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颈透明细胞癌诊治指南(完整版)
子宫颈透明细胞癌诊治指南(完整版)子宫颈癌是女性主要癌症死因之一。
随着HPV疫苗使用和筛查技术提升,发病率下降。
近年来,子宫颈腺癌分类更新,分为HPV相关型和非HPV 相关型两大类。
非HPV相关型子宫颈腺癌由胃型腺癌(最常见)、透明细胞癌、中肾样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组成。
其中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AC)非常罕见,目前对CCAC特有的诊疗知之甚少,缺乏明确的临床指引。
基于此,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组织本领域的相关专家对现有CCAC的临床证据进行总结,在我国临床实践特点背景下制定了国内首个《子宫颈透明细胞癌诊治指南(2024年版)》,以规范我国CCAC的诊断和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我国子宫颈癌规范化诊治的整体水平。
本文梳理了该指南要点,欢迎了解~01、CCAC流行病学和病因学CCAC的形态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阴道透明细胞癌相似,这些肿瘤均来源于米勒管。
CCAC的发病年龄具有显著双峰特点,分别为年轻女性和绝经后女性。
CCAC发病常与HPV感染无关,可能与其他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作用有关。
1971年首次发现,CCAC与产前子宫内己烯雌酚(DES)暴露间有显著相关性。
DES是一种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衍生物,具有基因修饰功能和明确的致癌风险。
随着DES的停止使用,目前大多数CCAC为散发,这表明除DES外,还有其他因素在CCA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部分CCAC可能与林奇综合征或错配修复蛋白丢失有关,但有待更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02、CCAC诊断CCAC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进展症状可加重,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伴有下腹部不适、腰痛等,晚期可出现阴道大量流血,合并水样或米汤样白带。
当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时,将导致相应的症状:血尿、血便、腰痛、咳嗽、咯血等,终末期可发生肾衰竭及恶病质等情况。
需注意与子宫颈鳞癌、HPV相关型子宫颈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颈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鉴别诊断。
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107例临床分析_李玉芝
·1197·
·全科医学论著·
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 107 例临床分析
李玉芝,杨霞,王丽华,刘红丽,杨瑞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不同时间辅助放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07 例早期宫 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其术后开始同步放化疗的时间将其分为 3 组,A 组≤3 周,3 周 < B 组≤7 周, C 组 > 7 周。化疗每 3 周一次,共 4 周期。方案: 紫杉醇 + 顺铂。放疗于化疗第一疗程结束日开始,采用 6MV X 线盆腔前后矩形野对照,髂总淋巴结阳性者加腹主动脉旁野,盆腔中心剂量 DT 4500 ~ 5000 cGy。结果 骨髓抑 制发生率 3 组分别为: 54. 8% ,46. 8% ,48. 2% ( χ2 = 1. 13,P = 0. 89)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 3 组分别为: 48. 3% , 31. 9% ,27. 5% ( χ2 = 6. 35,P = 0. 17) 。其中 A 组有 4 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与 B 组、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 10. 187,P = 0. 006) 。3 组膀胱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77. 4% ,78. 7% ,75. 8% ( χ2 = 0. 42,P = 0. 98) 。3 组局 部复发率分别为: 6. 4% ( 2 /31) ,6. 3% ( 3 /47) ,24. 1% ( 7 /29) ( χ2 = 6. 672,P = 0. 036) 。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6. 4% ( 2 /31) ,4. 2% ( 2 /47) ,10. 3% ( 3 /29) ( χ2 = 1. 088,P = 0. 058) 。3 年无瘤生存率 3 组分别为: 87. 1% ( 28 /31) , 87. 2% ( 41 /47) ,65. 5% ( 19 /29) ( χ2 = 7. 774,P = 0. 021) 。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及时 给予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 3 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但术后过早开始放化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反而 增加远期肠道反应。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根治术; 术后辅助治疗; 同步放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7. 33 R730. 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152( 2014) 08-1197-03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主要是绝经后妇女或围绝经期妇女,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5%以上。
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绝经前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比例<25%,而年龄<40岁的患者则更少。
但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绝经前的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
二、诊断1.症状和体征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少数患者以阴道排液为首发症状。
盆腔检查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常无明显异常,约占40%的患者子宫体大小和性状往往正常,而子宫体增大与肿瘤扩散和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有关。
2.辅助检查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CT、MRI 及PET/CT检查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但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1)超声检查目前比较强调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作为初步检查,已有许多超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1%。
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成像(MRI)M R 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对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3~92%。
正确率优于B超检查,也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3)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卵巢癌低,但可有助于预示子宫外转移,并有助于判断分期、提示预后和监测复发。
三、分期表1: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0年修订)表2: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修订)注:腹腔冲洗液需单独报告。
四、子宫内膜癌的播散与转移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扩散和转移较晚,但这主要指的是Ⅰ型子宫内膜癌(也即占绝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对Ⅱ型子宫内膜癌而言,扩散和转移几率较高,尤其是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高级别内膜癌和癌肉瘤,临床早期即可出现子宫外播散和淋巴结转移。
其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扩散、淋巴转移和血路播散。
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研究
