纤维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是提高抗震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克服一些不利条件,在保证建筑品质的前提下加强抗震性能。
此外,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变形均匀性,确保建筑的居住安全。
四、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在地震灾害中的抗震性能。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从根源上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合理进行施工防震,采用一些新型的施工工具和设备,以及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系统的破坏。
五、健全应急措施虽然我们在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都做好了抗震措施,但地震难以预测,灾害随时可能发生。
因此,完善应急措施是保证人们安全的关键。
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做好抗震应急资源储备,并加强社区动员和应急演练,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提高地震灾害响应和处置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板端采取必要锚固连接措施,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于坠落 伤人,取消预制板并不是上上之举。
三、底框砖房:
底层常用作商店,上层则为住宅、办公楼或作其他用途。 底层不设剪力墙而采用轻型框架,往往造成底层垮塌消失, 二层变一层,影响很大。 底部框架柱的破坏;底框砖房的倒塌。
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及 分析
➢ 按照受损建筑结构类型的严重程度及受损的规律, 展示震害照片,并结合照片进行简单的分析。
➢ 建筑结构严重程度依次排列: 农村民居、砖混房屋、底框砖房、框架结构、大
跨建筑、高耸高层建筑。
一、农村民居:
石砌墙体木屋架房屋;土坯或土垒墙体木屋架房屋; 纯木结构房屋;砖砌墙体预制楼板木屋架房屋。 1、石砌墙体木屋架房屋
特指城市和镇集中的多层砖混结构,90年代以前按老 规范设计、施工的砖混房屋。
砖砌墙体破坏和倾覆;楼板屋盖的破坏和坠落;预制 板的悬挂现象。 1、砖砌墙体破坏和倾覆
无构造柱的墙体倒塌后 圈梁下坠。
砖垛无构造柱折断; 墙角无构造柱,角度墙体倒塌。
窗间墙中混凝土梁下设了构造柱,震损很 小;
窗间墙中混凝土梁下没设构造柱,局部承 压开裂,即将压溃。
楼梯间的受力复杂,更应该设构造柱和圈 梁;
无构造柱,楼梯间整体性能差,倒塌;
按规范设置了圈梁-构造柱,则屹立不倒。
设置了构造柱-圈梁的砖混结构,主要破 坏均在构造柱和圈梁上,因此,虽然有 X状裂缝,但整体不会倒塌。
2、楼板屋盖的破坏和坠落
楼板屋盖坠落的原因是墙倒; 但预制板没有和墙体(圈梁)可靠的连接,坠落时四处飞落,是造成伤亡的 主要原因; 预制板的胡子筋、板端圆孔中的砂浆等等都没有起到作用,或者是没有。
预制板直接搁在挑耳梁上, 当梁倾斜时,板就会坠落;
挑耳梁与板没有约束,也 很容易破坏。
3、预制板的悬挂现象 表明连接钢筋起到了作用,只要不散落、下坠,就不会引
起人员伤亡。
预制板支座锚固牢靠,虽断裂但为坠落; 即使墙体倒塌,但预制板仍叠压在一起,没有散落。
小结:
1、砖墙未设圈梁-构造柱体系,造成墙体倾覆、倒塌;
没有可靠连接,整体性 很差,多有倒塌。
2、土坯或土垒墙体木屋架房屋
没有可靠连接,整体性很差,多有倒塌。
3、纯木结构房屋
墙体与木屋架多用木榫头连接,延性好,震损较轻,多未倒塌; 屋顶瓦片散落较多,但重量较轻,影响后果不大。
4、砖砌墙体预制楼板木屋架房屋