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研究刘山;房娟;王黎黎;张映红;杜文杰;朱桃花【摘要】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与复发高危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ⅠA2~ⅡA期宫颈癌手术的65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研究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结果:神经侵犯阳性与淋巴结阳性、手术切缘阳性以及脉管侵犯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侵犯阳性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发现,神经侵犯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P<0.05).神经侵犯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属于影响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神经侵犯不属于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属于宫颈癌发生转移的其中一种途径,能够作为术后的复发高危因素,对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9(029)006【总页数】6页(P439-444)【关键词】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复发高危因素【作者】刘山;房娟;王黎黎;张映红;杜文杰;朱桃花【作者单位】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安徽铜陵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㊃临床研究㊃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杨建㊀刘建和㊀李沛㊀王光㊀杨童欣㊀石鑫d o i:10.3870/j.i s s n.1674-4624.2019.02.004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㊂㊀方法㊀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5例p T1N0M0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㊂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生存分析法,应用L o g-r a n k检验各组差异㊂多因素分析使用C o 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㊂㊀结果㊀105例患者术后1㊁3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9.04%㊁97.14%和96.19%,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19%㊁93.33%和89.52%㊂C o 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分期㊁WHO/I S U P分级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㊂㊀结论㊀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WHO/I S U P病理分级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作用优于肿瘤T分期㊂ʌ关键词ɔ㊀肾透明细胞癌;㊀预后;㊀WHO/I S U P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o f e a r l y c l e a r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㊀Y A N G J i a n,L I U J i a n h e,L IP e i,WA N GG u a n g,Y A N GT o n g x i n,S H IX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r o l o g y,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p i t a l o f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K u n m i n g65010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I UJ i a n h e,E-m a i l:972306000@q q.c o m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e a r l y c l e a r 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c a r c i n o m a(c c R C C).㊀M e t h od s㊀T h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a t ao f105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a g e p T1N0M0c c R C Cw h o ad m i t te d t oo u r d e p a r t m e n tf r o m D e c e m b e r2010t oD e c e m b e r2017w e r e e n r o l l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s u r g i c a lm e t h o d s,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l i n i c a l p r o g n o s i s w a s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T h eu n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g n o s i s w a s p e r f o r m e du s i n g K a p l a n-M e i e rs u r v i v a l a n a l y s i s,t h eL o g-r a n k t e s tw a s u s e d t o g a u g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T h em u l t i v a r i-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g n o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u s i n g C o x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r e g r e s s i o nr i s k m o d e l.㊀R e s u l t s㊀T h e1-y e a r,3-y e a r a n d5-y e a r t u m o r-s p e c i f i c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w e r e99.04%,97.14%a n d96.19%r e-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f r e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w e r e96.19%,93.33%a n d89.52%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x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t u m o rTs t a g e,WHO/I S U P g r a d i n g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w e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e a r l y c c R C C(P<0.05).㊀C o n c l u s i o n s㊀WHO/I S U P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 w a s ab e t t e r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 i n d i c a t o r t h a n t u m o rTs t a g e f o r e a r l y c c R C C.ʌK e y w o r d sɔ㊀C l e a r 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㊀P r o g n o s i s;㊀WHO/I S U P㊀㊀肾细胞癌(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R C C)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具有高度侵袭性[1]㊂在R C C的各种亚型中,肾透明细胞癌(c l e a r c e l l c a r c i-n o m a o f r e n a l,c c R C C)约占70%~80%[2],预后较乳头状肾癌(p a p i l l a r y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P R C C)差[3]㊂目前,R C C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升[4],但肿瘤直径<4c m的肾癌患者仍可能在就诊时就已发生了潜在转移[5],即使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R N)或肾部分切除术(p a r t i a ln e-p h r e c t o m y,P N)治疗的早期肾癌,仍然有20%~ 30%的患者发生局部转移或远期转移[6]㊂因此,早期R C C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其对制定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c c R C C的手术方式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㊂对象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手术(包括P N和R N)治疗的p T1N0M0㊃6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㊀㊀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通信作者:刘建和,E-m a i l:972306000@q q.c o m期c c R C C和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4例,女31例㊂二㊁WHO/I S U P分级所有病例均由我院病理科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阅病理切片,参考WHO/I S U P分级标准对每例进行相应分级判读㊂三㊁术后随访本研究根据‘中国肾细胞癌诊疗指南“要求进行随访,以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 a n c e r-s p e c i f i cs u r v i v-a l,C S S)为研究重点,随访截止至2017年12月㊂四㊁统计学方法使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㊂单因素分析使用K a p l a n-M e i e r生存分析法,应用L o g-r a n k检验两者的差异㊂多因素分析采用C o 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结㊀㊀果一㊁手术及病理结果105例患者中行R N63例(60%)㊁P N42例(40%);p T1a50例(47.62%),p T1b55例(52.38%); WH O/I S U P分级1级11例(10.48%)㊁2级67例(63.81%)㊁3级23例(21.9%)㊁4级4例(3.81%);c c R C C101例(96.19%)㊁c c R C C伴有局部或部分P R C C 4例(3.81%)㊂二㊁随访结果排除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㊁失访患者,共获访93例,获访率为88.57%㊂随访时间6~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㊁3和5年C S S分别为99.04%㊁97.14%和96.19%,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19%㊁93.33%和89.52%㊂共11例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㊂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为R C C相关性死亡㊂三㊁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42例接受P N患者的C S S (95.2%)与63例接受R N患者的C S S(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50例p T1a 期患者的C S S(94.0%)和55例p T1b期患者的C S S (85.5%)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692,P= 0.193);78例WH O/I S U P低分级组(WH O/I S U P分级为1㊁2级)患者的C S S(93.6%)和27例WH O/I S U P高分级组(WH O/I S U P分级为3㊁4级)的患者C S S (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3,P= 0.00);101例c c R C C患者的C S S(92.1%)与4例c c R C C 伴有局部或部分P R C C患者的C S S(25.0%)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13)㊂C o 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㊁WH O/I S U P分级和病理类型是影响R C 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㊂见表1㊂表1㊀C o x回归分析结果变量β值S E值W a l d X2值H R值P值95%C I 手术方式0.9840.9151.1552.6750.2830.445~16.088 p T分期-1.6040.8113.9060.2010.0480.041~0.987 WHO/I S U P分级3.0780.89411.85221.7230.0013.765~125.333病理类型1.5650.7863.9614.7820.0471.024~22.331讨㊀㊀论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早期局限性c c R C C的标准术式[7]㊂M i l o n a s等[8]的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T1b期R C C患者,P N和R N后患者的5㊁10年总生存率及5年C S 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P N的患者10年C S S要明显优于行R N 者,并且接受R N者远处转移率更高㊂但是,如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行P N可能提高手术的切缘阳性率,使得肿瘤局部复发,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9]㊂纳入本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R N为主,共63例,行P N者42例㊂本研究对比了P N和R N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患者术后C S S的影响,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因此,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的病情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㊂临床上对早期c c R C C术后进展和转移缺乏可靠的预测方法[10]㊂B a l l等[11]对1009例小肾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ȡ3c m的男性, R.E.N.A..L.评分ȡ8提示患者术后病理高分级㊂但K o o等[12]认为这一类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于对病理不良类型的R C C筛选并不完全准确,对组织学类型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预测和选择都具有不确定性㊂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肿瘤的病理分期及F u h r m a n分级是已知的两种有意义的因素㊂张进等[13]对1544例非转移性㊃7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R C C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F u h r m a n分级㊁T NM分期为R C C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早期局限性c c R C C,因此将肿瘤大小纳入分期中研究比较,对于p T1a和p T1b 期患者5年C S S,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分期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也恰恰体现出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真正价值,能够辨别出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既往认为,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术后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与侵袭性,F u-h r m a n分级高者肿瘤的异质性更明显[14-15]㊂2016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中,WHO/I S U P分级系统取代了F u h r m a n分级系统,国外学者对两种分级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D a g h e r等[16]认为WHO/ I S U P分级是c c R C C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在本研究中,我们将WHO/I S U P分级为1㊁2级的患者分为低分级组,3㊁4级患者分为高分级组㊂结果显示, WHO/I S U P分级作为肿瘤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以及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均体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㊂为了尽可能发掘影响早期局限性c c R C C预后的高风险因素,我们将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纳入本项研究,共4例㊂在单因素分析及C o x多因素分析中,两类患者的5年C S S 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单一的c c R C C5年C S S明显高于这一类型的混合型R C C㊂马帅军等[17]回顾性分析了26例混合型R C C,其中11例为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其总生存率介于单纯的c c R C C 和P R C C之间㊂对于单纯的c c R C C和P R C C, P R C C预后较c c R C C好,P R C CⅠ型预后较Ⅱ型好[18],但因标本数量有限,并未区分P R C C中Ⅰ型以及Ⅱ型,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之一㊂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早期c c R C C的WHO/ I S U P分级影响优于肿瘤T分期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S i e g e lR L,M i l l e rK D,J e m a lA.