墙体多为单砖墙或空斗墙,没有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板浮搁在砖墙上。这类 房屋所占比例极大,震损很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开间较小房屋,屋架下坠,屋面塌落; 开间较大房屋,墙体倒塌,夷为平地。
墙倒板塌,预制板厚重,造成 人员伤亡。
小结:
1、不按规范、标准建造房屋,造成大批农村民房倒塌;
2、农村建房混乱,长期缺乏管理和配套的适用技术;
3、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建房 的管理和控制;
4、开发适用于农村建房的技术并给予经济补助,引导农民 建造安全适用的住房。
二、多层砖混结构:
均是柱头发生了破坏,而梁端没有破坏,按设计应该出现塑性铰的地方,竟然连裂 缝都没有。
2、柱端破坏
底层柱头混凝土产生裂缝、保护层脱落、混 凝土酥裂,为中度受损; 柱头箍筋张开,纵筋屈曲,混凝土溃散殆尽, 为严重受损。
3、钢筋连接区域的破坏 任何形式的接头(搭接、焊接、机械连接)都是对钢筋传力
性能的削弱,是结构中相对薄弱的地方。
小结:
1、框架的柱子(柱头、柱脚)在设计时应予以加强,真 正做到强柱弱梁;
2、钢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区域,并按规范加 强配箍;
3、箍筋对围箍约束混凝土、维持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抗力 具有重要作用。
五、大跨建筑
民用大跨房屋常用作礼堂、体育馆等建筑,早期多采用木 屋盖支承在砖垛上,破坏较多,新建的大跨结构基本完好;工 业大跨建筑为工厂车间,早期多为重型屋盖结构体系,损坏较 多,近期建造的钢屋盖及轻钢结构屋盖体系,则未倒塌。
3、底层柱的柱头、柱脚部分应特别加强。
四、框架结构
梁柱震害的比较;柱端破坏;钢筋连接区域的破坏;箍筋 的约束作用。
1、梁柱震害的比较 梁端虽出现了裂缝、破碎,但混凝土截面基本完整;而
柱端破坏的情况则要严重得多,混凝土裂缝、破碎、压溃。 整个框架呈现“强梁弱柱”的特征。
“强柱弱梁”并没有真正实现,这可能是由于梁受到周 边楼盖的约束,楼板作为翼缘,大大加强了梁的抗力的缘故。
砖垛墙倒塌,木屋架也倒塌;
钢结构屋盖结构基本完好
屋盖重量太大,惯性力大,造成 牛腿以上的上柱折断;
减轻屋盖的重量,则地震惯性力 减小,尽管柱很纤细,屋盖体系 仍保持完整。
小结:
1、早期木屋盖的大跨房屋,承载能力低,安全性不足, 应尽早淘汰;
2、混凝土屋盖的大跨房屋,作为工业厂房的屋顶形式在 地震时容易垮塌;
1、底部框架柱的破坏
水平地震位移不是很大时,底柱往 复产生裂缝,终至破坏;
水平地震位移很大时,底柱柱头破 坏呈单向倾斜状态。
2、底框砖房的倒塌
一层柱由于位移太大,向一旁倾斜,导致二层下挫着地; 底层柱子压溃后完全丧失了承载能力,上层塌落。
小结:
1、头重脚轻,底柱细弱,是造成破坏、倒塌的原因; 2、底层框架应加强,应设剪力墙或加斜撑以增强抗侧力 性能;
钢筋接头处的受力不均匀,且钢筋的 受力性能受到了影响,施工质量难以 控制等等。 设计规范中特别强调要将钢筋接头设 置在受力较小处,并对接头面积百分 率严加限制,是完全必要的。
4、箍筋的约束作用 箍筋太少,柱失去了箍筋的约束,地震后一样会压曲而丧失
承载能力。
配箍过于稀疏,柱脚开裂后,未能受到箍筋的有效围箍,混凝土几乎散落; 而柱头密集配箍后,混凝土破碎但为散落。
3、钢结构屋盖体系的大跨房屋,性能良好。
六、高耸高层建筑
为数不多,破坏倒塌的很少。 可能是因为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均是按照新规范设计和施 工的,抗震能力较强。
砖砌体的水塔和烟囱,受损较为严重。
小结:
1、正规设计施工的高耸高层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
2、保证结构的延性(变形性能),是保证高耸高层建筑 安全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