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18[J].C aAC a n c e r JC l i n,2018,68(1):7-30.[2]㊀S t e f f e n sS,J a n s s e n M,R o o sF C,e t a l.I n c i d e n c ea n d l o n g-t e r m p r o g n o s i so f p a p i l l a r y c o m p a r e dt oc l e a r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m u l t i c e n t r es t ud y[J].E u rJC a n ce r,2012,48(15):2347-2352.[3]㊀I s h i g a m iK,L e i t eL V,P a k a l n i s k i sMG,e t a l.T u m o r g r a d eo fc l e a rc e l l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 s s e s s e d b y c o n t r a s t-e n-h a n c e d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J].S p r i n g e r p l u s,2014,3:694.[4]㊀K e l l y E F,L e v e i l l e eR J.I m a g e g u i d e d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f o r s m a l l r e n a lm a s s e s[J].I n t JS u r g,2018,36(P tC):525-532.[5]㊀L a mJ S,K l a t t eT,B r e d aA.S t a g i n g o f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58;C u r r e n t c o n c e p t s[J].I n d i a n JU r o l,2009,25(4):446-454.[6]㊀G u t h r i eG J,R o x b u r g hC S,F a r h a n-A l a n i eO M,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p r o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s y s t e m i c i n-f l a m m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g o i n g c u r a t i v er e s e c t i o no f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B r J C a n c e r,2013,109(1):24-28.[7]㊀C rép e lM,J e l d r e s C,P e r r o t t e P,e t a l.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g e r y I s E q u a l l y E f f e c t i v e t o 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 f o rT1B N0M0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A s-s e s s m e n t[J].U r o l o g y,2010,75(2):271-275.[8]㊀M i l o n a sD,S k u l i u sG,B a l t r i m a v i i u sR,e t a l.C o m p a r i-s o no f l o n g-t e r m r e s u l t sa f t e r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 g e r y a n d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 i n t r e a t i n g4-t o7-c m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M e d i c i n a(K a u n a s),2013,49(5):223-228.[9]㊀U z z oR G,N o v i c kA C.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 g e r y f o r r e n a l t-u m o r s:i n d i c a t i o n s,t e c h n i q u e sa n do u t c o m e s[J].J U r o l, 2001,166(1):6-18.[10]㊀S m a l d o n eM C,K u t i k o vA,E g l e s t o nB L,e t a l.S m a l l r e n a lm a s s e s p r o g r e s s i n g t o m e t a s t a s e su n d e ra c t i v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J].C a n c e r,2012,118(4):997-1006.[11]㊀B a l lMW,G o r i n MA,B h a y a n i S B,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r e-d i c t o r s o fm a l i g n a n c y a n du n f a v o r a b le p a t h o l o g yf o rc l i n i c a lT1a t u m o r s t r e a t e dw i t h p a r t i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a m u l t i-i n s t i-t u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J].U r o lO n c o l,2015,33(3):112. [12]㊀K o oK C,Y o oH,S h i nT Y,e t a l.E x t e r n a l v a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R E N A Ln e p h r o m e t r y s c o r en o m o g r a m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h i g h-g r a d e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i ns o l i d,e n h a n c i n g,a n ds m a l l r e-n a lm a s s e s[J].W o r l d JU r o l,2014,32(1):249-255. [13]㊀张进,王共先,郭剑明,等.肾细胞癌随访5年生存分析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2):113-117.[14]㊀李刚,宋华林,王超,等.小肾癌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5):325-328.. [15]㊀U h l m a nMA,P a t e S C,B r o w n J A.E x p l o s i v e g r o w t ho f a r e-n a l t u m o rd u r i n g a c t i v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J].C a n a d i a nJ U r o l, 2013,20(2):6739-6741.[16]㊀D a g h e r J,D e l a h u n t B,R i o u x-L e c l e r c q N,e t a l.C l e a r c e l l r e-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v a l i d a t i o no f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 o f U r o l o g i c a lP a t h o l o g y g r a d i n g[J].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2017,71(6):918-925..[17]㊀马帅军,李智斌,杨波,等.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混合性肾癌26例诊治及随访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9(6):331-333.[18]㊀H u m p h r e y P A,M o c hH,C u b i l l aA L,e t a l.T h e2016WHO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u m o u r so ft h e U r i n a r y S y s t e m a n d M a l eG e n i t a lO r g a n s-P a r tB:P r o s t a t ea n dB l a d d e rT u m o u r s[J].E u rU r o l,2016,70(1):106-119.(收稿日期:2018-11-03)(本文编辑:徐汉玲)㊃8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通常具有侵袭性生长和预后不佳的特点。
术后早期复发是该疾病的一个严重问题,会对患者的生存和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病理因素病理类型是影响EC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题组回顾性分析了100例ECCC 患者的病理资料,发现不同病理类型在术后早期复发上存在明显差异。
占据多数的病理类型是腺癌,其次是黏液癌和透明细胞癌。
而鳞状细胞癌在ECCC中相对较少见。
研究还发现,透明细胞癌和黏液癌在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上有所增加,提示这两种病理类型可能是ECCC 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
二、临床因素除了病理因素外,临床因素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因素。
研究发现,ECCC患者年龄越大,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越高。
体重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肥胖患者的子宫内膜癌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肥胖与ECCC的发病机制相关。
术前血液检验指标也可以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
如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增高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三、分子因素近年来,分子因素在预测EC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发现,某些分子表达异常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p53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重要机制,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研究还发现,失调的DNA修复机制和细胞凋亡逃逸等分子因素也与EC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年龄、体重以及分子因素等。
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预测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随访策略提供参考。
宫颈癌术后复发78例分析
宫颈癌术后复发78例分析李英【摘要】@@ 本文通过对1996 年1 月至1999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术后复发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肿瘤复发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rn1. 1 一般资料1996 年1 月至1999年12 月,我院共收治宫颈癌530例,其中复发病例164例(30 9%),手术治疗后复发病人78例,对其资料进行研究.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55 岁.【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5【总页数】2页(P383-384)【关键词】宫颈癌;复发;术后【作者】李英【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4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 年1 月至1999年12 月,我院共收治宫颈癌530例,其中复发病例164例(30.9%),手术治疗后复发病人78例,对其资料进行研究。
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55 岁。
临床分期Ia 期4例(5.1%)、Ib 期20 例(25. 6%)、IIa 期38 例(48.7%)、IIb期6 例(7.7%)、分期不明确者10例(12.8%);其中,鳞癌67例(85.9%)、腺癌7 例(8.97%)、腺鳞癌3 例(3.8%)、透明细胞癌1例(1.28%);宫颈间质侵犯42 例(53.8%)、宫旁侵犯16 例(20.5%)、阴道切缘阳性5例(6.4%)、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19.2%)(64 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 2 治疗方法该研究组中,16 例(20. 5%)在外院行子宫全切术;64例(82.1%)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6 例(7.7%)行术前腔内后装治疗。
术后40 例(51.3%)接受了盆腔放射治疗。
2 结果2. 1 复发时间 1 年内复发32例(41.0%),1~2 年内复发20例(25.6%),2~3 年内复发10 例(12.8%),4~5 年内复发10 例(12.8%),5 年以上复发6例(7.7%)。
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临床观察分析-丁柏宇
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一、立项依据1、子宫内膜癌1.1定义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到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近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根据美国的统计,子宫体部癌症和颈部癌症的比率已经达到1:1,应引起重视。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1.2发病相关因素子宫内膜癌发生确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虽然不少学者从各方面研究想要找出其原因或诱因,但尚未成功。
研究推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个人体质因素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
根据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可以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前者分化较好,预后良好,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后者分化差,癌灶周围内膜多萎缩,常见于年老、体瘦妇女。
2、子宫内膜癌常规治疗手段子宫内膜癌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药物(化学药物及激素)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应根据肿瘤累及范围和组织学类型,结合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等手段为辅。
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放疗与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王 婧 元 ,戴 一 博 综 述 ,王 志 启 ,王 建 六 审 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 京 100044)
【摘要】 子 宫 内 膜 透 明 细 胞 癌 (ECCC) 是 特 殊 病 理 类 型 的 子 宫 内 膜 癌 ,复 发 率 及 死 亡 率 高 ,预 后 差 。 既 往 这 类 患 者 在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时 ,通 常 需 接 受 积 极 的 辅 助 治 疗 ,甚 至 是 系 统 治 疗 。 近 年 来 ,有 关 ECC C 的 治 疗 方 法 取 得 了 一 些 新 的 进 展 ,对 患 者 的 临 床 治 疗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 早 期 E C C C 患 者 应 进 行 全 面 的 分 期 手 术 ,术 后 辅 助 治 疗 的 选 择 与 E C C C 患 者 分 期 有 关 。 无 肌 层 浸 润 的 I A 期 ECCC患 者 ,可 以 仅 采 取 密 切 观 察 的 方 法 。 阴 道 近 距 离 放 疗 对 I ~ 1 1 期 ECCC有 益 ,而 化 疗 可 使 EI期 ECCC患 者 获
益 。 同 时 ,根 据 患 者 的 分 子 # 巴 向 标 志 物 检 测 结 果 ,也 可 选 择 相 应 的 把 向 药 物 治 疗 或 免 疫 治 疗 。
【关键词】 子 宫 内 膜 透 明 细 胞 癌 ;手 术 ;术 后 辅 助 治 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B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〇ma,ECCC) 是 子 宫 内 膜 癌 特 殊 而 少 见 的 病 理 类 型 , 仅 占 所 有 子 宫 内 膜 癌 的 3 . 5 % [1]。按 照 “二 元 论 ”的 分 类 方 法 [2],ECCC属 n 型 子 宫 内 膜 癌 ,侵 袭 性 高 ,易 发生深 肌 层 浸 润 、血 管 间 隙 受 累 和 远 处 转 移 ,预后与 浆液性癌类似,复发率及死亡率高,预 后 较 差 [M]。即 使病灶局限于子宫,也极有可能引起潜在转移[5]。因 此 ,既 往 ECCC患 者 在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时 ,即使处在疾 病 早 期 ,也需接受积极的辅助治疗,甚 至是系统治疗。 近 年 来 ,ECCC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 通过手术治疗、术 后 放 化 疗 、耙 向 治 疗 及 免 疫 治 疗 对 ECCC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 期 规 范 ECCC的治疗。
TC、TP联合方案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TC、TP联合方案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陈喜娟【摘要】目的比较观察TC、TP化疗方案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入组6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分别采用TC、T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及化疗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TC方案组复发率低于TP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方案组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TP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TC方案与TP方案疗效相似,但毒副反应较轻.【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2(025)003【总页数】3页(P224-226)【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紫杉醇;卡铂;顺铂【作者】陈喜娟【作者单位】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郑州,4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R730.53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3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 ~30%,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
该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术后2种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组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再生育要求,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2.34±2.31)岁。
65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诊刮,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化疗,其中38例选用紫杉醇+卡铂(TC)方案,27例选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
TC方案组38例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2.38±4.24)岁;体质量指数16.45 ~21.33,平均(18.52 ±.4.21);Ⅰa期8 例,Ⅰb期9例,Ⅱ期14例,Ⅲ期7例。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并进行对比观察以了解复发的高危因素。
方法:以2001年2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复发98例为复发组,选取同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无复发病例90例为无复发组,观察两组高危因素(淋巴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深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类型、细胞分级),并进行比较。
结果:无复发组与复发组两组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与临床期别、宫颈受累、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有着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次治疗应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ause and risk factors the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1 to February 2005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rcinoma 98 patients as recurrence group, selected the same term postoperative no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90 patients as no recurrence group, risk factors of two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of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stage, cervical involvement, myometrium invasion, histological grade,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eritoneal washing fluid cancer cell, etc., endometrial cancer treatment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choose surgery.[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Analysis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MCA)是一种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于绝经后女性。
EMCA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手术是EMCA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以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和治疗方案选择。
让我们了解一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MCA是一种来源于子宫内膜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子宫内膜癌的2-4%。
EMCA通常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平均年龄为55-65岁。
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不易发现的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
虽然手术切除是EMCA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且治疗难度较大。
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呢?根据现有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我们将高危因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肿瘤的病理特征。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
肿瘤的浸润深度、组织学等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具有侵袭性生长模式和高组织学等级的肿瘤更容易产生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
肿瘤的临床表现也对早期复发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的直径、浸润深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如阴道出血、盆腔疼痛等与肿瘤的复发相关性较大,这些因素都需要被纳入考虑范畴。
其次是手术治疗相关因素。
手术的完整性和手术方式对术后复发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行完整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低,而术中存在的肿瘤残留或淋巴结转移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
较大的病灶、血管浸润,以及术前存在囊肿、子宫内膜息肉等因素可能需要采用更为激进的手术方式,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可能无法满足完全的治疗需求。
再者是分子病理学标志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如E-cadherin、Ki-67、p53等的表达与EMCA的预后相关性较大。
E-cadherin是一种细胞间黏附蛋白,它的异常表达与EMCA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发病率较低,但其侵袭性和复发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对于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术后早期复发是指在术后一年内发生的复发,研究表明ECCC的术后早期复发率约为20%。
早期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因此需要探讨相关高危因素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一、病理特征1. 高分级:研究表明高分级(G3)是EC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分级通常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相关联,因此高分级的ECCC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复发。
2. 深浸破损:深浸破损指癌细胞突破了子宫内膜基底膜,侵犯到肌层或浆膜。
研究发现,深浸破损是EC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深浸破损表明肿瘤的侵袭性强,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从而增加早期复发风险。
3. 血管内侵犯:血管内侵犯是指癌细胞进入血管内,通过血流系统扩散到远处器官。
研究显示,血管内侵犯是EC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管内侵犯增加了肿瘤细胞扩散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与早期复发相关。
二、分子生物学特征1. PTEN缺失:PTEN是抑制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
研究发现,PTEN的缺失与ECCC早期复发有关。
PTEN缺失导致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增加了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2. p53表达:p53是细胞周期和凋亡的重要调控基因。
研究显示,高p53表达与ECCC 早期复发相关。
高p53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侵袭性高,从而增加早期复发的风险。
三、治疗相关因素1. 腹腔洗液癌细胞:术中腹腔洗液癌细胞阳性提示病情晚期,也是EC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腹腔洗液癌细胞阳性可能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腹腔其他区域,增加了早期复发的概率。
2. 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EC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定义: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故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肿瘤。
其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激素依赖型爱。
年龄分布:绝经后50到59岁妇女最多;60%绝经后,30%绝经前;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40岁以下患者仅占2%—5%;25岁以下患者极少。
病因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1)常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伴存: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2)子宫体癌综合征(内膜癌高位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高因素);未婚、不孕、少产、绝经延迟(3)有近亲家族肿瘤史病理特点大体表现(1)1、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2、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3、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4、侵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5、呈坚实灰白结节状肿块;内膜癌在宫腔内呈两种生长方式:(1)弥漫性(2)局限性病理特点腺体增生、排列紊乱1、腺体侵犯间质,出现腺体共壁。
分化好的肿瘤可见腺体结构明显,分化差得肿瘤腺体结构减少,细胞呈巢状、管状或索状排列2、腺上皮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呈异型性,核大、深染细胞分期症状和体征75%均为早期患者,极早期可无症状。
阴道出血: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症状,包括性交出血、未绝经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个别也有闭经后出血;绝经后阴道持续性出血或间歇性出血。
子宫内膜癌虽不是占绝经后出血的最多因素,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排除的因素。
阴道排液:出现在阴道流血前。
少数主诉白带增多;晚期合并感染科有脓血性白带伴臭味。
疼痛:宫腔积液或积脓可引起下腹痛;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胀痛;晚期癌侵润周围组织时刻引起相应部位疼痛。
全身症状: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包块、腹胀、腹水,晚期可引起贫血、消瘦、恶液质及全身衰竭。
【辅助检查】细胞学检查:仅从宫颈口吸取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用宫腔刮勺、宫腔毛刷、宫腔吸管或宫腔刷吸取分泌物涂片,可提高阳性率,准确率达90%~97%。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术后复发情况、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预防策略。
综合分析显示,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年龄、肿瘤分期、术中出血量等因素与复发风险相关。
相关研究指出患者的遗传背景、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可能影响复发风险。
在为了降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早期复发率,有必要综合考虑患者特征及术中操作因素,加强术后复查和随访,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该研究对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早期、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预防策略、综合分析、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MEC)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和高度恶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1-2%。
其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且病理类型复杂,易于术后复发和转移。
虽然该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均有较大影响。
MEC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但即使是在手术后进行放疗或化疗,早期复发仍可能发生。
尽管临床上积累了大量病例,但对MEC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尚未有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分析MEC手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预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2 目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但潜在恶性较高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本文旨在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希望能够找出影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 Lunz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30期(总第434期)2019年10月①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陈鸿驹①【摘要】 目的:本研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获得完整随访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的患者(复发组)14例,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50例。
根据文献筛选出年龄是否大于60岁、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无子宫外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随访至2018年7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在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无子宫外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2,4.937;P <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 =1.500,P <0.05)。
结论: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无子宫外转移等指标对于判断患者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复发 危险因素 doi:10.14033/ki.cfmr.2019.30.0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30-0006-03 Analysis of High Risk Factors for Early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after Operation/CHEN Hongju.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19, 17(30): 6-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after opera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ho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m, 14 cases were relapsed (relapse group) and 50 cases were non-relapsed (non-relaps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we screened out whether the age was older than 60 years, the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 lymphatic interstitial infiltration,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extrauterine metastasis. Result: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July 2018.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currence group and the non-recurrence group in abdominal 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extrauterine metastasis (χ2=8.312, 4.937, P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of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OR =1.500, P <0.05).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extrauterine metastasi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guiding follow-up treatment. [Key words] 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First-author ’s address: Fujian Cancer Hospital, Fuzhou 350000, China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osis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为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占子宫内膜癌发病的2%~4%[1],在ECCC 患者基因表达中,ER、PR 阴性或不表达,故激素治疗疗效欠佳,且ECCC 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易耐药,化疗效果较差,总体而言,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达52%[2]。
如何正确评估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临床规范治疗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分析收集了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收治的2011年1月-2017年1月的病例。
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报告符合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2)术后病理证实癌肿为子宫内膜来源的单个浸润癌,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均阴性;(3)子宫内膜癌手术均为初次手术,且达R0手术切除,术后补充放化疗。
排除标准:(1)行急诊手术的患者;(2)腹腔粘连严重的病例;(3)在术中死亡的病例;(4)术中存在其他脏器损伤的病例;(5)失访、资料不完整的病例;(6)术前曾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病例;(7)术前存在可疑远处转移或者证实存在远处转移的病例。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属于R0切除后且病理证实浸润深度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病例64例,年龄43~67岁,其中18个月内早期复发者有14例,18个月内未复发者50例。
1.2 方法 根据参考文献[3-9]及临床工作中可能与复发有关的因素综合选择6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分别是年龄是否大于60岁、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无子宫外转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有无子宫外转移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年龄、子宫肌层浸润是否大于1/2、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病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的随访工作通过门诊就诊、电话采访及信函沟通等方式相结合进行,常规随访时间为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
本文定义在随访的18个月内出现术后局部复发者为术后早期复发。
局部复发的诊断是在随访过程中,根据肿瘤标志物、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或行再次手术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
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有差异,初步找出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局部《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30期(总第434期)2019年10月 论 著 Lunzhu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将P<0.1的所有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将P<0.05定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至2018年7月,18个月内早期复发的病例有14例,未复发的病例50例。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病例在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无子宫外转移方面这两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2,4.937,P<0.05)。
而两组在年龄是否大于60岁、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3,1.524,5.040,1.524;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9),见表2。
表1 两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 例组别宫外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年龄子宫肌层浸润大于1/2脉管神经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有无有无≤60岁>60岁是否有无有无未复发组(n=50)842428401030204461040复发组(n=14)86410861228668χ2值8.3128.414 1.524 1.623 5.04 1.524 P值0.0470.0100.3270.3740.0570.327表2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因素B S.E.Wald OR95%CI P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983 1.267 5.547 1.500 1.468,1.5940.019有无宫旁外转移 1.308 1.157 1.279 1.000-0.595,1.5970.258脉管或神经有无浸润 2.815 1.470 3.667 1.000-0.469,1.6200.0553 讨论 目前相较于最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预后较差,从病理特点上讲,认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为苗勒管起源,多与其他病理类型混合存在,单纯的透明细胞癌较少见[10]。
在1988年FIGO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进行了修订,将影响预后的病理高危因素纳入分期之中,包括肿瘤累计宫颈、肿瘤侵犯超1/2肌层、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
此后发现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与否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无关,随后还发现诸如肿瘤分化程度、非子宫内膜样腺癌、脉管神经浸润、肿瘤大小、年龄等高危因素[11]。